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健康最新消息:企业需要怎样的HR经理人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3:11
 
                           企业需要怎样的HR经理人 [渔夫 发表于 2007-6-7 9:49:00]      以往在人们的脑海中,人事管理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干。但随着近年来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力资源观念也在逐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开始进入中国企业的视野。
  
但也有很多大公司,至今还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总监。是因为这个职位不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太重要了,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目前,人才市场上虽然已经 积累了众多HR从业者,但实际上却充斥着很多“蹩脚的”HR经理人,有的是单纯追求所谓专业性而脱离业务需求的“技术型”HR,有的是单纯追求人际关系或 人事斗争的“人情型”HR,更多的是陷入日常杂务的“保姆型” HR。这使得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HR经理人并不好找。那么,企业真正需要的HR经理人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本期嘉宾
  
  栗庆森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任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北京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监。


  邓 涛
Google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知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长江商学院MBA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历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马士基航运(中 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美国联信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惠而浦公司亚洲区人力资源副总裁。


  张廷文
  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硕士。曾任职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立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历任培训经理、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总监等职。


  很 多公司没有人力资源总监,并不是认为人力资源不重要,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寻找了一年多才找到合适的。为什么人力资源总监这 么缺?具有怎样特质的HR才可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HR总监呢?这次我们邀请到Google的邓先生和泰康的栗先生,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够给企业 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和解决思路。那么就先请邓先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邓涛:坦率地说,关于人力资源总监这个人选,Google确实找了挺长一段时间。Google在选才方面的确有自己一套严格的流程和标准,他们需要找最好的人,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团队。面试一般都安排6~8名面试官,而且每个人都要给评语和分数,意见不统一就一票否决。
  
  栗庆森:我 知道Google找过很多人,为什么合适的人这么难找,虽然我不知道全部的内容,但我认为像邓涛这样的人是合适的。我是从HR的角度来考虑,一个新公司成 立,有很多的基准工作,而HR是整个公司制度、流程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的推动者。他们一定要找一个经验丰富、对HR有深层次理解的人。如果换成是一个年轻 人,他可能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从而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团队,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
  
  HR的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
  
  张廷文:刚才我们谈到Google在寻找HR经理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HR经理人的稀缺,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就请两位专家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实践经验具体谈谈吧。
  
  邓涛:我 认为,首先就是HR的准入门槛设置不合理。大家都说HR的门槛很低,其实我是觉得这个门槛从一开始就没设对。企业初期创业阶段,由于人才本身的稀缺性,再 加上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工作的事务性,什么人都可以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没有对人力资源的职能和作用作合理定位,同时对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缺乏考 虑,这为以后HR经理的培养埋下了隐患。
  
  张廷文:实际上在创业初期,一开始是没有专人做 HR的。前天在杭州一个论坛上,有一个HR老总讲,老板跟他说,你现在谈招聘标准、任职资格,是想找千里马,但实际上我们连驴都没有,是个马只要能拉套就 让它拉起来了。目前在HR领域里,出现了“三多”现象:学院派多、女性多以及年轻人多,好像HR谁都可以做一样。特别在目前的中国,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 系、方法、工具和流程,更多的是一个舶来品。多年来HR都在学习这些东西,而且以为学了以后就可以做好HR,但现实的情况是,HR 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多的是对人的理解,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所以,很多从学院出来的HR在企业里做得并不是很成功。
  
另外,在HR部门中,有一大部分女性是从行政或秘书岗位转过来的,她们在此之前可能没有经过HR专业知识的培训。之所以也能做HR,是因为HR里面有一 大部分工作是事务性的工作,同时做HR工作需要亲和力,而在这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大家更愿意跟她沟通。但是这其中有多少专业的知识或素质以支撑其 成长为高级的HR经理就不得而知了。
  
