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idp日本租车: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报告文稿集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24:03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

报告文稿集萃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目录


许振超:《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建设者》

秦文贵:《在艰苦奋斗和科技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孙慧环:《我的奥运故事》

胡铃心:《青春,因创新而精彩》

蒙祖海:《爱心•责任•行动》

向南林:《让青春在火热的军营闪光》

宋鱼水:《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吴文虎:《在讲坛上,我永远年轻》

在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湖南师大报告会上的致辞


 

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国家建设者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机固部经理许振超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干了30多年的港口装卸。这30年,码头设备更新了好几代,我和工友们从来就没有在新技术面前低过头、服过输,还创造了世界第一的装卸效率,为企业挣了气,为国家挣了光。
  
  在港口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深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不能没有知识。不学习、不掌握现代化的劳动技能,想干好工作,那是不可能的。
  
  我初中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那个年代,码头的机械少,工人们手抬肩扛,出大力、流大汗,很苦很累。那时我想,如果能有一种万能机械替人干活,该有多好。1984年,青岛港成立集装箱公司,我有幸成为第一批桥吊司机。桥吊这种设备,不但个头大,结构和技术还特别复杂,逼得我必须学习,我买来大学的机电教材刻苦自学,很快成为公司的生产骨干。可是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一台桥吊出了故障,我们修不了,就请来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我清楚的记得,外方专家要价很高,修一天就拿走我一年的工资,而且一修就是12天。我真是心疼啊!这也太黑了吧!收了钱,他应该传点真经吧,可他还搞技术封锁,根本不搭理我们。当时我非常生气,发誓要学会、学通这门技术,再也不受这份气了。
  
  桥吊上最神秘的就是电气控制系统,这也是外国厂家保密的核心技术。为了摸清桥吊的全身电路神经,我真是下足了功夫,每天一下班,就盯着电路板的上千个的焊点、几百个的电子元件,一笔一划,绘制草图。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从冰箱里取出事先准备的毛巾,捂上清凉一会儿。每个元件怎么连接,我都要耐心地用万用表试了再试,直到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就这样,我整整钻研了四年,绘制、标注了厚厚的两本图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桥吊技术手册。靠着这些基础数据,我们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
  
  有一次,桥吊的运算放大器出现故障,本来我想用原装进口件,可外国厂家张口就要400马克(合人民币2000多元),还说只有用原装的,系统才稳定。其实,原理我早就琢磨透了,用国产的集成块代替,完全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于是,我到商店买了一大把,挑了一个换上去,桥吊马上恢复了正常运行,你们猜花了多少钱?才8块钱,而且还是人民币!
  
  现在有人说,当工人没前途,我说不对。国家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离不开科学家,也离不开工人,既然当了工人,就得干绝活,当个能工巧匠,同样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集装箱装卸,在外人眼里,就是把集装箱吊起来、再放下去的简单过程。看着简单,其实可是个精细活儿。十几吨重的吊具从40多米的高空落下,把4个爪准确插进集装箱香皂大小的吊装孔,稍有差池,就会“哐哐”作响,既影响安全,又损伤机械。声音大了,车下干活的工人就笑话桥吊司机:“哎呀,‘铁匠’上岗了,开始‘打铁’啦!”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能不能做到操作“无声响”呢?我一边想、一边在作业中不断摸索,无数次地演练,终于总结出了以“两点一线”为操作原理,以“稳准快很”为操作要领的“无声响操作法”,并在全队进行了推广。
  
  一次,港口接卸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那一天,码头、铁路专用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他们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船一靠岸,在我指挥下,司机们精心操作起来,一个半小时后,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了火车,在场人员由担心变为惊讶,由惊讶变成佩服。其中一个船东感慨地说:你们的无声响操作真是“行云流水”啊!这件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要胆大心细,再加上科学的态度,就没有我们中国工人攻不下的难关!
  
  20多年前,我们的港口曾经因为装卸效率不高,船公司很有意见。有船长这样对我说:“你们干活也太慢了,这辈子是赶不上外国的码头了!”当时我听了,心理特别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干成世界第一!”
  
  进入新世纪,青岛港拥有了一流的码头、一流的设备。硬件上去了,我们想干出世界一流业绩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2003年1月的一天,集团总裁在码头对我们说:“听说,你们想要破世界纪录,这个想法太好了!我看这样吧,只要破了纪录,我就用你振操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港口品牌。”这一下,工友们和我来劲了,把每一秒作业都当成是创纪录的实战演习,一环一环地抓衔接,一秒一秒地抠时间,司机们人人争当“技术尖子”。这一年4月27日,“地中海法米娅”轮靠泊青岛港。当天晚上,我们在这条船上发起了冲击世界记录的攻坚战,用6小时15分钟,完成了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一举创出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振操效率”由此诞生,由此走向世界。当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的码头工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
  
  截至日前,“振操效率”已经八次刷新世界纪录,相比其他先进港口,我们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众多的国外著名港口“拍在了沙滩上”。
  
