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眈眈原唱:额尔齐斯河 万佛宫 秃黑鲁·铁木尔汗麻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21:27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它源出我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头。喀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等北岸支流汇入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全长2969千米,在我国境内546千米,流域面积5.7万平方千米,号称新疆第二大河。水中多产鱼,接近边境处河面宽达千米,可通轮船。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干流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

    额尔齐斯河河谷宽广,水势浩荡,年径流量多达 119亿立方米,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河床中巨砾迭瓦,银波翻腾,河曲异常发育。河谷次生林和河漫滩草甸宛若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荒漠戈壁上,别具一番情趣。其中北屯河段的河谷次生林最为茂密,绵延成一片绿色海洋,素有“杨树基因库”之美称。额尔齐斯河沿岸风光壮美。又应“金山”而有“银水”之美称。

    额尔齐斯河下游的大支流布尔津河和哈巴河的河床中,心滩林立,碧水茫茫,河谷中湖沼密布,水草丛生,阡陌相连,绿树成荫,呈现一派“大漠水乡”的壮丽图景。布尔津县以下夏季可通小汽轮,可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开展跨国水上旅游。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它源于我国阿尔泰山南坡,自源头至国界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额尔齐斯河谷宽广,水势浩荡,年径流量高达119亿立方米,河床中巨砾重迭,银波翻腾,河谷次生林宛若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荒漠戈壁上。其中北屯河段的河谷次生林生长最为茂密,绵延成一片绿色海洋,素有“杨树基因库”之称,下游布尔津河和哈巴河两河河床中心滩林立,碧水茫茫,河谷中沼泽密,水草丛生,阡陌相连,绿树成荫,呈现一派“大漠水乡”的壮丽图景,有很高的科考、漂流、旅游等开发价值。 

大漠土艺馆(万佛宫)

 

  
   
    烟云缭绕的火焰山下,郁郁葱葱的木头沟河畔,一座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在312国道西侧,它就是1991年5月对外开放接待游人的新疆火焰山大漠土艺馆,地理坐标89°32″7′,42°56″8′,海拔140米。
 
    这里是火焰山腹地的五百罗汉谷,是佛光宝地。众所周知,自古名山僧占多,火焰山也不例外,著名的佛教遗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就开凿在此谷,在古代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想当初也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因历史上的宗教战争,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摧残早已疮痍满身、面目全非,引发了人们无限的历史感慨,也深深地触动了艺术家张文阁的心灵。他发誓要使西域文化在火焰山再现辉煌。他离妻别子,四处筹借,带领同伴历经十余载终于建成了新疆大漠本土艺术博物馆。给荒漠寂僻的火焰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土艺馆把建筑、壁画和雕塑融为一体,历史文化胜迹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把地面景观和地下洞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雄浑粗犷、大气磅礴,把奇特雄伟的大漠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蜚声海内外的大漠生土艺术在吐鲁番火焰山这一特殊环境里发扬光大。


    从312国道的胜金口往北拐上前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旅游专线公路四公里处,便可看到千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后的高坡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民族风格建筑群,正中是十四米高的砖砌图案大门,这就是大漠土艺馆的正门。走进大门,迎面可见三座互相连通的穹顶,穹顶顶端和四周布满了小塔,好似金钢宝座塔庙,这就是恢宏巨制的古代佛教艺术馆---万佛宫,是大漠土艺馆的主体工程。这个大型宫堡由三个直径十米、高十二米的窟窿顶建筑组成,是迄今新疆境内最大的佛教艺术殿堂。据考古学家发现,新疆古代的佛寺不少就是采用了这种式样的建筑。有趣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对窟窿顶建筑情有独钟。进入宫内迎面一尊十米高的彩绘大佛雄伟壮观、气派不凡,是依据焉耆出土的雕塑精品红衣佛放大塑造的。东西二厅的壁画以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珍宝穹被盗走和损毁严重的壁画为蓝本,由专家研究考证、复原绘制出的,新疆境内有代表性的古代佛教壁画一千二百余平方米,都覆盖在宫内自地面到顶端的墙壁上,工程巨大,耗时四载。来此参观的游客足不出宫便可尽览新疆古代佛教艺术的大略。
 
    万佛宫西侧为四个穹顶建筑,像串糖葫芦似地连续在一起,为玉石、帽子、服装、铜器等展室。西北角的木制品展室展示多种旋制、彩绘的木制品和土式机械。
 
    穿过钟亭可参观土陶展院,这里有老式以脚踏为动力的陶轮和一片很壮观奇特的土馒头(制作大陶的模具)。北侧小院有两座土陶窑,一座是从新疆土陶之乡英吉沙县移植的,一座是吐鲁番本地馕坑窑(馕---新疆的烤面饼)游人在这里可参观土陶制做的全过程,还可观赏土陶器皿。



