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淘宝论坛网址:精读大时代——(七)如此仇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14:37

《大时代》中如果说有一个主题超越了爱情,亲情,人性,智谋,让人无法回避,是支撑了整个故事发展的脉络,那一定是仇恨。剧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参与其中,仇恨从头到尾象一个滚雪球似的恶性循环,在旧恨之上又添新仇,除非有一方彻底毁灭,另一方绝不会罢手,其间没有人有哈姆雷特的优柔和对仇恨的质疑,没有人有基督山伯爵高超的因人而异的报复手法,他们的心便如最原始的“血亲复仇”,对于报仇毫不犹豫,却只要血债血偿,不求仇人加倍受苦生不如死,看着他们死在眼前,便是这场仇恨的归宿。
  这基调是从第一集便定下的,在亲人遗相前开了香槟的展博安坐在落地窗前,看着仇人一个一个从面前惨叫着坠落,充满着报复的快意,他睁得大大的眼眸里,有着亢奋和平静两种截然相反的复杂情绪,有着十年磨剑破壁而出的痛快淋漓,他会笑着听丁家每一个人哭,他所有亲人的灵魂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共同凝视着这场世仇的归宿。“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在展博平静得让人生悸的点数中,四张面孔以惨烈的表情在他面前晃过,四个仇人的生命如同流星般坠下高楼,消逝在尘世之间,就在此时,最后一个仇人从天而降,撞碎了展博观景的落地窗,飞溅了一室的玻璃,那个求死不得的丁蟹满脸血痕倒挂着与室内的方展博赤裸裸的相对,两人眼眸里都有着狂风吹不散的火焰——仇恨!
  这种倒叙式的手法确实一上来便抓住了观者的心,谁也不会怀疑这确是一段“血海深仇”,方展博依次向酒杯中倒满香槟的时候,那一张张遗相中年青的面容让人悚然心惊,这么多的亡魂幽幽地望着他一个幸存之人,不报此仇,自然是誓不为人。从那一刻起,每个观众都会对这场惨剧作出不同的猜测,想象那些鲜活的生命是怎样被仇恨推向了尽头,想象楼顶上即将跳楼的失败者曾经是怎样的刽子手,前面“香港最大的黑社会社团”的介绍已经足以让人在切齿中有了无数残忍的推测,然而就在往事的闪回中,却那样不合时宜地出现了一个把酒对饮的场面,在宽大富丽的客厅里,很多个孩子正在嬉戏玩乐,一身西装的方进新与古惑仔打扮的丁蟹称兄道弟,把臂言欢,丁蟹将小展博抱起来放在自己腿上,豪迈地对着方进新讲:“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们两家人就象一家人。”那样一付祥和温馨的家庭场景与如今这段海样深仇之间,象是隔世的距离,宿命的味道扑鼻而来。
  这道仇恨的序幕终于缓缓揭开了。
  单论丁蟹打死方进新这件事上,实在有很多的偶然性。丁蟹拘于自己“道义”的标准,宁肯方进新负他,他绝不负方进新,那么他的拳头无论如何是不会落在这个“三十年的好朋友”身上的,这段“血海深仇”的发生中有着那么多的误会,方进新根本来不及解释,于是丁蟹打死了方进新,他可以为自己找出形形色色的理由来,死落黄泉的方进新却永远不会明白到底他做了什么事情,能让丁蟹痛下杀手,即使让他有申冤的机会,他说不定也只是张口结舌。就算方进新有机会解释,丁蟹也一定听不懂,方进新任由丁蟹被人痛殴是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无暇去管,这个理由一定让丁蟹更加火冒三丈,因为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可能赔钱的买卖,完全不可以和朋友道义相提并论;方进新爱上了根本不爱丁蟹的罗慧玲,这一段原本两情相悦的关系在丁蟹眼中一定更是罪不可恕,何况在他自说自话的世界中,罗慧玲爱的人只能是他,方进新扮演的角色只能是一个诱拐者和掠夺者,这样的距离让方进新如何解释得清楚?