  回顾3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受:一个工人,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干。要通过肯干、实干、巧干,干出成绩,干出名堂,为国家作出有益贡献;一个人,无论起点多低,岗位多平凡,只要勤学习、肯进取、敢开创,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在艰苦奋斗和科技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秦文贵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秦文贵,在中国石油工作了27年。其中,连续20年工作在我国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在昆仑山下的茫茫戈壁,我有一名大学生逐步锻炼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为中国石油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生还是很少的,不存在分配难的问题。说实话,分配到青海油田,我曾经犹豫过,因为那里是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最艰苦的油田。但是我也了解,哪里油田开采的前景好,年轻人到那里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到油田报到后,我发现那里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第一个晚上,我就不慎猜到了人家的房顶上,因为当时那里大部分人还住在地窝子里。高原反应使我头晕脑胀,不住的流鼻血,一夜一夜的睡不着。我初到钻井队上班,干的是最基础、最细小的事情,扫钻台、擦机器、摆钻杆……我想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穿着油污的工衣,整天干些琐碎的事情,心中有些失落。一次施工作业中发生井喷,油水泥浆劈头盖脸,浇透了全身。为了洗掉凝结在身上的石油,要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蛰得浑身火辣辣地疼,不久就开始蜕皮。当时,说句真心话,我甚至产生了离开那里的念头。
  
  促使我留下来并扎根柴达木的,是我周围那些“常以青春换成功,常把黄昏当早晨”的石油工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头苦干,他们潜移默化地感染这我。
  
  我在6055钻井队亲身经历的一次井喷抢险,强烈地触动了我的灵魂。那天,正在钻井的狮20井发生了强烈的井喷。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下,地下数千米深处的盐水泥浆狂龙般喷涌而出,吼声如雷,暴虐地扑向每一个靠近它的人。看着钻工师傅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毫不犹豫地扑向井场,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我震惊了。到晚上11点多钟,井口压力已经上升到200多个大气压,而放喷管线又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造成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谁都明白,这么大的压力,流体的穿透能力,是肉体根本无法抵挡的。但此刻,大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和队友提着钳,冲向井口去拆卸被堵的管线。当卸到还剩几扣时,粗壮的管线丝扣突然被巨大的压力顶脱,腾空而起。这时,队上的老徐师傅猛力地将我推向一边。100多米长的钢管带着管钳,从我原来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飞出老远……井喷被制服以后,我回想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想着那猛力的一推,思索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老钳工,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我,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着他们舍身拼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的柴达木石油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柴达木石油人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使油田不断发展。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在危机时刻对一个大学生表现出真诚无私的爱。我在内心反省,与这些纯朴的石油人相比,我的差距在哪里?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消沉,受到一点委屈就抱怨,自己的天地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封闭,自己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将变成一句空话。在高高的钻塔下,在茫茫的戈壁中,我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人,他的人生闪耀出灿烂的的光辉。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
  
  在油砂山一口井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把井打斜,我与同事决定采用新技术。结果不仅保证了井身质量,而且使钻井速度提高到了20%,节约成本20多万元。这一成功使我意识到,油田的发展需要艰苦奋斗,更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艰苦奋斗相结合,就能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
  
  油田钻井需要大量的技术套管,这些套管成本很高。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做些简化,少用些套管呢?如果成功,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领导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决定由我牵头,立即组织研究。
  
  我查阅了200多口油井资料,反复论证和设计方案,时常通宵达旦。那段时间,方便面成了我们每天的主食。在大家的帮助下,这项课题获得成功,使单井节约技术套管2500多米,4口实验井共节约成本近700万元。为此,局党委、管理局专门发来贺电,称“这是青海油田开发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里程碑!”
  
  这项课题结束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推开家门,女儿盯着我躲到了妈妈的身后,妻子望着我呆住了。没想到啊,几个月不见,我一头黑发,竟然白了一大半,妻子失声痛苦。从此,为了不让她担心,我一直染着头发……
  
  毕业10年时,组织上选派我到加拿大实习。临行前,我来到了冷湖烈士公墓,因为那里安葬着我尊敬的师傅。走进公墓,那灰压压的一片坟茔,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为了建设青海油田,许多人把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我在他们的墓碑前默默地站了许久。最后,我抓了把泥土用一块白方巾裹好,并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我说不清当时心中那种复杂的感情,只想让这把带着油香的沙土,陪着我去远行。
  
  在加拿大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石油工业的先进技术。就在学习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个选择摆在我面前。一家国外石油公司,以高出我在国内10倍的薪水,邀请我去工作,并承诺办理爱人和孩子定居海外的手续。面对着这个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回国的选择。柴达木烈士墓前带来的那一把沙土,在时刻提醒我,柴达木需要新一代奋斗者,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已经成为我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
  
  回国后的几年里,我主持和参与了20多项技术改造、科研难题,组织研究和应用了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生产技术难题。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体会到了柴达木对科学的渴求,体会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现在,我在中国石油总部机关工作。回想走过的历程,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果和进步,都凝聚了几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一代代石油人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要一如既往,继续拼搏,奉献我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谢谢大家!


