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京娱乐 上搜博网:“归脾丸”补气养血“健脾丸”健脾理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1:15
“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所含中药成分也大致相同,功能主治却各异
人参归脾丸由人参、当归、白术、黄芪、远志、枣仁、龙眼肉等中药配伍而成。这里面的人参、黄芪、白术具有补元气、健脾胃、生津止渴、补气固表益阳的功效;当归能补血活血;枣仁和龙眼肉能补血养血而安神;远志有安神的作用。所以人参归脾丸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安神的功能,能够治疗由心脾气虚而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体倦食少,以及妇女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止等症。”
人参健脾丸是由人参、茯苓、山药、黄芪、白术、陈皮等中药组成。方中的人参、黄芪、白术是补气、益阳、健脾的药物,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益阳作用;茯苓、山药是健脾利湿的良药,具有健脾胃、补肺肾、渗湿安神的功效,能治疗脾胃虚弱所致诸症。所以人参健脾丸常用于治疗由脾虚胃弱所致的身体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部胀满、完谷不化等症。
虽然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内都含有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健脾、益阳的中药,但人参归脾丸中又含有当归、远志、枣仁等养血安神的中药,所以它偏重于补气养血,就像你刚刚说的能治疗脾肾阳虚所致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贫血、神经衰弱等症。而人参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确实应治脾胃虚弱所致的身体瘦弱、厌食、腹胀纳差、泄泻、腹部饱胀、完谷不化、消化不良等症。”
一个偏重于补气养血,一个偏重于健脾理气。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罗大伦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 、炙甘草、茯苓、远志、 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 、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系密切,我们今天说“脾气”的时候,主要是指“发脾气”,发火,这个词是怎么演化来的,值得追究一下,仔细想想,一个人要发火,确实是需要脾气足的,才能有力气发火。
在中医里面,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来转化的,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还在后面呢!
方子叫“归脾汤”,意思很明确,是对着脾去的,怎么里面还加入了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啊,尤其是薛立斋,还给补上了宁心安神的远志,这是为什么啊?
原来,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这是高手出招的手法。
方子里面的养血的药物,其实都是奔着心经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的耗伤,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血。
大家估计都有体会,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了,要连夜整理文件,每天焦虑地思考,最后一定会感觉心血不足,出现一些健忘、失眠、心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耗伤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养血,就要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否则如果总是心神不宁,这个血总会耗伤的,所以方子里面就加入了远志,加入了酸枣仁、龙眼肉,这样,心血补足了,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更好地生发和保存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归脾丸这个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心神耗伤过度,引起的心血不足,比如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我给那个小孩子调理身体,其实用的归脾丸的量非常的小,小小的水丸,我当时好像只让他每次吃四丸,每个星期加两丸,大约是这个量,因为时间太长了,我记不住具体的量了,但是大致如此。我的意思是让他的脾足,然后生血,结果效果如此之好,说明中药贵在对证,未必需要那么大的量。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子叫“归脾”呢?
