虫玉:文明启示录----人生感悟3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49:25

文明启示录----人生感悟33

(2009-03-17 15:41:47)

1、去年,一批福建偷渡客乘闷罐车从多佛海峡进入英国的时候,由于在空气不畅的车里呆了几十个小时,人都闷死,只有两个活的。这个事件曝光后,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没有一个出面。最后是英国老百姓在多佛这个地方自发地举行追悼会和烛光晚会,悼念那些死去的人。很多孩子来参加,手里拿着玩具,中国制造的玩具。顺便说一句,现在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玩具是MADEINCHINA。记者问孩子:为什么来参加追悼会?孩子说,他们也是人嘛。我们现在手里拿的玩具,有可能就是他们当中的人生产的。在整个追悼会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场。什么叫文明,什么叫不文明?我在思考。

 

2、“9.11”的第二天,世界就知道这是阿拉伯恐怖分子所为。很多阿拉伯商店、餐馆被愤怒的美国人砸了。一些阿拉伯商人也受到袭击。这个时刻,有相当一批美国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阿拉伯人的商店、饭馆为他们站岗。到阿拉伯人居住区巡逻,阻止悲剧的进一步发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3、几年前,耶路撒路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爆炸的恐怖袭击,炸死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这两名中国人都是福建人,是去打工的。以色列政府立刻与中国方面联系协商赔偿事宜,但经过中国领事馆的核实,此两人系偷渡客,属于非法入境,于是使馆方面不再配合。

后来,以色列政府专门开了一个会,会议认为,在以色列国土上无辜死亡的人,政府都有责任对其负责,至于这个人偷渡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会议最后决定,对两名死难的中国人一视同仁地按照国民待遇善后。

会后,以色列政府派专人到福建找到两位农民工的家人,抚恤金标准如下:

死者健在的父母按照每月1100美金的标准发放直到老人去世;未成年子女按每月1100美金的标准发放直到成年;有妻子的按照每月1700元美金发放直到去世。死者家属要求一次性支付,以色列政府也同意了,最后支付的金额是每位死者赔偿70万美金。所有相关的调查费用全部由以色列政府负担。

消息传开,在福建掀起了去以色列打工的狂潮。福建省政府的官员说,怎么挡也挡不住。以色列政府就是这样对待偷渡打工者的:没发现,你就在那儿打工;发现了,政府出钱购买机票送你回国;死了,按照以色列国民标准抚恤。

 

4、腐败的清朝政府,不仅不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反认为“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把华侨视为“化外之民”,甚至视为背叛祖国的“莠民”。当殖民主义者迫害屠杀华侨时,清政府竟认为“孽由自取”。致使华侨成为无依无靠的“海外孤儿”。

 

5、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港的一个装卸工在为瑞典的轮船卸货时,不幸事故身亡,瑞典政府按他们国内的大副的工资标准,按瑞典人的平均寿命计算,一次性赔偿140万元,但是我们的政府扣留了134万元,仅仅付给这位以公殉职者的家属6万元,理由是:在中国根本用不了那么钱。

 

6、两年前,也就是公元2007年的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枪击案。该校32名师生被韩国籍留学生赵承熙枪杀……转眼间,惨案已经发生一周年了,人们想起来,依然是悲痛不已。在美国,各级政府及当地学校都在4月16日这一天采取了不同方式的祭奠活动。看到那些祭奠活动的新闻,在与之一起悲痛的同时,也想到美国人之前在处理这件事情过程中那非常感人的处理方式,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甚至觉得我们真应该做一些深层次的反思了……这其中,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人性问题。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得知:美国在“弗校枪击案”后举行的遇难者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自杀的枪手赵承熙。同样,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一个陌生人留下的纸条令人动容,同时也代表了美国社会对凶手的态度——“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

美国的主流媒体及整个社会在惨案发生后,不仅没有对凶手赵承熙进行鞭挞和声讨。相反,社会、政府,包括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都在进行深层次地反思和检讨。一致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毛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

当然,虽然大洋彼岸的美国与我们的体制不同,主流观念迥异,可其整个社会对待凶手的方式和态度,依然是不能不让我们为此深思和感叹!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但也是不得不让我们重视的问题——人性。

 

7、我们国家也发生过“校园惨案”,譬如马加爵杀人案。该案虽然尘埃落定很久了,可却让民众很难轻易地忘却掉这件事情。再和美国的校园惨案中对待凶手处理方式相对比,我们真地应该认真地思考思考了!

和赵承熙相比,马的作案起因和动机更是令人同情和心酸!其直接伤害的被害人数量也相差悬殊,但是其得到的人性关怀却正好相反!

在案发后,主流媒体将其形容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凶残的杀手,仿佛马是个天生的罪犯,似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将社会舆论和情绪引导到“恨”的轨道……

其实,按照中国的法律和主流观念,杀人偿命本无可厚非,更何况他杀了四名同窗呢!在此也不想就他是否该不该杀问题探讨,也不想对马没有进行精神病鉴定就一杀了之而抱不平。仅就在其犯案后所发生的几件非人性化处理事例进行反思。

马在上大学期间,曾被同学们蔑视过,欺负过,也被羞辱过……被子上被人浇过尿,为了两块钱,在寒冷的冬天里替同学洗衣服……他在遇到这些不公平时,在心理得不到释解时,有谁帮过他?他的最后结局,难道他的学校没有责任吗?他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责任吗?包括我们的社会和政府的教育体制都没有责任吗?可在整个过程中,哪个承认过?哪个有反思过?所能有的,都是一推二六五,都担心自己沾点什么,都是巴不得赶紧送他上西天,一了百了!甚至是在他临死前,想看看父母的心愿都没有如愿!这样的处理方式,又何谈人性!

据说,在马加爵被抓获的当天,他的母校竟然大放烟火和鞭炮,以示庆贺!这种表现又在说明什么?
美国人将赵承熙和被害人放在一起祭奠,而马加爵的骨灰到目前还在殡仪馆里放着,据说他的家人感觉到了丢人和羞愧,不敢到殡仪馆去取他的骨灰……为何如此?同样,这里也有个人性的问题!

这一切难道都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