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基地 草基酒:人物:栗宪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9:01:45
栗宪庭
百科名片
栗宪庭,1949年生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发,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
中文名: 栗宪庭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吉林省
职业: 艺术家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代表作品: 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等
简介  
栗宪庭,1949年生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1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发,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并在杂志上组织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中的抽象” 等理论讨论。
人物生平
栗宪庭,1949年生吉林省,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9—1  栗宪庭
983年任《美术》杂志编辑,正值中国刚刚改革开发,力图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当代艺术的新变化。推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上海十二人画展”、“星星美展”等。并在杂志上组织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中的抽象” 等理论讨论。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并把该报改变成为推介新思潮和新观念的主要阵地。诸如推出“’85 美术思潮”、“新文人画” 等艺术思潮 。同时对一些敏感的艺术观念问题,如“后现代主义”、“大灵魂和语言纯化”、“现代设计”、“城市雕塑”等艺术问题组织过讨论。自1979至1989,主要通过编辑刊物和报纸,对新艺术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配合这些工作,发表过多篇艺术批评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艺术》。1990年以来以独立批评家和策划人的身份活动至今。 1989年2月, 作为主要策划人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0年3月, 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世田谷美术馆,东京,日本。 1993年2月, 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和大会堂,香港。 1993年5月, 策划《Mao Goes Pop.》,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澳大利亚。 1993年6月, 参与策划《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走向东方》,意大利。 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的《当代艺术讨论会1994——亚洲思潮的潜能》国际学术讨论会,作《文革后的三代艺术家》、《中国近代艺术思潮》的演讲。 1995年5月,应温哥华美术馆、西蒙·菲莎大学当代艺术学院的邀请,到加拿大讲学。 1995年5月, 应纽约当代艺术新博物馆和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亚美研究中心的邀请,到美国访问讲学。 1995年9月, 策划《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当代艺术展,国际前卫文化中心,汉堡,德国。 1995年12月,出席韩国95年艺术组委会组织的《远东亚洲艺术——今天和明天》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引进与再创作》的演讲。 1996年5月,与廖雯共同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北京艺术博物馆画廊和云峰画廊,北京。 1996年10月,出席德国世界文化宫组织的《形象的空间:文化的地志和乌托邦》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当代艺术,挑战艺术的西方概念》。 1997年5月,应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南洋艺术学院、LASALLE SIA艺术学院、’97宝藏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邀请,赴新加坡作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讲。 1999年1月,《时代转折》国际艺术展策展人之一。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 1999年5-6月,策划《酚苯乙烯》展览,北京,中山公园。和廖雯合作策划《跨世纪彩虹》展览,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 1999年10月——2000年4月,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ACC(亚洲文化协会)的研究基金,在美作当代艺术研究。 2000年5月,策划  栗宪庭
《对伤害的迷恋》展览。 2001年5-12月,策划创办《新潮》另类艺术档案月刊。 2001年9月,首届日本《横滨三年展》国际委员会委员。以及策划过《大众样板》 2001年3——10月策划《12花月》《死亡档案》展览。
栗宪庭(1949年12月22日出生于吉林)是一位中国艺术批评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期的重要评论家,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八十年代初栗宪庭在官方《美术》杂志上首先介绍了“星星画派”和其他一些前卫艺术的作品。八十年代中期至1989年担任《中国美术报》编辑,为“八五运动”的传播和组织工作做了大量工作。这一时期栗宪庭推崇的艺术家是南京艺术家丁方,并撰写了中国批评史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批评文章:“时代呼唤大灵魂的生命激情”,以肯定丁方的艺术。