这是说,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还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还有统血的作用。
比如,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就是在气的推动管理下运行的,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
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关于归脾丸治疗血证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所以水在体内的运行,也和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好理解,脾属土,我们中国人常说:“水来土掩”嘛,所以,管理水的部门,一定有脾一个。
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患了一个病,是小便不禁,总是不知不觉中,尿就出来了,很尴尬,就把我找去看看,我去了以后一看,老太太的手都肿了,手上没有皱纹,都是鼓的。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做梦,都是稀奇古怪的梦。
我于是明白了,这就是心脾两虚的问题,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会梦多,水肿,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液的缘故。遗尿,也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了。
于是,我就告诉她用归脾丸服用。
结果,几天以后,他儿子告诉我,老太太诸证皆愈,好了。
这就是脾气足了,能够管理水了,也就不再遗尿了,水肿也好了,能正常地运化出去了。
归脾丸是一个蕴含了中医关于气血互生的关系的方子,里面有着很精妙的奥秘,现在说吗书上的功能与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基本上是把主治症状都说了。
在中医临床中,对归脾丸、归脾汤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的病,只要是心脾两虚之证,都可以使用。
但是,对于这个方子,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它是药物,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对证,就请咨询一下当地的医生,看看是否合适。
人参健脾丸治疗痤疮
痤疮又称青春痘,多发于青年男女的脸部。痤疮是人体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运用中成药人参健脾丸治疗脾虚胃弱之痤疮,效果甚佳。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炒白术、陈皮、炒麦芽、山楂、炒枳实、神曲组成。此方是消补并行,
以补脾为主的良方。患痤疮者服用人参健脾丸可以健脾胃,调整内分泌功能,使痤疮治愈。
人参健脾丸的一般用量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1丸,温开水送下。病史短、程度轻者,。愈后若有轻微复发者,可继续服用药至痊愈用药量少,反之用药量则酌增,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愈后解忌。
人参健脾丸治粉瘤
人参健脾丸是由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白扁豆、莲子肉、芡实、甘草、砂仁、木香、陈皮、枳壳、青皮、六神曲、山楂、谷芽、当归等组成,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之功效;适用于由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不思饮食,食后胀满,泛酸嘈杂,呕吐酸水,大便溏泻,面黄肌瘦,精神疲倦等症,现代临床研究证实用此方治疗粉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典型病例:杨××,男,40岁。素体健康,眠食均可,三年前发现左肩背部有一2×3×1.5cm3大小之肿块,按之柔软光滑,无疼痛感受,肤色正常,故未在意。偶然一次因腹胀、腹泻,自服人参健脾丸一盒,后觉肿块消失大半。2000年6月因劳累和负面刺激,肿块复增至5×4×3cm3大小,按之柔软微痛,表面颜色稍紫暗,西医诊为“粉瘤合并感染”。后忆及上次服人参健脾丸使其缩小,又自服人参健脾丸2盒,肿块果然又消除大半,已不疼。再服1盒,肿块消失,唯局部颜色稍暗。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根据中医理论“粉瘤”属“痰核”之属,乃气血津液失常所致。人参健脾丸有益气健脾、除湿化痰之功,脾气健运,津液得行,痰湿无由以生,瘤核自然得消。
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 、炙甘草、茯苓、远志、 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 、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系密切,我们今天说“脾气”的时候,主要是指“发脾气”,发火,这个词是怎么演化来的,值得追究一下,仔细想想,一个人要发火,确实是需要脾气足的,才能有力气发火。
在中医里面,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来转化的,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还在后面呢!
方子叫“归脾汤”,意思很明确,是对着脾去的,怎么里面还加入了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啊,尤其是薛立斋,还给补上了宁心安神的远志,这是为什么啊?
原来,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这是高手出招的手法。
方子里面的养血的药物,其实都是奔着心经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的耗伤,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血。
大家估计都有体会,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了,要连夜整理文件,每天焦虑地思考,最后一定会感觉心血不足,出现一些健忘、失眠、心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耗伤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养血,就要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否则如果总是心神不宁,这个血总会耗伤的,所以方子里面就加入了远志,加入了酸枣仁、龙眼肉,这样,心血补足了,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更好地生发和保存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归脾丸这个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心神耗伤过度,引起的心血不足,比如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我给那个小孩子调理身体,其实用的归脾丸的量非常的小,小小的水丸,我当时好像只让他每次吃四丸,每个星期加两丸,大约是这个量,因为时间太长了,我记不住具体的量了,但是大致如此。我的意思是让他的脾足,然后生血,结果效果如此之好,说明中药贵在对证,未必需要那么大的量。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子叫“归脾”呢?
