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何处苏嬴番外:1950年中美国力和工业能力对比表 朝鲜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4:42

朝鲜战争

1950年中美国力和工业能力对比表(括号内为世界排名)

 

中国

美国

人口

5.7亿(1)

1.5亿(4)

军队数

550万(1)

150万(3)

钢产量

60万吨(26)

8785万吨(1)

原油产量

20万吨(27)

2.6亿吨(1)

发电量

45亿度(25)

3880亿度(1)

汽车产量

0

600万辆(1)

国民收入

100亿美元(13)

2400亿美元(1)

国防开支

7亿美元(5)

150亿美元(1)

人均收入

24美元

1600美元(3)

引自网易新闻:抗美援朝启示录二

http://war.news.163.com/special/ridgeway/

                         中国建国后的战役之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1950年6月27日,美国不顾中国的警告出兵武力干涉朝鲜内政,“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把战争一直打到中国去。当美军越过三八线,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中国参战了。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第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后,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950年10月初,以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共13万余人的兵力,在其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下,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大举进犯,企图于感恩节(是年为11月23日)以前占领全朝鲜。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始秘密渡过鸭绿江,夜行昼伏,开赴朝鲜前线。原定计划是进至龟城、德川、五老里一线构筑阵地,组织防御,先站稳脚跟,尔后再组织反攻。这时,侵朝美军仍判断中国人民不会出兵朝鲜,继续在东西两线,各自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冒进,其前锋已进至或迫近志愿军的预定防御线。志愿军立即决定:改变原定作战计划,继续隐蔽开进,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以突然动作,歼灭冒进之敌,粉碎敌人进攻。其基本部署是:集中主力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寻机先打韩国军,后打孤立之美、英军,另以2个师于东线黄草岭、赴战岭地区组织防御,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保障西线主力翼侧安全。

