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剑蝴蝶刀:德国 “豹” 为什么斗不过苏联的 “米老鼠”(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0:50:49
转自 http://www.sonicbbs.com.cn/displaytopic.asp?BoardC lass=1&BoardChild=3&Page=1&RootID=379762&State=5&ti tle=%B5%C2%B9%FA%20%A1%B0%B1%AA%A1%B1%20%CE%AA%CA%B 2%C3%B4%B6%B7%B2%BB%B9%FD%CB%D5%C1%AA%B5%C4%20%A1%B 0%C3%D7%C0%CF%CA%F3%A1%B15%20%28zt%29

  偶尔看见这篇文章写的非常的好,分析深入具体。特别转过来大家分享一下。

  So 首先要感谢引用作者:冲锋大队长。

  德 国的"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服役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它被认定为是德国在二战中最为出色的坦克,与苏联的T34(米老鼠)齐名。 德国原打算用"豹"式坦克去专门对抗苏联的T34坦克,但可惜的是"豹子"却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在与T34的竞争中不幸败下阵来。这直接造成 了德国的战败。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优质的"豹子"输给了劣质的"米老鼠"呢?

  行进中的豹D型坦克

  勇往直前的豹子!豹式坦克的正面防护能力非常强,特别 是豹D型,在阿登反击的时候,许多美军都错误地把"枪炮不入"的德军豹式坦克,当成了虎王坦克(外形确实很象),因为美军的M3式75毫米坦克炮、M1式 57毫米和M5式76毫米反坦克炮,发射的普通穿甲弹均无法穿透豹式坦克的80毫米/55度前装甲。所以美军许多关于虎式坦克的恐怖描述,其实都应该算在 豹式坦克上面。 为什么德国人要把T34叫做"米老鼠"这张漫画已经画得很清楚了,我不用再解释了。太象了!

  豹子的"耐力"不足

  其 实单就坦克各项硬性指标来看,豹式坦克均超过了T34,它有比T34更好的防弹外形;更强大的火力;更高的机动性能;而且制.造工艺也要比T34精良得 多。豹式坦克惟一不如T34的地方只有它的发动机,事实上这也是豹子被人批评最多的地方。豹式坦克的马巴赫HL230 P30水冷汽油发动机,虽然最大输出功率有3000转速700马力,但实际上发动机转速超过2600以后,就会因过热而故障不断,不是起火就是停机,因此 许多开过豹式坦克的装甲兵都抱怨说:豹式坦克虽然作战性能一流,但就是"耐力"不足,说明白一点就是经不起折腾,发动机运转100小时后就必须大修一次。 相比之下,T34使用的V-2-34M柴油发动机却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V2柴油发动机要想达到53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其转速只需要达到1500左右 就可以了,这要比马巴赫汽油发动机轻松多了。所以苏联坦克的档位比德国的少,操作也要比德国坦克简单得多。而且T34的V2柴油发动机还要比豹子的 HL230汽油机更加省油,加满油后能跑到400多公里远,而豹式最多也只能跑到180公里,毫无疑问,T34发动机在持久动力上明显要比豹式坦克强。不 过看问题需要客观,豹式坦克的发动机确实有问题,这点我不否认,但就以此来断定豹子的发动机无用,难免有一叶障目的嫌疑。不错,T34的作战时间确实要比 豹式坦克长一些,但是T34恶劣的驾驶环境在二战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别的不用说,T34真的要是的连续开上400公里的话,恐怕即使不参加战斗里面的乘员 也要崩溃了,更何况,T34坦克尤其是43年版的,连续行驶超过200公里后即便不参加任何战斗也会因各种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这也就是说,许多T34坦 克根本没到把油料用完就已经"趴窝"了。所以,就算T34的发动机比豹子的更耐用、更省油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因为,豹式坦克的驾驶环境最起码能让乘员 坚持到跑完全程,而T34能行吗?如果我们再把汽油发动机带给豹式坦克的起步快、提速性好、行驶稳定等优点综合考虑进去的话,豹式坦克的发动机就明显要优 于T34了。

