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关于中国的一些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0:28
中国皇帝顺序(全)---很难得哦!



照片描述:一代一代枭雄

照片描述:一代一代枭雄

照片描述:一代一代枭雄

照片描述:一代一代枭雄

照片描述:一代一代枭雄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由来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由来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中国主要朝代
中国主要朝代有:
夏(-2070~-1600年)
商(-1600~-1300年)
殷(-1300~-1046年)
周(-1046~-249年)
西周(前1121~前771)
东周(前770~前249)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关于中国的一些常识
【天干地支】
(包括五行、四季、方位、八卦)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 ( 猴)、酉(鸡)、戌(狗)、亥(猪)
【四季、五行、方位】
春——木——东——右 夏——火——南——下 秋——金——西——左 冬——水——北——上 ()——土——中——中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月份别名】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名)
一月为正月、端月, 二月为杏月, 三月为桃月, 四月为余月、槐月, 五月为蒲月, 六月为伏月、荷月, 七月为巧月, 八月为桂月, 九月为菊月, 十月为阳月, 十一月为辜月, 十二月为腊月。

【湖海岳岭】
(中国历史上的五湖、四海、五岳、五岭)
【五湖】
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
【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书经名著】
(中国的四书五经、古典小说)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礼》、《易》、《书》、《春秋》
【四大古典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清末四部暴露小说集】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文化书典】
(代表中国文化的书典)
【文学】
《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
《左传》、《史记》、《史通》、《廿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
《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刚经》、《化书》、《李氏焚书》、《续四书大全说》、《四存编》、《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述》、《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
《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开国将帅】
(1995年授勋的元帅、大将)
【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
【十大将军】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庚、谭政、肖劲光、张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学圣居士】
(中国历史上的诸学士的别称雅号)
【十二圣】
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药圣——李时珍;辞圣——屈原;草圣——张芝;画圣——吴道子;乐圣——李龟年;文圣——欧阳修;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茶圣——陆羽;词圣——苏轼
【居士】
香山居士——白居易;清真居士——周邦彦;清莲居士——李白;易安居士——李清照;六一居士——欧阳修;石湖居士——范成大;后山居士——陈师道;仓山居士——袁枚;柳泉居士——蒲松龄;梦塘居士——孙联奎;六如居士——唐寅;淮海居士——秦观。

【年龄别称】
(古代对整十年龄的别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顺耳(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之年。
【体位喻意】
(人身上的五官、内脏、手脚,大多可以用来作比喻)
首脑——领袖。面貌——状况。眉目——线索。耳目——侦探。须眉——男子。口齿——口才。咽喉——关隘、险要地势。心脏——要害部位。脉络——线索、条理。体面——身份、光彩。骨干——中坚力量。骨肉——亲人。手腕——手段、关系。心腹——亲信。心肝——宝贝。心血——精力。肺腑——内心。胃口——欲望。
【花木寓意】
(古人赏花木之际,常寄托某种情感。)
松柏——表示坚贞。竹——表示气节轩昂。兰花——寄寓高尚。荷花——表示清白。梧桐——比喻爱情。红豆——表示相思。桑梓——表示故乡。桃李——代表门生。垂柳——表示依恋。牡丹——表示富贵。菊花表示不畏风霜。以桃代寿。以梅表示不屈之意。等等。

【十大古曲】
(我国古代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戏曲传说】
(我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五大戏曲)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许仙传说
【古典五大戏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中国名胜】
(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奇观)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佣
【中国五大名泉】
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苏州虎丘天下第三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中国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佛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江南三大名楼】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世界名胜】
(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奇观)
【世界七大奇观】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的阿苔密斯神殿、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墓、地中海罗得岛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世界五大名宫】
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
【世界建筑名胜】
朝鲜的千里马雕像、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凯旋门。
【世界十大避寒胜地】
巴巴多斯(西印度群岛)、佛得角群岛(大西洋)、风向群岛(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拉丁美洲)、巴基斯坦(亚洲)、沙巴(马来西亚)、沙捞越(马来西亚)、苏里南(拉丁美洲)、多哥(非洲)、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大洋洲)