  栗庆森:是这样的,HR的初级工作几乎谁都能做,这 就出现了从事HR工作的人来自各种各样的领域,有学哲学的,有学外语的,有学经济的,有学政治的,有学机械的,甚至没有学过任何专业的人也可以做HR工 作,也可以当HR经理,就是因为HR 门槛很低,但是做得对与错、效果好与坏就值得商榷了。这就像谁都会唱歌,但是要想成为像李双江那样优秀的歌唱家,或者成为周杰伦那样的歌星,就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了,这就是HR的魅力所在。为什么HR的高层难找,难就难在这样一个明星式的要求决定了它要与一般人不同。低门槛或门槛没设对,都影响着HR经理的 培养和储备,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HR经理的稀缺性。

    中 国优秀HR稀缺的另一个原因是HR的教育跟不上。中国本身就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在逐渐引进国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还有一些 高校开设人力资源课程,但是我们的教学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外很多教授都在企业做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的高校虽然也 有一部分老师有实践经验,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再加上我们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使培养真正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的人力资源 经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张廷文:这是一个长期补课的问题,在HR领域里,我们研究的时 间确实是比较短的。HR作为一个职业来说,它需要历史,需要一段时间积累,包括这个业务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我们称为有些行业是成熟行业,比如说钢铁、制造 等,而把互联网称为新兴的,因为它的积累时间比较短。所以说在HR这个新兴行业,人才积累也较少,人才的缺口是一大批,不管真正是不是适合做这项工作,都 涌到了这个行业里,因为公司也不可一日无HR,于是就找一个人,无论什么出身,先用了再说。
  
  栗庆森:在 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不管是企业家,还是经理,大家的共识是需要有人做这件事情。人力资源,不是告诉你原则就可以做,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是一件事、一件事 地积累出来的,没有速成班,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难点,也是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魅力所在,HR的培养是需要成本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与培训。而中 国的人力资源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想培养出一批HR经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HR的稀缺缘于其培养周期长,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需要专业的知识与专业的素质,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
  
  企业管理者的带领与引导不到位
  
  邓涛:再 次就是企业管理者的带领与引导问题。我个人的经验,企业有经验的管理者,可以带一些年轻的HR,这一点在学校里是学不出来的,一定是在工作中做出来、带出 来的。我们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培训只是教你知识和技能,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真正的培养是在工作中,是需要别人带你,给你指点。我觉得这是很多企业缺 乏的,因为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每个企业都要求有两位数字的增长,所以也顾不上带队伍。
  
  栗庆森:我 非常同意邓老师的观点,HR工作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是不能快速模仿、培训的,它是一门艺术,是一个需要各种能力的综合体。所以我觉得HR的核心就是HR 培养的过程,其培养周期远远大于IT业,或者是会计等其它专业,因为它不是纯技术问题。比如我们培养CEO,从清华、北大,甚至哈佛等学校选拔100人进 行培养,十年之后如果能有五个到十个成功的,就可以说是天大的奇迹了。而对于HR总监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这个过程很长。它不仅需要HR 本身具有走向高层的政治眼光和业务能力,也需要企业高管对他的栽培与指导。
  
  邓涛:中国发展这么快,不可能找到一个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的经理人,所以必须在选好合适的人选后耐心地带他,才能促进他的发展和成熟。所以我每到一个新的团队,都会找些底子、素质非常好的人,把他们耐心带出来,等我走了之后,就有人可以来接班或者至少那个团队还是很强壮的。
  
  张廷文:这里面存在一个逐渐培育的问题,对领导来说培育人才很重要,要学会带团队;从个人来讲,要有一个学习、修炼的过程。有些人是比较容易学习的,稍加点拨和培养就行,但有些人在成长为一个优秀HR方面,无论怎样点拨都很难成器。
  
  栗庆森:是 的,作为高级经理来讲,要学会做指导老师,充当教练或导师的角色,为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提供支持。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良好的平台,没有良好的训练,就很 难成长为优秀人才。就像一个参天大树你把它种到花盆里,它就长不大,因为环境限制了它,花盆的土壤和养分影响着它,即便它的基因是棵参天大树,也成不了 材。再比如姚明在美国NBA火箭队是个打篮球的天才,但把他放到巴西足球队里就会变成一个烂才,因此用对地方确实很重要。总之,对于HR来说,优秀的人才 不是不需要再培养、再教育,越是优秀的人才越需要这方面的培养和呵护。
  
