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媚恋香衾讲什么:洛城中國餐館興衰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18:16
洛城中國餐館興衰史《范允富》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March 07, 2011 06:00 AM | 2624 觀看次數 |  | 17  |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明朝楊慎寫的一首詞,「三國演義」用作卷頭語,現在我們用來形容洛杉磯近三十多年來的中國餐館興衰史,不是也很貼切嗎?

我是一九七五年由密西根州安娜堡來到洛杉磯,當時蒙特利公園市小台北還沒有發展出來,「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當然更不必提羅蘭岡、鑽石巴、喜瑞都等等,現在已發展出非常多華人餐館的城市都會區。

當時中餐館開在從聖塔莫尼卡沿著十號高速公路到洛杉磯下城兩旁,當然中國城最多,奧林匹克、皮口、第八街也不少。總數當然比現在少太多了,但對我這一個剛從中西部來、能找到一家韓國人開的小雜貨舖、能買到豆腐和大白菜就欣喜若狂的鄉下人來說,等於到了天堂一般。

華人對燒餅、油條情有獨鍾,當時在第八街的「皇家」是大家周末必去報到的,生意火紅,味道也是一流,豆漿熬得夠味,燒餅香脆。

因為生意好,洛城曾有七、八家餐廳都供應燒餅、油條、豆漿,比現在還要繁盛,後來老闆的兒子曾在阿罕布拉的山谷大道上開了一家「煌家」,生意也不錯,可惜後來因為別的原因,也歇業了。

沿著奧林匹克、皮口街有好幾家韓國華僑開的館子,如「雅敘園、「麒麟園」,他們的炒馬麵、兩張皮、韓國炸醬麵都很道地,也是大家常去光顧的地方。皮口街上有家「雙龍」,每逢周末,店裡的老太太會做兩百個蟹殼黃,賣完為止,可真是好吃。後來老太太去了另一個世界,絕活也失傳。

「清真馬家館」當時也在第八街上,在一個老舊旅館的一樓,老闆獨當一面,兩個女兒輪流從東部來為老爸分勞,一式回民裝束非常顯眼。店裡的牛肉麵、羊雜湯、家常餅、芝麻大餅、菠菜炒牛肉都是絕活,後來女兒們也個別開過好幾家分店,現在在橘郡的那一家還是正宗。

在聖塔莫尼卡有家「青葉」,面對太平洋,布置得小巧秀氣,菜也爽口。西區則有位吳夫人開了家餐館,就叫「吳夫人」,生意非常好,傳說她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上海媳婦,長袖善舞,交際手腕很高明,客人都是好萊塢影星、達官貴人,開了四十多年,在西區很有名。

另有家叫「牟林園」,開在洛杉磯加州大學附近,在商業大樓的一樓,寬敞而布置大方得體,庭院還有小橋流水,廚房做的是上海川揚菜,我當時住在聖塔莫尼卡,這也是我常大飽口服的館子。

有位莫先生三十多年前在比佛利山開了很大一家「環球」,女侍清一色西洋妞,有二十多位,頗為成功,後來到外州,一九八三年就到上海發展去了。

在國際機場、世紀大道上有家「花鼓樓」,是家老店。當時去飛機場一○五號高速公路還沒蓋,所以必須走世紀大道,很多朋友們應該光顧過這家的館子,父女二人當家。有次我去看到大圓桌上坐了男女十位老外,那個時候老外大概還不知如何點中國菜,也不知中國菜是可以共同分享菜餚,每人都點了一客芙蓉蛋放在面前,讓我看到一個有趣的鏡頭。

在機場南邊的皇家公路上有家「松鶴樓」,老闆是揚州人,他當天炒的菜好不好吃,可要看前晚他打麻將是贏是輸,曾吃他的菜「雖食且不下嚥」過,也曾為了朋友過年慶祝,老闆這次可是燒得一流的川揚菜,大家齊聲叫好。

洛城的四川、湖南菜也有自成系統,早期「中華川菜」開在西區柯福市,「四川飯店」開在西洛杉磯威協道上,一九七三年台北「渝園」何老闆帶了幾位廚子在西區聖文生道上也開了家「渝園」,為洛城帶來台北正宗川菜。後來在西區的「胡氏川菜」也是屬同一個系列,他們的拔絲香蕉,真是一絕。

有位吳媽媽先在中國城開了家「重慶川菜」,後來搬到皮口路上,有賣最正宗的川味牛肉麵。約於一九七五年開在蒙特利公園市嘉偉街的「四川飯店」,後來先在山谷街再搬到巴沙汀娜的「福星川菜」,當時都是非常叫座的川菜館;同時期還有北嶺的「華國川菜」、南區霍桑街上的「峨嵋川菜」。(上)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洛城中國餐館興衰史

