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夏晴晴个人资料:王琦:实践创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0:20

王琦:实践创意

作者:王琦    文章来源:创意分院    点击数:103     更新时间:2011年02月17日

首记:创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热门词汇,广告创意、设计创意、文化创意,无处不创意,甚至于不能不创意。创意的本质在于思维层面迸发出的稍纵即逝的灵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思维的首创性,而不是模仿和COPY。但对于旅游规划这个渐渐成熟起来的行业,创意还走在路上……

一、空间创意之——文化与空间相结合:创意落地

旅游规划素来不缺乏概念的创意,但是真正落地时却很难看到创意所在,所以我们尝试不只要创意概念(creative concept),还要让概念落地。

在山东雪野湖为山东省大型水库之一,四周群山环绕,景色优美。但是已开发的项目缺乏新意,各自为战,缺乏联系,亟待整合与创新。我们创新将文化延伸并且运用到空间布局中,同时将创意切实落在项目设计上,由此而形成了我们虚实结合的文化空间:

南斗六星的人文空间——“虚空间”(创意概念)

——创意思路:

以“类南斗星座”的空间格局展开齐鲁文昌园以“文昌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空间。

——六星演绎:

体现本园所推崇的文昌精神,即:

南斗六星的景观空间——“实空间”(概念落地)

——“文、仁、义、礼、智、圣”所对应的景观空间框架:

空间创意

旅游格局的整体提升

二、文化创意之——突破资源,放大旅游,提升产业

扬州甘泉山汉墓群,以此为核心资源的旅游开发很容易让人陷入一个沉重的怪圈,不可不提的资源,但又是很难具有吸引力的资源。贯彻“创意旅游”的核心宗旨,将甘泉山置于扬州市的文化整体氛围中进行剖析,并依托自身资源特征,确立了该区汉唐文化的开发价值,以此与蜀冈瘦西湖、扬州古城、京杭大运河等扬州市品牌产品形成差异,并且从文化着手找到了该项目的文化引爆点。

从扬州城区旅游格局、汉墓遗址保护以及扬州旅游产业升级三个方面找到了项目的突破点。首先,扬州的城区旅游格局“两古一湖”相对单一,而甘泉山一带地势高敞,面南倚北,为风水宝地,以汉代为主的多位王公贵族均安葬于此,见证了扬州历史兴衰,应该进入到这一旅游格局之中,同时还有正在规划建设的蜀冈-瘦西湖旅游区,这些都为提升扬州的旅游格局提供了新的契机,所以我们提出由“两古一湖”到“一山一湖一城一河”。旅游格局的重构为甘泉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结合汉墓遗址保护,制造旅游引爆点来提升地块价值,这一引爆点同时能延续甘泉山的精神文化内涵。最终,推动扬州旅游产业升级,借势打造“蜀冈-瘦西湖-甘泉山大型旅游综合体”目的地体系。

在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之下,各城市都纷纷展开了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旅游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加快各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步伐。故整合现有资源,借势品牌发展,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会展、购物、科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是大势所趋。

三、城市创意——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展望城市未来

旅游规划的项目命题,有很多都具有政治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特殊项目需求主导渐渐转向了兼具政治意义与经济效益。政治意义总是通过具象的事物进行表现,例如图片、表演、雕塑等,很少考虑观者的心理感受。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作为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的重点启动项目,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旅游命题, 但是对推动北区的发展建设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从城市本身出发,对项目进行了新的剖析。首先对鄂尔多斯城市发展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即通过以具有国家政治文化战略意义的旅游龙头项目开发,逐步推动北区文化主题公园群及主题地产的集聚开发及以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建构,带动北区作为城市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通过本项目——北区——康巴什区——鄂尔多斯的层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全面推动鄂尔多斯全市:从追逐能源工业经济到建设文化旅游新经济的转变,继而实现从新兴能源城市向现代服务型城市,从地域性小城市到国际化大城市的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突破传统的政治思想宣传模式,创造一条精神轴线以实现其政治意义的体现。在园区内我们创造一条由若干室内场馆与室外空间形成的有节奏起伏的纪念性轴线,作为组织景区空间的核心,引导人的心理行为;同时,这条轴线是康巴什新区城市主轴线的延伸,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具有城市“文化灵魂”意义的主轴线; 表达对中华民族形成历史中人物、事件的纪念,呼唤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这条轴线中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旅游方式,在完全自由的空间环境中体会民族团结的精神涵义。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城市发展的核心方向“从新兴能源城市向现代服务型城市”,并以此为出发点,对项目本身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作为旅游与政治诉求的结合,它将以“政治宣传+旅游文化体验+会展经济”为特色,成为一座创新型•个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依托领先世界的一流创意与设计,通过以具有市场引爆点的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集群式开发高附加值的娱乐休闲度假产品,统筹城市空间及产业结构布局,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及标杆示范作用的新经济业态旅游城市。(其中新经济业态指:具有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经济集聚形态与方式创新等特点的商业态)。

通过对城市发展的研究,我们寻找到了项目发展的新动力,和更具实效性的未来发展战略。

四、城市创意——寻找城市契机,挖掘城市精神,探索城市的动力

江苏省海门市滨海新区,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规划未来将成为一座滨海工业新城,对于这样一座新兴城市的旅游项目开发,我们着眼于滨海新区开发中旅游项目落点的研究,寻求旅游发展空间以及城市特色的展现。

首先从规划层面,在滨海新区“一城四中心”格局下,我们提出蛎岈山国际海洋生态旅游中心是对其中旅游中心的定性,因为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蛎蚜山生物资源可供利用。它将在“以港兴工,以工兴城”的基础之上,通过“以旅活城,城旅一体,港城互动”核心战略,采用“海陆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内外统筹”等手段,实现海门滨海新区不仅为一座工业新城,同时也是一座新兴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助推滨海新区成为海门城市四大增长极的最强一级。

与此同时,从城市的内涵中寻找旅游中心的有力支撑。作为南通与海门城市形象(名片)中共同提及的“一人”——张謇,他是一个务实精进、百折不挠、全身心投入的实践家,他生逢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欧风美雨和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立志要造出一个“新新世界之雏形”,继而能够推广全国。他毕生致力于南通近代化事业,开创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 对当代城市开发具有启示意义。张謇提出的“开拓、创新、人性化、立足本土、中西贯通、国际视野、全局观”等人文精神无疑是滨海新区开发的一种诉求和期望。

所以抓住以上两点,我们提出以“蛎岈山+新新世界”冠名,打造集聚旅游、地产、商贸、会展、文化、体育、生态、科技等产业形态聚合的城市——海洋——郊野旅游综合体,以不同资源、产品为线索,划分不同主题的功能版块,突出其城市、郊野与海洋互为腹地发展的特色,打造为海门滨海新区城市与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并为未来本区的发展与扩张留有空间余地。把这一旅游项目推向了城市发展的高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