 

我的奥运故事


 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 孙慧环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孙慧环,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我也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历程。奥运会已经过去10个月了,但奥运志愿服务的一幕幕,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举办奥运会是国人长期以来的梦想。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和学生们在中华世纪坛欢呼雀跃。那时我就在想,要是能为奥运会做点什么,该有多好。2007年4月,机会来了,经过推荐和考试,我被招录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录用的消息传来时,我心里既兴奋,又有几丝不安。这么重要的工作我能做好吗,如果不小心搞砸了,我该怎么办?好强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报到那天,我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奔赴场馆。因为早已知道,我的工作地点毗邻奥运场馆之一。到达场馆时,首先就被泼了一盆冷水。还未竣工的场馆区尘土飞扬,及其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四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想象中的美景截然不同。工作的条件也很艰苦,100多人只能挤在一个不足300平米的临时房中办公,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
  
  除了这些,当时我面临的更大困难是人多、事杂。我的工作区域需要1857名志愿者,占场馆全部志愿者的三分之二,他们既有京内京外的,也有海内海外的。如此庞大的队伍,如何严密组织、有效运转起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工作内容涉及16项政、19项任务、37项程序、947个点位,还需要与22个部门协调配合,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
  
  面对挑战,首先需要吃苦。奥组委给每位观众服务经理都发了一本中英文混编,如《辞海》般厚重的《观众服务工作指南》。熟读《指南》是我了解和做好全部工作的基础。为了啃下这快硬骨头,我一手字典、一手《指南》,忘记了吃饭、舍不得睡觉,连走路时都在琢磨《指南》的内容。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苦读,我终于掌握了它的全部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结合场馆情况,编写了30余万字的《运行计划》。由此,我对工作的每个细节都了然于胸,被大家成为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工作的“活指南”。在为奥运奋战的日子里,加班加点是常态。从2008年3月到9月,我们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天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工作很苦,但是想到自己是在为民族的“奥运梦”尽一份微薄之力,就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面对挑战,还需要智慧。奥运志愿服务时间跨度较长、内容又很枯燥,对志愿者除了常规的培训外,管理工作、思想引导、情感沟通的跟进十分必要。我利用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根据志愿者容易出现的思想波动编制了《志愿者思想教育指南》。为了培养志愿者的团队意识,使大家保持良好情绪,我推行“爱的鼓励”,开辟心愿墙,开展集体活动,组织生日聚会,为志愿者营建了“心灵的加油站”,使我们的团队始终充满着激情与活力。
  
  面对挑战,更需要付出。奥运会时,三岁的儿子在十多天没见到我后,闹着让爸爸带他去场馆。他们在安保线外等了两个多小时,换来的却是五分钟的匆匆一面。同样是在奥运会期间,我妈妈要做胆结石手术,老人已近七旬,很想让我陪陪她。但身为女儿,却连妈妈这小小的愿望都无法满足。直到奥运会、残奥会转换期,我才挤出两个小时来到医院。当妈妈看到我时,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哭着说“怎么才十几天的时间,你就晒得这么黑?累地这么瘦?”
  
  说实话,有时候面对工作的压力和对亲人的愧疚,我心里也很难受。但是,全国人民支持奥运的氛围感染着我,志愿者理念支撑着我。奥运期间,一个个志愿者的可爱形象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志愿者的敬业让许多人为之钦佩。北区场馆群的主结构是钢筋和水泥,在烈日暴晒下,有时地表温度达到四十五度。在这样的高温下,志愿者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中枢、呕吐、厌食成了家常便饭,可他们只要站在岗位上,就始终努力要把最饱满的状态展示出来。一次,一名瘦小的志愿者在射箭馆晕倒了,大家把他送到医疗站,让他好好休息,可一个小时后,他却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严格执行场馆规定是对志愿者的基本要求。网球比赛时,志愿者把忘记携带证件的NBA球星詹姆斯拦在了场馆门外。詹姆斯先是表示愿意为志愿者签名,遭到拒绝后又想用合影来换取放行,最后,他甚至想用自己的帽子换取志愿者的通融。可我们的志愿者却始终不为所动,礼貌而坚决地将他拦在了门外,直到他的朋友送来通行证。当詹姆斯表示仍然愿意与志愿者合影时,志愿者微笑着告诉他:“对不起,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詹姆斯在惊叹中向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
  
  许多不知情的人以为志愿者可以免费观看比赛,其实由于服务对象是观众,志愿者必须面朝观众,背对赛场,再精彩的比赛也只能用脊背去感受。8月14日那天,中国射箭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那一刻,场内沸腾了,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冲击着我们的耳膜。我们多想和大家一起见证这创造历史的一刻,但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我们微笑着提醒观众注意安全,维持场内秩序。直到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我们才转过身来,满含热泪高唱国歌。赛后,张娟娟和她的队友一起来到志愿者休息室,写下了这样的话:“感谢你们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比赛中为国家队和观众提供了优质服务,你们是最可爱的!”
  
  今天,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记忆,但那段宝贵经历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珍藏一生。又一个奥运志愿者说,“我们只是种下了一片绿色,却收获了整个春天”。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些,继续努力吧,不断把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展示给全世界,用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青春因创新而精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  胡铃心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胡铃心,与在座的同学一样,也是一名大学生,同时还是一位幸运的学生。因为我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从小对发明创造有着特别的爱好,对天上飞机有着特别的向往。小时候,父母总是鼓励我通过自己的双手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十一岁时,我完成了第一件发明:盲人电话。从此,创新渐渐地成为我的习惯,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学阶段,我发明的定量药品瓶、高效率扳手、安全节能开关等十几件作品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其中三项获得了国家专利。高二时,我完成了一篇名为“21世纪空天飞机”的创新设计方案。2001年,我被南航破格录取,并如愿以偿地进入到飞行器设计专业学习。
  
  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开放了大学生科技中心、创新实验室,设立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同时,学校还为我们这些喜爱创造发明的同学配了专业导师。我非常珍惜这些难得的机遇,在老师的帮助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默默地储备着能量。大学期间,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本硕博连读资格。
  
