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的火锅店厕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0:03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

  作者:周天勇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为什么要提出和讨论中国梦?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这是我在有关文献中摘录的“美国梦”的解释。

  那么,有中国梦吗?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必须有。

  公元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力量悬殊的艰苦条件下,浴血奋斗,抗击了外来势力的侵略,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1世纪的前10年结束时,克服了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将人均G D P从1978年的200美元提升到了2010年的4100美元,使1977年发展排在全球各国倒数第二、三位的中国,进入了中下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这种中国精神,就是根植于中国数亿人的独立梦和建国梦,就是根植于十余亿中国人的富裕梦和强国梦。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一个民族,干一些大事,需要中国精神。这种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来源于中国人对21世纪生活和发展的憧憬和企盼,来源于对这种梦想的追求。

  数亿农民的新生活梦

  中国正处于农村和农业社会向城市和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数亿农民,他们中的中老年人倾其所有,供子女上学改变身份,他们中的青少年期盼到城市里去,成为新市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一)新市民梦

  成为城里人,是数亿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的梦想。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城市化势不可挡。人类近代文明的发展史,实际也就是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目前已经在城市中的2亿农村人,加上还要向城市转移的4亿到5亿农村人,他们的梦想是:在城市中能找到有合理工资收入的工作,能够自己创业谋生;能租一个较体面的安居之处,并且奋斗数年后,能买得起城市中的一套房子,夫妻子女能在城市中团聚;自己和子女能在城市中接受与城里人子女一样的平等教育,能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并且能平等地进入城市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一个群体的规模之巨大,发展势头之猛烈,在世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二)新村民梦

  农村中留下的中老年人有什么梦想呢?生产都有满意的收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的交通、供气、供水、供电、通讯、医疗、教育、垃圾污水处理、治安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中的子女在电话中经常交流,希望每年子女们都回来看看,保留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这是留守农村的数亿人之梦。我将其称之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村民梦。虽然有这种梦想的人口规模在逐步地缩小,但是总和起来,规模也是巨大的。

  安居乐业梦

  如果按照户籍人口的30%计算,现在城市原住居民有4亿人口的规模;随着从农村转移的常住人口不断变成定居人口,城市居民人口的规模在2040年时,有可能达到80%,城市固定居住人口的规模可能达到12亿左右。这10多亿人的梦想,是未来中国3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劲的动力。

  (一)住房梦

  在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舒适而体面的一套房屋,是每一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最重要梦想。

  就目前来看,城镇住宅供给与需要的缺口巨大。2010年城镇住宅面积约112亿平方米,如果2010年底城镇居住人口达到64000万人,那么人均住宅面积仅为17.8平方米。城镇中大约20000万人为进城农村人口,按照农民人口每人20平方米和城市居民每人30平方米的标准衡量,城镇总共需要住宅172亿平方米,即使平均计算,不考虑多套房和住宅面积较大的家庭因素,目前的住宅需求的缺口也达60亿平方米之巨。

  我们能在近几年填补现在这样一个60亿平方米,甚至更大的住宅需要缺口吗?我们的制度、房价和土地资源,在未来的30年中,能满足12亿人口的居民住房梦吗?政府有可能用建设廉租房或者其他保障性住房的措施,满足这样庞大的住宅需求吗?最为经济的、能调动人民积极性并且不会使政府财政破产的途径,就是高收入人群的住房完全由市场解决,中等收入人群的绝大部分由市场解决,政府要控制房价收入比,控制房价增长不超过收入增长,并且鼓励农村的宅地林地耕地流转,使农村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形成在城市中买房的一部分支付能力。剩下一小部分低收入人群,则由政府保障房来解决他们的居住需求。我认为,只要思路正确,理顺有关体制和机制,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居住问题并不难解决。

  (二)就业和创业梦

  就业是绝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之源,生活之本;而创业则是城市人,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人的富裕之道,成就之路。相当多的城里人,特别是毕业的大学生们,复转的退役军人们,向往有一份安稳的、收入较丰和交足社保的工作;其中的一部分城里人,他们想自己投资一家工厂,开办一家公司,注册一个诊所等等,还有一部分城里人,他们想成为投资人、企业合伙人、职业经理人、律师、医生、公务员、研究人员、工程师、科学家、教授等等,通过学习知识,甚至是终身的学习和实践,在自己的领域中拼搏,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未来12亿中国城里人的就业和创业之梦。

  从中国劳动力供给趋势看,一是由于劳均耕地相比世界他国太少,由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较快,劳动生产率太低,农业中现存的劳动力过剩异常严重,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中流动,未来的五年中,年转移压力在1000万左右;二是城镇中高中毕业、大中专学生毕业,复员军人,新增的劳动力,企业破产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也在1000万人左右;30年后,城市中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将从现在的3亿人左右增加到7亿人之巨,未来城市平均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就业供给压力为1330万。

