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之歌特典:回到古中醫的路上——李可專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3:30

中医李可——南老师曾请其整理好自己的東西,留待後世

回到古中醫的路上——李可專訪              劉 陽 發自山西靈石

  《南風窗》(以下簡稱《南》):許多病人稱呼您「救命先生」,還有人說您是「當代張仲景」。現在人們對中醫的態度非常極端,要麼是庸醫,要麼是神醫。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李可(以下簡稱李):救過一些人是事實,但「當代張仲景」的稱號絕不是我們這種凡夫可當的。我本是一介山野村夫,成天和農民滾在一起,特殊的環境使我所學甚雜,內、外、兒、婦、五官、皮膚各科均有涉獵。
  所謂庸醫,其實就是現在學院派的中醫離開現代手段不會看病,不懂得望聞問切,連省級中醫院的病床前也吊滿了輸液瓶,這些人能叫中醫嗎?一家大型中醫院的院長請我去他那裡,我說如果你辦一個純粹的中醫院,我這把老骨頭就交給你,結果他不敢吱聲了。
  至於說神醫,那是因為人們不瞭解中醫。擅治急症是中醫學固有的傳統,歷代不乏「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時下世人皆視中醫為「慢郎中」,這是中醫的奇恥大辱。

  《南》:您是怎麼學習中醫的?
  李:60年代,我最早在民國左季雲的《傷寒論類方匯參》裡看到四逆湯能治27種病,受到啟發,30年後才知道,左是引用清末火神派始祖鄭欽安的觀點。後讀民初實驗系統醫學派創始人彭子益的遺著,從此入醫聖張仲景之門,奠定了「腎氣與中氣」為人生命之兩本的認識,牢記: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南》:彭子益的書當時並沒有正式出版,您是怎麼接觸到的?
  李:1967年,一位中醫朋友也被批鬥,他被抓之前交給我4本麻紙的小冊子,我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的4篇。他告訴我這是中醫的根基,有朝一日一定要爭取出版。我連夜把書看完後,用一堆尿布和嬰兒襁褓裹著它藏起來,結果第二天我就進了看守所,所幸搜家時沒被發現。後來直到1994年靈石大拆遷,收拾老房子時才又找到。當時那種狀態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力反而更強,一夜所讀,受益匪淺啊。

  《南》:您又是怎麼發現中藥劑量這一關鍵之秘的?
  李:1962年,我32歲時治療一個老年心衰婦女,每劑藥用45克附子。當時家屬已經在準備後事,媳婦不懂得,把3副藥一起煮了,在3個小時裡一勺一勺都給婆婆灌了下去,結果當天晚上老太太就醒過來了,第二天兒子跑來要求再抓幾副。此前,我用9克、18克、30克附子的病人都沒有救過來,30克的可以多活一段時間。這次誤打誤撞,使我意識到劑量問題是療效的關鍵。從此遍查醫書,看到宋朝就有人懷疑過經方的劑量問題,寫過《普濟本世方》《傷寒九十論》的許叔微,著有《本草衍義》的寇宗爽,都曾探討過。傷寒論的方子為啥後人用起來沒效,就是因為劑量不夠。
  此前因為沒有掌握劑量,有6個人沒能救回來。從那以後,經我手治療的心衰、肺衰、腎衰病人,沒有死過一例。
  1981年,漢代度量衡器的考古發現,修正了古今方劑的換算標準,完全驗證了我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劑量正與仲景原方用量相符。

  《南》:您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經常要使用附子,您不擔心這味藥的毒性嗎?近年關於中藥中毒的說法也有很多。
  李:我在靈石縣人民醫院工作期間,因為病人太多,身體實在吃不消,心臟出了問題,從房顫轉成室顫,心跳260次/分。我躺在心電圖室裡,把藥方告訴徒弟,他煎好藥我喝下去就睡著了,醒來心跳已經正常了。這次中風,也是按照仲景小續命湯之方意。我開給自己的附子用量,恐怕會讓許多人大跌眼鏡了。
  我平生用附子超過5噸,經治病人過萬,人服已用,未見一例中毒反應。附子乃純陽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仲景原方中,炙甘草正可克制其毒。
  中藥中毒事件,多是病人不經中醫辨證診治,盲目按西醫思路服用中藥所致,是對中醫無知造成的。中藥是治病用的,不是營養品,不然要醫生幹嘛?

