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三国手游破解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31集-第50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4:08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31集-第50集)

淨空法師講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1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九面最後一段,經文倒數第五行。

  【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師。卜問解奏。祠祀邪神。天神遠離。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

  我們先看這一段。疾病是我們人生難免的,人到生病的時候,尤其病況嚴重的時候,確實心就亂了,自己做不了主,所謂是「病急亂投醫」,這作法不但於疾病沒有好處,很可能加重。有一些疾病確實能治得好的,反而變成不治了,這種情形自古以來都有,現在在我們生活的周邊,只要我們留意,你就會常常看到。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本身,我們要遇到疾病的時候,怎麼樣來處理才是正確的。

  首先一定要知道疾病的根源,我們往常在講席當中曾經多次的提到,疾病的根源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生理的,飲食不調,寒暑沒有節制,招惹風寒。古老的諺語常講「病從口入」,飲食跟日常生活的衛生,對於我們身體的健康有密切關係。其次還有個重要的因素:情緒,情緒能夠影響我們生理的變化,世間人也是早已經都發現了,也非常重視,佛家、儒家也都講到。伊斯蘭教裡面對於飲食的選擇,他主要的觀點就是很注意保持良好的性情,凡是性情不善的,無論是動物、植物,他們都不吃,這就是懂得保護性情。這是第一類的,都算是生理上的病。

  第二類是冤業,這不能不信,例子太多了。我們在國外常常見到,聽到的就更多,甚至於得病的人本人來找我,他的家親眷屬朋友帶他來找我,我遇到的例子太多了。這一類的病,現在醫學裡面說它叫「精神分裂」,往往病嚴重的時候就送到精神病院,非常可憐。什麼原因?冤鬼附身,他的冤親債主附在他身上,不是來討債的,就是來討命的。討命一定要把他折磨到死為止,討債要叫他受相當的痛苦,還要花上一筆可觀的醫藥費,那是他的債務。這事情很麻煩,這是醫藥不能解決的,醫生束手無策。

  凡是這樣的病症,佛門裡面的方法是調解,跟靈鬼溝通,可以跟他談條件,彼此雙方都得利益,現在所謂雙贏,請他離開。在佛法裡面多半是修諸功德,特別為他迴向,大多數冤親債主都能接受,所以調解有相當的效果,他接受就離開了,這人病就好了。在中國歷史上最顯明的一個例子,足以為這一類病源的代表:唐朝時候的悟達國師。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幾乎是要了命,他總算是一個修行有道德的高僧,遇到迦諾迦尊者幫助他調解,他的冤親債主同意了,離開了,而且說明過去生中他是如何陷害別人,所以他得這果報。調解的方法也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慈悲三昧水懺》,這屬於調解。

  第三類的病根是宿業,它不是生理的,它也不是冤親債主,是過去世或者是今生造作極重的罪業。自己又沒有大福報,自己如果有大福報,造極重罪業損福,折損你的福報;如果福報很大很大,雖然折損到百分之九十,你還有十分的福報可以享,如果沒有那麼大的福報,麻煩就來了。這種疾病,我們仔細觀察,現在所謂的是老人病、老人痴呆症,這是業障。現在人不懂,認為人到老的時候應該要得這種病,老人就要痴呆。他不知道正常的狀況是「老當益壯」,為什麼老的時候他更強壯?他經驗豐富,對於飲食、對於情緒的調理,他懂得很多;換句話說,他懂得養生之道。所以愈老愈健康,這很合乎邏輯、很合乎科學。

  老而衰,說老實話,他在一生生活當中沒有學習到養生之道,他沒有留意,他沒有學到。正常必定是愈老愈健康,愈老愈有智慧,愈老愈有經驗。中國諺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什麼樣的疑難雜症向他請教都能化解,他有智慧,他的經驗比年輕人豐富,智慧比年輕人高,所以他是一個家庭、一個小團體裡面的支柱。從前國家敬老尊賢,老了不是沒有用,老了大有用處,但是現在人不懂。剛剛有了成熟的經驗,就被逼退休,我們看到現在有許多國家,五十歲退休、五十五歲退休的很多。這些人實際上並沒有衰老,有很多體力還很強壯,經驗非常豐富,把他退下去,不能夠為社會、為眾生服務,實在是很大的損失。

  我們了解疾病的三種根源,我們就知道怎麼對治。生理方面的,我們的飲食要特別注意,尤其現前的社會,食物都帶著病菌,對於食物的選擇非常重要。現在的氣候反常,尤其交通便捷,一般人的生活範圍擴大,有許多做生意買賣的,有跨國公司,事業遍布全球,經常去旅行、去辦事,每個地方時差、溫差都不一樣,所以對於衣著的穿著特別重要。能夠在生活上注意,就能減少這一方面的疾病。

  第二,一定要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結,決定不跟人結冤仇。過去生中所結的冤仇怎麼辦?我們如果心正、行正,念念為社會、為眾生造福,遠離貪瞋痴慢,遠離名聞利養,過去生中縱然是冤親債主,他看到你這樣的心行,他對你尊敬,他不會來報復。為什麼?你是人中的善人,你是一個無私、無我、大公為眾的這種人,諸佛菩薩、天龍善神都保佑。何況我們將自己所修一切善行功德,都能夠迴向自己過去生中歷劫的冤親債主,他不來找麻煩,連晚上睡覺一個惡夢都不會有;甚至於許多人家一般人講不乾淨,這裡頭有妖魔鬼怪的,這些房子人家不敢住,你住在那裡平平安安,一點事都沒有。為什麼?他尊敬你,他不但不擾亂你,他還保護你,都是自己懂得自己應該怎麼做。

  第三種的疾病,根源是惡業,我們知道了,決定不造惡業,決定相信佛陀的教誨。佛說:「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世間苦」,一切世間苦就包括病苦。這一法是什麼法?佛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你過去今生所造一切極重的罪業也化解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依照這些理論方法來修學,肯定可以遠離疾病。

  昨天中午,許哲居士來看我,她今年一百零二歲,來看我跟我說,她想義務的來教瑜伽,我讓她去見李會長,聽說李會長也同意,給她一個地方,她可以在這裡義務的教學。同時她告訴我,她還是非常希望辦一所老人院,老人院是家庭式的老人院,讓老人生活在這裡頭,如同在自己家裡一樣,不但在生活方面有周到的照顧,而且給他有溫情、精神生活。這想法好!她一生念念都是想照顧這些苦難的窮人、老人、病人,你們想想看她這個用心,一生所做的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裡頭附帶的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所以她的果報不是非常明顯嗎?健康長壽,她不衰老。一生她不生病,她不老,體力我看她就像四十歲的人一樣,人家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縱然我們現在身心兩方面還有一些疾病,要不要緊?不要緊,從什麼地方對治?從觀念上,從心理上來對治,這叫根本治療,藥物是附帶的、是輔助的,佛家講正助雙修,你的健康就恢復得很快。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一個不健康的身體,修成圓滿健康的身體,這是修行,這叫學佛。假如連這個效果都收不到,佛法裡面講的更殊勝的果報可能都有問題。

  身心健康在佛法果報裡是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大事是如何不墮三途,如何超越輪迴,如何超越十法界,這叫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能成就,這小小的果報算什麼?必定得到非常殊勝。健康長壽,精神飽滿,煩惱輕、智慧長,你一定能夠捨己為人,「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樣的人生,活得就有意義、就有價值。這是學佛的好處,學佛殊勝之處。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2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九面,經文倒數第五行第二句看起。

  【狐疑不信。便呼巫師。卜問解奏。祠祀邪神。天神離遠。不得善護。妖魅日進。惡鬼屯門。令之衰耗。所向不諧。】

  我們看這幾句。這一段是講生病,前面概略的跟諸位介紹過。生病,我們對於佛陀在經教裡面的教誡,我們能不能相信?能不能接受?在這地方也能夠看出我們的信心,是不是真的信佛。我在講席當中也多次跟諸位說過,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說了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虛空法界、眾生諸法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把根源跟我們說出來了。如果我們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會不得自在?

  我們生病了,病也是一法,病這一法從哪裡來的?它的根源從心想生,我們講它的因,因從心想生;緣,上一次跟諸位講過,惡業、冤家、日常生活飲食穿著不注意,這是緣;因加上緣,病狀就現前,病狀是果。所以會治的人從因上斷,那是從根本治療,從緣上斷是從枝葉上治療。佛跟我們講的,根本跟枝葉都說到。

  我在很多年前在美國居住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去看醫生,醫生是中國人,我就跟他談到佛法這些理論,講這個病,病是不是醫生治好的?不是。什麼人治好的?是自己治好的,自己的信心。所以我跟醫生聊天談這問題,病人對醫生要有信心,醫生對病人要有信心,兩方面有互信,病很容易好。至於處方醫藥那是緣,緣在其次。我這個說法,這位大夫他聽了之後,他同意,他說我講的有道理。

  我們今天生病了,相信不相信佛的教誨?如果我們對佛的教誨沒有信心,佛雖然對我們有信心,一面有信心不行,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當我們生病,尤其病重的時候,對佛就打了許許多多的問號。這時候再聽從旁邊一些家親眷屬來告訴你,這個有單方,那個有偏方,這個有神明保佑,於是你的心就亂了,你的信心完全喪失了。

  這是古時候,佛在此地舉幾個例子,去找一些『巫師』,用一些巫術,能不能治好?有的時候也能治好,什麼原因治好?還是信心,如果你對巫師沒有信心,他的巫術再高明,也沒有法子幫助你。由此可知,大經上講的「信為道元功德母」,不但是佛道,醫道也不例外。什麼門道的根源,這是講世出世間法總的根源,就是一個「信」,最重要要建立互信。

  『卜』,占卜、卜問;『解奏』是道士對於上帝,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寫一些疏文,這叫奏本,就是呈給玉皇大帝,請玉皇大帝赦罪,解冤釋結,希望病人能夠好。占卜儒家有,用龜、用蓍草,古時候有用這個占卜的;「解奏」是道教的。『祠祀邪神』,這一句是講神教,中國民間祠祀的鬼神很多很多。我小時候在福建念書,福建還有很多人祭祀孫悟空的,有大聖廟,廟大殿當中供的是孫悟空,也挺靈,也很有感應。我們作小孩的時候,常常他那邊扶鸞時,我們好奇都去看,聽說也很靈驗,他的信徒也不少。聽說中國還有豬八戒廟,這都是從《西遊記》來的,從《封神榜》來的就更多更多。可是這是小說裡面的東西,寫小說的人完全是虛構的、假想的,為什麼民間祠祀他就會這麼靈驗?以後我們學了佛才明白,只要有人祠祀,就有鬼神附在這個身上。經典裡面講這個道理,我們細心去想想,很有可能、大有可能。這些靈鬼就附在這些偶像的身上,靈鬼如果過去生中他修的有慧,他就很靈驗;他修的有福,他的信徒就很多,他福報大,所以亦有感應、亦有信徒。我們學佛之後,才把這裡頭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

  一般群眾盲目迷信的崇拜,他真的不懂,他真的以為有這個事情。我們也相信,我們也肯定,我們有理論做根據。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是動物、植物,乃至於礦物,要知道都有靈性,靈性在佛法裡面叫做法性。在動物身上叫做佛性,在植物、礦物叫做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華嚴經》上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都是從這上說的。

  這個東西有,我們也信,需不需要求他?不需要。為什麼?他對我們沒有幫助,這一點一定要知道。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是諸佛菩薩,他的弘願威神確確實實能加持我們,問題是我們信不信。如果我們有信心,決定就有效果。所以過去出家人,現在出家人我就不知道了,我們在古籍裡面、筆記裡讀到的,從前出家人生病用什麼治療?他不找醫生,他也不吃藥,他的治療方法是修清淨心、斷食,有疾病特別著重修清淨心。我常說,真誠清淨能夠不受污染,因為疾病是生理感受到污染,疾病才生出來。所以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用心來改變我們的生理,讓我們的身體,這物質的身體恢復清淨、恢復正常,這是從因上下手。緣上斷食,生病期間當中,什麼東西不吃,只喝水。如果我們能這樣子,喝水,這是緣,把我們身體內部的髒東西統統洗乾淨,病就沒有了。好好的養幾天,元氣就恢復了,這方法好,決定沒有副作用。

  諸位要曉得,吃藥、吃什麼東西它有副作用,佛教給我們這個完全沒有副作用。所以你找巫師、算命問卦、解奏、祠祀邪神,民間迷信,自古有之,這就是舉幾個例子,迷信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說不盡。如果我們這樣做法,『天神離遠』,「天神」是護法神。

  學佛的同修,無論你在形式上有沒有受皈依,有沒有受五戒、菩薩戒,那是形式,佛法講實質,並不重形式。我們真的皈依了,雖然沒有受皈依的形式,我真的依照佛的教誨去做,放棄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現在一般講放棄我自己的見解,放棄我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依照佛的教誨,這個人皈依了,這個人真皈依了。捨棄邪妄,這就是回歸、回頭,完全依靠佛的教誨,這是依靠,皈、依都有。

  佛在經上教我們不殺生,你從內心裡面就把殺的念頭斷掉,這一條戒你持了。佛教給我們不偷盜,我常說,我們絲毫不佔別人便宜,這念頭沒有,這一條戒你持了。不邪淫,甚至不淫,在異性境界接觸的時候,絕不動邪念,這條戒也持了。持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受持三皈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今天不信,對佛法狐疑不信,那麻煩大了!這些護法神、護戒神看到你心一變,他就離開了。他這一離開,麻煩就來了。他離開之後,『不得善護』,沒有善神保護你了。『妖魅日進,惡鬼屯門』,取而代之的是什麼?妖魔鬼怪來了,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身心日夜不安,猶豫、懷疑不定,是因為妖魔鬼怪在你的周邊,你的護法神離開了,你的損失太大了。

  妖魔鬼怪『令之衰耗』,你的精神體力一天不如一天,衰了,「耗」是什麼?你的錢財浪費了。無論是占卜,或者請道士跟你解奏,或者是祠祀邪神,都要用錢,你的財物損耗了。『所向不諧』,這是學佛為什麼不能夠得到吉祥如意,原因在此地,你總得要曉得。真正學佛一定得到吉祥如意。「諧偶」,諧就是和合、如意、調和的意思。你學佛得到的恰恰是相反,不和,裡面最重要的是意見不和。在疾病的時候,這種現象倍增,為什麼?你的家親眷屬各人有各人的意見,各人都認為他的方法好,最後怎麼樣?把這人治死了,這種事情我們看得太多了。

  往年我在台北,我親眼看到的道安老法師,就是被信徒治死了,意見太多,這個人用這個方法,那個人用那個方法。道安法師自己沒有辦法作主,聽人家擺布,那些人都是好心,都是希望老和尚身體早一天復元,沒有常識,沒有智慧,道聽途說。老和尚實在講沒有病,他不過是晚上睡覺起來的時候沒有體力,跌了一跤,他跟我講他爬起來了,爬起來之後又跌下去,跌下去就爬不起來了。洗手間是瓷磚,晚上凍壞了,凍了一夜。如果是在北方,大家就曉得,有這常識,會把他治好。南方人沒有這常識,以為凍傷了,趕緊用幾床被子把他捂起來,還要用暖爐,結果把寒氣逼在裡頭出不來,真的是死於非病!凍傷在北方都知道,決不可以用被子,決不可以用暖,要用涼水洗澡,給他按摩,把他身體裡面的寒氣逼出來就沒事了。方法恰恰用反了,都是好意,好意把師父整死了。這是學佛所向不諧偶,就是不能夠聽從佛的教誨。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3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吉凶經科會》第九面,經文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或從宿行惡道中來。現世罪人也。非佛弟子。】

  這是這一小段的最後一句,就是說疾病。這一類的病痛,就是我們在前面講的三種原因之一,這三種原因:一種是生理的、一種是冤親債主附身,另外一種就是此地所講的,過去或者是今生造作的惡業太重了。經文『宿行』是講過去,過去生中帶有惡習種子,遇緣它就造罪業。人為什麼會造罪業?為什麼造極重的罪業?他不能回頭、他不能反省,這就是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面惡習種子太多、太嚴重了。惡種力量非常之大,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這是『從宿行惡道中來,現世罪人也』。

  由此可知,我們不但修學要重視環境,生活也不能不重視環境,古人教導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換句話說,人沒有相當定力的時候,總不免為外面境界所染著,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不能不被環境影響。所以古代孟子的母親,為了教導孟子,對於居住環境非常重視,古籍裡頭記載「孟母三遷」,搬三次家,為什麼?為小孩,就是居住的環境對於小孩有不良的影響,她必須要搬家,這是真正愛護子女、愛護下一代。現在人把這事情完全疏忽了,只重視自己居住舒適,不顧環境對於子女的影響,所以我們冷靜觀察社會,何以一代不如一代?這個責任應當什麼人來負擔?

  我們學佛更應當重視居住環境,所以從前祖師大德們,選擇修行的場所都在深山,人跡罕至之處。為什麼?盡量減少人事物不良的影響。現在我們要建道場,有沒有想到這樁事情?很多人沒有想到。現在建道場應該建在什麼地方?人家所考慮的是信徒、香客方不方便來,考慮這個。心目當中,香火鼎旺,遊客眾多,布施供養多,目標都想到這裡,完全沒有想到道業的成就,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成就,沒想到!所以道場建立在繁華的都市,交通便捷的地方。當然現在就以佛門來說,道場的經濟環境,這是大家都曉得的,佛家常講「法輪未轉食輪先」,生活要不安定,怎麼能夠安心辦道?辦道首先的條件是身心安穩,頭一個條件就是你的生活有著落。所以從前寺院庵堂他們有土地,施主布施土地、布施山林,山林土地可以交給農夫去耕種,寺院經濟來源就靠農夫的租金,所以他有固定收入,他身心安穩。生活雖然清苦一點,但是他不缺乏。現在一般道場已經沒有這個環境了,換句話說,沒有固定的收入,完全靠信徒的供養,這種生活方式,心怎麼能夠安穩?道業怎麼能夠成就?

  往年我曾經隨道安法師到日本去訪問,發現到日本許多道場,他們都經營工商業,以這種盈利的方式來做道場的基金,這未嘗不是一個方法。當然經營工商業不需要出家人,在家信徒,道場拿出資金,有真正熱心在家信徒、在家的護法,交給他們去經營。我們在日本看到有許多四星級、五星級的旅館,是佛教寺院經營的,還有一些工廠也是佛教寺院經營的。所以現在我們既然沒有土地,沒有田地、沒有山林,用這種方法做一些營生的利益,作為道場生活固定的來源,可以叫修行的人身心安穩。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負責經營事業這些在家的信徒護法,他們要發真誠心,不為自己謀私利,那就是無量功德。如果利用寺院出家人這些資金、這些供養去謀自己的私利,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罪福真的在一念之間。

  三寶的錢來自十方,佛在經上講,出家人的供養,出家人供養母親,母親可以消受,供養父親,父親都不能消受,何況其他的人?那要多大的福報才能消受出家人的四眾供養?這些道理,佛在經論上講得很多,現在人不讀經,不曉得這些道理,跟他講他還要提出反駁,這些人只圖眼前的小利,不顧將來的惡報。這種造業,「現世罪人」,我們講這一類的病,多半是現在所講的老人病、老人痴呆症,都歸在這一類。

  『非佛弟子』,這一句是總結,總結前面遇不到好老師、不懂經教,徒有佛教徒之名,而無佛弟子之實。從「有人事佛,不值善師,不見經教」,一直到這個地方,做個總結,這不是佛弟子。即使出家受了具足戒,受了菩薩戒,那是形式,還是非佛弟子。你自以為是佛弟子,佛不承認。真正佛弟子確實跟經上講的,必定得富貴諧偶,假佛弟子才有「衰耗不諧偶」,衰是指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喪失掉了,耗是財物耗費掉了,事事不能稱心如意,這非佛弟子。為什麼?我們在佛法當中常常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真正為佛弟子,有求一定必應。章嘉大師從前教給我,他就教我堅定信心,當我們有求願而不應的時候,大師跟我說,這是緣不成熟,我們自己有業障,一定要反省,懺除業障,障礙沒有了,有求就必應。我這五十年當中遵守老師的教誨,感應不可思議,老師所說的話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什麼是佛弟子,什麼不是佛弟子,我們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後面這一段是講果報,非佛弟子的果報,假佛弟子,特別是我們已經發心出家的這些同修要牢牢記住。

  【死當入泥犁中被拷掠治。】

  死了以後,『泥犁』是地獄,在地獄裡面被拷打、被掠治。這樁事情,諸位細細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明白了。

  【由其罪故。現自衰耗。】

  由於你造作一些罪業,由於這個緣故現在自然衰耗。

  【後復受殃。】

  你現前受的果報不好,後是你死後,你還有罪殃。

  【死趣惡道。】

  惡道就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輾轉受痛。酷不可言。】

  『酷』是殘酷,你受的這些果報,佛都不忍心稱說。原因後面兩句話說出來:

  【皆由積惡。其行不善。】

  惡不積不可能有這麼嚴重的災難,這都是由於積惡,從過去生中到這一生他還不肯悔改,繼續還造惡,這都是事實。我們非常幸運遇到佛法,聽佛的教誨,才知道事實真相。惡的因我們人人都有,六道眾生哪個沒有?學佛之後,重要的就是怎樣把緣斷掉,我們能夠遠離惡緣,努力的修善,斷惡修善。斷惡要遠離惡緣,用現在話說,就是要遠離一切誘惑。現在世間五欲六塵的誘惑比古時候,不要說得太遠,比半個世紀之前增加了幾十倍,現在修行成就實實在在不容易,你能禁得起誘惑嗎?你能在五欲六塵當中不動心嗎?