  方进新有方进新的冤枉,丁蟹也有丁蟹的冤枉,本心而言,他抡起拳头的那一刻是没有想过要打死方进新的,丁蟹第一次打伤方进新,他确实有着“运气不好”的成份,可是接受了一次教训,知道方进新根本就禁不住他两下拳头,第二次下手的时候仍旧不知轻重,这显然就不能用“运气”来评判了。不能说他是“故意”“有心”打死方进新的,但他至少不属于正当防卫,不象他自己说的那么无辜。
  如果他肯留下认罪伏法,就香港的法律而言,只要他不选择自辩,稍微得到一点法律援助,即使“可原谅自卫杀人”不成立,至少也不至于被判“一级谋杀”,应该罪不至死,那么他在坐够十四年牢之后也就可以重获自由了,此时方家也没有矢志报仇的理由,即使仍然放不下这段仇恨,丁蟹也可以用“我已经为此受到了惩罚”来辩解,新一代的冤仇完全可以至此消弥,即使从此不相往来,至少也不会你死我活,就算玲姐可能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可单纯为了玲姐,丁家也没有理由把方家赶尽杀绝。
  
  
  懦弱的丁蟹选择了逃跑,龙成邦和周济生对他下的格杀令让他的逃跑堂而皇之,因为如果他入了监,一定会被龙成邦的人干掉,如果他继续在黑道上混,也会被周济生的手下收拾,所以,丁蟹“忍辱负重”,“满怀忠义”地逃跑了,他留下不死之身是为了“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是为了有朝一日一家团聚,是为了他丁蟹美好的将来,孰不知却是为两家新的仇恨埋下了伏笔。
  面对丁蟹这样一个狂人,单指打死方进新这件事,作为旁观者而言,大多数时间也觉得没有将他赶尽杀绝的必要,只当个小丑一样地看着,可是观众毕竟不是方进新的亲人。这“杀父之仇”“杀夫之恨”是实实在在的,丁蟹打死方进新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亲眼目睹者的方展博,从中看不出丁蟹有一丝留手和忍让,在他眼里,是丁蟹,亲手,活活地打死了方进新。玲姐清楚地了解丁蟹的霸道和残忍,更不会相信他是“失手”之过。方进新以一个废人的身份艰难而又努力地重新开始了他的人生,即使他已经是一个废人,也在尽力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爱人付出他的爱心,尽到他的责任,就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的时候,丁蟹提着柳橙,带着他的“情义”,三拳两脚便打死了方进新,四个孩子失去了父亲,玲姐失去了此生唯一所爱的男人,不恨丁蟹?还要体谅他的过失?方家的人并不是圣人,即使读过圣经,仍然是一付刚烈的性格,“当别人打你左脸的时候,应该把右脸也凑过去”,这不过是痴人说梦。
  可是这段仇恨与我开始想象的那段“血海深仇”大不相同,虽然此仇不可谓不深,但对于那段致敌于死地而后快的报复而言,总象是欠缺了几分理直气壮的份量。毕竟这与传统意义上恃强凌弱,正邪分明的仇恨是不同的,倘若方进新是因为拒绝贪污被龙成邦周济生害死,那么其间悲壮的况味便不言而喻,但被丁蟹这样一个蛮人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失手”挥拳打死,只能称其为“冤枉”,全家笼罩的悲苦之中更有困惑,就象是家中的亲人忽然命丧一个“疯子”之手,只能慨叹命运的不公。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段仇恨便使展博有了让丁家全家都死光的决心,只能说他的仇恨之心也太偏执了。
  
  展博这样地报复,来源于新一浪更加惨烈的仇恨,新一代的仇恨是否注定要爆发,是否难逃命运的巨网,由结果看来无可辩驳,可是仅由过程来看,并非如此。若说方进新之死带来的苦难对于两个家庭而言是相似的,公平地讲,丁家四兄弟的命运或许更加悲惨,展博的学徒生涯有再多的侮辱不幸,也无法与十几岁就要在刀口上讨生活的日子相比,很难去体会这两家的孩子对于彼此的感觉,方家的孩子肯定是有几分“恨屋及乌”的心理,丁家的孩子虽然没有什么理由去恨方家,但若说对他们有愧疚之情,也未免高估了这几个孩子的品格,何况在一餐饱饭都需要拿命来换的时候,同情与恻隐之心是很奢侈的东西。