    HR经理人应具备什么素质
  
  理解和把握公司业务
  
  张廷文:刚才我们谈到了优秀HR经理的稀缺性以及相关培养的问题,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首先是被发现出来的,其次才是通过一定培养让他成长得更优秀。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发现这些优秀的人才。
  
  栗庆森:是的,发现并鉴别人才就像剥洋葱,要层层剥皮,发现他内在的核心能力。如果我们要培养一棵参天大树,但我们找了夏威夷树苗,就算每天给它浇水,给它擦叶子,也永远培养不出参天大树,这就是选错人了。
  
  张廷文:那么,要想发现这些人才,企业必须要知道这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现在大家都在强调HR要做业务部门的伙伴,是不是说对公司主营业务的理解和把握就是优秀HR经理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
  
  栗庆森:我 认为优秀的HR经理人必须具备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比如说Google公司广受欢迎的搜索引擎这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就决定了它可以靠广告盈利的 业务模式,而这也决定了HR的理念和思想。所以我越来越感觉到, HR面临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来自于自身的专业技能,而是来自于世界的变化,来自于经济的变化,来自于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我从医药行业跳到保险 行业之后意识到的,在医药行业我有20年的经验,业务烂熟于心,但是换了一个行业,就换了一种经济运营模式,我作为HR总经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非常庞 杂,其中首先就必须要理解和把握公司的业务。
  
  在保险行业,经常招懂保险业务的人做HR,现在泰康也是一样,泰康负责HR工作 的副总裁就曾做过武汉分公司的总经理。为什么一个不懂HR专业的人可以成为HR的领导呢?因为在这样的产业中, HR要非常熟悉公司的业务,要有业务思想,要知道怎么跟业务部门联盟,公司需要这样的人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今天HR工作的一 个重要内容。
  
  张廷文:我原来在华为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段时间我们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是由研 发总裁兼的。其实,HR副总裁就是掌握HR 整体的方向不要脱离公司的核心业务要求,或者说怎样很好地支持和配合业务发展,具体HR实务怎么操作,对于他来说并不太重要,因为公司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 熟的HR体系以及专业的HR团队。
  
  邓涛:但是业务部门领导要负责HR工作还是要学一些基本HR知识,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适应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张廷文:外企、国企、民企在选择HR经理人时,在能力、素质要求上会有什么不同?
  
  邓涛:外企、民企、国企的文化氛围不同,价值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事情在外企可能敢这么做,但是到了民企、国企就不敢这么做了,因为企业文化、价值观完全不一样或不尽相同,否则第一天你就有可能被人刷掉、被革命了。
  
  栗庆森:这就是很多外企人士想回来报效祖国,但最后却未能如愿的原因。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同样是游泳,在海里游泳和在湖里游泳对人能力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在海里游泳要面对大浪,而在湖里游泳却风平浪静。所以,在湖里你喝几口水可能没事,但在海里,可能就没命了。
  
  邓涛:企 业价值观影响着HR政策的内容和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到的是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也应该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如日本与美国的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HR经理人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需要,制订出符合本企业文 化及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
  
  比如说三资企业会经常做企业薪资调查,我也做,结果怎么样?有的说外资企业在用大的猎头公司招人,我也用,结果又怎么样?其实要是有钱谁都可以用,但是怎么用,用的结果怎么样,可能就不太一样了。另外,体制不同也是一个因素。
  
  栗庆森:我非常同意邓涛的观点。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就像我们坐劳斯莱斯追求的是尊严、荣耀、舒适,而开最流行的越野车,追求的却是一种挑战。
  
  邓涛:我 给很多民营企业上过课,给他们辅导过,我说你们要想学习西方的管理是一个长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你学会了它,只要一用,首先革的就是你的命,你有没有 这个胆量?因为现代化的管理,不是老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有企业治理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企业要面对国际化挑战的问题等。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成功 的道理和方法,不要不加分析地去盲目照搬人家的东西。
  
  总之,能在外企生存的不一定在民营能生存,在民营能生存的不一定能在外企生存,关键还是看是否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