曾經風行大陸開了無數家加州牛肉麵的李先生,也是同一時期在中國城、北嶺、聖蓋博谷,開過多家「牛肉麵大王」,大家耳熟能詳。

八○年代初有家「湖南」菜館, 也開在西區。還有在中國城百老匯街的「湖南」,可是生意鼎盛,每次都要排隊,他們的竹節鴿盅,很有特色,用小竹桶蒸鴿湯,曾被洛城衛生局認為不合盛器規格,禁止使用,後來解禁。

大概是因為生意太好,也引得對面開了家「長沙」來競爭。

蒙特利公園市置地廣場蓋好後,有家「湘園」開在裡頭,宮廷式的建築雕梁畫棟,還有四間包廂,菜很合口,蜜汁火腿、叫化雞都很叫座,再加上小菜、點心都不錯,曾在羅蘭岡也開了家分店。

再加上彭長貴系列的,先前就開在大西洋道上「頂好」超市旁的「彭園」,當時真是四川、湖南菜館獨領風騷的黃金時代。可惜「千里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現在成了「白頭宮女話玄宗」了。

說到中國城,不能不提「裕成昌」雜貨店,後來改建大樓,就是現在「皇后宮」所在地。當時可是所有大洛杉磯區華人同胞買菜辦貨的地方,周末不但擠,總可碰到些多時不見的老朋友,一面買菜一面寒暄,其樂也融融。

中國城當時是粵菜的大本營,也是中國飯館最多聚集的地方,大的有「金龍」、「金園」、「金都」,都可容客四、五十桌,所有華人大的活動慶典都在這兒舉行。

其他知名的還有「劉記」的海鮮、「鹿鳴春」的芝麻大餅、「樂觀園」的廣東早茶、「怡園」的川揚菜、「上海美味齋」及「高朋」的上海江浙菜、「福州飯店」的福州菜。

福州菜在洛城是少數中的少數。記得在一九八二年左右,有位老媽媽帶了一個兒子,在蒙特利公園市嘉偉街近嘉惠爾街上,開了家福州飯店,真是道地又好吃,芋泥、燕丸、紅糟魚都是一極棒,可惜開了沒多久,就太累做不動了,以後也就再沒吃過這麼好的福州菜了。

「富春樓」原來開在北嶺一帶,後來也遷來中國城,清炒蝦仁、紅燒海參是他們的招牌菜。(中)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洛城中國餐館興衰史


順便提提開在聖蓋博、山谷大道上的「梅龍鎮」,也是上海菜,剛開張時它的紅燒大蹄膀,架勢嚇人,擺滿一個大長盤,晶亮剔透,是我在美國吃過最好的蹄膀。

八○年代初,新蓋的食街全盛時期(現在的永合豐、天仁茶莊所在地),樓上樓下有近二十家大小餐館,一家四川飯店及一家粵菜館是最大的,其他有一家由兩對台灣夫妻合開的台灣小吃,他們的雞卷、魷魚羹都很美味。

樓下有家「玉堂餃子館」,他們的酸辣湯和鍋貼,在當時是不做第二人想的。記得有次我的鍋貼已吃完很久,酸辣湯還不來,小姑娘說大廚去買筍了,教我哭笑不得,但也看得出廚子的敬業。

「玉堂」是位台灣退役北方老兵和台灣老婆帶了幾個女兒來這兒開業的,後來女兒們在北嶺、蒙特利公園市、日本城都開了分店,天普市曾有六年的「京玉」也是同一系列。

中國城老店除「福州飯店」、「旺角」、「高朋」、「怡園」、「金龍」、「富春樓」外,「鳳城」一九六五年開張,因為下一代管理得宜,增加了廣東甜品店,現在愈開愈旺,菜館有三家,美食坊有六家,甜品專賣一家。

當然,最成功的是七○年代開在南巴沙汀娜的「聚豐園」了。從一九八八年開始向快餐業發展,用現代科學管理方式,加上全家一條心,以熊貓為商標的大大小小「聚豐園」,全美已有一千多家,是個非常成功的例子。

開一家中餐館不容易,尤其要做到色、香、味、服務、環境都一流,要放下多少心血,流下多少汗水,投下多少資本。廚師在廚房裡「水深火熱」,才能換出幾盤美味菜餚,難怪唐朝李紳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但也因為食物的味美,在晉朝有位在齊王手下做大官的張翰,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松江)的鱸魚膾、蓴菜羹,乃辭官歸故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人,也是「蓴鱸之思」成語的由來。

唐朝詩人李白也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所以朋友們還是要多嘗試不同餐館,回饋廚師及老闆的辛苦。

拉雜寫來,當然遺珠很多,最後還是以楊慎的詞做結尾:「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談中。」(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洛城中國餐館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