  我們六根接觸五欲六塵的境界,果然做到不受誘惑,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我們念佛人功夫成片就得到了,這叫功夫成片,所謂「八風吹不動」,功夫成片,禪定得到了,功夫成片就是禪定。外不著相,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內外都一樣,自己根身跟外面境界沒有兩樣,決定不起心動念。起什麼心,動什麼念?貪瞋痴慢,喜怒哀樂愛惡欲,不會起這個念頭,這在佛法叫修行有功夫了,這叫功夫,這是真功夫!有了這個功夫,你念佛求生淨土就肯定往生,但是往生的品位並不很高,凡聖同居土。我們一般人能有這功夫就不錯了,西方極樂世界雖有四土,四土平等,這是無比的希有殊勝,我們不能錯過。如果我們還受外面境界誘惑,在外面境界裡頭還會起心動念,還會起貪瞋痴慢,還會起是非人我,你的功夫全無!講經說法講得再好,天花亂墜,你還是六道凡夫,你還是不能避免你的惡報。

  我們在前面講過安世高同學[共+阝]亭湖龍王的故事,那是個出家人,明經好施,就是托缽托的飯菜不好,心裡頭有一念難過,心裡頭不平,這種罪業墮到畜生道去作龍王。我們今天明經不如他,好施也不如他,我們的貪瞋痴慢比他重不知道多少倍,我們的果報在哪裡?肯定是阿鼻地獄。看到這些公案,自然毛骨悚然,我們依舊還自以為是,這還得了嗎?明眼人一看,你是三途裡頭的人,你是地獄眾生,人家不說而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己糊塗!自己無知!還是自以為是,繼續造業,這還得了嗎?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4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面,經文第二段看起。「訓破迷執」,這一段是世尊對我們的開示,經文分為兩段,第一段是「愚人招尤」,第二段是「善惡明訓」,我們看經文。

  【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根本從來。謂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怨憎天地。責聖咎天。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我們看這一段。『愚人』是指世間一般人,『盲盲』是比喻,這兩個「盲」,第一個是心盲,心不開竅,迷惑顛倒;第二個盲是眼盲,目中不能辨別是非、吉凶、禍福,沒有能力辨別,所以說是心目皆盲,這就是愚人。為什麼說他心目皆盲?下面就跟我們說出來了,『不思宿行因緣所之』,「宿行」是過去生中,說這些話,現在一般人都很難接受。在過去,說實在話,社會一般大眾從小就接受聖賢的教誨,接受宗教教學,他知道有過去,知道有未來。現在人把古聖先賢教誨否定了,把宗教教學也否定了,一味迷信科學,科學講證據,拿不出證據決定不能相信它。因果輪迴的證據有沒有?就以現前來說,證據就很多,好在西方先進的國家他們已經非常認真努力在蒐集證據,出版的書籍也相當之多,有一部分我們見到了。

  中國人實在講非常可憐,從咸豐年以後,被外國洋槍大炮入侵,於是徹底喪失民族自信心,一切都是洋人好,中國祖宗的東西一文不值,全部都拋棄。現在洋人已經發現了,他們的文化不足以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們很聰明,確實比中國人聰明,回過頭來向中國去找、向印度去找,所以現在許多著名大學裡面都有漢學系,非常認真努力在研究中國的古籍。必須他們肯定中國東西是好的,我們中國人再向外國人學習,總而言之,外國人是老師,我們想到這一點非常悲哀!佛在經上講的字字句句講得不錯,希望外國聰明人能夠來研究,回過頭來再教中國人。

  世出世間法有沒有成效,關鍵在信心,就是最平常的,我們講生病看醫生,如果你對於這個大夫沒有信心,這個大夫確實高明,對你有沒有幫助?沒有幫助。為什麼?沒有信心,常常懷疑,你的病不能根治。這是什麼道理?佛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頭常常懷疑,常常不信任,病就從這裡生的。這個大夫不行,是個很普通的大夫、蒙古大夫,你對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他能把你的病治好。由此可知,病是什麼人治好的?不關大夫,你的信心把它治好的,這是因,大夫是個緣。百分之八九十是在真因,緣只佔一二成而已。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也是在信心。淨宗講「信、願、行」,這三個字通世出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成就,決定離不開這三個字,無論是善法,無論是惡法,是淨法還是染法,具足這三個字,沒有不成就的道理,佛說得沒錯。

  我們有沒有過去生?肯定有,我不要到外面去找證明,自己冷靜思惟,在自己身上就找到證明,證明非常豐足。一般人不肯去找,所以你就沒有法子發現,我肯找,我發現許許多多的證明,事實支持這一個論點,時時刻刻有鮮明的事實擺在我們眼前。在生活習慣當中,我們見到一個人,這個人確實是陌生人,從來沒見過面,可是一見面就感覺得這個人很熟悉,似曾相識,我想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這種情形決定不止一次。還有時候見到某一個人,總覺得有一些不對勁,心裡不喜歡,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的緣。如果沒有過去生,這事實怎麼能講得通?還有,我們到外面去旅行,確確實實第一次去觀光旅遊,忽然之間看到這個境界很熟悉,好像是來過的,但是在這一生當中實實在在是第一次來,第一次見到,這例子我想每一位同修都有這經驗。仔細想想,佛跟我們講的,過去生中你所見到的一切人事物,這裡頭有好、有惡,有親、有怨,這一生當中遇到了,心裡頭才會產生這種感應,類似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

  餓鬼道,見到鬼的人,我遇到的就不少,我相信這些人不是在打妄語,我一生沒有見到過鬼,但是我見過狐仙,筆記小說裡頭常常寫,《閱微草堂筆記》裡頭有,《子不語》有,《聊齋志異》裡頭有,我確實見過,見過大概有三、四次之多,聽說的都不算,別人不相信我相信。朱鏡宙老居士親眼見過鬼,他才信佛。每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境界、不可思議的經歷,足以證明人有過去世,既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

  佛講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過去世造作的是些什麼,這一生受的就是,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來世是什麼樣的果報,我這一生所造作的因,必定感來世的果報。我這一生心行善,來生的果報就善,我這一生的心行不善,來生的果報當然就不善。明白這些道理與事實,人不會怨天尤人,知道一生的際遇都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所以孟夫子講「反求諸己」,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我們時時刻刻要做反省、檢討、懺悔的功夫,改惡向善。所以一般人他不懂這個道理,他不去想過去生中造作的,這一生中所得到的報應,這報應根本從來,而以為是學佛才得到衰耗的果報,這是決定錯誤的見解。

  是不是真的學佛得到一些凶與災?我們在現前佛門許多道場裡面去觀察,確實有不少學佛的人真的衰耗。衰是失去他的地位,耗是損耗財物,不是沒有,真有!這是什麼原因?學佛學錯了,迷信。前面佛說得好,正確的學佛,第一個條件要有好老師指導,你對老師要具足信心。學佛要明理,佛是什麼?佛不是神,佛不是仙,「佛陀」這名稱是從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者」,要是照它意思翻成中文,是覺悟的人,佛是覺悟的人。我們學佛是學覺悟,不是迷信。佛所教的就是一套覺悟的學問、覺悟的教學。我們供養佛菩薩的形像,絕對不是偶像,供養什麼意思?尊師重道,我們對老師紀念,念念不忘,是這個意思,不是把它當神明來供奉,而是中國人供奉祖宗的意思。

  我們學生紀念老師,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見到老師的形像,聽到老師的名字,就想到老師的教誨,用名字、用形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老師的教誨,是這個意思。所以有人問「你為什麼要學佛?」這話問得很奇怪,如果把「佛」翻成中文的意思,那是「你為什麼要學覺悟?」反過來是:「你糊塗一點不好嗎?你迷信一點不好嗎?你為什麼要學覺悟?」學佛是學覺,覺而不迷,換句話說,我不願意做一個迷惑的人,我不願意做個糊塗的人,我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學智慧、學覺悟。覺什麼?覺過去、現在、未來,覺宇宙人生的真相。釋迦牟尼佛是個圓滿覺悟的人,哪裡是學覺悟的人會有衰耗的果報?沒這個道理,只有不覺、只有迷惑顛倒才會招來這些衰耗凶災。覺悟的人,中國古人常講「趨吉避凶」,覺悟的人才有這個能力,他知道什麼是凶災,他能夠迴避,什麼是吉利,他能夠趨求。不覺怎麼行?所以這是錯誤見解。

  『不止前世宿祚無功』,前世造的罪業,覺悟的人馬上就改正過來,改過自新;不覺悟的人他不知道改,不知道悔改,以為自己的一切造作是正確的,惡心、惡念、惡行不斷。他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造作諸惡還要求佛菩薩保佑他,哪有這種道理?思想、見解、行為統統錯了。今天時間到了,後面這一段,我們明天繼續再跟諸位報告。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5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面,經文倒數第三行:

  【不止前世宿祚無功。怨憎天地。責聖咎天。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這是一些學佛得到的果報是衰耗、是不如意,於是責怪佛菩薩不靈,以為學佛是迷信、是錯誤。他不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前面講到「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根本從來」,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精神報應」是指神識的受報,也就是輪迴現象之由來。在民國四十一年,台灣鳳山發生一樁事情,當時報紙上都登了好幾天。鳳山農村裡面有頭牛,牛出生下來之後,身上有三個字,是一個人的名字,於是大家就曉得這頭牛是某某人投胎來的,而且投胎的人是鄰村一個人。於是鄰村他們家裡面的人來看,知道這個事情,是他們自己的老人過世投胎作牛,就想把這頭小牛買回家去養。這正好跟他有一點怨結,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小牛的主人不願意賣,好像要對牠報復。最後經人調解,還是同意把這頭小牛賣給投胎人家的後人。這事情是真的,什麼人能夠在牛身上寫名字?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名字清清楚楚,一般人都能夠認識。人死了以後投牛胎,正是佛法裡常講的「披毛戴角還」。類似這些事情,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發生,我們只要留意,在報紙雜誌資訊裡都能夠看到,這就是確確實實證明輪迴是真的。

  前一段時期,從中國大陸來的同修,告訴我大陸上,好像是在天津,也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兒子投胎投狗胎,這事情大家都知道。老太太的兒子過世兩三年,老太太很想她的兒子,有一天作夢夢到她的兒子,老太太很歡喜,問他現在在哪裡?他說:我現在在一座寺廟。你幹什麼?我在那裡看門。以後老太太醒了,醒了感覺到非常詫異,怎麼在寺廟裡頭?過了沒多久,有些佛教徒要到那寺廟去朝山、拜佛,這消息老太太知道了,老太太就問,因為老太太一想這寺廟就是她夢中兒子講的寺廟,老太太就問那些人可不可以帶她一起去,這些居士們說可以,妳跟我們一起去。到達寺廟之後,他們拜見老和尚,老太太就打聽,問老和尚:「你們廟裡有沒有門房?」他說:「我們寺廟沒有門房。」她說:「那誰看門?」他說:「有個小虎看門。」他說小虎,老太太寒毛直豎,因為小虎就是她兒子的小名。她說:「在哪裡?我想去看看。」老和尚說:小虎是一隻狗,牠不是人。老太太這才明白過來。大概這隻狗長得很肥很壯,像小老虎一樣,所以人家給牠起個名字叫小虎。她去看,那隻狗一看到牠母親來的時候流眼淚,人跟狗抱在一起,最近的事情。失了人身,墮在畜生道,這還是造業比較輕的,如果造的業重,墮餓鬼道、墮地獄道,這不是假的,所以六道輪迴是真的。

  佛在此地跟我們講『不止』,不曉得改過自新,此地「不止」當作不曉得講。『前世宿祚無功』,過去世所造種種的業,「祚」當作福祿講,你過去世修的福、做的好事沒有功德。做好事怎麼沒有功德?了凡先生在《四訓》裡頭說得好,善惡要仔細辨別,就以善來說,不是作惡,善有真有假,如果是假的善,那就無功。有偏有圓,要是偏,雖有功,很小。有大有小、有端有曲,他舉出八對跟我們說明,善惡要細心去辨別。了凡先生那一段是很精彩的議論,我們讀了之後要認真修學。

  前生跟此世的關係,佛經上講得透徹。宇宙人生的根本是自性,自性是清淨的、是圓滿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本具無量智慧德相」,而且一切眾生跟佛是平等的。可是我們迷失了自性,那就變成神識,這地方講的「精神報應」,神識是迷惑顛倒,無量劫來愈迷愈深,累積的這些罪業愈來愈嚴重,這事情麻煩。佛教化眾生教什麼?無非是把這些事實真相跟我們說清楚、說明白,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做,如何消除業障,如何破迷開悟,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無比的恩德,我們要知道。

  是非善惡要以佛菩薩、聖賢的標準,那就對了。我們許許多多的看法、想法是錯誤的,依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標準,往往就是此地講的「前世宿祚無功」,我們這一生做的好事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果報。所以,修福嚴格的說,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我們常講修福還要有智慧、有福報的人,他真的修到福了。如果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他去種福往往就像種子種到沙土裡、種在石頭上,永遠不會結果,他搞錯了。佛在經上常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種錯了地方,他不知道他過去生中做的那些好事不是真實的,是虛假的,沒有功德可言。於是『怨憎天地』,認為自己是好人,老天爺對不起他。

  諸位可以去讀《俞淨意遇灶神記》,這一篇文字附印在《了凡四訓》後面。俞淨意先生在沒有遇到灶神之前,他就是這樣的人,心裡非常不平,總以為自己沒有什麼過失,還做了許多善事,為什麼一生潦倒不堪?他總認為老天爺對不起他。『責聖咎天』,責備聖人,「咎」是怪罪,怪罪天地鬼神,我這樣一個好人,你們為什麼沒有保佑我?俞淨意經過灶神爺一點醒,他畢竟讀書讀得多,還能夠明理,被灶神講得無言可對,所做的善事都不是真的,偽善、假善,不是出於真心,心地裡面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損人利己,從來沒有認真替社會、替別人想,替別人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起心動念把自私自利擺在第一位,於我有好處沒有?善是假善,不是真善。『世人迷惑,不達乃爾』,「乃爾」是像這個樣子,世間人迷惑顛倒,對於一切因果報應、事實的真相,完全不了解,不要說道理了,事實現象都迷惑到這種程度!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不達之人。心懷不定。而不堅固。進退失理。違負佛恩。而無返覆。遂為三途所見綴縛。自作禍福。罪識之緣。種之得本。不可不慎。】

  『不達之人』,不明理、不曉得事實真相的人,他的心不定,他的念不堅固,對於聖賢人所說的道理,就跟前面所說的,「乍信乍不信」,有時候相信,一轉念頭他又不信,猶豫不決。這什麼原因?這種現象在現前社會太多太多了,不讀聖賢書之過。我們今天明白了,有機會在這一生當中讀聖賢書,這個幸運是無與倫比的,這個福報真實不可思議。多少人有緣接觸到?接觸到,自己不好學,不認真、不努力,還是跟這部經上講的一樣。誰能夠相信老師、相信經典、相信佛菩薩的教誨,深解義趣、依教奉行,這個人得福,這個人是真佛弟子。心情不定,信心不堅,當然『進退失理,違負佛恩』。我們身體得自於父母,我們智慧得自於佛菩薩,佛菩薩教誨我們才開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佛陀的教誨、違背聖賢的教訓,這叫「違負佛恩」。

  『而無返覆』,「返覆」就是回頭,「而無返覆」用現在話來說,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懺悔業障。『遂為三途所見綴縛』,三途是三惡道,三惡道的見解思想是什麼?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種見解、這種思想、這種行為叫「三途所見」。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財色名食睡的享受,得到的時候貪戀不捨,得不到的時候嫉妒瞋恨,造這種業,事情麻煩了!人生幾何?死了以後就到餓鬼、畜生、地獄去了,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難。「綴縛」,綴是累贅,「縛」是纏縛,你被這種錯誤的思想見解累贅纏縛。

  『自作禍福』,「福」是陪襯的話,「禍」是真的,你自己在造作。『罪識之緣,種之得本,不可不慎』。這是佛最後跟我們提出來警告的話。八識種子是因,就是我們的習氣,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就結果,果報就現前。所以,一切重罪的根源,阿賴耶識裡的習氣種子,這些種子不斷,遇緣它就現行。「種之得本」,「本」是罪業的根本,我們不能種這個本。所以佛囑咐我們「不可不慎」,不能不慎重,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善,決定不能惡作,這是我們必須要謹慎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6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一面,經文第四行:

  【十惡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從善生。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福報自然。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今復不信者。從後轉復劇矣。】

  我們看這一段。首先佛在此地教導我們,前面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我們一生念念當中都不可以忘記。『十惡怨家』,「十惡」就是指身造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裡頭的貪、瞋、痴,這是世間人,特別是現代人,幾乎在一生當中不可能不犯的,而且習以為常。看到外面各個人都是這麼做法,以為自己這樣做法沒有什麼不對,沒有什麼不好,於是從來都不想善行。我們冷靜細心觀察,我們周邊所遇到的一些人物,有幾個人心裡想著、口裡說著,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我們有沒有見到過?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更不用說了。縱然是學佛的人,甚至於出家人都在所不免,把十惡當作厚友,把十善當作怨家,世間人顛倒了,這怎麼得了?我們學佛到底是以佛的教誨為標準,還是以我們自己的邪知邪見為標準?貪愛十惡,遠離十善,你眼前能得到什麼?現前所造的是罪業,天天在造作,罪業累積下來還得了!

  身心不安,神魂顛倒,這是你現前的果報,你沒有學佛!如果說你是來學佛、你是佛教徒,那可以說你是來破壞佛教的。「我沒有幹破壞佛教的事情」,你的起心動念,你的言語造作,破壞佛教的形象,罪業比破和合僧還要嚴重,你有沒有想過?讓社會大眾一看,你們學佛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學佛的人心裡頭,跟一般不學佛沒有兩樣。你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也有好惡,也有怨恨,你們還是自私自利,還是幹損人利己之事,與不學佛有什麼差別?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能隨順佛陀的教誨,就是破壞學佛的形象,讓社會大眾看到你這形象,謗佛、謗法、謗僧,他造的毀謗之業是你在旁邊把他促成的,他造業你要不要負責任?這責任、這因果脫不了關係,所以佛說是怨家,沒錯!眼前縱然得到一點小利,來生在三途地獄,它怎麼不是怨家?不知道十善是厚友。

  自己能夠修十善、常念十善、思惟十善、觀察十善,好!現前得的果報,身心安穩,吉祥如意。我們這部經上講的「得富貴諧偶」,跟造十惡的果報不能相比,行十善有什麼不好?也許有人問,世間造惡的人多,我們要是行善,不是處處吃虧、處處上當嗎?這是你的邪知邪見,不是事實。中國諺語常講:「吃虧是福、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真智慧,肯吃虧、肯受冤枉,不去洗刷、不去辯白,這種人往往有大福在後。這些事情我們可以從歷史上得到證明,如果你細心去觀察,在我們現前社會上,你看到有一些吃虧的人,有一些裝糊塗的人,你仔細去觀察,他有後福。這一生的果報就很殊勝,來生決定不失人身,如果是修善積德,來生必然生天,他去享天福去了。佛在此地跟我們講,是厚友。佛在此地為我們指出來,哪些是怨家,哪些是善友,厚友是善友裡面的善友,純善無惡。

  我們一定要曉得,害人結果是害自己,體諒別人,果報是別人體諒自己。佛在這部經裡跟我們講的,是業因果報的理論與事實,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我這因是善因還是惡因?從造因你就想到將來的果報,我這是善果還是惡報?在起心動念之處,這一回光返照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我們應當要做,惡趕緊把它息掉。

  『安神得道,皆從善生』,「安神」是講我們這一生的果報,我們講的現報,這一生的。「安神」兩個字就是講的身心安穩,中國人常常所講的「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種人不會遭到災難的。什麼原因?他心善、念善、行善,當然有善神擁護,當然得到善果。「得道」是講後世,是講來生的果報。縱然這一生沒有學佛,他能夠修十善業,他已經具備學佛的根機。我們知道佛在經論裡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他有這種根機,佛一定幫助他,為他做增上緣,給他在阿賴耶識裡頭下佛種子,所以說是得道。現報、後報、生報,生是第三世以後的。

  『皆從善生』,這一句我們要牢牢的記住,特別是前面這兩句。十惡是完全違背了本性,它是性德之「賊」;賊這個意思,他來偷盜,讓我們的財物有所損失,甚至於生命都失掉了。佛用這個做比喻,十惡業障礙了性德,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智慧德相都不能現前,把它比喻作賊。如果我們修十善,十善修到真純,一絲毫的缺陷都沒有,這個人就成佛了;換句話說,佛是純善純淨之人,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好模範,我們要向佛看齊、要向佛學習。所以,十善是成佛的正因,小小的十善都能幫助人生天。

  人生在世,肯定有過去世、有未來世,肯定有!這一世時間短促,古人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到七十歲不是多數,是少數,這話是真的。人間壽命短,其他五道壽命都長,這個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也許有人要問,畜生道的壽命很短。沒錯,畜生愚痴,邪見陋執,這情況很可怕,牠很難脫畜生身,它死了之後又變畜生,投胎還去投畜生胎。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當年祇園精舍蓋房子,地上爬了很多螞蟻,佛看了笑。佛的弟子問世尊:「為什麼笑這些螞蟻?」佛就說:「這個螞蟻,七佛出世都沒有離開螞蟻身。」假設一尊佛是三大阿僧祇劫,七尊佛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不是螞蟻有這麼長的壽命,死了之後還到這個窩裡頭來投胎作螞蟻,這是愚痴,牠不曉得換個身體。畜生道大多數如是,所以現象很可怕。

  六道裡頭,哪一道的壽命都比人道長,地獄不必說,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壽命,佛說千歲千千歲,人間一個月是他的一天,要想脫離太難太難了。惡道的人愚痴,很不容易接受佛法,佛菩薩雖然不捨離他們。我們今天得人身、遇到佛法,對於佛陀的教誨一定要放在心上,決定不可以疏忽,不可以大意,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這個人有福。今天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7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一面,經文第五行第二句看起:

  【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福報自然。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今復不信者。從後轉復劇矣。】

  這依舊是從比喻上來說。『鎧』是古時候作戰所用的鎧甲,鐵片製成的,可以防禦刀兵。現代戰爭,我們知道,衝鋒陷陣是用戰車,裝甲車輛、戰車,這都是大鎧的意思。『善』就像鎧甲一樣,不怕刀兵。善又像大船一樣,可以度水。這兩個比喻都不難懂。我們知道,我們要想過河一定要用船,衝鋒陷陣一定要用裝甲的車輛,善就好比是這個。

  『有能守信』,能夠信,相信善有善報,你肯定的相信,你能夠守得穩,任何情況之下都不受誘惑,不善的事情決定不肯做,不但不做,連念頭都不起,這才是真正的信守。果報從近至遠,你自己一定身心健康,身心安泰,這一定的道理。『室內和安』,室內是你的家,你一家一定和睦、一定平安。『福報自然』,不要去求福報,也不必修福報,守信十善就是真正的修福。古德常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你得的福報是自然的,一絲毫的勉強都沒有。

  『從善至善』,把你的善心、善願、善行天天向上提升;從你的身體、家庭、事業,乃至於社會、國家、天下,善的果報必然是年年增長,從善至善。『非神授與也』,這句話是講果報,果報不是神給你的,是你自己種善因,你必定得善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能夠存心善、思想善、行為善,哪有不得福報的道理?這樁事情,關鍵是要我們信、要我們能守住,這兩個字重要。如果我們不信,守不住,見異思遷,善福的果報你就得不到了。

  我們常常勸勉大眾,勉勵同學,我們對佛這種教誨,細心的去思惟、體會,真實不虛,而且這是性德的流露。於是深信不疑,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修行,就是把惡的行為修正為善的行為。惡的行為有從自己生的,有為環境所影響的。自己心裡面生的,這是無始來的惡習氣,譬如我們聽到別人說我們的壞話,我們聽了心裡馬上就不高興,這是惡習氣;聽到別人讚歎我們,我們心裡覺得很舒服,都是習氣。真正修行人聽到別人讚歎我們,自己一定要想想,我真的有這麼好嗎?我真的值得別人讚歎嗎?這樣回過頭來一反省、一檢點,往往是一身冷汗。於是自己要更加勉勵、更加努力,不要辜負別人的讚歎。別人對我們的毀謗,要歡喜接受,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的德、我們的善才會有長進,我們才不至於墮落,這在日常修行當中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修行跟不修行就在這些地方看,我們會不會被境界所轉?