  《南》:您曾給學生題字:「學中醫先要有菩薩的心腸,還須要英雄肝膽,為救人命敢用霹靂手段!」您認為這是學習中醫的必備素質嗎?
  李:名醫章次公曾以16字贈朱良春先生,「兒女性情,英雄肝膽,神仙手眼,菩薩心腸」,可做醫家的座右銘。

  《南》:彭子益的「古中醫學」,與您所主張的回到古中醫學概念一致嗎?中醫不需要創新嗎?
  李:古中醫學指的是漢代以及漢以前的中醫,那是中醫的正統;彭子益的書對仲景學說的解讀是最正確的。中醫歷史上在魏晉時代出現斷層,到金元四大家,違背了內經的主要觀點,其辦法用於治表,偶爾尚可,但見效後長期用又會對身體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其中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說的「陽長有餘,陰長不足」的觀點,最有問題。在張仲景那個時代,中醫是無病不治的。後世許多中醫按照錯誤的路子治了一輩子肺結核、糖尿病,治好過幾例?
  中醫當然需要創新,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連繼承都沒做到,談什麼創新?簡單地認為近世的東西就是先進的,這十分淺薄。

  《南》:這與提倡、重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經方派有什麼區別?
  李:後世搞傷寒論的就叫經方派,但其實所謂的經方派,走偏的居多,大都違背了醫聖原意。像有人就說,一立春就不能給病人用附子了,這哪是仲景本意啊?這些錯誤見解的流傳,誤導了很多人。傷寒論是中醫學的靈魂,微言奧義,字裡行間表露出來的重要奧秘,只有四個字:保護陽氣。

  《南》:南懷瑾先生讓您整理好自己的東西,留待後世。為什麼您不多寫幾本書,把經驗總結出來?
  李:那得把我拉到深山裡關上3個月。我上—本書(指
就是躲在水利局培訓班的課堂上,誰也找不著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
  我在閱讀醫案的過程中發現,如果一個不小心把錯誤寫進書裡,簡直貽害無窮啊。上星期,河南地方民政局的一個公務員來信說,父親急性心衰,緊要關頭他不顧一切,照著書裡的方子給藥,竟然把老父親救過來了。我接到信後打電話詢問了情況,因為他父親的病情略有不同,所以方子需要調整。這類情急之下看書治病的電話,我每年都能接上40幾個。所以我更對寫書的事非常謹慎,醫書事大,人命關天啊。

  《南》:您排斥西醫嗎?您如何認識中西醫的關係?
  李:西醫的確能解決不少問題,有它的優勢所在。但中西醫只能是互補的關係,而不能結合。西醫發展至今不過150年,歷史上發生過幾百次大瘟疫,中華民族之所以沒有發生過歐洲等地那種大規模的人口死亡,這無疑是中醫的功勞。在外國,西醫已充分意識到自身的局限,因此主動到中醫這裡「拿來主義」,國內連最基本的對抗生素的濫用和副作用的反省,做得都很不夠,更無法就西醫的不足進行理性的討論。

  《南》:您覺得中醫復興的時機已經到了嗎?
  李:中醫命運和國家命運是一體的,眼下中華文化復興是好兆頭,我覺得時機已經到了。彭子益這本書的出版正好順應時勢,其讀者對象就是有志於中醫的現代青年。
  國家應該盡早成立中醫藥部,中醫要立法,不受衛生部的干擾。既得利益者是最大的阻力。中央要想清楚,是要醫院救人還是要它賺錢?要賺錢引進設備、進口西藥最快了。政策上要鬆綁,不然在西醫的緊箍咒下,中醫復興只能是一句空話。

  《南》:您一輩子救了那麼多人,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李:哪裡,沒啥,興許他們前生都救過我呢。

  《南》:啊,那麼多人救您,那您得犯多大的錯誤啊!
  李:呵呵。
-------------------------------------------------------------------------------------------------------------------------------------------------------------------------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在淘宝网有售。同时非常非常真诚地希望李老能抽出三个月的时间整理他的书籍,普济苍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下载http://www.tcm888.com/ziyuanxiazai/2008/0521/article_31.html [ 此帖被天天读好书在2008-09-21 18:22重新编辑 ] 以无爱破畏不活,饶益众生破怕被恶名,无我破畏死。自知往佛破诸恶趣,自信殊胜破处众怯 顶端 Posted: 2008-09-21 17:42 | [楼 主] carl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观学