  风驰电掣的豹子

  德国维修人员正在讲解HL230发动机的结构

  豹子的发动机其实并没有传说的那么"菜",只要维护得当,性能绝对超过T34的V2柴油发动机,图中维修人员正在给豹子吊装修理好的马巴赫HL230汽油发动机。

  豹子的驾驶环境要比T34强得多,乘员在里面执行长时间的作战任务绝对没有问题。

  那 么,为什么人们还会对豹式坦克发动机上的问题那样地在意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豹式坦克的数量太少了,因此一旦发生技术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到豹式坦克的作战出 勤率。另外,豹式坦克原本就是德国为了对付T34而匆忙研制出来的一种应急产品,所以它的救援和辅助车辆严重不足,这就使得豹式坦克因机械故障而坏在战场 上的数量甚至要比它被打坏的数量还要多。这才会给人留下了一种"很衰"的假象。而T34则恰好相反,由于它研发时间较早,所以救援和辅助车辆齐备,但最关 键的一点还是,T34坦克的数量太庞大了,由于数量多,T34坦克即便"趴窝"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也不会对它的作战出勤率造成太大的影响。所 以,豹式在与T34坦克的这场对决中之所以会败下阵来归根到底还是数量不足,这也是所有德制坦克的通病。不过豹式坦克是德国用来取代3号和4号坦克的的主 战坦克,它在数量上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德国的战败。所以弄清楚豹子在数量上失败的原因很重要。

  这是1943年库尔斯克战场上的豹D坦克,由于救援车辆不足,豹子因机械故障而被遗弃在战场上的数量甚至要比它被打坏的数量还要多。

  豹式坦克产量少的最根本原因

  那 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豹式坦克的产量远远不及T34呢?如果我们单是从产量上看,豹式坦克的总产量是5,976辆,T34的产量则是55,000辆左右, 差不多是1∶9的差距。不过T34坦克要比豹式早2年量产,所以应该用1942年以后的产量做比较,但就是这样比豹子也有1∶6的差距。对于这个差距有些 人认为主要是受到了德国自身资源的限制特别是石油资源的限制.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期间最缺的就是石油资源,德国占领区的石油总产量远远不及苏联 的一半,因此许多人都说德国是为了减少燃油消耗量而故意不想让自己的坦克产量超过苏联,也就是说,德国人希望豹子能在作战中发挥出4辆甚至是6辆T34坦 克的作用,但是油耗量却只有T34的1/3。这样德国就可以在不降低战斗力的情况下减少油耗。而如果豹式坦克的产量跟T34相同的话,肯定会很快耗光德国 有限的石油资源,使德国输掉战争。所以他们认为德国豹式坦克产量不高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些人的猜测而已,可本人觉得这种论调根本就站 不住脚。首先我必须澄清一点的是,德国在二战中其实并不缺乏燃料,因为德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用煤炭来合成汽油。而苏联则恰好相反,他的石油产量虽 然是德国的4倍,但是他的煤炭产量却不到德国的1/6,由于严重缺乏煤炭苏联不得不把大量的石油当成煤来烧,比如象发电、取暖、炼钢等等,以此来弥补工业 用煤的严重不足。所以,和我们想象的完全相反,二战中真正最缺乏燃料的国家其实是苏联并不是德国。我们再来看一下双方的油耗比,苏联在战事最激烈的 1944年,其与军事有关的油耗量满打满算也不超过570万吨,而当时德国的武器总保有量比苏联的少,而且德国的燃油质量又远远超过苏联,所以,在 1944年德国最多也就是用500万吨液体燃料就能喂饱他所有的飞机和坦克了,而德国在1943年获得的液体燃料包括煤制油在内就有1000万吨,可它的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产量却是20000辆,所以说,德国即使把他的坦克年产量提高到40000辆的水平(已超过苏联),他的油库也照样负担得起。因此,根本 就不存在什么德国为了减少油耗而刻意压缩坦克产量的问题。就算是要压缩也应该是比德国更缺油的苏联压缩。更何况,在1943年,身为装甲部队总监的古德里 安给豹式坦克定下的最低月产量就是600辆,以后还会逐渐增加到700辆甚至是800辆,这证明德国原本就是想把豹子当成象T34那样的坦克来生产的。但 问题是,德国负责生产豹式坦克的MAN公司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最低生产指标,1943年的平均月产量也才不过148辆,所以豹式坦克产量过低的原因绝对不是 德国有意所为,而是它的制.造工艺有问题。

  德国的坦克真的缺油吗?答案是"NO" 德国原本就是想把豹子当成象T34那样的坦克来生产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为了减少油耗而刻意压缩坦克产量的问题。 德国MAN公司的豹式坦克生产车间

