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朱自清原文:莫名其妙的隋炀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3:25
从某些方面说,隋朝和晋朝有很相似的地方。隋朝由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开国,传到第二代隋炀帝手中,就被葬送了;晋朝由司马炎篡国,也只传到第二代司马衷手中,就被葬送了。这一点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他们葬送皇朝的原因却非常不同,晋朝是因为第二代的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无法行使皇权,司马家族的那些亲王们,为了能掌握朝政而互相残杀,结果居然将皇朝葬送了,谁也得不到权力了,不但得不到权力,连性命也保不住。
 而隋朝,隋炀帝杨广却正好相反。他不是因为愚笨,不能行使皇权而丢掉天下的,而是因为太聪明,私心自用,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谏言,看不得任何向他进言的人,觉得自己比任何大臣都聪明,不用他们在自己面前像个老师似的,指手画脚。觉得这些大臣之所以要进言,无非是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者就是以此邀功,博得升官加爵。带着这样的先入之见,因此他对任何向他的进言的大臣都没有好感,轻者是疏远,重者是加刑,甚至杀头。由此而使大臣们缄口,他无法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这样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了,他还一点不知觉,还照常胡闹。到最后天下已经沸腾,他也回天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下灭亡。我认为隋朝的灭亡,比晋朝还不如。晋朝如果不是选了白痴司马衷做皇帝,国家断然不会如此轻易地就被葬送的。但是隋文帝为了能让天下传承下去,特地废了早就选好的太子,而让杨广取而代之。结果这个被隋文帝认为能更好地传承天下的杨广,却将天下活生生地糟蹋了。隋文帝是什么眼光,为什么恰恰选了这个“宝贝”出来了呢?
(一)
 中国政治经过春秋战国,经过秦汉,经过魏晋南北朝,再到隋朝,其实已经清楚明白地显示进入了死胡同。因为从秦朝开始,每个皇朝都想自己的天下能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可是却没有一个皇朝做到了这一点。好的皇朝能传个十代左右,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也是风雨飘摇,“漏船载酒泛中流”。差的皇朝,传到第二代就元气耗尽,寿终正寝。所以作为极聪明又很有才学的隋文帝,应该知道,如果按照原来的政治方法去治理,他的天下,绝对不可能创造奇迹,最多也只能跟汉朝一样,到最后绝对没有好结果。可是不光隋文帝对此视若罔闻,隋文帝以后的唐宋元明清,都视若罔闻,继续这种已经死亡的政治,在这个死亡的胡同里,异想天开地想“与众不同”,怎么可能呢?
 可是隋文帝却根本就不想有所改变,他篡了后周的天下后,在奠基自己的事业时,就完全按照过去皇朝的传统而确定朝廷制度的。让自己的大儿子杨勇做太子,而封其他儿子为王。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不但封儿子为王,还将家族的兄弟子弟都封了王。这种做法就跟除秦朝之外的其他皇朝没有分别。
 杨坚何以能篡后周的天下呢?不能否认机遇,更不能否认他的能力。机遇是,杨坚的女儿嫁给后周的太子做太子妃。太子后来做了皇帝,就是宣帝。杨坚的女儿就做了皇后。可是宣帝却是个昏君,不大关心朝政,却把心思用在玩女人上,光是皇后,他就有五个。但是杨皇后还是最大的,后宫主要由她主持。
杨坚在朝廷很有贤名,许多大臣都跟他友好。宣帝对他跟害怕,担心他要篡位,所以几次想杀掉他。甚至公开在杨皇后面前说:“要族灭你家。”也是由于杨坚能韬光养晦,小心地处理各种关系,所以才使宣帝终于没有发作。色是伐身的利斧,宣帝终于由于宣淫过度而早逝。死时皇后所生的儿子还小,但是还是将这个幼小的儿子立为皇帝,自然就要选择合适的人来辅佐。什么是合适的人呢?这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了。有人说只有从亲王中选择那些老成的有能力的人来辅佐,才是合适的。但是这样的人难道就不篡位了吗?皇位最是自私的,就以晋朝为例。司马炎立白痴司马衷做太子,即使他再成熟,也不可能行使皇权。因此司马炎在世时,就应该选择一个老成的有才能的亲王来辅佐他?谁最合适呢?大家都认为只有齐王司马攸。因为他是司马炎的亲弟弟,而且品行非常好,又有才学。可是司马炎却不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怕司马攸要篡位。司马攸一篡位,他的天下就不能传承下去。按理说,即使司马攸真的要篡位,皇位还不在司马家族手中吗?可是皇位的自私就是如此荒唐,即使是自己的亲弟弟,也要顾忌。所以要说亲王是最合适的人选,恐怕宣帝本人并不认同。然而杨坚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在宣帝的心目中也一定不是,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很嫉妒杨坚,担心杨坚会对他的天下构成威胁,何况他死了。那么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按照理性来说,根本不存在,谁辅佐幼帝,都会对幼帝构成威胁?谁是真正可以信赖的人,只有在事后才能确定,事后如果他真的尽心辅佐幼主,没有行篡位之事,等幼主长大成人,就将皇权交给了主子。这样的人就是可以信赖的。但事先却不能确定谁是可以信赖的。事先不论谁都是有危险的。既然这样,就只能随便碰了。
