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色新作品:藏砚拓片不敢独享——聊聊纪晓岚(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8:18

藏砚拓片不敢独享——聊聊纪晓岚(一)

(2009-06-04 21:51:56)转载 标签:

杂谈

藏砚拓片不敢独享

 

                      ——聊聊纪晓岚及欣赏《阅微草堂砚谱》

 

    现今互联网非常方便且丰富之极,越来越懒得再去翻阅书籍了,可是,祖辈一直收藏的书,尚有“五车”。闲来无事,亦需给她“减减肥”。在整理藏书中,突现一摞砚拓,细审是石印拓本,亦不知那位先人囊入,整理后方知是未经装订的《阅微草堂砚谱》。

《阅微草堂砚谱》是纪晓岚的藏砚谱。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3461种,79309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另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纪昀天资超迈,学问淹通,诗文雅正,为乾嘉时文坛之领袖。

    名砚(指名贵或名人所用之砚)自古就是收藏文玩之上品,好砚不仅石材、质地、做工奇精,更还要看砚之流传有序及砚之铭文。铭文若为名人所用、所藏图案镌刻精美、铭文内容丰实,造型朴雅,为名砚之精品。文人一向就有喜砚蓄砚之传统,得一好砚爱不释手,遂铭之,有曰,流传记述;有曰砚之精湛;更可命意警句,给后赏者以以无比的享受。从此砚谱看阅微草堂主人,喜爱砚的自然天成,如随形砚铭曰:“不方不圆,因其自然,固差胜于雕镌”。他非常注重砚的质朴素雅,如长方形素砚铭曰:“石则新,式则古。与其雕锼,吾宁取汝”。他对雕工独具匠心的石砚十分赏悦,如题五蝠砚名曰:“五蝠本俗样,此砚布置生动,遂可入赏鉴,即此可悟文心矣”。纪晓岚常与友人互赠良砚,探究学问。在纪氏砚铭中有他与刘墉、铁保等人对砚材的品评。纪昀题铭曰:“冶亭(铁保)尝言,石庵(刘墉)论砚贵坚老,殆为子孙数百年计,余则谓嫩石细润用之最适”。题歙石砚曰:“刚不拒墨,相著则黑。金屑斑斑,歙之古石”。另有题铭云:“端溪石品新旧悬殊,然旧坑未必定佳,新坑未必定不佳。但问其适用否耳”。纪晓岚还在砚铭中提到:“端溪旧石稀若晨星,新石之佳者则此为上品矣。竹虚亦言:歙石久尽,新坑皆采于婺源。然则端紫罗纹久已同归于尽,又何必纷纷相扎乎?......”此论实为“端砚、歙砚石之争”、“新旧砚坑石之辨”。纪晓岚赏砚取意折衷,砚铭有:“石庵论砚贵坚老,听涛论砚贵柔腻。两派交争,各立门户。余则诏甚互有得失,均未可全”。,他认为砚石“凡能宜墨,即中砚材”并不分伯仲。纪晓岚在一方石色微泛绿的砚上题铭曰:“端溪绿石上品”,并将其定为宋代绿端砚。1970年此砚为康生所藏,后经专家鉴定纪昀判断有误,实为明代洮河石砚。砚铭中亦有对砚石地之争论,塔在“澄绿”砚题铭有:“张桂岩以此砚见赠,云端溪绿石,余以其有芒,疑为歙产。老砚工马生曰:是松花江新坑石也,松花江旧坑石多顽,新坑则发墨,以其晚出,故赏鉴家多未知耳。此语昔未所闻,因镌诸砚匣以资博识”。纪晓岚因石中有芒而疑为歙砚,其实端石亦有之。松花江石虽有黄绿两色,但石质细润坚脆,未见有芒,与歙石有显著之区别。与之颜色相近又有芒者,绿端较为可能。纪晓岚藏砚铭中,亦诗亦文,从中可观古时文人品论砚石之妙,可赏造型、图案、书法之韵,领略其文辞意趣。

纪晓岚在做学问的闲暇,十分喜欢收藏。一生嗜砚如癖,他的书斋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颇丰。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大部分是砚台。在《阅微草堂砚谱》中几乎都可以看到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嘉庆九年五月刘墉赠砚,文达公铭记:“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时隔二百年,现在这些砚有的为纪氏后裔家传,一部分由文博单位收藏,其余散落于民间。我认为最具价值的不仅是这些石砚本身,而是他每砚必铭。所有藏砚都镌刻着体现一代文宗睿智才思的铭文。比如在一方形似荷叶的随形砚上的铭文为“荷盘承露,滴滴皆圆。可譬文心,妙造自然。”月池砚上的铭文是这样的“视之似润,试之则刚。其殆貌为恬静,而内隐锋芒。”完全是一种拟人格化的文思。类似这种思想的还有“竹节砚”,铭文写道:“介如石,直如竹,史氏笔,挠不曲。笋不两歧,竿无曲枝。孤直如斯,亦莫抑之。其断简欤?乃坚多节。略似此君,风规自别”。下岩石砚铭为:“石出盘涡,阅岁孔多。刚不露骨,柔足任磨。此为内介而外和”。

  1916年,李浚之将纪晓岚所藏《阅薇草堂砚谱》拓本付诸印刷出版。现存《阅微草堂砚谱》石印本前有徐世昌作序,介绍砚谱原稿由来及出版过程:“范孙侍郎遣其子智怡赍札投余附河间纪文达公《阅微草堂砚谱》拓本一册。(1933年李浚之在详细考证了河间君子馆汉砖后,编辑出版《君子留真谱》一部。据史树清先生回忆说,“保定莲池有个“君子长生馆”,为什么起名“君子长生馆”呢?当年在河间出土过“君子长生”砖,是河北省的重要考古发现,在嘉庆道光时发现的。当时肃宁县苗仙露分送朋友拓片,西汉河间献王刘德,礼贤下士,设了君子馆,宁津县李浚之(响泉)编了本《君子长生图》)

    好了,请欣赏砚之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