  十四年后的两家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即使老死不相往来,他们也不会想到要去见对方一面,除了丁益蟹。看得出这是一个从小跟在老大的身后只负责动拳头不负责动脑筋的蛮人,他与丁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从来不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他与丁蟹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看世界只用他自己的眼光。在他的眼里,命运对他们是不公的,而他最孝顺的奶奶无视于这种不公,一味护着方家的人,也只听信方展博的话,这同丁蟹从小到大要面对方进新一样,让他无法忍耐,他“顺理成章”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十几年没有爸爸完全是方家害的,他也“理所当然”地把一腔怒气发泄在方展博的身上。丁益蟹的所作所为是在方展博的伤口上加了一把盐,他因此而怒喝:“你们全家都死光了也还不完”,这句话也无异于在丁益蟹的怒火上浇了一瓢油,眼看新一代的仇恨就要构成,而挑起争端的一方当然是丁蟹的儿子,善恶分明的感觉就在眼前时,丁孝蟹出现了。
  开始出现的丁孝蟹确实让人有种“善恶模糊”的感觉,甚至更加趋向于“善”的一面,他完全不是一个强悍的复仇者的身份出现的,与蛮不讲理的丁益蟹不同,他并不想挑起新的仇恨,而且只用了三言两语便平息了事端。他对玲姐说“很对不起,以后再不会骚扰你们姓方的”是郑重的,他捡起展博的鞋扔给他的时候不是挑畔的而是带着和解的诚意的,他掐着丁益蟹的脖子警告他的时候是认真的,展博虽然一腔羞辱地跑掉,但那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报复之心。丁孝蟹自然不“怕”与方家结怨,他只是不“愿”,他心里非常清楚丁蟹的跑路坐牢不应该算在方家头上,即使对方家他不存补偿之心,至少也没有加害之意,这种无谓无聊的事情他并不想做。
  
   新一代的仇恨,本来可以到此为止了。方婷敢于爱上丁孝蟹,也无非在于旧恨之上未添新仇,况且对于这消弥了新仇的丁家大哥,她也暗自感激,方展博肯支持妹妹自由选择,也无非因为他对丁孝蟹本身并无恶感,甚至隐隐觉得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物,就连最顽固的玲姐最终也妥协了,也是因为她对丁孝蟹的观感并不算差,而且也开始认同他待方婷的真心。总之方家虽然恨丁蟹,却并没有将这恨意延伸到下一代,丁家虽然苦于没有父亲的日子,却也没有因此迁怒于方家,相反,方婷与丁孝蟹那场冲破仇恨的爱恋,使得两家人在相隔十四年之后反而有了联系的纽带,在他们热恋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疑惑,开头那些林立的遗相之中是否并没有方婷的,如果有,丁孝蟹是怎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仇恨的力量是否真的有那么强大,足以抵过这样真挚可贵的爱情?即使到了两军对垒的那一天,就不能建起一座名唤“宽容”的桥梁吗?事与愿违的是,这对情侣各自站在家庭的一边时,竟然是其中最坚定的力量。
  
  说起来,旧恨已毕新仇未起时的《大时代》的前半部分轻快流畅,经常有让人解颐一笑的地方,方展博与龙纪文及小犹太之间的插科打诨,通常让人忍俊不住,方婷与丁孝蟹的这段苦恋虽然惊心动魄,但两情相悦的感觉仍然美好,丁蟹出狱之后迈着螃蟹步骂骂咧咧地形象以及他那匪夷所思的报仇方式都让人开怀大笑,甚至有那么几分减轻了对他的厌恶感,如果这时候有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观者一定是同意的。可是就在丁蟹回到了香港,丁孝蟹将圣经毫不留恋地扔到窗外之后,故事的悲剧意味便慢慢由淡转浓,直至浓到让人窒息。
  仇恨再度以更狰狞的面目卷土重来!即使没有丁蟹,丁益蟹欺负了小敏也足以使两家的关系再度决裂,只是尚不足以到达你死我活的地步。丁益蟹是个蛮人,他当初欺负方婷与如今欺负方敏一样,其中自然没有一丝情份在内,不过是一个好色之徒对于轻易得手的猎物从不放过的习惯,丁孝蟹阻止他去碰方家的人,他不过是象挤牙膏般片面地服从,第一次他明白了不能碰的是方展博,第二次他明白了不能碰的是方婷,如果丁蟹没有返回香港,他可能会为碰方敏付出一些代价,总要重过被酒瓶子砸得头破血流或者被搧上两个耳光,但也绝不至于要他的命,如果方家定要追究,丁孝蟹可能会选择让丁益蟹离开香港来避风头,这件事固然同样可能导致方婷与丁孝蟹的关系无法维持,可是丁孝蟹绝不会因此而生杀机。问题是与此同时丁蟹返回了香港并且因为方家的报警落网,在丁方两家势不两立的局面下,丁益蟹的这个错误已经无关紧要,丁孝蟹已由阻止他树敌变成了纵容他作恶。既然是“把方家的人都做掉也在所不惜”,那么欺负了方敏哪值一提?
