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海军梵蒂冈空军:“毕节试验”: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46:19
毕节试验”: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2010-01-27 16:47:05)[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毕节试验”: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

18年的风雨兼程,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着“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三大主题,在中国西部这片极其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探索和试验。按照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精神,“要针对全地区还有三百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现实,采用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资源开发,加快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的目标。要针对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并逐步走向生态的良性循环。”毕节试验区各族人民切实地执行着这样的方略,在挑战贫困、遏制生态恶化的进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让秀美的乌蒙山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

为避免“特殊倾斜支持论”侵蚀毕节试验区健康发展的肌体,胡锦涛同志曾谆谆教诲道:“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自身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这不仅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毕节试验区18年的健康发展,正是遵循胡锦涛同志建设试验区正确思想的指引,各族人民紧密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取得了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5年,毕节试验区生产总值达到231.02亿元,18年年均增长9.7%,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增幅,尤其是最近5年,年均增幅达12.46%;三次产业排序从一二三调升为二一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食产量从1988年的103.83万吨增加到247.2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从1988年的18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基本解决了长期缺粮的突出矛盾;财政收入从1988年的3.02亿元增加到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226元上升到1876元,净增1650元;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12.2万减少到59.81万,低收入人口减少到101.96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65亿元。金沙火电厂(50万千瓦)、黔北火电厂(120万千瓦)、纳雍火电一厂(120万千瓦)、纳雍火电二厂(120万千瓦)、黔西火电厂(120万千瓦)和洪家渡电站(60万千瓦)、引子渡水电站(36万千瓦)陆续建成投产;大方火电厂(120万千瓦)建设超额完成进度计划;索风营电站(60万千瓦)今年将建成投产;全区电力装机已达450万千瓦以上。与火电配套的纳雍鬃岭、比德和黔西青龙煤矿首采区试产,其他大型矿井如纳雍五轮山、大方对江、金沙林华和龙凤等煤矿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全区煤炭年产量达2573万吨,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煤化工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推进。除煤电项目外,去年全区共引进项目82个,合同引资148.37亿元,到位资金32.9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1988年以来,毕节试验区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540多万亩,封山育林成林面积268.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老口径)提高到2005年的33.92%(新口径),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87平方公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充分保护并重的体系日趋形成。

毕节试验区人口出生率从1988年的28.09‰下降到2005年的15.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到2005年8.59‰,政策生育符合率从1988年的36.8%上升到2005年的90.64%。区域性综合本科大学毕节学院正式挂牌。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正在进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似乎枯燥的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位记者说得好:这不是一组普通的对比数据,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这里面有贫困地区人民久蓄的辛酸和泪水,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百姓的殷切深情和深谋远虑,有支援毕节的专家顾问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心血,更有乌蒙大地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的辛勤汗水和不断收获的喜悦……这些数字表明着一种长度,毕节试验区从成立到现今已整整走过了18年的历程;这些数字也表明着一种速度,毕节人民决战贫困、建设小康的步幅;这些数字更表明乌蒙大地沧桑巨变、各族人民由困窘无奈向自信自强跨越的力度。

地处乌蒙高原的毕节,平均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地貌,山高水深,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自然环境恶劣,其中有许多地区曾被国际上一些学者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曾几何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沿袭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维持着简单的繁衍生存。而今,380多万贫困农民的希望成真,通过市场的运转,启动并运用了价值规律,实现了脱贫,彰显了开发扶贫的魔力。同时,科技兴农的普遍推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指数,林、牧、药、渔初步实现了市场化,使毕节实现了稳产高产,显示了智力投资(科技)的魔力。

环境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漠视空气、水、阳光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当人们要掏出高于从破坏环境得到的报酬的数倍投资来治理环境时,这才悔不当初,才承认环境价值的存在。

据毕节市林口镇的干部介绍,当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毕节市林口镇和燕子口镇的过程中,发现一路的小煤窑、小铁厂、小硫磺厂星罗棋布,热火朝天,但他并没有显出喜悦,而是一脸深沉地对在场的人们说,发展经济也不能搞得草木不生,庄稼不长啊!要在技改上想办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重温胡锦涛同志当年的谆谆教诲,回首毕节试验区18年来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不由你不相信,毕节试验区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五子登科”(“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退耕还林还草、栽地埂树‘系带子’,坡地种牧草和绿肥‘铺毯子’,山下建基本农田‘收谷子’,发展多种经营‘抓票子’”。)就是毕节试验区启动初期的一个试验成果,在以后的推进中,“五子登科”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了毕节地区生态建设的模式。这一模式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和培育有机地耦合在一起,为毕节地区的水土流失遏制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价值的山区生态建设之路,不仅使本地区农民受惠,而且使江河下游的广大居民也获得了生态效益的实惠。

毕节试验区18年的科学实践证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是对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发展系统进行了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是遵循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世纪杰作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奏响了一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颂歌,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创举。这不仅对改变毕节地区“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世界性难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而且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就是中共中央十六大以来多次强调、对全国有“国策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的实政。

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和高级决策层已经不满足于谈论和制定普通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他们之间形成明确的共识,并开始把着力点聚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达到了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理论的新高度。现在看来,毕节试验区就是这一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之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可持续战略的“试验场”。

毕节试验区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印证了科学发展观中一项人类自身发展的关键结论。人类既是社会的主导方面,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类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总体发展取得成功,包括生育观念、教育观念在内的各种传统观念都会随之发展演化,一切单凭行政力量和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人类自身难题,都可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因此,人类自身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辨证统一整体内的一个方面。毕节试验区“试验”目标的实现,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扩大到人类自身的有序发展,这是毕节人民对流行西方学术界的“人口爆炸恐惧论”最生动、最贴切的驳议。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毕节试验区启动之初,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微服其微,各级干部面对严峻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为了提高国民经济产值,为了缓解财政收入低下的压力,不免将目光聚焦于兴办工矿企业,但却没有注意到工矿企业只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绝不是可以机械照搬的积木块,机械照搬,不仅造成了重复投资,还由于人才、技术、配套设施等众多非经济制约因素的存在,即使建立起了企业,效益也会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的同类同等规模企业,以至于企业兴建不少,但效益却上不来,反倒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靠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遍地开花”。吸收教训后,广大干部群众开始着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社会软环境扎扎实实地搞出了成效,凭借地区的资源优势,筑巢引凤也就水到渠成。现在,不仅国家大规模的能源建设投资,还有许多非公有制的企业都找上门来。工矿企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几乎是接踵而至地涌进毕节地区,而且一经建成立即赢利,成为了毕节地区的“摇钱树”。产业结构在短短的几年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二三产业的总产值远远超过了国民产值的一半,如果没有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没有社会背景的总体优化,决不可能有今天毕节地区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这同样印证了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位一体的辨证统一关系,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毕节试验区的全部实践活动极其丰富,记者的调查不过是九鼎一脔而已。因为试验尚在继续,实践还在进行之中,新的经验还将层出不穷。正如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辑的《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让神州大地变成美好人间———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令人神往的美好蓝图”所述:毕节的“小试验”,体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方向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