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娜的妈妈:调节好心情— 曾仕人际关系十大定律.人际关系的白金法则和黄金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5:48
炒股入门:交易心态变化过程

炒股入门:

  • 1、刚开始交易的时候,担心的是这次买进来会跌。

    对策:设定止损,每次交易损失达到总资金的5%就撤,坚决执行。

    2、有了止损,不用担心跌了,可担心的是不能获利,而且连续止损,止损个七八回,老本也就去了一大块了,只见止损不见盈利是这时最担心的。

    对策:提高操作成功率,去寻找波动的临界转向点,也即波动最大可能会按当前趋势运行一段时间的一些进入点。(此为所有技术分析的核心所在,各人的方法都不同,能十发六七中找到临界转向点,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

    3、提高了成功率,不用担心连续止损了,就开始担心赚时赚的少,特别是错过大行情。手续费加上止损的两头差价,止损一次的代价比理论计算的要高,所以赢时要是利润不够仍然不足以弥补损失,或者利润微小,无法肯定能否长久获利。

    对策:试着在获利时让盈利扩大,如果能抓住大波动,那么小止损也伤不了几根毫发。

    4、学会等待,开始成功抓住了一些大波动,不怕赚时赚的少了,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由等待而造成的转赢为亏的交易。这些亏损交易不仅影响心情,而且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整体交易成效也有明显的负作用。

    对策:使用“绝不让盈利转为亏损”的格言,当盈利头寸跌回进入价格附近时平仓。

    5、好,损失的交易少了,但因为打平出局而错过的大行情也多了,综合一比较,似乎还不如将那些错过的大波动用止损去一博。

    对策:放弃“绝不将盈利转为亏损”的格言,改为用止损来博大波动。进一步研究改善止损点位的摆放,同时找出由盈利转而跌破买入价而仍然可以继续等待的一些条件。(注:条件多了,系统就变得不可靠了,有个取舍问题)

    6、具体问题大都解决了,接下来担心的就是自己这套方法到底能管用多大程度,多久?

    对策:将系统实施在过去十年的历史图上模拟实验来验证修改,通过以后用系统做50次以上的交易,达到能不受市场干扰稳定执行系统的地步。

    7、系统可以稳定执行了,总的交易成果从统计上来说是正的,这时都不担心单一一次交易的成果如何,而是具有在整体上的必胜信心。但仍然有新的问题,担心的就是市场一旦某种性质发生了变化(比如周期变化,主力的操作风格变化)造成股性改变而使系统突然失效

    对策:到此就没有对策了,股市是个永远变化的地方,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长胜不败,特别是技术分析是一种跟风的操作,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心态,随时检查系统的运行,当多次交易不正常的结果出现,确认股票出现新的特殊的变化以后必须重新建立新的策略。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建立系统化的交易方法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造成的心理障碍,而实际操作中,越贴近股市受到各种各样其他因素的影响就越多,如市场气氛,主力的出入,消息的震荡,行情运行的拉锯,都可能使一个交易者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放弃使用经过研究的系统,因此如果操作时能够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心态,多关注系统而少关注市场,则将有利于心态的稳定。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美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  儿童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像出来的复杂以及一些扩大了的悲痛。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记得一部戏里,一个人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做不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让他离开这里,是希望不要让过去拖累他。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在一切成功要素中,胸怀是第一位,或者也可以说宽容是第一位的。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

  聪明的人也经常要放弃解释。在许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李敖说得好: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须解释,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就好了。

  成功的人不要怕挨骂,因为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会触动一些人,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事实上,能有50%的人赞成你就很不错了,世上极少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越美的东西越容易打碎。要锻炼自己正确对待反对的能力,要勇敢地主动去征询反对意见。不要抱怨反对者,他完全可以有他的看法,这是他的自由,与你无关。不必费力气去和他争辩,赶路要紧。

  时间产生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地,所以我们并不奇怪,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地方,比如故乡、母校、原单位、初恋现场,却并不见得有很多人踊跃地回去,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在里面,有太多的沉重在原地。眼不见,心不烦。