精华: 10
发帖: 20074
威望: 20616 点
金钱: 201658 RMB
贡献值: 59 点
在线时间:2956(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01
最后登录:2011-03-1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彭子益(1871-1949),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医学校任教。后又到成都四川国医学院任教。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其中部分内容台湾著名中医临床家马光亚在其所著《台北临床三十年》已予收录,并认为彭先生的脉法确有可采之处。彭子益创“中医圆运动功”(有动作八式): 托球摇臂经络畅,捧球上下通三阳,擒球单举理脾胃,背球俯仰任督康,抱球旋转强腰肾,滚球左右平阴阳,揉球能治肝心病,升浮降沉执中央。 功法特点:(1)动作简便易行;(2)动作名称、口诀形象具体,每一动作功能即在动作口诀中;(3)以中医圆运动理论为依据,每一动作皆以球为中心运作;(4)以意领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配合呼吸,增强内脏按摩运动,协调脏腑机能;(5)长期坚持演炼,强身延年效果非凡。

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先生曾经说过:"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着。"这是对彭子益在近代云南医学史上的作用给予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他生前遗留下来的16种医学著作,是我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他的这些医学著作大体有四类: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阐述两种。其中《生命宇宙篇》采用近现代科学理论阐释《易经》中的河图;力图揭示出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机理;进而探讨宇宙万物同人类的深层关系。《原理论》主要取法传统医典《内经》,但却用现代唯物思想阐发阴阳五行理论,进而探讨外在环境和自然天气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这两种著作中透露出彭子益探讨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之契合点的思维理路。      

(二)对传统中医处方和医案的整理、辨析四种。《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孟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解释。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效。

(三)对传统中医典籍的阐发和解释有三种。《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伤寒方解篇》和《金匮方解篇》采用一种整体性观照的方式对重要医典进行疏理阐发,揭示出各书的内在脉络。行方主次清晰,注解精省明白。实在为后世医家指出了一条准确把握《伤寒论》和《金匮》两书精华的有效途径。

(四)对传统中医治疗经验和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结有七种:《温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杂病治法篇》、《脉法篇》、《舌胎篇》和《药性提纲篇》。这七种著述仔细辨析了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差异和根治途径;采用系统性的眼光归纳各种症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其中的种种结论大多经过彭子益亲身从医实践的检验。正如史料记载中所说:"先生之治病也,诊脉处方,详记医案,以究效验,求理论与实践相吻合。"这种可贵的科学求实精神确乎贯穿了彭子益的一生,成为激发他的医学灵感的最大催化剂。 .......... 学佛、成佛、做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南怀瑾文网修行问题与日记 http://www.nhjww.com/thread.php?fid-20.html
叶曼文贤书院禅修专区http://bbs.wxym.org/forum-37-1.html
以法、财、侣、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顶端 Posted: 2008-09-23 08:00 | 1 楼 白白 级别: 志学


精华: 0
发帖: 40
威望: 41 点
金钱: 40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06(小时)
注册时间:2008-06-22
最后登录:2010-09-19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读到采访后面,不禁击节赞叹!!!
非常感谢两位的资料分享!!! 顶端 Posted: 2008-10-24 14:16 | 2 楼 andin 级别: 志学


精华: 0
发帖: 207
威望: 207 点
金钱: 2066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874(小时)
注册时间:2008-06-23
最后登录:2011-03-11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赞叹!赞叹!下载了一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来看看。 顶端 Posted: 2008-10-26 14:01 | 3 楼 carl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观学


精华: 10
发帖: 20074
威望: 20616 点
金钱: 201658 RMB
贡献值: 59 点
在线时间:2956(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01
最后登录:2011-03-1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据师承李可老先生的火神派的刘国斌大夫说,现在大家都误传了朱丹溪老人家的一句话,天下之人十有九阴虚,结果400年的中医,大部分都走错路了。
我当时问他,难道是朱丹溪错了?他说,朱是绝不会错的,但是后人只抓住他的某一句针对性的话,才错了。
我没有说出来的疑问:中医是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后人为什么会一直错呢?如果是错的,怎么会经受实践的考验流传下来? 学佛、成佛、做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南怀瑾文网修行问题与日记 http://www.nhjww.com/thread.php?fid-20.html
叶曼文贤书院禅修专区http://bbs.wxym.org/forum-37-1.html
以法、财、侣、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顶端 Posted: 2008-11-16 23:14 | 4 楼 carl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观学


