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豆浆的做法大全集: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上册1-6单元6(附答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1:15:59

第一编  教材过关(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过关一

七年级上册(1—3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    )         小憩(    )         糟蹋(    )         庸碌(    )

绽放(    )         酝酿(    )         迸溅(    )         挑逗(    )

黄晕(    )         xuān(    )腾       一shùn(    )间     yùn(    )含

zhuó(    )壮       zhù(    )立        笼zhào(    )       遗hàn(    )

盘qiú(    )        卧龙贪lán(    )   gū(    )负          diàn(    )污

sǒng(    )立

答案:chī  qì  tà  yōnɡ  zhàn  niàng  bèng  tiǎo  yùn  喧  瞬  蕴  茁  伫  罩  憾  虬  婪  辜  玷  耸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忍俊不禁:

(2)津津乐道:

(3)德高望重:

(4)津津有味:

(5)小心翼翼:

(6)肃然起敬:

(7)唱和:

答案:(1)忍不住笑。

(2)很感兴趣地谈论。

(3)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4)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5)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6)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7)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3.(2010四川乐山中考)对下面这个文段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运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A.“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改为“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仿佛在运动,在欢笑”改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C.“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改为“泛着点点银光,就像一幅灰白的长布”。

D.“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改为“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答案:C  “灰白的长布”是静态描写,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迸溅的水花”是动态描写,具有活力。

4.请根据有关课文填空。

(1)《童趣》一文中既反映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稚气天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认为对不理解自己的人应这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认为每日应多次这样反省、检查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择善而从”这一成语出自《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4)自己所不想要(或不想干)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用《论语》中的原句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抒写作者伟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描写早春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江月》中直接写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间接写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丰收之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中前九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答案:(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6)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7)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  七八个星天外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8)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9)健壮的青年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顿·亨特。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所写,她是波兰人,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D.《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文章借紫藤萝花的盛开,引出对生命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A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二、语言运用

6.自我介绍。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

答案:示例:在路边,有个蹲着的男孩,他的鼻子几乎凑到地下那团蠕动的、黑乎乎的东西上。行人都疑惑地看着这个黑肤少年,都在想:这孩子在干什么?那是我,正在进行一项自认为伟大而有意义的“科研”:观察蚂蚁大战呢!三点多钟,阳光照得我头上冒“辣油”。我可不在乎。——你知道我的执著了吗?那就请记住我!

7.(2010南京中考)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1)—(3)题。

(1)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某手机专卖店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

(2)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______________(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3)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①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②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1)播  拨  憾  撼

(2)绘声绘色

看法:略(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略(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入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3)①图I画了一根别着一副旱烟袋的布腰带。图II画了一根挂着一把钥匙的皮带。图Ⅲ画了一根挂着一部手机的皮带。②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草没马蹄

9.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作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思而不学则殆(          )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答案:(1)通“悦”,愉快  (2)真诚、诚实  (3)有害  (4)凋谢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1)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不求文字统一,只要大意相符即可。)

12.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至少说出两点。)

答案: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重视实践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只要能结合文段,说出两个观点即可。)

13.孔子认为朋友分为两类:一类是利交,一类是义往。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案:应该用“义”来衡量朋友而不是用“利”,如果朋友仅仅限于“利”则没有真正的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节选自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4.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待着点什么;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举一例即可。)

15.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绿  青  黄  箭头  瀑布

16.“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不能。用“撕”略嫌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或:用“掀”生动有力,形象传神。)

17.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

答案: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衬托祥子拉车的痛苦。

18.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的作者。

答案:甲:朱自清。乙:老舍。

(四)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段,完成19—22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9.明知孩子有摔下来的危险,然而父亲却不去救他,你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

答案: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意思相近即可。)

20.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命,为什么呢?文章有多处伏笔,请举出来。

答案: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

21.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

答案:如果想着距离有多远,就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是父亲在教“我”如何战胜困难。(意思相近即可。)

22.选文最后说:“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是很短暂的,但“我”战胜了恐惧心理,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相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所以说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意思相近即可。)

四、写作实习

23.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片断。

思路点拨:题中的“风景”既可实指某一具体风景,也可以指心目中向往的风景。写作中要具体写风景的个性特征,以充分演绎题目中的“独”,“好”是对景物的评价或感受。

例文:

    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易窥见,就是因为这些白云在作怪。

 

教材过关二

七年级上册(4—6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骸骨(    )        静谧(    )        虐杀(    )        寒颤(    )

烟囱(    )        喑哑(    )        卓越(    )        繁衍(    )

随声附和(    )    葱lóng(    )     轻yíng(    )      luán(    )生

xūn(    )章       duò(    )落       崩tā(    )       lǒng(    )罩

晴天霹lì(    )    言简意gāi(    )

答案:hái  mì  nüè  zhàn  cōng  yīn  zhuó  yǎn  hè  茏  盈  孪  勋  堕  塌  笼  雳  赅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