  在学习之余,我们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2003年,我和合作伙伴选择了“微型可控扑翼飞行器”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探索如何利用仿生发明法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和隐身特性。当时,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它涉及到非定常涡动力学和微机电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量的工作没有现成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成果可借,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滴去摸索。微型扑翼飞行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对上面安装的微机电器件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它要求舵机的重量必须小于2克,而当时市场上能买到的舵机都在6克以上。怎么办呢?只有完全靠自己研制一种全新的舵机。我们尝试着运用逆向发明发,设计出新型舵机结构,大幅度地减轻了重量。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研制出仅重1克的微型舵机。像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
  
  我和伙伴们为此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我们用每一个困难考验意志,用每一步坚持延续梦想。通过一年半的努力,终于让我们国家自己的“微型可控扑翼飞行器”飞上蓝天。试飞时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的飞机在前面飞,后面还有一群小鸟跟着飞,它们把我们的飞机当成是“老乡”了。2003年,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们的这个作品获得了最高奖。
  
  初试牛刀的成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感悟:那就是创新需要坚持。一年后,我们开始了新的探索,着手研究新概念无人直升机。由于采用旋翼涵道风扇等新的技术路线,我们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一次试飞,由于操纵系统失控,飞机差点摔得粉碎。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快要成功的时候。在困难面前,women你没有放弃。通过借鉴固定翼飞行器襟翼的实际,我们提高了涵道风扇的反扭矩配平能力。经过上百次的试飞,验证了这种直升机具有较好的悬停性能,经过不断改型,它将在今后的反恐和抗震救灾等行动中发挥作用。
  
  2006年6月,我与合作伙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我们的参赛作品是“超飞一号”空天客机科技概念型设计,这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它是航空与航天的过渡和融合,可以在三个小时内飞抵全球任何一个机场。经过国内航空专家的三轮评审,比赛结果在珠海国际航展现场揭晓,我们有捧回了大赛的一等奖。
  
  在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之余,我也努力尝试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学期间,我组建“迅杰创业团队”,把南航的微波快速修复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通过半年的市场调研,我们完成了详尽的商业计划,获得了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与著名投资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在创新历程中,令我特别难忘的是:研究生阶段我组建了航天创新团队,瞄准世界航天前沿领域,着手研究“多面手太空线缆系统”。它可以综合优化利用空间的多种能量,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航天发射费用,并且还具有产生人造重力和清楚太空垃圾等独特功能。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不断地修改程序,不断地模拟测试,每天在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团队不懈的努力下,我们最终获得了成功。两月后,我们带着这项技术参加了飞翔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经过3名院士、20位航天专家的现场答辩,我们获得了中国赛区的第一名。这件作品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还饶有兴趣地和我讨论起了太空垃圾的危害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最后,总理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以后要沿着科技创新的道路继续努力。我们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
  
  两年后,我们想更高目标发起冲击,组队参加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亚洲赛区决赛,组委会要求技术报告和现场答辩全部采用英文形式。这对我们中国学生而言,既是一种语言上的挑战,也是国际交流的好机会。这次我们带来的作品是未来航天飞机的替代方案,名叫“急速快车空提天飞行器”,它可以利用激光推进实现更高效的航天飞行。竞赛过程中,我们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一流作品同台竞技。国外同行很多充满创意的设计思路使我们开拓了眼界,也感到一些压力。但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坚信中国的航天科技是全亚洲最棒的。经过来自六个国家的十几位国际评委的联合评审,最终,我们的作品以绝对优势获得了亚洲赛区的第一名。
  
  回首一路走来的科创历程,我能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是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受益于学校的好教育,受益于创新的好平台。今天,我只是刚刚走上科技创新之路,今后的路还很长,必定充满艰辛和曲折。这里不会有永远的成功者,也不会有永远地失败者,但可以肯定,我们必定是永远不停追寻梦想的探索者,一定会在创新报国的不懈追求中实现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
  
  谢谢大家!  
  


 

爱心责任行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蒙祖海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水族学生蒙祖海,从小生活在贵州山区的我,见证了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便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高中毕业,我毅然跨入国防生的行列,四年的国防生大学生涯,我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经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洗礼,我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那就是爱心,责任,行动。
  
  谁都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28分,一场灾难降临汶川。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我来到成都火车东站,这里是抗震救灾物资的重要中转站。车站负责调度的同志面带倦容,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同学们,这些都是救命的物资呀,拜托大家了!”望着堆积如山的救灾物资,看着拼命工作的人们,我的眼睛湿润了。没说一句话,我们挽起衣袖,立刻投入工作。一箱一箱方便面从我们手中传过去,一件一件矿泉水从我们肩上扛过去。我们虽是从边远农村来的,家里的重体力活干过不少,可这么高强度、高密度的劳动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一顶救灾帐篷就有上百斤重,一袋大米就是50公斤,而每天需要搬运的救灾物资至少有上千吨!手木了,脚麻了,我们始终坚持着。就这样,我们一干就是整整五天五夜!
  
  有记者问我,那么多天,吃得那么少,睡得那么少,你们怎么坚持下来的?其实在那个时候我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到我们多搬一瓶矿泉水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想到多运一顶帐篷就可以让灾区人民少一些风雨,就似乎有了无穷的力量。
  
  很快,我又被选拔赴江油灾区做志愿工作。那个时候余震不断,整个绵阳都面临着唐家山堰塞湖的严重威胁,同学们叮嘱我一定要小心。那段时间,我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的场景,孩子的呼唤、父母的眼泪,深深地刺痛了我。听到同学的叮嘱,我想去的念头反而更加强烈了。出发前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地给同学发了一条信息:“明天去灾区一线了,去实现一个男儿的价值!”当天的日记里我这样写道:爸、妈,面对严重的灾情,就让您的儿子去接受这份考验吧!
  
