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下雨了的钢琴谱:[转载]小学性教育动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6:23
一缺教材二缺专业老师 小学性教 欲说还“羞”

  

  全市10所小学试点性教育一缺教材二缺专业老师

  上周“感恩节”这一天,本市一所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感谢妈妈”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伟大,老师详细讲解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孕育到出生的全过程。据了解,这不仅是一次关于感恩的主题活动,也是学校针对低年级孩子进行的一堂性教育课。没想到当孩子们回家绘声绘色地炫耀听到的“关于生小宝宝”的秘密时,有些家长非常吃惊,表示这么“专业”的性知识对8岁的孩子来说太超前。

  性教育一直是敏感话题,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目前本市已有10所小学在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指导下,进行性教育试点。记者在一些育儿博客和论坛里发现,对此有家长持赞同意见,但质疑声也不绝于耳,部分家长认为小学性教育“引发不必要的好奇”。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要用怎样的方式和分寸?为此,记者采访了几所试点小学,发现小学生面对的“性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最新数据

  女孩9.2岁进入青春期

  镜头:现在五六年级的女生月经初潮不是个别现象,已占到将近30%。有些女孩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惊恐,手足无措;有的女孩却满不在乎,甚至拿着卫生巾满楼道跑,随便和别人说;还有的认为这事“脏”、“恶心”。有的五年级男孩开始长喉结,竟然跑来问老师:“我脖子上长了个大包,我是不是要死了?”

  这种教育超前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032人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人认为“11至14岁”是孩子系统了解性知识的最佳年龄,只有12.1%的人选择“10岁以前”。

  记者了解到,作为60后和70后大部分家长的青春期是从十三四岁开始的,也就是初中阶段。但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比上一代人已大大提前。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也就是小学四年级。这个结论显然令很多人吃惊,所以在小学校园才会发生上述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实验二小负责性教育课题的田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身体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可这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准备还远远没跟上。而男孩的性教育更是被忽视的问题。

  和平里第一小学性教育课题组的周老师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受孩子摄入含有激素的食物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年龄提早了2至3岁,形成性早熟现象,在小学五六年级,有30%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分别出现了遗精、月经初潮等生理现象,他们在性成熟的心理驱使下,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对性好奇、渴求了解的心理。

  教育乏术

  电视和网络也有反作用

  镜头:一位家长在教育论坛上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家里的尴尬事,周末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只见屏幕上出现一男一女,两个人搂搂抱抱然后一起倒在床上,灯光转暗……妈妈正要换台,不料10岁的女儿忽然说:“他们两个人要做爱了。”全家人大惊失色。

  其实,现在小学生们知道的有关性的事情远远超出家长的预料,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远远多于家长这一代人。和平里第一小学的周老师在调研中指出,传媒手段的现代化,电视、商业广告、互联网以及街头杂志小报上的那些性描写、性镜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适当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学校和家庭多半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小学生只能从消极的非正式渠道,如街头小报、书刊、影剧、VCD、电视、秘闻传说或者“朋友”那里寻找答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所谓的流行文化甚至使一些孩子的性取向发生了困惑。北京市第二医院值班“少男少女热线”的心理科大夫隆春玲告诉记者,由于现在“中性”和“伪娘”盛行,这股风气也传到了校园,一些孩子喜欢打扮成不男不女的样子,还有的发现自己迷恋同性,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毛病”,于是打来热线电话求助。隆大夫认为,其实这并不表明这些孩子有同性恋趋向,只不过是受到了流行文化的误导,但如果不加纠正,有可能对他们一生的性心理造成影响。

  记者所采访的多位从事性教育课题研究的老师都认为,正是因为孩子们出现了这些性好奇和性困惑,所以需要有正规渠道为他们答疑解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小学开始性教育课很有必要,因为性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性发育前进行性教育。

  “性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若没有正确的性知识的引导,孩子可能会在性好奇的驱使下接触一些不良的性信息,这反倒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而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缓解孩子的性好奇。只要性教育是科学的、专业的,就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没有教材

  广告片充当教学片

  镜头:“最初,我们是采用给孩子看光盘的方法,那时候,关于小学生性教育的教学片很难找,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宝洁公司关于卫生巾的广告片,虽然是广告,但是讲了很多女孩的经期知识,结果就成了女生性教育的教学片。”

  采用何种方式,采用什么教材进行性教育也是家长关心的话题,网上曾经流传外省一本小学一年级的性教育课本,因上面有生殖器的卡通插图被家长们称为“雷人性教育书”,那北京的性教育试点小学,用的是什么教材呢?