(2)形容由于受惊而不知所措。(        )

(3)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

(4)形容事物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

答案:(1)一霎间  (2)惊慌失措  (3)篡夺  (4)轻盈

3.找出并更正下列词语的书写错误。

(1)摇摇欲坠  巍然屹立  茫然若失  闲情逸至(        )

(2)踌躇满志  流涟忘返  徘徊不前  咬文嚼字(        )

(3)兴高采烈  持之以恒  根深缔固  锲而不舍(        )

(4)不言而喻  一语双关  喜出忘外  不可救药(        )

答案:(1)至—致  (2)涟—连  (3)缔—蒂  (4)忘—望

4.根据课文填空。

(1)《龟虽寿》中抒发作者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故人庄》中描写自然村景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环境幽静,使人心中杂念除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担忧与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我们常用形容好友相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思念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0四川广安中考)郭沫若的《静夜》中,借神话传说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3)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6)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5.《爱的教育》原名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__________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做___________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答案:《心》  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  日记体  恩利科

6.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_________的崇拜和赞颂;三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爱与童真  大自然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7.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例如:_________________。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_________________。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例如: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赫剌克勒斯和财神》

(2)①《农夫和蛇》  ②《狐狸和山羊》  ③《乌龟和老鹰》

二、语言运用

8.月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话,同时也为诗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灵感,我国历代都有以月亮为题材的诗歌。请从你知道的诗歌中写出一两首。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9.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家里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亲情,你能体味到家的温馨吗?试从你学过的或知道的名言中选出几句来表达你对亲情的看法。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三、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案:第一问: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也可。)  第二问: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尊君在不(      )

(2)诺,期返而食(      )

答案:(1)fǒu  (2)shí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相委而去(        )

(3)故人来,方与之食(        )

(4)恐其自食其言也(        )

答案:(1)约定  (2)丢下,舍弃  (3)才  (4)害怕,担心

14.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答案:C  A项,期/日中;B项,对子/骂父;D项,故/人至暮不来。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答案:(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2)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6.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略(可从正面说,也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7.仔细阅读选文,找出能够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的一句话。请你把这句话写到下面。

答案: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18.认真阅读选文,找出作者说明“晕”和“华”的语句,比较一下这两处语句,你会发现它们在外观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

答案:相同点:都是圆环形。不同点:产生地点不同,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光圈色彩排列顺序不同,晕里红外紫,华里紫外红。

1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天气谚语。只要读得仔细一点,你在文中就可以找出另外的天气谚语;或许,你在课外还收集到一些天气谚语。请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以及你在课外收集到的天气谚语,写在下面。(写出两三条。)

答案:略(可写文中两条谚语。鼓励写课外搜集的谚语。)

20.读过这段选文,你掌握了许多判断天气发展趋势的知识。夏季黄昏,一场雷阵雨过后,你开始观察当时的天气现象。假如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了彩虹、晚霞、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请你说一说,天气趋势将如何发展。

答案:傍晚观察到彩虹在东方,晚霞也在东方,预示天气不会再下雨。晚上又观察到月亮周围有光环,如果是月晕,明天午时会有风;如果是月华,华环一般会由小变大,预示明天好天。(预测只要不违背文中所述知识即可以算正确。)

21.在课堂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现在听天气预报很方便,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看云识天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人们有时需要在野外活动,有时还会遇到意外,学会看云识天气还是有好处的。(同意哪种说法亦可。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22.“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两个骗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看。

答案:为了使他们的欺骗内容更为合理,更会让虚伪的皇帝、大臣们相信这美丽的新装的确像没穿一样,从而使他们的骗术成功。

23.“‘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你认为他们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骑士位置,或是害怕招来“说错话”的杀头之罪。

24.“‘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答案:为了掩饰自己的虚伪,掩饰自己因被骗子骗到大街上“光着身子”那种内心的恐慌。

25.这篇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要说真话,要办实事,要做真诚的人、正直的人。

四、写作实习

26.试选择一个事件写一篇片断作文,要求写出悬念。

思路点拨:悬念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误会法、巧合法、欲扬先抑法等。

例文:

照  相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叶。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岂不丢人现丑?

    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做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观的人群。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http://sh.zhongkao.com/e/20101123/4ceb8aee7ddaf.shtml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上册1-6单元6(附答案)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上册1-6单元(附答案)1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下册1-6单元1(附答案)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九年级综合训练1(附答案)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92:九年级下册1-6单元 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下册1-6单元(附答案)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七年级综合训练( 2011年中考总复习语文过关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七(下)第五单元课文梳理 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三答案附后_☆漫步的§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三答案附后_☆漫步的§小鸡崽☆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七)作家作品专题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语音文字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五)常用修辞格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六)口语交际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一)语言表达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二) 语言运用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十四)口语交际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十七)文言诗词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1-6单元复习学案Review Units1-6》(转载) 2011届中考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