  而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把往事都冲淡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记忆,拼搏的记忆,还有擦肩而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的温暖烛光。我参加和采访过许多个校庆,映入我眼帘最多的慈祥的白发和久别重逢的泪水涟涟。岁月可以软化最铁硬的心灵。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产生于相近的业界和区域,冲突往往源自利益的纠缠。“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剧烈的斗争之中”,因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之间,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一些紧张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距离,离得远了,感觉无关紧要了,也便放得开了。远远地看去,许多事物都是很美的。

  所以我们不必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沮丧,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消失。敌意也罢,误解也罢,轻视也罢,矛盾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化开,时间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

  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高潮,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佐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 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永远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

  但问题是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一起,是许多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快乐的来源。

  一个人或事能令你不舒服是一定有着什么原因的,有的原因要过很久你才有可能知道,而有些原因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你不舒服,它影响你的心情,影响到你的判断,也影响到你的时间。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生活是有进有退的,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波浪式起伏的,不可能总在高峰,也不可能总是低谷,要学会调节,善于把握。人与人之间实际上只有很小的差异,但往往就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  很小的差异,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或者失败。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生活愉快,事业成功。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不变的。所以,你必须学会适应镁光灯的闪耀,也必须面对无人喝彩的孤独。面对挫折时坦然接受,沉着应付,不要轻易放弃心中的梦想。同时,更要学会忍耐,从失败中看到成功,掌握并运用科学方法使自己从困境中顺利地解脱,开始新的征程。

人际关系三定律

            引用 人际关系三定律
  人之不同, 一如其面。各种不同的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和自己的交往原则,不论其本人是否能够意识得到。所以,如果想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和任何脾气任何性格的人交往都适用的程序,就像剧本一样,先说哪句话,后说哪句话,什么话应该配什么动作,什么心情配什么表情,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有一种规则,让自己和他人沟通得更加顺畅,更加自如。根据多年咨询的经验,总结出一种心理调适的新思路,姑且称作人际关系三定律。

  定律一:“每一个人都比你累”

  它的核心是这样两点,一是在于你能否体谅到,别人的劳动是一种辛苦;二是你能否理解别人对你的态度。

  比如夫妻之间,同样是下班之后,丈夫往往宁可倒在沙发里看电视,也不愿意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整齐,妻子却看不惯屋子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就要自己收拾。但是呢,妻子就难免会心里埋怨:我忙了一天,回到家里还要在这里收拾,你居然在沙发上赖着看电视,怎么就不说来帮一把手呢?可是丈夫也在想了,一天上班我累死累活的,到了家我就没有一点劲儿了,哪像你上班那么轻闲。要不然,怎么还有精力收拾屋子。要是两人都这么想,看着吧,过不了多大会儿,肯定吵起来。

  可是,如果两人都能换一种思路,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妻子会觉得,他都辛苦一天了,每天上班这么累,还是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儿吧。家嘛,家不就是让他休息放松的地方嘛。丈夫会想到,她上了一天班,下班回家还要收拾屋子,真是辛苦。这么着吧,反正我收拾过的屋子她也看不上,干脆,我去厨房把饭热了吧。

  在做家务的不经意中,夫妻间就产生了一种默契和温馨。

  到父母家聚会,如果想起这一条,你会主动干许多事儿,而且不至于和自己的亲人心生芥蒂;和朋友一齐出游,如果心里常想着这句话,你就会兴高采烈满心轻松地成为一个受朋友们欢迎的人。

  明白了第一定律的含义,自然会容易理解下面两个推论:

  推论一:如果有人能体谅你的累,这个人必定爱护你,心疼你;如果有人愿意替你累,替你辛苦,说明这个人爱你。

  推论二:如果你能体会到其他人的累,体会到其他人的辛苦和不容易,说明你是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愿意去替别人累,去替别人承担辛苦,说明你爱这个人。

  定律二:每一个人都比你干得活儿多挣得钱少

  定律二适用在你的日常工作之中,或者说,它或许应该是你在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报酬时的一条准则。

  相信你在工作中肯定会有对别人羡慕的时候:“还是张主任的工作轻松,每天看他不是请客吃饭,就是打球锻炼,上班的时候还可以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钱也不少拿,多好啊!”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羡慕的对象会不会也在心里面羡慕你呢?