  10月25日,西线各路“联合国军”先后进至博川、云山、熙川一线,先头部队已占领古场洞并继续向鸭绿江边之楚山前进。志愿军一部进至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发现北犯之韩国军第6师的先头部队,随即以伏击战法歼其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当夜又攻占温井,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0月26日,“联合国军”继续分路北犯。韩国军第6师第7团一部进占鸭绿江边之楚山,并炮击中国边境,28日撤回古场洞。29日,志愿军在古场洞地区歼灭韩国军1个团的大部,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歼灭韩国军4个营的大部,同时对进至云山之敌构成了三面包围,并占领了熙川。这时,“联合国军”虽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但认为是“象征性的出兵”,仍未放弃其进攻企图,一面调整部署,一面继续北进。根据上述情况,志愿军决心以1个军由熙川沿清川江实施战役迂回;正面各军向北犯之“联合国军”发起攻击。11月1日,志愿军对进至云山地区之美骑兵第1师、韩国军第1师各1个团发起进攻,激战至2日,攻克云山,歼其大部。此时,志愿军由熙川实施战役迂回的1个军在打破敌人拦阻以后,已进至院里地区,对“联合国军”翼侧构成严重威胁。西线“联合国军”被迫于3日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各部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联合国军”被迫全部撤退至清川江南岸和德川、宁远以南地区暂时转入防御。志愿军遂于5日停止进攻,结束第一次战役。
  志愿军在东线的2个师和朝鲜人民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击韩国军首都师、第3师和美军陆战第1师的猛烈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西线的作战。
  这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英勇奋战,共歼灭“联合国军”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感恩节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并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获得初战胜利,从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的经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为之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此役是在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的心里状况,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初步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联合国军”遭到中朝人民军队第一次战役的打击,被迫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后,虽已发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但认为志愿军参战兵力不过六七万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于是,当志愿军停止战役进攻之后,即迅速调整部署,集中5个军20余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发动新的进攻,企图迅速歼灭中朝人民军队,占领全朝鲜。其部署是:西线,美第8集团军指挥8个师(含韩国军4个师)3个旅另1个团的兵力,向朔州、碧潼方向实施主要进攻;东线,美第10军指挥5个师(含韩国军2个师)的兵力,以江界为主要目标,分别向江界、惠山镇及图们江进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利用美军恃强骄傲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预定战场,尔后突然发起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粉碎敌军进攻,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地区。战役部署是:西线,集中主力6个军18个师向敌军主要集团实施反击,首先以2个军从敌右翼侧薄弱部打开战役缺口,尔后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配合正面4个军从运动中各个歼敌;东线,以新入朝参战的第9兵团3个军于长津湖地区,在运动中分割歼灭进攻之敌。
  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以一部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志愿军故意示弱,按照预定计划节节抗击,逐步地向预定战场转移。“联合国军”以为志愿军的逐步后撤是“怯战败走”,于是,从24日开始在全线发起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大举向北进攻。25日,其西线部队进至定州、泰川、云山、新兴洞、丰田里(宁远北)一线;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地区之柳潭里、新兴里地区以及鸭绿江边之惠山镇。兵力愈加分散,侧翼明显暴露。志愿军趁敌立足未稳,西线于25日黄昏,东线于27日黄昏先后发起反击。
  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一昼夜激战,位于左翼的2个军将德川、宁远地区的韩国军第 7和第8两师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随即分向价川和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正面各军则分向博川、宁边、价川方向勇猛突击。此时,“联合国军”为堵住其被打开的战役缺口,迅速以位于顺川的美军骑兵第1师和位于价川的土耳其旅,分别向新仓里和德川方向增援。28日晨,志愿军向价川以南实施战役迂回的1个师,以14个小时前进70余公里的速度,按时到达三所里并随即以一部兵力占领龙源里,切断了美军从价川向南逃跑的退路,从而动摇了“联合国军”的整个部署,志愿军正面部队抓住这一战机,乘势向安州、价川方向迅猛攻击。29日,“联合国军”为摆脱危局,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同时急令美骑兵第 1师及英第29旅各一部由顺川向北猛攻三所里地区,企图打开美第9军逃跑的道路。位于三所里、 龙源里的志愿军1个师在敌人南北夹击情况下,顽强战斗,守住了阵地。志愿军部队随即在价川、龙源里、三所里地区展开追堵围歼战,给予美军第2师、土耳其旅以歼灭性打击,并重创美军第25师和骑兵第 1师。12月1日美军第9军被迫丢掉辎重装备向安州方向撤退。3日西线“联合国军”向三八线实行总退却。中朝人民军队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以一部继续向三八线推进。
  东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1月27日黄昏开始反击,当夜即完成对新兴界、柳潭里、下碣隅里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及第7师部队的分割包围,并占领下碣隅里以南之富盛里,切断了古土里以南美军与被围之敌的联系。28日起,“联合国军”为打通联系,摆脱不利态势,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进行了持续数日的接援与突围。志愿军分别在柳潭里以南之死鹰岭地区和下碣隅里以南富盛里地区,与“联合国军”展开激战,并歼灭了由古土里北援之美英军约1000人。12月1日,新兴里之美军第7师第31团、第32团的 1个营及师属炮兵营除少许人员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东线“联合国军”开始动摇,被围于柳潭里之美军陆战第 1师主力在大量飞机及坦克支援下,集中全力进行突围,战至12月3日,一部被歼,大部?又料马儆缋铩?6日,退集于下碣隅里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和第7师一部,在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突围。志愿军进行了阻击和追击。12日,美军突围部队在美军第3师接援下,逃至五老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一部继续尾追,17日占领咸兴,24日收复兴南。此时活动于敌后的朝鲜人民军已收复元山,“联合国军”被迫从海上撤退。至此,战役全部结束。
  在战役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组成的游击支队渗透到敌后,会同在敌后作战的朝鲜人民军一部,主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对战役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冒着严寒,奋战40余天,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除襄阳),解放了三八线以南之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并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占领朝鲜三八线阵地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次战役。经七昼夜的连续进攻,歼敌1.9万余人,挺进80至110公里,前出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及仆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

