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珩微博:中医养生产业的乱与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2:48
中医养生产业的乱与治

  "二十三,绿豆餐。二十四,绿豆日。二十五,绿豆煮。二十六,煮绿豆。二十七,绿豆稀。二十八,绿豆发。二十九,吃一宿。"在地方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名家姜昆等合说的一段相声因讽刺伪养生专家张悟本而引起了观众们一阵阵的笑声。吸引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并进行艺术创作,中医养生产业之乱可想而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包括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在内的整个保健市场发展"爆棚"。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都相对滞后。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要应对这个蓬勃发展的新产业,管理者应创新思维,进行跨部门合作。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巨大

  现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有多火?上街转一转就知道了。街面上某某女子养生馆、某某健康堂比比皆是,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技法更是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招徕顾客的"主打品种",不少这样的机构都把经络穴位图挂在醒目处,以提示自己是"中医养生"。

  "你们有中医保健服务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西城区一条1000多米长的街道上的近10家美容院、足疗保健室等相关机构,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在一家号称为连锁机构的美容院,记者看到,他们可以提供保健按摩、经络减肥、足底按摩等多个有中医特色的保健项目。

  "我们都是按摩脚上的穴位,能缓解疲劳啊、酸疼啊。这些都是中医手法,又舒服又保健。"女服务员介绍说。在这里办一张20次的足疗卡为600元,一张10次的经络减肥卡为650元。相对于医院按摩治疗一次不过25元的价格,这样偏高的收费在保健服务业却很普遍。一家美容院门口贴出的拔罐减肥的海报上,就标示着10次680元的"惊爆价"。

  一位打出"中医正骨推拿"招牌的盲人按摩师傅告诉记者,按摩啊、拔罐啊这些保健方法成本比较低,收费却还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上了这一行。"你们的按摩能治病吗?""哪个真有病的来找我们啊,来我们这里的多半就是想放松放松,客人舒服,我们赚钱,大家都高兴。"

  中医养生保健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据中国保健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可统计保健服务类的销售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相信其中中医特色的服务应该占据绝大多数。

  不仅如此,保健服务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待挖。在2010年4月召开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也就是说,即使是保守估计,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市场容量也应达到6000亿~8000亿元。

  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位

  北京的熊先生最近肩背痛,却没时间上医院。他听说拔火罐能治疗这种肩背痛,就到单位附近一家新开张的养生馆试一试。养生馆里几个年轻的小技师一看熊先生这种情况就告诉他:"我们这是拔罐保健,对你这个能起多大用不好说。"然后在熊先生背上密密麻麻地拔了20几罐,也没什么效果。熊先生很纳闷:这拔火罐到底能起啥作用呢?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介绍,目前并没有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类机构的准入法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法规。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所谓的保健手法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你在哪学的这个?"记者在一家美容院体验足底按摩时询问按摩的姑娘。"上过班,就那种培训班。""培训了多长时间?""两三个月吧""都学什么啊?""穴位啊,手法啊,一些中医知识啊什么的都学。""我身体不太好,你这个能治吗?"这个不好说,但长期做肯定有好处。"

  记者登陆国家职业资格管理网进行查询,发现国家劳动部门仅有保健按摩师(包括足部按摩师、按摩师、反射疗法师)和保健刮痧师、芳香保健师三个保健类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这些认证还不是强制性的。

  2010年年底,北京又一位所谓的养生大师刘逢军被地方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其开办的北京大道养生堂暂停营业。据媒体报道,"大道堂"声称"本单位不是医疗机构,只提供传统养生知识的咨询",却行看病之实。有关部门也拟就违法行医对其进行检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医药官员说:"都说你们卫生、中医部门怎么不管管这些人,我们怎么管?人家这些保健服务机构就不是医疗、中医圈里的,只要有营业执照就能开业。"

  李俊德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行业的服务标准等给予明确,始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卫生部门可对医疗按摩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从业人员、医疗条件及设施等方面的监管,但对于保健按摩,则只限于审核发放卫生许可证、为其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等。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商局等对保健按摩行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在营业执照审核、人员执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保健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这确实向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规范管理需要新思路

  张悟本事件后,针对养生保健市场上的一个方面--养生图书泛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一系列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的措施。相对于图书管理,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就要复杂许多。

  2010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出首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涉及保健拔罐、保健刮痧、气色形态手诊、手部保健按摩、头部保健按摩、耳部保健按摩、脊背保健按摩、足反射区保健按摩、足浴保健、中药药浴保健、藏药药浴保健11项,包括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等。2011年1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又公布了8个项目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涉及全身推拿、脊柱推拿、少儿推拿、艾灸、砭术、膏方、药酒、穴位贴敷8个项目。

  "如果保健服务机构不按规范进行操做,是不是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李俊德坦言,出台的这些规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是为规范这个行业提供一些指南。今后中华中医药学会还将继续相关操作规范的研究。

  据有关中医药管理人士透露,针对当前的中医养生保健乱象,卫生、中医主管部门正会同工商部门、劳动部门进行研讨,希望创建一种可操作的跨部门合作管理方式。比如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人员准入制度等。 有关专家认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产业的兴起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良莠不齐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阶段,相信随着法规的完善,这个产业一定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