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特皮肤特效:苏格拉底的教学生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5:16

苏格拉底的故事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

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

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

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

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

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

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

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

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这一

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

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

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

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

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

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

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苏格拉底叫

去,命令他带领四个人去逮捕一个富人,要霸占他的财产。苏格拉底拒不从命,拂袖而去。

他不但敢于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恼怒地把他叫

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叫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

羊。”苏格拉底对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三十僭王”的统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权。有人控告他与克利提阿斯关系

密切,反对民主政治,用邪说毒害青年。苏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狱。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

对被告叛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苏格

拉底借此机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自称无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仅无罪可言,而且是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结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拚命劝他逃走,并

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就这样,这位70岁

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

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

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

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