  在新的仇恨的产生里,丁蟹固然是导火索,但生杀予夺的大权是掌握在丁孝蟹的手里的,当初那双阻止了仇恨发生的手,如今一手导演着新的仇恨。一味地将他心狠手辣的原因归结为爱情的葬送,只是对他“善”的一面有着过高的估计,在爱情中的方婷所看到的是一个通情达理,重情重义的丁孝蟹,观众比方婷看得更多一些,反而更增添了敬意,因为那是一个被兄弟敬爱对父亲至孝的性情男子,是一个胆识过人,能屈能伸的角色,故事发展到丁蟹回来之前,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几乎无可挑剔,山顶上宁愿为美人放弃江山的举动更是俘获人心,然而就在丁蟹被捕之后,一个真实的,或者说是更加全面的丁孝蟹慢慢浮出了水面。在整个悲剧之中,丁孝蟹罪无可恕,他固然是将整个事情的策划权交给了丁益蟹,但基调却是他订下来的:“如果老爸这次要判坐牢的话,方家的人就要全部死光。”怎样处死他并不想管,无论丁益蟹是安排是扔下楼还是制造车祸或者抛进大海,他都不会有意见,纵使如此,最重要的问题仍然不敢不向他请示:“那方婷怎么办?”他拍着丁益蟹的肩膀笑着教导他:“做老大就要做到最狠最辣”,已经给了他最明确的答案,那张随后爽然若失的沉默的神情已经没有意义,对于方婷的死,仅仅认为他只是“默许”,其中也不乏对他的偏爱在内。
  如果说失去了爱情的丁孝蟹是因为心中泯灭了唯一的光明而完全沦落成了魔鬼,这完全是一种对爱情的过高估计。无论是否拥有爱情的丁孝蟹都有一套他做人的原则,爱情使得他柔软这确实是事实,但他并不信服方婷的世界,并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好人或者有神,只是为了方婷他曾经有过勉强自己改变的愿望,但直到最后,也仅仅停留在愿望而已。剧情急转直下,他忽然对方氏一家痛下杀手,为了使前后变化不显得十分突兀,于是设计了这样的情节,丁家几兄弟边围坐在桌子旁吃东西,边炫耀着丁孝蟹“杀人”的事迹,使他的残忍狠毒跃然眼前,从而让观众对他不再有奢望。可是在丁孝蟹和他的兄弟戏谑地历数他手下的亡魂之中,却皆非善类,“越南仔”也好,“老鬼吉”也好,“马主”也好,都是黑道上的人物,是在他打江山的过程中的“辉煌战绩”,不过同油麻地的火拼一样。在黑社会的生存法则里,这只是必要条件之一,狠辣是值得称道的,但他的辣手无情却没有波及无辜,除非是事有必须,他并不会象丁益蟹那样随意欺凌弱小,甚至对于一个抽中生死签要杀他的人,他同样体谅对方的“身不由己”而去照顾他的家小,虽然对于人命不能奢望他有着正常人的尊重,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杀过人,不过他并不想杀人,无论是“孝”还是“义”,他都完全符合了黑社会的道德观,他从不否认自己是个坏人,但他绝不认为自己是个魔鬼,“坏人”是针对于社会的判断标准而言,可在他的心目中,他自有他的道义和准则在,与丁蟹不同的是,他清醒而真实。
  在“亲孝”的名义下,对于手无寸铁的方氏一家下手,对他而言,同样是“事有必须”。按他平日的行事作风,这件事固然是他不屑为之的,但在拯救父亲的前提下,他“别无选择”,最后的那滴眼泪不过是对爱情的哀悼,却绝非出自于良心的谴责。无论其间有无与方婷的爱情,他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父仇”不共戴天,他从来不认为这样的做法使他沦为了“魔鬼”,因为这样的做法同样符合他为人的原则。