    敏感度、洞察力与成熟度
  
  邓涛:HR 经理人不只是有能力就可以做好HR的,还得具有跟老总或其他高层共同处事的能力,战略眼光很重要。坦率地说,到了上层,对人的能力是个考验。主要是人际沟 通的能力,观察事务的敏锐度和遇到特殊事件和环境的成熟度。比如:到了一个新单位或环境,你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主要管理人员的风格、特点及企业的文化 有个正确的判断,这就是敏锐度、洞察力和成熟度,这一点特别重要;
  
  另一方面,HR必须能跟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共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HR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建立公司的文化,如果在老总或其他高层面前总是充当应声虫的角色,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也没什么不同的观点可说,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HR 经理人。
  
  张廷文:对, HR经理人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亲和力、注重沟通、关注细节等“术”的要求之外,成熟度和敏感度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HR“道”的要求。其实成功的 HR、成功地突破天花板的HR是非常稀缺的,因为其所应具备的成熟度和敏感度需要较长时间的修炼。这也是我在中华英才网撤换了三个分公司HR经理的重要原 因。
  
  第一个HR经理给我写了一封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大罪状,但同时总经理也列了他的三大罪状,最后我只能让这个HR经理离开,尽管有些分公司的HR经理做得还不如他。因为他确实有三个实例掌握在总经理手里,更因为他政治敏感度太差,不具备与总经理共处的能力。
  
第二个被撤掉的HR经理是因为他和分公司总经理关系太好了,把几任总经理伺候得都很好,但是他负责的所有关于人事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业务线传达上来的, 但我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裁,是希望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些问题,我都无法从他那里得到这些信息,他工作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第 三个HR经理被我降为了副经理,同时又招了一个经理。其实他做任何一件事也都是按照规范去做的,也有他的合理理由,但是做的结果却让人非常不喜欢。比如说 一个简单的事情,总部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考勤时间从九点变成八点半的意见。结果他得到这个信息后,马上给大家群发了一个邮件,让大家投票表决,投票的结果是 95%的人反对调整考勤,并把这个结果挂到了内部网上,其实这给领导的感觉就是“逼迫就范”,领导就算有心想改考勤时间都不行了;其实领导的意思是想让他 私下与员工沟通一下,听听意见,再做决定。还有就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公司有人要离职,总经理都知道了,HR经理却还不知道,一点敏感性都没有。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张廷文:另 外,大家都说HR是公司政策的代言人、企业纪律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所以,HR工作的原则性很重要。但要把握好原则性的分寸还是比较困难的,弄不好这种原则 性就会令人生厌。那么,这里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让这个原则性变得不那么令人讨厌,而是一种受人尊敬、受人信赖的原则性呢?
  
  邓涛:不 论HR做哪方面的具体工作,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信誉和魅力,即便你能力很强,做的东西也都是对的,但是如果没人买账,还是等于没用。其实也不是老说好话的 HR就会有魅力,有时能够坚持原则也是一种魅力,关键是看原则性这个问题该怎么谈。比如说一屋子都是高层老总,遇到一个原则性问题,这时HR是不是要考虑 给别人一些面子呢?其实,面子就是对人的尊重,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完全可以换一种沟通的方式来谈。比如有时私下单独谈会更加有效。
  
  另外,我个人认为HR相当于一个顾问,而不是指手划脚的发令者。在工作中也要以一种顾问的身份和语气跟对方交流,帮助别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供其参考。
  
  栗庆森:我 觉得坚持原则,就是要坚持公司的价值观,比如说公司要求“公平对待,不搞歧视”。如果要聘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但你的上层经理却说这人长得很难看,你是不是 会因为老板说的这一点而不录用他呢?这就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不搞歧视”原则的问题。我觉得公平是HR最核心的准则,只要你坚持了,大家就会尊重你,就会觉 得你是公司价值观的代表。
  