【地名别称】
(中国地名的别称)
【乡】
足球之乡——广东梅县;武术之乡——江苏沛县;游泳之乡——广东广莞;歌舞之乡——新疆库车;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两大“牡丹之乡”——河南洛阳、山东荷泽。
三大“年画之乡”——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
【都】
首都——北京、红色故都——瑞金、新油都——大庆、油都——玉门、木都——佳木斯、瓷都——景德镇、陶都——宜兴、皮都——张家口、雨都——基隆、雾都——重庆、盐都——自贡、钨都——大余、锡都——个旧、钢都——鞍山
【气候城】
火洲——吐鲁番(新疆),风城——乌尔禾(新疆),天漏——雅安(四川),雨都——基隆(台湾),雾都——重庆(四川),不夜城——漠河(黑龙江),雾州——西双版纳(云南),日光城——拉萨(西藏)。
【名城双别名】
郑州——绿城、二七城;兰州——金城、瓜果城;哈尔滨——冰城、丁香花城;成都——蓉城、锦官城;青岛——海滨、绿色山;长春——春城、汽车城;福州——榕城、木头城;拉萨——日光城、太阳城;广州——花城、羊城;杭州——丝绸、花园城;太原——龙城、锦绣城;重庆——山城、雾城;昆明——春城、花城;洛阳——诗城、牡丹城;武汉——江城、首义城。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中国历代职官词典》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品级地位等。这个词一般特指中国古代的官职设置制度。

(点击图册或书名可进入阅读)
序——关于中国古代职官
 
一—二画
一 乙 八 卜 厂 丁 二 九 七 人 入 十
三画
才 大 凡 飞 千 工 广 及 巾 马 门 女 三 山 上 尸 士 万
卫下 乡小 也于子兀
四画
卝 巴 办 贝 不 仓 长 从 丹 斗 方 分 凤 夫 戈 公 勾 互
户火 计井孔六木内牛仆犬劝仁日少升什书
水太天厅 屯瓦王 文乌无五艺尹引予元月云
支中专
五画
白 包 北 必 丙 布 册 出 东 冬 对 发 冯 功 归 合 弘 击
加甲 节纠兰乐礼立辽令龙民末宁奴皮平且
申生圣史市帅丝四台田头外戊仙训叶仪议
印永右玉驭 札正主仔 左
六画
安 百 场 成 充 传 次 达 当 导 地 多 夺 防 负 共 关 观
光过 合红后华回会机纪江讲匠交阶决军考
老吏列论农庆权任戎如杀设师式守戍寺岁
廷同吐团伍先向协兴刑行休巡亚讶延伊衣
夷亦异优有羽 杂宅贞执旨州朱庄壮丞讷妃
七画
阿 把 别 兵 伯 补 步 材 财 扯 彻 纯 词 甸 坊 抚 附 纲
告贡 估龟护花怀金进近究均君库快来里丽
利连良两伶灵陆没纳男判批评启求却身寿
苏体条投巫闲县孝秀序医译邮员运折助状
走佐作坐貤孛 佥诏
八画
岑 汴 娙 昂 拔 板 宝 秉 拨 参 承 刺 单 迪 抵 底 典 顶
定法 房非奋奉供孤固官国果杭和河虎画环
驾拣建降经居刻昆郎隶帘练林录明鸣牧帕
祈怯青丧尚实事侍视试枢述肃图拖驼委武
贤现详学押夜苑责招知织直制治忠驻转宗
卒苜庖泠驷驸驿 於
九画
按 拜 帮 保 陛 标 勃 测 茶 差 城 持 春 带 待 帝 度 俄
封阁 给宫拱钩寡挂冠贵哈侯胡宦皇荐将举
觉钧郡看客奎厘临律美南契前钦亲轻秋泉
荣柔神牲拾首顺贴亭庭退威洗显宪相香巷
信修宣选勋衍药荫怨院昭珍政指钟柱拽追
总奏祖俟冥诰闾 骁胄祗祠钤胥
十画
倅 倢 案 敖 班 颁 剥 笔 宾 捕 部 乘 党 敌 递 调 都 恩
浮高 格恭桂海航候家贾监健借酒捐科凌陵
留流旅秘难陪起钱卿请容商射速绥唐特铁
通徒翁夏校盐验倚益娱圆宰载赃造贼斋真
振值致秩诸准 资租座冢奚徕浣宸挈朕臬
十一画
曹 阐 常 崇 弹 第 断 符 辅 副 馆 鸿 焕 黄 混 基 祭 寄
假检 渐脚教捷勘控勒梨理领琉隆率梅密排
捧票骑清商绳盛授淑庶爽硕宿随探堂惕停
铜推婉尉悉衔厢象野掖银营章职著族啬谏
谒谕谘捺啜庾 阍阏婕骐绫绮敕铨鸾翊
十二画
傔 傛 编 博 裁 策 朝 掣 储 赐 答 道 登 鼎 敦 番 惠 集
椒教 揭景敬量落期签散善舒疏税斯搜遂塔
提童温犀 雄循遗游御裕越掌铸紫尊谥掾弼

