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山水华庭:老物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8:01:08
老物件

三足的汽燈 鐵質。汽燈,白熱照明燈具的一種。點著以後,利用本身的熱量把煤油變成蒸氣,噴射在熾熱的紗罩上,發出白色的亮光。
今紗罩無存,又未裝油操作點亮,隻依書上所說,心中甚為不安。


依大車的? “平整土地用的農具,長方形,用藤條或荊條編成。功用和耙差不多,通常在耙過以後,用?進一步平整土地,弄碎土塊。”

鐵鎖與帶鈴鐺的鑰匙 看那鑰匙的形狀和上麵的刻紋,充滿著神秘、敬畏,就連那鈴鐺,豁口的長縫成了可能張開的血盆大口,凸起的兩眼和額上的紋以及那所係的紅編繩,成為“一條詭秘的蛇”。

藏區文化的神秘性,浸透在每一個角落,甚而在一把鑰匙裏。我由此明白了文化的深厚性。


門環 成雙成對的,開開合合,出出進進,推推拉拉,敲敲打打,時光流逝著,生命磨損著也繁衍著,無論是人是物,相互都刻上了年輪。



有鐵箍和鐵環的石磨盤 把心情的對象即最能激起人的情感的事物當作自己的對象,不管那對象是人、是物。其實,我看出來,物裏有人,人裏有物。


倉房門口的背簍 竹質,由竹篾,竹片多層編製加固,經年不毀。


播種機 腰鋪村最有學識的老人熱情招待我們,拿出上好的白酒,從瓶裏先倒入幾個小酒杯,親自把酌,要連幹三杯才算數。酒足飯飽,但二話沒說,開始了這些農具的拍攝,仍是由那最有學識的老人陪伴著。


木質盡露的風車 現存丁村民穀博物館,為清末民初的加工稻穀去秕的農具。

臼杵 天道有情,相信世界上沒有真正百無一用的廢物,關鍵看用在何處,如何用。

紅紋白地的老碗 瓷質。盛飯菜的食具。久違了,這碗,這碗邊熟悉的圖紋。五十年前的情景忽然喚醒,那時和父母、哥哥姐姐圍著破舊而低矮的飯桌,坐小板凳,用這樣的碗,吃著蔥花炒窩頭,真香啊。倘現在沒有見到這老碗,或這樣的舊飯桌,小板凳,難道那情景就永遠沉睡塵封在腦中了麼?不知道。但我估摸著,老物件可能引人憶起人的來路,也影響了人的去路。

雙提把的銅鍋 俗謂釜為鍋,乃烹煮食物之器。此件,提把與鍋靠粗銅條穿孔綁捆而結成,見出工藝的簡略。但簡略中,不乏透出那造型上的樸素與渾然,甚而更有其生活底層用具的自然與牢靠。

小油簍子 荊條編織。盛油或醬菜用。

磚模子 鐵鏟 模子,木質,坐磚坯用。

窗台上的木槌 木質,不知何用。從槌體三個凹陷的大坑,看出它做了不少工,才“瘦”成這樣子。把兒,留住了手汗,一縷微光投下,將它和它周圍的一切刻入了人的記憶。選擇拍攝對象,也是在選擇記憶——人不該忘卻的記憶。

白色的軟襪套 用粗布手工縫製。我們住在半坡的“古堡旅店”,是韓小寶夫婦所開。說是店,其實就是鄉人把有些房間騰出來,收拾幹淨,讓旅遊者暫住,自己則委屈在狹小的屋裏,忙早忙晚,貼餅子,熬大渣子粥,燒土炕……興許是韓夫婦的淳樸勤勞和我們誠摯認真地工作,都相互看上了眼,於是不隻在這店投宿一回,而是投宿三回,如歸家。三次所達到的融洽,使韓小寶將他倉房的鑰匙無疑義地交給我們,任由我們從那老屋裏撿拾出什麼“老物件”,就可以拍什麼老物件。此軟襪套就是其一。


