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代加工: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我们对信息有新的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27:26

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我们对信息有新的认识

 

主题词:人类已进入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人们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信息化的分析方法;信息化的工作机能等都已成为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超过所有的领域。

 

第一讲     信息化意识 

第二讲     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第三讲     信化化的技术

第四讲     信息化的思维和系统化立体、矩阵、结构的方法;

 

 

第一讲     信息化意识

 

主题词:全球信息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新的革命的集中表现

信息的竞争是战略的制高点

要认识信息经济的重要

 

 

一、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新的革命的集中表现

1.  全球信息化

全球信息化表现在四个方面:

1、  世界各国信息产业加速发展;

2、  世界软件市场及计算机网络市场迅速展,以增长率20—3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3、  全球信息化使敏捷制造,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主导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是提高企业迅速响应市场机遇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除了要利用好企业内部资源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好整个社会及其他组织资源,敏捷制造系统是以柔软性技术为基础,保持技术领先;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以网络组织结构来快速响应环境变化;以强有力的学习能力来铸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识别市场机会

定义顾客价值

确定竞争形式

资源能力计划

决定是否联盟

反馈 和

学习

虚拟企业解散

虚拟企业运作

评估、选择伙伴

选择合作形式

企业实施敏捷制造过程总体框架图

 

4、全球信息化使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如下表所示)

全球电子商务增长情况

年      份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售销额(亿美元)

500

3600

——

——

60000

营业收入(亿美元)

——

——

1000

11000

——

全球网页(个)

3000万

——

——

30亿

——

互联网上网人数

——

3亿

——

——

10亿

 

 

 

2.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新的革命的集中表现

 

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这种变革表现于经济的、社会的形态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产业革命。

2.1  历史上的五次产业变革的演革:

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牧业。一粒种子种下去,可以培育出数十倍、数百倍乃至千万倍的收获。土地、奴隶成为财富的象征。农牧业发展起来了。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奴隶制社会,开始出现商品经济。从人类单纯的为生存和享用而生产,发展成为交换而生产;主要由于工具的出现,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工具,就是财富的象征。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18世纪末,出现了蒸汽机、电的发明,大工业生产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起决定作用的是动力的发明和开发。工厂、资金是财富的标志。

第四次是产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出现了跨国行业的垄断公司,经济不再以工厂为单位,而是社会大生产。集团化公司、集团化经营,大生产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第五次产业革命目前下在发生、发展,全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组织生产,出现了全世界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也是我们经常努力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国际的、国际化、市场化、集团化、信息化的经济活动、组织、观念、思维和形体。从时代的特征本质上讲,从第一次革命到第四次革命的本质是:劳动资料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属性,核心是在于机械的劳动资料。

2.2  劳动资料的信息属性是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第五次产业革命是发微电子、光导纤维、海洋化工、生物工程开始的变革,继而出现了智能设备;生物化学制造成生命;智能的变革来临了,等等。这时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了,现在信息化的劳动资料主导的时代。于是,离散的知识,离散的信息等都可以集中处理(例如MIS系统)、巨型的图书馆,可以以知识数据库放在光盘上(CD—ROM)高速传递;成吨的图书资料,可以在几秒之内被检索,展示(信息检索系统),……这一切可以通过若干形成的网络系统迅速传到千里之外,万里之遥(9600BITS/秒),可以使您决策于千里之外,游览于浩瀚的书海,知识的海洋顿时集中于系统之中,供给您一个立体的知识空间,立体思维空间,给人一个立体交叉矩阵的工作环境。知识经济的特征明显、突出。

 于是,人类认识到一个真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的传递、存储、收集、加工、使用、管理,已成为国家、集团、企业和每个人的必须;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不仅是资源,而且是财富、是权力、是时间。信息本身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运用信息的能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能力的标志,同样也成为一个国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3  信息竞争战略观念已经成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经济学家、企事业家必备的观念,因为一项重要信息的处理、运用和决策得当与否,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荣枯兴衰之力,对于一个企业具有浮沉、成败之功。

 

3.信息的竞争是战略的制高点

 

 信息的竞争已成为企业家、战略家竞争的制高点。

 企业家已经把人、财、物、信息纳入了企业的必调度之内容。拥有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手段、工具、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要点;我国的三金(金关、金桥、金卡、还有金税)工程也纳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日本大力开发通讯网络,2015年前要把网络的光纤电缆设到每个家庭,联成一体。美国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工作将耗时20年。而且,1994年将修改1934年的“通讯法案”。放宽投资限制、也是全民大干,动员各阶层投资举办信息高速公路。现在美国电话普及率93%,家庭电脑31%。1992年美国政府和雇员已有660万人凭电脑在家中上班,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成倍增加。1995—1996大规模开为网络建设,2000年以前把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事业都连成网络并逐步普及到各家各户。而且,在社会调查中有75%的美国人选择信息和教育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上重要服务项目。信息产业的力度、广度、深度已经刻不容缓地引起我们企业家的重视和深思。

 

4.       要认识信息经济的重要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集中表现,首先具备知识经济的一切特征

 

4.1  存在内容上的变化:工业化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而信息经济则把物质财富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总值和信息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工厂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集约化的程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成社会物质财富财富的主要形式。

4.2  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农业经济创造成财富的增值空间是以某一地域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是以某一国或某经济区域为主体的,而信息经济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前提的各种立体空间。渗透并改造着整个空间领域,覆盖全球队乃至宇宙空间。

