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盈辰讲的怎么样:微博的未来:谁在消费微博 微博能否改变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25:32

微博的未来:谁在消费微博 微博能否改变一切

最近微博很火,Sina、QQ、搜狐似乎都很火。开复老师不失时机地推出近200页17万字的《微博改变一切》,成为很多“开粉”的春节读物。我没买,在当当上看了目录……不过相信开复老师的微博体验是真诚,而且很实用,因为我自己开了微博以后,成为他的粉丝后,常常看到他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微博客的指导意见,比如:上班时间发正式一点内容,晚上发一些轻松的话题,不要太密集的“微博控”等等。

2010年11月24日下午3点发的,内容“今天italk,方兴东来。张江,博雅酒店”。后来觉得很有趣,就微博控,尤其是发觉手机发微博很方便的时候。到目前发了728条,几乎每天有10条。

过了春节,减少了发的密度。不是因为忙于走亲戚,似乎我的热情开始下降了。

于是我想微博会一直那么火下去吗?微博真的如开复老师说的“改变一切?”梳理一下,似乎有一定的问题,微博是一个140字的带SNS特征的新媒体,它能不能颠覆媒体、替代媒体,还是一个未知,更何况“媒体能改变一切?”

微博这个媒体的特点,核心是收发个人化、效果可知化、即时消费主义。

随时随地的发送、收看、转发、评论,很方便,尤其是140字的限制,却释放了大家的发布热情,就像夏日海边很多大家无视身材泳装上阵。

效果的可知化,是指你发的这条信息的媒体效果自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评论,多少人转发等等;还有总体你有多少粉丝,假如你有时间可以去看所有他们的微博主页。

即时消费主义是指,你发的这条消息的生命周期/生命值很短。一条微博,即使是最牛叉微博主发出的,估计存活的时间在2-3天。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挖掘一条2年前的微博去评论和转发,我们看还看不过来呢。

来看看我们在消费谁?

新浪微博的第一名是武林外传中有排山倒海绝技的、是用离婚来止“七年之痒”的大嘴姚晨。她的粉丝5,815,771名,2009年9月1号,下午3点半开始到今天她发了3,032条,日平均6条,她的第一条是“支持朋友的新店‘乐宠’一起善待小动物”,很私人。

李开复老师是第9名。他现在有粉丝3,546,268个,他比姚晨早3天开的博,共发了1879条,日平均4条。他在2009年8月27日下午3点11分发的第一条微博是“祝贺新浪微博上线。”很专业。

那么看来任志强同志的日发博数量惊人了,他在2009年12月18日到现在共发了11,542条,每天平均29条,他老人家的粉丝是2,934,309人。我是他的粉丝,他的微博内容大概是3个内容,一是他的本行,对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观点;二是他读书、修身养心的体会;三是他老妈住院手术以及与小潘(潘石屹)之间的友人调侃之类。

如果定义微博就是个人媒体的话,那么这是名人的个人媒体,其中有民间的意见领袖。而不是普通人的各人媒体。而微博这个媒体的民间性,由于民间意见领袖的实名制,带来了信用保证……“他们以名誉保证,他们在说真心话”。这一点,是微博的最核心的生命力。

所以微博用户还是会分成为少数的微博客,和绝大多数的沉默者(不发,少转发,不评论)。如何这个推论是对的,微博已经是功德无量了,尽管它不会改变一切,但至少有两点:

一是作为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多了一项日常消费“新”习惯,就像每天看电视一样;

二是作为意见领袖们,除了出版,演讲等等意外,多了一条生财之道,那就是广告。好莱坞时尚名人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在Twitter上发布一条信息就能获得1万美元的收入。而他们想用“意见”甚至“异见”去影响几百万粉丝的初衷,就让我们把它叫做“企图”吧。

尽管发明微博的Jack Dorsey用twitter来发起媒体民主化,辞职后有创立square发起“支付”的民主化。

那他为什么辞职呢?难道他已经觉得twitter已经不是他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