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长寿之法:《异域风情》大英博物馆的封面宝藏来自中国 [震撼多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0:21

顶级国宝实拍详解:大英博物馆的封面宝藏来自中国 [震撼多图!]

标签: 大英博物馆  伦敦  汝窑  斗彩  宋徽宗  分类: 英国 UK 2011-02-21 22:47

伦敦,和你的人生博物馆

文、摄影:郭子鹰

每个人都该有他自己的人生博物馆,不是么?

在记忆中,或者在相册里,也可能藏在衣柜的角落,在保险箱,也许是银行的储物盒,杀手们,则喜欢选择车站的寄物柜。世界上往往有这样奇怪或者可爱的角落,藏着某个人的秘密,装着他想为自己留下的东西——人生博物馆。

你小时候从别人那儿赢过来的第一颗弹子球,或者是第一束别人送你的鲜花上,那条缎带。人们不会一直留着所有的零七八碎,但是有些东西,任你再想留,却偏偏留它不住,真可惜——人生不能是博物馆。

不消说,人生最可宝贵的藏品中,很多是来自旅行路上。

我不知道伦敦是不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但是我在那儿度假的那个冬天里的一星期,印象里脚下一直踩着各家博物馆的大理石地砖,孜孜不倦。有些人生博物馆,是黑暗的保险柜,打开它的密码,一不留神就被带进坟墓;而另外一些人的,是在阳光照耀下观赏效果更好的玻璃柜,或者干脆就是座花园。博物馆亦然,有的门票索要高价,有的根本免费。伦敦,有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众多博物馆,终年免费开放。

一度觉得博物馆,是旅行中最大的纠结,它让取舍变得很艰困。7天的旅行如果是人的一生,花去一整天仔细端详一座博物馆,就好比是花去15年的光阴,呆在同一间办公室,而且注定什么也带不走。值得么?

后来,我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理论,让自己能大方地挥霍旅行中宝贵的人生时光: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最美的时光,就好像你,知道了另外一个人最珍爱的那段秘密回忆。而且,你会知道,在这个国家千百年历史的时光旅行中,最美的旅行纪念品,是什么样子。比如我的那块罗塞塔石碑,它来自大英博物馆。法国人商博良用罗塞塔石碑破译了古老的埃及象形文,也解开和古埃及曾经湮没流失的历史,而我,则把大英博物馆当做自己的罗塞塔,重回遥远的唐宋明清。

从我这样想的那一刻开始,博物馆不再是,旅行中的鸡肋。

雍正粉彩里的幸福密码

我在伦敦的一周里,有5天是游走在大英博物馆的屋顶下,但是真正地欣赏它,仍然是在自家的电脑屏幕前。在那个奇妙的地方,盘桓的时间似乎永远不够。

大英博物馆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近七万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万件,展馆的展出线路长达2.5英里,差不多是4公里,连续5天的进进出出,居然积累了超过20公里的“健身里程”!

人人都读过的历史教科书,从来都浓墨重彩地描写千古帝王如何开疆扩土地征伐,却永远没有足够的篇幅,细细描摹普通庶民如何兜兜转转地挣扎求生,又是如何通过那些体现在细微处,却同样伟大的创造力,增加着朴素的生活之美。我来大英博物馆,就是为了看到这些,我相信,任何一家高水平的博物馆,它的功力也应该体现在,如何讲述庶民的生活史。

大英博物馆有个大名鼎鼎的“大中庭”,那是发放免费展馆导览地图的地方。朴素的黑白地图封面上印着的,是博物馆的至宝之一:来自中国的雍正粉彩花鸟扁壶。洋洋大观的博物馆有两处面积阔大的中国文物展区,这只粉彩扁壶栖身与二层(Level2)的95号展厅——“大维德中国陶瓷馆(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展品编号是211。莹白细腻的胎体上,细细描绘了停留在盛开的牡丹枝头的一对鸟儿,那是两只头顶长着白色绒羽的白头翁,它们相视对望,婉转和鸣。色调温润的粉彩,在洁白胎体的完美衬托下,吟诵出昆曲行腔般柔美的气韵。飞鸟绿色的羽毛根根清晰可辨,娇柔初绽的花瓣,仿佛在轻风的吹拂下随着娇小鸟儿的跃动,也在轻轻摇晃着。粉彩瓷器点染技法所特有的凸凹质感,让鹅黄色的花蕊纤细的形体略微凸出胎体表面,逼真的立体质感,让人有种亲手触摸的冲动!