 杨坚之所以成为了辅佐幼主的人选,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北周宣帝知道自己要死时,就急召二个亲信到身边。这两个人一个是小御正刘昉,一个是御正大夫颜之仪。本来叫他们到身边,自然是向他们交代后事的,可是他却连话也讲不出来了。这样也就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思。不知道他打算用什么人来辅佐幼主。刘昉就想到了杨坚,觉得杨坚是杨皇后的父亲,自然是杨皇后及幼主最可信赖的人,同时杨坚的名声显赫,堪任大事。于是刘昉就与内史上大夫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谟、御正下士皇甫绩商议用杨坚辅政。杨坚一开始还执意推辞,但后来还是接受了。
 宣帝一死,刘昉他们就假造诏书,让杨坚总管中外军事,这样杨坚就名正言顺地掌握了朝政。但是他知道外面的亲王肯定有不服的。同时还有许多朝臣,出于各自的目的,而不满意他执政。但是杨坚也是一个少有的聪明人,他在接受了刘昉的“委任”后,就积极行动。通过他人,或直接出面,将朝廷中比较有名望同时也很有智慧的人都争取到自己一边。人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在动乱中,安定天下更由人才决定。由于杨坚将几个最重要的人才都争取到自己一边,所以后来尽管还是有人出来反叛,但是由于他们在智略上稍逊一筹,也就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杨坚所争取的人中,最主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御正下大夫李德素,一个是内史下大夫高颍。这两个人足智多谋,而且品行高洁,很有声望。
有个叫尉迟迥的人,德高望重,做相州总管,他认定杨坚将要对北周的天下不利,他认为自己作为北周的皇亲国戚,不应该座看皇朝被别人篡去,所以就站出来反对杨坚。现在看来尉迟迥的想法很没道理。为什么?因为当时杨坚并没有篡位,杨坚到底篡不篡位,还是未知数。为什么就坐定他要篡位呢?你这样一坐定,把本来不想篡位的人,也逼得不得不篡位。因为他已经顶了篡位的名声,他就不怕再坏名声了。尉迟迥为什么不能从好的方面去假设人,而要从坏的方面去假设人呢?同时,杨坚辅政可能对北周不利,那么谁辅政肯定对北周有利呢?即使是你尉迟迥,我看也没有人能够信任,尽管你信誓旦旦,对北周一片忠心,但是你作为外戚就没有杨坚亲密,自然就没有杨坚值得信任。所以尉迟迥的反叛是没有理性的,因此注定要失败(二)
 我认为杨坚的辅政无论是对北周,还是对汉民族都是正选择。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猜想。如果不是杨坚辅佐北周的朝政,如果换了其他人,国家定会出现大混乱,因为当时的朝廷,无论是亲王还是其他国戚,就能力来说,几乎没有可以跟杨坚比的。所以如果让他们辅佐朝政,国政定然会出现更大的混乱。同时亲王也许盯着朝廷的权力,象晋惠帝时代一样,那么亲王之间就会展开杀戮,无论是对宇文家族,还是对汉族人,将是一个灾难。
 我认为杨坚在政治上,是有开拓的,通常我们把隋唐联系在一起。隋朝是短暂的,唐朝却很长远,并且唐朝的统治成就非常高,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封建统治没有超过唐朝的。正因为如此,所以隋朝就被唐朝盖住了,没有人注意隋朝。其实唐朝的政治制度,是沿袭得隋朝。而隋朝的政治制度却是隋文帝综合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而创立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完全照搬隋朝的制度。这种制度在隋朝并没有见出成效,主要是统治时间太短。而在唐朝,由于唐太宗带头按照朝廷制度执行,因此该制度就显示出了无比的优越性。当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是没有智慧创造出有价值的制度,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素质太差,认识不到按照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因此制度都成为摆设,只要有点权力的人都想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么文化大革命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违反《宪法》的事。至少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不会被无辜整死。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一千几百年前了。
 隋文帝创造了三省六部制,并且在他当政时,精简机构,勤于朝政,所以隋朝的政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大家以为象汉朝一样的一个皇朝有要出现了,可是没有想到,隋文帝一死,隋炀帝嗣位,朝政就急转直下,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很快就被断送了。那么隋炀帝是怎么选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葬送自己的皇朝呢?