  另外,刚才邓涛讲了坚持要有艺术的选择,不是说你极力地反对,或者极力固守自己的意见就是坚持,有 时候坚持就是要灵活、艺术地说服别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大家有时候会说我们HR固执?实际上是不了解业务,业务、市场、客户群都已经发生变化了, HR还在坚持自己的所谓原则,那就真成了一个政策的看门狗。这就是没有尊重现实,没有尊重客观规律。这时候一切要回到HR做事的出发点上,一个最核心的出 发点就是你对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不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这也是HR生存的源泉,所以HR要跟着客户的需求变,跟着市场变,所谓HR要灵活就灵活在这 里。但是HR在这个基础上仍然还是要坚持原则,坚持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坚持公正、公平等,否则就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张廷文:刚 才讲到第一个是坚持原则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哪些更容易被人接受,比如说批评是用一些犀利的语言,还是用问题的方式让他去思考等;第二个是在坚持原则的时 候,不要只做一只简单的政策看门狗,而要解释为什么这个流程是这样定的,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第三个就是变通,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 但是如果你想做成这件事情,不妨换一种方式去做,就是说要给他有建设性的东西;第四个就是公司的制度和原则要定得非常清楚,比如说这个是特殊情况,我可以 为你努力,比如说申请更高一层级的主管特批,尽管最后不一定能成,但他会感觉到你是为我做出努力了。
  
  栗庆森:对,只要HR做的事情对业务有帮助,对客户有帮助,对公司的经营和利润有帮助,用哪种方式去做是可以协商的,不要固守陈规陋习。
  
  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
  
  张廷文:前天我在杭州和一些HR沟通,其中有些是从外企到民营企业的。大家谈到在民营企业里更加适合的一种沟通方式是什么?不是像原来在外企那样大家一起开会讨论,在会上把所有事情敲定,而是分别在下面进行沟通。
  
  邓涛:这就是中国人历来最常用的“做思想工作”。
  
  栗庆森:外 企开会多是沟通讨论的过程,而国有企业更多是利用开会布置和传达上级领导已经决定的内容,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有可能在外企开会讨论半天以后当时并没结 果,但是过两天就会有一个结果出来发给大家,因为外企开会是要从不同部门得到不同的信息反馈,有点类似于头脑风暴,让大家有更多的认识。
  
  邓涛:还 有一个是在会议上达成共识,这也是很多外企开会的目的,开会之前相关议题与提议都会事先发给大家,会上主要是讨论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意见,还要再做哪些调 整,而目的就是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不过我习惯在会前跟一些高层人士单独谈一下,因为这样能够巧妙、有效地解决一些尴尬或棘手的问题。
  
  对人有兴趣,愿以此为业
  
  栗庆森:谈 到HR经理人的素质问题,我还有一个想法想跟大家交流。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人才,所以作为HR经理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喜欢你的产品,喜欢跟人打交道,对人 有兴趣,发现人才,看到优秀的人才时眼睛就应该发亮,一定要有这种爱人才的嗜好,而不是嫉妒或排斥别人。如果整天一看到人就发怵,那就干脆去做别的好了。 试想政治家不想玩政治,怎么能做国务活动呢?同样,做人力资源的要热爱自己的产品——人才,HR经理人更应如此。
  
  张廷文:这 一点非常重要。优秀的HR经理必须喜欢你的产品——人才。只有这样,你才会主动去挖掘、发现和提拔优秀的人才,才会去激励、认可和赏识人才。同时,能认识 和体会到这个职业能为个人、企业、社会做出的价值,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并愿意以此为终生职业。另外,这些人往往也要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主动找机会 学习,建立良好的关系。
  
  今天我们共同分析了HR经理人稀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企业所需要HR经理的素质进行了讨论,两位专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观点和想法。非常感谢!
  
  后记
  
HR经理人的稀缺,既有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因素,也有行业门槛以及管理者的带领与引导问题。这种稀缺给HR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HR从业者提 供了一些机遇。作为一个HR经理人,既要学习专业的人力资源理论、制度、方法及工具,做到 “懂专业”,又要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对所在行业的业务具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做到“懂业务”;既要尊重人的价值,理解人的思想及行动,喜欢并善于协调 人际关系,做到“会来事”,又要具有政治敏感性和成熟度,能平衡和驾驭权力及利益机制,做到“有智慧”。做到了这些,也就能算得上是一个企业所需的、合格 的HR经理人了。

  转载自“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HR经理人》”

引用通告地址:http://www.folo.cn/tb.asp?id=3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