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城市建设规划局:浅谈初三历史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35:48

浅谈初三历史复习

历史复习课,不等同于上新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对历史概念、现象和规律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新奇度已经大大减弱和降低,如果在复习中,只是对原有的知识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整理,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而且还很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此,上好历史复习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同时,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紧扣教材,化繁为简,抓好全面复习。 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现象、概念和规律复杂多样。在新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基本概念和规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他们对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历史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运动轨迹却还缺乏更为明确和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上复习课时,就是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出来,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结构,立体地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⑴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同样,这种历史现象一旦出现,也必定会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注重同一个时期历史现象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每一个历史阶段我们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这六个方面去认识,同时,这几个方面也都是相互作用的。在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对任何一个历史事物都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建立整体知识结构。⑵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历史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有规律可循。因此,通过对前后知识的纵向联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结构,形成立体知识体系。如对孙中山这个人物的活动及评价,由于教材中的知识是零散而没有体系的,我们对其活动可以按照对中国革命的不同贡献进行纵向联系归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和认识。

第二,依照历史知识的科学体系,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历史总复习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而且还必须突出重点。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都是重点内容。抓住了这些重点,就能使学生掌握这几次侵华战争的具体史实及其相互联系,掌握每次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轨迹,从而也就掌握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三,精心设计习题,抓好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各种形式的练习是历史总复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形式。这些练习不应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知识迁移,利用聚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历史知识复杂多样但又有规律可循。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已有的思维能力,对历史现象进行整合、归类,发现知识的同一性和统一性特征。如: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兴盛)和思想活跃等方面去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吸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复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材料解析问答题,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严密审题,学会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重点提示语等有效信息,并强化答题的语言规范,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简明扼要而又全面,提高吸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有意识地探讨历史复习课的上法,对我们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形成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