  而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看,一是中国公务员和事业领域供职人员的规模已经太大,税费之沉重已经不能再供养更多的就业人口了;二是工业内部,由于劳动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社保、养老、医疗等保险的规范,劳动成本上升,也推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整体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弱,甚至未来一些产业的衰落还要挤出劳动力;三是农村和农业领域不仅不能再吸收劳动力就业,每年还要向城市挤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四是由于城市化的滞后,包括体制对服务业发展的歧视,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低于与我们同样发展水平的国家;五是从地方政府G D P和增加税收的取向看,更愿意发展相对吸收劳动力就业弱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而忽视能大量容纳劳动力就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并且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与小商小贩小店的冲突,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还受到损害和限制,注册登记准入、税费负担、繁多的检查和罚款、融不到资等等都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中国难以正常发展的体制障碍。

  与欧美国家工业化过程不一样的是,现在的世界格局,中国不可能大规模输出人口,中国注定要在自己的国土上解决数亿人的就业和创业需要。未来将近12亿的中国城里人,能通过就业和创业,实现他们的梦想吗?

  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是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二元结构转型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很长时期里,其失业率都很低。这里的关键是,他们采取能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产业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在企业规模上他们采取了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小企业立国立岛的举措,在产业结构上采取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日韩等在城市化过程中所走过的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道路,应当成为中国未来学习的模式。

  社会保障梦

  在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生活、工作及环境的安全与祥和,是人们高一个层次的需求。

  中国历史上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未来的生活安全讲,土地和儿子就是他们将来的保障。只有在20世纪后10年中,我们才开始着手学习和建立城乡现代的社会保障体系。

  什么是城里人的生活安全之梦呢?概括起来,基本的生活安全,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助、贫有所济。能工作时,努力工作,从个人收入和工作单位提取各种保障资金,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到生病、老年和发生意外需要帮助时,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支付其需要。从土地养老、养儿防老、自我储蓄、计划公有低效率保障,到国家建立社会保障网,这就是现代中国城里人的生活安全之梦。

  有专业人士估算,即使不计失业保障,狭窄口径的保障资金需求也至少在10万亿,截至2008年底审计署审计的数据,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仅为2 .5万亿元。有人士指出,“过去主要是企业养老,低工资高就业是资金缺口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有无社保、不以人为本,将劳动力的再生产投资,挪用在了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上,这是问题形成的根本。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下,各地社保部门均调用个人账户资金用于当期支付,个人账户有名无实,长年“空转”。挪用个人账户造成的新债,远未偿还的“隐性负债”旧债,以及还要继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还要提高水平,增加和完善险种等等,潜在的资金缺口,我估计在3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城乡13亿到未来15 .5亿人的各种生活安全之梦,即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我们拿什么去建立呢?

  当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要扩大,要应保尽保;但是,社会保障的水平,要量力而行。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越来越大,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国有资产的社会化,社会保障资金的欠账和缺口,会逐步得到弥补,社会保障的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公共服务梦

  城市中的原居民、新市民还有留守农村的新农民,他们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首先,是教育成才梦。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大学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这种梦想形成的巨大的公共服务需求,要求政府建设更多的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把义务教育范围扩大到从幼儿到高中,到农业、师范和军校等等高中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则降低学费,每一个家庭都能公平地享受教育机会和资源。

  其次,是看病便利梦。解放后,我国建立了基础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得到了城镇医疗体系和乡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服务,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费用低、覆盖广,是当时的一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过去传统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服务体系解体,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甚至在医疗资源行政垄断的格局下,又推进医疗公共服务的过度市场化改革,使得许多农村没有了完善的医疗服务机构,看病要往县城跑,城市里的医疗机构也很拥挤,城市居民看病也越来越不便利,看病越来越贵,相当多的农村居民,许多城镇居民,因病而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成为贫困家庭。因此,病能及时治,医疗费用低,是人民对政府在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希望。

  再次,出行和通讯便利梦。进入21世纪的10年中,中国人的轿车梦开始成为现实,轿车开始进入了中国家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飞速发展,给中国家庭出行梦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然而,美国人是在人口相对较少和国土面积较大、城市平均人口规模要比中国小得多的情况下实现了轿车梦,中国能吗?中国未来15 .5亿人口,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一辆以上汽车,再加上党政、事业、社团、企业等非家庭用车,还需要占用2亿亩,甚至更多的耕地来修建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未来全球新增石油的60%,甚至更多,需要分配给中国使用;城市中轿车尾气排放形成的污染将越来越严重,城市的阴霾天气将成为常态;在一些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城市中,轿车出行速度将比步行还要慢,市内道路将成为巨大的停车场,人们花在居住地到工作地的通行时间将会平均长达两个小时左右。