十三画以上
幹 牐 鄙 辟 殿 督 福 铂 鼓 简 解 锦 谨 禁 蓝 廉 粮 蒙
墓幕 签寝群摄慎肆新遥雍虞詹照甄赀褚牓
榜察端寡嘉截精蜡模旗榷僧隧斡演舆照僮
漕骠憖鞍暴幢德额敷噶稿鹤横徽稽履墨擒
缮薁熟题增镇箴翦辨操翰磨器儒膳赞廪嬖
濉戴徽孺翼澔黜 藩翻鹰酂殭簪疆警骥曩麟
*百万书库 中华古籍*

古今中外人物库


黄帝女娲夸父丹朱娥皇女英仲康
蚩尤成汤桀后羿后稷少昊
共工氏皋陶巢父帝纣禹夏启
伏羲氏盘庚盘古氏尧神农氏幽王
虞公嫘祖伍奢杼懿公魏颗
燧人氏有巢氏炎帝颛顼仲康祝融
武丁太康羲和
更 多
百里奚白起伯乐伯夷扁鹊鲍叔牙
妲己夫差姬重耳范雎范蠡冯谖
管仲公孙龙干将勾践韩非荆轲
晋文公姜太公孔子列子老子乐毅
柳下惠廉颇蔺相如吕不韦鲁仲连毛遂
孟子庞涓屈原左丘明孟姜女孟尝君
孙子商鞅吴起周文王更 多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联姻 ·遍尝百草神农氏
·燧钻木取来人世火 ·人文之祖华夏之始—黄帝
·中华万姓源于伏羲氏故都河南淮阳 ·商汤兴师诛暴桀
·比干:亘古第一忠臣 ·韩非子——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
·屠夫?战神?——白起 ·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治主义治国模式
·周公解梦全书 ·“荀子思想”与团队精神


