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堡大学硕士申请:买房──中国难以承受的“全民爱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12:02
买房──中国难以承受的“全民爱好”刘罡

有媒体说,买房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全民爱好”,这话或许不假,鉴于住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坐落土地的价值上,中国人对买房的钟情或许根植于中国人一直以来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中。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土地在中国社会就已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而正是土地市场的早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迟迟走不出王朝盛衰相替的封建社会。

中国有句老话说,要“以末致财,用本守财”,这里的末业主要指工商业,而本业则专指农业。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发财靠经营工商业,守财靠买地。从这句老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社会的中国人买地,其首要目的不是想通过经营农业积累财富,而是想通过土地这种稳定、耐用的商品锁定财富。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长期而持续地从高利润率的工商业向低利润率的农业转移,如果一个人花钱购买土地后首先想的不是向土地增加投入、以生产更多农产品,而是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土地本身的保值、增值上,那么这个社会的财富使用效率无疑难以提高,社会发展迟迟无法取得突破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从近一两年来中国市场的某些迹象看,中国社会又出现了一些重蹈封建时代发展停滞覆辙的苗头。比如,温州等沿海地区的大量民营资本正从工商业流入房地产市场,而那些私人老板投资房地产的心态也与封建时代的土财主很相像,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经营物业来牟利,而是通过持有住房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于是我们看到,在去年年中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尽管中国大中城市的房价翻着倍往上涨,而房租的涨幅却并不显著,这说明房地产作为一种生产资料的盈利能力在持续下降,中国投入房地产的资金越多,整个社会的财富使用效率就越低,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增长将难免有停滞的危险。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封建时代中国人一门心思买地导致土地的产出/投入比越来越低,那么地价应该很快就转头向下才对,它又如何能做到持续保值、增值呢?这恐怕要从土地财富本身的特性说起。与其他物质财富不同,土地数量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是很难大量增加的,先买地的人买入土地后持有不卖,市场上可供买卖的土地就会减少,这时只要买地继续成为“全民爱好”,不断有资金流入土地市场,土地价格就不会下降,土地的保值、增值功能便得以维持。

但问题是,土地价格持续上涨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刺激人们开垦新地、增加土地供应,但由于土地绝对数量的增长空间很有限,地价上涨的最直接影响是加速土地的集中,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失去土地。试想,如果一个人原本拥有自己耕种的土地,他从土地上收获的农产品可以全部用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所需,现在他要靠租别人的地为生,同样收获量中他要拿出三分之一或更多作为地租交出去,他的生活便会绝对贫困化,这样的人越多,社会的根基便越不稳固,当情况恶化到一定程度,中国社会便会出现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王朝更迭。

鉴于房和地密不可分这一事实,如果买房成为“全民爱好”,那便意味着买地(在当今中国是购买土地使用权)依然是“全民爱好”,房价上涨的本质依然是地价上涨,中国封建时代土地价格上涨所引发的社会弊端也将不可避免,旧时代那种“富者连田千倾,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极端现象同样会在房地产市场中体现出来,这种失衡现象跨过某个临界点,一样会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

鉴古知今,中国社会既然历史上承受不起买地这种“全民爱好”,当今社会也同样承受不起全民对买房的狂热。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