(三)
 梁启超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帝王的家谱。这话一点不错,但是我要在家谱的前面加一个修饰语:丑恶。翻开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的家谱,无不充满着腐化和血腥。皇宫是一个皇朝的心脏,心脏居然如此肮脏丑恶和血腥,肢体还会健康吗?所以如果封建制度在中国继续下去,如果让帝王丑恶的家谱,仍然主宰着中国,那么中国就永远健康不起来。汉民族只会越来越向下发展。
 隋朝很短,只不过传了两代,但是丑恶还是在心脏出现了。隋文帝杨坚称帝年纪已经不轻,孩子已经有许多。其中长子杨勇早就成人,不但长子已经成人,就是次子杨广,以及杨广后面的兄弟也有好几个已经成人。杨坚做了皇帝后,就将长子杨勇立为太子。然而在封建社会,太子这个职位最不容易做。因为皇帝对他寄寓厚望,因此就要用最好的教师去辅佐他。这些教师出于责任,就以他心目中的储君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不管这个要求自己能不能做到,也不管这个要求是不是适合太子的年龄。这样就将太子折腾得非常苦,使他对做太子非常反感,出现逆反心理。所以从小就选定的太子,鲜有最后接了位的。都是因为逆反心里,使他们喜欢用各种怪异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受到的约束。最后就被当作不堪做太子而废了。  隋朝的太子杨勇,虽然几乎没有受到太子职位的约束,原因是他做太子时已经成人。但是尽管杨勇并没有做什么不合太子规范的行为,最后还是被废了。说起来他被废的原因很微妙。但是在各种微妙的原因中,我以为次子杨广的蓄意夺嫡,是最丑恶的。
 在说最丑恶的原因之前,先说说其他次要的原因。
 有些东西是牵涉到人性的弱点。比如我们的祖先早就归纳出这样一个人性的弱点,那就是“富人不奢侈,奢侈自至;贫人不下贱,下贱自生”。杨家祖上就是官僚家庭,并且做官还做得很大。虽然处于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但是象他这样的家庭,不至于太贫穷的。而杨勇出世后,家庭状况就一直往上走,因为父亲杨坚很有才能,官越做越大。且有个姐姐做了太子妃,后来又做了皇后,成为皇亲国戚。自然就更得到皇家的照顾。等到杨坚篡位时,杨勇已经很大,杨坚的许多行动,都征求杨勇的意见。杨坚篡位成功后,化家为国,杨家就是天下第一富户。杨勇作为太子,怎么能不奢侈呢。即使他有心不奢侈,根据上面对人性的弱点的概括,奢侈也会自至的。这样杨勇在生活上自然就要奢侈一点。可是杨坚却对奢侈很敏感,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艰苦经历,已经培养出节俭生活的习惯,看不得奢侈。另一方面,他知道奢侈最是祸害国家的毒药,多少朝代就败在奢侈上。为着自己的江山能传承下去,他要求太子能自己杜绝奢侈。可是看到杨勇在生活上却不注意节俭,而追求奢侈,当然就不高兴。但是杨坚可以找杨勇好好地谈谈,让他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并让他注意节俭。然而我们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却很缺乏经验,父子之间的交流,不是平等的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儿子已经成人,就应该把他当作跟自己平等的人,说话就要用讨论的口吻),而是父亲居高临下的大骂,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儿子。本来,只要父亲能心平气和地说问题,儿子完全可以听的,可是现在被父亲的一顿臭骂,立刻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明明觉得父亲说的对,可就是要不听。即使明里不敢不听,但是暗里也会对着干。杨勇的奢侈,是造成他父母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 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虽然仍然牵涉到奢侈,但它是另外一个问题。杨坚或许有些惧内,总之是皇后独孤氏,在杨坚面前说话能算话。这独孤氏最看不得夫妻关系不好,其他女人得宠。可是杨勇却拥有许多女人,并且恰恰就是不宠爱太子妃,而宠爱其他女人,这一点最让独孤氏反感。独孤氏大概因此想到,如果杨坚也跟杨勇一样,自己不是有被打入冷宫的可能吗?因此独孤氏就很不喜欢杨勇,尽管杨勇也是自己的儿子,并且还是长子。
(四)
 有了上面杨坚夫妻对杨勇不高兴的事实,才使得杨广有了可乘之机。杨广肯定一开始就对杨勇的太子位很觑觎,否则他在平常的行为中,那么苦心孤诣。他其实是一个好色之徒,但是他却在父母前面装出自己并不好色。他其实最好奢侈,可是因为杨坚看不得奢侈,所以他要装出不爱奢侈的样子。他就是凭这些小动作,去挖哥哥杨勇的墙基。