  1950年12月,“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打击下,被迫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后,积极调整部署,企图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以争取时间重整军队,再大举北犯。其用于防御的兵力,共13个师另3个旅约20余万人,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M.B.李奇微指挥,成两个梯队展开,第1梯队为韩国军8个师和土耳其旅,其余部队为第2梯队和预备队。防御重点为议政府和汉城地区。
  中朝人民军队为了不予“联合国军”以喘息之机,决心集中9个军(军团)27个师和2个炮兵师,共31万余人,立即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并歼敌一部。
  1950年12月31日,中朝人民军队利用除夕之夜,经过短促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迅速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志愿军右集团 4个军和在其右翼的人民军1个军团,在东场里、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即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至1951年1月2日拂晓,突入其防御纵深达15~20公里,前出到议政府以北之汶山、仙岩里、场巨里地区;南朝鲜军第1和第6师惧怕被歼,仓皇南逃。志愿军左集团2个军,在永平至马坪里地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1月1~2日在加平以北修德山、上下南淙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2个团和第5师1个团大部,并先后占领加平、春川。在东部战线实施进攻的人民军2个军团各一部,于战役发起前先行越过三八线,向洪川、横城方向实施渗透迂回,前出到“联合国军”侧后洪川西南的新岱里地区,迫使南朝鲜军第3师南逃;战役发起后,主力乘势继续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发展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联合国军”在遭到沉重打击后,于1月2日开始放弃议政府、加平、春川第二道防线,节节后撤。中朝人民军队乘胜扩张战果。1月3日在高阳、议政府以西地区歼灭英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英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1月4日在议政府以南水落山歼灭美军一部,并解放汉城,5日渡过汉江。至8日,占领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此时,“联合国军”已撤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之线。中朝人民军队察觉敌人节节撤退是企图诱我深入,待机反扑,为避免陷于不利地位,遂于1月8日停止追击,战役即告结束。
  此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作战7昼夜,前进80~110公里,歼敌1.9万余人,解放汉城,粉碎了“联合国军”固守三八线既设阵地、整顿败局、准备再犯的企图,进一步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及失败情绪,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中朝军队经过21天的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62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7.8万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败退至三七线附近地区,内部矛盾加剧。为了挽回其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稍事整顿,即乘中朝人民军队转入休整之际,集中16个师另3个旅、1个空降团和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共23万余人,发起新的进攻,企图重占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M.B.李奇微统一指挥,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以其主力置于西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在东线实施辅助突击。
  1951年1月15日,“联合国军”以一部兵力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此时,中朝人民军队主力正在汉城以北之议政府、加平、金化地区休整,志愿军后续兵团尚未入朝。25日,西线“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集中6个师又3个旅,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的支援下,由水原至骊州地段首先发起进攻。随后,东线“联合国军”于31日以韩国军为主,集中8个师由原州、武陵地段分向砥平里、横城、春川方向发起进攻。为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集结,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中朝人民军队决定以志愿军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组成西集团,在西线抗击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志愿军4个军组成中央集团,以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组成东集团,在东线寻敌弱点,实施反击。
  西线,丘陵、平原交错,又时值严冬,江河封冻,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不便防守。位于该线防御的中朝人民军队西集团,在地形不利,兵力和装备处于劣势,部队没有休整的情况下,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抗击“联合国军”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的凶猛进攻,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进攻之敌阻止在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线,使“联合国军”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并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这时,汉江已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作战地幅狭小。西集团为避免背水作战,于当日夜晚,将汉江西段2个军的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而留一部兵力坚守南岸桥头阵地;将在汉江东段担任防御的1个军仍留于汉江以南坚守原阵地,以继续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保证东线反击作战的顺利进行。
  此时,在东线进攻的“联合国军”,已进至砥平里、横城一线,并继续向北进攻。2月9日,韩国军第8和第5两师突进至横城以北约 10公里,态势突出,翼侧暴露。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乘此有利时机,采取正面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法,歼灭该敌。
  2月11日17时,中朝人民军队向横城以北之敌发起反击。中央集团经一昼夜激战,将韩国军第8师3个团、美军第2师1个营和4个炮兵营歼灭。随后,以一部兵力向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另一部兵力向原州方向发展。东集团在突破后,于前进中歼灭韩国军第3和第5师各一部,13日前出到横城东南地区,并继续向平昌、宁越方向发展。至15日,中央集团攻砥平里未克,而敌援兵已到,原州地区之敌也已集中,中朝人民军队鉴于继续歼敌时机已失,遂停止进攻。
  中朝人民军队停止进攻后,“联合国军”随即继续北犯。于是,中朝人民军队决心采取运动防御,用空间换取时间,以掩护后续兵团集结,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敌深入后再举行反击。
  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第1梯队展开8个军,第2梯队展开3个军另1个师。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大量杀伤敌人,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组织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了宽正面、大纵深的节节抗击。
  3月7日,“联合国军”集中14个师、3个旅和2个团,在大量飞机、坦克、炮兵的支援下,开始在整个战线发动猛烈进攻,采取主力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逐步向北推进。志愿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不足,极度疲劳等困难条件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对敌展开了逐山逐水的节节阻击,大量地杀伤敌人。为了保持主动,于14日主动撤离汉城。随后又主动地逐步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坚决阻敌前进。至4月21日,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迫使其基本上停止了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这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奋战87天,共歼“联合国军”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付出900余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掩护了后续兵团的集结,给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五次战役,是为打破敌“联合国军”从我侧翼登陆的企图而实施的进攻战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50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8.2万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这次战役是紧接第四次战役之后进行的。在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一面从正面进攻,一面进行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的准备,企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中朝人民军队为了粉碎“联合国军”的企图,夺回战争主动权,则一面积极进行防御作战,一面加紧进行反击作战的准备。1951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后续兵团第19和第3兵团已先后入朝完成集结,中朝人民军队已将“联合国军”14个师又3个旅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遂决定集中12个军和4个炮兵师的兵力,组成左、中、右3个突击集团,于22日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在作战指导上,以一部兵力从金化至加平方向打开战役缺口,将“联合国军”东西割裂;集中主力进行正面突破,两翼迂回,各个分割歼灭西线之敌;另以一部兵力钳制东线之敌。

