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蒙剧情介绍:致西山镇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3:03
 
        致邹永明  (邹为<西山镇志>主编,这些摘自2008 --2009的信,大都是谈<西山镇志>和西山风土人情)
   忘了还有两句乡土谚语。二月二,各家络续才(都)下地。 二月二,煎蜒蚰炒蚂蚁(米)。即吃油煎年糕。
  
   今年的流行语.(指"躲猫猫")西山方言是伴孟,捉孟.伴是躲,上海人称猫为(闷啊切),与孟音相近.
  
   陪同龚自珍游西山的三个人,吴虹生,叶青原,钮非石.我觉得都是东山或西山人.是东山人的可能性较大.<全集>中有<哭洞庭叶青原昶》一文,有故人叶氏子,家在洞庭山之东里。这东里当非西山的东蔡。岭东有叶姓,东蔡好像没听说过姓叶的。得与龚交,当非寻常人物,不知在旧县志会有所反映否。
  
   在<徐霞客游记>里,没有游西山的记载,但确曾游过西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的<徐霞客游记>前言说"第一卷十七篇游记反映了徐霞客五十一岁前的主要游踪.这一时期,他游了太湖的东西洞庭山,泰山,落迦山(以上均无游记)".由陈函辉所作<徐霞客墓志铭>有这样一段"记在壬申秋,以三游台,宕,皆(加人旁)仲昭过余小寒山中,烧灯夜话,粗叙其半生游屐之概.自言:[万历丁未,始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按:徐霞客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万历丁未是1607年.当时其年龄才过二十,是其游历的开始阶段,因而未作游记,到后期才觉得应把游历记录下来吧   
      
   昨天关于建房年代,只是作为我的推想,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今天我想说我们的三世祖元德公仪的驸马问题。我们自小就称驸马公,其墓为王坟。宗祠供着公主和驸马的塑像。父,祖两代均以孙,子仪贵,封金紫光禄大夫。三子均得封荫。似乎没有问题了。但我在宗谱看到是尚娥明郡主,晋封公主。稽之宋史,理宗无子,只有一女,贾妃所生,尚杨太后侄孙镇。那么娥明公主非理宗之女,或许是哪个宗室之女了。不知有无资料可查。请教邹先生   秦书耿10/23
  另:惠吉堂少主秦济民是搞建筑的,现住北京,或许能有看法。
  
   邹先生:当我到黄浦区方志办时,却逢《东山镇志》发行。引起我对西山是否在搞镇志的关心。当即与蔡福泉同志联系。他告诉了我肯定的消息,还给我寄来了一些资料。因此当《镇志》发行,我即汇款购买,立即认真阅读。边看还边做点摘记。现在看,有的并无意义,有的或许有助于补正。今天我讲一点,烈士英名录载秦云龙。我知秦家堡有秦云龙,是在朝鲜牺牲的。其家住狮子墙门。其父阿祥,享烈属待遇。其兄秦烽,于皖南事变中被关在上饶集中营。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人同名。请核。
                  秦书耿 10/28
    邹先生:今天我给《镇志》提个需订正的意见。在第81叶古墓,有宋遗民秦钦墓条目,秦钦为秦仪之孙,应改为秦仪之曾孙。秦廷采公凤是驸马公的第三房孙子,而秦钦则是廷采公的长子。希予以补正。        秦书耿  10/29