班 超班 固包 拯陈寿蔡琰曹操
曹植曹丕陈胜邓 艾东方朔窦固
杜密董仲舒董卓范增关羽霍去病
汉高祖韩信黄盖黄巢胡亥姜维
刘向刘备陆逊刘彻吕不韦刘秀
李斯鲁肃吕后秦始皇司马懿孙坚
司马相如司马迁孙权王莽项羽王充
扬雄张籍张骞诸葛亮更 多
陈寿崔浩符坚范晔范缜冯太后
慧能刘义庆郦道元李密陆机柳公权
嵇康司马炎石勒沈攸之沈约神秀
拓跋焘陶渊明陶弘景王献之王羲之王维
王籍吴道子吴均石虎宋云王衍
荀彧徐陵谢安谢玄谢朓谢灵运
玄奘杨玉环颜真卿庚信张角张九龄
朱元璋祖冲之褚遂良左思更 多
·罢黜百家 ·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
·奸乎?雄乎?——试析曹操之“奸雄”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东汉与西域各国的战争 ·诸葛亮攻魏之战
·王羲之生平简介 ·临行与故游夜别
·《兰亭集序》分析 ·陶弘景介绍
·《桃花源记》分析 ·李密《陈情表》分析讲解翻译
隋唐五代(220~960年)人物
宋朝(960~1279年)人物
安禄山白居易陈汤杜牧杜甫王建
狄仁杰裴度范晔郭子仪高适高力士
高仙芝高欢贺知章韩愈黄巢李白
李贺柳宗元李煜刘禹锡李世民李渊
李隆基李商隐李绩郦道元孟浩然孟郊
秦叔宝史思明王昌龄王勃王之涣武则天
文成公主卫青魏徵薛仁贵杨坚元稹
杨广杨国忠杨炯张若虚更 多
毕升包拯程颐蔡京成吉思汗狄青
方腊范仲淹郭子仪郭茂倩韩世忠黄道婆
黄庭坚忽必烈寇准柳永李清照李元昊
李纲刘义隆陆游欧阳修潘美秦桧
秦观沈括司马光苏轼苏洵宋江
吴均王安石窝阔台王若虚王小波文彦博
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元好问杨文广朱熹
岳飞赵匡胤赵构钟相更 多
·李白生平事迹表 ·郭子仪与安史之乱
·课堂实录《陋室铭》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崔颢早期闺情诗中的妇女形象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苏轼轶事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指南针
·北宋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元朝(1206年-1368年)人物
明 朝 人 物
阿术阿里不哥察合台成吉思汗赤盏合喜塔察儿
郭守敬忽必来忽必烈刘秉忠蒙哥汗孟珙
欧阳玄权衡丘处机任仁发姚广孝术赤
史天泽速不台窝阔台王汗王祯王实甫
烈兀耶律楚材耶律留哥余玠张士诚哲别
札木合周达观赵孟頫朱思本更 多
伯颜常遇春陈友谅归有光高攀龙顾炎武
顾宪成海瑞何腾蛟罗贯中李时珍李自成
刘基刘福通戚继光史可法宋濂汤显祖
魏忠贤魏源王夫之王世贞袁宏道  于谦
袁崇焕杨慎朱纨徐光启张居正俺答
朱元璋朱棣郑和郑成功更 多
·中国古代大剧作家关汉卿  ·《西厢记》与王实甫
·金辽战争  ·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
·蒙古攻西辽之战 ·窝阔台汗国
·郑和后人提出两大新史观 ·“公安派”和“竟陵派”
·三国时期的女人 ·朱元璋与马小妹
·魏忠贤 ·明攻山东之战
清朝(1644年~1911年)人物
政 治 人 物
班禅六世陈化成陈玉成曹雪芹多尔衮多铎
慈禧太后丁汝昌董福祥溥仪福康安冯子材
龚自珍高鹗光绪皇帝刚毅关天培胡以晃
黄遵宪洪秀全皇太极和珅弘历康熙
康有为林嗣环林则徐林觉民刘铭传刘鄂
李秀成李鸿章努尔哈赤聂士成年羹尧蒲松龄
韦昌辉黄宗汉林觉民明珠秋瑾石达开
姚鼐荣禄同治吴敬梓吴三桂袁枚
张之洞张献忠左宗棠曾国藩更 多
陈云陈独秀陈立夫陈水扁曹汝霖董建华
邓小平邓中夏戴季陶戴笠段祺瑞杜月笙
傅作义方志敏范文澜黄兴胡锦涛胡汉民
胡志明何香凝华国锋蒋介石江泽民江青
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刘少奇刘志丹刘胡兰
李立三李岚清李济深林伯渠宋庆龄孙中山
连战毛泽东秦邦宪汪精卫王明张国焘
周恩来朱镕基恩格斯冈村宁次戴高乐华盛顿
金日成里根本·拉登普京更 多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战争
·清末留学运动 ·溥仪在苏联的五年俘虏生活
·太平天国官制 ·宝钗的才华和学识
·周恩来临终时对邓小平的重托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孙中山逝世前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官制
·美曾想把琉球交给中国 蒋介石未接 ·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
军 事 人 物
经 济 人 物 库
白崇禧陈诚蔡锷蔡廷锴艾森豪威尔
冯玉祥傅作义贺龙何应钦史迪威德川家康
胡宗南马占山林彪刘伯承隆美尔墨索里尼
马步芳彭德怀孙传芳卫立煌冈村宁次拿破仑
徐向前张自忠罗盛教许世友麦克阿瑟马歇尔
杨靖宇杨虎城叶挺叶剑英史迪威朱可夫
张作霖张学良宋哲元朱德更 多
安明智毕鸣歧陈彬藩陈嘉庚莫里斯·阿莱斯
陈金飞黄光裕霍英东江南春拉格纳·弗里希
刘永行刘永好刘根山李嘉诚阿兰·亨利·胡佛
厉以宁柳传志马应彪牛根生伯特·蒙德尔
潘刚钱兴中史玉柱吴敬琏罗伯特·默顿
王佳芬袁宝华杨元庆徐光前威廉·夏普
邵逸夫于光远周建平张瑞敏更 多
·竞选副总统的动机与竞选过程 ·张学良将军生平大事年表
·太原战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神舟六号是中华民族的“逍遥游” ·将帅林彪
·厉以宁.经济学家的胸襟 ·林业愚公”王应义感动中国
·曾宪梓简介 ·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杨绍军