 在《资治通鉴》上就有杨广在杨坚夫妻面前弄虚作假的记载。书中说,杨广只跟萧妃同居,后宫姬妾有了孩子也不抚养。为什么不抚养?就是用没有孩子的事实来证明自己不跟姬妾亲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当然还要做一系列小动作。至少要叮嘱宫中的人,一定不能将姬妾生小孩的事实泄露出去。这当然不能骗所有的人,但只要将独孤氏骗住就行了。所以独孤氏多次赞扬杨广贤明。
 杨坚曾带着独孤氏到杨广的府第看望。杨广一听到消息,就先将漂亮的姬妾藏起来,只留下又老又丑的,让他们穿上普通的衣服,在身边服侍。并且将家俱换成旧的,故意把乐器的弦弄断,不让人拂去尘土。杨坚夫妇看了,认为杨广不好声色,也很节俭,所以很满意。这其实已经入了杨广的彀中。
杨广的手段远不止这些。他早就大交朝廷中主管政事的大臣,想用这个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更是对杨坚夫妇派到府第传话的随从,热情相待。不论他们的贵贱,他都要携萧妃到门口迎接,设宴招待他们。临走还要送他们礼品。这样杨坚夫妇的随从都在杨坚夫妇面前赞扬杨广仁孝。 
杨广到扬州任总管时,每次入朝觐见,在将要赴任,入宫向杨坚夫妇辞行时,都表现的依依不舍,趴在地上痛哭。他装得实在非常令人痛爱。
 紧接着这些表面文章之后,杨广还有更加具体的行动。不可否认,杨广很有让人亲近的条件。除了作为皇子的优势外,他外表漂亮,且生性聪明,喜欢学习,文才非常好,对人又很有礼貌,特别是对大臣们,以及有特殊才能的人都十分谦恭。由此大家都愿意跟他结交。然而人们却只看到表面,并不知道杨广的内心。杨广之所以要这样做,却是为了蓄意夺取哥哥的太子位。所以在他觉得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他就开始利用人为他夺嫡活动了。
 杨广当然先向可靠的人问计。他首先问的是“老朋友”安州总管宇文述。宇文述回答得非常好,宇文述说:“太子失去皇上的欢心,已经有好长时间了。而且太子也乏善可陈,至少社会上没有人知道他的优点。不像大王您,天下人都知道您很仁孝,又很有才华。并且多次带兵打仗,都取得胜利。皇上和皇后都很喜欢您。天下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但是废立太子是一件大事,且你们之间是骨肉至亲,我们外人实在不应该插手这种事。”说到这里如果宇文述就不说什么,那么我想杨广也不会见怪他的。可是他却还是为杨广出了点子。他对杨广说:“能使皇上改变主意的只有杨素。而杨素最信服的人是他的弟弟杨约。杨素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都要跟杨约商量。我对杨约很了解,我进京朝觐的时候,去找杨约,让他共同谋划此事。”杨广一听,非常高兴。
 真不知道宇文述,以及张衡、杨素、杨约等人,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真的认为杨广比杨勇更能胜任皇帝的重任。如果是这样,那么仍然不能肯定他们的行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行为属于搞阴谋诡计。固然你们是为了选择更好的皇帝而搞阴谋诡计,别人也可以为了他们认为的更好的皇帝,而搞阴谋诡计。而到底什么样的皇帝是更好的皇帝,却是见人见智的。因此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助长了搞阴谋诡计的风气。对于真正的智者是不会支持这种行为的。何况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这种行为是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中,无论是谁胜利了,对自己都不会有利。如果是太子胜利了,那么就难逃一死,甚至要灭族。如果杨广胜利了,对他们也不利,为什么?因为他们是阴谋的直接参与者,当然就是知道杨广当皇帝的底细的人,这样的人杨广只要座正皇位后,就会非常害怕,就要利用一切办法除掉他们,使自己完全自由。否则辫子被人抓着,心里总是不爽的。所以从这些上面分析,虽然宇文述、张衡、杨约等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但是我却觉得还欠缺智慧。有人要说,按照你的见解,就是不作为了,即使杨勇是个白痴,也听之任之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寻求一种正大光明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要把寻求正大光明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放在解决这个具体问题的前面。可是我们汉族人却一直没有这样的大眼光,只有小聪明。