    邹先生:在《镇志》217叶有石公中心小学条,读着,觉得有些和我记得不尽相同。说出来供参考。湾里在抗战前,在文昌阁有公办学校,是比较像样的。我没赶上,战争开始就停办了。有一段很长时间的真空期,因此是不能说“由徐慰祖接管该校”的 。在这段时间,各村出现私塾。秦家堡的办在大墙门里,学生自带桌椅。我去读过三,百,千,神。大概在1940年前后,在秦家祠堂办学校了。开始也是一位堂里人 姓徐的(名已忘),是否公立也不记得了。之后才是徐慰祖先生来执教。我跟徐老师学习多年,由秦家祠堂再迁回文昌阁。这时才是公立学校了。43年前后,许骏,李驹在下涧桥蔡家祠堂办利群小学,拉去了不少学生,就难以为继。1944年秋,大新义务小学开办。那两所学校都停办了。我也在大新就读。1946年第一届毕业。我和秦澈都是这一届的。就在我们将毕业的时候,传来要被接收,更名为大夏镇中心小学。更名时我已经离开了。说到李驹曾为校长,可能有误。因为大新,校长是陶 ,更名后既有周子琪在,学识声望均非李可比。除非利群不是许骏当的,才有可能,我就不清楚了。秦书耿  10/30
    邹先生:《镇志》在建资料卡时,有没有听说秦魁元先生的传奇般的经历。如卫生章和介绍芥舟园中所说,秦魁元先生是世代行医。志中说到的秦文元,秦自元均是他的弟弟。三人分别在东河,镇夏和秦家堡开业。他是秦澈的爸爸。魁元先生在抗战时突患惊恐症,整天在叫嚯育,吓杀哉!人却是很灵清的,看到我总能叫出我名。他如何得病因我当时年少不知。奇在抗战胜利,病就霍然而愈。当时我只觉得奇怪。现在联系到我的一些阅历,我觉得很可能和不愿当汉奸,不愿为日本人作事有点关系。或可向秦澈作些了解。另外昨天说到李驹是否当过校长,也可向他了解。因他在利群读过书,且许骏是他的姐夫。  秦书耿 10/31
    邹先生:听说,祠堂旧址的学校在翻建。我大哥去现场看看。看到一块石碑。许多字已模糊不清。他把能辨认的字抄了下来,给我一阅。这是同治十二年,吴县知事出的告示。意思是,商滨港等三处码头。是秦氏宗祠所建。是为散处外地的秦姓后代,回乡祭祖方便之用。而沿江朱姓渔民,常在码头堆放杂物,引起纠纷。县知事出示禁止。这是靠官托势,没甚大意义。但在这碑文中,提到了在修谱。另外,给县知事具禀的几位秦门缙绅。有秦之源,秦之澶,秦沅,秦琪,秦学淇,秦簧,秦维棠,秦敏树,秦嘉乐,秦文元等。其中只有秦敏树的大名见到过,而这个秦文元,绝不是秦澈的叔父。所以这些缙绅是何许人,是可以关注的。《镇志》有秦绍益(少逸)是光绪十五年科举人。时间上要晚一些了。这个举人,可能就是人称举人六爷的。我小时还见到过,是秦维荣,秦南荣的祖父。他们那所住房,就是祠堂正东的那所五堂名之一的房子。在我小时,这所房子和惠吉堂是保存得最好的。分居该住所的是三家。他们住面东。面南是清之大爷。面西是秦恩慰,人称慰老爷,解放前常为人调解纠纷。解放后,评为地主。这些今后或许会有用的吧。    秦书耿  11/1
    邹先生:254叶庙会。这是当年老人小孩都兴高采烈地参加的。娘娘菩萨的三日头大会,以前的,我只在村里看看队伍经过。1945年那次却是亲身参加了的。跟着队伍,满山兜了一转。回来还写了一篇作文,被周子祺先生选在墙报上。当年我还误以为娘娘菩萨是寇承御呢,近几年才明白,应该是玛祖。这里我作一补正。秦家堡的台阁名鱼蓝送子,口头叫法是卖鱼婆。我记得秦兴法(男),蔡顺娣都当过鱼婆。闹龙宫应该是西蔡的,倪文奎演过哪吒。秦家堡当年有座猛将堂,分三部分,中间是小猛将,右面是衍圣菩萨。左面有时空着,有时半山城隍供在这里。正月十三待猛将,请待召打唱。五月十八也有活动,不知为什么。八月半烧斗香,也在猛将堂。 秦书耿 11/2
    邹先生:我再说点出会的情况,因为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天后出会,坐筵时,有一菩萨吃独桌,人称岩公。岩当然是姓。镇志写为晏公,我想如无根据以颜公称之更好,因为土话颜色叫岩色。坐筵时,还同旧官场一样,下属对上司行参见礼。这是我们当时最喜欢看的。行参见礼的人,用双手抬着个小菩萨,(如圻村三老爷驾下的王将军)背着滚瓜烂熟的参见词,我记得有:敕封总理天曹,兼管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镇守小龙山太湖福主,(这里可能忘字)末将王某(已忘)参见什么什么大老爷。记着会有用吗? 秦书耿 11/10
