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龙罗宁火妖法:第四节 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经验 - 天天快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23:28

第四节 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妇科 2009-06-14 11:11:56 阅读52 评论0   字号: 订阅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4小时内。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病因尚不清楚,学说较多,主要有免疫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钙平衡失调学说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并引起各器官供血不足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祖国医学对“子肿”、“子晕”、“子痫”的描述类似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后,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子肿。《经效产宝》有“治妊娠水气身肿腹胀方论”。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眩晕,状若眩冒者,称为“子晕”;若于妊娠晚期或正值临产时或新产后,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手足抽搐,全身僵直,双目上视,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亦称“妊娠痫证”,见于《诸病源候论》。子晕有轻重之分,重者往往是子痫的前驱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即可发展为子痫。

 

钱伯煊经验

     钱氏认为妊娠八九月时期,孕妇头晕头痛,恶心,血压较高,主要由于母血供给胎儿,而肝藏血功能受到影响,肝阴血不足,肝阳上亢而导致内风暗动。故当平肝熄风,清热宁心。其治疗用药加减经验如下:

常用自创羚角琥珀散3g,一日分2次冲服,配合汤剂天麻钩藤汤治疗;若心火较旺,见到舌苔黄腻,脉弦滑,头晕目眩,口渴心烦,即羚角琥珀散3g,配合钱氏自创平肝散6g,每日各2次冲服;若血压居高不下,也可将羚角琥珀散加量为一日6g,分4次冲服;若失眠心烦较显著,又有鼻钮等血热征象,钱氏常用此方加羚羊角粉1.2g冲服,往往可取得控制先兆子痫的明显疗效。妊娠后期,或分娩期间,孕妇突然剧烈头痛,眩晕恶心,或突发昏迷,两目上吊,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少时苏醒,但移时又复作,若不急治,有关母子二人性命。钱氏认为此时多因肝血克胎,藏血不足,肝阴血伤,肝阳上亢,阳旺生火,风火交炽,侵犯心神,故使心神失聪。宜清心降火,平肝熄风。以羚角琥珀散12g,分4次一昼夜服下。若昏迷者,加羚羊角粉3g,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碾末送下,如小便不利、水肿者,配合琥珀散3g冲服,继以羚角钩藤饮、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汤剂调理。

[高春媛,等.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10]

 

蔡小荪经验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属“子肿”、“子烦”、“子晕”、“子痫”范畴。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浮肿、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心及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由于妇人脏气本弱,因孕重虚以致精血不足,肝阳偏亢发为眩晕。或土不克水而致水肿。治疗分别予以养阴平肝,健脾利湿。

    [蔡小荪.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文汇出版社,2000,2]

 

裘笑梅经验

裘氏常用其自创“牡蛎龙齿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牡蛎龙齿汤”具有镇肝潜阳,补肾养肝,平肝熄风,健脾利水之功,使营阴恢复而肝有所养,脾运得展而水湿自去。其方药组成如下:

“牡蛎龙齿汤”:生牡蛎20g、青龙齿12g、杜仲15g、生石决明30g、制女贞子12g、白芍12g、夏枯草15g、桑寄生15g、茯苓12g。临床应用,无论防与治,疗效甚为显著。

[王金生,等.裘笑梅老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4):230~232]

 

周世鹏经验

周氏认为对于本病以脾虚所致者,症见四肢、面目浮肿,面色萎黄,乏力,腹胀,纳减,舌胖苔白,边有齿印,脉濡,治疗主要以健脾助运法。其用药经验如下:

基本方由全生白术散加味组成:炒党参9g,焦白术9g,茯苓皮9g,陈皮4.6g,六神曲12g,大腹皮9g,黄芪皮9g,姜皮2片,炙甘草3g,大枣4枚。

随症加减:兼腹胀甚者,加佛手片9g,焦积壳(或积实)9g;兼大便溏薄者,加炒白扁豆15~30g,煨木香4.5g;兼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6g,辰灯芯3束。对于浮肿以下肢为甚(甚则趾间出水)、胸胁胀满.脉细弦,苔薄白等肺气郁滞、水不得随气升降之脾肺同病者,宜健脾宣肺理气法,即以前方去党参、黄芪、六神曲、大枣,加桑叶皮(各)9g,桔梗4.5g,苏叶梗(各)9g,天仙藤12g,制香附12g,宣木瓜9g。本方为白术散合天仙藤散加减而成。在健脾助运法基本方中去黄芪、党参等味,选加宣升肺气诸药如桑叶、桔梗等,以冀益脾气而不滞气,宣肺气而不耗气,俾使胎孕无损也。

[周家岐.老中医周世鹏诊治子肿病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14,47]

 

蒋道韫经验

对于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蒋氏根据病情分别给予解痉、镇静、利尿、降压及部分少量多次吸氧外,同时根据中医辨证予中药每日1剂内服治疗。具体方药如下:

    ⒈阴虚阳亢、血虚肝郁型生地15g,炒白芍10g,拘杞Sg,栀子10g,酒黄芩lOg,郁金lOg,制龟板15g,石决明30g,生大黄lOg(后下),生何首乌12g,钩藤20g,泽泻lOg。头痛胀剧烈,加菊花、川芍各l0g。

⒉心肝火旺、风痰上扰型制黄连7g,炒黄芩10g,生地15g,生白芍15g,龙胆草lOg,石决明30g(先煎),钩藤20g,天麻lOg,制僵蚕lOg,青龙齿30g(先煎),桔红lOg,生甘草6g。夹有风痰,加制南星6g,川贝6g。

⒊脾肾阳虚、湿阻水泛型炒白术12g,白茯苓l0g,桂枝l0g,泽泻l0g,宣木瓜l0g,大腹皮l0g,椒目6g,党参15g,补骨脂lOg。气虚加黄芪15g;气滞加紫苏叶12g;畏寒加附片6g;苔腻加苍术l0g。

[蒋道韫.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4例治疗体会.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1):26]

 

孙保华经验

孙氏认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上扰清窍。治疗始终着眼于阴虚、气滞、痰火这3方面。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改善症状,降低血压,消退水肿效好。其应用方药经验如下:

基本方为一贯煎加减:生地30g,沙参12g,枸杞子12g,麦冬12g,川楝子10g,桑寄生15g,白芍15g,石决明30g,丹参12g。

     加减:头昏、头痛者加构藤12g,龟板30g,生牡蛎30g,珍珠母30g;恶心、烦热者加竹茹12g,栀子10g;水肿甚者加黑豆衣10g,车前草12g,白术15g,云苓皮10g。服药后若症状缓解迟缓者加服止抽胶囊5粒。止抽胶囊药物组成:羚羊角粉1.5g,地龙30g,天竺黄12g,琥珀9g,研粉装胶囊。

[孙保华.一贯煎加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职业与健康2003;19(7):117]

 

李智芬等经验

李氏等认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因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所致。故以加味五令散化气行水,健脾消肿兼固肾安胎。其治疗方药加减如下:

治疗方法基本方由五苓散加味而成:茯苓、桑寄生、大腹皮各15g,白术12g,猪苓、泽泻各9g,桂枝6~9g,木瓜30g,砂仁6g。水煎服,日1剂。

加减:血压高,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各15g。头痛、视物不清,恶心欲呕者加半夏l 0g ,珍珠母30g,羚羊角粉1g(冲服)。水肿消退,血压稳定于正常范围后,改为每2d或3d1剂,直至分娩,每10剂为1疗程。

[李智芬,等. 加味五苓散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9例. 陕西中医1993 ;14(12):534]

 

魏赛红等经验

魏氏等采用消粘逐瘀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用于预防妊高征、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现将其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消粘逐瘀汤组成及加减:川牛膝10g,菊花15g,茯苓50g,女贞子30g,当归15g,川芎9g,丹参15g,连用7d,每日1剂,早、晚服用。如有先兆子痫者需加天麻15g、山羊角30g、黄芩20g。

[魏赛红,等.消粘逐瘀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56]

 

韩旭日经验

韩氏认为本病多由肝肾不足或脾虚化源不足、痰湿内阻或肝阳上亢所致。据此病机,自拟黄芪益母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蛋白尿。现介绍如下:

产后3d内常规治疗并服用黄芪益母汤。基本方:黄芪15g,益母草20g,山药15g,山萸肉10g,熟地10g,云苓10g,泽泻10g,当归10g,鸡内金10g,红花10g,生牡蛎20g,陈皮10g)。

加减:头痛头晕重者加夏枯草;大便干燥者加桃仁;纳呆者加砂仁、焦三仙。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匀,分3次温服。用药一疗程后,可以上方按一定比例配成丸剂,9g次3d。

[韩旭日.自拟黄芪益母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蛋白尿100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4):420~421]

 

王爱华等经验

王氏等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蛋白尿。现将其辨证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虚肝旺型:治以育阴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加减:熟地30g,黄芪20g,枸杞、益母草各15g,泽泻、茯苓、白芍、当归各12g,丹皮、丹参各lOg,山萸肉、牛膝、菊花、木通各9g。伴有高血压者加钩藤30g,石决明12g;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炒枣仁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补肾。用白术散合归脾汤加减:山药、生地、熟地各30g,黄芪20g,菟丝子、益母草、党参各15g ,当归、泽泻、茯苓、川断、车前子各12g,丹参10g,川芎、牛膝各9g。食欲不佳者加砂仁12g。水煎服,每日1剂。

[王爱华,等.辨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蛋白尿46例. 浙江中医杂志 1997;(7):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