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源太bl漫画兽人:日常经络养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14:00
一种呼吸法,就能锻炼九条经络,抗病防病五分钟教你如何取三个穴位:合谷,内关,足三里。一个呼吸方法做个四到六分钟,就能调动腹部的九条经络的活跃度,对于高血压,失眠,糖尿病有特殊的效果。两条腿的下蹲动作,主要是提高人的体力,对疾病有抵抗力。----------312经络养生法
人身上有五大长寿“黄金穴” 2015-08-28 14:20生命时报

【导读】0.618,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誉为最具审美意义的数字,体现在人体上,黄金分割点同样很多,如人体身高的黄金分割点在肚脐,头顶和肚脐间的黄金分割点在咽喉。

人体穴位也有一些位于黄金分割的位置上,它们对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有着重要作用。《生命时报》采访权威推拿专家为你介绍人体最重要的5大“黄金穴”。

气海穴

也就是常说的下丹田,位于脚底到头顶的黄金分割点,具体在肚脐正下方1.5寸(将食指与中指并拢,其宽度即为1.5寸)。气海是针灸保健的要穴,自古就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有温养益气、强壮全身的作用,可双手搓热按摩此穴。阳气不足、虚证患者,则可用艾灸气海,效果更佳。

百会穴

位于头顶至后脑的黄金分割点。百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百会穴很好找,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可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对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涌泉穴
在脚掌的黄金分割点上。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尤其对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乏力效果显著。按摩涌泉时,注意稍稍用力推搓,以局部出现微热感为宜,也可用艾灸的方法。   

劳宫穴
在手掌上的黄金分割点上。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劳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有强壮心脏的作用。按摩可左右手拇指交叉进行,也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每天2—3次。   

膻中穴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

日常经络养生之道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痠背痛。
(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涌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身体)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怎样才知道你的经络已经通了
如果一个人的经络已经通了,大体上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查: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厉害,无法达到你的肢体末端。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经络。
可能有些朋友问了,你说的股动脉在哪啊?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很多从来没有做过按摩过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才是脚能热。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是过血的感觉。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适合拔罐。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你只要进补什么东西,身体才能吸收。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毕竟,在中国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像垃圾食品的问题,也没有遇到类似三聚氰胺这类的事,以及众多导致经络被堵的添加剂。

经络开关
人体的经脉如同生活中的公路,有时也会堵车,堆积垃圾,那么,容易都塞的是哪些位置呢?路新宇老师根据多年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肺经:孔最  鱼际
大肠经:手三里 合谷
胃经:髀关  梁丘 丰隆
脾经:地机 三阴交
心经:少海 神门 通里
小肠经:天宗  后溪
膀胱经:昆仑  承山  合阳  委中
肾经:水泉 照海
心包经:天泉 郄门
三焦经:四渎 消泺  翳风  角孙
胆经: 风市  临泣
肝经:阴包 太冲

如何自查经络是否通畅
如何自测经络通畅呢?我们常说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那么如何自测自己经络是否通畅呢?常见的疏通经络有什么方法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经络是人体内重要的医疗保健系统。由于经络的存在,人体便具有了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经络具有“营阴阳、行气血、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那么,通过经络锻炼,主要是实现全身的气血运行的畅通,从而达到祛病、开发人体潜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人体各项功能重新获得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痛对人类造成的各种痛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与健康。
经络畅通,气血运行正常,人就不会生病。相反,经络不通,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其根本就在于经络。

 

如何自测经络是否通畅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
2、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适合拔罐。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膀胱经的会阳穴上依次为下髎中髎次髎和上髎,左右对称,共八个。
很多从来没有做过按摩过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才是脚能热。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是过血的感觉。
4、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厉害,无法达到你的肢体末端。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经络。
股动脉在哪?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股动脉的位置,大约在急脉穴处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