 宇文述到了朝中,为杨广的事情煞费苦心。他把杨广送他的到京城“打通关节”的珍宝都拿出来,把杨约请到家里,跟他尽情喝酒,喝完酒,就开始赌博。宇文述假装赌不杨约过,将那珍宝都输给了杨约。杨约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珍宝,就稍稍推辞。宇文述就向他交出了底牌,说是杨广让自己送给他的。杨约非常吃惊,就问他想做什么?宇文述就说出了杨广的心思。杨约一听,觉得应该这么做,就爽快地答应了。
在杨约的说服下,杨素也很高兴参与废嫡的行动。杨约告诉杨素,现在皇后的话,皇上无不听从。要想行动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要让皇后提出废立太子。杨素就利用一次宴会的时机,试探皇后说:“晋王孝悌恭俭,很像皇上。”皇后立刻接话说:“您说得对,我儿很孝顺。每次听到皇上和我派使者去,都要到边界上迎接;一提到离开,就要哭。媳妇也很好,我派婢女去,她常跟婢女同吃同睡。哪象杨勇和阿云那样,两人对坐着整天吃喝,亲近小人怀疑同胞兄弟。我最担心的是杨广遭暗杀。”杨素知道皇后的心思后,就竭力在皇后面前说杨勇的不是。皇后就打算劝皇上废太子杨勇,而立杨广。并且还送给杨素金子,让他支持皇上废立太子最让人痛心的是,杨坚在听了独孤氏和大臣们说太子的坏话后,居然派杨素去观察杨勇的行为。杨素就是主谋,当然不可能为太子杨勇说话的,只会说他的坏话。他对杨坚说:“杨勇有怨恨之心,恐怕要作变,望陛下严加防备。”于是杨坚就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防备杨勇。将东宫的卫兵,只要稍健壮的,都调离。将东宫卫兵的名籍,一律归卫府。并将杨勇很亲近的左卫率苏孝慈调出京城,任地方官。这一切行动都不跟杨勇商议,杨勇自然不高兴。
 尽管太子杨勇后来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可是他也并没有采取什么对抗性的行为,我认为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杨勇还是很聪明的,因为他无论做什么对抗性的行为,都只会加速自己的被废,并且还给他们更加正当的理由。他越是不作为,越显得他们才是真正搞阴谋诡计的人。杨勇做了什么呢?他派人造了一些器皿,在上面刻上一些诅咒的话,以求压邪。又在院中造平民的屋子,屋子又小又简陋,他穿上麻布衣服,睡在草褥上,想用它来避灾。他只做了这些事。
 而杨广做了什么呢?他私下贿赂杨勇的宠臣姬戚,让他察看太子的行动,并告诉杨素。最后还让他“主动告发”太子的过失,许诺他以富贵。姬戚在半威胁半利诱的情况下,站出来告发了杨勇。
 杨勇最后被废了,不但被废,而且他的子女,被封为王的和公主的,都废为庶人。杨勇对杨坚说:“我本该被在市中处死,以便警告后人,幸而皇上可怜我,让我活命。”说完泪如雨下。然后拜谢而去。两边的官员和宗室有人看得很清楚,知道杨勇被废是中了杨广的阴谋。可是没有人敢说出真相。当然此时即使说出真相,掌握权力的人也不会听的,不是徒然送死吗?但是一个被阴谋所掌控的皇朝,自然不可能是健康的皇朝,不健康的皇朝又怎么能长寿呢?不能长寿的皇朝,一切都如建筑在沙滩上,无论个人的地位还是财富多么显赫,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杨素等人这样做,就等于是建空中楼阁,是虚幻的。但是他们却热衷于这样做,而且他们之前有过教训,他们不知道吸取;他们之后,也同样出现了无数的追随者。这就是我们祖先的行为,他们总是做这种缺乏理智的行为。不知道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坚实的基石上。即使是今天,我们还是这样,在中国大陆,我们的政治行为是不是都建立在理性的,可以经得起任何驳诘的基石上了呢?
 更没有理性的行为是,杨坚将杨勇囚禁在东宫,居然将他交给杨广看管。杨广当然不可能对杨勇好的,所以后来杨勇越想越觉得自己是无罪被废,因此就多次要求见父亲杨坚,却被杨广阻挠。见不到杨坚,后来他就爬到大树上高声喊叫,想以此让杨坚听到,杨素却对杨坚说,杨勇已经神经错乱,疯掉了。杨坚因此就没有见过他。
 上面就是杨广夺嫡的过程,很肮脏吧,可是,中国的封建皇朝,皇宫就是罪恶的渊薮。这类肮脏的事实在太多了。
(五)