这是说,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还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还有统血的作用。
比如,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就是在气的推动管理下运行的,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
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关于归脾丸治疗血证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所以水在体内的运行,也和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好理解,脾属土,我们中国人常说:“水来土掩”嘛,所以,管理水的部门,一定有脾一个。
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患了一个病,是小便不禁,总是不知不觉中,尿就出来了,很尴尬,就把我找去看看,我去了以后一看,老太太的手都肿了,手上没有皱纹,都是鼓的。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做梦,都是稀奇古怪的梦。
我于是明白了,这就是心脾两虚的问题,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会梦多,水肿,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液的缘故。遗尿,也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了。
于是,我就告诉她用归脾丸服用。
结果,几天以后,他儿子告诉我,老太太诸证皆愈,好了。
这就是脾气足了,能够管理水了,也就不再遗尿了,水肿也好了,能正常地运化出去了。
归脾丸是一个蕴含了中医关于气血互生的关系的方子,里面有着很精妙的奥秘,现在说吗书上的功能与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基本上是把主治症状都说了。
在中医临床中,对归脾丸、归脾汤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的病,只要是心脾两虚之证,都可以使用。
但是,对于这个方子,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它是药物,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对证,就请咨询一下当地的医生,看看是否合适。
归脾汤药方
方一∶《正体类要》  【出处】 《正体类要》
【类别】 补益剂-气血双补。
【组成】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方组趣味记忆】 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 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附注】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方二∶《重订严氏济生方》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 茯神(去木) 黄耆(去芦) 龙眼肉 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木香(不见火)各15克 甘草(炙)7.5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主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方三∶《种痘新书》卷十二[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二。
[组成]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耆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归脾汤·补血方剂
【简介】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黄色 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用量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
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进补应用】方中用黄色、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 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1000~2 000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更年期综合征 用本方去龙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龙牡各15克(打碎先煎)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
5.崩漏 用本方加减:党参15克,白术、甘草、获神、酸枣仁、龙眼向各10克,黄芪、仙鹤草各30克,熟地黄、血见愁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改隔日1剂。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6.血吸虫病兼有心脏杂音 用本方丸剂,每日3次,每次8~10丸,或用汤剂作为西药锑剂的辅助治疗。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视疲劳、慢性苯中毒、脑外伤后综合征、脱发(斑秃、全秃及脂溢性脱发)等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者。
【注意事项】忌生冷饮食。阴虚内热者慎用。
