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电视剧:林则徐与《心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1:15

林则徐书法作品-《心经》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绩,载于史册,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因父亲林宾日以教私塾维生,他自幼即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林则徐聪颖异常,勤奋好学,7岁即能作八股文,12岁参加府试,以第一名中秀才,19岁考取举人,25岁考中进士。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20余岁时,经人推荐在福建巡抚衙门幕府工作(相似秘书工作)4年。时任巡抚的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提倡净土法门、解行俱佳的佛教居士,曾编著《径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按信、愿、行分类编辑,简明切要,流传至今,被视为净土宗一本上佳的读物。净宗第十三代祖师、近代著名高僧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

  林则徐随张师诚工作4年,深受张的器重,在学佛方面也受张的教导和影响。当时林则徐即发心用蝇头小楷书写《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等5种经咒,随身携带,终生受持。1998年2月,上海佛学书局再版的《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一书,附录林则徐的曾孙林大任于1933年6月所书跋语,说:“先文忠公早岁以文字受知于张兰渚中丞(中丞为对巡抚的尊称),遂佐其幕府。尝以急促之时,治繁重之务,振笔累千言,精神贯注,略无疏懈,张公叹为奇才。文公忠写经之岁,即张公秉节吾闽(指张在福建任巡抚)之时。当时香火因缘,其详不可得闻矣。丧乱之后,仅存此册,然亦足见其栖心净土,行持无间,迥异寻常者矣……”

  再看印光大师的一段叙述:“……一日,文忠公(指林则徐)曾孙翔(林翔,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

  从上所述,可知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了他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为人处事准则的深厚思想基础。他尝撰联语为座右铭,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他当年能不顾威胁利诱,不怕判罪杀头,毅然焚烧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鸦片。在流放新疆期间,他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心扑在新疆地区的农田水利工作上,组织开垦荒地近百万亩,提出解决沙漠中水利问题的“坎井”计划,即开挖当时人民称之为“林公井”,至今仍惠泽新疆人民的沙漠中的绿洲。

  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综观林则徐一生,他真正做到了“以出世无我精神,办入世利他事业”,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崇敬,甚至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也巍然屹立着他的蜡像,这反映了历史的公论。正如印光大师的评论,其“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洵非虚语。
林则徐亲诵《金刚经》部下得度离恶                       林则徐(一七八三年─一八五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林则徐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身居要职,坚持早晚诵经,一生持诵《金刚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佛教给林则徐以深邃的智慧“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林则徐以佛教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官为民;这在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及鸦片战争前夕所写的《十无益格言》:中凸显无遗。
    《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视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巧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林则徐身居要职,公务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早晚功课。据说,他将《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等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坚持早晚课诵,足以见其精进修持之一斑。 `*N0 Lbl]  
   高僧印光大师曾有一段叙述:“……一日,文忠公(指林则徐)曾孙翔(林翔,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折叠式装祯)课本见示。其卷面(即封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行舆即轿子)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见《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第6页) r!x^P=f,MJ  
    佛教界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一日,文忠公(林则徐)部下遗孀来求,言其亡夫梦中告知,恳请学佛的林则徐诵《金刚经》,以超度自己。林则徐应允。持斋沐浴,焚香礼拜,正毕恭毕敬地诵读《金刚经》时,一家丁送来点心,林则徐不便讲话,挥手示意:不吃,放桌上。 5`z{A  
    第二天,部下遗孀来致谢,言其亡夫梦中告知,林则徐所诵《金刚经》他得到了,并因之得于投胎做人;妇人告诉林则徐,她丈夫遗憾极了,说整部《金刚经》中加了两个俗字,否则完全可以转生为天人!妇人好奇地问,是哪两个字,那样厉害!?妇人的话,让林则徐困惑,诵《金刚经》时,自己可是一言不发的呀! >? $Ze@  
哎呀呀!不一会,林则徐惋惜地叫了起来,他想起来了,原来当时,自己挥手示意家丁,把点心放桌上,心中正是有了“不吃”二字! |r /}r,t}  
    佛法认为,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善人林则徐身已逝,善人林则徐的蜡像,巍然屹立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善人林则徐的精神永远活在热爱和平的人们心中!
林则徐学佛编辑: | 来源:转载 | 标签: | 发布时间:2008-8-22 1:04:00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於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他晚年自刻印章语),其功勋业迹,载於史册,是人们都熟习的。但他一生虔心奉佛并真实履践的事迹则鲜为人知。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出生於一个清贫的知识份子家庭。父亲林宾日以教私塾维生,他自幼即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七岁即能作八股文,十二岁参加府试,父亲因其年幼,让他骑在自己肩上送进考场。主考官看见,笑著对他说∶「子将父作马。」他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对他才思敏捷,出语不凡,颇为赞赏。考试结果,以第一名中秀才。十九岁考取举人。为了谋生,一面学习,一面教书,并曾在厦门海防同知衙门(类似海关)任司书工作。二十五岁考中进士。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二十馀岁时,经人推荐在福建巡抚衙门幕府工作(相似秘书工作)四年。当时任巡抚的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提倡净土法门、解行俱佳的佛教居士。曾编著《径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按信、愿、行分类编辑,简明切要,流传至今,被视为净土宗一本最佳的读物。净宗祖师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说∶「如《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趋净土深奥。於初机人,大有利益。(《印光大师文钞》覆张云雷居士书二)林则徐随张师诚工作四年,深受张的器重,在学佛方面也受张的教导和影响。当时林则徐即发心用蝇头小楷(按∶上海佛学书局再版时,系放大影印。)书写《阿弥陀经》等五种经咒,随身携带,终生受持。一九九八年二月,上海佛学书局再版的《林文公手书经咒日课》一书,附录林则徐的曾孙林大任於一九三三年六月所书跋语,说∶『先文忠公早岁以文字受知於张兰渚中丞(中丞为对巡抚的尊称),遂佐其幕府。尝以急促之时,治繁重之务,振笔累千言,精神贯注,略无疏懈,张公叹为奇才。文公忠写经之岁,即张公秉节吾闽(指张在福建任巡抚)之时。当时香火姻缘,其详不可得闻矣。丧乱之後,仅存此册,然亦足见其栖心净土,行持无间,迥异寻常者矣。印光法师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敬则致福,慢则获咎。馀每诵斯言,辄凛然生惧畏之念。近人写经,往往多破体字,或间以行草。揆诸古德规范,殊多未合。今观此册,笔意矜严,无少怠忽。非恭敬之至,曷克臻此。然则,手泽流传,足为後世法者,岂惟日有恒课,处尘劳而不易;又当将之以诚敬,而无或亵慢,则寂而能感,理有必然。吾侪於此,可不反求诸心而知所勉欤!』