 杨广做了太子后,还等了四年,隋文帝杨坚才死。而且还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谋杀。当然杨坚已经生病,而且也许已经不轻,让太子杨广也到御榻前服侍父皇。杨广看到杨坚接近死亡,本性露出来了。他看到杨坚的宣华夫人陈氏很美丽,等她上厕所的时候,就对他非礼。因为陈氏的反抗没有得逞。陈氏回到杨坚身边,看到陈氏脸色煞白,衣服不整,就问他是怎么回事。陈氏就告诉他,是太子对她无礼。这时杨坚才认识到杨广不是东西,可是为时已晚。杨坚虽然立刻吩咐人去叫杨勇,可是此时的皇宫已经被杨广所控制,杨坚的命令能传的出去吗?传圣旨的人立刻被逮捕了,并且杨广立刻派自己的手下将皇宫控制起来,什么人都不能随便出入。这还不算,杨广还将杨坚身边的人全部都弄走了,让右庶子张衡一人服侍杨坚。但不久杨坚就死了,人们怀疑是杨坚唆使张衡害死了杨坚。
 杨坚一死,杨广就派人到长安(杨坚死在一个避暑的宫殿,叫仁寿宫,离长安有很长的距离),赐杨勇死,等不及他自杀,就将他勒死,并将守卫长安的军队全部换了人,再宣布杨坚的死讯,并即皇帝位。
杨坚一死,杨广一即皇帝位,真实的本性就显露出来了。他原来并不是一个不好奢华,崇尚节俭的人,而是一个最喜欢奢华的人,从后来的事实看,他对奢华的爱好,远过于杨勇。他也不是一个不好女色的人,而是一个最好色的人,从古至今大概没有一个人象他一样使用了那么多的女人。他之所以要装着不好奢华,不好色,完全是为了夺太子位,从而以后能做皇帝。他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做皇帝,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什么理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奢侈和最大限度地好色。 他当上皇帝已经三十五岁以上,为了登上皇位,他压抑自己的本性起码有十年以上。等了这么漫长的时间,他终于如愿以偿,当然就不想再浪费时间,要赶紧满足自己的本性了。所以他等父皇一死,当天晚上就强奸了宣华夫人陈氏。接下来他满打满算大概也只做了十五年皇帝,在这十五年中,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折腾的天下没有平静过一刻,当然不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就不至于如此快就被葬送,不这样他的生命也不会结束的这么快。
 杨广一做皇帝,就让杨素、宇文恺等人建造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二百万人。并且在洛阳大造宫殿和园林。在园林里遍植全国的奇花异草。这些花草哪里来?当然是在全国征调。又派民工。开凿通济河,从洛阳西面引谷水、洛水通道黄河。为此动用民工达百万余人。又派人到江南大造龙舟,大小共造了数万只,你想这要动用多少匠人,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造成功。造好了,又派人送到洛阳来。这又要多少人力。这一年他首次乘龙舟巡游江都。
 第二年他有派人去营造江都的宫殿。从建造洛阳的宫殿中,大臣都知道杨广喜欢奢华,为了迎合杨广,负责建造的大臣,自然就要尽量将宫殿造得很奢华。
 第三年巡游北方的突厥部落,对部落酋长大加封赏,费去国家的财产无数。同时为了向游牧民族炫耀,他令人造大帐篷。那帐篷大得离奇,帐篷内能坐数千人。突厥人看了自然非常惊喜。在回来的时候 经过太原,又命令人建造晋阳宫。
 第四年又让人开挖永济河,引沁水到黄河,并北通涿郡。这一次共动用民工达百余万人,成年男人不够用,就征调妇女开挖。并且让人在汾水以北,汾水的发源地,建造汾阳宫。接着有征调民工修长城,攻役使了二十万民工。
 大业五年没有大的建造工程,但是小的工程还是有的。而且由于杨广的巡游没有终止,因此为了他的巡游,就会有不断的工程出现。这一年他到河右巡游,由于桥没有及时修好,影响了他的巡游,就有九个人被杀。
 到了第六年,又让人开挖江南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江南段,从镇江到杭州的一段,共八百多里。河道的要求是宽十余丈,可以通龙舟。这个工程量将有多大,将会使用多少民工,读者可想而之。
 到了第七年,就开始讨伐高丽。这也是葬送他自己和隋皇朝的举动。为了讨伐高丽,杨广基本上是全国总动员,全国没有一个地方不因此而忙碌。《资治通鉴》上有描述。它写道,隋炀帝从去年计划征伐高丽,下诏在山东设置军府,养马以供军用。同时又让各地运送粮米,存放到泸河镇、怀远镇。有许多运送粮食的民工,以及牛、车都没有回来,有的死掉,有的跑了。这样就影响了耕种,大批田地都荒芜了。饥荒自然就出现了,东北边境上的粮食尤其紧张,一斗米价值几百钱。有时因为运送的粮食质量不好,就让民工买米抵偿。民工哪来的钱,自然只有逃跑。又征发六十多万辆小车车夫,两个人运送三石米,由于路途险远,连道路上吃的都不够,到镇所已经没有粮食可交,怎么办?也只有逃跑。加上官吏贪婪残暴,趁机侵夺,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为了活下去,就只有造反。于是天下开始大乱,群盗蜂起,不可胜数,比较大的盗匪有一万多人。他们攻占城镇,驱散隋朝官员,自立为王。
