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腾雨神真相:卡扎菲,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15:53
卡扎菲,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2011-03-02 16:35:43)转载 标签:

人物

杂谈

分类: 新闻资讯

英雄的“金身”被社会腐败涤荡掉了光芒

记者|王晓夏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进入国家领导层,他一度绕开人民大会大玩“霸王硬上弓”。

 

“卡扎菲,我们爱你!我们跟你走!”“向我们的伟大领袖、亲爱的卡扎菲同志致敬!”……斑驳的口号依然停留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街头巷尾的墙壁上。

在各国媒体对利比亚暴力镇压的血腥报道中,卡扎菲早已成众人所指的屠夫,曾经“民族英雄”的“金身”早已在国内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的涤荡下失去了光芒……

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不识字的贝都因牧民家庭中的独子,在二战后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风潮中,他顺应了利比亚民众意愿,趁伊德里斯一世(利比亚独立后的首位国家元首)在土耳其就医时,兵不血刃地发动了政变。

年仅27岁的他“被提拔”为上校(利比亚军队的最高军衔),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他,同时宣布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上台后,他开始全面清除盘踞在利比亚多年的意大利殖民者,大快民心。

理想化的卡扎菲信仰“泛阿拉伯主义”,试图建立大一统的“阿拉伯帝国”,正是他对理想化的追求,所以即否定了“资本主义”也否定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他要从“伊斯兰教义”中走出条“世界第三理论”的新路。

在罢黜君主制后,他将国名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寄希望牵手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随后他与埃及和叙利亚签订结盟条约,但联盟关系却逐渐恶化。此时,他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冷战东西方对峙的外患现实下,“阿拉伯联盟”弱不禁风,现实的卡扎菲将目光投向了前苏联。在他理想化的头脑中,社会主义开始和伊斯兰宗教联姻并发芽。

1973年,卡扎菲发动“文化革命”,宣布停止执行一切现行法律。在柔和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福利国家某些理念后,他发明出了“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以伊斯兰道德体系为根基,禁止赌博和饮酒。他随后著述“绿宝书”(绿皮书《人民权力宣言》)来阐述此建国理念,供国民学习之用。

前苏联式的“人民”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在“绿宝书”中,他宣布国家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并且更改国名为“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他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但在没有法律提供“程序合法性”的前提下,“人民”被空心化,“人民大会”也成了卡扎菲的“橡皮图章”。有报道称,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进入国家领导层,卡扎菲曾经绕开人民大会大玩“霸王硬上弓”。

建国之初的国家政权开始背离大众,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成了问号。为此,卡扎菲不惜大开杀戒,利比亚一度为了消除反对派,大搞海外暗杀,而卡扎菲本人也曾多次险遭暗杀。

利比亚一直封闭着面向西方、面向自由市场经济的大门,而且利比亚单一化的意识形态也让高压政治得以维继。同时,卡扎菲也将部分石油经济利益分割出来用于改善民生,利比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上世纪90年代,因“洛克比空难”利比亚受到联合国全面制裁,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民经济遭到致命打击,国民福利的削弱,使得政局再次出现危机。卡扎菲再次向现实低头,于是新世纪初他迅猛地“浪子回头”,同西方各国改善外交关系,同时洞开门户,随后大批跨国油企纷纷涌入比利亚这一非洲最大储油国进行开发。

自2003年起,卡扎菲开始实行经济改革。股票市场诞生、部分国企和银行私有化转制、外资银行进入、进出口权限放开,利比亚单一经济体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在数十年的高压统治中,利比亚单一的职能机构掌管着国家的一切,在很大范围内已经无法满足普通民众的多元化需要。利比亚国内现在充斥着腐败,经济改革成为了权贵的盛宴,社会公义和公正早已被遗弃。

卡扎菲,昔日的“英雄”,似乎已经成为利比亚转身现代国家的最大“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