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润愈肤生物膜在哪买:对通胀宁可估计得严重一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6:39
按照新统计方法出的中国1月份的CPI涨幅虽然低于此前专家的普遍预计,但央行还是在早前的加息后近日再次上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表明央行认可目前的中国通胀处于一个较严重的程度,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
   

    其实,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有关货币政策的一些表态已经说得很明白。他说央行必须通胀保持警惕,目前国内通胀率仍存在进一步走高的空间,抗通胀要运用所有政策工具。不过,在对当前通胀的判断上,学者们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比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日前就表示,与邻国相比,中国的通胀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在加息动作上不宜过猛。而在李之前,也有一些专家从历史角度得出中国当前通胀水平不高的结论。
   

    如何看待通胀,不仅涉及通胀数据本身,也牵涉到其他一些因素,出现分歧很正常。但我要指出的是,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宁可把事态看得严重些。确实,无论与邻国相比,还是从改革以来历次发生的通胀看,本轮通胀水平似乎都不高。邻国如韩国、越南等,都发生了严重通胀,越南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都达到了两位数。而据一些学者研究统计,1978年来,我国共发生五次通胀,分别是1980年、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6年、2007—2008年。截至2008年,30年间CPI的历史均值为5.5%,五次通胀都远高于这一水平,其中,1988年达到18.8%,1994年为24.1%,创下改革以来的最高物价水平。去年我国的物价涨幅为3.3%,今年1月为4.9%,均未超出改革以来的历史均值,与五次通胀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因此,对当前的物价上涨社会似乎的确无须大惊小怪。
   

    但如果只是进行单纯的横向和纵向的数据比较,而不考虑各国和各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比较可能就意义不大。因为数据本身并不反映背后复杂的各种因素,若把它们都考虑进去,特别是今日的形势,会发现事情远非数字所呈现的那么简单。
   

    首先,当前的通胀,距上次时间很短。上次通胀即2008年的物价涨幅同比为5.9%,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深化的影响,全年物价下降0.7%,但相对而言,还处于一个历史高位。换言之,去年3.3%的物价涨幅是在前年5.2%的基础上增加的,假如今年的物价水平预估为4.5%,那么,相对2009年,这两年物价其实上涨了近8%。按照通胀的划分标准,这已经处于严重通胀的边缘。
   

    其次,中国的CPI是不计算房价在内的,以CPI为依据而得出的通胀率也不包括房价在内。但众所周知,这几年房价的涨幅远高于物价涨幅,如果把房价也计算在通胀率中,以房价所占权重,去年的物价涨幅至少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倍,这样,就不是处于恶性通胀的边缘而已经是恶性通胀了。

第三,退一步讲,即使当前处于温和通胀中,但应看到,CPI中的食品尤其是粮食价格有一个非常大的涨幅。2008年的食品涨幅达到14.03%,2009年虽然物价水平下降,但食品价格微涨0.7%,去年前11月,食品价格涨幅也高达15%,这等于这几年食品价格翻倍。事实上,历次通胀食品价格上涨都较多。这是由CPI中食品所占权重较大的特点决定的。食品价格上涨最大的受害者是中低收入者特别是贫困家庭,而他们又是社会人口的主体。
   

    第四,还应看到,当前物价上涨与过去几次尤其是前述两次相比,背景有明显不同。1988年和1994年的通胀,虽然创下了改革之最,但那个时候的城市居民还普遍享有计划体制福利,类似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大部分还都由国家提供,尽管福利水平普遍不高,但失业现象也不是很严重,而且收入相对增速较快;另外,就是当时的物价起点较低,整体处于一个低水平。然而,今天这些条件几乎都不存在。工资虽然相对于那时有较大增长,但同时物价也在相应增长甚至更快增长;特别是过去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现在几乎都需要人们去市场上购买,尤其是住房,花去了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大半积蓄,从而,必然挤占其他支出。所有这些,面对高涨的物价,人们都不得不精打细算。
   

    另外,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注意,即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90周年,中国本就有庆典经济的传统,遇到这种情况,各方面、各部门、各地区还不“大干快上”?这极可能引发经济的全面过热,致使物价突破预定目标,通胀严重。
   

    经验证明,通胀率的上升会导致基尼系数上升,对靠低工资和社保维持生活的低收入阶层而言,打击将是巨大的。此外,由于中、低收入劳动者还无法通过购买不动产的方式为储蓄保值,也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资产,这样,通胀以及 CPI的上升会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给国家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带来更大困难。
   

    所以,不能对今年的通胀形势掉以轻心。虽然我们要引导民众对“高物价时代”的到来抱着一份平常心主动去适应,但政府自身要做到心里有数,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化解一些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完善物价上涨过程中的民生保障体系,完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努力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