  22日黄昏战役发起,中朝人民军队迅速突破了“联合国军”西线防御阵地,歼敌一部,并随即向纵深发展进攻。左翼集团发展迅速,其1个军于24日突入“联合国军”防御纵深30余公里,并歼灭美军第24师和韩国军第6师各一部,前出到加平以北地区,胜利地完成割裂任务。25日,西线“联合国军”在翼侧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一面继续组织抵抗,一面将主力后撤,企图在议政府至春川线建立新的防线。中朝人民军队继续向纵深突击,右翼突击集团在法院里、七峰山地区歼灭韩国军第1师、英军第29旅各一部共4000余人;中央突击集团在哨城里地区歼灭美军第3师一部;左翼突击集团在机山里追歼美军第24师一部,粉碎了“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连续打击下,“联合国军”于28日撤至汉城及昭阳江以南地区重新组织防御。中朝人民军队遂于29日结束西线的进攻。在西线反击作战的同时,位于东部战线的中朝人民军队,也先后向麟蹄以北之韩国军第5和第3师发起进攻,并歼其一部,积极地配合了西线作战。
  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联合国军”为查明中朝人民军队的动向,破坏中朝人民军队新的进攻准备,从4月30日起,以部分兵力实施反攻。5月8日,西线“联合国军”先后进占高阳、议政府、禾也山、大龙山地区;东线之韩国军进至于论里、麟蹄、龙浦里地区,翼侧暴露,态势突出。
  中朝人民军队决心集中9个军的兵力,以歼灭东部战线突入县里地区之韩国军为目标,发起第二阶段作战。5月上中旬,以一部兵力对西线之敌实施佯攻,掩护主力东移。16日黄昏,采取正面突破、双层迂回、多路渗透的战术,在东线发起反击,直插县里以南的美山里、芳台山。17日上午,在于论里、上南里地区将韩国军第5和第7师击溃,歼其5个营,并将韩国军第3和第9师包围在县里地区,20日将其大部歼灭,缴获了全部重装备。与此同时,中朝人民军队以一部兵力向南发展进攻,占领束沙里、皮木亭一线。此时,美军第3师已由西线东调,进至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堵塞了战役缺口;韩国军第8师由大田北调至堤川、平昌地区,建立了纵深防御。于是,中朝人民军队于21日停止进攻,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作战。在东线作战的同时,位于西线的中朝人民军队也积极向高阳至加平线之敌发起进攻,并歼其一部,有力地钳制了西线之“联合国军”主力,保障了东线反击作战的胜利。
  5月23日,中朝人民军队为进行休整补充,开始向三八线转移。“联合国军”乘机以13个师的兵力分路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进行反扑。中朝人民军队一度处于被动,志愿军1个师由于部署和指挥不周,遭受重大损失。为取得主动,中朝人民军队随即展开 8个军进行阻击。“联合国军”在遭到严重损失以后,被迫于6月上旬停止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至此,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取得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后,战争双方转入战略对峙。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打击下,美国统治集团被迫于7月接受停战谈判。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转入阵地战之初,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而进行的作战。
  朝鲜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始后,“联合国军”代表团以其海空军优势要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为借口,要求中朝人民军队自当时的战线分别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联合国军”代表团竟宣称“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并自8月18日起,乘朝中人民军队开始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洪水成灾,供应困难之际,集中美军和韩国军共约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进攻朝鲜人民军北汉江至东海岸约80公里的阵地。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经一个月激战,至9月18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战术性反击,占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态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粉碎“联合国军”“夏季攻势”中,共歼其7.8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其“夏季攻势”失败后,又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决心以坚决的防御,大量杀伤敌人,以配合停战谈判。
  9月29日,美军2个师、英联邦军3个旅,对志愿军开城以东临津江两侧的23公里防御正面发起进攻,为夺取开城地区创造条件。双方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马良山等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以伤亡2.2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3~4公里,被迫停止进攻。
  “联合国军”在开城以东的进攻尚未停止,又于10月8日和13日,以美军和韩国军各3个师,在大量炮兵和2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先后向北汉江东西两侧的志愿军第20兵团2个军阵地发起进攻,炮火异常猛烈,进攻1个排、连阵地,发射炮弹达1万发甚至3万发以上。志愿军白天顽强抗击,夜晚发起反击,在弹药补充不上的情况下,与敌白刃格斗,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并粉碎了敌人沿文登公路北犯的“坦克楔入战”。至10月22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秋季攻势”,致使敌人占领金城和文登里的企图未能实现,“联合国军”以伤亡 7.9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6~9公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O.N.布雷德利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边。”
  志愿军乘“联合国军”攻势失败后疲惫之际,于11月对其26个营以下阵地发起战术性反击,共歼敌1万余人。与此同时,又先后攻占椴岛、 艾岛、炭岛、 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朝鲜人民军也先后攻占了避岛、 青羊岛、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褚岛、六岛等。
  这次作战的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代表团放弃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在这次作战中,中朝人民军队阵地上出现马蹄形的坑道。中朝人民军队依托这种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大大降低了敌军飞机、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阵地,又减少了伤亡。战士们这一创造,经过总结、提高、推广,使整个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战线日益稳定。