1989年以后,栗宪庭为新的艺术现象定名并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推出了“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等艺术流派。
90年代末,栗宪庭担任过“尸体艺术”展览《对伤害的迷恋》的策划人,以支持更年轻的艺术家所从事的激进行为。
2000年以后,栗宪庭的艺术活动逐渐减少,2003年在北京大山子地区的东京画廊所策划的展览《念珠与笔触》是近年来极少数的展览之一。
人物简历
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栗宪庭接受记者采访
1979年至1983年担任《美术》杂志编辑。
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89之后,《中国美术报》在京被迫停刊。
1990年以后一直以自由批评家活动。
1992年后还担任过《艺术潮流》编辑。
重要展览
1989年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展》,地点: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0年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地点:世田谷美术馆,东京,日本。
1993年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地点: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1993年6月参与策划《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部分《Mao Goe`s Pop》巡回艺术展览,地点: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澳大利亚。  栗宪庭
1993年参与策划《从国家意识型态出走》地点:国际前卫文化中心,汉堡,德国。
1996年参与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
1996年2月策划《中国!》艺术展,地点:现代艺术博物馆,波恩,德国。
1999年做为世界最好的33名策划人,参与策划《时代转折》,地点:波恩艺术博物馆,德国。
1999年参与策划《跨世纪彩虹—中国艳俗艺术展》,地点: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
1999年策划《酚苯乙烯》艺术展,地点:中山公园,北京。
2000年策划《对伤害的迷恋》艺术展,地点:雕塑研究所,北京。
2001年策划《十二花月》艺术展,地点:北京。
2001年策划《十字路口》艺术展,地点:成都现代艺术博物馆,成都。
2000年担任横滨三年展《横滨2001》国际艺术委员会委员,地点:横滨,日本。
2001年策划《死亡档案》艺术展,地点:北京。
2002年7月参与策划《专·业·余》艺术展。地点:成都。
2003年8月策划《念珠与笔触》艺术展。地点: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北京。
艺术风格
老栗从不滥做策展,这是他与现今很多新兴的策展人的最大区别,他也曾戏言这是因为他“拉赞助”的能力较差造成的。但老栗的每个展览都会很有分量,都会代表着重要的艺术潮流和走向,在这一点上,他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能力以及高超的判断力。相对于那些更热衷于交际和“在场”的业内人士,他也是笔者所见到过看展览最多最认真的批评家之一。
正像老栗所最为尊崇的学者鲁迅、陈寅恪一样,他身上同样有一种蔑视权贵、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和独立人格,他认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人的生存境况的良知”对于艺术家与批评家是非常重要的。45岁以后,老栗越来越感到一种宿命,中国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分离状态,它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分裂人格,而这种人格分裂,在他身上也有。而老栗也一直在试图寻找弥合传统知识分子分裂人格的途径——一种非功利的入世的转换途径,企望中国知识分子走出“达”与“穷”的循环,创造一种非功利而又进取、入世的新人格。
其实老栗一生都在逃避名利场,有意识地拒绝被体制化,但却很难。
老栗坦言历史上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一个是司马迁,一个是孔子,都使他更多地想到是责任的问题。
中央美院的学者尹吉男就曾说过,栗宪庭是“一个战士而不是一个学院学者”。在尹吉男的眼中,“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考者,而不是混迹在人群之中。”
当年那些受到官方艺术机构排斥、曾经像盲流一样在圆明园、东村、宋庄为生计发愁的前卫艺术家们,在老栗坚持不懈的推介下,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艺坛明星和文化偶像,老栗却仍然在宋庄的农家小院里谈笑风生、迎来送往。去年下半年,一群惯偷在深夜潜入栗家小院(估计使用了迷香),在全家人的沉睡中摸走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为数不多的现金,却不知道墙上挂的艺术家赠送的作品随便一幅就价值几十万。尽管今天很多红透半边天的艺术家可以说是老栗一手捧红的,在艺术品交易日益火爆的今天已然腰缠万贯,可如果人品不是老栗所看重的并且艺术家本人一再坚持,老栗甚至会拒绝对方赠送的作品。在他看来,艺术创作只有他所认同的文化价值,而市场价值与他无关。
可能没有人更应该比老栗适合撰写中国的当代艺术史,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史论书籍,被小偷偷走的笔记本电脑中有老栗整理后的收集了十余年的资料,很多资料已经无法再找到了,虽然他并未表现出来但我却知道他很心疼,而栗宪庭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又要拖后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个人成就