  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听到张主任亲切地和你唠唠家常:“小刘啊,还是你们舒服啊,我每天都要陪别人吃饭,连和家里人一起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上班吧,一个人在办公室,也没有人说说话,不像你们还可以说说笑笑的。哎,工作压力太大了。真羡慕你们啊,要是跟你的工作换一换,我就知足了。”你会不会觉得这是领导在猫哭耗子假慈悲呢?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方的真实感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都有一种把自己的工作和付出以及别人的获得和收入看得比实际情况要多,把自己的获得和收入以及别人的工作和付出看得比实际情况要少的心理趋势。

每个人都是一样,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多,自己的获得太少,于是由此而生出许多的不满或是抱怨。其实,想想看,假如每个人都这么想的时候,你的想法与别人不同,你觉得自己的付出相对少,别人的付出比较多,那么,你自然就会不断地自勉,还会真诚地对待别人。

  第二定律也有两条推论:

  推论一:理解别人干得活多,或者理解别人收入少,都能使别人感动,而且惠而不费。

  推论二:不要再抱怨自己的收入。因为,当你抱怨的时候,你肯定没有在工作。

  定律三:每一个人都没有义务帮助你

  这句话听起来十分冷酷,难道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冷漠吗?在我们需要别人援手的时候,我们竟然那么孤立无援?

  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好心人和热心人,但是有些时候,可能你所遇到的困难没有被有能力帮助你的好心人看到而已。

  前些年,某个城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一个小姑娘上学途中被人撞倒,伤得很严重,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说愿意把姑娘送到医院,但要求小姑娘先出一些辛苦费。小姑娘拿出身上所有的零钱还是不够,答应对方只要通知了自己的父母,肯定会把钱给他。赶到医院的父母在把孩子送进手术室后转身要付钱,小伙子不仅不要,还把零花钱还给了孩子的父母。原来他只是用这种方法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而已。这个小伙子的担心也正反映了一般人的看法:要不是你撞了孩子,你干吗要把孩子送到医院来呢?你没有这个义务啊?

  与不相识的人交往,人们都会有一种戒备心理,一般地,礼下于人则必有所求,素昧平生那就应该无功不受禄。对于没来由地热心帮助自己的人,有时候难免心里会问个为什么。这也就造成了每个人都充满热心但却担心被拒绝而表现的冷漠。如果你能理解大多数人的这种心理,你就会理解别人为什么没有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早晚会了解你的为人,那么你在出手助人的时候自然落落大方。

­  第三定律的推论是

  推论一:如果有人在没有义务的情况下帮助你,那么,这个家伙,可以做朋友。

  推论二: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心里的快乐就是最大的酬谢,不要计较对方是否会知道,会记住,或者会回报。

  其实,第一定律说的是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第二定律说的是在单位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第三定律则是讲与陌生人之间的应对。

  很可能,热情的你会觉得这三条定律看上去太冷,太没有人情味儿,可是,做人,固然要热血酬知己,也应该冷眼观世情。

 

人际关系的白金法则和黄金定律
 
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耶酥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事实是我们处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人际关系是一种技巧,判断这种技巧是否正当,需要检查是否符合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所谓黄金定律是人际关系建造的基石,是你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所依归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教导流露出对别人的体谅,对自己的约束。耶酥的智慧是: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样的教导对我们的挑战很高,你需要拥有更为主动的态度或者叫服务他人优先的精神:

    你想要他人关心你,你先要关心他人;

    你想要获得他人的理解,你先要去理解他人;

    你想获得他人的服务,你先要服务于他人;

    你想要得到他人公平的对待,你先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你想要妻子温柔顺服,你先要成为一个好的丈夫;

    你想要丈夫关心体贴,你先要成为一个好的妻子;

