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螺母拧紧力矩:气血足百病不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41:58

如果你的身体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下面这些症状:


    1.面色苍白或比较暗淡,以及疲倦无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头发脱落、指甲易裂等。

    2.说话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3.经常性的心悸、胸闷,或阵发性的心胸疼痛,唇色暗淡,舌头发紫。

    4.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脚总是发冷或莫名其妙地发热。

    5.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嘴角皲裂。

    6.女性月经过多过少甚至闭经。

    7.男性小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

    那要注意了,因为身体已经提示:气血不调!

    此时,疏通气血、补足气血是当务之急。

    我们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到老年,肾气逐渐衰微,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腑之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足,还会导致气血阴阳亏损,然后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造成多个脏器的功能损害。所以很多老年人容易有思维迟钝、言语多误、健忘痴呆,或多虑多疑、淡漠孤僻、急躁易怒的情况,这些都是肾气衰的表现。
    中医还认为,脾胃在机体的生长壮老过程中不断摄取自然界的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及功能活动,人步入老年之后,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也会变得虚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能力开始不足,很多疾病因此产生了。
      五脏都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正常地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健康的五脏来提供。

      归结起来就是一点——气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调理也必须从通补气血入手

     老人拿出一根绳子来演示,随手系了一个拴蹄扣,拆掉后,又系了一个翻花扣。十指翻飞,灵巧无比。老人的这一招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大有学问。我们的十指连心,两手的指端是人体六条经络的起始点,心经、肺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都源自这里。而且,十指的指尖都是穴位,中医叫做“十宣穴”,最能开窍醒神。动动手指头,不仅刺激了手上的众多经络穴位,而且也刺激了我们身体的气血运行,将淤滞在体内的垃圾统统带走,促进新陈代谢。因此,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要多动动手指。
    
    哮喘:手掌上治疗哮喘的特效穴位——咳喘点。咳喘点位于食指、中指分叉处的手掌上约1厘米处,哮喘发作时只要我们用手指用力按一按这个穴位,哮喘便会减轻。如果家里有艾条,你还可以用艾条来灸。感到烫时,把艾条从穴位上方移开,隔一会儿,再灸一次,灸到症状减轻。如果不习惯用艾条,你也可以把四五根牙签捆成束,刺激这个穴位。另外,三间穴和肺点对平喘也很有效。哮喘发作时,你可以在点按咳喘点的同时,刺激这两个穴位。
       鼻炎:补足肺气就能好,  鼻炎并不是什么大病,但却是一件很难缠的事,《黄帝内经》中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如果肺脏很健康,肺气很充足,肺的肃降功能很强大,鼻子对外界的刺激就会很敏感。否则,肺气虚弱,浊气无法下降,清气不能上升,鼻子得不到肺气的温煦,就会出现嗅觉障碍。而鼻子不通畅的话,肺的功能也会受影响,。
     肾主纳气表面上看,肾和气血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肾负责的是更深层次的呼吸,它能把肺吸进来的清气潜藏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肾就好比一个储存气的仓库。------ 尿结石:疏通气血,荡尽“河道沉沙”正确的办法是改变结石生长的环境,补足亏虚的肾气,只有这样才能是治标又治本,彻底排结石。尿结石,在中医学上被称为“石淋”,由于体内气血淤滞、下焦湿热、毒素堆积而成。该病的多发人群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是因为人过40岁,先天肾气便会不足,气血郁滞,邪气凝结,慢慢化为沙石,才会阻塞尿道。
     尿频:根在脾肾,治用药膳。尿频这个毛病,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都不以为然,拖久之后引起其他症状,才觉得是个问题,但那时已经不好解决了。其实,从一开始就注意调理,每天做做甩手功、喝点儿芡实糯米粥,很容易就能治好。中医认为,尿频多是因为阴盛阳衰,摄纳无权,并且脾虚气弱、血行淤滞。《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气化则能出矣。”要是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水道就跟着出问题,导致小便频急,淋漓不尽。而脾是气血化生的源头,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膀胱的气化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脾虚则气虚下陷,以致膀胱的固摄能力减弱,约束无力,小便就频繁而量少。因此,如果能够疏通气血的阻滞,就会有利于缓解尿频。正所谓“气血乃一身之本,淤滞则百病丛生,畅通就病疾自去”。
      甩手功具体做法: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以上。将头摆正,身体站直,双手自然下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眼平视,自然呼吸。然后两手同时向前向后甩动,身体也随着双手自然地前后摆动。向后甩时,大脚趾用力抓地,力发于腰,作用于手,落于脚跟,人的重心也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在脚底前后移动。这手甩、身摇、气鼓荡等有节律的运动,可以将手脚的经脉都调动起来,促进气血在体内的运行,达到通经脉、活气血、强五脏、壮筋骨、平阴阳的目的。
      芡实糯米粥,把芡实和糯米按1∶2的比例搭配,要是可以的话,一天三顿地喝。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的功效;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效用。 芡实糯米粥长期服用,还可以起到健脾养肾的作用。
    骨质疏松:“肾气足,骨骼坚”,养肾就相当于养骨。
    脾,是血的制造者。因此脾才是血液的真正制造者。同时,脾还控制着血液的运行,让它时刻沿着规定的路线走。所以,凡是莫名其妙的出血症状,十有*都是脾出了问题。