想象力如同这一对躯体轻盈的鸟儿,开始飞翔。我开始想象这幅图景所透露出的委婉含义,它曾经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它又是为谁烧造?我仿佛是一个,躲在浩瀚历史的神秘投影中悄悄窥测的译码员,偷笑自己的发现。

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当中,有这样一段:“用著名的典故,而不明言其出处,饱学之士读来,便有高雅不凡之乐。这是一种癖好相投者的共同语言……作者与读者所获得的快乐,是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得来。此种暗示比明白直说更为有力动人,因为一语道破,暗示的魅力便渺不可得矣。”古老中国的委婉风韵,指月论公案的禅机锋芒,幽幽动人。善于浮想联翩的人们,会在这个温润含蓄的文化古风中,体验到多少秘而不宣的快乐?这只古瓶,就是最好的例证。

牡丹,在中国的市井文化中,隐喻着富贵吉祥,而小巧的白头翁,则因那簇头顶的白色羽毛,拥有了“白头偕老”、“直至白头”的幸福含义。仿佛古代中国文人的一首机智俏皮又充满才情的藏头诗一样,这瓶身上的画面如果连起来读出,便是:“祝福您富贵长久,直到白头。”抑或是:“祝福你们幸福富贵,白头偕老”。选择花蕾初放,鸟上枝头的场景,又无疑多了一份探春游赏,共度好时光的悠然情致。而如同高悬的当空皓月一般的圆润器型,本身就传达出“圆满”、“团圆”与“和美”的祝福含义。

想来,如果把这样一件清雅得让人如此陶然的文人清供,送给一对新婚燕尔、琴瑟和鸣的知音密友,该是多么地合衬和令人欢喜!他们的人生博物馆里,会因为有了这样的藏品,而牢牢锁住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吧?

我和太太在博物馆宽敞的大窗前,看着窗外,伦敦阴郁的天空中,正悠悠降落着稀薄雪花。我们轮流斟饮着自带的热茶,静静看着瓶身上的春色和花鸟,盘算着,最近有那对儿走运的家伙就要结婚?我们是否有能足够幸运地在景德镇或者潘家园找到一件像样的仿品,在他们的大喜之日,不无得意地送出这样一件贺礼呢?

大英博物馆的布展安排,也同样充满着这种和观众款曲互通的妙趣。国内的收藏界,历来有将金石、陶瓷、书画、文房等等器物分门别类讨论和陈设的格物精神,展馆的布设,也经常是以此为圭臬,但是大英博物馆则是按照历史年代的时间线,把中国的历史浓缩于国宝的陈设之中,让人能够在游走于整个展厅的时候,不经意地沿着时光的脚步,走过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商周的玉器和青铜器并列摆放着,让并非科班出身、受过专业考据训练的普通观众,也能轻易发现玉器与青铜器在器型、色彩上的承袭关系和相通之处;说唐代的邢州窑白瓷仿学西域传来的银器形制与色泽?放在一起来看,果然在时间和形体上都合乎逻辑;想了解元、明时期中国外销瓷器贸易是如何鼎盛?那瓷质细腻的胎体上不就清晰地描画着古兰经的经文和西方风味的“耶稣受难图”么?一部鲜活的中西方陶瓷贸易史,正鲜活灵动地展现在明亮的聚光灯下。

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达2.3万件。在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也有1.3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

绿色狮子的祈祷

大英博物馆数之不尽的国家宝藏中,有一件最容易被观众视而不见的小东西,反复出现在我的视野和回忆里。那不过是一张小小的绿色不干胶贴纸,一只小狮子的剪影。在那只著名的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旁边,就贴着它。它的作用是这样的:一旦博物馆发生重大灾变,比如失火,消防队员在确认损失不可避免的紧要关头,会优先抢救这些贴着小狮子贴纸的重要文物。可以想象,这将是一件多么痛苦和纠结的选择!这是想要永远留住这些瑰宝的人们的祈祷,它隐隐透露出的人类价值判断,更是让人深深动容。