     ………

    格莱恩·布兰德(《一生的计划》作者)说,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受到欢迎,得到别人的拥戴,好运气也总是落到他们头上?关键是他们学会并接受了一条人际关系黄金定律: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这条黄金定律的秘诀在于:你掌握着人际关系的主动权,只要你想要一个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你就可以拥有,当然关键是你先付出。

   人际关系的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白金法则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之一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奥康纳博士研究的成果。白金法则的精髓就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然后调整自己行为,运用我们的智慧和才能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 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启示我们,在社交中和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人,待人真诚,公正待人。

   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这一点还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白金定律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别人,承认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这是白金定律与黄金定律最根本的区别。

 一、智胜沟通之道的核心认知
1、在于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付出的。
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先对别人。
白金定律:别人希望你怎么对他,你就怎么对他。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自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
2、美好人生其实是一种心理游戏
要改变外在世界之前必须先改变内在世界。
      人生必读的四本书:读自己、读别人、读历史、读大自然
3、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感觉永远大于事实。
4、判断对方处于感性或理性的状态。
       所有沟通的秘诀在于调整“频率”。
一般情况下,对话时,身体前倾处于感性,后倾则处于理性。
5、不断调整假设前提。
    只有成交,才是真正帮助到顾客。
销售是一场轻松又好玩的游戏。
    被拒绝或有任何挑战都是销售游戏的一部分。
全世界的公司都在卖一种产品——品牌。
6、别人要的永远多给一点,别人不要的永远少给一点。
      凡事先求了解人,再求被了解。
二、轻松建立信赖关系的金牌策略
1、赢得共识法
产生共识才能共事。
      每一件小事情都有它的影响力,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行动温度计。
沟通高手有3个法宝:肢体动作占说服效果的55%,声音占38%,文字占7%
沟通高手的终极秘密:一致性说服。
赢得共识法又称点头确认法,一旦讲到重点,就点头微笑示意对方。
2、精通发问技巧
有效沟通的核心钥匙:1/3发问+1/3倾听+1/3说服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好不如问得好。
  a、好奇地请教一下
软性沟通  中国人好为人师
  b、开放式问句——在沟通一开始时多使用
任何人都喜欢聊与自己有关、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终身学习,随身学习
  c、封闭式问句——越到最后阶段时多使用
  d、必须容易回答
问句不宜超过25个字
一次只讲一件事情
多使用中性字眼
  e、边发问边点头
  f、不断取得小yes
  g、对达成最后共识有帮助
  h、沟通敲定语
努力工作很重要,不是吗?(是不是呢?对吗?是吗?)
  i、必须针对对方地行动模式
3、瞬间影响法
  a、任何人之心智运作的核心秘密之一是:连结
营销与推销真正的战场在心理、脑海
  b、如何使用“瞬间影响法”
当.......时,你就会......
  人是不可能脱离情境而活的。
4、人格特质沟通法
人格特质有如下四种:
    掌控型:喜欢自己做决定、主观性强、喜欢指挥。
    社交型:喜欢欢乐的感觉、喜欢得到肯定、比较爱开玩笑。
    分析型:重逻辑分析、做决定较慢、理性大于感性。
    支持型:较没有主见、容易迎合对方的感觉与决定、喜欢得到肯定。
5、有效赞美三步骤
   说出内心真正感觉;
       藉由说“因为”使理由正当化;
    立即反问一个问题。
6、改变焦距法
注意力=事实    瞬间改变焦距的口诀:“如果”、“假如”、“假设”
7、翻译员策略
       用“你的意思是...”作开场;朝正确的方向引导。
三、有效沟通策略
 1、向上管理的五个原则
  a、有效掌握领导的正面价值观   领导重视成就感、忠诚度,以让来争
    b、温和的语气和态度
      c、请教式沟通
        d、对比式沟通
          e、选择式沟通
2、横向协商的五个原则
  a、感元沟通法
视觉型员工:特点:快人快语、呼吸急促、肢体动作多、眼睛转动快
如何沟通:用“看”的字眼、讲话速度变快、音量较大、营造良好的形象
听觉型员工
特点:说话慢条斯理、呼吸平稳、手势不多、喜欢用耳朵听
如何沟通:用“听”的字眼、讲话速度适中、音量适中、说话时的感觉必须发自内心
感觉型员工
特点:说话速度缓慢、呼吸悠长缓慢、手势很少、讲话前思考世界较多
如何沟通:用“感觉或觉得”的字眼、讲话速度放慢、音量变小、营造十分重视对方的感觉
b、太极拳策略
没有有阻力的人,只有协商力不好的人;没有抗拒的人,只有抗拒的心情;赢得争议,输了生意。
太极拳策略的核心:“但是”是一面墙,而“同时或而且”却是一座桥。
c、多用“我们”少用“我”
d、多倾听、多了解、多肯定
e、善用“我了解”的沟通字眼
四、四大赢家定律
   1、惯性定律
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
   2、信念定律
真实的生活也只不过是信念的反射而已。
   3、因果定律
自己永远必须为自己的原因负最后的责任。
   4、临界点定律
人生有无数个临界点需要突破
人生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在不该停止的时候停了下来。
培训最后以短片《小提琴的故事》作结尾,短片最后结语:专家就是赢家。
与其做一个成功的人,不如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钱的定义是价值的交换.  投入才会深入
        付出才会杰出
      用心才会开心