  佛菩薩在經論當中常常啟示我們,尤其是淨宗學人,修行的目標在哪裡?《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覺」是我們修行的目標,我們每天要幹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我們是不是認真的在幹?清淨不受污染,順境善緣(善緣就是我們遇到的都是好人),沒有貪戀,如果有貪戀你就被污染了。逆境惡緣,不好的環境、不好的人,我們跟他相處不生瞋恚,有一念心裡不高興,我們就被污染了,心就不清淨。清淨心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跟一切大眾相處之中來修。境界包括人事物,物我們在家裡面,特別是廚房、洗手間,偶爾看到蟑螂、螞蟻,會不會討厭牠?不喜歡、討厭牠,好,你的心被污染了!要在這些境界裡頭鍛鍊,真的沒有污染。換句話說,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緣,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的清淨,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污染,現在人常講禁得起考驗,這才行,這叫功夫,這叫真修。

  不管與什麼人往來,與一切動物、植物往來,修平等心,決定不以為我比你高,你不如我,錯了!你不平等。即使看到一隻小小的螞蟻,我們跟牠平等。為什麼?我們在過去生中肯定做過螞蟻,十法界哪個人沒去過?各個都去過,這道理我們要懂,餓鬼、地獄我們都去過、都幹過。現在有幸得人身,看到牠們是我們的同類,決定不敢小看牠們。我們在境界裡面修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證得究竟平等,這個人就成佛了。

  清淨平等真正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關鍵在覺。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同學,為什麼依舊墮落在五欲六塵之中?他不覺。清淨平等是行門,覺是解門,確實知難行易,我要把我在事相裡面這些錯誤改正過來不難,難在覺。所以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覺了就能改,不覺他就不能改。所以我們自己應當常常反省檢點自己修行的功夫,我到底有沒有進步?我進步有多大?從事上就能夠顯示出你是不是真的覺悟了,我真改了,那你就真的覺悟;你沒有能改,你還不覺,你的覺是似覺非覺,非覺似覺,不是真的覺悟,真的覺悟,你必定改了,你所得的果報一定現前。

  我常勉勵同學們,頭一個色身相好,果報頭一個,果報從哪個地方顯示起?從我們身體顯示起,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身體確實一年比一年好。你要說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依報隨著正報轉,這不單是佛法,連世間法裡頭,看相算命的都說「相隨心轉」,心善相就善,心好身體就好,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自私自利務必要拔除,貪瞋痴慢是三毒煩惱,不把它拔掉怎麼行?世間人對佛講的話信,佛哪裡會騙人?但是自己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懷疑。我今天要把我的財產、錢財都放下了,明天我生活怎麼辦?我把我的錢財布施出去,那些人拿去造惡業怎麼辦?他的疑慮太多了。我們再仔細觀察,佛有沒有疑慮?佛沒有,佛曉不曉得他後世的弟子會造作惡業?佛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知道還是一樣的教化眾生,還是許可那些國王大臣、大富長者,許可他們建立叢林道場,許可後世弟子經營道場、弘法利生。當然創業的時候,無論護法、弘法都是大善知識,不是普通人。可是傳了多少代之後,問題出來了,就像古代帝王一樣,傳到末世的子孫不肖、敗家子,最後害得家破人亡,國家被人毀滅。

  佛法在世間也不例外,末法時期,魔的子孫假裝的來出家,我們也說了,示現出家,披著佛的袈裟來滅佛法。佛不是不知道,知道!知道怎麼樣?佛心依舊清淨平等覺,絲毫不染著。這裡面到底是福還是禍?如果我們仔細看清楚,這裡頭有福有禍。這些人破壞佛法的形象,無惡不作,這一面他是禍,他將來要受果報。但是他天天跟佛住在一起,眼看的是佛像,耳聽的是梵音,就算他什麼都不懂,他每天還做兩堂課,還敲個鐘鼓,聽到梵音,佛像跟梵音「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的罪報受盡了,依舊會回過頭來認真學佛,所以佛沒有一個眾生不得度。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眼光,這樣的透視力,我們就不怕了,放心大膽去做。就像談禪法師所說的,交代他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你將來作惡敗壞佛門,將來墮地獄不要怪我,我話跟你講清楚了。實在講,為什麼他作惡?不聽經之過,弘護都要深入經藏,不深入經藏,換句話說,你沒有能力辨別善惡,你不知道怎樣去修學善法、遠離惡法,你不懂。果報現前,茫然無知,這很可憐。所以如果不信,不信就是你不常常聽佛法、不常讀佛經、不常聞法,你造的惡業必定是『從後轉復劇矣』,「劇」就是加大、加深,你的惡業會加大、會加深,你受的苦報會加重,這是一定的道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8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一面,經文倒數第二行:

  【佛言。阿難。善惡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墮惡道。罪福分明。諦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語至誠。終不欺人。】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我們小科的科題是「因果不爽」,這是事實,這是真理,不論古今中外,也不論你相信不相信,肯定它是事實。『善惡追人』就是善惡的報應,善惡報應追逼於人,追隨你、逼迫你。佛在此地這個比喻很好,『如影逐形』,我們人站在陽光之下有一個影子,影決定隨形,你走到哪裡影子就跟到哪裡,『不可得離』。造善惡業,就像影子一樣,哪有不受報的道理?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業肯定得惡報。世間有一等人見識見得淺,於是他起了疑惑,譬如看到好人所受的果報不善,可能是貧窮下賤;看到一些作惡多端的人,看到他享受富貴,於是就不相信業因果報的事實,這是看得淺,沒有了解事實真相。

  一切眾生業果相續,有前世、有今生、有來世,因果通三世。這一生修善積德,而又不能得志,這裡面可能有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他雖然行善,但是他的陰惡嚴重,就像《俞淨意遇灶神講記》裡面所說的,俞淨意先生以為他自己做的都是善,一生沒有大的過失,為什麼遭那麼不好的果報?遇到灶神,灶神給他一指點他才恍然大悟,他所做的善不是從內心裡頭生出來的,敷衍塞責,看到別人做隨喜去做,別人不做決定自己不會發善心;換句話說,他所做的善事是偽善、假善,當然得的果報是不善的。

  另外一種,他確確實實真心在行善,得的果報不善,那是與前世造的惡業有關係。前世造的惡業很重很重,因為這一生積德修善,已經把他的惡業消除了很多,但是還有消不盡的餘惡,他的困境轉不過來,是這個原因。造作惡業的,現在還享富貴,肯定過去生中積的善因深厚,這一生造許許多多罪業,已經把他的福報折損了,折損一半、折損一大半,他還有餘福,他這一生在享他的餘福。我們要仔細去觀察,這些事情都在我們周邊,時時刻刻我們都能夠覺察得到,一絲毫隱諱都沒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展現在我們的現前,我們怎能不害怕?怎能不畏懼?所以善一定要從心生,心是根。行善不求果報,這個善就大了。求果報是有條件的善,能不能得善果?能得,善果就如同你條件裡頭所求的,如果你是無條件的,不希求果報,那一個果報就不可思議。這些道理,一切經論裡面說得很多。

  底下一句,佛把比喻說出來之後,將比喻落實到我們生活裡面,『罪福之事,亦皆如是』。造惡業得罪報,造善業得福報,就像如影逐形一樣,不會離開你的,緊緊的在追逼。佛底下勸勉我們,『勿作狐疑,自墮惡道』,對於這事情決定不能疑惑,「狐」在此地也是個比喻,這些動物裡面,狐狸疑心很重,所以我們世間人常常用牠來做比喻,人疑心很重就稱為「狐疑」。這事情是事實真相,肯定是事實,我們要懷疑那就錯了。因此我們起心動念,常常想想這事情該不該做?這念頭該不該起?這話該不該說?這是修行人,他能夠提得起自己的警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總得要想想,於自己有沒有好處?於別人有沒有好處?於社會大眾有沒有好處?總要把社會大眾擺在第一,自己擺在其次,這樣就對了。再深入一點去想,於現在這個時代有沒有好處?於將來的時代有沒有好處?你才真正懂得修善。如果於現前有好處,於將來沒有好處,這事情我們要慎重考慮。念頭不能隨便動,話不能隨便講,事不敢隨便做,古諺語裡面常講,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忘恩負義、損人利己的事情決定不可以幹!對自己決定沒有好處。

  佛接著又說,『罪福分明,諦信不迷,所在常安』。「諦」就是審查,也就是不迷,不為邪說所迷,不為物欲所迷,這個人頭腦就清醒,真誠深信因果報應的事實與理論。在現代的社會裡,我們知道世出世法裡頭,無比殊勝的功德是讀聖賢書,傳承聖賢的教誨,這是無比的殊勝,第一等的福德,如果自己有智慧,可以把這個福德轉變成無量功德。但是,現代世間人迷的多。

  我剛才來,悟平法師拿一張報紙給我看,天主教的學校後繼無人,現在年輕人不肯學了,不願意從事於這行業。這什麼原因?當然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邪說跟物欲,蒙蔽了年輕人的心。社會大眾把宗教看成迷信,年輕的知識分子誰願意搞迷信的行業?跟一般同學朋友見面,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這樣一來聖賢教誨焉能不衰?這事情嚴重!要教、要好好的教。只有真正覺悟了、明白了,才曉得這個工作之偉大,世人皆迷,你獨醒,你清醒要幫助這些迷惑顛倒的人。迷惑顛倒容易把事情做錯,容易感召災難,你說這個事情嚴重不嚴重?我們看了天主教,再想想我們自己,深深感到悲哀!我們幫助自己,也應當幫助別人,如何建立我們的信心?關鍵之所在就在此。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教導我們,第一個要有自信心,第二個信他,「他」是指聖人、指佛菩薩,第三個教我們要信事、要信理、要信因、要信果。信心落實,密宗裡面講「四皈依」,皈依佛法僧之後還要皈依上師,這很有道理,顯宗雖然不講,沒有列出這一條,但是事實上非常重視,如果我們對老師沒有信心,你還會有什麼成就?古時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英雄豪傑,他們怎麼成就的?可以說他們的成就基本的原因,他信父母、信老師,「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一點都不錯。父母教導他的、老師教導他的,他一生依教奉行,這叫真信,陽奉陰違那是假信,那不是真信,那不會有成就。所以他的事功有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他的信心,他是不是真信?果然「諦信不迷」,依教奉行,果報是「所在常安」,這就是你得的福報。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你永遠都是平安、吉祥、如意。「平安」這兩個字最重要了,平是你的心清淨平等,這是真因,無量無邊福德的真因,永遠是平靜的,當然你樣樣都安詳。

  末後這兩句,真是佛的苦口婆心,『佛語至誠』,佛說的話真誠無妄,『終不欺人』,這話我們要細心去體驗。凡是欺騙人必有企圖,佛對我們有什麼企圖?佛對我們完全是付出的,千萬不要誤會,佛要求我們供養,那錯了,佛從來沒有要求別人供養過,佛對一切眾生毫無所求,他說的話是真的。佛對於眾生是完全無條件的,真誠,終不欺人。我們應當向佛學習,永遠依教奉行,作佛的好弟子,這樣才能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39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二頁,經文第三行看起:

  【佛復告阿難。佛無二言。佛世難值。經法難聞。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從這地方看起。這一段,我們在科題上列的是「三寶難逢」。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第一小段明顯的告訴我們,過去生中修積善根福德,才有緣分遇到佛法。如果過去善根福德不夠深厚,就不可能有機緣,縱然聞到也不相信、也不能接受。可見得人身、聞佛法,確實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經文一開端,佛再告訴阿難,凡是經文冠上這一句,大家一定要知道,下面佛有很重要的開示。佛說:『佛無二言』,佛言有信,佛是誠實言、真實語,決定沒有兩種說法。

  接著說:『佛世難值,經法難聞』,這兩句話意思很深,非常重要。凡夫修成佛果,是要很長的時間,經論裡面一般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我們現在明白,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從我們現在算起,那從什麼時候算起?從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天算起。換句話說,你沒有破無明證法身之前,時間都沒有算在內,你就知道時劫之長。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證得三賢位,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要記住這是圓教,不是普通的教學,是圓教。第二個阿僧祇劫證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以上不算,圓初住以前不算,你才曉得「佛世難值」。

  我們現在的果位,連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都沒有證得,怎麼知道?初信位的菩薩斷證的功夫等於小乘須陀洹,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現在問我們自己,我們的見惑斷幾分?見惑頭一條「身見」,《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我們還著我相,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們一品惑都沒有斷,沒入門。無論是大乘、小乘都沒有入門,都不算。縱然證得初信位的菩薩,初信到十信這階段,都沒有算在三大阿僧祇之內。這十個位次不好證,為什麼?進進退退,說老實話,進得少退得多,所以很難成就,我們不能不知道。

  那我們要不要斷?是想斷但斷不了,這才選擇佛的易方便法門,帶業往生,帶業就是可以不斷,但是要知道,煩惱的根雖然可以不斷,煩惱的現行必須有能力控制住,這叫帶業往生。帶業是帶煩惱的習氣種子,不帶現行,現行就是你現在煩惱發作,你不能發作。能夠把煩惱現行完全控制住,這在念佛法門裡面稱為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的能力,可以生凡聖同居土。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這些煩惱習氣不能不放下,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的時候,引起我們的情緒,順境、善緣起貪愛的念頭,逆境、惡緣起瞋恚的念頭,念頭一起就不行,往生極樂世界不能帶現行,一定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這重要!

  「阿彌陀佛」又名「清淨、平等、覺」,我們念「阿彌陀佛」要想到佛號裡面的含義,這含義好!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心裡就想起清淨平等覺,心一定要跟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人就真念佛,這樣念佛才能伏煩惱,煩惱真正能伏得住,我們才能往生。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世間,他老人家入滅距離我們現在三千年,下面一尊佛,彌勒菩薩示現成佛,還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他才降生在世間,這是講「佛世難值」,「值」就是遇到,真的難遇到。

  能夠生在跟佛同一個時代,還有緣分見到佛的,有人沒有緣分,一生見不到佛的,見不到佛的人多。凡是能見到佛的,福報太大太大了,他能得兩種真實的利益:第一個是聞正法,佛親口所宣;第二個是容易解脫,佛有能力觀機,應機說法,這是第一等的大福報。我們這些人比他們福報就差遠了,但是總算還是有福,雖然生在佛的末法時期,我們還能見到佛陀的遺教。我們不但感謝釋迦牟尼佛,我們還要常常懷著感謝代代傳法之人,感謝古時候譯經的這些大德,不是他們翻譯,沒有祖師代代相傳,我們今天怎麼能見到?縱然見到,經典擺在我們面前,字認得,意思看不懂,還得要有人宣講,可見得實在是不容易,傳承經法也是難遭遇。聞經,親聽佛說,契機;我們沒有緣分親聽佛說經,我們看到文字的記載,契機就比較淺。

  聽經聞法、讀誦大乘,功德利益在哪裡?他教導我們認識明瞭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之後我們才曉得如何改正我們一些錯誤的思想行為,這樣才能解脫。佛講的經論很多,後人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經、律、論三藏,用經論為標準,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用戒律修正我們的言語、身體造作種種錯誤,我們如果不依三藏經典,沒有標準,怎麼知道自己行善還是造惡?這就說明我們連善惡辨別的能力都沒有。是非、邪正、真妄,我們更沒有能力辨別了,不讀經怎麼行?凡夫種種的過失,不是有意的,有意犯的人少,無意犯的人多。無意為什麼犯?不認識,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古人常講都是不讀書之過,讀書一定要讀聖賢書。

  星期天居士林開會員大會,林長李木源居士請我致辭,我講了幾句話。我講了三樁事情,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我們能把這三樁事情認識清楚,這一生沒有白來。如果這三樁事情很模糊,我們這一生白來了這一趟,糊裡糊塗來,糊裡糊塗走,古人所講「醉生夢死」,現在社會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們有幸遇到善知識,遇到聖教,知道有這一樁事情。諸佛菩薩他們在沒有修成正果之前,跟我們一樣,他的人生目的純正,目的是求覺,這就正確,目的在求覺悟。孔老夫子講求學,學就是覺。夫子感嘆說,人生在世想來想去想到最後,「不如學也」,跟諸佛菩薩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提升自己的覺性。

  大乘菩薩五十一個階位,初信位覺悟了;他要是不覺,證不了初信,入不了門。覺悟之後放下身心世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不再執著身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不是我。我是什麼?我是覺性,真性是我,靈性是我,身不是我。我們的靈性現在附在身上,就如同我們這個身體附在我們衣服上一樣,得搞清楚,衣服不是我,身是我。現在弄清楚,身不是我,靈性是我;身有生滅,靈性不生不滅,我們要把靈性不斷的向上提升,不斷向上昇華,達到究竟圓滿,那就是成佛了。這個目標純正,這是世出世間一切大聖大賢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大道,我們發現了,我們肯定了,我們也走這條路,這就對了。

  人生的意義,是在能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當然對於善行的眾生沒有話說,如何對於惡行眾生也能和睦相處?我們知道他作惡是他迷失了自性,作惡不是本性,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的本性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我們看他的本性,所以我們會尊敬他,我們會敬愛他。冤家債主在我們心目當中,他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他不知道,我們知道。他對我不善,我對他純善,這就是覺悟了,學佛就是學覺。人生的價值,用佛法的術語來說,就是「弘法利生、續佛慧命」,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把這個事情做到,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末後這兩句,佛告訴阿難,你過去生中修大福報,所以你這一生能夠作佛的侍者,這比一般弟子還要親密,這不是無量劫修的大福報,不可能的事情。佛的弟子很多,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大經裡面看到一萬二千多人,可是佛的侍者沒有幾個人。這些話暗中提醒我們要修福,不修福怎麼行?修福決定得福報。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0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二面,經文第五行看起:

  【當念報恩。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信者得植。後生無憂。阿難受教。奉行普聞。】

  從這一段看起。這是世尊答覆問事佛吉凶最後的一段。在這個地方囑咐阿難,也就是囑咐我們,要知道報恩弘法。佛在《楞嚴經》上教導我們:「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佛的恩實實在在難報,現代學佛的人,四眾弟子都包括在其中,幾個人知道佛恩?「知恩報恩」,如果他不知道恩,報恩的意願是不會生起來的,唯有真正知恩,他才會有報恩的意願。知道得愈深,知道得愈廣,報恩的心行愈殊勝,這是一定的道理。何以現在人不知道報恩?不但沒有報恩的意願,實在說念念當中還是想怎麼樣利用佛法,取得現前的名聞利養,這問題嚴重!不但不知道報恩,反而把佛的教化,這樣無比殊勝的形象把它抹殺了,造成社會大眾對佛陀教誨產生負面的影響。罪業我們冷靜的去思惟,是不是屬於破和合僧?過去我們讀經典上講的五逆罪,破和合僧這一條,我們的思惟範圍往往只限於一個道場,攪和這個道場,破壞這個道場,這是破和合僧,沒有想到其他的。

  我們冷靜思惟,過去我們看的範圍太小了,實在講這是因為我們心量的關係。佛所講的和合僧團,範圍大,盡虛空遍法界,否則的話,《楞嚴經》上這兩句話就講不通。「將此深心奉塵剎」,塵是微塵數,這個道場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是佛菩薩的道場。換句話說,我們如果做的是不善的形象,我們知道這是破和合僧極重的罪業,有幾個人知道?不要說破壞的行為,我們隨隨便便的行為,人家見到瞧不起我們,我們就幹破和合僧的事,就造罪業。

  學佛學的是什麼?經論上我們常常讀到,諸佛菩薩是天人師,諸天人民的師範,師是表率,範是模範,如果我們的心行不能做一切眾生的榜樣,不能做一切眾生的模範,我們已經就是破和合僧,幾個人能懂這個意思?所以我們認真反省檢點,我們自己今天從早到晚,有沒有做破和合僧的事情?不要認為自己修行得不錯,我早晚功課沒有缺,我每天念佛沒有間斷,要看你的思想行為。我今天沒有做害人的事情,但是我的思想、言行不足以為眾生的榜樣,我就錯了!四眾同修一定要想想自己現前是什麼樣的身分,自己現前過什麼樣的生活要清楚,在自己本分、現前生活的環境當中、崗位上面,要怎樣去做才是大家的好樣子。「將此深心奉塵剎」,「此」就是指這樁事情。

  下面經文上:『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就這三句。我們今天的身分是出家人,想想釋迦牟尼佛是出家人,釋迦牟尼佛把形象做出來給我們看,出家幹什麼?幹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身體力行,說到就做到,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說,我們要覺悟!過去沒有聞善知識教,我們不了解,造作許許多多的過失,這還情有可原,但是這種重罪有沒有報應?肯定有報應,使我們想起從前諺語裡頭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句話講得有道理。在家弟子不要以為諺語講的是出家人,在家就沒有過失了。同樣的,造作同樣的罪,必定受同樣的果報,在家、出家沒有兩樣。在家作居士是天下居士的榜樣,出家當了法師是虛空法界一切出家法師的榜樣。要怎麼樣做?只要把佛在經上這些教訓我們做到了,就是好榜樣。我們認真努力去做,這就是報恩,這就是示現。

  「頒」是頒布,「宣」是宣布,兩個字的意思相同,要把佛法、要把佛的教誨為一切大眾宣布,這一句就是說的弘法利生。合下面一句「示現人民」,就是佛在經上千言萬語的囑咐:「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四眾弟子都包括在其中,我們要為別人表演,做出榜樣來給人看。「為作福田」,眾生看到你的好榜樣,他就有福了。普通我們講福田有三種:功德福田、報恩福田、貧窮福田,應該布施我們要布施,應該供養我們要供養,這樣修行才能種福。真能夠依教奉行,才能夠接受福報。如果自己不懂得布施供養,不懂得修福,今天你所享受的福報是前世所修的福德,今生所造種種不善,你的福報已經大打折扣,福報享盡就沒有了。我們把佛陀教誨完全做到,在世間表演給一切眾生看,這是為眾生作福田。

  『信者得植』,我們怎麼作法?身要行道。佛這部經不長,這部經裡面講了好幾樁事情,第一樁講事佛吉凶,下面這一大段講殺業責任,是另一樁事情,所以經文不長。事佛吉凶這一大科,這就是一部經,末後『阿難受教,奉行普聞』,就是信受奉行。我們要把它念熟,要能背過,時時刻刻用它來檢點我們的思想行為。身要行道,口要宣教,意要念佛,這就是為作福田,這就是報恩。

  為道一定以智慧為本,眾生為什麼造業?沒有智慧,迷惑顛倒。智慧一定是以福德為根基,所以佛常常教導我們福慧雙修,不能偏在一邊。我們依教奉行是自利,做給別人看是利他,自他兩利,福慧都在其中,這是幫助佛教化眾生、接引大眾。佛講的「信者得植,後生無憂」,「無憂」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叫無憂國。我們要依教奉行!我們生在末法時期,《大集經》上講得好:「末法時期,淨成就」。

  四事供養,佛陀在世的時候,給我們做的模範。現在社會雖然不同,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定要遠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受外面環境的誘惑,我們這一生修行的目的,往生淨土、親近彌陀,才能達到。時時刻刻要想,我的行持有沒有資格見阿彌陀佛?有沒有條件生極樂世界?所以一定要培植典型,依照佛的經論來塑造自己。我們縱然不能到分證位,至少也要相似,少分的相似是觀行。如果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就不得了!