再看高僧印光大师的一段敍述∶「...一日,文忠公(指林则徐)曾孙翔(林翔,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折叠式装帧)课本见示。其卷面(即封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行舆即轿子)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见《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第六页)

从上所述,可知林则徐青年时期,受佛法熏陶,并深信力行,奠定他终生坚持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做人作事准则的深厚思想基础。他尝撰联语为座右铭,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为∶「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他当年能不顾威胁利诱,不怕判罪杀头,毅然焚烧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鸦片,正是他这种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的表现。在流放期间,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心扑在新疆地区农田水利工作上,组织开垦荒地近百万亩,提出解决沙漠中水利问题的「坎井」计划。即挖掘深井,再用地下水渠连接井水,形成灌溉网,以避烈日曝晒和沙层渗透。当时人民称之为「林公井」,至今仍惠泽著沙漠中的绿洲。真正做到「以出世无我精神,办入世利他事业」。正如印光大师所说,「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通济当时,德被後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知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事务繁冗,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见《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第六页)

佛法认为,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林则徐不顾罢官流放,却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业。不仅深受人民的爱戴崇敬,甚至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仍巍然屹立著林则徐的蜡像,正反映历史的公论。同时,还须指出,因果贯通三世,《周易》所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历史感应统纪》所载此类感应事例,真实不虚。就拿林则徐说,其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直到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还有三百馀人。(见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八日,《扬子晚报》)其中较知名的如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林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 青( 青,原名林墨卿,为林公第五代孙,三十年代参加革命时更名。)香港回归前夕,他写一首题为「庆祝回归,缅怀高祖」的七绝,诗曰∶「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见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一日,《四川省政协报》)足证泽被子孙,因果不虚。

综观林则徐一生,突出体现「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正如印光大师的评论,其「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诚非虚语。                                                        林则徐(1783年─185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土。也是一位虔诚的?.
: 奉者。  
   林则徐虽然身居要职,公务很忙,但还是坚持每日早晚功课。他将《金刚经》、?.
: 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等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
: 早晚课诵,从这点可见他精进修持之一斑。  他不但自己精进修持,并将佛陀慈悲..
: 的精神,落实于爱国爱民的具体行动。早年曾修治黄河、白茆、浏河等水利,使一方..
: 免除水患、干旱之灾;曾力排种种干扰和压力,严禁鸦片,成绩卓著,使许多百姓摆..
: 毒之害;鸦片战争爆发又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奥无法得逞,力使中土人民免于侵略者..
: 役蹂躏;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曾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借..
: 习、借鉴外国人的一技之长。可见工作、事业和修持佛法并不矛盾,两者完全可以相..
: 成,融为一体。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
: 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   风水无益
:   父母不孝   奉神无益
:   兄弟不和   交友无益
:   行止不端   读书无益
:   作事乖张   聪明无益
:   心高气傲   博学无益
:   为富不仁   积聚无益
:   巧取人财   布施无益
从林则徐早年的一本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原无题名,书名是后人加的)看,他当时研读的范围十分广泛,有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诸人之作,亦有《老子》、《韩非子》、《庄子》,有《史记》、《汉书》等史籍,还有历代诗文集、笔记、佛经、医书及书法碑帖等等。大概是边读边记的缘故,札记潦草紊乱,不成系统,有时随手摘记一些警句,有时记书中某段故事,有时仅记书籍、作者的简要情况。从这些庞杂的内容分析,他大抵是儒、法、道、佛,兼收并蓄,学风确是“不涉时趋”,和当时崇尚程朱理学或专攻考据汉学的文人学子有别。札记中有一些警句,如“博闻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刘勰语)、“勿苟且雷同,勿偏执臆见”、“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反映他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讲究言行一致的心情。另一些警句,如“世尽思居奇之居,人竞为染指之望,徇私吹索,借端凌践”,“矫饰虚声,潜纳贿赂,陋习相沿,谓之名实兼收”,“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困” 等,则流露他对现实有某种不满的情绪。“岂为功名始读书”一句,可见林则徐确已遵循师长的教诲,“以立志为先”,树立经世致用之志了。