曾仕人际关系十大定律  人际关系的十大要诀:
一表人才——千万不要凭第一印象论断人,但大部分人都凭第一印象论断你。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人经常是表里不一致的。
两套西装——要看场合来穿服装,让人家跟你不要有疏远。
三杯酒量——完全不喝酒,人际关系不会好,太能喝酒,人际关系一定坏。做人要随和一点,不要在嗜好上面跟人家格格不入,不要排斥这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媒介。
四圈麻将——麻将是个代名词,当这个圈子的人喜欢一种活动,那就要多少参与一点,才能打成一片。人际关系是不能打草惊蛇的,要用相同的爱好接近人,就要远远地做,让他自己来问你,让他感觉到你的动机很纯正,放长线钓大鱼,要不你就只能抓回小虾米回来,钓到一个大鱼后,这辈子他会推荐300个潜在的客户。
五方交友——不管是谁,不要自我设限,谁都可以交往,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朋友,把所有跟你认识的人都当作贵人。
【中国人就相信道听途说的话,做广告要用那些讲话能让你的目标客户听到并听进去的人和方式。
六出祁山——明知不可能而为之,只要你该做的就去做,学历越高的成就越低,因为他总是会判断这个那个做不成不可能。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可能不可能。
七术打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拍马屁,拍到好像没有拍一样,让他听得很受用,但事后想想又不觉得你是在拍马屁。老板讲得话永远是对的,你不要当面顶撞他,但背后要把事实告诉他。
八口吹牛——要吹别人,稍微地夸大别人的成就,其实就是在夸大自己。功劳是让出来的,让来让去大家都有功劳,抢来抢去大家都没功劳。
九分努力——主要还是要靠努力。
十分忍耐——忍耐永远是最重要的,脾气坏是致命伤,心好是没有人知道的,脾气不好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一生当中不断有人气你,不断有人找你麻烦,那些都是对你好的人。你的忍耐是要把那些欺负和委屈当好事来忍,要是当坏事来忍那总有一天会爆炸的。
中国人的法律可以用各种不同角度来解释,所以都不看法律,不问规则。
西方人会真正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多半在利用宗教。
法律只能限制好人,而约束不了坏人。
逆取顺守
人际关系跟盖房子一样,是一层一层往上盖的,不要一下子就想一步登天,基本原则是务实。
变是比较困难的,不变是比较容易的,要先学不变,再学变,才不会把自己搞混乱。
人的第二生命是信用,信用从你不断的坚持而来。
中国人跟你唱反调不是在反对你,而是在试试看你的真假。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可以改变习惯,想各种办法来帮助自己转移情绪。
有话直说,有话实说就是目无尊长。
当你务实了之后,就可以学应变了,如果你不务实,那就是乱变。
原则不能变,方法可以变,基本态度不能变,应对的态度可以变,叫有所变有所不变,先学有所不变,再学有所变。
那些守得住原则的人才可以放心让他去变。
上级打电话,问你有没有空,千万别问你是谁,也别回答有没空,直接说“我马上来”,走在路上的时候一定要想东想西,进去以后别问有什么事情。
一个人不可以不实在,要站在实在的立场来不实在。你给别人一个实在的印象,然后偶尔讲不实在的话,别人就觉得你一定是有原因的。
变是很难的,不变很容易,所以一般不要变,而要调整,用不断的调整来代替变,因为你一变就有人不高兴,以不变所有人都不高兴,所以你常常感觉到领导经常在摇摆。
人际关系的层次:不变-》应变-》一击即中。