  這樣子確實會有無量功德,我們身體力行,口天天在講經勸化,對這個社會一定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功德,幫助人覺悟、幫助人回頭。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災難頻繁,潛消惑亂就在此一舉,我們不能不知道。阿難是好學生,他聽了佛的教誨能夠接受,「受」是受持,「奉行」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普聞」是普遍把佛陀的教誨宣揚,利益社會廣大眾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把這一大段講完了,下面是另外一個大段。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1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二面,經文倒數第二行看起:

  【阿難復白佛言。人不自手殺者。不自手殺為無罪耶。】

  從這地方看起。這一小部經,我們細心去觀察,好像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學問答一樣,阿難提出一些問題,世尊來為他解答。前面一個問題是問事佛吉凶,就是學佛到底是吉還是凶,問這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提出來問的是殺生,可以說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佛同修常常有的問題,難得阿難尊者替我們問出來,我們聽佛開示。他問的意思很清楚,他是說人沒有親手去殺生,不是親手殺生有沒有罪?下面佛跟我們開示:

  【佛言。阿難。教人殺生。重於自殺也。】

  佛說話非常簡單,沒有委屈婉轉,直接的答覆我們,教人殺生,重於自己親手殺生。殺生的念頭是下達命令的人,執行的人是自手殺,是奉命行事,是誰殺的?下達命令的人殺的,不是執行的人。所以下達命令的人有罪,執行的人有過,罪跟過要辨別清楚。執行的人如果有意讓被殺的人多受一些痛苦,那他就有罪;如果他能夠用他的技術減少被害人的痛苦,他只有過,沒有罪,這地方我們都要把它辨別清楚。下面佛就舉個例子來說:

  【何以故。】

  為什麼?

  【或是奴婢愚小下人。】

  古時候作奴婢的,「奴」是男性,「婢」是女性,多半是犯了罪,或者是父母長輩犯了罪,他的兒女被發配,也是受到懲罰,做這些官吏家裡面的傭人,這兩種人都沒有自由,要聽主人命令行事,主人天天要吃肉食,殺生吩咐他們去做。殺豬殺羊、殺雞殺鴨,誰殺的?主人、下達命令的人他殺的,這些奴婢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愚小下人』,或者是家裡面小孩不懂事。

  【不知罪福。】

  奉命行事的時候,他沒有慈悲心,他無知,很歡喜很高興的去做,這心不好。佛在經論上,對於這些果報講得非常非常之多,後面還有說到。戒經上告訴我們,不殺生的果報得健康長壽,不偷盜的果報得大富,不邪淫的果報得家庭和睦、眷屬和睦。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不妄語的果報是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尊敬,五戒裡頭不飲酒的果報是得聰明智慧。反過來,殺生的果報是什麼?多病短命。偷盜的果報,起心動念都想侵佔別人的財物,損人利己,得貧窮果報。我們一定要把因果報應的道理跟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才真正知道自求多福。現在社會,五戒十善沒有人講了,我們仔細觀察,一般確確實實家不像家,國不像國。為什麼夫婦不能好合,常常鬧離婚?我們曉得是邪淫的果報;子女不聽教誨,作奸犯科,你仔細去觀察他的因由,都是造的不善業。

  佛在經上講得很好,我們這一生果跟報是前世所造的,這一生中所造的,來世果報,這一生我們在造因,來世要受果報,經論上講得很多、講得很明白。「欲知前世因」,我們希望知道前世我們造的是什麼因,佛說「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當中所受的就是的。「欲知來世果」,我要想到我來生的果報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們這一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就是!這一生我們過得很不自在,過得很辛苦,就曉得前世造的業不善。希望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那我們就要懂得這一生當中努力斷惡修善,來生的果報肯定殊勝,這是真學問,這是真智慧,《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住真實慧」、「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我們學幾部經教,有緣常常為大眾宣講,普遍勸化社會大眾,這是真正的惠以真實之利,這果報殊勝!以這功德求生淨土,肯定往生,不求生淨土,來生必定得人天福報。但是我們讀歷史,看現前的社會,我們會覺悟到人天福報不是好事情,確實是佛在經上講的三世怨。

  譬如我們這一生明白了、覺悟了,努力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來生享人天福報,可是一享福人就迷惑了,官做大了,地位高了,發大財了,一般人在你面前不敢講話、不敢講真話,處處怕得罪你,用盡心機來巴結你、討好你,換句話說,你是一句真話都聽不到,你怎麼會不造業?前世所修的福享盡了,這一生所造的罪業現前了,第三世必墮三途,所以佛講這叫三世怨。真正聰明、有智慧的人,有福報不享,這是真有智慧。福報給大眾去享,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眾生,幫助他們,把自己的福報跟大眾共享,這是真正的智慧。可是世間人迷的時候多,覺悟的時候少,我們學佛雖然是有一點善根,煩惱習氣太重了,善根敵不過煩惱習氣,有時候覺悟,境界現前馬上就迷惑了,這現象就是善根薄、惡習重。有沒有反省?有沒有冷靜去觀察?所以我們修行,道業很難有進步,甚至於一年還比一年嚴重,這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要想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時時處處起心動念,都要想到『罪福』,我這念頭起來,我這話說出去,是在罪報這一邊,還是在福報這一邊?自己不能不清楚。下面經文說:

  【或為縣官所見促逼。不自出意。雖獲其罪事意不同。輕重有差。】

  譬如說這犯罪的人,被判了死刑,古時候縣官職責兼司法,判定這人死刑、殺頭,他不是自己去殺,有劊子手去執行。劊子手殺人也不是他願殺,也不是他有權力殺,他是『為縣官所見促逼』,他的上司給他的命令,叫他去執行,所以『不自出意』,殺人不是他自己的意思。雖不是自己意思,這行業不是好的行業,世間謀生的事業很多,為什麼去幹這種行業?幹這行業總是有罪過,但是這『事意』不一樣。「事」是什麼?造作,他去執行;「意」是什麼?存心,縣官是存心,劊子手是執行,這兩個人雖然都有罪,但是不一樣,輕重不相同。

  所以古時候做官,他有生殺之權,這人犯了死刑,好的官總想盡方法在法律裡面去找,能不能減輕他的罪行,或者改判有期徒刑、改判無期徒刑,不至於殺他。實在找不到,他犯的是極大的罪惡,非處死刑不可,他雖然判這案子,心裡頭有慈悲憐憫之心,這個官,那他的過失、他的罪就輕了。如果是粗心大意,誣陷良民,那罪就重,冤屈良民,這重了。所以在從前,說老實話,做官不容易。李炳南老居士做過縣官、做過法官,他曾經告訴我,他在做官的時候,有沒有判案子冤枉人?老師說良心話,免不了,哪一樁案子你能查得那麼清楚?所以說免不了還冤枉人。雖然自己憑著良心做事情,盡可能教囚犯脫罪,憑著良心做事,依舊不免冤枉人。但是他也是個好大夫,他告訴我,他一生替人看病,處方下藥,這有把握,沒有害過一個人,這事情他做得很謹慎、很細心。

  『輕重有差』,我們現在一般講犯罪的成分有五條:第一個他有這意思、有動機,第二個他有準備,第三個他有著手實行,第四個看他的結果,那個人確實被他害了,如果這幾條統統都有,那罪就很重。如果沒有前面兩條,自己沒有這意思,沒有做預備,這罪就輕,也就是我們一般講有沒有預謀,有預謀罪就重。沒有預謀是突發的,言語之間牴觸衝動,那是沒有預謀的,罪輕;蓄意預謀,罪重。「輕重有差」,佛是很講理的,不是不講理。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趨佛的境界,要修自己純淨純善之心,不但不能殺生,如果還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就錯了,何況有行為?連傷害眾生的意念都要把它拔除,養成自己純善純淨,這樣我們在一生當中,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有把握,這一次來到世間就沒有白來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2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三頁,經文第五行看起:

  【教人殺者。知而故犯。陰懷愚惡。趣手害生。無有慈心。欺罔三尊。負於自然神。傷生杌命。其罪莫大。】

  我們看這一段。『教人殺』,我們科題上講「故犯欺罔為重」,這罪很重。「教人殺生」,這是下達命令的人。『知而故犯』,知道殺生這不是一樁好事情,明知故犯的人太多太多了。特別是家裡面飼養的家畜,現代社會進步,科技發達,人們利用這些科學技術,在山野獵取畜生,在深海打撈水族,殺生的次數跟數量都在不斷的向上提升。現在有一些慈悲心的人告訴我,許多動物已經到瀕臨絕種的程度,連海裡面的水族也愈來愈少,這是一個危機的現象。一般人真的是像佛所說愚痴、無知,冥頑不靈。動物相繼在世界上滅絕,慢慢也會臨到人類,這種危機意識世間人有沒有?我們看到了有,也有不少人,他們全心全力設法挽救,保護這些希有的動物,這也只能夠說盡人事而聽天命。如果是殺人,罪就更重了。佛在這個地方開示的,這些教人殺的人,明知故犯。

  『愚惡』,「愚」是心不開竅、愚痴,不懂得事理,不知道事實真相,這就是佛經裡頭常講的無明,這是一切惡業的根本。在現象上看,第一個是瞋恚心很重,心不清淨,容易發怒,容易傷害別人。第二是他不相信因果報應。第三個是佛經裡面講的邪見種子,最明顯的是肉食,每天三餐好像沒有肉就不行,這是決定錯誤的見解,這在佛法裡面叫邪見種子。祭祀鬼神一定要殺生,這樣的人雖然是過去今生修有福德,有世智辯聰、有禪定,他的邪見不能夠改正過來,他還是造業,果報還是在三途。前面我們所講的,安世高的同參道友,[共+阝]亭湖的廟神,是個很好的榜樣,他為什麼會墮到畜生道?墮到畜生道之後,瞋恚心更重,他做了神,你去求他、去拜他、奉侍他,他保佑你;你要不拜他、不信他,他就找你麻煩。我們細細去想想,根本原因就是邪見種子,思想見解的錯誤。

  『趣手害生』,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動手,指揮別人、命令別人去做,跟自己動手是一樣的,他沒有慈悲心。『欺罔三尊』,「三尊」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三寶。這部經是早期翻譯的,那個時候一般翻譯的這些名詞術語還沒有統一。《四十二章經》是佛經到中國來第一部翻譯的,裡面講的三尊者,「佛、法、僧」,就是指這三寶。三寶,人間天上極為尊重,你怎麼可以欺騙三寶?尤其三寶代表的是自性的性德,欺騙三寶就是欺騙自性。下面接著這一句好!『負於自然神』,「負」是虧負、虧欠,「自然神」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良心,這人昧著良心、喪失了良心。

  『傷生杌命』,傷害一切眾生,此地講的「眾生」,狹義的是有情眾生,廣義的包括植物都在其中,植物也不能夠隨便傷害,它有生命、有生機,它也通情達理。樹木花草,我們人有愛心對它好,確實它有回報;我們對它不好,它也知道,你仔細觀察它的生態,你就能感覺到。「杌命」,在這地方是比喻,「杌」是不安的意思,讓這些眾生身心都感到威脅、都感到不安。「杌」的本意是樹木沒有枝葉,我們常常講枯樹稱之為「杌」,在這地方就是表受威脅不安的意思。這罪過很大,你的心行讓別人感到不安。再看底下這一段,「怨對無間」。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這事情是冤冤相報的果報,是真有,不要以為造了這些惡業沒有果報,諺語常說,佛經裡頭也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過去我們在台灣,民國四十年,好像是一九五一年,那個時候我們到台灣沒多久,好像到台灣是兩三年的時間,報紙上登了一個新聞,我們在台北看到的。南部鳳山有一頭牛出生下來,那頭牛身上有人的名字。這頭牛的主人一看到這小牛身上有名字,他很高興,為什麼?是他的冤親債主,好像他的父親受這人的害,死了之後投胎到他家裡作牛,他這一下可以報復。冤家家裡也有眷屬,也有兒子孫子,聽到這樁事情心裡很難過,就託人來商量,能不能把這頭牛買回去,他們自己來養。這頭牛的主人原先不肯答應,到最後經過幾番調解,告訴他不要冤冤相報,他現在已經變成畜生道,已經很苦了,很可憐,何必還要虐待牠?這頭牛的主人以後也就同意了,把這頭牛賣給他。這不是假的,親眼看見的人很多,親耳聽聞的人也很多,這是什麼?『怨對相報』。

 

  我們佛門裡面記載著一個很有名的公案,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的父親埋葬他的父親,就是方孝孺的祖父,地理風水給他看了一個穴,這穴非常好,他就準備把他父親葬在那個地方。在沒有挖這穴的前三天,他夢到有個穿紅衣服的老人,好像連著託夢託三天,求他延緩幾天去挖,他說他的子孫,這一家有九百多口在這穴道下面,求他緩幾天,他好搬家。方孝孺的父親沒有把這事情放在心上,按照預定的日期去挖這穴,葬他的父親。這一挖下去之後,下面是一窩蛇,很多小蛇,這些小蛇都被殺死了。方孝孺就是蛇來投胎的,蛇到他家來投胎,做他的孫子。方孝孺讀書非常聰明,得罪了明成祖,那個時候的連坐法滅九族,方孝孺跟明成祖說:「別說滅九族,滅十族我也不在乎」。明成祖非常生氣,只有九族,哪來的十族?最後把教方孝孺的老師也殺了。

  這是報仇的,冤冤相報,你殺了這一窩蛇,蛇投胎做你的兒女,犯了大罪,讓你家裡滅族,非常可怕。這一個仇恨,如果不能夠化解,那麻煩大了,『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怎麼得了?所以人要有智慧,古聖先賢常說「吃虧是福」,要把冤家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能結怨,要知道這世間事,欠命還命,欠錢還錢,一定的道理,這是真理。覺悟的人明白了,欠命還了命之後,不再讓別人來酬償,這帳就了了。欠了錢,歡歡喜喜的還人,沒有一絲毫怨恨,別人欠我的不要了,乾淨俐落。別人借你的錢,借了不還,騙你的,用種種不正常的手段逼迫你把錢送給他,來生都要還債的,覺悟的人不要了,如果還要他來還債,你就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欠別人的,還得清清楚楚,別人欠我們的一律都不要了,放棄了,這好!心地清淨。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依舊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那就是此地講的「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這一小段沒講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接著再講。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3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十三面,經文倒數第二行看起: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我們看這一段。上一次把經文介紹過了,必須要注意到的就是果報決定通三世,這事情決定不是迷信,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它對我們這一生的關係太大了,稍稍不留意,決定淪落到三途,這是比什麼都可怕。人在世間光景不多,縱然受一點苦難,也不是一個難事情,因為它時間短暫,就過去了,未來的時間太長,佛在經上常常講,都論劫數算,不是論年月日。佛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何苦在這短暫的時間而不能夠忍受,造作惡業帶來長劫的苦報?這樣的人確確實實愚痴到極處。我們能從這地方省悟過來,才真正體會到佛恩浩大,超過父母。何況佛一再勉勵我們,利用這短短時間求解脫、求超越,這才是大人物,這才是不可思議的大功大德。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這是三途果報。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中。為人屠截。三途八難。巨億萬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飲泉。】

  所以造作惡業,不但「現世不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壞事做多的人,他常常懷有恐懼,身心不安,沒有安全感。在我們現在社會裡,沒有安全感的人太多太多了,大家只是有輕重不同,有的人這種感觸輕,有的人感觸非常嚴重。果報眼前就看到了,果從哪裡來?造的因,他做的壞事多,害的人多,常常畏懼別人報復,真的是寢食難安。造的惡業少,造的惡業小,也有身心不安之感,比較來得輕,花報。果報『死入地獄』,這肯定的。『出離人形』,從地獄出來,地獄的罪報報滿了,離開地獄不能得人身,多半離開地獄之後,進入餓鬼道,或者是畜生道。餓鬼道,佛在此地沒有說,特別提到畜生道,為什麼?畜生道要還債,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

  所以我們要曉得,一切眾生之間,說是哪一個吃了某人的虧,沒這事情,這是淺見;某人佔了某人便宜,也沒這回事情,它有果報的。如果我們清淨眼開了、法眼開了,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你才曉得這事情真的是公平。佛經上講的,吃牠半斤,將來還牠八兩,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當墮畜中,為人屠截』,這就是還債,所以我們想想人生在世,你吃了多少動物?再墮到畜生道裡面之後,也要被別人吃,你這一生吃多少,你將來還多少,不是一次還,一次只一條命,你吃一百個眾生,你就要還一百次。

  過去廣化法師告訴我,他在沒有出家前他是軍人,管財務,管軍需的,所以用錢方便。他說他那時候在軍中,每天吃一隻雞,大概幹了不少年,一年跟三百六十個眾生結冤仇。我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年,三、五年是肯定有;換句話說,就從這一點,你欠一千個命債,你在畜生道裡頭要投胎一千次還債。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吃了多少眾生肉,想起來就寒毛直豎,太可怕了,你以為那是好吃的?牠是無條件提供給你吃的?沒有這個道理!古大德關於這一類的記載,我們現在講新聞報導,典籍裡頭、筆記小說裡頭非常之多,『以肉供人,未有竟時』,沒完沒了!