    《镇志》在风俗,中秋中说烧香斗已简化成烧狗屎香。这里有误。烧狗屎香我们小时就有,是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萨生日。就是把香插在墙脚边。查《清嘉录》也然。还在什么书里看到过,是为纪念元末起义领袖吴王张自诚(小名九思)。还有大年夜叫蚕花,可能也是特有风俗,因养蚕人家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提着小灯笼,叫着“花蚕玉蚕,到伲屋里来养好蚕,蚕花24 分,生意赚对本,大猪大羊到伲圈里来,雌鸡雄鸡到伲鸡窝棚里来(加句土骂)黄鼠狼笃娘勿要伊来。
    邹君:关于秦孝义的殉难地点,我觉得有点矛盾。《镇志》载崖(代用字)山跳海殉难,宗谱未说殉难地点,但说了合葬飞仙山坞。跳海就难以归葬了,或为衣冠冢吧。《镇志》有所本吗?另外在氏族秦氏条,有两点差错。1,驸马错为附马。2,驸马之父名秦逊,字君显。秦通字子明者,是他的叔父,是黄安秦氏始迁祖。 秦书耿 11/14
    我来上海六十多年了,因早期接触的大都是山浪人,且妻子又是同乡,所以一口土话是改不掉的了。因而对方言很敏感。《镇志》方言,存在该收的没收,不必收的却收了。令人遗憾。如吃为确,牌位,以及一些称谓,不仅江南通用,有的可能适用于更大范围。婶婶且是叔母的书面语。山浪人称叔母为婶婶的极少,大都叫娘娘。而称姑母为娘娘的可能是近来的外来语了。玉米或保存了北方人的口音。我认为西山方言应是外地人不易理解的语言。如表示时间的铅僵,以歇,挨歇点。表示方位的够答,噶答。表示数量的噶星星,惹星星。讲究速度的毫烧。还有石该,石格该,勒浪,勿勒浪,辣督,勿辣督,辣里,阿辣里,勿辣里 ,王世,王道,骂人话铅长老等。大概这些应是西山方言吧。供参考。
    邹先生:忽然想到《镇志》已发行,你是否还在这个岗位上。如黄浦区志办,早已风流云散,只留点人搞年鉴了。你如离开这儿,在干什么,我给你罗嗦的东西,对你还有无用处呢?以往看前人笔记,时有关到西山的资料,你还需要吗?
              秦书耿  11/18
    我手边有(宋)龚明之的《中吴纪闻》63页载吴王拜郊台条。谓:“吴王拜郊台,在横山之上,今遗迹尚存。春秋时,王政不纲,以诸侯而为郊天之举,僭礼亦甚矣”。此横山,就是我们那里的横山吗。应该是的吧。至今还有遗迹吗。其余翻到再告。
    <中吴纪闻》狱山条:“太湖中有东狱,西狱二山,吴王于此尝置男女二狱。杨备郎中诗云:雷霆号令雪霜威,二狱东西锁翠微。仿佛酆都丛棘地,岩扉应是古圜扉。”此二山属西山否?
我拿了一本《清嘉录》作者(清)顾禄。书中大都是江南的风土人情,和西山的大同小异。一般的不写了。准备找几条直接讲到西山的事给你。另外我记得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还是《春在堂随笔》说到过暴某。待我找到后给你。
    《镇志》多处说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团时间。在[大事记]里更明确说是1949年1月。我觉得是有疑问的。在党的领导下,历史上有过社会主义主义青年团。可是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恰恰是于1949年1月,由中共中央作出决议,而后由点到面地逐步建立的。尤其当时西山同上海一样,是待解放区,所需的准备时间会更长。以上海来说,先在各区成立青年工作队,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到夏秋之间,才先后建立的。我查一下当时同为江苏的川沙县,更是9月才于县委设青年工作委员会,9月底才在县级机关成立了第一个青年团支部。所以,如果西山当时确是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可能是党组织建的外围组织。其组织名称也叫支部,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团的自上而下的机关成立之后,能承认并保持其团关系的,可载入,但需加说明.
