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风景区图片:对联入门教材(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23:42

对联入门教材(一)


     前言:为帮助初学者入门,配合联律的普及,特参照朱天运教授的讲义制定本教材,力在浅显易懂,便于掌握。只限于入门初学,不涉及联界有争议的、尚无定论的理论。拟分为数讲,每讲发布间隔时间为十天。



                                对联入门教材(一)



根据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对联的基本规则有六项,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条  字数相等
   包含3层意思:

一副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联与下联句数相等;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字数相等。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例,阮元:杭州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落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为什么要字句对等?一句话,对称,美观。视觉美。否则,就如一只袖长一只袖短,忒感别扭。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方位词对方位词……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上下联词性完全相同的对联不少。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一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诗中白对黄,都是形容词;日对河,都是名词;依对入,都是动词;山对海,都是名词;尽对流,都是动词。

 杜甫《绝句》诗一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句中的一行两个白鹭黄鹂青天翠柳,都是词类相同的词。 

  又如清杨昌浚题西湖湖心亭联:
  新   水   影   摇   双   槛   碧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旧   山   光   映   四   围   青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数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介词 代词  形容词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附相关知识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我们的讲授、辅导中,依现今语法体系为主,大家可自己参照现在的语法来逐步体会传统对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