  “北京目前的校园性教育现状是,还没有教材。”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解释说,目前“性教育”不能进入中小学课时,对于学校采取何种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我们只告诉学校性教育原则、目标和方法,学校可采取任何方式。

  实验二小性教育课题组的田老师告诉记者,她手中只有一本《青春期性教育教师使用手册》,并没有孩子们使用的统一课本,而性教育课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年级大课和男生女生分班小课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内容都是老师根据大纲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自己制作的,分各种主题进行,例如他们最近正在开的大课主题就是——“笑迎花季,做魅力女生;把握青春,做大气男孩”。

  实验二小的性教育课试点已经进行了两年,田老师表示,关于女生性教育的书和光盘比以前多了,但是关于男孩子的还是比较难找。

  除了教学资料缺乏,教师力量不足也是各试点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孙云晓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的条件还不足。主要欠缺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教师。”

  田老师坦言,他们在最初给孩子讲性教育课时,不少老师自己就有心理障碍,觉得在孩子面前说这些问题难以启齿,无法坦然面对,后来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性教育必须要讲,问题是怎样讲得更艺术。”

  老师摸索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男女交往

  镜头:老师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一对男女生分成一组,玩背靠背夹气球走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发现,如果两个人离得太近,气球就夹爆了,如果两个人距离太远,气球就掉地上了,只有两个人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成功,老师通过游戏想要告诉孩子们的是,男生女生之间需要找到这种合适的距离。

  不少家长对于小学生性教育的分寸感到担忧,生怕老师“说过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性教育试点小学中,不少学校采用的是做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例如,对于家长们闻之色变的“早恋”问题,据一些家长反映,三四年级男生女生开始传纸条,五六年级就有出双入对的,目前早恋有低龄化趋势,学校的性教育该不该管管早恋问题,怎样管才合适?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性教育课题组的刘老师针对“早恋”问题在学校老师中做了调查,33.9%的老师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没有异性朋友,41.3%的老师认为这是个别现象,6.6%的老师认为较普遍,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早恋”学生并没有过分亲密的越轨行为。实验二小的田老师也表示,其实小学的所谓“早恋”并不能真正称之为“恋”,喜欢一个异性,被异性吸引,这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正常状态,这种喜欢不应该被老师或者家长粗暴制止,应该加以引导,而性教育课就是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男女之间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西城区育民小学带孩子们玩的游戏叫做“超级小快嘴”,让男孩子说说眼中最棒的女孩,女孩眼中最棒的男孩,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完善自己,并接纳彼此的不同,相互宽容。

  教育专家孙云晓对这种性教育方式表示认可,他建议“性教育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用科学的、形象的、具体的、适宜的性教育内容来引导孩子。”

  家长有责

  家庭才是最大课堂

  镜头:妈妈把一个放着干净内裤和卫生巾的小包放进女孩书包。

  北京的性教育试点已经启动两年,而且今后将在更多的学校进行,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表示,将新选定45所学校进行第二轮试点,其中小学15所、中学30所,但是“离全市推广还有距离”。

  在采访中,多位老师都表示,校园性教育固然刻不容缓,但家庭实际上是个更大的性教育课堂,一些家长对此采取的回避态度,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实验二小的田老师有这样一个经验,她发现,亲子关系十分密切的家庭孩子很少有早恋的,相反,在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的很多困扰不愿意和家长说,就会去寻求小伙伴,或者异性朋友。所以,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和孩子平等交流情感问题,包括性问题,是家长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件事。她认为,家长没必要正襟危坐过于严肃地和孩子交流这件事,这样反而会变得不自然,可以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细节当中,例如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聊天讲故事的时候。日本很多家庭流行给女孩送一份“青春期礼物”,妈妈会把一个放着干净内裤和卫生巾的小包放在孩子书包里,而中国家庭很少有妈妈会这样做。

  原宣武区的青春健康中心在一项针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只有2.8%的孩子认为父母能够在性知识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更多的孩子认为家长无知、保守、粗暴等,这说明当前家庭性教育存在知识储备不足,性教育理念不到位,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

  反思家长们对小学生性教育的质疑声,也许,并非孩子们接受的性教育“超前”,而是我们有些家长的性教育观念滞后了。

  首家小学性教育基地成立 参观异性厕所打破神秘

  

