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41号交响曲:嫦娥何苦要奔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56:58

 

 

 

 

关山远

  这个国庆长假,无数中国人都牵挂着肉眼难及的天外之域,那里,有一个名为“嫦娥”的飞行器,正在迅速地靠近月亮。

  无论是月亮还是嫦娥,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人们想象,在那遥不可及的广寒宫里,住着一个美丽然而寂寞的仙子。这符合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典型意象:难舍的离愁,淡淡的忧伤,若有若无而又挥之不去的孤独与失意。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就这么写道:“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面对这么一个寄托着复杂情感的月亮,人类“奔月梦”可谓久矣。月亮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古往今来,做着飞天梦的人们,无论是科学探索,还是科幻狂想,无不把月亮作为第一站。

 

东西方月球人

 

  月亮上有什么?东西方想象是不一样的。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上写道:柏德福和卡沃尔进行登月实验并取得成功,他们在月球上遭遇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后来他们与月球人发生冲突,在被追捕的过程中两个人失散,柏德福只得一个人返回地球,他回到地球后却接到了卡沃尔发来的电报……1902年9月,法国人梅里爱拍了堪称科幻电影里程碑之作的《月球旅行记》,影片剧情取材于《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和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描写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

  在这部时长14分钟的默片中,月球相当拟人化,炮弹飞船停在月球的“左眼”里,科学家被月球上的“月球人”逮捕,带到他们的“国王”那儿,但地球人发现这些月球坏蛋经不起雨伞的一碰就消失在一团烟雾中。最后他们返回地球,但掉进海洋,顺便探访了海底世界,最终被救回,科学家们也得到嘉奖。

  跟电影里那些蠢笨的月球人相比,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球人”嫦娥,则是一个美貌而忧愁的女子。中国人总是骄傲地说,“嫦娥奔月”,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幻想。“嫦娥奔月”,现存最老版本为撰著于西汉景帝一朝后期的《淮南子·览冥训》,里面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学者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嫦娥原作姮娥,汉代人因避文帝(刘恒)讳改为嫦娥。

  嫦娥原型是谁尚有争论。历史学者顾颉刚后来还专门写有《嫦娥故事的演变》。在道教里,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美貌非凡。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在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还有一座嫦娥墓,陪伴在大羿墓的旁边。据说是大羿与姮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

 

嫦娥为何要奔月

 

  《淮南子》记载了中国远古时代不少神话传说,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主要靠这本书得以流传。书中对嫦娥一语带过,未作描述。后人则演义出多个版本,开头均为后羿获得西王母不死之药,但他舍不得撇下妻子自己升天,就把药带回家,交给嫦娥珍藏。此后围绕嫦娥如何奔月,描述不一。

  有“被逼无奈”版的:后羿恶徒蓬蒙(传说后羿后来就死于此人箭下)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一口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有“抛夫独吞”版的:嫦娥知道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不死之药,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然后就飞到月宫。

  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的《奔月》中,写的就是“抛夫独吞”版。当时鲁迅感慨于曾执弟子礼的高长虹的攻击,满心苍凉。《奔月》小说中,曾经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英雄事迹已逐渐为人所淡忘,而他陷入油盐酱醋的家庭烦恼中,这位天下第一神箭手,偏偏又很惧内,整天在夫人嫦娥面前察言观色,讨她欢心。他每天骑马出去打猎,但周围基本所有飞禽走兽,都被他一一射杀了,所以他每天只能射得几只乌鸦,给嫦娥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终于厌倦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于是在后羿再一次出去的时候,她找出不死药吞下,飞到月亮中去了。而此时后羿在遭遇了恶徒蓬蒙的袭击后,正拎着一只死鸡,兴高采烈地打马回来。

  《奔月》中写道,后羿得知嫦娥撇下他独自成仙飞走后,又气又恨,“从愤怒里又发了杀机”,便对着月亮连发三箭,想把月亮射下来: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间,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但是,这已不是当年射日的后羿了,“使女们发一声喊,大家都看见月亮只一抖,以为要掉下来了——但却还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无伤损。‘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后羿最后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被妻子抛弃的命运。

  在《奔月》中,鲁迅先生对于自私自利、抛弃丈夫的嫦娥,无疑是颇为嫌恶的。小说里,他对嫦娥着墨不多,但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虽然漂亮但是市侩的小女人形象,天天给丈夫白眼和脸色看,例如对后羿辛苦一天然而除了乌鸦只射得一只麻雀而且还被射碎了之后,她责怪丈夫为什么不换一个小一点的箭头,又呵斥丈夫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一点去打猎,撒泼、势利、无理取闹、歇斯底里。 

  不过,在更多时候,嫦娥还是得到了宽容,她虽然抛下丈夫奔月,但琼楼玉宇十分冷清,她也难得欢心,正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神话中说:由于不忍心离开后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 

 

中国人心目中月亮的形象

 

  在《西游记》里,也有关于嫦娥的几处描述。猪八戒第一次出场,跟观音菩萨的弟子木叉打了起来,猪八戒说起了自己被贬凡间的原因:“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

  《西游记》第十九回,猪八戒与孙悟空又打了一场,这回猪八戒又详细说了一遍自己的遭遇,更描述了嫦娥的美貌:“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做猪刚鬣。”在老猪眼里,嫦娥是“风流仙子”“容貌挟人魂”,可见那是相当的美貌。难怪堂堂天蓬元帅酒后乱性,结果犯了天条。

  或许,这样一个女主人嫦娥,才符合中国人心目中月亮的形象,“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