  《太上感應篇彙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的一些公案,有一條曹翰墮豬,曹翰是宋朝時候人,這個記載非常詳細。曹翰是唐朝時候的人,這個因要從唐朝時候說,他在宋朝時候做將軍,他前世的善因果,唐朝時候他是一個做生意的小販,我記得好像是賣布的,肩膀上扛幾匹布到外面去賣的,是個小販。有一次走到一座寺院,他卸下來休息的時候,聽到裡面法師講經,他進去聽經,聽得很歡喜,把他賣布的錢拿出來供僧,就是打一場齋,現在講打一場齋,種了這個善因。到宋朝時候,他就做小官,好幾世都不失人身,很難得,這一點善根,到宋朝時候做了偏將軍,這地位就很高。在他做將軍的時候,攻打江州,他好像是趙匡胤的部下。趙匡胤是宋太祖,開國的時候攻打江州,江州守城守得非常堅固,所以很困難的把江州城打下來了。打下來之後,他非常生氣,下令屠城,這個罪就重了,屠城濫殺,果報必定是墮地獄。

  事情怎麼發生的?劉錫元,這是一個大富長者,他的屬下,那些小戶人家替他工作的,養了一條豬,這條豬殺的時候,毛一去掉之後,身上有曹翰兩個字,所以才知道他已經墮在豬胎裡面以肉供人。這故事裡頭,他在殺的頭一天,託夢給劉錫元,把他自己的事情向劉錫元告訴,求劉錫元救他一命。劉錫元去看殺豬,看殺豬的時候就叫曹翰的名字,一叫他就答應,所以就把這隻豬買下來。業因果報,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好像是去年,齊居士在此地跟我們講,她的同參道友們也是親見親聞的,就在他們山下。說是晚上有五個人匆匆忙忙的趕路,遇到一輛拖拉機,就請開拖拉機的送他們。這開拖拉機的是他們鄉鎮的,他們都認識、都很熟,把這五個人送去了,他還敲竹槓要一百塊錢人民幣,這五個人給他了。回來之後很高興,結果把錢拿來一看是紙錢、冥錢,他說被人捉弄了。到第二天天沒亮,到人家家裡去找這五個人,把人家門敲開,說昨天我送了五個客人到你們家,這人家說沒有!我們昨天晚上從來沒有客人來過。他說不對,我送他們到你門口下車的,他給我的錢是冥錢。這個主人一聽是冥錢,感覺到很好奇。他說昨天我們家裡面,好像是小狗,我們這老狗生了五隻小狗。他說有這樣的事情?是!你進來看看。他就想到,昨天晚上有一個人,他很清楚,頭上戴了頂白帽子,這印象很深,就看那些小狗,有一隻小狗頭上是白毛的,他這一看嚇呆了,昨天晚上碰到鬼了,拉了五個鬼去投胎去了。這是近代的事情。

  還有,這真正是孝順母親而沒有智慧,捕蟹奉養母親的果報。這在嘉興浙江,有一個人每天去找螃蟹,在市場上賣螃蟹,賣了之後買一點米去供養母親。母親晚年的時候生病,生病的時候果報現前,兒子常常捉螃蟹,捉螃蟹用繩子綁螃蟹,她拿綁螃蟹的繩吞到自己肚子裡頭去,自己說造業的錢不這樣子吞,她就覺得很難過,好像這樣吞她覺得比較舒服一點,過了幾天就死掉了。所以孝子養親,不能殺生,從事於殺生這個行業,孝順母親,母親也沒有辦法得到善報,你說可怕不可怕?我們想想世間人為衣食之累,不懂得業因果報,不知道這些小動物也是一條命。由於我們的愚痴,造作重業,吃了大虧,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受大苦,他母親臨死的時候受這苦難,死了之後決定墮三途,還要跟許許多多眾生結冤仇。

  我們一個人生在世間,為生活不能不選擇行業,要慎重選擇,決不能害一切眾生,更不能夠害人,害人的罪比害這些畜生的罪要加很多倍。現在的人都是存了殺盜淫妄之心,非常嚴重,對別人總是想欺騙別人、敲詐別人,這還得了嗎?盡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損人決定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自己」,這個道理現在很少人懂。果報不可思議,太可怕了。

  接著說『三途八難,巨億萬劫』,「三途八難」,三途是講畜生、餓鬼、地獄。畜生之死大多要流血,所以畜生叫血途,不是被人殺,就是互相殘殺,弱肉強食。現在電視裡頭常常演「動物奇觀」,這些動物互相殘殺。鬼道叫刀途,鬼膽子很小,壞事做多了,時時刻刻恐怖,怕有人傷害他,所以稱為刀途。地獄是火途,縱然是寒冰地獄,也有一片火光,佛這個說法,幾乎世界上所有宗教講地獄都有一片火光。所以三途就是血途、刀途、火途,這叫三途,果報在三途,我們不能不想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4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四面,我們從第一行看起: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中。為人屠截。三途八難。巨億萬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飲泉。】

  這一段的大意,我們昨天介紹過了,需要補充的就是這些名相。『三途八難』,「三途」指畜生、餓鬼、地獄。「八難」,「難」是講遭受災難、遭遇到困難,這是專指沒有機緣接觸到佛法。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一切眾生最嚴重的災難、最大的災難是沒有機會聞佛法;換句話說,三途地獄災難都小,都不是真正嚴重的災難,真正嚴重災難是沒有機緣聞佛法。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只有聞佛法才有解脫的可能,也就是才有永脫輪迴、超越十法界的可能。如果不聞佛法,肯定不能脫離輪迴,所以佛稱這是大災大難,不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在佛法看起來是小事一樁,不是大災難。

  由此可知,障礙人學佛、把別人學佛的機緣破壞,罪過多重!我們從這個地方能想到。反過來,我們要是幫助一個人學佛,成就一個人學佛,功德不可思議,這樣的功德,佛在經上也常說,十方諸佛如來共同讚歎都讚歎不盡。這樁事情只有佛知道,所以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普通人沒有智慧、沒有見識,往往有意無意都做一些障礙人修學的事,不知道後果的嚴重。障礙一個人學佛,把一個人學佛的機緣破壞,果報是什麼?果報是多少劫愚痴,不聞佛法。所以損人實實在在是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道理一定要懂。

  沒有聞佛法的機緣,這種災難,佛說有八大類,八大類第一個就是「三途」,這就佔三樁。地獄不可能有佛法,餓鬼道裡面,諸佛菩薩也有應化在其中,畜生道也有,難!因為惡道眾生根性暗鈍,不容易覺悟。我們在經論上看到,佛菩薩幫助惡道眾生超生到人天兩道,到人天兩道再幫助他向上逐漸提升。所以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之可貴,就是聞法容易覺悟,六道裡頭人道最容易覺悟。

  八難第四個是「北俱盧洲」,這是我們這一個單位世界裡面四大部洲的北俱盧洲,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大,壽命長,衣食自然,那個地方物產太豐富,不需要經營工作,物質生活都能隨心所欲,沒有缺乏,所以人享樂。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他不想修行,他認為他自己很快樂,壽命千歲,很少有短命的。所以這地方的人不相信佛法,佛菩薩不會出現在這個地區。我們看到寺院裡面供奉的護法神韋陀菩薩,韋陀菩薩佛龕上面的匾額,「三洲感應」,四大部洲為什麼只有三洲?北俱盧洲沒有佛法,他不到那裡去。所以人修福報,要是生到北俱盧洲,那也是遭了難,你一生沒有機緣聞到佛法。

  第五處是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天,佛經裡面也稱為「長壽天」。無色界天裡面沒有佛法,佛菩薩不會應化到那裡面。色界天、摩醯首羅天都有佛法,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四空天就沒有了。四空天的壽命長,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諸位要記住,一個大劫,我們世界經歷一次成住壞空。世界經歷八萬次成住壞空,這麼長的時間他沒有機緣聞法,這可憐!八萬大劫壽命到了,他必定往下墮落,他再上不去了,所以爬得高,摔得重。由此可知,不聞佛法不知道解脫的道理與方法,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遭難。

  第六種,佛在經上講的「盲聾瘖啞」。佛說盲,見不到佛像,看不到佛經,這是他的障礙;聾,沒有機緣聞法,他聽不見;啞是心裡頭有問題、有疑問問不出來,比一般人修學困難多了,這也是一難。

  第七種是「世智辯聰」,世間有一些很聰明、很伶俐的人,辯才無礙,他不相信佛法,自以為是,自以為能。這在佛法裡面講,所知障非常嚴重,盲聾瘖啞是煩惱障重,兩種障雖然不同,但是產生的苦難,沒有緣分聞到佛法是相同的。

  第八種,最後一種是「佛前佛後」,你得人身,生在佛沒有出世之前,這世間沒有佛法,或者是生在佛滅度之後。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你要是生在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之後,這世間沒有佛法,沒有機會聞法。這八種叫八難。

  『巨億萬劫』,這一句是形容時間,時間太長太長了。『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飲泉。』這是講從地獄、餓鬼出來之後,變畜生身來還債,真的是「未有竟時」,你欠眾生的命欠得太多,遭這個大難。「令身困苦,噉草飲泉」,這是形容畜生的生活,畜生生活太苦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今世現有是輩畜獸。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陰害傷生。不信致此。世世為怨。還相報償。神同形異。罪深如是。】

  這是教我們仔細去觀察,現在畜生道裡面的業因,特別是家裡面養的這些畜生,包括我們在國外看到的農場、牧場所飼養的這些畜生。佛知道,羅漢、菩薩們清楚,羅漢有能力看一個眾生過去五百世。「畜」是家裡養的,「獸」是野生的。『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道」是通達的意思,無道就是不通達,我們平常講的不通達事實真相,所以他才造作種種惡業。『陰害傷生』,這一句包含的境界非常非常的廣大。「陰」,我們通常講「陰險」,常常存著有謀害眾生的念頭。我們有沒有?仔細去觀察有,不是沒有,蚊子來咬的時候,一巴掌打死了,「陰害傷生」!自己肯定自己有,我們才有救,我們才知道警惕,才知道反省懺悔,改過自新。如果說我沒有,我心地很善良,好了,你心地善良,這些過惡永遠改不掉,你沒發現。罪業的根源非常微細,不容易覺察,不要以為自己不錯了、很好了,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說這個話?成佛。等覺菩薩都不敢講,他要講這個話、有這個意念,他的功夫到這裡終止了,不能再進一步。有意無意還在欺負人,無意的自己並不知道,造業不曉得。

  「傷生」,傷害眾生。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大有道理在,如果不熟讀深思,怎麼會知道自己的過惡?都不知道!「暴逆無道,陰害傷生」,我們讀這部經往往也滑口念過,好像都懂得了,沒有問題了,細細計較問題嚴重。

  這八個字我們要時時拿來警惕自己,為什麼我們會犯這些過?佛在這裡把原因說出來:『不信致此』。所以,我們有沒有信佛?難!我學佛七年,出家講經、教佛學院,又過兩年才受戒,受了戒到台中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指著我「你要信佛!」說了三遍,「你要信佛!」我也感到很詫異,學佛九年,教佛學院教了兩年,受了戒回來,怎麼不信佛?他再跟我解釋,多少出家人出家一輩子,到老死都不信佛。「信為道元功德母」,什麼叫信?依教奉行叫信。佛教導我們,我們沒有做到就是不信。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好難好難,哪裡相信?所以不知不覺當中,還是「暴逆無道,陰害傷生」。

  在這部經上,我們前面說過,安世高的同學,出家人,明經好施,死了以後墮畜生道,作龍王去了。什麼原因?「不信致此」。我們今天在傳記上讀的共亭廟神,我們覺得這是好法師,太難得了,講經說法講得好又歡喜布施。托缽接受人家供養,供養的飯菜不太好,心裡不太滿意,就這一點點過失,我們想起來這算什麼?墮畜生道。這就是「暴逆無道,陰害傷生」,沒有害別的眾生,害自己的眾生,自己這個身心是眾緣和合而現的相,他沒害別的,他害自己,一點都沒錯,「不信致此」。

  『世世為怨』,「怨」是講冤家對頭,生生世世結下的怨。『還相報償』,彼此互相酬償,沒完沒了。冤家不能結,極小的怨都不可以結,結了都會產生障礙。『神同形異』,「神」,你的靈性是一個,你的神識是一個,形狀不一樣,前生是人,這一生是畜生;前一生是畜生,這一生是人,形狀變了,精神是一個。『罪深如是』。理、事我們都要懂得,都要提高警覺,想方法要避免。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5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四面,經文最後一行看起:

  【阿難復白佛言。世間人及弟子。惡意向師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

  這是這部經的第三個大段,也就是阿難問的第三樁事情,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我們科判裡面的科題是「師弟之分」,分是本分,老師的本分是什麼,學生的本分是什麼,我們必須知道。人在天地之間,恩德最大的就是父母、師長。儒、佛,在中國講三教:儒、釋、道,可以說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孝親尊師,其他宗教也不例外。由此可知,這是真正的聖賢大道、天經地義。順其道而行,就像前面所說的,無不諧偶。背其道而行,決定釀成極大的災難,不只家破身亡,我們在歷史上、在現前社會上仔細觀察就明瞭了。

  經文上『阿難復白佛言』,「復」就是另一樁事情的起端,說明跟前面是兩樁事情,前面問的是殺生的事情,現在問的是老師跟學生關係的問題。科題諸位自己看就行了。『世間人及弟子』,「世間人」是講一般社會大眾,這是一個好的老師在世間,但是我們跟他並沒有師生的關係,是這一類的人。「弟子」是跟他有師生關係,曾經聽過他的課,接受他的教誨,這都是弟子。如果是聽課、教誨而不承認是他的弟子,在世出世間法都是說盜法。所以從前很嚴格,要親近一個老師跟他學習,一定要拜師,拜師的禮節非常隆重。孩童六、七歲開始上學讀書,禮節就非常隆重。為什麼要這樣做法?讓小孩懂得尊師重道。現在社會沒有了,現在社會上學報名,自己去報名就可以了。拜師,從前私塾有,私塾改成學校,最初還是有。

  我念過大概三、四個月的私塾,印象深刻,我父親送我上學,預先跟老師談妥了,老師同意接受我,選定一個日子,中國人講黃道吉日,選個好日子去拜老師。家長帶了禮物,盡自己的能力送一份厚禮給老師。私塾裡面不叫禮堂,因為私塾是設立在一家祠堂裡面,祠堂裡面有大殿,祭祖用的,大殿當中供了一個牌位是孔老夫子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之神位。我們先向孔夫子行禮,那個時候行大禮,三跪九叩首,像從前見皇帝一樣。拜孔夫子之後,請老師上座,家長帶著學生,家長在前面,學生在後面,向老師也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送上禮物給老師。家長對老師這樣的尊重,這些學生跟在後頭,焉有不尊師的道理?這很重要!以後私塾改成小學,我九歲到福建,上小學二年級,頭一天也是我父親送我到學校,禮節就沒有那麼重,向校長行三鞠躬禮、最敬禮。禮要是廢掉之後,天下焉能不亂?

  我們佛門,這是一個道德的教育,不能違背自然的法則。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在台中辦一個經學研究班,只有八個學生,我記得八個學生:五個男眾、三個女眾,學生入學的標準是普通大學畢業,學佛一年以上,可以報名填寫志願,參加研究班。研究班的學程是四年,等於研究所,不過研究所國家不承認,這沒有關係,承認不承認無所謂,確確實實你的學歷等同博士學位。學習經論,李老師請了五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還記得有一位劉汝浩老師,在家居士,有徐醒民老師、周家麟老師、我一個,另外還有一位中興大學教授,也是李老師的學生,李老師本人一個,六個人教。我在研究班擔任的是般若課程,給學生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開學的這一天,李老師提倡行古禮,當然這些學生家長他們不懂,李老師代表同學家長,先拜佛,拜佛完了之後,請五位老師上座,李老師代表學生家長在前面,八個學生在後面,排成兩排,向老師行接足禮,頂禮三拜。非常可惜,那時候沒有現代錄像設備,要有設備應當把它錄下來播放給大家看,怎樣對待老師。實際上我們這五個老師都是李老師的學生,但是李老師是以家長身分,代表家長,給老師行最敬禮,學生看到感動!我們這些被老師選出來教學的人,怎麼能不負責任?怎麼能不認真教學?如果不認真的教導學生,我們怎麼能對得起學生家長?尤其是老師代表學生家長,我們不但對不起學生家長,還對不起老師。老師這一番苦心,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古禮我們還是要把它復興起來,這不是封建,這不是落伍,這是教孝、教敬,這是教學的大根大本,第一堂課。現在人統統把它疏忽掉了,我們隨順社會的風尚,隨順社會的風俗,那些隆重的禮節,我們往往也把它省略掉了,但是細細想想對不對?不對的,孝親尊師在社會上已經看不見了,我們不提倡誰來提倡?現在居士林跟淨宗學會大型的三皈傳授還有儀式,普通兩三位來求受皈依,我們把這些禮節都省掉、都簡化了,實際這裡頭有很大的道理,我們要知道,要極力提倡,這樣才懂得師生之道。

  阿難在此地問,世間人要是以惡意對待老師及道德之人;這地方教書的老師,在學校裡面擔任教職工作的,古時候尊敬,只要聽到你是教書的老師,都另眼相看,雖然你的生活環境很貧窮,社會大眾尊敬。如果是作學生,是自己的老師,那更不必說了。此地阿難問得好:『惡意向師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惡意、輕慢、瞋恚、嫉妒、對老師懷疑,甚至於毀謗老師,這是自己的老師;道德之人,也就是我沒有跟他學,他也沒有教過我,他也是社會學校裡面的老師們,我們惡意相向有沒有罪?在此地「師」容易懂,師實在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做到了才是人師。

  什麼是「道德」?《禮記》裡面所講的,「道者通萬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稱」,合起來我們意思就大致上了解,什麼叫「道」?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能通達,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通達諸法實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這叫道。「德」是什麼?這裡頭性相、事理、因果你全都明白,你都得到了。「德」,當然一定在行持上你做到了,果報必然是趨吉避凶,你真正得到了。所以「德」,道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德」是你得到道了,不跟普通一樣,普通的「得」是範圍廣,德是意思比那個深。大,包羅萬象;小,就是講才藝善行,善行善果。這是儒家對於「道德」兩個字的解釋。佛法裡面也有解釋,我們對於這些名詞術語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佛家講「道」,一切凡聖共有的大道,也就是說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所有修行人共同走的這條道路,日用事理,當然之理。

  佛法「道」是講什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講的是發菩提心,五戒、十善、六度,這是道。「德」是什麼?行道有得於心,出家人的三學,儒家講的孝悌忠信,莊嚴自己的身心,這是德。道德充備,天龍鬼神都恭敬。道德之人,換句話說,你要是惡意相向,哪裡會沒有果報?果報,我們學佛的同修可以想得到,來生必墮三途,三途裡頭墮極重愚痴的果報。下面世尊會為我們開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6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五面,經文第二行看起: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

  我們從這一段看起。在前面我們將「道德」兩個字做了簡單的解釋,從儒家的解釋跟佛家的解釋,意思大同小異。在這裡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道德」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宗教的教條,也不是專制用它來控制人民的手段,我們這樣看法就完全看錯了,對於這兩個字的意思可以說是完全無知,不了解。在佛法裡面講道,道是路的意思,什麼路?在大乘佛法裡面常講十法界,十法界都是道,所以我們稱佛道、菩薩道、聲聞道、天道、人道、餓鬼道、地獄道,我們都稱「道」。道的意思很廣泛,道是路,你走哪一條路,你到達什麼樣的目標。你走佛的道路,你將來就成佛;你走天的道路,你就生天;你走鬼的道路,你將來就變餓鬼,道理要懂。

  當然十法界的因行非常複雜,複雜裡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佛的道是什麼?佛道平等,平等是佛道,跟一切萬事萬物都平等。佛看小小的螞蟻,佛的心裡面觀念跟螞蟻是平等的,這是佛。我們不是佛,我們是「螞蟻怎麼能跟我們平等?我比牠高得太多了。所以我們這不是佛的心,我們的行為不是佛的行為,佛是平等心,平等的行。經上講菩薩道是六度,六度的心、六度的行為;聲聞道是四諦心、四諦的行為;天道是十善、四無量心;人道是五戒十善,餓鬼道是貪心,地獄道是瞋恚,瞋恚嫉妒是地獄道;畜生道是愚痴,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畜生道。什麼是德?行道有得於心,我走這條路走出心得,這是「德」,用現在的話說,你修這法門,你心裡有了感受,感受就是德。所以這兩個字是天經地義,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某個人的學說,我們必須要懂得意思。

  『道德之人』,在此地的意思,是說人天以上的這種道德之人,不是指三惡道。三惡道道德之人,那現在太多了,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就很多很多,無論在中國在外國,他們也有道、也有德,他們的道是三惡道,他們的德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得的是這個。佛在這部經裡面講的是人天大道,換句話說,人天大道裡頭最低的是人道,人道是什麼?在佛法裡面三皈、五戒、十善,這是人道,來生不失人身。在儒家,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儒家講的人道。能夠修這些道德的人,你要是惡意對他,罪過很重,因為你不是對一個人;你破壞了人道,使一切眾生將來失了人身之後,再不會得人身,你這個罪過多重!結罪是這樣結的。諸位對於這些道理、境界,細讀《了凡四訓》你就會明白。袁了凡先生告訴他的兒子,善惡的結罪不是論現行,是論影響,你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面愈久。如果是善行,你的福報大,惡行你的罪孽大,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是造作惡業,我們想到在中國清末民初,西方人的勢力侵入中國,滿清政府腐敗無能,無法抗拒,跟外國往來,訂的條約喪權辱國,把中國這一代的年輕人對於民族的自信心完全喪失掉了,這影響的面太大太深了,影響的時間太長了。中國人在這一百多年當中遭受的苦難,原因在此地。於是對祖宗的成法失去了信心,全盤放棄,「打倒孔家店」,消滅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中國五千年列祖列宗那種成就,全部推翻,完全抹殺。對於外國人崇拜得五體投地,「中國沒有聖賢,哪裡能比得上外國人?」我們看到很悲痛!

  如果民族自信心再要喪失,中國的前途是亡國滅種,沒有資格在世界上生存。我們還是要靠英國人,英國湯恩比那是佛菩薩,那是大聖、大神,他指出來:「挽救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學孔孟學說一定要跟湯恩比博士學,他提倡,所以外國人提倡,中國人就相信;中國人說,一定把它丟到茅屎坑,完全毀滅掉。相信外國人,相信湯恩比不錯,湯恩比可以挽救二十一世紀。他用的是什麼方法?他用他的方法,他是中國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的方法,變成他的方法,他用大乘佛法。所以今天英國、澳洲學校裡面的教科書,都把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編在教科書裡頭,從小學、中學、大學統統來學習。我們中國把自己的祖宗毀滅掉了,人家崇拜,所以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還有知音人,自己的人不要了、遺棄了,外國人拿去當寶貝,當作國寶。真正有道德的人,不寂寞。所以「道德」兩個字的含義,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

  今天這一段經文是世尊答覆阿難的,『佛語阿難』,這是告訴阿難尊者,阿難是代我們問的,佛對他的答覆就是對我們的教誨。『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這是總原則,做人的大道理,古今中外大聖大賢沒有不愛人的。佛家講的「大慈大悲」,西方的宗教講「神愛世人」,伊斯蘭教,我們在他經典裡面讀到太多太多的「阿拉確實是仁慈的」,這都是一個意思。什麼是人?能夠愛人的,這個人就叫人;不能愛人的,這個人已經不是人。

  「當愛樂人善」,「樂」是歡喜,愛心、歡喜看到人行善。善的意思非常之廣,善人心善、行為善,他的言語、他的行為足以教化社會大眾,在佛法裡面的標準,我剛才說過了,「三皈、五戒、十善」。大乘法裡面,基礎比這個範圍要廣、要深,《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確確實實常存此心,「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人的善,我們講善根,大乘人的善根。我們有沒有把這幾句話記住?真的把這幾句話變成我們的良心?不起心動念則已,起心動念決定落在這裡,這個人才叫心善;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這個人行善。

  儒家講的根本:三綱、五常、五倫、八德,也是從小就教學,《弟子規》裡頭所講的,我們要不在這上紮根,我們學佛是學著玩的、消遣的,能不能得到佛法利益?跟諸位說肯定得不到。為什麼?不是善人,經上一開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不是的。《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一開端「弟子規,聖人訓」,什麼是聖人?通達宇宙人生真相,這個人稱為聖人,用現在的話說,聖人是徹底明白的人,我們是凡夫、糊塗人。聖人跟我們講真話,我們聽了都不能接受、都懷疑,這才知道自己愚痴到什麼樣的程度!

