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交易处罚流程:广外新闻网- - 从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到中国式的娜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2:24
从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到中国式的娜拉[ 文字:实习生 陈晓婷 | 图片: 王欣婷 | 编辑:梁小婵 ]
[ 提交: | 审核: 2007-04-10 23:16:02 | 点击:1324 ]


  本网讯 4月9日, “著名教授论坛”讲座第二十一讲“易卜生作品中的女性人物(Ibsen’s Women)”在北校区一教201开讲。挪威奥斯陆大学资深教授、易卜生研究中心主任Knut Brynhildsvoll结合易卜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并与同时期的中国女性进行比较。他还介绍了易卜生研究现状、中国的研究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令同学们受益非浅。

围墙内挣扎:鲜明的时代女性形象

  文学来源于现实。Knut选择立足当时的时代,阐述易卜生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并深入研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易卜生所处的时代,19世纪中后期的挪威,女性备受社会的歧视,不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她们的社会生活只限于家庭范围内。


Knut引用作品,剖析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Knut指出,易卜生作品的线索之一是向读者展现围墙内女性的生活,反映她们徘徊和挣扎的内心世界。易卜生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婚姻不是爱情的结合,而是成为女性生存的保障。因此,在经济、生活、精神等各方面,她们只能依赖于丈夫。Knut具体以《A Doll’s House》 《The Lady from the Sea》等作品来论证这个观点,“以《Ghost》为例,女性在家庭中是受排斥的,即使是强悍的女性也要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而《Rosmersholm》等作品则透视出,她们所拥有的,除了美丽的外表,就只剩下毫无意义的生活”。

冲破了围墙:娜拉们出走后的思考
  
    Knut谈到,挪威的女性直到1907年获得地方性选举的投票权,1913年可以参与全国性选举,这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娜拉的出走,象征着易卜生作品中女性反抗的转折性变化。《A Doll’s House》(《玩偶之家》)是易卜生闻名于世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而决裂的过程,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Knut总结说,娜拉从安于玩偶之家到坚决出走的过程是妇女觉醒的艰苦历程。出走了的娜拉走向何方,她未来的生活道路在哪里,连易卜生也无法回答,但易卜生对妇女解放的心理过程的刻划意义已十分重大。 Knut提出,解除婚姻压力的主要前提是废除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霸权地位。只有这样,两性才能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平等地位,维持婚姻的美满,社会的安定。

“娜拉”在中国:易卜生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Knut教授还特别提到易卜生作品对中国文坛的影响。易卜生的作品在1912年开始传入中国,并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产生具大影响。他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启发了中国的现代作家们创作了一系列“问题小说”,其中有曹禺的代表作《雷雨》。

  提及中国女性的解放历程,Knut认为是一种“great progress”,他把秋谨称为“中国的娜拉(Chinese Nora)”。《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秋谨亲身经历了这一剧变,毅然离开家庭,投奔革命。这一举动为女性解放史添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笔。


陈建平副校长赠送纪念品

  现场听众反应热烈,积极提问。讲座结束后, Knut与同学交流有关妇女姓氏在婚前婚后的变化问题。Knut教授向同学推荐了这方面的书籍,希望大家对女性婚前婚后的姓氏的改变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