古代埃及人说:法老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他们想通过营造巨大的金子塔,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但即便是建造了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也明白这不可改变的结局:时间,最终会带走一切。在这个注定的结局面前,人类想要留住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只是一个那么苍白无助的梦想。即便我们已经拥有了最逼真的网络虚拟世界,我们仍然需要博物馆,需要那些咫尺之间,真实存在的瑰宝们,作为确认我们曾经创造的文明的见证。我们希望留住这一切,尽可能久一些地留住他们。曾经美貌如花的容颜最终会变成枯骨,我们留它不住;曾经再见倾城的爱情会变成传奇,我们留他不住;曾经横越四海的日不落王国会变成图书馆里的往事,谁也留它不住。只有这些不知名的匠人,他们创造的美丽,不需借着要社稷江山的口号,不需要惊世骇俗的传说,用它们朴素的质感,用它们的优雅曲线,传达着“直指人心”的灵魂震撼。

美,是唯一能突破语言与意识藩篱的力量,美,是最容易被人们铭记的传奇。

博物馆所能挽留的,不过是漫漫历史中曾经有过的至美瑰宝中,寥若晨星的一小部分。很多人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元朝画家黄公望和无用师和尚的作品《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它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而吴洪裕的侄子在他离世时惊心动魄的刹那间,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决定性的惊人之举,也许可以让很多为国宝流失怅然的人,看清一个简单的事实,一个民族的瑰宝不能留在生养它的那方水土固然可叹,但是作为整个人类的美好的集体记忆,它们能够和许多伟大文明的硕果共处一室,便是向世人无言描摹着华夏文明的伟岸背影。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能为后人所见,能给纷扰嘈杂的世界留下美感的震撼,能继续用无言大美抚慰纠结动荡的心灵,才是国宝存在的终极意义。

也许有那么一天,在某个不属于任何国家与意识形态的远海孤岛上,会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人类博物馆”,也许有那么一天,人们会最终学会将所有文明的至美宝藏归集在一处,合力保存和珍重他们的存在,让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频频飞来欣赏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带来一丝种族分别,不带走一丝占有的贪欲。只为美而来,只为美而感动。

在每个人心中,也都也应该有这样一座让自己能够为之自豪的,“人生博物馆”。时光匆匆,永不停步。我们大多很少造访自己的内心,静静梳理过往。因为忙碌,因为浮躁,甚至因为恐惧和不忍面对过去,更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需要拥有更多。当你觉得拥有的一切不再能够让自己觉得快乐和满足的时候,检视一下博物馆里小射灯下静静躺着的古老残片,也许能帮助我们领会,是什么,使你成为真正的你。真正值得留下,并为之自豪的,又究竟是什么。

 

国宝幽影——部分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注释译文

摄影、翻译整理:郭子鹰

* * *

孔雀绿釉罐

高33.5厘米

罐体铭文为:“内府供用”。覆以绿松石色低温釉料,金属圈口。产地:江西省景德镇。明至清代(在收藏家马未都为《华夏地理》杂志所撰写的《国家宝藏——马未都大英博物馆探宝》一文中,此罐的照片说明中,将年代写为“元代”)约公元1600-1700年。

* * *

景德镇陶瓷(板)

明代

成化至正德年间

公元1465-1521年

中明时期(15-16世纪)瓷器,缺少早期瓷器的活力。这块罕见的瓷板上,书写了取自古兰经72章18至20节的一段阿拉伯语经文:“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当真主的仆人起来祈祷的时候,他们几乎群起而攻之。你说‘我只祈祷我的主, 我不以任何物配他。’”