·刘永好简介 ·张瑞敏.做大事到永远
文 学 人 物 库
艺 术 人 物
艾青巴金冰心阿城柏杨曹禺
戴望舒残雪邓拓丁西林丁玲冯骥才
冯雪峰丰子恺方方郭沫若郭小川顾城
胡适胡风何其芳贺敬之纪伯伦金庸
梁实秋梁启超流沙河刘绍棠刘白羽林语堂
老舍鲁迅李敖李季路遥茅盾
牛汉卞之琳秦牧钱钟书茹志娟沈从文
田汉魏巍王国维吴晗闻一多王蒙
夏衍徐志摩郁达夫余秋雨朱自清周作人
赵树理安徒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巴尔扎克大仲马
高尔基果戈里杰克·伦敦伏尔泰海涅
莫泊桑莱蒙托夫马克·吐温契诃夫莎士比亚
雨果左拉伊索普希金更 多
白岩松陈琳陈红陈慧琳陈好蔡依林
成龙曹颖池艺璇董洁佟大为董颖
董浩邓丽君丰子恺冯小刚F4崔永元
伏明霞范志毅巩俐郭峰古月古天乐
关牧村甘苹何洁金城武蒋大为蒋勤勤
蒋雯丽江珊姜昆鞠萍刘德华孔令辉
柯受良刘若英李宇春李玟李咏李嘉欣
李湘李连杰刘欢刘旋刘兰芳陆毅
李亚鹏林心如梅兰芳马季孟欣马三立
倪萍那英潘长江启功施光南孙燕姿
杨丽萍章子怡周信芳周润发张国荣赵丽蓉
徐悲鸿乔羽王小丫帕布洛·毕加索山口百惠
全智贤金喜善达芬奇贝多芬更 多
·亚洲的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托尔斯泰晚年三事
·鲁迅和他骂过的人 ·梁启超的三段情
·巴尔扎克的双重生活 ·金庸和他的两位母亲
·郑小瑛.中国第一女指挥家 ·张大千:极具魅力的艺术大师
·赵丽蓉生平简介 ·冼星海的艺术人生
·真实的丛飞感人的丛飞 ·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家
哲学人物库
宗教人物库
冯友兰康有为楼宇烈李达庞朴任继愈
严复叶朗张岱年周国平张竞生恩格斯
赫尔岑培根苏格拉底泰利斯更 多
达赖三世佛陀禅师佛图澄法显慧远怀海
弘一法师净慧鉴真释迦牟尼一行圆照
卢布鲁克南怀仁圆仁张诚更 多
·冯友兰与其“新理学” ·亚里士多德介绍
·赫拉克利特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简介
·周国平生平介绍 ·访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释迦牟尼介绍 ·弘一法师简介
·   ·
·   ·
科技教育卫生人物库
其他人物库
蔡元培丁肇中邓稼先董辅仍华罗庚李四光
柳传志刘伟李建军牛满江求伯君钱学森
钱三强苏步青童第周王江民徐特立王力
杨利伟杨振宁杨元庆袁隆平竺可桢张朝阳
詹天佑朱光潜爱因斯坦安培爱迪生哥白尼
白求恩达尔文法布尔法拉第高斯比尔·盖茨
伽利略居里夫人牛顿诺贝尔更 多
白寿彝陈小敏陈寅恪邓建国邓广铭范文澜
顾颉刚胡绳何兹全梁漱溟剑农马荣杰
齐思和姚咏蓓时传祥王云五徐中舒袁珂
周谷城周一良张伯苓章开沅斐尔南·德·麦哲伦
马可·波罗李逢梧李春平瓦斯科·达·伽马
唐纳德·麦克米伦史沫特莱苏霍姆林斯基皮里
约翰·富兰克林威廉·扬斯更 多
·竺可桢:中国气象业务的开拓者 ·杨振宁教授论中国文化与科学问题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他的跪姿感动了中国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 ·爱因斯坦大脑有何不同
·洪战辉当上“班主任” ·弃学救母的年轻人
·血浓于水:台湾老人内地助学 ·陈法庆:环保公益广告第一人
·
中国历史上的15个民族的最后结局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
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乌桓:被曹魏消灭
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
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
党项:羌族的一部分。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腐朽的西晋在经历八王之乱后,民众损失过半,其后被各胡军队一系列车轮战的打击,终于亡国于凶奴首领刘渊了.
当时入侵中国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个.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万之间的大胡有:1凶奴、2鲜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余、7羯、8高丽、9卢水胡. (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和胡与胡之间的仇杀中.这九个胡族除了人数众多的鲜卑和入侵当时辽宁与汉人的居住的朝鲜半岛的高丽人保存了下来,其它各胡基本上给杀绝.)
立誓扫清北方的悲壮英雄冉闵
西晋灭亡后的317年北方汉族人口总数不到1000万。
以下是各族当时的分布情况:
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80万之众,而当地的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有80万;
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族的天下,他们有80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80万,丁零人十五万,当地汉族人口不过150万人;
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
甘肃东部一带为鲜卑、羌、氐族。汉人约占五分之二;