    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部队依托阵地,在全线分别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营以下阵地实施的进攻战。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已基本完成,阵地更加巩固;反“绞杀战”(见钢铁运输线)已经取得胜利,前线物资的供应已有很大改善;炮兵和装甲兵得到加强,可以同时在若干地段上集中优势炮火支援步兵作战;同时,部队经过1951年秋季以来个别性战术反击作战,初步积累了对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实施阵地进攻作战的经验。这一切为举行全线性战术反击准备了条件。志愿军为了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破坏其可能的进攻,决定从9月18日开始,第一线各军按照统一计划各自选定目标,对“联合国军”班、排、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准备好了再打,组织密切的步炮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大胆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战,并作好抗击敌军连续反扑的准备。
  此次作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8日~10月5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计划下, 各军根据准备情况,不等齐地陆续发起进攻;第二阶段从10月6~31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号令下,各军同时发起进攻。在这44天的作战中,志愿军向57个目标进攻74次,打退敌军排至团的兵力反扑400余次,巩固占领的阵地17个,歼敌2.5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为配合志愿军作战,在东线也发起了战术性反击。
  此次作战,志愿军对进攻的目标,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采取突然动作,给以歼灭性打击。对攻克的阵地,可能固守的则固守,不能固守的则主动放弃,以保持主动。在此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①“快打、快撤、抓一把”,即达成攻歼任务后迅速撤回;②“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即第一梯队完成攻歼任务后迅即撤回,第二梯队乘对方重占阵地立足未稳时,再次反击,反复杀伤对方有生力量;③“攻克固守,打敌反扑”,即利用对方失去阵地必然要反扑的特点,依托已占阵地,乘对方脱离工事反扑时,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予以大量杀伤,巩固已占阵地,这种打法被形象地称为“引肉上砧”。
  这种依托阵地的战术性反击,早在1951年9月便已个别地开始,而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则表现为更有组织和更带全线性。这种战法,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可以积小胜为大胜,使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与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毛泽东在1952年10月24日给志愿军的贺电中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上甘岭战役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美军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毙伤俘敌军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224多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064多辆,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695门,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中国志愿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78万人中共有36万人伤亡.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无路可走http://hi.baidu.com/xiaolu00185/blog/item/a30ef2ece24506d42f2e21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