这一瓷板有可能是在正德宫廷中作为穆斯林祈祷的对象。“大明正德年制”字样清晰可辨。

阿拉伯文书法瓷板 产地为:江西省景德镇。明代正德款 釉下钴蓝装饰瓷器。公元1506-21年。

* * *

斗彩与粉彩长颈瓶正面

斗彩与粉彩长颈瓶背面

斗彩与粉彩长颈瓶(粉彩花鸟扁壶)

虽然具有圆扁瓶身、管状瓶颈和卷云形把手的月壶形制已经有若干世纪的历史,但是此壶的装饰风格仍然是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35年)的革新产物。此壶绘画装饰的细节十分出色,反应出这件瓷器属于宫廷供用和督造制品。

江西省景德镇,公元1723-35年。

附录:

“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清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图案性更强。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这一点在这件雍正粉彩花鸟扁壶表现得十分明显。)。斗彩通常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斗彩是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或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入小窑经低温(800°C)烘烤而成。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粉彩”是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以雍正时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称。“粉彩”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经研究化验,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

* * *

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

景德镇瓷器

南宋至元代

景德镇是中国南部江西省的一个城镇,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城镇之一。景德镇的烧造历史延续千年,若论拥有悠久历史和持续经营的历史而言,无人能出其右。景德镇青花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瓷器,精美作品散见与全球各地。此罐展现的元代瓷器技艺,融合了釉里红和青花装饰风格。

元代 1320-50年

附录:

釉里红是中国陶瓷中一个非常罕见的品种,烧造难度极大,而青花釉里红则是红色与青花相结合衍生的独特产品。这件大罐顶部以牡丹、莲、菊和梅表现春夏秋冬,中部四面则以镂雕方式展现立体的红花蓝叶纹饰。

* * *

北宋汝窑青釉花瓣形茶盏托

这件北宋汝官窑茶盏托,为北宋皇室御用,用以承托各种材质的饮茶器皿。(古代)朝鲜于12世纪供高丽皇室御用的瓷器中也有类似汝窑的器皿,朝鲜青瓷与中国汝窑的釉料在化学成分上有相似之处,表明当时已经存在着早期国际技术贸易。

河南省 清凉寺(村)公元1086-1125年

附录:

这种盏托具信全球只有两件,全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茶盏托边刻有三字“寿成殿”,为北宋著名宫殿。

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中国陶瓷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几乎囊括了中国陶瓷是各个年代的作品,被公认为除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之外的第三大中国古瓷收藏地。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宋代汝窑瓷器,是传世品保存最少的一种,据专家统计,目前全世界传世的汝官瓷总共67件,其中藏于台北故宫23件,北京故宫17件,而在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中国陶瓷馆,竟有11件之多!

汝窑瓷之所以备受帝王推崇,主要在它的天青釉。天青釉色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而又在宋代的短短的20年间,汝窑之美昙花一现,如流星划过夜空,便匆匆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之中,它的烧制工艺随之失传,工匠们再也烧制不出同样的精品了……

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名贵玛瑙入釉,使其工艺更加精湛,最终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因此,历代皇帝都把汝瓷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南宋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可出卖,近尤难得。汝瓷在南宋初就显得十分珍贵,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宫中,直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汝瓷才流出宫外。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完全相同的46块碎瓷片,和当地村民王留现捐献的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的发现。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1999年在此做了试掘,终于发现真正的汝窑的中心铸造区在清凉寺村内。

在宋徽宗亲手所绘的《文会图》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室雅集的桌上,陈列着许多辉宗钟爱的瓷器,可以说,如果没有宋徽宗就没有汝窑的辉煌。宋徽宗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还十分喜欢瓷器,是他首先肯定了汝瓷的精美。据南宋史料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所指正是徽宗下诏书“弃定用汝”的决定。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是宋徽宗对汝瓷的最佳赞誉。

 * * *

御题汝窑碗

乾隆帝(公元1736-95)是一位热诚的文物收集者和一位伟大的艺术赞助人。他本人十分钟爱这只碗,但是他却认为这件作品是一只钧窑碗,而非汝窑器皿。1786年,他命人将自己的御笔铭文题刻在碗底,盛赞这件钧窑器皿之精美。这首诗文出现在《乾隆御制诗集》(此处的书名在大英博物馆说明牌上为中文繁体字)第二十一卷第五章。现代学者的研究和对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以及对釉料的科学分析证明,其烧造年代是在北宋年间,公元1086-1125年间。铭文如下:(原文为繁体中文,无标点符号)