  所以善人,至少他的言行能夠影響一方,這就是「師」的意思,一方人以他做榜樣,以他做模範,這個人就是這一個地區之寶。為什麼?他能夠福利國家,他能夠安定社會,就像暗路明燈一樣,航海的指南,大家看重他,把他當寶來看待,不能失去他,失去他我們就迷失方向了。因此對善人要尊重,『不可嫉之』,怎麼能夠嫉妒?你要是嫉妒障礙,於這個人有沒有損害?毫無損害。為什麼說沒有損害?真正明白人早已經把名聞利養都放下了,學佛有功夫的人生死也放下了。印光法師在《文鈔》裡面,他老人家跟人家說「我不怕死」,這話是真的,為什麼不怕死?生死已了,佛家講的「生死已辦,不受後有」。生死都了、都放下了,哪裡還有什麼名聞利養?嫉妒傷害,傷害人什麼?統統是傷害人的名利,決定不能傷害他的性,決定不能傷害他的善心善行,傷害不了的。所以你能夠破壞,受傷害的是什麼?受傷害的是一般大眾,你在造謠生事,讓大眾對他懷疑,不相信他,與善人、道德之人一絲毫關係都沒有。道德之人、佛菩薩住在世間度化眾生,不著度眾生相,所以他一絲毫傷害都沒有,你才曉得你造的罪業帳怎麼算法。你真正把這人傷害了,那你本事,這還能說得過去,結果全搞錯了,對他一絲毫的傷害都沒有。誰受害?群眾受害了,責任、因果你要承當!罪是這麼結法的。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7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經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五面,經文第二行看起: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

  這一段,前面我們將「惡意」、「道德」做了簡單的介紹。佛的教誨用意很深,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所遇到的生活環境,可以說是從有史以來沒有聽說這樣混亂的局面。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講「五濁惡世」,實在說,我們對於佛這句話概念十分的模糊,而在今天社會上,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夠覺察到濁惡到了極處。我們聽了佛這一段的教誨,實在是有無窮的感慨,同時也感到自己的幸運,在這個時代能夠聞到如來正法,縱然不能夠幫助苦難的世間,至少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這是無比的幸運。所以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決定要把機緣掌握住,決定不能輕易放過,為什麼?這機緣是太難得遇到了,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一定要了解事實真相,才會非常非常的珍重,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得解脫。

  佛法的修學,第一個要好老師。這一大段的經文,阿難尊者向佛請教,就是師生之道。而世尊首先為我們說出,這是一個總原則、總綱領,做人應當要愛好別人的善心善行,這是總原則,這是做人的道理。別人有善心、有善行,千萬不能夠嫉妒,嫉妒這個業造得重。如果這個善人,他的善心善行影響的面很廣,影響的時間很長,你嫉妒障礙這個罪過,末後講『惡意向佛無異也』。這話怎麼說法?「惡意向佛」,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我們有沒有想到這問題?怎麼可以輕易障礙別人的善行?

  我們以《無量壽經》會集本來說,這個話不是我講的。會集本出來的時候,當代慧明老法師講過、慈舟法師講過,另外還有許許多多在家、出家的大德一致的讚歎。如果會集本將來確確實實影響到整個末法,末法九千年,影響的面到全世界,你要是嫉妒障礙,你不墮阿鼻地獄誰墮阿鼻地獄?這比消滅一個族群、毀掉一個國家的罪還重!就是中國這個國家,你把中國整個毀滅,也不過殺掉十三億人,這罪過不重。但是你要是把這本子毀滅掉、障礙住,叫全世界幾十億人失去解脫的機緣,斷掉法身慧命,誰敢幹這事情?佛法裡面結罪,完全看影響面的廣狹、時間的長短。可是今天既然有這麼多人嫉妒障礙,我們也要有一點智慧,如何迴避,如何把障礙減輕、減緩,我們要是不懂道理,那我們就不是佛弟子。

  所以在中國,既然有這麼大的反對的聲音、反對的浪潮,我們可以轉個彎,向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有歡喜接受的,我們全心全力去弘揚,這樣就好了。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把佛法延續下去,續佛慧命。在障緣嚴重的時候,古來祖師大德很多做法給我們啟示,給我們做榜樣,傳兩、三個人,事業不需要在自己手上完成,不需要自己看到。達摩祖師到中國,把禪宗傳到中國,當時的環境也是遭遇到重大困難,達摩在少林寺面壁,傳一個人,這就行了,二祖慧可。慧可在一生當中,障難依舊不能避免,也傳一個人,五代都是單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嫉妒障礙逐漸消除了,時節因緣成熟,有機會讓他發揚光大。我們曉得禪宗至少在中國影響一直到現在,時間一千三百多年,面,不但影響整個中國,也傳遍了全世界。我們從這地方去觀察,知道當時障礙的那些人,他的罪過有多重。

  禪,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像法成就,而淨,佛也講過,末法成就,末法一萬年。我們學佛、讀經,經讀到哪裡去?所以我現在深深體會到,我們學佛修行紮根比什麼都重要。李炳南老居士當年教導我們這些學生,選這部經作為我們啟蒙的學習課程,現在想想大有道理在。小乘經那麼多,為什麼選這部?現在我們懂了,這部經針對現實而說的。第一個問題,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問題我們解決了,學習完了。第二個問題,「殺業責任」,殺生到底有沒有過失?佛的開示只是講這一個問題,聰明人一定要聯想到,不殺生是如來的大戒,這一條是問戒律,以這個為例,我們會聯想到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至少你要聯想到。破戒、犯戒,果報是等同的,守戒、持戒,福報當然也是等同的;再擴大,比丘戒、菩薩戒、三聚淨戒,意思都在這裡頭,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舉一隅要知三隅,聞一要知十,佛門裡面常講一聞千悟,我們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佛法是師道,中國人重視師道、古印度人重視師道。佛在經上常講,一切眾生有兩條命,一條是生命,生命得自於父母,父母的恩德大。第二條是慧命,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在佛法裡面,老師的恩德甚至於超過父母。為什麼?父母給我們的生命是一生的,佛菩薩給我們的慧命是生生世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不是普通道德之人,是究竟圓滿道德之人,我們對於這種人要不尊敬,已經就是很大的罪過,如果還要有嫉妒、還要有障礙,甚至於還要破壞,那麻煩事情就大了。所以佛答覆阿難,第一句話『當愛樂人善』,這是說出做人的總原則,人在世間總要學會能夠愛人,歡喜一切眾生的善行。歡喜,自然就全心全力去幫助他,不但不會嫉妒、不會障礙,幫助他、成就他,他的善就是我們自己的善,自他不二。他要造惡,你要去幫助他,你跟他造同等的惡,為什麼?自他不二,這是事實真相。

  『道』跟『德』這兩個字,意思我們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道」是路,擺在我們面前的路有十條,我們走哪條路?我們很希望走佛道,我們走的是成佛之道。心裡是這麼想的,也有這意願,可是自己要冷靜去反省、去觀察,我這一條路是不是成佛之道?不能走錯了。如果把地獄道當作成佛之道,那就冤枉了。說實在的話,地獄道熱鬧得不得了,非常擁擠;成佛之道沒人走,你走成佛之道一定是很孤單,找一個同伴都很難得遇到,比不上地獄道,地獄道很擁擠,人擠人,走都走不動。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不要以為那麼多人走這個道,這個道一定不錯。那個道你們說好,沒人走,好在哪裡?不但是佛道、菩薩道、緣覺聲聞道,連人天道上人都很稀少,為什麼?佛在此地說得多清楚:「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你們想想看,這個道上有多少人?看到別人善心善行,真正生歡喜心,人道;如果看到別人有善心善行,心生嫉妒就不是人道,到哪裡去?一定是餓鬼道、畜生道。還要想盡方法來障礙他、來打擊他,這是地獄道。

  什麼叫「道」,我們要搞清楚,在佛法裡面講:「一切凡聖共有之達道」,達是到達,到達目標的這一條路。走佛道他成佛,走菩薩道他證得菩薩果位,走人道他來生得人身,我們講是善道。他走的是貪心這個道,貪心是鬼道,貪而無厭。畜生道愚痴,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沒有能力辨別,顛倒其事,畜生道。瞋恚嫉妒,地獄道。你走這個路,將來到達的路叫做道。理上來講,在日常生活當中,當然之理。日用平常,當然之理,這是道。「當然之理」,實在講,就是講的「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說這個事情。

 

  什麼叫「德」?德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是相通的。你行道,行道你一定有得,你得到些什麼。我們走佛道,得到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德。我行菩薩道,我得到的是四攝六度,我真得到了。行惡道,他得到是苦難,這是德。在佛法裡面,我們出家弟子行道,得的是什麼?得的是三學三慧,得的是五分法身。我們有沒有得到?我們真的得了,我們決定沒有走錯路,你走這個路決定你會得到三學、三慧、五分法身。說淺一點,你一定會得到煩惱輕、智慧長,法喜充滿。再說得具體一點,佛在這部經上所說的你全都得到了。儒家教學,得到的是什麼?變化氣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他得到了,儒家講的道德。

  今天這一段經文,『佛語阿難』,就是佛告阿難。因為這部經是早期翻譯的,漢朝時候譯的,翻經的體例還沒有確定,所以這部經前頭沒有「如是我聞」。「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什麼叫善?總的來說,修身踐言,這是善的標準,總的標準。不能不修身,說話不能不兌現。踐言,踐是實踐的踐,先把身修好再說話,所說的全都做到了,做不到的不說。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就是這樣子,釋迦牟尼佛先修身,然後再講經說法,他所講的全是他自己做到的。換句話說,那是他的經驗之談,不是推測。佛所說的沒有一條他是沒有做到的,我們對他相信了,歡喜接受,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善人的標準,《十善業道經》上講的「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我們要真學,真學絕不吃虧。

  現在在世間吃一點虧算什麼?時間太短了,我們要的是長遠的利益,我們不要短暫的甜頭,我們要長遠的利益,往後生生世世得善報,我們要這個利益。所以一定要記住,佛教導我們「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就對了。別人善不善,我清楚、我明瞭,如果我要不清楚、不明瞭,自己就是個糊塗人。清楚明瞭是智慧,智照,可是自己心裡頭如如不動,決定沒有把它放在阿賴耶識裡頭去,這是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的「不落印象」,這是功夫,普通人真的做不到。不落印象是非常高等的功夫,你一提起來,我統統曉得;你要不提起來,我心裡頭沒有,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提起來清清楚楚,完全在智照之中。這種的善心善行,自己得大利,再以自己的善心善行感化眾生、影響社會,這就是化他。

  化他有沒有作意去做?沒有,作意就錯了。佛教我們隨緣做,作意是攀緣,有心去做,有心已經落在意識裡頭,他怎麼不起煩惱?我們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教化眾生的原則,不能加一點自己意思在裡頭,孔老夫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可以加一點意思在裡頭,加一點意思在裡面,就是強不知以為知,錯了!

  佛說一切經,四十九年所講的,我們在《般若經》上也讀過,世尊講他沒有說過一句話,他沒有說過一個字,誰要說佛講經說法,這個人是謗佛。佛講這個話對不對?對的,一點都不錯。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就是所說的這些話,沒有摻雜自己意思在裡頭,有自己意思就是「說」了。沒有自己的意思,永嘉大師對六祖能大師所說的「分別亦非意」,我們可以套這句話來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之一切法「亦非意」,我們這才明白、才恍然大悟。什麼叫「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不加自己絲毫意思在裡頭,這就對了。一切都是出於自然的,這是道德,這是善人。這樣道德之人,他自自然然他不是有意的,自自然然感化一方,自自然然教化一方。這個一方,用現在話來說,是我們這一個地球,為什麼?隨著他的言行影響的面。

  在從前,科技沒有發明,身教影響的範圍有限,那時候只有建一個寺院、建一個講堂,來聽經的人有遠道而來的,不遠千里而來,千里迢迢到這地方來參學、來聽經,走路要走十天半個月。現在不一樣,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們在一個小講堂裡面講經,架上錄像的設備、網路的設備,全世界都聽到了。所以今天講教化一方,這一方是你的身教能夠達到的,那叫一方。今天這一方是全世界,是這個地球,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人自自然然就是老師,就受人尊敬,尊敬不是他要求的,也不是學的人提出什麼條件,這就叫道。這個尊敬確實是發自於內心的,我們對佛的尊敬,我們對菩薩的尊敬,我們對善知識的尊敬,哪裡有絲毫勉強?哪裡有絲毫意思在裡頭?

  所以善人是「鄉國之寶」,這是古人古書裡頭記載的,這個善人是我們這個鄉里、是我們國家之寶。國寶,他對於我們這個地方潛移默化,大眾不知不覺受他的感化,所以他的功德確確實實是在安定社會、福利國家。善人好比暗路明燈,好比航海的指南,於是社會一般大眾對他這樣的尊敬,對他這樣的愛護,以他為榜樣、為典型,向他學習。這個人是善人,心善行善,所以佛說『不可嫉之』,不能嫉妒,這個嫉妒不得了!

  『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惡意是輕慢,對老師輕視、驕慢、瞋恚、嫉妒,甚至於陷害、背叛,都是「惡意」這兩個字包括了,「向道德之人」。佛在這個地方講,這是假設有惡意向善知識的。我們在講經的時候,有的時候也透露,我們要想作善人,佛是純善究竟圓滿的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善人,要認真努力去學習。佛在哪裡?經典上所教的都是佛道、菩薩道。善人從什麼地方學起?這不能不知道,儒家的東西確實完全講綱領,沒有佛法說得那麼詳細,所以儒跟佛合起來相輔相成。儒家修善也就是儒家講做人,就是《大學》、《中庸》裡面所講的,從哪裡做起?「格物致知」,我們要從這裡下手。物是什麼?欲望。你為什麼會搞六道輪迴?我相信許多同學們都聽說過,佛家講的「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是什麼?愛欲、欲望;「念不一不生淨土」,這兩句話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我們之所以墮在六道輪迴裡面,根本的因素就是愛欲。

  所以連儒家都知道,把這問題放在修行裡頭第一個項目:「格物」。「格」是格殺,用我們今天來講,就是要跟它奮鬥,要把物欲這個念頭斷掉,這叫格物,在佛法講放下,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這種貪戀、享受,要把這個放下。實際生活當中可以隨緣,決不能有心,有心貪圖享受,你已經墮落。我們有沒有在這上面做真功夫?對於世間毫無留戀,什麼時候走,歡歡喜喜、快快樂樂,沒有一絲毫留戀,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沒有留戀,為什麼?物欲放下了,在我們佛法講「煩惱無盡誓願斷」,儒家講的意思跟佛家講的斷煩惱完全相同,「格物」就是斷煩惱。「致知」就是求智慧,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不是別的,是求智慧。

  佛教,佛是智、覺,是求智求覺的一個教育、一個教學。可是智與覺最大的障礙就是煩惱,就是欲望,欲望煩惱要不斷,你的智慧怎麼能現前?遇到最高明,釋迦牟尼佛對你也沒辦法,束手無策。頭一個教我們斷煩惱,然後再學法門,「致知」就是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你要記住,頭一個「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不斷煩惱,法門你是一竅都不通,你所學的,學得再好,像現在的錄像機、錄影機一樣,你能夠學得、講得一點都不錯,對你自己一分一毫的受用都得不到,你所講的是聽來的、讀來的,記問之學,不是從你內心裡頭流出來的。如果你要是真學了,真的斷煩惱,真幹,你展開佛的經卷,你體會到,你說出來的,是從你自性流出來的,不一樣,味道不相同。為什麼有人講經,我們聽了之後有感受?有人講經講得也很好,好像就是沒有感受,離開講堂就一片空白,我們一般講沒有攝受力。攝受力不是學來的,攝受力是自己的功力,換句話說,你做到了多少,做到幾成,從這裡下手。

  「格物致知」而後才能達到「誠意正心」,他跟佛法講的真的沒有兩樣。《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禮記》根據現代人的考據,最晚也是在漢朝初年的時候完成的。換句話說,它沒有受到佛法絲毫的影響,它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幾乎跟大乘佛法完全相同。佛法裡面講,佛法小乘沒發菩提心,小乘人做到了格物,見思煩惱斷了,超越六道輪迴。塵沙煩惱斷了,就契入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一發,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菩提心不發則已,一發就是圓初住菩薩。菩提心是什麼心?就是「四弘誓願」前後,後面「佛道無上誓願成」,前面「眾生無邊誓願度」,上求下化。由此可知,圓教初住菩薩的條件就是四弘誓願圓滿具足,他真做到了。四聖法界都還沒做到,所以四聖法界發的心是「相似位」,不是真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8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經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五頁,經文第二行看起: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

  這一段前面介紹過了,意猶未盡。前面我們講到修身有次第、有過程,一定要從「格物致知」下手,無論是世法、是佛法,都離不開這原則,我們一定要真幹。眼前有一點小的嗜好,要是不能夠捨棄,殊不知這小小的嗜好害了我們的大事。人很不容易把這些小東西斷掉,這小東西就是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哪一個人不貪愛?哪一個人不想得到?佛法禁不禁止我們得到?說老實話,佛法並不禁止,大乘佛法講的是你心清不清淨,後面會講到。佛跟我們講「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關鍵在此地。你要有意就壞了,沒有意,世間事沒有妨礙,事事無礙,一有意就完了。佛對初學,把這些事情禁止,勸我們不要去做,為什麼?因為你的意放不下,它會增長你的惡意,這事情麻煩就大了。所以世尊示現苦行很有道理,他示現苦行是為我們,我們用苦行這種方式容易做到格物致知,從這裡下手,這樣才能把自己提升到誠意正心,誠意正心是菩提心,菩提心才能發得出來。

  佛在經上講菩提心講三個,儒家講兩個,《大乘起信論》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佛經》也講三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我們把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明顯了。直心就是至誠心,儒家講誠意,誠意就是至誠心;正心,他講一個,佛家講兩個,正心是深心、大悲心。佛家為什麼講兩個?佛家講自受用、他受用。至誠是體,有體有用,儒家是把自受用、他受用合在一起。正心,佛家講得詳細,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是什麼?好善好德,就是『當愛樂人善』,這就是深心;大悲心,那就是助成別人的善行,看到別人善心善行不但不嫉妒,幫助他完成它,成人之美,這功德是相等的,助成他。

 

  像我們看到一個鐘錶,鐘錶的作用是報時,準確的報時,報時是它的指針,但是你要曉得,指針的背面有多少零件,少一個螺絲它報時就不準,幫助它報時準確的是後面許許多多的零件,不要看一個小螺絲釘,它幫助它報時準確,小螺絲釘的功德跟指針有什麼兩樣?所以我們要修積自己的功德,用隨喜的方法,這是最方便的。看到別人做好事情,我們幫他一把,怎麼幫法?不外乎內財跟外財。外財就是身外之物,看他有缺乏的我們供養他,這屬於外財。內財,我們的身,假如自己有時間,現在講的做義工,我們幫助他;口讚揚,我們實在沒有時間,沒有辦法去做義工,也沒有財物來幫助他,讚歎,歡喜讚歎,歡喜是意業,讚歎是口業,助成善行。

  我們發心這樣去做,他做的善有多大,我的善心善行跟他一樣大。譬如鐘錶,他是外面的指針,我們是裡頭的一個螺絲釘,成人之美,這就對了,這就是「愛樂人善」。惡意就錯了,因為一個善人,他自己本身修養得很好,菩提心發了,誠於中而形於外,他的言行善,首先一定感化他一家,如果他家裡頭不能感化,那他是假的,他怎麼能教別人?家齊而後國治,這是一定的道理。家裡人沒有受感化,換句話說,你本身做得不夠,你要反求諸己,本身做得不夠,做得不夠好。

  家裡面這些人為什麼不聽教誨?現代確實比從前難度大幅度的在增加,從前一般人接觸外面少,受環境污染的機會少。現在天天看電視,天天看報紙,走出去跟廣大人群接觸,那都是染缸,接觸的面大了,影響的範圍大了,影響的力量非常強。在從前講到齊家,自己能夠做到五成、六成就沒有問題,今天做到十成、做到十二成才行,我們想想我們做得夠不夠好?夠不夠十成、十二成的圓滿?自己要發憤努力,上求下化,廣度眾生,圓成佛道,要從自己做人做起,所以常常要反省,我做得夠不夠好。如果不在這裡下功夫,真正懺悔、真正改過自新,其他什麼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不要說別人,自己管自己都管不了,還能管別人嗎?而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我這個家治不好,要反省自己。我這個國,「國」今天講團體,你是經商,你的公司,你的工廠,你的員工,你帶不好,回來想想我家有沒有搞好?家和萬事興。

  我們希望我們自己國家所有的佛門四眾弟子都能搞好,那首先想想我自己的道場有沒有搞好?我們自己的小道場就是家,像新加坡這個地區,我們居士林、淨宗學會,這是家;新加坡所有佛教寺院庵堂,這是我們的國。我們這個家做好了,是他們的好榜樣,希望我們能夠有好的影響,帶動佛法,這就對了,家齊而後國治。再用整個新加坡的佛教,整個新加坡宗教的團結,去影響全世界,就是平天下。這是大事業,它是有程序的,一點都不亂,根源在修身,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他的居心、他的行為,他是在滅法,他是在害一切眾生,害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樣的行為,果報跟害佛相等。古禮、《禮記》裡面講,「事師無犯無隱」,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以他為師,向他學習,基本的態度,老師的教誨我們決定不能夠違犯,我們自己對於一切問題的想法看法,在老師面前決定沒有隱瞞。為什麼?老師便於教導。有疑一定要問,這一點很重要,老師跟自己是最親密的人,無話不談,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如果有隱瞞,這當中就有隔閡,我們的疑慮永遠不能夠化解,老師的真知灼見我們學不到,這是中國人師生之間的關係。中國古籍裡頭還有記載的,「進賢受上賞」,這就是愛樂人善,看到善人、賢人,一定向國家推薦。從前國家的立法是這樣的,能夠為國家推薦賢人善人,國家最高的榮譽賞賜是頒贈給他,進賢受上賞。由此可知,害賢一定受上罰,這一定道理,兩極的。你要是嫉妒傷害賢人、障礙賢人,你的罰是國家最嚴重的處罰,國家不罰你,將來墮阿鼻地獄。

  末後這一句,『是惡意向佛無異也』。佛,我們知道惡意向佛,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為什麼?五逆罪,諸位去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知道,五逆罪是大逆不道。第一個是殺父親,第二個是殺母親,沒有想到我們的生命從哪兒來的,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嬰兒的時候三年不離懷抱,全心全力照顧,我們才能長成人。這個恩德不報,反而殺害父母,這還得了嗎?這個罪過是阿鼻地獄。第三個殺阿羅漢,就是此地講的惡意向道德人善師者,阿羅漢真的是道德人,是善師,為什麼?阿羅漢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見思煩惱斷了,見煩惱裡面頭一個執著身是我,叫身見。我們今天講的自私自利,阿羅漢沒有自私自利,不但阿羅漢沒有,須陀洹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學佛要有慧眼,一個人自私自利還沒有放棄掉,他連須陀洹果也沒有證得。更重要的,我們常常要自己反省,向內反省,我有沒有把自私自利斷掉?如果我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起心動念「我」、「我的利益」、「我的好處」,你就曉得你是在什麼果位上,不能不知道!我們是佛門以外,沒進門。須陀洹是小學一年級,我們再好還是在念幼稚園,有什麼了不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一年級都沒有分!