精华: 10
发帖: 20074
威望: 20616 点
金钱: 201658 RMB
贡献值: 59 点
在线时间:2956(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01
最后登录:2011-03-1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听刘国斌大夫说,现在李可老师不仅附子用量是其他医生通常的十倍,二十倍,而且他最近用的是生附子,生附子是制附子药力的7,8倍。也就是说,李可老师附子的用量是通常中医的100倍,甚至200倍。
个人看法:中医看病,是中医师,病人,药物,环境,组成了一个系统。所以有些药和药量,不同中医师效果不同。在这个医生是良药,另外医生可能就是反药、毒药。中医看病,很多时候是个性化的定制。
这个观点,我最早是和拜李可老师为师的原凤凰卫视主持、前百度副总裁梁冬以及李卫东老师等人一起聊天时,提出来的。李卫东老师觉得,有道理。刘国斌大夫,也觉得有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人,不同视角,看到的东西都有差异,都有相应的办法登上同一座山。在火神派的眼里是阳虚,在阴虚派的眼里就是阴虚。对于真医师,而且各自有不同的方子,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
何止中医如此。世界的各大宗教,莫不如此。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是是否通透。 学佛、成佛、做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南怀瑾文网修行问题与日记 http://www.nhjww.com/thread.php?fid-20.html
叶曼文贤书院禅修专区http://bbs.wxym.org/forum-37-1.html
以法、财、侣、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顶端 Posted: 2008-11-16 23:23 | 5 楼 白白 级别: 志学


精华: 0
发帖: 40
威望: 41 点
金钱: 40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06(小时)
注册时间:2008-06-22
最后登录:2010-09-19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Quote:

引用第5楼carl于2008-11-16 23:23发表的  :
听刘国斌大夫说,现在李可老师不仅附子用量是其他医生通常的十倍,二十倍,而且他最近用的是生附子,生附子是制附子药力的7,8倍。也就是说,李可老师附子的用量是通常中医的100倍,甚至200倍。
个人看法:中医看病,是中医师,病人,药物,环境,组成了一个系统。所以有些药和药量,不同中医师效果不同。在这个医生是良药,另外医生可能就是反药、毒药。中医看病,很多时候是个性化的定制。
这个观点,我最早是和拜李可老师为师的原凤凰卫视主持、前百度副总裁梁冬以及李卫东老师等人一起聊天时,提出来的。李卫东老师觉得,有道理。刘国斌大夫,也觉得有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人,不同视角,看到的东西都有差异,都有相应的办法登上同一座山。在火神派的眼里是阳虚,在阴虚派的眼里就是阴虚。对于真医师,而且各自有不同的方子,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
何止中医如此。世界的各大宗教,莫不如此。
.......


说的好啊!
医生对救人的愿力,
病人对医生的信心,
药物的药力的媒介 顶端 Posted: 2008-11-19 12:40 | 6 楼 qdldp 级别: 初学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14 点
金钱: 4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2(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28
最后登录:2009-01-0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好文章啊,谢谢啊! 顶端 Posted: 2009-01-02 00:02 | 7 楼 南学居士 级别: 志学


精华: 0
发帖: 42
威望: 53 点
金钱: 425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5(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09-10-2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兒女性情:视为自己的骨肉一样,情真意切,不弃不舍
英雄肝膽:舍我其谁,一肩担尽如许事业
神仙手眼:要有更多的方便,有方法,技术多
菩薩心腸:根本欲度一切众生之悲心宏愿 顶端 Posted: 2009-01-08 12:57 | 8 楼 南学居士 级别: 志学


精华: 0
发帖: 42
威望: 53 点
金钱: 425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5(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28
最后登录:2009-10-22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附子是温阳之品,若遇纯阴虚症,命必绝矣。
中药除十八反十九畏等明文禁忌外,就是病药不配禁忌。中药中医分正反阴阳,一付药如果没有效,一则说明药力不够久之见效,一则说明与病相违久之加重病情。一个医生不要以为今天看了几十个病就对了,其中除去不起效的、加重病的等,真起效的少。并且就算起了效,很大的功能是要归功于人自身的气机来复正气修复,斯道没有神,神能治死病才神。
人的四大衰弱,可以说阴阳气血津精神都在不同层度衰弱,决非一例也。只是以余见之,夏常见阴虚,冬常见阳虚,秋常见津虚,余则四时可布,因人异因时异因境异,百千人有百千境界,决不象西医那个单纯,当没有医好一个人时,很大层度上是伤害了这个人。
附子之用有寒温并用之说,欲取其通性,但又不需其温性而立此之法。份量搭配因人因时而异,实非单纯。不怕其毒,只怕助阳生火反煎真阴,大医不必妄试他身,先以自身体试之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