  到了江油灾区,灾情比我想象得严重很多。一位70多岁的董大爷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亲人,自己也被倒塌下来的放亮砸伤了。一天午饭时间,老人左手颤微微地拿着刚打好的装有稀饭和榨菜的纸盒,一不小心全洒在了床上。我快步过去,扶起老人,帮他重新打好饭,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老人用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抓住我,动情地说:“娃儿,你是好人啦,快去忙别人吧,我自己还行,不耽误你时间!”老人的这句话,让我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在灾区,我还发现许多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灵伤痛,整天蹲着默默发呆。于是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呢?对!办一个流动学堂!在我的倡导和带领下,我们立即成立了江油志愿者流动学堂。一个简易的帐篷里,铺上一层塑料布,挂上一块小黑板,就成了我们的教室,成了孩子们逐渐远离地震伤痛的地方。
  
  小学4年级的董仁良父亲早逝,从小跟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大地震发生时,他的母亲在帮助爷爷奶奶撤离后不幸遇难,幼小的他是被叔叔从废墟里刨出来的。刚见到他的时候,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我,眼睛里写满恐惧、无助与渴望,孩子很少说话,更多的时候呆呆地望着远方,嘴里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孩子喜欢画画,开始,他的画中多半是模糊的妈妈和流泪的小孩,我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有着怎样的痛苦,我也知道我们志愿者身上肩负着怎样的责任。我便有意地接近他,给他讲故事、教他画画,学算术,告诉他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渐渐地,他开始愿意和大家交流了。一天,小仁良画了一幅逼真的龟兔赛跑和阳光普照大地的画,这成了我们流动课堂里那一天最开心的一件事。看到这幅画,我们开到了小仁良的明天;看到这幅画,我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坚强。
  
  志愿服务让我感悟了责任,体验了坚强。地震灾区成了我放不下的牵挂。去年暑假,我没有回家,一个人又背上行囊去了北川,继续用我的一点点力量为灾区再做点什么。我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永远都是我奉献青春、挥洒热血的战场。
  
  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次特殊的历练。如果说这场灾难注定要来临,那么就让它看到我们青年一代铸就的勇气和信心;如果说这份悲痛注定要承受,那么就让它磨砺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特有的镇定和坚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激励我们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永不停步、奋力前行!
  
  谢谢大家!
  
  


 

让青春在火热军营中闪光
  
  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士官向南林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向南林,今年28岁,1999年从四川旺苍县入伍,是沈阳军区基层部队的一名士官。入伍以来,我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感,自觉培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努力争做“四个新一代”优秀青年,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两次受到胡主席的亲切接见,今年5月,中央军委授予我“新一代模范士兵”荣誉称号。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光荣的传统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就对党、国家和军队有了朴素的感情。当兵后,部队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我很快意识到,不认真学习理论就会掉队。于是我跟着学了起来,几次理论考核和演讲交友都名列前茅,让我体会到了学理论的成就感。从那以后,我学理论的热情越来越高,越学越感到党的创新理论威力无比。特别是近年来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种地不收税,上学不交费,看病有保障,各乡各村还通了柏油路。那我们部队来说,军装换了,生活好了,武器装备更先进了。这些都使我亲身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是富国强军的好理论,跟着党走,国家有发展,个人有前途!
  
  要把科学理论学懂弄通,不下苦功夫不行。集中学习觉得不解渴,每天熄灯后我就在库房或走廊里学上两个小时。野外驻训没有电灯,晚上我就点着蜡烛学习;蚊虫叮咬,我就猛涂风油精。一次外出驻训一个多月,我用掉了40多根蜡烛、20多瓶风油精。就这样,我先后学习了40多本理论书籍,写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我还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影响和带动大家,在连队领导的支持下,办起了“理论之窗”小报,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基层度》等小册子,用战士朴素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理论,战友们亲切地称我为“编外指导员”。
  
  通过学习我渐渐懂得,实现理想追求,创造佳绩固然重要,但战胜挫折,更是人生精彩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当军官一直是我的梦想。然而,事与愿违,3次考学、提干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为此,我苦恼过、彷徨过。但冷静下来一想,当军官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急事当不上将军,也要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把利剑,一朝亮剑,所向披靡,不辱使命。我不断努力,2007年终于被破格报送到军官学校学习。有的同学问我,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让你面对挫折不放弃;是怎样的一种追求,让你面对困难不退缩。我说,志在顶峰的人,绝不会因为山腰的险峻而停下攀登的脚步;人可以没有飞翔的能力,但决不能没有奔跑的梦想!
  