  阿羅漢在大乘圓教裡面是七年級,見思煩惱斷盡了,他是聖人,「格物致知」,物他格了,所以這是道德之人,這是我們世間人的好榜樣、好模範,何況菩薩、佛更高級的?你害他,結罪不是他一個人,要是他一個人結罪,罪沒這麼大。我們常講,佛法裡面講結罪是他的影響深廣,他在世間是這一個地區人的好榜樣,有形無形,潛移默化,這個地區人都得他的好處。道德之人所住之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個地方天災人禍會減少,這些好處是一般人見不到的,也想不到的,他真的有好處。所以你要是害他,你不就害眾生嗎?從眾生那邊結罪,所以你的果報才在阿鼻地獄、無間地獄。

  這是講的善人、道德之人,如果是菩薩,他的影響面會更大,影響的時間會更長,你要是惡意對他,罪就更重了。對羅漢、菩薩都這麼嚴重的罪,對佛還得了嗎?佛的福報太大了,沒有人能害佛,提婆達多想盡方法害佛,也不過是讓佛的身上出一點血而已,佛有護法神保佑。所以五逆罪第四條出佛身血,這個典故是從提婆達多來的,提婆達多想害釋迦牟尼佛,知道佛每天到城裡托缽,他走的路有一段是懸崖,他在頂上準備了一個大石頭,看釋迦牟尼佛從底下走過,把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砸死,護法神韋陀菩薩用金剛杵在空中把石頭攔截,石頭碎了,碎石落下去,釋迦牟尼佛的腳碰到出一點血,出佛身血,這是惡意向佛。

  最後一條,破和合僧,僧團是如法的僧團,大家在一塊共修,你在那裡挑撥是非,使僧團不和,這是第五條的大逆不道的罪行,這五種果報感阿鼻地獄。所以佛在此地講的話講得很重很重,惡意向道德善師,等於惡意向佛無異,人生在世何必造這樣的重罪?不值得!道德善人肯定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言教同佛,所以他住在世間不為自己。如果要是為自己,就是須陀洹果都有能力自在往生。不要說證得須陀洹果了,比這再往下一等,我們把水平往下降,念佛功夫成片的人就能夠自在往生。功夫成片也有三輩九品,上三品的人功夫成片,我們努力都能做得到。他見思煩惱斷了沒有?說老實話一品都沒斷,但是他的功夫得力,功夫得力的意思是煩惱雖然沒有斷,它不起現行,煩惱是有,但是不起作用,身見沒破,煩惱沒斷,可是自私自利的念頭完全被控制了,絕對不起作用。起心動念一定是利益眾生、利益佛法,他決不想自己,這叫伏煩惱,沒斷煩惱,就是說他功夫得力了,他警覺性高。

  古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他覺得快,他的覺有力量,把自己一些不善的煩惱習氣,他統統能控制得住,而且控制得很自然,決定不讓它發作,這樣的人就能自在往生,他想什麼時候往生,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實在講,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關鍵就在你能不能放下,你能放下你就能做到。這些都是道德善人,他能走,能夠自在往生他不往生,他還要多住幾年,為什麼?為眾生,為正法久住,我們常講的為「續佛慧命」,為「弘法利生」,決不為自己,所以他的心願言行跟佛一樣,示現在世間,代佛教化眾生,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明白了,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無量無邊的功德,等於幫助佛住世教化眾生沒有兩樣。如果我們的念頭錯了,還要想辦法去障礙他、去害他,錯了、大錯特錯,真的是地獄無門你偏偏要進來。為什麼會造這種罪業?無非是嫉妒障礙,所以嫉妒心不得了,它是瞋恚心裡頭的一分,是墮三惡道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如何把自己的嫉妒心轉過來,轉變成隨喜的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功德不可思議。由此可知,凡聖確實在一念之間,我們如何把念頭轉過來,這一點非常重要。請看下文:

  【寧持萬石弩自射身。不可惡意向之。】

  佛在這裡用比喻,為我們說明這樁事情的嚴重性。一石是一百二十斤,這是中國古時候度量衡的單位。『萬石』這是比喻,『弩』是弓箭裡面的一種,通常我們看到古代人射箭,弓拉開射箭一支,這叫弓箭。弩拉開可以射很多支箭,像我們現在槍支裡面的機關槍一樣,同時可以發射三支以上的箭,這叫弩弓。弩弓力量很強,所以弓拉開的時候,需要幾百斤的力量,「萬石弩」這是形容非常強的弩弓。『自射身』,射自己的身。『不可惡意向之』,射自己身,自己身體死了,身體死了不怕,它不墮惡道。「不可惡意向之」,萬石弩射身都可以,不可以用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佛用這個比喻來勸導我們。接著佛就說:

  【佛言。阿難。自射身為痛不。阿難言。甚痛甚痛。】

  這話容易懂。佛問阿難,以這麼強的弩弓自射身痛不痛?那當然非常痛苦。

  【世尊。】

  這是阿難稱佛。

  【佛言。人持惡意。向道德人。其善師者。痛劇弩射身也。】

  這是用法合這個比喻,佛說人以惡意向道德之人、向善師,你將來遭遇的痛苦,比萬石弩射身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這事情有幾個人能知道?果報必定在三途,不能不知道。在佛法裡面,佛法確確實實是講因果的,而因果的記載,在中國史書上每一個朝代都記載得很多例子。前清,這是從前李老師講這部經的時候,跟我們說出這個故事,我記得不太清楚了,有模糊的印象,秦檜七世豬身,我想現在有很多地方出版的因果報應的書應該可以查得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殺豬的時候,去掉毛之後,在豬肚子底下有「秦檜七世身」。我們知道秦檜也是嫉妒瞋恚,謀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死了以後當然是墮地獄。秦檜殺岳飛,實實在在講是禍國殃民,因為在那時候國家的形勢,岳飛確確實實有能力打敗金兵,有能力將徽、欽二宗,這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過去了,可以把他們迎接回來,保住國家的領土。

  秦檜,實在說我們也能夠想像得到,他為什麼要謀害岳飛?還不是希望保持自己宰相的地位,如果戰事結束,宋朝跟金講和,岳飛的功勞第一大,換句話說,他怕他將來回國之後做宰相,取代他的地位,他恐懼了。正好這時候皇帝是高宗,也是個糊塗人,他想欽宗是他的哥哥,大不了幾歲,如果欽宗回來之後怎麼辦?這皇帝位子是不是讓給哥哥?老皇帝的爸爸回來了、哥哥回來了怎麼辦?所以高宗不想把皇帝位子讓給他哥哥,換句話說,不想他們兩個人回來。這兩個人志同道合,為了自私自利,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不顧全國國民的利益,幹了這麼一樁傻事情,連金人都批評,殺岳飛是宋朝自毀萬里長城。

  根據許多書籍裡面記載,秦檜死後墮地獄,宋朝到滿清時間並不長,大概只有七、八百年,秦檜就離開地獄,變畜生還債。地獄裡面果報很苦,時間很長,都是論劫數算的。為什麼幾百年秦檜就離開地獄?這裡頭我們一定要懂。現在講話比較好講,時差不一樣。我們人間跟天上有時差,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譬如忉利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時差可能是我們人間一年就是地獄裡頭的幾百年,地獄苦度日如年,我們從這往上推,就有概念。譬如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有這麼大的時差。往下去當然是我們這時間長了,像鬼道裡面,地獄道時差一定是更大,所以他在地獄裡面感受已經是幾個大劫。罪報報盡之後,再到餓鬼道,到畜生道還債,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道理我們要明白,事實真相要搞清楚,我們才真正了解佛在此地說的意思。佛勸導我們的話句句都是真實,佛絕對不會像我們一般人用什麼威脅利誘,佛不用,佛是真誠心,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一絲毫假設,沒有。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跟我們講的全是事實真相。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因果報應的利害,不能幹這些傻事,確定自己這一生的目標方向。我們這一生到世間來,來幹什麼的?是來造惡業的嗎?那就錯了,不應該。遇不到佛法,實在講非常遺憾,就是佛在經上講的,你到世間來幹什麼的?來酬償業報的,人生酬業,這是佛說的,一句話就說盡了。你到世間來幹什麼的?過去造的善業,你來享福;過去世造的惡業,你來受罪,你來就是幹這個的。可是人道天然的條件就好,為什麼?苦多樂少,容易覺悟,這是在哪一道裡頭都不能夠跟人道比的,容易覺悟。所以諸佛菩薩就在這地方普遍的示現,給你機會,你要是遇到、抓住了,你這一生就有可能脫離六道輪迴,有可能圓成佛道,所以才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真的有這好運遇到佛法,所以我們自己這一生的目標方向就轉變了。我們是不是來酬業的?不是。來幹什麼的?來作佛的,來消業作佛。消業一定要把自己煩惱習氣放下,難,咬緊牙根就變成不難了。

  一般我們講最普通的,一般人講吃素難!不吃肉怎麼行?我們省悟過來了,把這個放下了,別人認為難的,我們今天不難了。素食裡面,我們今天過的是最簡單的素食生活,不是一般人講求那麼豐盛,我們每天一個菜、兩個菜夠了。人家要吃三餐飯,我們今天把晚上斷掉也很正常。所以現在有許多同學看到我,法師你瘦了很多,我告訴大家我現在晚上這一餐斷掉了。那怎麼行?多少人來勸我,還有人找醫生大夫來勸我,在營養上說了一大套,我還是堅持我的生活方式,愈簡單愈好,瘦一點有什麼關係?中國古人常講,「千金難買老來瘦」,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瘦,瘦的人健康長壽,肥肥胖胖的人健康長壽的少,瘦的人健康長壽的多。所以瘦,只要健康,只要沒有病,只要精神飽滿就好,不一定要白白胖胖,我們觀念要把它轉過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49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五頁,經文倒數第二行看起:

  【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不可輕嫉。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們看這一大段。在科題裡面「善戒感天,慎勿嫉妒」,前面我們講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什麼叫善,已經說得很詳細,佛接著又舉比喻,以萬石弩弓自射身,都不可以用惡意向道德善師。為什麼?果報在三途,比萬石弩自射身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實在講刀劍割身,一直到我們生命死亡,時間短暫,再痛苦時間還是短暫的,可是一墮三途,這事情麻煩了。

  還有一樁事情,在此地必須要跟同學們報告的,就是人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委屈,千萬要記住不能自殺,自殺的痛苦絕對不是一時,我們要相信佛所講的話。自殺他一定要找替身,他找不到替身他就不能投胎,在找不到替身的時候,每七天他要重複表演一次。如果上吊的,每七天他要吊一次,你說這多痛苦;服毒的話每七天他又要服毒一次,所以這事情很麻煩,萬萬不可以!受什麼樣的委屈,自己總得要曉得,這是業因果報,我們自己受別人的傷害,要想到過去生中傷害別人,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要是把這個道理搞清楚,這個事實搞清楚,你自自然然就能夠逆來順受。問題要化解,不能夠結,跟眾生結冤仇,這事情麻煩,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愚痴人幹的事情,絕對不是聰明人做的,聰明人,尤其是學佛的人,遇到冤家對頭,要懂得怎樣把它化解,什麼樣的苦難都可以接受,別人加給我們的侮辱我們接受、毀謗我們接受、陷害我們接受,不可以有絲毫怨恨心對人,這業障就解除了。如果有一絲毫怨恨心對人,那好了,你們這個結沒完沒了,來生後世還要互相報償。

  我們今天看現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族與族之間,國與國之間,為什麼會有許許多多衝突?為什麼會有許許多多的戰爭動亂,死傷無數,這都是小怨、小過節累積成大的怨恨、大的冤仇所造成的,不是不能化解,懂得佛法的就化解了。我們受,沒有報復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歡喜接受,為什麼?消過去的業障,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佛在此地說得好,「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這話說得多好!這句話在其他宗教裡面就是「神愛世人」,做人的道理是歡喜別人的善心善行,決定沒有嫉妒,決定沒有障礙。古聖先賢常常教導我們,成人之善、成人之美,他做的這個事情,只要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我們有能力應當幫助,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今天這一段文,一開頭佛教導我們,『為人弟子』,我們做學生的人,『不可輕慢其師』。在戒律裡頭、戒經裡面佛跟我們講一個故事,小沙彌年輕無知,看到老比丘在那裡念經,年歲老了,牙齒掉了,發音沒有那麼樣清晰,非常真誠的在那裡誦經,沙彌在旁邊笑,笑話這老比丘念經像狗叫。老比丘就警惕他,告訴他這是有果報的。果然不錯,來生墮狗身,這無知。憍梵波提,我們淨土的學人很熟悉,《彌陀經》上有他,這是佛的大弟子,佛跟我們說他前世的因緣,也是嘲笑一個老比丘,說他誦經的時候像牛吃草一樣,嘴不斷不斷在動,沒有聲音。老比丘就告訴他:「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你對我的嘲笑罪過非常重,要墮地獄的」。他還算不錯,趕緊懺罪,地獄果報是免了,墮畜生道作牛,他笑話別人誦經像牛吃草,他墮牛身,五百世作牛。這一世雖然得人身,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他牛的習氣沒改,所以釋迦牟尼佛叫他到天上應供,他是受天人供養,為什麼?在人間又怕別人看到他,一天到晚都看他的嘴在那裡動,怕人家譏笑他遭受果報。戒律裡頭的,不可以輕慢,果報不可思議。

  『惡意向道德人』,什麼是道德人,標準前面說過了,他的起心動念,他的言語造作足可以為世間人做榜樣、做模範的,念念是利益眾生的,決不求自私自利。世間人爭的是名聞利養,這人,他捨名聞利養,不但不爭,給他他都不要。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把五欲六塵享受統統放下了,一心為社會,一心為眾生,一心為正法久住,這是道德之人。惡意向他,前面佛說,跟惡意向佛沒有兩樣,「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惡意對佛,果報在阿鼻地獄,什麼原因?結罪不是對一個人結的,你害一個人結的罪不大,極重的罪還是小罪。儒跟佛都說到了,這人的道德教化,他的影響面多大,影響時間多長,從這兒結罪,這罪就可怕了。如果這人在世間能夠教幾百人、能夠教幾千人,你害了他,把這幾千人、幾百人聞法的機緣、法身慧命給障礙住了,罪是從這兒結的,不是從一個人結的。

  中國古時候儒家教學,念儒書的人都懂,這人跟我有殺父之仇,那非報不可的,但是現在這人做官,做的是清官,是不錯,為社會大眾造福,他所做的事情,我不但不能報仇,還要幫助他,幫助他行善。到什麼時候報仇?到他離開他的職務,到他退休了,他不再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時候,這時候報仇,有道理!不報當然是更好,佛法是講不報。儒家是講倫理,還是要講報仇,報仇有時節因緣,他有公務在身,他替社會大眾造福,如果我們這時候報復他,誰為社會大眾服務?儒家講道理,真是情理法面面都顧到。佛法更是清楚,為我們指出來,虛空法界國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這了不起!看到別人的惡,實際上是自己惡心所變現的境界,不是外頭的;看到別人的善,是自己善心所變現出來的境界。真正會修行的人,見到人的善,我們學習,是我們的善知識;見到人的惡,我們反省,我有沒有這過惡,我要是有,趕緊把它改過來,這惡人還是我的善知識。

  儒家也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必」是肯定,「三人」,自己是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兩個人必定是我的老師。那就是看到善的我們向他學習,看到作惡的我們反省,他提醒我們,兩邊都是老師,一個從正面教,一個從負面教,我們自己才能成就。決不是說看到這善人歡喜,看到惡人我們就痛惡,這是永遠不能成就。佛菩薩在世間,對於善人勸勉他,對於惡人感化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是說你不好我把你開除掉,我不要你,這事情佛法裡面講不通,為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怎麼開除法?是我們自身的,不是外面的。我們今天心不好,心不好我們把心割下來,不要了,丟掉了,行不行?死路一條。你要知道他有病,想方法幫他治病,幫他治好,這是對的。所以,對於作惡的人要懂得感化他、愛護他,絕對不怨恨他,要懂這個道理。

  佛在此地又說,這麼短的經文,一而再,再而三,「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真正學佛,在一生成就的人,像善財一樣,善財給我們做榜樣,善財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所以他一生成就,這是對的。佛眼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同成佛道。我們要曉得自己修行到底什麼樣的程度,不必問別人,自己很清楚,我看一切眾生是用什麼心看。我看一切眾生,畜生、餓鬼、地獄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成佛了。這話是真的還是假的?跟諸位說,是真的。我用真心看的都是真的,我用妄心看的全是假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說老實話,沒有什麼叫真、什麼叫假,你用真心一切皆真,你用妄心一切皆妄,就這麼個道理。理如是,事也如是,理跟事決定相應。

  我們學佛這五十年當中,總結佛陀的教誨,也是我們自己修學的目標:「真誠」,處事待人接物一味真誠心,真、不假,誠、不虛偽,我用這心待人,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前面跟諸位說,擺在我們面前這個道,道就是路,十條路,我走的是成佛之道。他走哪一條道那是他的事情,各人走各人的道,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他用虛偽心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我不會受境界的影響。不能說他害我我就恨他,不可以!那我們真的被他害了,被他拖下水了。他害我我不恨他,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我還格外敬重他,他的陷害把我的境界推上去了,我怎麼不感激他?

  諸位在《金剛經》上念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是多麼嚴重的傷害,這一段故事詳細在《大涅槃經》裡面,《金剛經》只是幾句帶過,詳細情節在《大涅槃經》。忍辱仙人,是修忍辱波羅蜜的菩薩,對歌利王一絲毫怨恨的心都沒有,歌利王的舉動成就菩薩的圓滿忍辱波羅蜜行,所以菩薩感謝他,怎麼會怨恨他?菩薩發願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就是憍陳如尊者,佛說話算話,成佛的時候,確實第一個得度的是憍陳如,這才是解決問題,最高明解決問題的方式,哪有絲毫怨恨?這人對不起我,我一輩子不跟他往來,錯了,這觀念是凡夫觀念,這心是輪迴心,不是佛心,佛心一味真誠,真誠是總說。真誠落實在相上,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清淨心絕對不受污染,順境、善緣決定沒有貪戀,如果有貪戀你被污染了,你不清淨了;逆境、惡緣沒有瞋恚,有一絲毫瞋恚你也被污染了。所以你的清淨心在哪裡修?清淨心無非是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在這裡頭修,換句話說,順逆善惡都是自己的善知識,都是自己的增上緣,沒有這些善知識,你怎麼能夠修到清淨心?你怎麼知道你的心清淨?