即使是对黑社会而言,要出手对付这一家平民百姓,同样存在着风险,比如警察查封了他们所有的公司会馆,比如“就算将来没有立足之地”,但在丁孝蟹看来,眼见父亲要坐一辈子牢而选择袖手旁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禽兽不如”,当丁蟹被判终身监禁之后他不选择报仇才是“枉为人子”,他作出这样的选择几乎是出于“本能”,其间不会有一丝犹豫,他一手抚养长大的三个弟弟自然有着与他一致的道德观。他们四兄弟并不是贱婆婆,他们对方家没有内疚之心,他们相信丁蟹打死方进新这件事只是意外,丁蟹已经坐了十四年的牢,他们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对于方家,他们不觉理亏。他们的做法人神共愤。但他们自有他们的判断体系,同样的根深蒂固不可动摇,要他们作壁上观不理不睬,那么他们四兄弟就不是黑社会而是传音教会了。
  难以猜测他们对方家循序渐进的迫害之中,是否也残留着一分“收手”的可能,毕竟不是在丁蟹被捕之日便实施灭门,如果从结果上看,那时做掉方氏一家可能更为有效。
  我并不想为丁家四兄弟脱罪,但对于他们犯下罪行背后的原因却只能叹息,已经习惯了看到那些恶势力为了金钱利益或者为了贪图美色随意迫害升斗小民的罪恶,比如丁益蟹对方敏就是如此,然而,因着孝顺产生的仇恨而犯下的罪行,显然是个异数。扪心自问,当亲人受到威胁的时候,但凡有一分相救的可能,都会付出十分的努力,至于正义感,或许只是没有身临其境或者在理想境界中才能顾及的感受,根本没有一种感觉比失去亲人更让人不堪忍受,对方家是如此,对丁家同样是如此。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危险的,会引起道德上的颠覆,可是这想法也是现实的,老实讲,如果为了亲人而舍弃正义固然会让人的良心不安,但如果为了正义而舍弃亲人,不安的不仅是良心,更有椎心之痛,大部分人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脑海中都会有一瞬间产生鱼死网破的想法,只是正常人不是没有这个力量就是被良心和社会规范所束缚,不会真的实行,丁家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但他们的出发点并非完全不能理解,可怕的是他们不仅有心,而且有力。
  可悲的是,方家的人始终都不能看透那最后的结果。
  
  方家的人选择报仇雪恨。丁蟹的出现象一阵狂风刮去了岁月的浮尘,那一日他挥拳打死方进新的仇恨重新露出水面,象海浪过后的礁石一般清晰地屹立在眼前,第一浪被冲击的是方婷。爱情是无法抹平仇恨的,方婷即使仍然有勇气紧握她的爱情,她也没有力量阻止玲姐和展博报仇的意志,她更无力去阻止丁孝蟹挽救父亲的决心,只要两个家庭开始对阵,她甚至都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总有一日她会被逼迫着做出选择。选择放弃爱情的方婷并没有立即选择报仇,她并没有在离开丁家大宅的那一刻就去报警,甚至没有在被丁孝蟹赶下车之后直奔警局,她是在看到小敏的惨状后,在旧恨新仇的煎熬和愧疚之下告诉了展博丁蟹回来的事,方婷选择报仇还有被动的成份,可是展博听到丁蟹回来的消息,便飞也似地赶去报警,玲姐在看见丁蟹的那一刻,便只有一个念头:“我要你死!”在新一代和上一代完全无可调和的仇恨中,双方都只能被迫迎战。