  刚到部队时,我的身体比较单薄,摸底测试5个科目只有1项合格。知耻后勇。我找来沙袋绑在腿上练耐力,借来哑铃练臂力,做仰卧起坐练腹肌,没用多长时间各个科目都过了关,五公里越野和队列考核还获得了优秀;新兵训练结束不到三个月,我就成为第一个熟练掌握高炮6个炮手全部操作要领的新兵。为了提高综合素质,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声乐和器乐,掌握了6种乐器表演,考取了国家二级篮球裁判,成了部队的文体骨干。
  
  当兵10年,我7次变换工作岗位,我努力使自己成为每个岗位的行家里手。2003年团里成立课题组,研制装备远程诊断和维修系统,这个项目综合性强,我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成为课题组中唯一的士官。我和大家日夜奋战,经过6个多月数百次实验,成功研制出“野战抢修综合支援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一种新型雷达正式列装。面对新装备,战友们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来了“千里眼”,愁的是一无教材、二无骨干,更谈不上修理。团里指定我牵头攻关,我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和战友们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不到4点钟就起床,逐个部件、逐个程序、逐个动作练习。为了测算程控联动数据,我连续3天蹲在雪地里反复接线、记录。两个多月下来,我们制作出6部教学课件,编写了20多万字的训练课程,培训出15名操作手。年底首次指挥高炮射击,就创造了一次击落14具靶标的军区记录。几年的部队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生的辉煌不在于创造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小舞台连着大使命,小角色同样能有大作为!
  
  我的家乡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小时候,爸爸妈妈劳累的身影,拮据的生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按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父母分忧,为家乡出力。1994年母亲遭遇车祸,为母亲看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两万多元的债。读到高三时,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实在没有能力供我和弟弟同时上学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让弟弟能够继续读书,我背着父母毅然报名参了军。参军后,我把大部分津贴和工资都寄回去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大学。
  
  除了自己的家庭,我还努力把爱心传递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和社会打家庭的温暖。有一年同班战友小姜接到家中来信,说家乡遭遇大旱,急需4000元钱打井,记得他满嘴是泡。我知道后,立即把自己仅有的3000元钱拿出来,又借了1000院,以小姜的名义寄到他的家里,解了燃眉之急。2003年我从报纸上了解到驻地福利院为孤残儿童募集资金的情况后,便每月从津贴费中拿出50元钱寄到福利院,至今从未间断。我还给辍学儿童交过学费,为丢失钱包的民工买过火车票,为沿街乞讨的老人买过饭。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充满爱心、乐于奉献,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生活会更加美好!
  
  这些年,我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组织上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清醒地知道,是党的创新理论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军队这所大学校为我提供了成长沃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塑造了我的人格品质。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还属于未了人民利益默默奉献的广大官兵,属于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我将把荣誉作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让青春在火热军营中闪闪发光!
  
  谢谢大家!
  
  

 


 

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 宋鱼水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二十年。二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基层法律工作,心里始终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维护法律的神圣,维护国家的尊严,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是当事人赠送给我的一面锦旗,也是我不懈追求的职业目标。
  
  法官办理案件,要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平民情怀,要把群众看做自己的父老兄弟。我办理的第一个案子至今记忆犹新,原告是个起早贪黑给小饭馆送菜的民工。那是个寒冬的早晨,他穿的非常单薄,破旧的衣服已经看不出颜色。尽管屋里有暖气,但他还是微微发抖。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他这个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民工告诉我,他给一家饭馆送了一年的菜,一直没给钱,临近年根,他冒着严寒一趟趟去要,求了服务员,求老板,饭馆的人烦了,连推带搡把他赶了出来。
  
  后来我了解到,这家饭馆因为经营不善,多次倒手,买了民工蔬菜的老板早就没了踪影。现在老板对我说:“法官,自从我租了这个店面,天天有人追着我要面钱、米钱,我冤不冤?”我说:“你冤,那个民工更冤,你承包了这个店,就应该先还上!”那个老板一听就急了,说:“前一拨人前的钱算到我头上,这太不公平吧!”我说:“按照法律规定,你可以向过去的承租人追偿,但你现在必须先把钱换上”。案件顺利结案后,那个民工捧着薄薄一叠钞票痛哭流涕,我才知道他重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都在等着这点钱。
  
  小额案件与标的重大案件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以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部分贫富贵贱,一样充满关爱的社会。我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一份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对国家的信赖。
  
  一般人对法官职业的理解就是判案。但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如果能灵活利用调解的方法让当事人双方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就能进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有一起技术秘密侵权案,原告的四名员工跳槽注册了一家新公司,生产与原告同样的产品,被起诉到法院,当合议庭把原告的密码输入被告电脑后,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原理图和原告的一模一样,侵权是铁定的事实。被告懵了,说:“公司完了,那我们全完了!”。
  
  这个案件事实清楚完全可以下判,但就社会效果来说,是判被告违法还是引导其守法好?我想,如果原告许可被告使用这项技术,被告不仅可以转入合法运营,原告也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调解可以实现双赢。我下决心进行调解,但原告想治治被告,说:“调解可以,先给100万。”原告开的这个天价对产品尚未投入销售的被告来说,显然无法承受。我仔细分析情况后对原告说:“你许可被告使用这项技术秘密,不但可以得到经济补偿,还可以通过被告扩大你们的市场知名度。成为你生意伙伴的被告也会非常感激你!”原告终于放弃了治治被告的立场,双方达成了一项调解协议:“被告支付许可使用费20万元,同时停止部分产品的生产。”但在制作出调解书后,原、被告又一起来到法院,对我说:“宋法官,调解书的内容不能修改啊?”我的心一紧,以为他们反悔了。原告抢着说:“我们俩商量好了,‘所有的产品被告公司都可以生产,同时增加10万元使用费’。”我调解了大量案件,虽然调解成功一个案子要付出很多心血,但通过调解,许多面临灭顶之灾的企业起死回生,针锋相对的对手握手言和。我想,这种双赢的结局应该是法官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期望的最好回报。
  