钧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碗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乾隆丙午御题

* * * 

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明代 宣德款 宣德年间制(1426-35年)

此罐装饰有威武的云龙纹图案,底部饰有莲瓣纹,罐上的文字表明这件器皿是在“御用监”的督办和资助下完成的。此罐原为一对(另一只现藏于瑞士苏黎世的Uldry Collection)并有水平书写的六字宣德款珐琅题款。此罐的云龙纹装饰制作精美,(色泽)堪与明代的釉下彩青花瓷器媲美。

附录:

这只景泰蓝大盖罐盖子下面的口沿处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监造”两处重要款识,说明此罐为宣德皇帝独享,可见当年皇帝也是非常酷爱此物。

“御用监”为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监之一,有掌印太监,下设里外监把总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掌造办宫迁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又有仁智殿监工一员。掌武英殿承旨所写书籍画册等。清顺治十三衙门亦有御用监,康熙即位后裁撤,改设广储司,属内务府

* * * 

德化窑瓷瓶

德化窑曾经是宋元两代非常活跃的名窑,而后又在晚明和清代得到复兴。德化瓷器在此期间以带有颗粒的“甜白”胎体和微微呈现青蓝色的光滑细腻的白釉为典型特征。能够呈现这种纯净的白色,是因为胎体内铁杂质的含量极低所致。这两件瓷瓶的器型非常一致,其中一件因其胎体上的清晰题字而广受瞩目,另外一件因其珐琅釉装饰和底部的题款而颇受赞誉。

福建省德化

明代,题字纪年为1639年和1628-44年

* * * 

磁州窑叶形瓷枕(磁州窑白地黑彩熊纹枕)

中国北部 北宋

11世纪末12世纪初

磁州窑是宋代瓷器中唯一个保有自然、自由挥洒的彩绘笔触的制瓷流派。

附录

瓷枕上所绘为一马戏团豢养的表演黑熊,被绳子拴在木桩上。这个“明星”仿佛被接连不断的演出累坏了,前爪扶着木桩歇息。宋代马戏集中了以往各朝代的精华加以提高并有所创新,使马戏有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节中从马戏出场的形式、表演内容以及结束程序等都做了详尽的记载。反应了百姓生活富足,庶民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的社会现实。

 

  大威德陶瓷馆内景

大英博物馆相关资讯:

开放时间:每天 10:00-17:30,部分指定展馆在星期四和星期五开放至20:30。要想仔细参观大英博物馆需要花1周的时间这种说法,绝非夸张。

费用:免费。

交通:

乘公共汽车:1, 7, 8, 19, 25, 38, 55, 98, 242路,New Oxford Street下车;10, 14, 24, 29, 73, 134, 390路, Tottenham Court Road, northbound下车;59, 68, X68, 91, 168, 188路Southampton Row下车

坐地铁:Holborn(500m), Tottenham Court Road(300m),Goodge Street(800m),Russell Square(800m)站下车。

大英博物馆网站:http://www.britishmuseum.org  部分网页有中文版本。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原创旅行小说] 焰火·隐莲

意大利系列,不只是旅行,还有活火山的咆哮

八分之一秒缅甸童话

京都艺伎的私房歌

印度,我的八卦考古之旅

如此清新,斯里兰卡

北欧,冰火惊情400年

希腊爱琴海系列:拍摄全球最浪漫的地方

土耳其,大气层内的火星飞行

柬埔寨系列:雨林中的神性生活

埃及系列:谁谋杀了图坦卡蒙?

跟我一起体验全球顶级邮轮——玛丽女王2

一言难尽以色列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http://myplanet.t.sohu.com/分享到搜狐微博下一篇:抱熊猫 分享 |  评论 (4) |  阅读 (298)  |  固定链接 |  类别 (英国 UK) |  发表于 22:47  | 最后修改于 2011-02-21 23:59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