 但是杨广却并不以为然,继续征伐高丽的事。到第二年,也就是大业八年,杨广亲自来到前线,指挥攻打高丽。隋朝的军队的确很多,实力也非常强大,不是高丽的军队所能匹敌的。可是杨广却给自己的军队下了苛刻的作战命令。这苛刻的作战命令绑缚了自己军队的手足,所以隋朝的军队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十足的胜利。后来就撤兵回家。
杨广却并没有吸取教训,到了第二年,又要亲征高丽。这一年各地的农民起义更加多了。天下几乎已经沸腾。可是杨广却还执迷不悟,他还要亲临前线,指挥征讨高丽的战争。就在杨广到了前线,指挥攻打辽东城时。杨玄感在后方举起了反隋的大旗。杨玄感是朝廷高官,他的父亲就是杨素,现在已经死了。杨素原来是朝廷的重臣,现在朝廷里的许多大臣都是杨素提拔的,现在他的儿子举起了起义的大旗。杨广感到害怕了。可是杨玄感却不是那种能成就大事业的料,他没有雄才大略,即使有见识高远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让他选择,他也不知道选择那最好的建议。  本来杨玄感可以趁杨广在高丽的时机,一举夺下隋朝的京城,这样隋朝没有心脏,也就不可能有作为了。可是杨玄感却只想夺洛阳。而洛阳城又异常坚固,所以总是攻不下来。后来不得不放弃洛阳去攻长安,却又凭一时意气,被阻在路上。所以隋朝的大军集结起来了,杨玄感还没有取得一点成绩,最后自然只有败亡。
 杨广打败了杨玄感后,就进行了一番大屠杀。杨广说:“杨玄感振臂一呼,跟随他的就有十万之众,使我明白天下人不该太多,多了就会聚集起来做盗贼。不都杀死,用什么来惩戒后人。”这一次共杀死了三万多人,家财一律没收,还流放了六千多人。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受冤屈的。
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年杨广还是要征讨高丽,但是诏书发向全国,应诏而来的军队已经寥寥无几。可是这次出师却意外地顺利。原来高丽人也已经非常困窘,不堪承受大军的攻击。所以隋朝的军队到达以后,高丽兵已经无力抵抗,不得不向隋军投降。
 高丽已经被征服,按说杨广应该回到朝廷去处理政事,特别是现在天下盗贼蜂起,不花大力气镇压,天下就要分崩离析了。可是他却没有回到朝廷去,而是直接去了江都。现在我们看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的描述:“杨广一年都守在江都,这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次一年之久停留一个地方,并不是他变得老实了,而是遍地‘盗匪’,令他无处可去,并且他终于承认,他已无力收拾残局。在千万人血染刀锋和饿死山野之际,杨广以一种世界末日的颓废心情,更变本加厉地享乐。皇宫内分一百余房,称为‘迷宫’,跟洛阳十六院一样,每房美女数百人,由阶级最高的一位美女主持。每天由一房做主人,杨广和随驾的一千多宫女做客人(注意仅江都宫美女,至少三万人,如连同其他各宫,全国供杨广享乐的美女,总在十五万以上),酒不离口,宾主全醉。杨广常对着镜子说:‘好头颅,由谁来砍!’萧皇后安慰他,他说:‘贵贱苦乐互相交换。没有什么可以伤心!’这是赌徒失败时勉强装出来的门面话,其实他内心却肯定他绝对不会死,至少也会象陈叔宝一样被封为一个公爵。他不敢面对现实,当他的禁卫军密谋叛变,一个宫女得到消息,向他报告时,他因无法处理而大怒,竟把宫女处斩。”
 后来杨广终于被他手下的士兵杀死了。隋朝虽然还有大臣利用它做了一番动作,表面上看,没有及时死亡,其实它在隋炀帝第一次东征时,心脏就已经死亡,只是四肢还没有跟着死亡罢了。隋朝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国库充盈,人才济济,也没有强大的异族对它构成威胁。因此只要杨广少胡闹一些,隋朝就绝对不会灭亡得这么快的。然而杨广几乎就是为了来结果父亲开创的隋朝的,所以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折腾自己的天下,不将天下折腾垮,就不停止。终于经过他十多年的折腾,把它折腾垮了。
(六)
 真看不懂杨广,要说他没有见识,谁也不相信。因为他既有阅历,又有经历。他很喜欢学习,文学修养非常好,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的唐太宗看了他的文章,也非常佩服。不光赞美他的文字美,而且也很欣赏他文章的立意。那些立意也很有觉悟。绝对不是一个无知之徒。
 杨广在朝廷上的谈吐也很不俗,用词立意都十分讲究,让大臣们佩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没有广泛的阅读能做到吗?而那时的阅读,不象今天一样,要什么有什么。那时主要就是经史子集,读这些东西不就是提高见识吗?