  法官身处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有时也会遇到蛮横无理的当事人。又一次到外地执行送达调查任务,当事人是一个企业的老板,见法院的人找上门来非常恼怒。先是不开门,好不容易叫开了门,一进门就命令我们:“别弄脏了我家的地毯!”紧接着打电话叫上来两个彪形大汉一左一右横在门口,气氛非常紧张。我直视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你现在面对的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法官,如果你再这样嚣张地妨碍公务,站在你面前的将是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官。”我的镇定明显震慑了他,交涉到深夜一点,终于让这名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
  
  法官最难过的是人情关。记得我刚担任经济庭副庭长的那年,老家突然来了一个亲戚,找我帮忙,这个案子就在我这个庭。亲戚难得求我一次,如果是其他的事,我会毫不犹豫去办,可,我是法官……看到我低头不语,他说:“你甭太为难了,我要做人,你更要做人,我不怪你!”这话使我心中充满歉疚和感激。后来,老家的企业输了官司。其实,“法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没有爱心、善心和同情心是做不好法官的。但这种真情不是私情,是对社会公正的真正信赖和深厚感情。如果法官纵容了一次私情,当事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他得不到一个好的社会,得不到关乎长远和根本的公正环境,最终受到的伤害更大。
  
  我刚独立办案那年初,工作特别忙,只好把不满周岁的儿子送回老家。年底一放假,我迫不及待地往老家赶,将要看到儿子的幸福和焦急使我一路上坐立不安。当我蹲在儿子面前,满怀欣喜地伸出双臂,轻声叫着儿子时,儿子却紧紧贴在姥姥怀里,知识不断用眼睛的余光偷偷打量我,“儿子不认识我了!”在泪光中,时间似乎凝固了,我的心都碎了。作为一个母亲,猛然间涌起的酸楚和委屈使我泪流满面。没有哪个母亲不愿意在孩子的身边,但我们要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责任。
  
  回想过去的二十年,我深切地感到,作为一名法官,要胸怀一份真情、一份责任。真情首先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情,永远不忘我们的来处,永远不忘自己的根本,才能始终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公正司法,倾心为民;责任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只有把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社会尽责、走出小我,才能切实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找准努力的方向、实现最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
  
  


 

在讲坛上,我永远年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吴文虎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作为一名从教49年的老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面对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我出生在国难当头的岁月,童年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度过的,记忆中只有屈辱与艰辛。新中国成立后,我才有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从此,感恩报国就成为我做人的基本标准。1995年,我怀着报国之心,考上了清华大学;1958年,我服从组织调动,从电机工程系转到自动控制系学习尖端技术。1961年,我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如今。
  
  从教以来,我深切感受到,大学需要一流的大学生,更需要默默奉献的老师。的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何等的荣幸!因此,无论是上课、带研究生,还是从事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工作,我都给自己定了标准:要与人成才、要育人成金。
  
  几十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虽然我今年已经72岁,但我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大课。我教授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比较抽象、难学,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来的学生,从未用过计算机,要学好这门课,难度极大。为了化难为易,让学生学到真本领,我就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重点讲思路和方法,强化上机动手实践,构思很多引人入胜的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和我互动。一堂课只有短短2个小时,但课前我却要思考和准备好几个星期,反复琢磨怎么讲,怎么给学生搭台阶,怎么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这门课第一年就被清华大学评为精品课,第二年被北京大学评为精品课,第三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首批精品课,三年上了三个台阶。有的同学在校园网上评价说:“老师的课独具一格”,还有的说“老师上课胸有成竹,让我们对学习充满信心”。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我也获得了人生的成就感。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对同学们说:谢谢你们!
  
  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在酝酿中。我被学校推荐去参与这项工作,从此我便于这项国际青少年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我们一行5人组成中国代表团,前往保加利亚参加首届竞赛。由于经费缺乏,我们自带方便面、罐头,坐了8天火车,抵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双脚浮肿,连皮鞋都穿不进去。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三名高中选手仍然一举夺得了三块奖牌,总分排名第二,为中国参加世界大赛打响了第一炮。
  
  20多年来,我作为教练和领队参加了15届比赛。每次比赛前夜,我们都来不及倒时差,就要参与各国领队都必须参加的题目审查和翻译工作,为此必须通宵达旦地工作,以确保同学们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间隔一天的两轮比赛,意味着我们有两夜不能合眼。但是,无论面对怎样的艰苦条件,我们都会微笑着鼓励同学们要充满自信,奋力拼搏、为国争光。每次获奖后,我们全队都要把五星红旗放到胸前,合影留念。截止到2008年,我们中国队已经在这项赛事中拿到51块金牌,届届名列前茅。
  
  1997年以来,我又带领清华大学的学生参加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多次摘取金奖或银奖。2009年,全球有88各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所大学,派出7000多支队伍参赛。面对世界名校的激烈竞争,我们发挥平稳,三所中国大学拿了三块奖牌,其中清华大学取得了金牌,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我和我的一个学生也被大会组委会授予“杰出教练奖”。
  
  长期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高强度的信息学奥赛,使我常年处于一种连轴转的转态,20多年从未休过寒暑假。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驱散了我身心的疲惫。看到国家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又给我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对于我所做的工作,国家给与我极大的荣誉。我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一等奖,首都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科学普及先进个人。国际信息学奥委会也特别授予我“杰出贡献奖”。特别让我欣慰的是,2008年,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评选我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我自知:荣誉越多,压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四十九年的教学生涯匆匆而过,尽管岁月流逝,人生的感悟却留在心间:教书育人是天职,是责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我深深地感到: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爱教书。在讲台上,永远年轻!
  
