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鞋:少林寺──中国人的集体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29:16

关山远

  少林寺一直不缺新闻,年末岁尾,又有两条关于少林寺的新闻很热,一是《新少林寺》上映,刘德华、谢霆锋、成龙、吴京、余少群等名角云集;二是网络上疯传一个视频《少林第一武僧被美特警KO》,KO,即一击制胜。前者把少林武术的神奇与无敌再次热捧一把,后者则让人质疑:少林武术,真的有那么神吗?

  回溯少林寺的历史,不能不说今天的“少林功夫”,是一个巨大的传奇,古老的武术传统,机缘巧合,与高涨的民族情绪、蓬勃的商业意识互相结合、发酵,形成了独特的少林文化,风靡至今。

少林兴衰中的地理变迁

  今天,少林寺是河南最著名的景点,一到郑州,车站旁边,尽是到少林寺的旅游信息。中原大地,也尽是少林武校的招生广告。据说,少林寺周边,从事跟武术相关的农民达数十万人。

  但仅仅在28年前,少林寺还是深藏大山中的一座门庭冷落的破败寺院。一切改变,始于1982年一部名叫《少林寺》的电影。由香港导演张鑫炎导演的这部作品,堪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当时主演李连杰、计春华、丁岚、于海、于承惠等,均是武术出身,在没有特技的当年,这部电影中的诸多武戏,让当时中国人如醉如痴,也造就了一批电影明星。李连杰就不用说了,其他一些演员现在也仍然活跃在各类武打影视剧中。

  少林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纵观少林寺历史,能够清晰看到,少林寺的兴衰,跟中国中心的地理变迁紧密相关。1982年版《少林寺》,取材于少林寺的一段真实历史:十三棍僧救唐王──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寺抓住了历史大发展的一次宝贵机遇。

  隋唐时,洛阳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中心”,相当于今天中国之上海。距离洛阳甚近的少林寺,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隋代大兴佛教,少林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寺攀上如此高枝,自然又是一番跨越式发展。除了李世民青睐有加外,唐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不过到了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

  到了北宋,政治中心移到开封,少林寺又迎来兴盛期。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

  此后,少林寺起起落落,很难回到隋唐与北宋时期的辉煌了,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政治中心已经北移。地处中原大地,太平盛世时还算香火旺盛;一遇战乱,兵火无情,盗匪横行,少林寺往往难逃劫数,结果往往是庙舍被毁,僧众散逃。

  少林寺最大的劫难,发生在1928年,当时军阀混战,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千载少林寺之精华,悉遭火龙浩劫。

  当年豫西大地多灾多难,为防盗匪,少林和尚自建武装,寺中藏有枪弹。1923年,少林寺当家和尚妙兴任登封县僧会司及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保境安民倒也罢了,这妙兴却违背佛寺清规,投靠军阀,成为吴佩孚军事集团下的一个团长。1927年,妙兴在与冯玉祥部队作战时阵亡。1928年,河南军阀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辗辕关(十八盘),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3月15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旅长苏明启将少林寺尽付一炬,以泄厥愤。

  《新少林寺》的背景,其实就是这段民国乱世。刘德华饰演军阀少帅,被视为兄弟的副官曹蛮(谢霆锋饰)出卖,妻子颜夕(范冰冰饰)离去、女儿身亡,仇恨令他痛不欲生,投身空门,期间结识了久居少林厨房、却对佛学领悟甚高的煮饭僧悟道(成龙饰),并与少林寺三位少僧净能(吴京饰)、净海(余少群饰)、净空(释延能饰)化敌为友。大彻大悟后出家为僧,并带领僧人,对付出卖自己的曹蛮及其手下索降图(熊欣欣饰),誓死保护战火中的灾民及少林寺。

荒野之地会出高手吗?

  事实上,石友三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从此破败不堪,很难有《新少林寺》的场景了。少林今日之辉煌,要等到张鑫炎与《少林寺》的横空出世了。这部电影公映后的第二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少林寺》这部电影,更是带动了少林寺的旅游热与武术培训热,直至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延续至今。以“少林寺”名义而巡演世界的“武僧”,更是把“少林寺”“少林功夫”品牌带到全球。

  但是对少林功夫的质疑也一直没有平息,其核心是:名山古刹真的能出武术大师吗?

  功夫影视、武侠小说,无不在传递着这样一种文化:癫僧、狂道、隐侠、剑仙……功夫高人多隐居在名山古刹,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旦出山,就震动江湖。但是,这只能是一种神话。在深山老林里“闭关”苦练,是不可能出功夫大师的。

  其一,自从进入热兵器年代之后,武术人士要安身立命,或者说,谋一饭碗,必须到城市中来,城市机会多,无论是娱乐业还是安保业,都有武术人士发挥才能的空间。晚清、民国以来,一些武术大家,无不是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例如杨露蝉、董海川在北京扬名立万,霍元甲威震津门,后又击败外国力士而轰动上海,黄飞鸿在广州、佛山,李小龙则在香港,而后去了美国。

  纵观近代以来武术大师的故乡,有这么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地处交通要道,人员流动交往频繁;二是相对富庶,特产丰饶;此外,“武术之乡”一般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矛盾较为尖锐,人们有习武防身的习惯,民风相对剽悍。

  其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武术是在千百年来冷兵器战争中,身经百战的幸存者总结出的战场生存之道,并不产生在寺庙和深山之中。衡量是否武术名家,不可能让他上场表演一套拳,然后评委打分评出来。武术名家,是硬对硬PK出来的。没有切磋交流,一味闭门造车,不会有高手出现的。

  困扰中国武术多年的问题,是“门户之见”,当年老舍先生在《断魂枪》中就写过,宁肯带进棺材,也不愿意传授给别人。这种狭隘观念,在今天依然可见。

  其三,科技的发达,在速度、力量、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对武术的技击一块有极大的促进,用今天的科学方法训练出来的一个散打高手,无论是攻击力还是抗击打能力,均要超过当年通过简陋的石锁来训练力量的武术人士。这也证明,拥有先进训练条件的大城市,才能训练出真正的高手来。

武侠小说为什么是成年人的童话?

  武侠小说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就因为能力超群的武侠高手,能够让对现实生活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成人,看到梦想与希望。而少林寺,堪称中国人的集体童话。

  在1982年《少林寺》这部电影出来之前,少林武术其实早被武侠作家写了很多,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均在各自小说中将少林武术作为名门正派的代表。但电影的影响力确实巨大大。何况那是一个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看惯了革命样板戏的中国观众,猛然见到用成熟的香港商业电影语言演绎的如此刚烈与勇猛的武术,怎么不心醉神迷?更何况,这部电影迎合了当时的民族情绪。

  在刚刚走向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人从长久的封闭中走出来,蓦然发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巨大的失落感与进取心交织在一起。卓然独立的中国武术,无疑让当时的中国人如获至宝。这种心态,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看待奥运金牌的情绪完全契合,拿了金牌,一夜间成为国家英雄,丢了金牌,转眼间又成为全民公敌。

  近年来,国力增强,奥运金牌不再像当年那般牵动万人心,但这种“输不起”的心态,还是顽强地绵延至今,从《少林第一武僧被美特警KO》引起这么强烈反响,便可见一斑。而中国功夫与泰拳的较量,也为众多国人所关注,其原因就是因为“战无不胜”的中国功夫,有时遇上泰拳,也会吃亏。

  中国功夫怎么能输呢?这是不少人至今顽强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