宁夏、内蒙古则基本上是鲜卑人天下,人数操过120万;
辽西鲜卑人汉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万;
辽东汉人100万左右,高丽人50万;
河西走廊-敦煌-新缰天山以南一带多是中原流亡的汉族和当地汉族,人数三百万,在以后的汉人的大反击中大量回迁中原。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树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闵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而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这个时后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闵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其居功自大而杀了他。而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都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
冉闵建立的国家史称冉魏,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白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却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书正史所载,绝非道听途说)
冉闵战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鲜卑占据。但冉英雄收复的河南,山东二地民众向南归复南朝汉人.这使的当时北伐每每失败的南朝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光复了河南,山东二地.这是祖逊北伐后南朝第二次控制这一地区.比祖逊收复的还多!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哪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晋皇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政权,偏安江左,史称东晋。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北魏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记述这段历史,后世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即:夏,成汉,“两赵,”(前、后),“三秦”(前、后、西秦), “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诸国。
十六国中以匈奴刘渊建国最早。八王之乱时,刘渊游说成都王司马颖召募匈奴五部为外援,回去后,即被匈奴贵族共推为大单于,不到二十天,结集部众二十余万。 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匈奴刘氏政权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仇视汉人。
318年刘曜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迁国都于长安。史称前赵,以别于319年石勒的后赵。公元328年,刘曜与后赵作战,兵败被杀。次年,太子降于后赵。
329年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务除前赵积弊,实力得以迅速发展,足与东晋相抗。石勒死后,子石弘继位,为其侄石虎所杀,石虎自立为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石虎为人极端残暴,穷兵黩武,令许多人为筹措从军装备被迫卖儿鬻女,或途中自刎则,死者相望,而征令仍有加无已。他又听信胡言,残酷奴役汉人。
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杀死傀儡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他限制“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下令邺都城门大开, “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结果“六夷”纷纷出城,百里内外的汉人,则蜂涌而来。冉闵看到“胡”人终与自己“离心离德” ,竟下令无论男女老少,格杀勿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冉魏政权的大屠杀引起中原少数民族的恐慌和围攻,后赵石祗在襄国称帝,并与前燕慕容儁、羌族姚弋仲联合,打败冉闵。 351年,石祗又被杀,后赵亡。次年,慕容儁斩冉闵,冉魏亡。河北二十余万汉人不甘侮辱,纷纷渡河南逃江南,但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由上可以看出冉闵宰杀“胡人”是出于种族仇杀而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冉闵这话说的尤其漂亮,当真是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