归脾汤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由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新用,化裁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获效较好,举例如下。
归脾汤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
病例一  荨麻疹     姚某,女,52岁,2005年6月16日初诊。周身瘙痒,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团块,呈淡红色,时起时消,已年半。息斯敏、敏迪、激素、钙剂、维生素C、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注射,内服多次,外用数种激素类霜、膏、洗剂,但上述皮损仍未治愈,反复再现。无口渴,二便可,肢体倦怠乏力,头晕心悸,面色少华,纳差,失眠多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荨麻疹。
辨证:病程较久,心脾两虚,兼感风侵所致。
治则:补益心脾,佐以疏风止痒。
处方:党参30g,白术12g,茯苓10g,黄芪30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烊化),龙眼肉12g,远志10g,炒枣仁10g,防风9g,白蒺藜9g,僵蚕9g,大枣4枚,水煎服,日一剂。
2诊:服药9剂后,淡红色丘疹团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痒感随之减轻,肢体明显有力,面色转润,睡眠正常,纳食增加。原方中去阿胶、炒枣仁,防风、白蒺藜、僵蚕易为6g,续服6剂后,诸症全消。     按  本例迁延年余,感痒搔抓后即现淡红色丘疹团块,用西药常规疗法获效不著。据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心悸头晕,失眠多梦等症,辨属心脾两虚,肤失濡养,感受风侵所发,因而取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当归、白芍、阿胶、大枣补益心脾,益气养血;远志、炒枣仁安神催眠;伍入防风、白蒺藜、僵蚕疏风止痒。因药证相符,而收全功。
病例二  皮肤瘙痒症     孔某,女,53岁,2001年3月10日初诊。
全身皮肤阵发性瘙痒4月余,曾予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息斯敏等交替注射、内服,外用赛庚啶软膏、肤轻松软膏、皮炎平霜、樟脑酊等疗效均不显著。近月来逐日加重,痒感剧烈,发作频繁,搔抓至皮肤出血仍不止痒,直到痛时方才暂感痒轻。查见周身有不规则的条状抓痕累累,伴少许细薄鳞屑,点状血痂分布及色素沉着。面色少华,肢体乏力,心悸,眩晕健忘,失眠多梦,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皮肤瘙痒症     辨证:心脾两虚,风邪侵袭。
治则:补益心脾,疏风止痒。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5g,白芍20g,龙眼肉15g,远志10g,炒枣仁12g,防风10g,白鲜皮12g,蛇床子10g,甘草6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2诊:服药8剂后,痒感大减,面色已转淡红,纳增,肢体明显有力,睡眠可,肌肤觉有润感,抓痕血痂逐渐消退,余症俱轻。原方党参、黄芪减为20g,入砂仁6g,白蒺藜9g。续服7剂后瘙痒症状全消,皮肤恢复正常之色,诸症治愈。     按  皮肤瘙痒症,中医称为“痒风”。《外科证治全书》说:“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千金方》描述:“痒症不一,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此例瘙痒数月,并逐渐加重,兼有面色少华,心悸眩晕,失眠健忘,肢体乏力等症状表现。究其原因,此乃心脾两虚,气血缺损,肤失润养,风邪入侵而成瘙痒。故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当归、白芍、酸枣仁、大枣等补益心脾,益气补血;白蒺藜、白鲜皮、蛇床子、防风疏风止痒,而收全功。
病例三  斑秃     任某,女,46岁,2005年4月3日初诊。
头皮部发生3处约5分硬币大圆形光滑皮损,境界明显,皮肤正常,毛囊口清楚,无明显症状8个月。曾服胱胺酸、维生素B1、B6、谷维素、养血生发胶囊等多次,外用绿云生发酊及其他外搽药(不详)未愈。查见其痛苦面容,面色少华,并述其发病前曾与同事发生纠纷,未与别人说清楚或发泄出来,从此经常思虑过度,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惟恐治疗不愈,周身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脉弱。
诊断:斑秃。     辨证:思虑过度,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生发。     处方: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2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30g,炒枣仁12g,远志10g,木香5g,龙眼肉10g,红花10g,赤芍10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     外用:肉桂20g,红花12g,白酒200ml,浸泡1周后外搽,每日3次。
2诊:服药15剂后,精神振作,肢体有力,面色开始转润,晚间睡眠可,纳食增加,患处已见少数新发生出,上方去木香,白芍减15g,续服12剂,外用药同上。
3诊: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脱发处已有新发明显生出,精神愉快,纳眠正常,停内服药物,续用外搽药酊10日后告愈。     按  斑秃病变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临床中观察,成人多在神经精神性创伤后发病,本例病前与同事之间发生纠纷,未能即使发泄出来为其主因,后常思虑过度,影响脾胃运化,使出现上述心脾两虚种种症状。所以取归脾汤加减,以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补脾益气为主;炒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白芍补心养血安神;木香理气键脾;红花、赤芍活血,具扩张毛细血管功效,并配合药酊外搽,诸药互用,收到较好疗效。