    便秘:红薯补气,一通百通  体虚便秘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便秘,一般要通过补气的方法来处理,肺气虚的补肺气,肝气虚的补肝气,肾气虚的补肾气。要是你分不清是哪里气虚也不要紧,因为这里有一种五脏之气均能补的神效食物——红薯。
    腹泻:中医里面被称为“泄泻”,它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总体来说,泄泻的发作,是风、寒、湿、热等外邪内犯胃肠,饮食不节,脾胃内伤,以及肾阳衰微所致。对于寒湿泻泄,可以吃些干姜、红枣、粳米一起熬制的干姜粥,以起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对于湿热泄泻,可以吃车前草、茯苓、粳米一起熬制的车前草粥,以清热利湿止泻;另外青蒿绿豆汤也很不错。

    那么如何区分寒湿证和何为湿热证呢?这也简单,就是看大便的颜色。寒湿证一般是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而湿热证则是大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黄赤。
    湿疹:根源在脾胃。“湿”可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不像寒和热那么具体,但是却比寒和热更加可怕难缠,凡是因湿而起的病,都是缠绵不去,迁延难愈的,湿疹就是其中之一。
      湿疹虽然是皮肤病,但根源却在脏腑。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主气血生化,能推动气血在五脏和经络里运行。脾胃功能正常,则五脏和经络的气血充盈。脾脏喜燥恶湿,因此湿毒是它的最大敌人,湿毒过盛容易伤害到脾,导致气血生化受阻,经络气血不能达到体表,时间稍长,皮肤表面就会长湿疹。其实,湿疹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报,提醒我们体内湿毒过多,该排毒了。
     糖尿病:首要任务是“涵养”身体里的“水源”。
    消渴总是让我联想起国内流行的水景建筑,因为国内的水景很少考虑到“水源涵养”。隔行不隔理,万事万物,触类旁通。其实消渴症就是另一种“水源涵养”问题。我们的肺、胃、肾等脏腑阴虚或燥热,也就是说涵养津液的功能下降,或者水谷津液输布失常,体内谷津损耗较大,也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身体失去水分,自然会变得消瘦;而谷津输布损耗太大,自然也就会整天疲惫不堪。   治疗消渴就是要改善津液输布环境,以消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准则
    银屑病:内外兼治,各有一方谁都知道牛皮癣很难治,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方。有一次歪打正着,我用大蒜治好了牛皮癣,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其实奇迹不奇,稍微解释一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话虽如此,我还是更推崇温和无害的食疗方式,比如花生赤豆粥。大蒜捣成蒜泥,敷在牛皮癣的上面,用胶布固定,每天换一次新蒜泥,一般半月左右,牛皮癣就会减轻。为什么大蒜泥能治牛皮癣呢?稍懂药理的人就知道,大蒜药性辛温,入脾、胃、肺经,可行滞、暖胃、解毒、杀虫,大蒜中的挥发性物质,如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甚至某些耐药菌和真菌也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可称为植物抗菌素。大蒜治牛皮癣,用的就是它的这一药性。

    从中医学理上说,牛皮癣是起于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养血,才是治疗的根本。
    用药需要辨证,所以对于普通读者难度很大,那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治癣穴位——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凡是用药都需要辨证,切不可盲目自主,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