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名词解释:太太娶进门 就是新的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8:57

参加朋友婚礼归来,那份喜庆热闹,居然令人逸兴遄飞,萌出许多无边无际的遐想。

 

就从婚礼的两位主角谈起。为什么婚姻仪式中的女主角要被称为“新娘”,男主角要冠以“新郎”呢?笔者以为`,这称谓本身大有名堂,记录着不少为人忽略的文化密码和两性潜意识。

 

且听笔者大胆考据一番吧。

“新娘”之“新”,毋庸赘述,关键在一个“娘”字上。“娘”者,一般指母亲或母亲辈的女性,如婶娘、叔娘、舅娘、大娘之类(“姑娘”是例外,但本意也是称父亲之姐妹,与“姑爷”配对捉双的,后来才泛称年轻女性)。

 

可是,为什么妻子会是丈夫的“新娘”呢?

说穿了也不怪。男人出娘胎便躺娘怀喝娘奶,被亲娘呵护宠爱照料饮食起居直到茁壮成人。这时,亲娘已经辛劳大半辈子,额际沟壑密布,两手青筋暴露,她需要退居二线,颐养天年了。于是乎,每一个不愿自己照料自己和不会自己照料自己的光棍小伙,都会心急火燎踏破铁鞋,猎一个年轻的“新娘”顶替“老娘”的母性角色和家庭主妇的职能,继续享受女人的呵护、照顾……

 

如果仅仅是丈夫一厢情愿,那也罢了。有趣的是,妻子也真的愿意满足丈夫的潜意识,填补丈夫的生活空虚,做丈夫的“新娘”。这从妻子预先把丈夫定义为“新郎”,便可作管中一窥。“郎”者,少年郎、小儿郎,多指年轻的小辈男人。妻子称丈夫为“新郎”,自然有一种心理气势,准备在丈夫身上实践母性的本能欲望了。这样一来,妻子是丈夫的“新娘”,丈夫是妻子的“新郎”,双方对应互补,都满意自己的角色和需要对方的新角色。

 

妻子既然是新的娘,丈夫就得以娘礼事之。现在流行“新三从四德”什么的,都是专门规范新好男人五好丈夫角色的。我归纳了一下,其实就是坚持一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中心,就是坚持用孝顺老娘的态度服从新娘;四项基本原则:一是要坚定对新的娘言听计从,二是要坚决把工资收入全部上缴新的娘,三是要坚持对新的娘忠诚负责,四是要坚信新的娘永远美丽可爱……

 

人说女人无所谓妻性,妻性只是母性的折射和彩排,稍一思忖便觉有道理。夫妻之间“新娘” “新郎”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少则数月,多则几年,一朝珠胎暗结啼声初试,丈夫新的娘成了孩子的老娘,关注的对象转移为儿女,丈夫或者“一边玩去!”或者降格为母性的反衬物,失去在家庭中的主轴地位。

 

相对丈夫而言,幼年期和成年期对母性的要求不同,在母亲和妻子面前对母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新娘”不深谙于此,也可能出纰漏。“新娘” “新郎”假面舞会的通常结局是,“新郎”为“新娘”的母性恣肆所厌烦,也愿意让子女替代自己,从而成为家庭舞台中相对独立和超脱的游离角色。

 

这里,埋下了一颗婚姻悲剧的种子∶夫妻双方如果由于子女的出现而放弃“新郎” “新娘”的对应关系,又不能及时找到新的角色对应关系,获取感情的和谐,便可能萌生角色危机,在婚姻的十字路口亮起黄灯。

 

至于“新娘” “新郎”的称谓中,是否还潜伏着佛洛伊德所言的俄狄浦斯情结,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富有争议的人类乱伦意识,事关重大,笔者就不在此胡诌妄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