如何保持经络通畅
第一、多吃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也可以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第二、经常运动。因为"动形以达郁","动则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经常运动,气血才能周流全身,经络也才能通畅。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因为人心情不好时气机就会郁结,气机郁结就会导致经络不通。人们常说的"气死周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不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要想得开,这样才能保持经络的通畅。
第四、通过刮痧、按摩、拔罐等来解决。刮痧、按摩、拔罐等都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这些都要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几种方法帮您疏通经络
1、疏通头部经络要勤梳头
我们平时虽然不感冒,并不代表没有寒气侵袭,所以要勤梳头,促进头部经络通畅,另外,要让头部保持相对低温,否则容易生病。例如《备急千金要方》言:“枕头一边不要安装火炉,否则会使人头重目红发热……冬天要适度冻一冻头部……圣人之常法也。”
2、疏通腿脚经络的“抓脚法”
每天睡觉前温水洗脚,然后平躺在床上闭目,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双脚上,然后让脚背尽量绷直,十个足趾用力向脚心抓紧,坚持10秒;然后反过来脚背向前弯,脚跟用力向下蹬,坚持10秒。注意抓、蹬必须尽力,做到双腿酸软抓不动为止。休息后再抓,直到酸软无力。这个时候浑身出汗,坚持1周之后,全身经络通畅,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该法贵在坚持,“人老腿先老”,老年人常练此法可以腿脚利落,身体健康。年轻人练此法,可以通经络,使得精神饱满,清除体内杂气。
此外,“脚要热”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尽量不要赤脚,冬天不要穿太薄的丝袜,这都是不容忽视的健康环节。
3、疏通气血:敲胆经
血气在经络的运行通常是一体的,“气”最通俗的理解应该是身体能量的运输和运用,而气是由血转化而来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就是说,“气”是冲锋陷阵打仗的那一部分“兵力”,血为气之母,“血”就是储备的粮草和援兵。
气血如何疏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敲胆经。胆经是少阳之气,生发能力最强,把它的气调起来了,全身之气及其带领的血也就随着疏通,流动起来。
4、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这时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5、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6、针灸按摩
针灸按摩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7、5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口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8、药物温敷
通过外服敷药膏也能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作用。如追风壮骨膏,有追风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软,筋脉拘挛,经络不通、四肢麻木,关节酸痛,筋骨无力。使用时,用生姜擦净患处,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温敷可以有助于活血通络。
对于疏通经络还有很多方法,日常生活中可以加以学习练习,以疏通经络。

 

经络开关
人体的经脉如同生活中的公路,有时也会堵车,堆积垃圾,那么,容易都塞的是哪些位置呢?路新宇老师根据多年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肺经:孔最  鱼际
大肠经:手三里 合谷
胃经:髀关  梁丘 丰隆
脾经:地机 三阴交
心经:少海 神门 通里
小肠经:天宗  后溪
膀胱经:昆仑  承山  合阳  委中
肾经:水泉 照海
心包经:天泉 郄门
三焦经:四渎 消泺  翳风  角孙
胆经: 风市  临泣
肝经:阴包 太冲

经络与疾病的关系《珍藏版》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通则百病无,所以如何正确了解经络运行及走向是关键。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1.容易感冒保肺经
肺经上班时间是早上3:00-5:00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不过这个时候起来好像困了点哦,再睡下去也睡不着了,所以点名是严重气喘者才需要此时服药 。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头面疾患找大肠
大肠经上班时间是早上5:00-7:00
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消化不良拍胃经
胃经上班时间是早上7:00-9:00
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4.疲劳透支健脾经
脾经上班时间是上午9:00-11:00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5.心烦心痛打心经
心经上班时间是中午11:00-13:00
很多人说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6.吸收不良问小肠
小肠经上班时间是中午13:00-15:00
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未时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7.颈肩腰背靠膀胱
膀胱经上班时间是下午15:00-17:00
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这段时间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8.精力不足养肾经
肾经上班时间是下午17:00-19:00
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此时是工作完毕需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从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9.失眠多梦调心包
心包经上班时间是晚上19:00-21:00
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因此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隔,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0.奇难杂症理三焦
三焦经上班时间是晚上21:00-23:00
掌管人体诸气通往各脏腑,是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特别是人体上肢,以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范畴;此时阴盛,要安五脏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时不要特别压迫到某侧的手部,容易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毗后;其支者,别锐毗,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含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11.结节肿瘤通胆经
胆经上班时间是晚上23:00-1:00
此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会引导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始;熬夜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髁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

12.情志忧郁疏肝经
肝经上班时间是晚上1:00-3:00
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与督、冲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和可治疗神志病。

13.体弱多汗灸任脉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14.虚寒怕冷温督脉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