先要学会给人家很实在的感觉,可以信任的感觉,然后再求变,要在对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变。
人与人之间靠一个字:势。权可夺而势不可夺,靠势而不靠权。
人际关系就是六个字:布局(拉关系)——造势——摆平。
领导叫你去搞侦查做事情,你一定要拉上几个人一起,给你当证人。
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确就会轻松愉快,当你感觉到很烦很累时,就是方法不对。
中国人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方法:有原则地应变。
【】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切从自己做起。中国人最怕吃亏上当,最喜欢的就是占小便宜,所以你要记住吃亏就是占便宜。一个经得起吃亏的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一个把过失推给自己的人是很容易进步的。
中国社会会抢的小孩一定不会占便宜,美国社会会抢的小孩一定会占便宜。中国人同情弱者,西方人同情有道理的人。
一切往好处想。往好处想就收到好效果,往坏处想就真的变成坏事。
要找靠山,个人和团体要放在一起看,中国人是透过团队来完成自己。一个人要是没有靠山没有背景,最好少表现,要不然你到时候会撑不住。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见小官你把他看得大一点,见大官看得小一点。自己人不要翻脸。不要让别人完全了解你,也不要试图去完全了解别人,不要表现得自己很了解领导,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要假装不知道。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最重要的是人情,人情最重要的就是合理。
我们是一个不道歉的民族,得罪了中国人道歉也没用,要用实际行动做一些补救,其实就是要用实际的行为来表示歉意。
人与人之间,哪怕是夫妻,都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一个人被人看透之后他是很不自在的。
基本的礼貌:见面先关心关心对方,不要开门见山就谈事情,
谈事情的时候,对方心情不好你就很吃亏,对方心情很好就很占便宜。
中国人直来直去你都得不到真正的答案,中国人都是旁敲侧击。
商店服务员当客人来了之后,应该先打个招呼,然后让客人自己看,不要一直跟着。
真正能吸引客户的,是服务员美妙的操作动作。
人与人交往,要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
佛教——戒定慧,戒自我(常为别人考虑),定伦理(找清楚你的位置),
话不讲清楚,就是在试探你的诚意,话要都讲清楚,就不知道对方的诚意。
人无情,是因为你逼得他没有办法了。
中国人的事情永远是三个字:很难讲。
千万不要犯法,犯了法没有人理你。
职位越高的人,讲话越不算数,因为他看的都是变化的东西。
中国人的制度是管底下的人,不是管上面的人,职位越高的人越要给他弹性,才不会被绑死,职位越低越不能给弹性,否则就乱掉。
恩威要并济,不能只有一方面。
要是怀疑,就去试探。
从事商业有三个条件:眼睛很准,脚步很稳,狠(有情有义地狠)。
人要有诚意,不要劝,劝只是空口说白话,要有实在的行动。
干什么都不要大小通吃,结果肯定是顾此失彼。
读书先读《论语》,真正的道理是很平凡的,真正伟大的人也是很平凡的。看完《论语》看《孟子》,再看《大学》,再看《中庸》。
学了以后要去做,变成一种习惯,你就会很轻松。
要创造一种条件,让别人老想到你来看你,这样你就兴旺了。
任何坏的东西,你把它看好,它马上就变好,这叫做念力。
谁都知道人生要追求快乐,谁都不知道什么是快乐。
活着就是要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