  《華嚴》在末後五十三參,清涼大師科判裡判得好,「歷事鍊心」,我們修行不能離開現實的社會,現實社會裡頭有順有逆、有善有惡,統統是增上緣,統統是諸佛菩薩化現,統統是善知識,我們成就了。你們如果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你才真正能看得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你才會懂得。清淨心在境界裡頭磨鍊出來,平等心也不例外,稍稍有一點高下心,我不錯,你們不如我,這就不平了。說實在的話,不平當然你就不會清淨,真正清淨,心平了。不但是對善人、惡人,對畜生、對餓鬼、對地獄都平等。平等要從什麼地方著眼?要從法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如果從佛性上著眼,平等心就不難了,性是平等的。佛說:「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從哪裡看?從佛性上看的。佛看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也都是佛,他從哪裡看?從法性上看。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他看花草樹木都是佛的化身,都是佛的示現。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是諸佛如來為我作斯示現,幫助我成佛,幫助我成佛就是幫助我證得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要是證得這十個字你就圓滿成佛了。所以我們要用平等心看一切眾生,決定沒有高下心。

  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重要,我們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這一句,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譬如我們在境緣當中,起一念貪愛,馬上就曉得這一念錯了,趕緊要覺悟,覺悟什麼?把貪愛的心斷掉。逆境惡緣起一念不高興的心,馬上要打掉。我們念佛的人用的方法是一句佛號,知道錯了,「阿彌陀佛」,把它轉過來,用這句佛號把它轉過來。高下心也是如此,一念自以為是,阿彌陀佛。錯了要轉得快,要覺得快,覺得快就少造業,覺得慢就多造業。覺悟得快、回頭得快,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永遠保持,一分一秒都不離開,這是成佛之道。不但對於老師、對於道德之人不敢輕視、不敢嫉妒,對普通的人也不敢,對世間最愚痴的人、造惡的人都不敢,這是真話。

  一生、一輩子造惡,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的,阿闍世王,跟提婆達多兩個勾結,造五逆十惡罪,惡人,不是善人,在世間法來說,他殺他的父親,囚禁他的母親,殺父害母,當然沒有把佛、沒有把老師看在眼裡,輕慢老師,跟提婆達多兩個合起來害佛,想謀殺釋迦牟尼佛,破壞僧團,五逆十惡做盡了。提婆達多墮阿鼻地獄,阿闍世王臨終時候懺悔,真正懺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念佛求生淨土,他真往生了,《大藏經》裡面《阿闍世王經》,佛告訴我們他往生的品位還挺高的,上品中生。我讀了這一段經文感到很詫異,因為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下輩往生就是下三品往生,都是造極重罪業,臨終懺悔往生的,哪裡能夠到上品中生?從這地方我們才能體會到,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於是我們真正明白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平常積功累德修行往生的,一條路是臨終懺悔,他懺悔的心真,懺悔的力量勇猛,一下把自己提升到那麼高。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對於造作五逆十惡罪的人不敢輕慢,為什麼?可能他將來臨終一懺悔,到極樂世界位子比我高,我還不如他,怎麼可以輕慢惡人?怎麼可以嫉妒好人?我們在這裡要學習。

  對於任何人,不但對人,對一切畜生,我們現在真的學會了,對於蚊蟲螞蟻、小飛蟲我們都十分尊敬,不但不會殺害牠,不會騷擾牠,連這個念頭都沒有,我們看到牠歡喜。不像從前,從前看到會討厭,現在我們看到歡喜,牠到我這兒來玩,到我這兒來參觀,看看有好吃的東西牠就要吃,那我們歡喜供養,我們招待牠,歡喜供養牠,跟從前心態完全不一樣。這些小動物是小菩薩,牠成就了我們,成就我們的慈悲心流露出來、愛心流露出來,怨恨心完全化解了,溶化掉了,從這些境界裡面知道自己契入什麼樣的境界。

  下面經文『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惡的心、惡的行為,絕對不要放在心上,我在講席裡頭講過很多很多次,我們眾生的毛病,為什麼修行修不成功?你所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別人的不善裝在自己心裡頭。你的心本來是善的,結果裝滿了別人的不善,你的心就變成不善,這虧吃大了。新加坡許哲居士她就懂得,她一生心裡頭決定不放別人的不善,她完全放別人的善行,所以她的心變成純善。李木源居士問她:「你看到別人不善的時候你怎麼辦?」你總會看到,總會遇到,總會聽到,她說得很好,她說:「我看別人的不善,就像我每天上街,在馬路上看到許許多多人,聽到他們講話,我也沒有留意,沒有放在心上,你問我,我一個也不認識,我聽到我一句也記不得」。這就對,不放在心上,雖然也看到、也聽到,沒有放在心上,這樣能夠保持自己的善心。

  我把佛法修行的綱領歸納成二十個字,十句,前面十個字是存心,我們修什麼樣的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後面十個字是我們的行為。前面十個字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一生所修的就是這二十個字,我教導別人的也是這二十個字,我展開經卷、講一切經還是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再歸納成四個字:「純淨純善」,淨是清淨,善是善良,我們一定要做到純淨純善,這就是如來果地。我們目標在此地,方向在此地,時時刻刻、剎那之間我都不會走偏,我在我這道上走,我不會受其他道干擾,我這一條道路有力量。「力」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五根五力,我有根、我有力,不受外界的干擾,不受外界的影響,這一條道路暢通無阻。你要是會被外面境界干擾,那你就很苦了,干擾是什麼?見到不善把不善放在心上,自己就不善,見到別人善就輕慢嫉妒,把別人的善變成自己的不善,把別人的不善也增長了自己的不善,這樣修行哪一輩子才能成就?這種心行學佛,就是古人講的「袈裟之下失人身」,這是很可悲的一樁事情,我們要知道。經不能一天不讀,經不能一天不講,讀重要,講跟讀同樣重要,為什麼?在講的時候往往有許多發揮。讀經是自利,講經是自他兩利,天天要講。沒有機會講的時候怎麼辦?你自己要有智慧,你要有方便。

  我過去在美國,美國講經的機會沒有在台灣、沒有在中國這麼多,往往一個星期只有兩三次,我要天天講,那怎麼辦?我有一個小錄像機,也有個小三角架,我把它架在我的桌子面前,我每天會用兩三個小時對它講,它就是我的聽眾。講完之後我再播放自己來看,它講我當聽眾,我不中斷。在沒有錄像機之前的時候,我用錄音機,我講它聽,我講完之後,再把帶子重新放過來,它講我聽。我用這方法,五十年不中斷。由此可知,錄像機、錄音機是善知識,每天總得要找空檔的時間、找沒有人的地方,把機器擺在那裡對它講,要不是這樣子勇猛精進,我們怎麼能學得出來?你一定要求哪個地方有道場,哪些聽眾來請我,這事情太難了,專依靠這個,那中斷的機會太多太多了,你不可能保持你自己的講台不中斷,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有機緣。我一生感激韓館長,韓館長幫助我的講席不中斷,最初的十年,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道場,沒有圖書館,我住她家裡,我常常講經她聽,她一個人聽,這樣不中斷,她替我找講經的場所,借地方、租地方,替我找一些聽眾,她的一些朋友、認識的人,打電話邀請他們來聽經,聽眾也不過就是二十人、三十人的樣子,講台不中斷!所以她護持佛法她有根底,她的根底是前十年奠定的,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段。我在台中學習的,如果沒有十年長時間的薰修,講台中斷了,那必定是退轉,必定是不能成就,我們當時同學二十多個人,講台不中斷的只有我一個。

  所以館長對待我,我只記她的好處,我不知道她有缺點,我只記她的恩德,她是我的善知識,老師教導我,善知識成就我。所以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這話我說過很多遍,以後我在《涅槃經》裡面看到,佛也是這麼說,由此可知,我的看法、我的體會沒有錯誤。護法不容易!護法是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韓館長對我們護持三十年不變心,臨終時候的交代,都是肺腑之言。她的兒子不能夠繼承,那是她的兒子聽經太少,這不能怪他,年輕,青年人,學校出來之後忙著他自己的事業,對佛法知道的不多,情有可原,都是善知識。如果高貴民繼續護持,我們在南洋弘法的事業就沒有了,南洋裡面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辦培訓班。高貴民繼續護持,我們不會離開台灣,不會離開圖書館,講經會照常,但是培訓人才這事情不能成就。所以高貴民做得對不對?對!他是菩薩,他成就這邊培訓班的這一樁事情。我們培訓班辦了五屆,有了成就,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但是培訓班的時間短,成就依舊是有限,如何能夠長期在一塊共修,那必須要辦學校,必須要辦大學。辦學院、辦大學在新加坡的緣不能成熟,澳洲的緣成熟了,所以在新加坡這些年,我們要轉到澳洲,是續佛慧命的延續,是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擴大,都是佛菩薩冥冥當中在加持。所以這些人,連黃太太都是菩薩化身,我都感激,我常常講。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50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六頁,經文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們看這一段。前面講的我們看到別人的善行一定要代他歡喜,要幫助他成就他。可是這些事情實在講非常複雜,凡事我們不要在因上看,要看它的結果。了凡先生在《家庭四訓》裡跟我們講為善,善有真假、有半滿、有正偏。善心但是做的事結果是錯誤的,這是正中偏;有人是惡心但是結果是好的,偏中正。你從這些地方看,你的心會平,這道理要懂,無論什麼樣境界現前,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心不能亂,心亂決定就犯錯。順境的時候,你把握不住你也會亂,會出事情,逆境亂那更糟糕。無論順境逆境,遇到的時候,平常心看待。平就是平等,常是保持,永遠保持著清淨平等心,你才能看到事實真相。

  從結果上來看,我們對於當時障礙我們的人,我們都很感激,曉得如果不是他障礙,後頭沒有這麼好的結果,一切從果上看,我們就非常感激,一絲毫的怨恨都沒有,果是好的。這什麼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好心,這才是真正的因素,其他的是助緣。由此可知,因要是好,緣不好也會變成好;因要是不好,緣再好也變成不好,這個道理深!佛家常講的深密,很不容易覺察,很難理解。真正有智慧,真正克服障難,然後你才能見到才能體會到。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這一句唐朝道宣律師他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史傳上有詳細的記載。道宣是唐朝時候人,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是我們佛門律宗的始祖,中國大小乘宗派都是在隋唐初期形成的,律宗初祖,他的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來供養。毗沙門天的王子給他做侍者,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來供養他,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戒律持得嚴,但是在教理上沒有完全通達。有這麼一個故事,法相宗的祖師窺基大師,我們知道窺基是玄奘的學生,玄奘大師把法相宗的典籍從印度傳到中國翻成中文,但是真正在中國成立法相宗是窺基大師,所以窺基大師是法相宗的初祖,是了不起的一個人。

  有一天窺基大師從終南山經過,順便去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消息很歡喜,為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是一流的,但是戒律不嚴,所以道宣律師要好好教訓他,就存了這麼一個念頭,表演給他看,他中午來的時候看天人送供養來,用這來給他看、來感化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講究,馬馬虎虎不太重視。哪裡知道談話談到中午過了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表演就表演不成了。到了下午窺基大師離開了,道宣律師送他下山。到第二天中午天人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責備他:「昨天中午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就告訴他:「昨天有大乘菩薩在這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法師聽了一身的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那是個菩薩,我們讀《華嚴》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的戒律比你持戒清淨,你持的是律儀戒,他是什麼戒?定共戒、道共戒,不一樣!他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就圓滿了。你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他,還有這念頭,有這念頭就錯了,心就不清淨,就有高下。這恰恰是相反,不是道宣去感化窺基,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道宣律師從這裡恍然大悟,這是一樁事情。

  韋陀菩薩大家曉得,《大智度論》上講「三洲感應」,真正修行人誰護法?韋陀菩薩是總護法。我學佛的初期親近章嘉大師,那個時候沒有出家,在家居士,居士還稱不上,為什麼?連三皈都沒有受,我跟章嘉大師大概是第二年、第三年才皈依。他也沒有勸我皈依,我學了很長一段時期才曉得應當正式拜他作老師,實際上他是我的老師,每個星期我都要去向他請教,實際上的老師,過了很長一段時期才正式在他面前受三皈儀式。他老人家就告訴我,佛弟子凡事求佛不求人,遇到艱難困苦求護法菩薩,韋陀菩薩總護法。求沒有感應?大師就告訴我,沒有感應是自己有業障,障礙在自己這一邊,不在佛菩薩那一邊,一定要反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感應就現前。這事情,這幾十年來自己屢次的試驗非常靈驗。所以不求人,求人很難,看人家的臉色,自己要是沒有相當修養,這很難過的。

  不求人,完全求佛菩薩,怎樣才能求佛菩薩?必須我們用心、我們行事跟佛菩薩相應,換句話說,我們做的事情是佛菩薩歡喜做的,自然就有感應。我做的事情是佛菩薩不歡喜做的,不可能有感應,我明白了這道理。章嘉大師等於是給我授記:「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我記住他老人家的教誨。所以我遇到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我總是記住老師的話,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我的心就平了,用平常心結果都是好的。這地方有障礙不要緊,我從這裡走,路子太多了,他改變我方向,改變我方向對了!向前面發展是正確的,真的是佛菩薩安排的。所以在這一生當中,才真正是常生歡喜心。有許多人他對我有個印象,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對護法的恩德念念不忘,知恩報恩。

  我學佛整整五十年,二十六歲開始學佛,今年七十五歲,都是老師教導的,沒有違背老師,我得的殊勝功德利益也等於是老師給我的。沒有老師的教誨,我要是不學佛,按照一般人講逃不過命運,逃不過命運無所謂,人早死晚死反正都要死,我滿不在乎,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問題嚴重了。我要是不遇到佛法、不遇到老師,死了以後依舊搞六道輪迴,肯定的!遇到老師、遇到善知識,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真的我不怕死,隨時可以死,隨處可以死,怎麼死法都可以,決不墮三惡道,決定得生淨土,這個我自在了。

  像往年黃念祖老居士的學生跟我講的,不是他自己跟我講的,我在北京,老居士已經往生了,我去弔唁的時候,他的學生招待我,學生告訴我,黃老講:「淨空法師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將來的福報不得了!」我聽了點點頭,他講的話沒錯,這是什麼?種善因得善果。我們做人這一點道理總要懂,就是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絲毫的惡心都沒有、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養成自己純善之心,你的福報就不可思議。如果再加上純淨之心,那你往生極樂世界肯定了,你隨時可以往生,心淨則佛土淨。

  世間的事情佛菩薩在主導,我們只是盡心盡力而為之,不需要執著。我們做得很圓滿,我們曉得眾生有福,我們做得不圓滿,知道眾生沒有福報,不是我做得不好。正法被人障礙、被人阻撓,這地區的人沒福,與我自己不相干,我們自己已經盡心盡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所以圓滿功德不一定是要把事情做成,事情做成當然是圓滿,事情做不成不是不做,是當中有障礙,我們的心是圓滿的,功德就是圓滿的。

  所以我們要懂得韋陀總護法,常常心行與佛願行相應就得諸佛護念、韋陀菩薩保佑,天龍鬼神莫不尊敬。但是戒非常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持戒也像了凡先生所講的有三種:「事上持」,道宣法師就是事上持,有「理上持」、有「心上持」,不一樣。像窺基法師是心上持、理上持,事上你看不出來。但是事上持重不重要?重要。為什麼?教初學。幾個人有窺基大師的境界?他是法身菩薩,不一樣,他接引的是那一類的眾生。但是絕大多數眾生是中下根機,那要在事上持。所以道宣律師的功德就很大,度中下根性的人;窺基大師是度中上根性的人,他不是對中下根性的人,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天龍鬼神,莫不尊敬」。

  『寧投身火中』,寧可投身火中被大火焚燒,『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人被火燒死、被刀劍殺死,這是很痛苦的事情,佛說這痛苦不大,如果是嫉妒別人的善,你所受的苦報超過這個千倍萬倍都不止,誰懂得?這裡面的道理,這些事實真相,佛懂。佛門有個小冊子《釋門自鏡錄》,我相信有一些同修看過,這裡面蒐集很多故事,有一篇專門講嫉妒賢能所得的那些果報。比這更普遍的,《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裡面蒐集的也不少,我們可以看看,那不是迷信,那是事實。古人寫東西跟現代人寫東西不一樣,古人寫東西確實有一個道德的水平,不是隨隨便便寫出來的。

  我平常也鼓勵同學們,你們偶爾在報紙、雜誌裡面看到刊登的現代的,無論是在本地或者是其他的國家地區,因果報應的報導常常有,應當把它剪下來貼在活頁的本子上,以後整理分類非常值得做參考。儒佛教學都常常用比喻引證,比喻引證的例子愈近愈好,為什麼?大家所熟悉的,取信於聽眾。真正有心從事於弘法工作的平常要蒐集,到時候講到這些地方你就能夠拿現前的證據來說明,使人聽了之後能感動、能信受。佛這一句話很重,『慎』是謹慎,小心謹慎,千萬不要嫉妒別人的善。『其罪不小』,往往都是地獄的罪過,「慎之慎之」,一再的提醒我們、警告我們不能不慎重。這是「師弟之分」第一個大段:「問答弟子本分」,下面是第二個大段「問答師教本分」,請看經文:

  【阿難復白佛言。為人師者。為可得呵遏弟子。不從道理。以有小過。遂之成大。可無罪不。】

  到這裡是一段。這個問題現在很多,佛法難得三千年前阿難尊者就代我們問出來了,所以這本經是學佛入門的經典。我學佛跟李炳南老居士第一部學的經就是這部,正式學佛的經典頭一部,老師為我們選擇的,非常有道理,念了之後才知道應當怎樣做個學生,老師應該怎樣做個好老師。

  『阿難復白佛言』,加上這一句我們就曉得它是另外一個大段,他這次問的問題「為人師者」,他前面問的是作學生的態度,現在問作老師的,老師是不是可以隨便呵斥弟子?隨便的教訓弟子罵弟子,在從前還有體罰打弟子的,可不可以隨便?『可得』,「得」就是隨便的意思。『呵遏弟子,不從道理』,沒有理由,不依正常的道理,這樣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有小過』,或者是弟子學生犯了一點小的過失,老師故意把它渲染成大過失。『可無罪不』,老師有沒有罪?

  這樣的事情我想古時候教學一定有,如果沒有,阿難怎麼會代我們問出來?問出來絕對不是小事,是社會問題。但是在我們自己從小念書上學,老師確確實實有這個情形,我們親身遭遇過的。以後離開學校在社會上服務,服務的時候我們也有長官也有老闆,這些人也常常犯這種過失。如果我們自己不小心得罪他,假公為私有意來找碴找麻煩,我們受了很多委屈。他有沒有過失?這問得很好,我們遭遇到這些狀況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對待?這是作學生的,前面把這些原理原則都說過了。這一段真正的意思是教導我們,將來我們自己作老師不能犯這個過失。我們看下面佛的開示:

  【佛言。不可不可。師弟子義。義感自然。當相訊厚。視彼如己。】

  這是說明你怎樣作老師。阿難所問的態度,老師教學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態度,佛一開口就說『不可不可』,立刻給你禁止,那是錯誤的。『師弟子義』,「義」是道義、情義、恩德,這在五倫裡面。人在社會上如果沒有道跟義,來生肯定不能得人身,不能得人身到哪裡去?我們知道三途去了。義是宜也,就是應該做的,應該是這麼做的,決定不能夠違背。『義感自然』,感是感應,弟子有感老師就有應,就像我們跟佛菩薩一樣,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既然是建立了師生的關係,這裡頭就有情義、就有道義、就有恩德。可是今天兒女悖逆父母太多了,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常常聽到這些訊息,學生悖逆老師、員工背棄老闆、部屬背棄長官,現在在世界裡頭到處都看見、到處都聽到,這是什麼?大亂之世。什麼亂?倫常亂掉了,沒有道義,不但道義沒有了,情義也沒有了。現在社會剩下什麼?利害,這很可怕。彼此我們有利就是朋友,沒有利就是敵人,這還得了嗎?這成什麼社會?中國外國古老的預言、許多宗教裡面都講世界末日,《彌陀經》裡面講「五濁惡世」,現在我們感觸到,濁惡到了極處,不是普通的濁惡,是嚴重的濁惡。濁是染污,惡就是十惡業,嚴重的濁惡,這是很不好的預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真正的佛弟子,應當很清楚很明白,在這世間決定要肯定「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這個機會遇到了,太難得了!

  在世界大亂之世我們能遇到正法,不幸當中的大幸,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這個機會牢牢的抓住,決定不把它失去,決定不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肯定隨順佛陀教誨,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一定把它做到,這樣自己才能得救,佛法裡面講「得度」。我們知道這是亂世,報紙雜誌上每天無緣無故一大堆一大堆人死去,今天早晨有同修告訴我,大陸上有個地區煤礦發生爆炸死了九十多人,這些事情在世界上天天發生,頻率一次比一次多,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別人不講道義我們講,別人不講倫常我們講;不但要講,我們認真做到,自然有好處。天下亂我不亂,我心清淨,我心安穩,這樣我們才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義感自然」,「自然」就是師生情義合乎性德,順乎自然。就像前面佛所說的,「夫為人者」,我們做人的人「當愛樂人善」,這是自然的,這是出自於本性,絲毫沒有勉強。《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所有天下之人,性都是本善,為什麼會不善?「習相遠」,所以我們要重視他的本善。父子的恩義、師生的情義本善,本來就是這樣的。本善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習氣,「習相遠」。習氣是什麼?我們常講的煩惱習氣,這是內對老師懷疑,沒有尊重心;外面有外緣挑撥間離造成。我們很清楚、很明白。關鍵是我們自己對老師有沒有堅定的信心。

  我親近方東美先生,有不少人挑撥,「方東美有什麼值得尊敬的?」說他在家鄉訂了婚,他到美國留學以後在美國結了婚,家裡的太太不要了,這種人有什麼值得尊敬?我跟方先生是同鄉,我們居住的環境大概不到三十公里,家鄉人跟我講的。我放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他是一個大哲學家,是個好老師,這些人一挑撥、一離間,我就遠離他,那我自己完了,他不吃虧我吃虧,他不受害我受害,我怎麼會上他的當?所以充耳不聞。我親近章嘉大師,有多少人說「政治和尚」,馬上把他貶低了。親近李炳南,造謠生事的人多!我怎麼會成就?我對老師一味尊敬。為什麼?你們說風涼話的人,你們跟他接觸得少,你們了解得少,尤其古人講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找一個天下人,找一個一點過失都沒有的,一個都找不到。說話的人,你是不是比他好?不見得,你還不如他,他的好處你沒有,他的缺點你都具足。我們在旁邊聽話,那要聽得清楚、要明白,我們不上當。

  我尊敬老師,感恩對我照顧的人,他對我照顧一天,我終身都不忘他,這是我做人的原則,這就是黃念祖老居士講的「淨空法師不往生,來生有大福報」,福報從哪裡來?就從這一點來的。我不記別人的不善,我感恩別人對我的好處,縱然是不善,到後來變成善果,不善的因變成善果,我們有這種能力,我會轉變,把不善轉成善,所以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自然」兩個字用得好!自然就是性德,義感自然。

  『當相訊厚』,相是互相,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這是真的。我二十二歲到台灣,就親近這三個老師,方老師教我哲學,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教我佛學,我跟他們三個人總共的時間十三年,他們對我非常愛護,跟對其他的學生不一樣,確實是特別照顧。什麼原因?我們作學生的態度不一樣,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成就,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成就。我那時候的生活狀況非常貧苦,我親近老師對老師沒有一分錢的供養,老師知道我沒有能力。只有一種供養,依教奉行,這是老師最歡喜的。老師講的東西我能懂,我能夠做到,我能夠不改變,我能夠不受外頭境界動搖。老師特別照顧我也就是看出這一點,這學生跟其他學生不一樣。所以我親近方東美先生不是在學校上課,是在他家裡面上課,當時我非常感激,我也不曉得原因,以後學佛才知道,這是他特別照顧。到學校上課,我們會認識很多同學,會認識很多老師,心就不專。他為了防止染污,保護我的清淨心,叫我專跟他一個人學,這就是中國古人講的「師承」,專聽他一個人的,他認真負責來指導。換句話說,他在學校裡教學生不是那麼認真負責,到自己家裡來教的,認真負責,為什麼?真肯學,如果不認真負責對不起學生。他要不是認真學,那就隨緣,我們講經說法、教學,他聽多少算多少,可以不聞不問;但是這個學生果然認真要學的話,你不幫助他,你真的對不起他。我跟章嘉大師也是如此,學生只有我一個,每一個星期見一次面兩個小時。只有到台中之後,才參加他的經學班,參加他的佛學講座,跟大眾在一起共修。由此可知,我們自己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

  相互之間「訊厚」,訊是問訊、厚道,一切時一切處情誼交流,恩同骨肉,跟父子關係絲毫沒有差別。『視彼如己』,看老師跟看自己父親一樣,老師把我們當作兒女看待一樣,這麼厚的情義在裡頭,這是不相同的所在。像這樣的師生關係,在現代很難再遇到,這是事實,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