    冬至的习俗,西山和整个吴中地区 大同小异。补充几点回忆。1,冬至大(音杜)仔年,先生勿放赖学钿。开始是放的,正规为国立后不放了。2,给老师送冬至团,一直到1944年读大新时,才不送了。慰祖老师后期学生多了,冬至团要很长时间才吃完。3,叫火烛小心。《清嘉录》说过年叫火烛小心,我记得当时西山是冬至夜叫的。拉着调头,有点像当年上海的叫卖。内容是:“火烛小心,防防小人,楼上楼下,砻糠灰堆。”由谁叫,要不要钱,我当时没注意。
 
    邹先生:我要告诉你的,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有的记得一点,但未查到(如俞樾关于暴式昭的记述,宋人笔记讲郑清之),有的记得某书有资料,但书不在手头。我的藏书到是很丰富,只是动迁搬来搬去,分散在几个子女处,也懒得去找了。譬如龚自珍和魏源,写过不少西山的诗篇。尤其是龚自珍,其父是苏松太兵备道,年青时长期住在苏州,对西山很留恋,有买宅洞庭的强烈愿望,写了不少感情丰富的诗文。我记得有篇《桐君仙人招隐歌》,说到在北京,游友人宅第的感慨“亦有幻境胸缠绵”,文中有“俯临太湖春水阔,仰见缥缈晴空悬”等句。更明显是在说消夏湾了。你如需要,请你自己去找吧。
    想到一句方言,“米勒”指时间和空间还差得很远,加重语气“米得猛勒”。还有一句骂人话“竖头众牲”。
    “勉强”是个多义词。西山人也把“勉强”解读为勉勉强强,被逼无奈等意思,但也用作“刚才”理解。如饭吃过吗,勉强吃来.    西山人称夸大其词的,信口雌黄的为说“雾话”,或“5月18说雾话”。我想“雾”可能是胡的别音。意思是指责人胡说八道。只是5月18是什么意思,想不明白。早年秦家堡猛将堂,5月18也是待老爷的。坐宴的老爷有猛将,衍圣公和城隍。为谁而待,为什么而待,老人中或许还有知道的。 对为什么要加5月18,百思不得其解。猛想起,外国人有愚人节。那么会不会类似,这一天可以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在一些前人的笔记史料中,也常会有涉山的内容。如(明)范濂的《云间据目钞》[张之象]提到蔡羽九逵。(明)陆粲《说听》提到徐缙,洞庭叶某等。资料是点滴的,平时也无大用,但作为积累资料,或许会有派上用处的机会。[张之象]条,是说张之象的人品,交游。说到“其他先辈,若金陵顾华玉麟(应去鹿旁,加王旁)许仲贻谷,吴门蔡九逵羽,文征仲征明,(另有5人)皆与公为莫逆交。埙篪一时,此可知公臭味矣。冬至好。
    今日冬至,上海天气预报讲今天有雨,不过到现在还没下。望到窗外,昏沉沉的。湿冬干年,如果今天落一点能换来干干净净的年节,未赏不是好事。  (明)陆粲《说听》是一条一条记下去,没有小标题的。“嘉靖初,经宴讲官顾鼎臣,讲孟子至放勋殂落等语。侍臣皆惊。顾徐云:[尧是时已百有二十岁矣]。众心始安。且服其善于说词也。徐缙讲论语曾子有疾章。至鸟之将死四句。既而有御札下内阁云[今日讲书,足见讲官忠爱,但死生常理耳,何必讳。明日还补进来。]上之英明特达如此。”  刚才算下过一点小雨了。
     李克明的始迁祖是李弥大,查〈宋史〉有李弥逊传和其弟李弥大附传。录如下: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以上舍登大观三年第,调单州司户,再调阳谷簿。政和四年,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引见,特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校阅,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改奉嵩山祠。废斥隐居者八载。  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警备,弥逊捐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墼,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  靖康元年,召为卫尉少卿,出知在瑞州。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执帅宇文粹中,杀官吏,婴城自守,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闱,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昨天敝友李克明来访。说起上月回山,与君相见事。他也关心其世系了。以前,我在秦中杰君帮助下,完成了《洞庭秦仁德堂世系》的疏理。他看了也不以为意。原来他心里也有此要求的。我在《宋史》中查到李弥逊,《宋史》称他是李弥大的哥哥。但中华书局的校 勘记,根据《筠(奚谷)集》李弥逊家传说,李弥逊兄弟6人,长弥性,次弥纶,次弥大,次即公也。因此应该是李弥大长于弥逊。我觉得是对的。因为在两人的传中说李弥逊弱冠为大观三(1109)年进士,而李弥大却要比他早5年,即崇宁三(1104)年就中进士了。如果他是弟,即使是同胞同龄,也只有十三四岁吧,其可能性就不大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是苏州吴县人,会不会就是西山人呢,因为〈宋史〉说李弥逊是归隐连江西山。〈中国历史大辞典〉说是福建连江西山。而其归隐前是在当知漳州。会不会是就近找个与故乡同名的地方归隐呢。