心脾两虚用人参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是中医用于治疗心脾两虚诸症的良药,但用药时一定要明确辨证。该方原名“归脾汤”,始载于宋代名医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原方由人参、甘草、黄芪、龙眼肉、白术、茯苓、酸枣仁、木香8味中药组成,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至明代,著名医家薛己在《校注妇人良方》中,以归脾汤为基础,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药,增强了该方养血安神的功效,一直沿用至今。 在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而逐步完善后,该方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现代人为了服用方便,便以人参120克,甘草108克,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苓、酸枣仁各80克,木香、远志各30克为剂量,将汤剂改为丸剂。从该方的组成看,方中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甘草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配,增加补心血之效;茯苓、酸枣仁、远志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物相配,使之补而不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益智安神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不思饮食,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舌淡苔白,脉细缓的患者,也可用于脾气不足而致的脾不统血,症见大便下血,经血不止,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人参归脾丸可治疗神经衰弱、心肌缺血、贫血、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吐血、便血等证属心脾两虚者。
“心脾两虚”是中医术语,简单地说,就是由于脾胃功能不足,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之气至其他脏腑,久而久之,心血得不到供养,出现心之气血不足的症状。患者往往表现为:先是没有食欲,疲乏无力,后来逐渐出现失眠、心慌心悸的感觉。此时治疗,不仅要补心血,更要补脾气,只有脾心同补,心血才能充足,疗效才会显著。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饮食的方式、食品的质量,都不利于脾胃的健康,加上工作压力、生活烦恼,焦虑情绪等,很容易损伤脾胃。中医讲“思伤脾”,凡事过于走心思,思虑过度,必然损伤脾胃,茶饭不思。脾胃既伤,若不能及时治疗,必然会导致心脾两虚。所以现在很多思虑过度、失眠健忘者,可尝试服用人参归脾丸进行治疗。人参归脾丸多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1丸,日服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因方中有人参,服药时最好不要吃萝卜,以免萝卜行气破气。
需要注意的是,药房中常有另一种叫“人参健脾丸”的中成药,虽然与人参归脾丸只有一字之差,但药物组成及功效却不尽相同。人参健脾丸含有山药、陈皮、砂仁等健脾和胃作用的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而不可用于心脾两虚者。
心脾两虚不妨常服归脾丸,受益多多
现代医家指出,人过四十当服六味地黄丸滋先天,人在早年当用归脾丸养后天,把运用归脾丸看作养生十分重要的部分。作为职业的需要,文秘、新闻工作者、律师、政府官员、医生、学生等,难免要进行大量的思考,思虑过度则气结,进一步要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归脾丸是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的名方,也是各大药店最为畅销的中成药之一。因为它不仅能治疗许多疾病,而且是平常保健防病的佳品。
五劳指出,久卧则伤气,久视则伤血,久坐则伤肉。现代办公条件的提高,使人们面对闪烁的荧屏,每天久坐不动,必然伤及气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加之某些从业人员三餐常常无法按时进用,也极易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影响气血的正常生化运行。然而激烈的竞争以及对身体的过度自信,“办公一族”往往没有机会到医院看病,以至于养虎为患;而某些慢性病,短暂突击治疗也是白搭———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自我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归脾丸既补血又补气,既养心又健脾,且性味平和,不失为自我养护的上佳选择。
归脾丸方子出自宋代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罗大伦)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系密切,我们今天说“脾气”的时候,主要是指“发脾气”,发火,这个词是怎么演化来的,值得追究一下,仔细想想,一个人要发火,确实是需要脾气足的,才能有力气发火。
在中医里面,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来转化的,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还在后面呢!
方子叫“归脾汤”,意思很明确,是对着脾去的,怎么里面还加入了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啊,尤其是薛立斋,还给补上了宁心安神的远志,这是为什么啊?