  一 说到德国坦克的制.造工艺,那争论可就太多了。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种论调就是豹式坦克的制.造工艺虽然精良,但是结构过于复杂,而且零配件加工也非常的困 难,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豹式坦克的产量。不过这只是一个很宽泛的结论,到底豹子复杂在哪里那些零配件不易生产,谁都说不太清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分 析,看看豹式产量低的症结究竟出在哪里。首先说说豹式坦克的炮塔,其主装甲板采用了交错方齿咬合加电焊接制成,而苏联、美国等国家则采用的是铸造炮塔加焊 接车体。前者虽然在防弹效果上要比后者高出8%~10%左右,但是重量也要比后者高出不少,而且由于焊接炮塔的装甲板边缘需要用氧气切割法手工割出接头, 所以加工难度要远远超过了T34的铸造炮塔,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正是这一缺陷才导致了豹式坦克的产量不足。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本人认为在世界尚未出现复合装 甲,主要坦克还是采用均质装甲制.造的二战时期,德国玩焊接炮塔确实有点过于超前了,它无形中加大了豹式坦克的制.造难度,影响到了它的产量。不过这个问 题MAN公司早已发现,所以在1943年底他们就向德国军工部门提出要把豹子的焊接炮塔改成铸造炮塔以提高产量,但是德国军工部却没有同意,军工部认为, 与其更改炮塔的制.造方式还不如干脆取消炮塔改造有固定炮室的歼击车,因为制.造一辆坦克所用的工时至少可以同时造出3辆有固定炮室的坦克歼击车出来,这 样就可以在不降低装甲防护力的同时大幅提高装甲车的产量,这确实要比改做铸钢炮塔更加的划算。于是德国最著名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就这样诞生了。但是德国 人能造苏联人也能造。就在德国人生产猎豹歼击车的同时,苏联人也搞出了一款非常不错的坦克歼击车,这就是著名的SU100系列,而SU100的设计理念几 乎与猎豹如出一辙,它们都采用了相同的防弹外形,也都使用了豹子和T34的底盘,所以,既然有人说豹子的炮塔是造成其产量不足的最根本原因,那么现在两个 竞争者都把自己的"脑袋"去掉了,这一回豹子应该不会被T34甩得太远了吧?可是结果却是猎豹的425辆对SU100的3050辆,又是一个1∶7的高分 差。所以豹式坦克产量少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焊接炮塔造成的,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德国的猎豹重型坦克歼击车虽然性能一流,但就是数量太少了仅造了425辆。 SU100的设计几乎与猎豹相同,但它的产量却是猎豹的7倍。

  德国战败后,从MIAG公司堆积如山的"猎豹"车体可以看出焊接炮塔并不是造成的豹式坦克产量偏少的最根本原因。

  如 果不全是炮塔的问题,那豹式坦克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这回焦点自然落到了豹子的底盘上。豹式坦克的底盘采用的是ZF公司生产的AK7-200机械式变速 箱,共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挡,而除了倒挡以外其他各前进挡均采用了斜齿轮设计,因此,豹子的噪音很小,再加上变速箱内设有预选器,所以驾驶员在换挡的时 候感觉非常的顺畅,这一切都体现出德制武器在设计上的人性化一面,尽力为每一位乘员提供良好的作战环境。而苏联在这方面做的就明显不如德国,T34的5挡 变速箱不但噪音大而且由于是放置在车子的后部,操作拉杆长,又没有设预选器,所以换挡的时候显得非常吃力,好在T34的挡位不多,否则的话非把乘员累死不 可。而豹式坦克的变速箱却是放置在车子的中前部,操作拉杆短,便于乘员调整,而且由于变速箱正好处在驾驶员的旁边,所以,乘员可以通过传动系统的杂音和振 动及时发现故障。不会象T34那样,由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全部后置,乘员很难了解到动力系统的工作状况,往往耽误了排除故障的时间。不过,豹式坦克的传动 系统也有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那就是位于它传动系统最末端的——2级齿轮侧减速器,大家别看这个零件个不大,但是它正好处在坦克牵引力最大的地方,工作环境 恶劣,所以磨损的非常快,必须要用德国最好的合金钢材制.造,然而,当时的德国由于受到盟国严密的封锁,许多稀有金属都已断货,所以德国只好拿强度和耐磨 性均不理想的37MnSi合金钢来制.造,结果这个侧减速器就成为了豹子身上报废速度最快的零件,平均使用寿命仅有150公里,某些坦克的减速器甚至才运 行了35公里就因磨损过度而失效,最后只能被遗弃在战场上。为此,许多乘员都是叫苦不迭,骂声一片。虽然德国后来改进了2级齿轮侧减速器的设计,减轻了它 的齿轮载荷,但是它的平均寿命也只提高到了400~500公里左右。

  维修人员正在给豹子吊装AK7-200机械变速箱 由于变速箱是纵向放置在车子的前部乘员可以通过传动系统的杂音和振动及时发现故障。(红箭头处是弹孔)