    因为《宋史》李弥逊传在前,所以我也依此录出。现在我更加肯定李弥逊是弟弟了。两传有几处可以推算年龄的。李弥大崇宁三年进士第(1104年)。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1140年)这就是说他应该是1080年或1079年出生的。1104年是25岁中的进士。而李弥逊弱冠登大观三年第(1109年)。弱冠应是二十岁上下,那么其生年当在1090年前后。小乃兄十岁。另外我想会不会原本就是西山人。江苏吴县不是包括了西山吗?李弥逊于绍兴十年,归隐连江西山。于乃兄去世当年归隐,是不是奔兄之丧后就在那里隐居了,而连江也是笔误呢。当然最后在福建做官,找了个也叫西山的地方隐居也是完全可能的。你如去上图,可以查一下有没有筠蹊(左去足右加谷)集,这是李弥逊的作品。另外苏州,吴县早年的地方志也应该有两位尚书的记载。或许能知原籍和先世的更多情况。
    西山人称装腔作势,炫耀自己的人和事叫“摆吓”。对自命不凡,自吹自擂的行为看不惯,骂之谓“吓威”,“吓威得来”,“吓威杀姐”。
     请问:西山李氏有没有集中的聚居点,解放前有李家祠堂吗,李弥大是西山李氏始迁祖,有原始资料吗?我想,兄弟6人,即使其余4人都是默默无闻的,出了两个尚书,也是很显赫的了。而且其时间在宋室南渡前后,较之郑,秦,徐氏当更早,更有资望,人丁却为何不旺呢?    西山对打人,除了也用敲这种共用语,还有不少特有的方言。如弯曲手指击额叫吃栗菩头,用戒方(戒方可能也是方言)打手心叫吃条头糕。还有警告性的“克”,“排”,“老笋干督肉”。还用“团年”表示要给吃生活了。
    和蒲,菩,婆发音相近,但在提手旁中无这样的字。这在西山方言中有揩的意思,也有摸的意思。如揩面称菩面。如这里痛,菩菩伊,是抚摸,按摩。如菩东摸西,是辛苦劳作。
    汉字里有不少两个字的词合成一个字,如不正是歪,合字还合音的,如不好为孬,不用为甭。这是北方口音的。吴方言也有,如勿曾为fen音分,勿要为fiao.西山人前字不读分,读应。如阿应吃来,勿应吃来。后一字多数西山人和苏州人差不多。不过苏州人这个音拖得很长,而西山人的发音很短。也有一些西山人同湖州人差不多,读作xiao.
邹先生:今天我想说对《秦廷采先生传》一文的
    质疑。廷采公是我的五世祖,我当然不希望该文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查了不少工具书,都说赵孟俯(另一字未查到)的生年是1254年。而驸马公是十九岁(淳you 七年,1247年)中的进士,而后尚主。廷采公是第三个孙子,至少也得三十年吧。那么,其生年当在1280年前后了,较赵晚了约30年。怎么可能其冢媳是赵的从祖姑,廷采公对他以小友相称呢。如果赵晚出生六十年,可以合拍。因为廷采公的长子钦,其继室赵氏,而在钦的小传里记了一段赵子昂送历之事。如果赵文是伪托,那么这段故事也不大可能是真的了。谱载这出于《足徵集》未查到该书。
         秦书耿 10/24
    邹先生:谢谢你的复信。我于91年退休,先在黄浦区方志办做了几年。回家后又化了点时间,把家族的世系疏理了一下。在这期间,碰到一些问题,形成一些想法。如前几天讲的问题。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或可供人参考,或可供人作进一步的探讨。不作复信也罢。在这过程,我发现北宋除了第一代皇帝以外,均是在烛影斧声中登了帝位的赵光义的后代。而南宋,则除了第一代南渡的高宗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外,全都回到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了。真是天道好还。
            秦书耿 10/26
    邹先生;我有不少问题,只能慢慢请教。今天说秦家堡的大宅第,早先,秦家堡除宗祠外,另有五处大宅,称五堂名。其位置是,二处和宗祠平行,一处在祠东宅的正南(陈四房),一处在祠西宅的正北(狮子墙门),另一处在秦家堡的西部(惠吉堂)。在阅读宗谱时,看到驸马公的子孙两代的住房格局,我联想这些房子会不会是宋代建筑保留下来的呢?1 宗谱载孝懋子鸿,鹏居秦家堡之东。孝光子凤,凰居秦家堡之西。鸾继承叔父孝义,居秦家堡之又西。这是附合这五处宅第的布局的。2秦家后代没有出现大富大贵之人能为小辈建造五处宅第的。3秦廷采先生传对廷采公的宅第有所记载。但我想宋代建筑不可能保存到民国年间吧。请教之一。 秦书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