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洋:三十八年怎么行?至少也要一万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0:54
三十八年怎么行?至少也要一万年!

有权威统计显示,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人员的“退休双轨制”,是当前民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在人民网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中,有94%的人认为它最不合理,列所有被调查项目的第一位。可见,解决这个问题,取消双轨制,已是大势所趋。连“两会”前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中,也公开承认:“这个问题是存在的”,“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并表示要采取措施解决的。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职工在退休养老上的并轨,要多长时间呢?温总理没说,我们也不知道,相信不会太长。

 

现在结果出来了。你猜是多长时间?一年、两年、三年?不对。五年、八年、十年?也不对。告诉你吧,是三十八年!

 

给出这个答案的人叫郑功成。他的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无疑,他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理应有足够大的发言权。

 

据媒体报道,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三年的调研分析”,公布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为此勾画了具体的时间表:即“2012年底前,实现没有漏洞的多元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城乡居民老年津贴制度;到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年之际,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每位国民都可享受同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分机关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和农民这三个层次,而取消这三个层次、实现两轨或三轨合并、让每位国民都享受同一种养老保障制度,要等到2049年,即需要38年。

 

38年是个什么概念呢?或说,38年后是个什么情况呢?在下虽然没有郑功成那样高深的学问,但凭借匮乏的想像力也可以知道,那时大概是这样一幅图景:一方面,现在的企业退休人员已经死光――因为,按中国人的人均寿命75岁、而退休年令为60岁计算,到38年后,既使是现在刚刚退休的人员,绝大多数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另一方面,现在的机关事业在职人员已经退光――因为按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即当公务员、而同样也是60岁退休来计算,到38年后,现在在职的所有公务人员也已经全部退休回家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郑功成没说,或者没明说,那么就让我来一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现在取消“退休双轨制”不是有困难吗?现在实现退休养老一体化不是条件不成熟吗?那么到38年后,现在迫切要求并轨的人和现在极力反对并轨的人,都已经不存在了或都已经没有用了。这当然是个条件最成熟的启动并轨改革的好时机,那时既不需要再给被拖欠的企业退休人员增发退休金――因为他们都已经死光了;也不会再有机关事业人员利用职权阻挠并轨改革――因为他们都已经退光了。

这是多么以人为本的极富人性的改制设计呀!手法真是高得不能再高了,考虑得也是妥得不能再妥,堪称迄今为止中国最慎重也最稳妥的改革,难怪要经过三年调研,难怪要经过反复论证,原来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把人拖老、拖死。只是他们忘了,这样拖下去,会不会把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事业也一并拖垮?会不会把企业职工和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一并拖垮?会不会把当今各方正全力维持的和谐稳定的局面也一并拖垮?

正直而善良的人们都记得,无论是某些专家学者还是某些政府官员,每当提及消除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双轨制”问题时,总是强调机关事业人员情况特殊,改革难度大,急不得,要慢慢来,好像只有他们才懂得办事要稳妥,别人都是头脑简单的二楞子。然而,不知道他们想过没有,到底是涉及几千万机关事业人员的改革的难度大,还是关乎上亿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改革难度大?当初企业职工退休养老改革时,别说要等38年,就是几年也没等,不是说改就改了吗?怎么到了改革公务员自己的退休养老制度的时候,情况就特殊得和难度就大得非要等上38年不可呢?说白了,不就是改革改到了自己头上,他们制定的改革政策触及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而找出种种借口千方百计地延时间吗?

本来,“退休双轨制”就是当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半成品。当初,由于企业退休人员太多,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就实行了养老统筹的社会化改革,也就是把退休金的负担推向了社会。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原来就由国家财政供养,由于政府从来都不差钱,没有负担不起的问题,所以也就没有纳入退休养老的社会化改革。本该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职工一道进行这项改革,只是因为企业先走了一步,机关事业单位拖后了一步,就形成了今天这种双轨并存的局面。这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也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必须通过加快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步伐,让后改的与先改的一道纳入统一的退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这才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改革,也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特别是,无论是企业职工退休养老改革之初,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的现在,政府从来没有提出依据人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分别享受退休养老待遇的原则,也没有要把这种两轨分离的过渡的暂时的状态长期固化下去的政策主张,现在却搞出了养老差别合理化和双轨并存长期化的制度设计,而且一下子就把并轨的期限推迟到38年之后,这于理何据?这于法何依?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对改革中产生的偏差,不是在改革中抓紧解决,而硬要推到后改革时代去处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天才的创意,这不得不让人佩服郑功成们作为政府决策高参的水平。不过,若是从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的水平其实也还是有限,给政府提出的方案意见也还是不够详尽和稳妥。

要我说,把中国的退休养老人员分为机关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和农民这三类还远远不够,按照官本位的中国社会特点,至少应该分成十几类、几十类、乃至数百上千类,最好细分到不同职业、不同职位、不同职级,而且同职业、同职位和同职级的,也要进一步细分到本人出身、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更具体的情况,对这么错综复杂的问题,千万不可不分具体情况地冒然一切切,否则就会犯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的错误。

同样地,要消除“退休双轨制”,区区38年也远远不够,那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这对于处理如此纷繁复杂的退休养老问题时间还嫌太少,要真正做到慎重而稳妥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怎么也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此才能化困难艰险于无形,才能不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而取得改革的圆满成功。因此,最好是等到一万年之后,即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那时三大差别已经消灭,人们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了,别说退休养老待遇不再有差别,就是有再大的差别也无所谓了,因为人人需要什么就有什么,需要多少就可以拿多少,到那时再搞退休养老改革不是水到渠成皆大欢喜的事吗?如此这般还何烦郑功成们现在劳神费力地花这么多心思?

实在对不起,郑功成们,你们辛苦了!

实在对不起,郑功成们,你们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