  豹子的传动系统结构图 豹式坦克的2级齿轮侧减速器构造及其所在的位置(黄框处)

  减速器失效以后豹子就完全不能动弹了,只能被救援车拖走。

  不 过,咱们要是拿豹子减速器上的问题与它悬挂系统上的问题相比较的话,那么豹子减速器上的毛病就显得不算什么了。这是因为豹式坦克底盘采用的是三排负重轮交 错排列设计,所以它的悬挂系统被设计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并列双扭杆结构,其中光是扭杆就用到了8对,而象KV1、IS2、M26这类的重型坦克也只用到了 6对而已。由于扭杆的数量太多造成了豹子底盘上的零部件数量剧增,大大增加了豹式坦克在组装上的难度,同时也给后续的生产和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 为要命的是,这种双扭杆悬挂系统还造成了豹式坦克的重量过大,居然跟苏联的IS2重型坦克相当,虽然按照作战任务划分,豹式坦克的确应该算是中型坦克,但 是在工厂生产的时候,却是按照重量来划分工时的,重量越大的工时越长反之则越短。所以,虽然MAN公司早在1943年就把豹式坦克的生产任务外包给了德国 戴姆勒-奔驰、MNH和亨舍尔这三家德国最大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公司来共同生产,但是,豹式坦克一年下来也只生产出了2000多个底盘,平均下来每家 大公司每月才生产了不到50多个底盘。由此可见豹式坦克的底盘是多么的复杂难造。因此许多人都嘲笑说:"豹式坦克其实是在以重型坦克的身躯跟苏联的中型坦 克拼数量,不输才怪呢"。对此我也是深表赞同。

  正在进行组装的豹子车体,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豹子的8个扭杆都已经安装到位。

  正在吊装履带的豹式坦克,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豹子的三排负重轮交错排列设计。由于这种设计结构复杂,生产组装的难度均较大,所以在数量上无法与T34相比

  我 不明白德国为什么会对交错负重轮设计那么的痴迷,当然,负重轮交错排列确实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在不增加车长的情况下增加负重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坦克 的地面压强,大幅提高了坦克的推进效率和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的能力。但是负重轮交错排列带给豹式坦克的缺点却要远远超过了它的优点,除了重量太大以外,行 走机构的过于复杂导致了负重轮之间的距离过小,因此很容易塞进泥沙碎石阻塞履带和驱动轮的运转从而影响到坦克的行驶,但这还不是负重轮交错排列最大的问 题,负重轮交错排列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多排式设计限制了负重轮的厚度,导致负重轮的刚度严重不足,说简单一点就是"不经打"一颗100毫米炮弹近爆会造成 豹式坦克的负重轮变形,而苏联的T34却不会遇到这类问题,因为T34的负重轮采用的是单排式、大直径、双轮缘设计,不仅耐打而且即使被炸变形也不会对素 来就以稳定性差著称的T34坦克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豹式坦克就不一样了,它只要有一个负重轮被炸坏,豹子在稳定性、机动性以及越野能力上的优势就统统不复 存在了,如果炸得再狠一点负重轮甚至还会被卡住,到那时候豹子就只能象支活靶子一样被人家揍了。所以往往在受到"小迫"轰击的时候没见到T34驾驶员有多 紧张,反而是比T34更重,也更结实的豹式坦克象只苍蝇似地到处乱窜,生怕被"小迫"伤到了轮子。而豹子的负重轮一旦被迫击炮炸坏,要想更换起来就必须先 要拆掉外侧的多个负重轮,维修起来既费工又费时相当的麻烦。所以,豹式坦克的作战出勤率偏低除了与它的发动机有关之外,负重轮"不经打"也是其中一个主要 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在战后才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采用这种并列双扭杆悬挂设计,一律都改用了单扭杆悬挂一直延用至今。

  采用交错负重轮设计的豹式坦克在越野和爬坡度上明显要比其他坦克更加出色。

  这辆豹式坦克的负重轮之间已经被塞满了泥沙

  大家注意这辆豹式的第一个负重轮已经被拆除了,这样可以防止岩石泥土对履带和主动轮造成阻塞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由于豹子的负重轮厚度不足,因此抗打击的能力不强,一般情况下,一颗100毫米炮弹近爆就能造成豹式坦克的负重轮变形。

  从照片可以看出T34负重轮的厚度明显要比豹子的大,因此抗打击的能力也要强过豹子

  豹子的负重轮一旦被打坏,要想更换起来就必须先要拆掉外侧的多个负重轮,维修起来相当的麻烦。同时对维修人员的体力和技能也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