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对下线激励方式:中西医文化的异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31:55
中西医文化的异同  

  有人说:“中医是治人,西医是治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尖刻,但中医重视整体、重视宏观,西医重视具体、  

  
 

重视微观,倒是事实。   

  有人说:“中医是治人,西医是治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尖刻,但中医重视整体、重视宏观,西医重视具体、重视微观,倒是事实。  

  SARS,新世纪人类遭遇的第一场瘟疫灾难。当它突如其来的时候,中医和西医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智慧勇敢地面对。西医采用微观、精确的方法寻找SARS的病原体,现在找出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然后运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这一病毒进行测序,接下来就要筛选、开发能杀灭这一病毒的药物;中医则用宏观的、辩证的方法,不管它是什么病毒病菌,都是一种邪气,“非典”属于温病范畴,根据症状、体质等信息,就可以辨别出不同的“症”。然后对“症”下药。西医采用对抗性治疗,需要找出敌人,然后制造出针对性的杀伤武器去杀灭敌人;中医用药物增强体内的正气,调整人体的自组织能力,让机体的正气——自组织能力营造出一个病毒不能生存的内环境。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症”,西医学是辨别“病”。“症”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症”。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症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症”。根据辨出的“症”,然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症,一个是外实症,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症”,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症”,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症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症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症治疗伤寒,以脏腑辨症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症”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辨症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