  孩子们在体验母亲孕育他们时的感受和种种不便

  全国首家小学性教育基地:参观异性厕所打破神秘

  少儿性教育教学模式初见雏形把握“度”是个技术活

  昨天(27日,下同),性教育作为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正式排入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课表,每学期两课时,课程还将面向朝阳区中小学生开放。该校也成为全国首家小学性教育基地。

  安慧里中心小学的性教育课程由学校外聘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授课。专家团队准备了多份教案,以满足不同孩子的要求。安慧里中心小学教师张楠说,对年纪较小的孩子,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差异等。

  一项针对该校800位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9成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性教育存在缺失,希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性健康教育专家李银河认为,小学生接受“性教育”并非为时过早,而是可以避免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因性教育缺失而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少女早孕、弃婴等。

  现场

  参观异性厕所打破神秘感

  昨天,安慧里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上了“性”的第一课。在课堂上,孩子们被带领参观异性厕所。“很多孩子对异性厕所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就从这点开始,让他们去了解男女生生理结构的差异,包括如厕方式的不同,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性别差异感。”授课的侯文君老师说。(记者王佳琳)

  李银河: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并非教如何“守贞”

  独家对话:青春期性教育不再谈“性”色变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济南小学开性教育课引争议

  

  在讲座中,老师让孩子们通过做游戏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朱军摄

  “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孩子都问过家长,却很难得到清楚的解答。而在昨天下午,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五六年级的150余位同学,接受了他们的第一堂性教育课。

  五年级小学生乱传绯闻

  “小学五六年级就会出现早恋现象,班里气氛很不好。”解一小六年级一班班主任赵劼说,这是她发起此次性教育课的最初原因。

  现在的学生普遍发育提前,进入小学五六年级,有的学生会喜欢某个异性同学,甚至以“老公”、“老婆”称呼对方。

  赵劼还发现,受外界影响,很多孩子骂人时会带着很难听的字眼,“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字眼是什么意思”。

  “以前接触过青春期健康教育吗?”记者问一名六年级女孩。她说“从来没有”,不过从五年级开始,班里就有不少同学传绯闻了。

  没有教材老师不知咋讲

  对于班里的早恋现象,赵劼曾开过多次班会,大大方方给学生讲恋爱是怎么回事。但是关于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她不知道该怎么讲。“从哪儿讲起?讲到什么程度?讲多了会不会不好?”由于没有教材,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赵劼。

  她对家长做过调查,发现对孩子的青春期健康教育,也是五六年级学生家长最头疼的事情。面对孩子关于性的提问,或者发现孩子有早恋情况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

  最后,赵劼想到了邀请专家来校开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既有学生讲座,也有家长讲座。其中单是对学生的就分三期进行,分别讲生命的起源、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

  “我被妈妈吃进了肚子”

  “今天,给大家上一堂特殊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课。”昨天下午2:30,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陈琳开始了她的讲座。“青春期!”立刻,下面议论声一片,有的女生还红了脸。“你是从哪儿来的?”陈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上帝造的”,“妈妈生出来的”……学生们反响很热烈,回答五花八门。

  接下来,有一半的孩子举手表示知道自己是妈妈剖腹产生出来的。“顺产是怎么生出来的?”面对陈琳的这个问题,有同学回答“从妈妈肚脐眼里生出来的”。“那你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对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男孩高喊:“我被妈妈吃进了肚子。”

  讲得太早会否适得其反

  “给小学生讲性教育?太早了吧。”昨天记者随机调查了多位家长和老师,很多人都感到意外。

  家长赵青表示,自己12岁的孩子本来什么都不懂,接受这些性知识后,孩子会不会“变坏”?

  一位老师也说,原来有关的性知识都在初中讲给学生听,而且男女分开讲课,现在提前到小学,“太早讲解,真担心会适得其反”。

  德兴街小学已开课8年

  在济南的小学中,解一小并不是第一家开设性教育课的。从2002年起,德兴街小学就开始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性教育课。作为全国首家开设性教育课的小学,本报曾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时,我们学校进来了一个坏人,要实施性侵犯,因为老师不在现场,孩子们吓得手足无措。”德兴街小学党支部书记阳纯青说,虽然老师后来及时赶到,坏人没有得逞,但是学校从此意识到,应该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并教给他们怎样保护自己。

  现在,德兴街小学把这一课程安排在五年级,男女分堂上课,有2至4节课。

  在不断摸索的8年开课经历中,阳纯青逐渐总结出,给小学生讲性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讲得太多,也不能讲得太早”。

  她解释说,比如关于“我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就不能对小学生讲得太具体,“等孩子的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真正需要知道时,再讲给他们”。

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