  今年,新中国就要迎来60周年大庆。我至今难忘,1949年10月1日那天,我就站在天安门广场,聆听着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了。此时此刻,回顾我的教师生涯,回想我教过的学生,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国家在进步,我们的民族在振兴,我们的教育在腾飞。我坚信:我们的孩子行,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行!
  
  有人问我:您已白发苍苍、年过七旬了,为什么还退而不休?我说:入学时,学校就教育我,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至今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庄严承诺,还要努力奋斗。我曾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将为中华之崛起而继续教书育人。
  
  谢谢大家!


在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2009年6月28日

刘莲玉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组织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来我省作巡回报告,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刚才,报告团8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真实生动地介绍了他们立足本职、报国奉献的先进事迹。先进模范的事迹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启迪,精神得到洗礼。在这里,我代表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报告团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报告团成员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8位先进模范在学习工作中,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谱写了一曲曲爱国奉献的感人乐章。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各位先进模范,都是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优秀榜样,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我们要学习先进模范胸怀祖国、心系民族的炽热情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8位先进模范,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炽热的民族情感。正是因为胸怀祖国和民族,72高龄的吴文虎教授仍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为中华之崛起教书育人;正是因为胸怀祖国和民族,秦文贵同志连续20年奋斗在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在艰苦奋斗和科技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高高挺立的钻塔上建立起自己的人生坐标;正是因为胸怀祖国和民族,胡铃心同志志存高远,孜孜不倦,在航天飞行器等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拿破仑说:“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深化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报国之志,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我们要学习先进模范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昂扬风貌,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8位先进模范,无论在任何时候,都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勤奋耕耘。许振超同志30年如一日工作在港口装卸岗位,一次次刷新港口自然箱装卸的世界纪录,创造出让世界震惊的“振超效率”,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桥吊专家;向南林同志是部队基层的一名士官、修理技师,他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立足岗位刻苦锤炼本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平凡的士兵岗位上展现了“80后”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永葆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在本职岗位上放飞人生理想,创造人生辉煌。
  
  我们要学习先进模范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追求,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8位先进模范,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大快乐,在默默奉献中升华人生,彰显风采。宋鱼水同志在办案工作中始终把公平正义摆在首位,秉公执法,倾心为民,办理了多起全国首例、全国第一的案件,不断追求着“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职业目标;孙慧环老师在志愿服务中挥洒青春,忘我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和微笑,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蒙祖海同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志愿者行动,在灾区一线奉献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吃苦耐劳,无畏奉献,在灾区一线奉献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我们要向先进模范学习,着眼于人民需要和社会需求,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服务人民中升华人生,在奉献社会中体现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先进模范是时代精神的化身,一个先进模范就是一面旗帜,指引和激励我们不断奋发前进。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进科学跨越、加快富民强省,更需要广大青年像8位先进模范一样携手同心接力推进。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大学视察时深情寄语广大学子,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希望大家牢记总理嘱托和人民期盼,以先进模范为榜样,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的人生追求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勤奋学习、深入实践、脚踏实地、成长成才,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湖南师大报告会上的致辞

2009年6月28日

张国骥
  


尊敬的各位先进模范人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上午好!
  
  在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校上下共谋科学发展之际,我们又荣幸地迎来了“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在湖南的首场报告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莅临湖南师大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殷切关心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立足本职岗位、在爱国与奉献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生价值的先进模范人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爱国奉献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湖南师范大学诞生于抗战烽火连天的1938年,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70多年来,学校与民族命运共呼吸,与时代脉搏同起伏,已发展成为湖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方院校前列的高等学府。学校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孕育了“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社会输送了近30万人才,近年来又涌现了陈野平、李春华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的优秀学子,湖南师大也因此被誉为“英雄成长的沃土”!
  
  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为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此次来校作报告的八位同志都是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八位先进模范人物在各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对创新创业的激情,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今天的报告会,无疑是一场“思想大餐”和“精神盛宴”!希望同学们用心聆听,努力实践,从先进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做青春路上永不停步的探索者,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榜样,在奉献国家发展中升华个人价值!我相信,这场报告会必将对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报告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报告文稿集萃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报告文稿集萃 张子林书法 收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事迹(1) 张子林书法 收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事迹 (2) 张子林书法 收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事迹 (3) 张子林书法 收藏 英烈事迹 张子林书法 收藏 【经典奉献】民歌联唱 张子林书法 收藏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2) 张子林书法 收藏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3) 张子林书法 收藏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1)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俄罗斯如何教育青少年爱国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张子林书法 收藏 诗词集汇索引(2)—爱国 抒情 儿童 英文 爱情 现代类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张先生奉献祖传秘方——专治疗中耳炎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一位基层人大主任的述职报告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包起帆事迹【图】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代 柯九思 书法集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全唐诗集 施晗在“施晗著书成功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书法雅言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历代名家书法合集】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宋朝 岳飞书法集 张子林书法 李逸 收藏 历代名家书法欣赏合集 老太乐于助人被授予爱国奉献功勋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