 而杨广的经历也很丰富,他父亲杨坚篡北周的皇位时,北方的突厥人还很猖獗,而南方的陈朝也还存在。杨坚作为皇帝,在刚建立隋朝,人心还不完全服帖的情况下,不能离开朝廷,带兵去征服突厥人,或去消灭陈朝。而杨广的哥哥杨勇,作为太子也应该坚守朝廷,以防万一。所以唯一值得信赖的人就是杨广。因此那时杨广就常作为隋朝军队的统帅,带领军队去跟突厥人作战。征服陈朝的任务,也是杨广完成的。
 对于这样一个既有阅历,又有经历的人,按理应该有足够的见识,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之重。更应该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是谁,他好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做得跟他一样好。中国历史上的差皇帝有哪些,他们差在哪里,应该这样才能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其实还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他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人,可以对中国的政治做深入的思考,可以思考为什么改朝换代如此频繁,怎样才能做到使皇朝永远地传承下去。北方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常常对我们汉民族造成威胁,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杨广其实是有条件思考这些问题的,因为他有足够的阅历和经历,并且也已经接近中年,完全成熟了。
 可是遗憾的是,阅历和经历并没有帮助他成就千古伟业。正如我常常指出的,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开创性的伟业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见识。这个见识就是指他没有阅历,不能通过阅读,了解前人的脚步。不知道前人做了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去改进它。没有阅历的人,就只能从头开始,往往要走重复的路。农民起义就是一种典型的在原地打转的革命。而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许多就是由农民起义完成的,因此没有带来真正的进步。
但是有了阅历和经历,如果不去利用,也不可能造就他的伟业。杨广就是这样的人,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少有的好条件的人。后来的李世民,可以跟他匹敌,都是既有阅历又有经历。李世民创造了何等的伟业,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皇朝当皇帝当得最好的,是正面的典型。而杨广却成为负面的典型。他的所作所为,比那些既没阅历也没经历的花花公子式的皇帝还不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性不应该受到压抑,个性压抑以后,一旦解除压抑,就会放大那被压抑的个性,就如决堤的水流,无法控制。另一个方面就是骄傲,骄傲足以毁掉任何人和任何美好的东西。下面我就简单地说说这两个原因。
 首先我要说到的是压抑个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古到今多少太子就因为这而废掉了一生,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再不惮其烦地重复一下。过去帝王教育太子,不是按照太子的本性去因材施教,而是一定要让太子按照他们心里所设想的目标去做。这个目标其实他们自己也非常模糊,而且让他们自己去做,也未必能做到,可是帝王却非要太子做到。为了让能达到这个目标,帝王选择最好的教师去做辅导。这个教师只对帝王负责,不问太子的本性。因此太子的本性受到压抑,而个性其实是最不能受到压抑的,一旦受到压抑,就要想方设法表达出来。因此太子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就出现了。乍看这些怪异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其实就是太子受到压抑的个性的一种变异的释放。但是却没有人能理解这种行为,太子的父亲—帝王也不能理解,于是就将太子废了。多少太子就因为这样而没有得到善终。这种“精神分析法”,其实也适用于今天应试教育下,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所出现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哪个父母,都痛爱自己的子女,但是痛爱的方法却值得讲究。我认为最好的痛爱是让子女的个性能自由绽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难,老实说我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做不到却不应该阻止我们去向这个方向努力。只要我们有目标,相信最后是完全可以找到好方法的,何况我们还有许多的老师,这老师就是西方先进国家的父母的教育方法。
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本文中,我们联系杨广,来看看他的个性是如何受压抑的。本来太子杨勇还是比较率性的,他因为已经完全成人,皇帝派给他的老师,已经不能影响他压抑他了,所以他能按照本性生活。可惜他的率性的生活却不被父母所认可,他们看不得杨勇率性的生活,觉得杨勇的生活态度和作风,不能做好皇帝。而杨广想夺取哥哥杨勇的太子位。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他知道只有获得父母的认可。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就要按照父母的心意生活,父亲杨坚不喜欢奢侈,母亲独孤氏不喜欢儿子女人多,更不喜欢儿子撇开夫人而宠爱小老婆。杨广其实跟哥哥杨勇一样,也是一个喜欢奢侈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有条件奢侈,为什么不能奢侈呢?但是为了博得父亲的认可,他就装出节俭的样子。杨广其实也是一个好色之徒,从他做了皇帝,不断地建造宫殿,广揽美女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可是为了在母亲面前装出自己不喜欢女色来,就竭力压抑自己猎色的本性。这些伪装,其实就是压抑自己的个性,不让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展露出来。如果是短时间的伪装,也许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问题。可是杨广装节俭和不好色,有很长的时间。他一直到三十五岁才终于做了皇帝。三十五岁在今天来说并不晚,可是在杨广的时代已经是不小的年龄了,因为那时的人平均寿命达不到五十岁。所以杨广一做上皇帝就迫不及待地要释放自己受压抑的本性。他当皇帝后的那些“胡作非为”,就是这种释放的表现。他的这些行为就等同于那些太子,在东宫的不可思议的行为。我这样说,大家能体会吗?
我再说说杨广的骄傲对他的影响。杨广如果光是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本性,而没有骄傲的心态,也不可能将隋朝如此很快地糟蹋。他的骄傲,更加成全了他的“胡作非为”。因为如果他有基本的谦虚,那么他的朝中并不是没有能人,他的父亲并不象司马懿父子一样,实行恐怖政策,而让人们对他篡魏缄口。杨坚还算很有宽容之心,对异己的杀害并不厉害。何况杨坚也有足够的能耐做皇帝,如果让杨坚的外孙做皇帝,由于年龄太小,不可能行使皇权,因而会造成政局的动荡。因此除了少数人外,大家并不一反感杨坚篡位。这样杨广朝中,不缺乏诤臣。如果他不骄傲,他的不恰当的行为,就会有胆大的大臣劝谏的。可是杨广却非常骄傲,认为自己足够聪明,大臣们都不如自己。因此根本就不相信大臣们能提出更聪明的主意。他们所说的,他全知道,不用他们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