原来,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这是高手出招的手法。
方子里面的养血的药物,其实都是奔着心经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的耗伤,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血。
归脾丸可以用来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症。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气血;党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配,增加补心血之效;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物相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如果煎汤服用,一般还要加入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健脾养心之功,现代多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等。
心脾两虚的症状广泛出现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从中医学角度看,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则损伤心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失所养不藏神就会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脾不统血,则会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提前,月经量多色淡,或月经淋漓不止。
当然,作为丸剂出现在医院、药店的归脾丸,其效果短期内可能不如汤剂明显,但其服用方便,经济效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归脾丸的剂量也特别适合调养之需,更加安全。服用归脾丸时,随时调整剂量,可治可防,未雨绸缪。
服用归脾丸,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譬如服用时间应选择在饭前,而且要忌油腻食物;对于小儿、孕妇,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还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外感或实热内盛者,则暂时不宜。
大家估计都有体会,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了,要连夜整理文件,每天焦虑地思考,最后一定会感觉心血不足,出现一些健忘、失眠、心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耗伤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养血,就要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否则如果总是心神不宁,这个血总会耗伤的,所以方子里面就加入了远志,加入了酸枣仁、龙眼肉,这样,心血补足了,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更好地生发和保存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归脾丸这个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心神耗伤过度,引起的心血不足,比如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还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还有统血的作用。
比如,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就是在气的推动管理下运行的,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
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关于归脾丸治疗血证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所以水在体内的运行,也和脾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好理解,脾属土,我们中国人常说:“水来土掩”嘛,所以,管理水的部门,一定有脾一个。
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患了一个病,是小便不禁,总是不知不觉中,尿就出来了,很尴尬,就把我找去看看,我去了以后一看,老太太的手都肿了,手上没有皱纹,都是鼓的。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做梦,都是稀奇古怪的梦。
我于是明白了,这就是心脾两虚的问题,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会梦多,水肿,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液的缘故。遗尿,也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了。
于是,我就告诉她用归脾丸服用。
结果,几天以后,他儿子告诉我,老太太诸证皆愈,好了。
这就是脾气足了,能够管理水了,也就不再遗尿了,水肿也好了,能正常地运化出去了。
归脾丸是一个蕴含了中医关于气血互生的关系的方子,里面有着很精妙的奥秘,现在说明书上的功能与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基本上是把主治症状都说了。
在中医临床中,对归脾丸、归脾汤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的病,只要是心脾两虚之证,都可以使用。
但是,对于这个方子,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它是药物,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对证,就请咨询一下当地的医生,看看是否合适。
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介如下:
一、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二、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三、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本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亦获得满意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多位患者服药10~15天后,诸症显著减轻,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
四、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有人采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5例,其中,治愈者20例(症状全部消失),占80%,好转者5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占20%。服药时间最少者12天,最多者31天,平均18.5天。用法:每日服归脾丸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五、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本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六、治疗冠心病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经服药20~30天后,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上瘀点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七、治疗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八、治疗缺铁性贫血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26例,用药30天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3%。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九、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有人应用加味归脾丸加昆布、海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7例,该组病例均经多种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贫血。连续服用加味归脾丸3个月后,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基础代谢、吸碘试验及血清T3、T4含量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4例;好转(服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但停药后效果不稳定)1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71.4%。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
十、治疗慢性苯中毒
有人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苯中毒患者27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达半年以上,血象恢复正常2个有以上)6例;好转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以上,血象接近正常1个月以上)21例。用法: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十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9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4例,占87.1%;好转者3例,占7.7%;无效者2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
十二、治疗顽固性失眠
有人应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十三、治疗氯氮平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有人报告4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白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即可停服。
归脾丸的13种新用途
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生姜共12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选介如下:
一、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二、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三、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本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亦获得满意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多位患者服药10~15天后,诸症显著减轻,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
四、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有人采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25例,其中,治愈者20例(症状全部消失),占80%,好转者5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占20%。服药时间最少者12天,最多者31天,平均18.5天。用法:每日服归脾丸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五、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本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经用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占62.4%;显效者32例,占34.4%;无效者3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六、治疗冠心病    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经服药20~30天后,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增加,舌上瘀点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七、治疗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经用15~24天后,诸症消失,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均感觉良好,血压稳定。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八、治疗缺铁性贫血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26例,用药30天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2.3%。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九、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有人应用加味归脾丸加昆布、海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7例,该组病例均经多种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贫血。连续服用加味归脾丸3个月后,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基础代谢、吸碘试验及血清T3、T4含量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4例;好转(服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但停药后效果不稳定)1例;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71.4%。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
十、治疗慢性苯中毒    有人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苯中毒患者27例,其中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达半年以上,血象恢复正常2个有以上)6例;好转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以上,血象接近正常1个月以上)21例。用法: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十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9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4例,占87.1%;好转者3例,占7.7%;无效者2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
十二、治疗顽固性失眠     有人应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十三、治疗氯氮平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有人报告40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白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即可停服。 《家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