1985—1989年任《中国美术报》编辑,并把该报改变成为推介新思潮和新观念的主要阵地。诸如推出“’85 美术思潮”、“新文人画” 等艺术思潮 。同时对一些敏感的艺术观念问题,如“后现代主义”、“大灵魂和语言纯化”、“现代设计”、“城市雕塑”等艺术问题组织过讨论。自1979至1989,主要通过编辑刊物和报纸,对新艺术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配合这些工作,发表过多篇艺术批评文章,有文集《重要的不是艺术》。1990年以来以独立批评家和策划人的身份活动至今。 1989年2月, 作为主要策划人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0年3月, 策划《中国现代水墨展》,世田谷美术馆,东京,日本。 1993年2月, 策划《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和大会堂,香港。 1993年5月, 策划《Mao Goes Pop.》,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澳大利亚。 1993年6月, 参与策划《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走向东方》,意大利。 1994年10月,出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组织的《当代艺术讨论会1994——亚洲思潮的潜能》国际学术讨论会,作《文革后的三代艺术家》、《中国近代艺术思潮》的演讲。 1995年5月,应温哥华美术馆、西蒙·菲莎大学当代艺术学院的邀请,到加拿大讲学。 1995年5月, 应纽约当代艺术新博物馆和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亚美研究中心的邀请,到美国访问讲学。 1995年9月, 策划《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当代艺术展,国际前卫文化中心,汉堡,德国。 1995年12月,出席韩国95年艺术组委会组织的《远东亚洲艺术——今天和明天》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引进与再创作》的演讲。 1996年5月,与廖雯共同策划《大众样板》、《艳妆生活》艺术展,北京艺术
博物馆画廊和云峰画廊,北京。 1996年10月,出席德国世界文化宫组织的《形象的空间:文化的地志和乌托邦》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当代艺术,挑战艺术的西方概念》。 1997年5月,应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南洋艺术学院、LASALLE SIA艺术学院、’97宝藏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邀请,赴新加坡作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讲。 1999年1月,《时代转折》国际艺术展策展人之一。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 1999年5-6月,策划《酚苯乙烯》展览,北京,中山公园。和廖雯合作策划《跨世纪彩虹》展览,天津泰达艺术博物馆。 1999年10月——2000年4月,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ACC(亚洲文化协会)的研究基金,在美作当代艺术研究。 2000年5月,策划《对伤害的迷恋》展览。 2001年5-12月,策划创办《新潮》另类艺术档案月刊。 2001年9月,首届日本《横浜三年展》国际委员会委员。以及策划过《大众样板》 2001年3——10月策划《12花月》《死亡档案》展览。
个人影响
栗宪庭这个名字很多普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在艺术界却可谓“如雷贯耳”。关于“老栗”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如果在网上google一下“栗宪庭”,可以找到超过100000个搜索结果,西方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称他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这也是流传最广的赞誉,当然更有类似“孤胆英雄”、“前卫艺术的战神”之类的夸张称谓,而这一切却是老栗最不屑于提及和关注的。但是如果提到中国当代艺术,恐怕“栗宪庭”是最不能绕过去的一个名字。
近几年的老栗,住在京郊宋庄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对他来讲,背着自己年龄尚小的小女儿“扣子”玩耍和照料院子里的花草、石头,比参与关于艺术与文化的纷争更来得有趣。几年前艺术圈子里的人们总说:“老栗老了,该退出江湖了。”大概对于老栗而言,在艺术方面已经颇有一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了,而如今这个被很多圈内人看作已然退休的老人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以他独有的热诚、执着与无私孵化了亚洲最大的当代艺术家聚集区。本是满怀出世之心的他一不小心又成就了一系列入世的大作为。自2005年开始,为宋庄的“盲流”艺术家们争取到可以永久居住下去的家园;推动了宋庄文化艺术产业园区的落成与飞速发展;创办了中国行政级别最小但规模却达到5000平方米的村级美术馆——宋庄美术馆;又创办了专门支持国内举步维艰的独立电影创作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会。
原本三年前,老栗已经过得挺“泼皮”的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终于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吃软饭”,因为这几年整个家庭的收入基本都依靠同样也是策展人的妻子廖雯的工作。他已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了对于城市与建筑美学的关注上,偶尔也帮一些收藏家朋友设计设计房子,大多数时间更像个“家长”,为一些艺术界的“红白喜事”奔忙着。只要老栗在家,他们家的院子就会车水马龙、高朋满座,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客厅”也毫不为过。
人物著作
《重要的不是艺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