  方婷在战斗中的坚定丝毫不逊于展博和玲姐,除了她坚强的性格使然,其中必然也掺杂着难以回避的愧疚,在这场万万不该的爱情里,她原本以为与人无关,却连累了无辜的小敏,连累了全家里最乖最听话最惹人疼的小妹受到这样深的创伤和侮辱,况且因为她还顾念着丁孝蟹,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险些也连累了玲姐,相反她曾经爱过的人却没有因为顾念着她而手下留情,毫无余地地给她的家人最大的羞辱和恐吓,除了仇恨还有难堪,她根本没有原谅自己的理由,除了用最坚强的决心来同家人一起同仇敌忾报仇雪恨,她不知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洗清罪过。
  即使一死来赎罪,方婷一定会义无反顾。
  为了要给父亲报仇,展博也一定义无反顾。
  方进新是玲姐最爱的男人,她一定义无反顾。
  在这些“义无反顾”里,并不包括理智的清醒的深思熟虑,各种激昂的愤怒的血气上涌的情绪使得他们性格中刚烈的一面燃烧到了极点,当他们面对恐吓的时候,团结一致的决心使得他们越挫越强。作为方进新的子女,如果连泼油漆,断水电这些困难都无法克服,为此就没有了报仇的决心,真是枉为人子,但如果真的面对死亡的威胁呢,如果这威胁的解除只能依靠着仇人的慈悲和自己的妥协,他们将如何选择?就在两军对阵的那一刻,丁家四兄弟目光凶狠地走过,后面跟随着几具空棺和空白的遗照,漫天洒落的冥币里,死亡的威胁已经扑面而来,可是他们却只把它当成是一种纯粹的“威胁”而已,是出于对香港法治之区的信心,是出于对社会正义的信仰,还是对那曾经施以援手的丁孝蟹有着过于乐观的人格估计?在小敏上庭前的那个早上,即使面对着几个小喽罗无理取闹的骚扰,他们一家人仍然可以开开心心笑得很畅快,如果他们那时便已经想到这种“骚扰”最后会演化成血的代价,还能不能笑得那么开怀?他们为了避开这种骚扰,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准备离开,那时的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要以生命为代价,甚至在小敏死了之后,都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小敏毕竟是不堪侮辱而自杀的,展博虽然有着不祥的预感,可到底并不确切,在被抛落楼下之前,三兄妹是惊惧万分的。因何会想不到这样的结果,以为丁家不敢?以为丁家不忍?
  上庭指证丁蟹这件事势在必行,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他们屈服于压力而弃父仇于不顾,今后如何面对世人的目光,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但是对于报仇的结果,他们并不真的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玲姐在医院的时候对丁蟹冷嘲热讽之时,心里当是充满了报复的快感,她的神情甚至是愉悦的,丁孝蟹面对一个笑着怂恿老爸送死的女人,如果不说出:“很多人都会陪你”的威胁,才是奇怪的。玲姐和方婷在法庭上面对丁蟹的时候,看着他落于法网之后的满足和象看小丑一样的不屑神情固然是痛快一时,但落在丁家四兄弟眼中,却象是火上浇油,他们越是绝不妥协,受到的迫害也就越发深重直至逼死了小敏。即使逼死了小敏,玲姐还会说出小敏旁边的几个灵位是“留给丁家狗的”这样自欺欺人的话来,他们果真能想得到最后的结局吗?
  他们报仇的结果,除了引发了新的血债新的仇恨,究竟得到了什么?对于一个有血性的人而言,我无意于去指责他们的冲动和不智,只是忍不住去猜想,留下性命的玲姐和展博是不是当真没有过一丝悔意?
