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娃娃:孩子的幸福重要,还是未来的成功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9:26
孩子的幸福重要,还是未来的成功更重要

郭英剑 

《虎妈战歌》在2011年1月8日被《华尔街日报》以“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转载了部分片段之后迅速走红,在美国、中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从目前已经持续月余的讨论情况来看,蔡美儿这位耶鲁大学名教授因为一部育儿回忆录声名鹊起,但受到的质疑和批评越来越多。她面对各种质疑之声不断地在为自己辩解,甚至女儿也不得不站出来为她辩护。

蔡美儿在《虎妈战歌》中讨论的是家庭教育,也就是如何养育儿女的问题。客观地看,蔡美儿在书中所描述的很多细节,既突破了美国(乃至西方)父母在家庭教育伦理上所能承受的底线,也打破了中国(乃至东方)父母对于美国父母养育孩子所有的想像和向往。这些当然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因素。但我以为,蔡美儿书中引发中美家庭教育理念大战的一个核心要素,其实是“在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过程中,孩子的幸福重要,还是未来的成功更重要”的问题。无疑,蔡美儿像大多数的中国式家长一样,选择了后者。

2月9日,英国BBC记者采访蔡美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她侃侃而谈时,记者问道:在你的书中,最缺乏的一个词汇是“幸福”(happiness),你谈了很多孩子所取得的成就,也谈到了孩子们的坚强的意志(strong will)等等,但你却从来没有说过,我怎么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蔡美儿的回答是:“如果你非要让我在‘幸福’、‘成就’或者‘成功’之间来选择,那我觉得‘幸福’居于第二位。”这话令采访的记者大为震惊,不禁惊呼:“真的吗?我真难以置信!”

蔡美儿成功第一、幸福第二的观点,在西方无疑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因为幸福不仅是人首先应该考虑的,而且也是终极意义上应该考虑的因素。如果往深层次追问,我们都知道,200多年前(1776年7月4日)美国通过的《独立宣言》开头的名句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的观念在美国可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基础,其实是“人”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政治、法律等种种意义上的平等,更是美国人“平等观”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蔡美儿可谓“出位”的观点受到人们的批评,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在蔡美儿接受BBC记者采访之前的1月26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会议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晚餐辩论会,对话的一方是《虎妈战歌》的作者、身为耶鲁大学教授的蔡美儿,另一方则是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这个对话会上,萨默斯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也认为自己是个严厉的人,对孩子要求也很严,但萨默斯还是说,自己的孩子看到《虎妈战歌》的故事一定会感到震惊。他委婉地批评道,也许蔡美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萨默斯特别提出:“创造力”,应该成为教育家和家长更为关注的一个有价值的评价体系。他开玩笑地说,在哈佛,得A的学生未来当教授,而拿C的学生未来成为富有的捐赠者。为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过去的25年当中,哈佛的哪两位学生改变了世界呢?大家都知道,无疑是盖茨和扎克伯格,但他们两位却都没有能够从哈佛毕业。萨默斯说,对于那些对孩子要求很高的虎妈妈们来说,她们恐怕很难会支持自己的孩子从哈佛辍学去从事自己乐意做的事情。

接着,萨默斯又说,还有第二个问题也应该值得考虑,即“人们平均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自己的孩提时代,这个时间很长。在这18年的时间之中,尽量让他们感到幸福,这很重要。”是啊,其他一切我们都可以放下暂时不论,单单从剥夺一个孩子一生当中四分之一的幸福时光,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成功买单,这样做是不是合适,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是,普天之下所有拥有过家庭生活的人都有发言权,且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切身体验说出一套自己的理论来。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虽然也有人认为,《虎妈战歌》中严酷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成长几乎要烟消云散了——因为人们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严格要求甚至是靠打骂来管教孩子了。但我想,这样严格的教育理念及其方式潜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允许这样的理念和方式存在,那《虎妈战歌》迟早要成为中国妈妈的悲歌、哀歌和挽歌。

其实,孩子们的幸福感,应该远比未来的成功更重要。况且,谁又能说,让孩子们幸福了,他们未来就不会成功了呢?

(本文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