正因为这样,林则徐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深怀敬佩。南宋抗金英雄李纲,福建邵武军人,祠墓均在福州。林则徐对他的事迹更为熟悉,时常和朋友们谈论他的悲壮故事。求学期间,他更是经常和学友一道,到越王山麓的李纲祠凭吊,赋诗抒发爱国的情怀。后来在二十二岁那年,还和学友们发起修葺李纲的墓地。他喜爱白居易写诗的风格,用心模仿,后人说他“诗宗白傅”,虽然有点过誉,但白居易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曾经炽热地打动了他的心坎,当是事实。

早年的读书生活,是林则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父母师长的教诲,书院学风的熏陶,养成他喜读有关民生利病之书,即从救时济世的志向出发,贪婪地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养料。他后来矢志不移地倾倒于经世之学,可以说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发奇葩的。
  

1805年,北京会试落第。在厦门,因文牍得到汀漳龙道百龄激赏,百龄后为两江总督。1807年,林则徐因新年贺禀得到信任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延揽入幕府,由此得到改变人生契机。 

P26:张师诚“平昔双修儒佛”,林则徐虔诚地为他抄写《金刚经》、《弥陀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等,把手书佛经当作“行舆日课”。
  
1808年,二次落第。1818年,张师诚二次鼓励会试,殿试二甲第四名。京师七年,交游广泛,为此费时颇多,自叹引人入邪。

P46-47:林则徐厌倦于庸俗的应酬社交,必然抓紧时间“力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他利用京师的丰富藏书,“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福州拜李纲墓,杭州拜林逋墓、于谦墓、岳飞墓,陕西定军山拜诸葛亮墓,兴平县马嵬坡拜杨贵妃墓。

外甥兼女婿:沈葆桢  

林则徐:壬寅二月样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
  
  幸瞻巨手挽银河,休为羁臣怅荷戈!
  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蝱早愧负山多。
  西行有梦随丹漆,东望何人问斧柯?
  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且莫涕滂沱!
  
  元老忧时鬓已霜,吾衰亦感发苍苍。
  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上方!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除了温总理两次引用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更喜欢林则徐的“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人事如棋浑不定”。林则徐早年的读书生活成为他之后救时济世一生的种子,从他的读书札记看,有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诸人之作,亦有《老子》、《韩非子》、《庄子》,有《史记》、《汉书》等史籍,还有历代诗文集、笔记、佛经、医书及书法碑帖等等。

林则徐落第时,亦因为文章改变人生。1805年,林则徐北京会试落第。到厦门,因文牍得到汀漳龙道百龄激赏,百龄后为两江总督。1807年,林则徐因新年贺禀得到信任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延揽入幕府,由此得到改变人生契机。张师诚二次鼓励会试,终于在1818年,得殿试二甲第四名。

林则徐为书生,却不愧为大丈夫。虎门硝烟见书生之至刚。因鸦片战争,去职遣戍伊梨,却不忘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介书生,却用心于铸炮造船,训练水军,可惜建议未被采纳。否则,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之洋务可早二十年,甲午之耻不致如此。晚年任职陕西总督、云贵总督,沙场点兵,多次平定边境之乱。林则徐在1850年为钦差大臣,带病前往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却逝世于路上。


  再推荐林则徐对联二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签押房。林则徐两广总督任内提签押房自警,签押房为旧时长官办公室。林又常书“制怒”两字以自警,因林性刚烈易怒,林恐因此败事。
  
  
  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
  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升天。
  
——林则徐挽张师诚。张师诚,字心友,号兰诸,晚号一西居士。浙江归安人,乾隆进士,累官福建巡抚、闽浙总督。1805年,林则徐北京会试落第。在厦门,因文牍得到汀漳龙道百龄激赏,百龄后为两江总督。1807年,林则徐因新年贺禀得到信任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延揽入幕府,由此得到改变人生契机,为日后林则徐成为统治集团中一名出色成员准备了条件。张师诚对林则徐有着重大影响,他正是林则徐心目中的清官形象,林则徐从他那里学到了统治之术。双修佛儒:张师诚平生崇佛。林则徐在其幕中,曾虔诚地为他抄写《金刚经》、《大悲咒》、《弥陀经》、《往生咒》等,也跟着崇佛,把手书佛经当作“行舆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