  这场激烈的仇杀最终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宽容始终是被抛到九宵云外的一个主题,当丁蟹希望得到方家的宽容时,得到的只能是冷笑和嘲讽,而当方家需要丁家的宽容才能保住性命时,也不过是幻想。当小敏作为第一个牺牲者当着所有家人的面跳下楼去时,这场报复便毫无意义了,方家的人甚至没有心情再到庭听审,即使在电视里听到丁蟹有罪的判决,一家人悲伤的面孔上仅余了麻木,那时所有人便已觉得这报复的结果是太惨重了,以小敏的命换来这样的一个“公道”,究竟值不值得,“才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即使如此,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一回,恐怕也没人敢脱口而出“我们不要告了。”
  谁都更怕背负一辈子子良心的欠疚,如果处于优势的一方对处境堪怜的仇人大量地施予他的仁慈,那叫做“宽容”,可是处于劣势一方出于对强权的畏惧而放弃报仇,那不叫做宽容,只能叫作“怯懦”,谁都不怕别人指责自己“宽容”,可是谁都怕别人指责自己“怯懦”。倘若丁蟹坐了十四年的牢出来一贫如洗,老境凄凉,而且肯跪在方家面前真心忏悔,以方家的善良未必没有“宽容”的可能,可是他如此风光如此嚣张地出现在方家面前,“宽容”自然都随雨打风吹去了。方家的人选择了“刚强”,丁家的人没有可能再选择“宽容”,对于双方而言,基于自己的立场,谁都是退无可退。
  如果“宽容”是每一段仇恨的常态,那么也不必称之为一种难得的品德了。
  看得最痛快的复仇反而是玲姐开着小巴撞向丁家四兄弟,她的复仇天经地义,且让人深受震撼,看着丁家四兄弟满身血污地从撞烂的汽车内爬起来,玲姐惨笑着泪流满面,无人不为她一掬同情之泪,如果丁氏兄弟就此被她撞死,哪怕只撞死其中的一两个,都会比展博最后的报复更让人认同,可惜天不从人愿,四个人齐齐地瞠目望着玲姐,每个人脸上都见不到一分悔恨和内疚,就此死去,他们也不会有一个人有一分悔意。最令人不堪的新仇是玲姐的死,这不幸的女人被丁蟹在“爱”的名义下逼上了死路,可是丁蟹却没有一分想杀她的心,甚至她一心要置丁蟹于死地,他也只是一味躲闪,她是因为手枪走火而死的,她死的时候,丁蟹与方展博一样伤心,甚至更加伤心,这段仇恨添与不添已经无关紧要,即使没有玲姐的死,展博复仇的心也不会有所动摇,我甚至怀疑安排这一段不可思议的情节,只是为了成全玲姐辛苦而又满足地戴上方进新的戒指的临终一幕,因为这一幕是那样令人感动。
  
  对于方展博而言,这是一段勿庸置疑的血海深仇,在龙成邦和周济生合力将他从丁孝蟹的格杀令下救出来的时候,他依然对于报仇束手无策,依然是人家砧板上的肉,他的天才没有成为他有力的武器,他能报复成功,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对于观众而言,对于最后被逼上楼顶的丁家父子,如果不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刻意刻画出他们的嚣张和逍遥法外,气焰之高让人无法忍受的话,对于展博最后露出的胜利神情甚至都无法去感同身受,他隐忍待发了七年后的报复成功也没有给人以大功告成之感。因为他在丁家父子走向绝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那样模糊,后期的展博与后期的丁孝蟹一样,身上失去了许多让人心仪的东西,都变得不那么可爱了,最后无论是龙纪文黯然神伤的面孔昭示着展博在报仇过程中付出的代价,还是小犹太手中飘飞的红丝巾提醒着他因为报仇而错过的幸福,都在削弱着人们对于这本应“大快人心”的结局的欢欣和赞赏,唯有沉默,唯有一声长叹,报仇雪恨之后的展博所丧失的,都是他本已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他与纵身跳楼的丁家兄弟除了生与死的分别,都是一样,仇恨之外,空空如也。
  那么再回头仔细看看这两代的仇恨吧,丁蟹打死方进新是出于“误会”,丁家四兄弟要将方家灭门是出于“孝顺”,丁蟹逼死玲姐是因为“爱她”,唯有方展博的报仇才真真正正地是为了报仇,可是剧中既没有象传统观念那样宣扬“宽容”的可贵,也没有如水浒般昭显复仇的痛快,剧中的人都不能轻视仇恨,都愿意为了仇恨而不计代价,唯一一个希望得到“宽恕”的丁蟹却没有一点儿说服力,唯一一个仇恨的终结者方展博也没有英雄般完美的结局,也许这就是真正的人生,一个不经美化不经点缀的人生,也就是因为这两代的仇恨背后的原因中有着许多的“异数”,才能人在复杂的思考之余得出不同的结论,每个人的观感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道理和缘由,于是才有了这说之不尽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