  美国式的轿车梦,在中国必定会受到人口众多、土地狭小、能源短缺等国情的限制。各城市政府提供组合的公共交通体系,使人们成本较低和便捷地出行,大大缩短通行时间。这就是中国城里人的出行梦。

  20世纪50年代时,中国人民曾经将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比喻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时至今天,不仅电气化实现了,而且大规模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电视转播接收等技术的应用,平面媒体,声讯、网络、电视等等,爆炸式地普及。便捷的通信和网络及视频资讯,甚至中国人都还没有梦想就提前实现了。对此,人们的企盼是,移动通信、网络和电视等等的资费再便宜一些,使用更安全一些。

  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

  曾几何时,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憧憬是:炼钢厂和高大的烟囱,冒着蒸汽的火车,化肥和农药,草原、湿地、湖泊和森林被开垦为良田,进入布满钢筋水泥泊油和火柴盒式的城市居住环境等等。而工业化过程中的石油农业、工业化生产,以及化学制品的生活用品,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威胁着人们生活的安全。

  因而,传统现代化梦刚刚开始实现,就催生了人们的另一个梦想,就是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有一个优美和安全的生态环境,有一个人生和财产安全的社会环境。

  首先,饮水和食品安全梦。希望饮水时,水没有被受到污染,矿泉水中不要加有害的物质;希望喝饮料时,没有喝下更多的化学物品;希望喝牛奶和酒时,不要喝到假酒和三聚氢氨等有害物质。

  其次,空气清洁富氧梦。希望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很少有或者没有飞扬的沙尘;工业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气体和粉尘排放多的工业远离城市,并且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而大量地减少排放;城市中公共交通发达,轿车尾气达标排放,并日益减少;空气清洁,能见度很高,并且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中富有氧气等等。

  再次,环境安祥宁静梦。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中,机动车的发动机和鸣笛声小一些,工地和工厂离住地远一些,夜晚不要施工,林荫和树木多一些,大街、社区和工作地点尽可能宁静,生活和工作在安祥之中。

  第四,社区、街道和工作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梦。希望街道、社区和工作场所清洁一些,污水走地下管网并得到处理,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不要流到农村并且用来灌溉农作物,城市中水系和湖泊水质保持在一类状态,工业和生活垃圾集中及时得到清运,垃圾场远离社区并得到封闭式处理。

  第五,园林、湿地、山水生态。人们希望工作之余,在清晨和傍晚,可以在公共的河边林荫下,在免费的湿地公园,看到树木,看到草坪,看到青山绿水,看到各种飞鸟、昆虫和奔跑的动物。

  第六,家庭生活和工作安全梦。人们生活在城市中,希望在上学、工作和购物途中,避免交通意外,平安回家;希望孩子和自己不被拐卖、绑架、盗窃、抢劫、勒索;希望自己的住宅不发生火灾,并且住宅的建筑质量达到安全居住的标准;希望不被电话、短信和网络等虚假资讯诈骗,不被不法商家欺骗;希望当他们遇到危险时,能得到路人的帮助。

  精神生活梦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梦是什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和工作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互助和和谐的,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社会中,这就是21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梦。在构想和编织21世纪中国人精神生活之梦时,需要正确处理这样一些重大的关系。

  一是需要正确处理自由、民主与集中和秩序的关系。很显然,虽然在实践中有这样和那样的曲折,但是在理论上,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活泼的、宽松和谐的、心情舒畅的、自由和民主的大同社会。但是,自由和民主,并不意味着混乱,并不是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中国既需要扩大自由,发扬民主,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也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需要一个有科学民主决策,有执行力和能解决人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强有力的党和政府,努力营造一个既自由民主,又有秩序和安定的民生和发展环境。

  二是需要正确处理个人精神与集体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利益、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一个社会,一个社区,一个单位,既要保护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财产不受侵犯,尊敬每个人的个人自由,鼓励每个人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保护其合理合法的分配所得,又要做到个人行为不影响和损害公共利益,按照公开、公正制定的制度约定,每个人为国家和公共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履行义务,合理纳税。

  因此,既要保护私人的产权不受损害,也要用契约的办法维护公共和国家的利益。比如,在规划建设拆迁安置中,需要合理地征收和补偿,既不能侵害个人的利益,又要不能因个别人要价过高,影响公共利益。特别是在国家国防需要上,需要每个符合标准的公民,义务服役,保卫国家。

  三是需要正确处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宗教古来有之,是千万年来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形成了基督教、佛教、伊斯兰、道教、印度教等宗教,不论我们对其喜欢与否,它们都传承千年而不衰,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国有数亿群众信教。因此,承认客观现实,保护和满足人民群众宗教需要是国家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奉行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准则,重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提倡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强调和谐亲善的温和气氛。

  在与现代文明俱进,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要传承中国自己优良的语言文字、思想学说、生活习惯、社风民俗、道德规范等文化传统,这是识别世界上谁是中国人的重要标志,是保持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长久兴旺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