    经过一条往下的阶梯,便进入一个半地下的、结构繁复的民居建筑,属于典型的吐鲁番式土拱院,庭院冬暖夏凉,面积四百余平方米,足可供数十人在这里举行一次“麦西来甫”民间歌舞晚会。庭院里坐南朝北的三间套房布置成了维吾尔民居,中间为客厅、东西二间为卧室,楼上为织毯展室、土印花布展室、压花毡展室和艾得来斯绸展室,楼后是新疆的民间绘画展室。游客在此,可一饱眼福,尽情欣赏维吾尔族民间美术的精粹。

    大漠土艺馆展室的展品,是新疆民间工艺美术的缩影,参观了这些展室之后,便对维吾尔族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对西域大漠民族的习俗、历史、文化、情操,有了一定的知晓。



    吐鲁番可以说是古代生土艺术的精粹之地,但随着古代宗教战争的破坏和现代化进程导致的风俗的移易,生土艺术日渐式微,仅存的也不过是些废墟遗迹,生土艺术的存续面临断裂。而大漠土艺馆因地制宜,利用吐鲁番干旱少雨之条件,就地取材,直接用当地的泥土为材料进行建造和雕塑。大漠土艺馆内的建筑和雕塑完全根据生土艺术塑造原则建造而成,有天然天成之趣,是古代西域生土艺术的一种现代成熟展示。大漠土艺馆不但延续了古生土艺术之渊脉,而且还匠心得发扬了生土艺术的传统,馆区内的建筑和群雕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即是佐证,由此开创了文化旅游仅限于文件旅游的先河,成为新疆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的开拓先锋。  

 秃黑鲁·铁木尔汗麻扎 

 

    秃黑鲁·铁木尔汗麻扎位于县城西北六十一团场七连处,秃黑鲁·铁木尔汗是成吉思汗第7世孙,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察合台后王。公元1346年,年仅16岁的秃黑鲁.铁木尔被拥立为蒙兀儿斯坦汗王,18岁信奉了伊斯兰教,并于四年后强迫所属的16万蒙古人皈依了伊期兰教,从而加快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是新疆地区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1360年,他发动了统一河中地区的战争,再一次短暂地统一了察合台汗国;1363年秃黑鲁.铁木尔汗死后(年仅36岁)。

    伊斯兰教信徒为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穹隆式陵墓,按照伊斯兰教歹宾仪进行埋葬。秃黑鲁·铁木儿死后,东察合台汗国发生内乱,布拉吉之弟卡玛鲁丁夺取了政权,并残杀了秃黑鲁·铁木儿的子女及眷属18人。1389年,幸存的秃黑鲁·铁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继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里把力国”。

     “麻扎”维吾尔族语意为“陵墓”,秃黑鲁·铁木尔汗麻扎具有伊斯兰教陵墓风格的穹隆式墓群,墓外地势平坦,为农田所环绕,陵院围墙内果树,林木茂密,景色优美,寝殿正门朝东,东西长15米,南北宽8.8米,高13.35米,正门墙壁用紫、兰、白三色26种规格釉砖镶砌,绘制成各种几何形修饰图案,门额上用兰色釉砖嵌有阿拉伯文的伊斯兰教颂辞,拱门两侧各有一段阿拉伯铭文,右侧意为“伟大的苏丹......他是恩惠恩典的海洋,伊斯兰及领土的保卫者,一切善良人的护卫者,被上天造就的战胜敌人的......阐扬安拉最高语言的和平的源泉.....。”

     左侧意为:“(缺)王后是当代的华丽克西,普通人的光荣,世上妇女无与论比,......碧蒂帕丽哈王后,祝她贞洁长在,寿命绵长,她的事迹在东方和西方名闻远近......”。整个墙面华丽精美,光彩夺目。建筑外观庄严古朴,雍雅宏丽,殿内无木栏横梁,属纯砖穹隆式,四壁空洞,可由阶梯登临顶部。他是新疆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古老建筑,据查,旁边的规模小一些的是他妹妹的陵墓。

    据说建筑师为伊拉克人,也有传说,当时修建陵墓所用的琉璃砖是用几十头骆驼从中亚运来,并且麻扎的建筑式样仿造了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麻扎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