熨鬥 銅鐵所製,俗稱烙鐵。在爐火上加熱後,用以熨帖衣服、布料,使平整。今多利用電熱為之。有詩文帶給我們關於熨鬥的情致:“象床素手熨寒衣,爍爍風燈動華屋。”(蘇軾《四時詞·秋》)“姬人持熱鬥,殷勤熨袖底。”(尹似村《贖出典裘詩》)。還有,“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再熨熨吧!”(《紅樓夢》二十八回)

筷子筒(方形) 還在使用著。將普通平凡的事物,增加意義,也許這就是生活,就是生命。

灰磚白壁中的織布機 木質。清末民初所用。這兒有民謠戲說織布:“腳踏的一州兩縣,身坐的金龍寶殿。手拿的蘇州幹魚,口抽的夏縣掛麵。”一州——諧音舟,指坐著織布如踩舟。兩縣——諧音線,指經線和緯線。蘇州幹魚——幹魚指稱形狀像魚的織布梭子,而蘇州產的梭子最好最出名。夏縣掛麵——司馬光的故鄉晉中夏縣,土產的掛麵極好吃,細膩爽滑。把紡的線從梭子中抽出比喻為掛麵一樣,纖細潔白光滑。生命。

四層的化妝套盒 瓷質。繪有石榴、蝙蝠圖案,寓意多子多福。該物件一般多為女子出嫁所攜嫁妝。放女子粉飾化妝之物。王昌齡不是在《西宮秋怨》詩中就寫道“薄施朱粉妝偏媚,倒插花枝態更濃”麼。其實,天生麗質,何須朱粉?後養氣質,何須妝飾?

青花夜壺 在六十六中和人大附中上學,每學期有社會勞動科目,或勤工,或學農,後者就是到附近公社幫助幹點兒簡單的農活兒,收白菜、摘杏子、割麥、掰棒子之類,分住老鄉家。夜,有動靜,蒙矓間,土炕上老大爺側轉臥身而發出細微泉聲,過會兒,大爺聲息全無,安然入睡。第二天,我在茅廁土窗見一偉壺,以為古陶,好奇,拿來把玩,竟聞尿臊氣,恍然明了,大爺夜間小便的高妙,正在壺也。

四耳提壺 缸瓦質,釉麵。宋代物件。我們紀錄昨日的碎片,代代消逝,代代紀錄,又代代承續。也許,從這個簡單眼前的小事,能窺見出文明的意義。

鞋楦子和襪子板 平靜和莊嚴,單純和清晰,複雜性、統一性和必然性,被視為觀察世界的基本依據,這是無論什麼主題和無論哪個藝術家都會表現出的東西。--沃爾夫林

獨木槽 牲口的飲水槽。黃昏,見到有二百隻山羊圍著槽飲水。入夜,閑步到此,卻見水槽被翻了個身,口朝下,底朝上了。這是怎麼回事?噢,怕黑夜太冷,槽裏結滿冰,第二天羊沒法喝了。我知道那是一種牧羊人對羊的體貼。由此想到“牧羊人”三字背後的親切與依偎——人與羊/羊與人。


  有靠架的獨輪推車 木質。此車年代,清末民國初期。據《天工開物》(明·宋應星)記:“又北方獨轅車,人推其後,驢曳其前,……人必兩旁對坐,否則攲倒。……不載人者,載貨約重四五石而止。”攲,傾斜,歪向一邊。
         晒晒《老报纸》     

1942年西藏老照片

这组照片是1942-1943年期间美军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派出了一组军事人员经印度,进入西藏寻找运输补给线。由当时队伍中的俄罗斯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已加入美国籍的孙子伊利亚.托尔斯泰和另一位美国人布鲁克.多兰所拍摄的,接下来我还会发一些当年他们所拍摄的西藏老照片。

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地驻军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