4.3  信息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的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能源、原材料的增长是同步增长的,而在信息经济中,单位GDP所耗能却下降,例如1977——1986年美国下降了2.4倍。日本下降了2.6倍,日本人从1978年——1986年国发经济生产总产值增长了26.5%。而同期进口的能源却减少了30.6%。

4.4  体系结构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五次产业革命中信息经济发展创立了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第四产业应包括科技业、咨询业和信息业;科技业也不仅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还包括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第五产业是文化业或文化市场。包括文化经济人业。今天,发达的国家第四、五产业的产值已达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0——80%,而在工业化国家仅为5——10%,据相关统计,美国在1986年的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中仅信息业及相附加产业的已达到了40—60%,而农业只占2%,工业只占24.3%。

4.5  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信息经济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将改变着企业、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工业经济中,企业、公司是围绕物流和资金流来组织生产的;但在信息经济中,则围绕着信息来组织生产的,企业首先是要获得技术的手段,在市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实需求,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商品,而且能使潜在的需求明朗化。这就使用得企业千方百计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密切跟踪市场,创造成新的市场,能够迅速、灵活在地跟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动。这样企业家从过去的按着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顺序进行新产品开发,转变成为从掌握市场信息——确定商品概念——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同步进行的方式。大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快速地适应了市场。

5、信息发布的法制化

不少国家都实施了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我国各级政府也开始了政府发言人的制度,政府和企业的负责人,要意识到:公众知道除战略、战术上需要暂时保密的某类信息外的一切公众信息是公民(企业职工)的权力,而向公众发布公众信息是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义务。

5.1  政府公布公众信息的法制化,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信息重要性的体现;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需;

5.2  公众信息的真实发布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需:中国2003年出现SRASE,许多地方政府不及时通报疫情,危害了人民,社会出现震荡。中央要求各级政府真实地发布信息,真实地采取措施,打赢了一场人民战争,中央每天公布疫情,建立层层信息情报网,开始对我国各部委办的新闻发言人进行专业培训,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表现,是社会性信息化的体现。

5.3  公众信息的公布是公民的权力的信息化表现:公众的信息化意识的提高是社会信息化的又一体现,由于现化社会性的信息传达室播途径十分丰富,如果不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一旦突发事件出现,公众从关心到要求真正了解是公民的一种权力,一旦政府不能满足不了公众的这种权力的要求,可能会产生社会动荡的结果,也可能给社会带来重大的损失,2003年的SRASE在一些城市爆发,由于没有及时发布信息,造成社会性的动荡,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危急,也给我国的发展产生一种深刻的威胁,采取了信息公布,新闻公开,建立全民抗击体制,人民动员起来,才会胜利。

 

 

第二讲      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一、   管理信息系统

二、 企业诊断信息系统

三、 竞争战略优势信息系统(略)

四、 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略)

五、 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成果的环境。由于各种方便于企业管理的软件不断的涌现;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信息理论的丰硕成果;人类的精华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在各产业领域和社会各管理层产生了巨大的震撼,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爆发了产业革命,进入了以信息化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的社会要求相关的各种实体要有一定的信息化的支撑环境,没有这种要作的环境,不少的部门和产业中企业就无法生存。比如。北京市推出许多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各类企业实施网上年检,人员进京网上申报等等。在企业管理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诊断信息系统、战略优势信息系统、各职能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人力、仑库、办公自动化、教育、档案各种专用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是得用现代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和软件的功能,综合优秀的管理理念、实践,开发出符合特定产业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是离线控制;个别的系统中局部在线,比如北京的工商管理中的年检、网上企业监督,在企业界中财务和办公自动化等。

管理信息系统不是现成目标管理系统的翻版,是在科学分析现存实际系统基础上,利用最优化设计思想和信息技术再开发的结果。我们对某市的建筑管理系统的开发时,发现仑库的库存占据企业的流动资金的比率多达75%,经优化后,MIS可使企业的库存合理的利用,根据概率论和实际工程实践,使库存降低了90%。企业的流动资金下降了50%,仅此一项可节省数千万元。

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竞争战略优势中内部环境的重要部分,它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以外,还可以快速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准确的内部环境的数据、管理各子系统的历史性比较数据,如果没有MIS,不可能提供出所必须的详细数据库。

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管理的人才,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下实施对本企业的管理,与外部环境交流,要求各类管理人员要具备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能力、和能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工作的机能。为企业界的高效、低耗的文明生产提供了基础环境。为企业的升级和电子商务、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利用MIS后,企业内的各要素是在优化后的模型下运转,大提高了各类资源(包括管理资源、人力、技术、教育)的利用率。使用权投入产出比大提高,根据我们的经验,一个好的可操作的MIS,一般都可以提高一个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的比值。多的会达至2倍。

某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举例:

总系统控制管理

运行

检修

电气

锅炉

化学

工青妇

办公室

劳动人事

计划统计

财务管理

党 务

热工

燃料

保卫系统

生产管理

 

经济运行

基建扩建

经济分析

仑库

技术管理

职代会

职教

材料

信息

设备

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技术在实际管理体制中成功应用的一个典范。

 

二、企业诊断信息系统 (CMIS——Company  MIS)

企业在发展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当问题和麻烦成堆时,企业容易陷入困境,不能自拔。所以为了早发现企业的结构、技术、运行、管理、外部和内部环境、核心竞争要纱等企业要素现的问题,运用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早日采取措施,避免企业在竞争之中被动。系统产息

企业诊断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求提供参考目标。包括:企业外部环境提供的政策依据、行业政策、竞争态势、一般效益指标、企业内部要作要素、信息化的管理依据、数据库内运行指标的相关数据;还要提供外部环境变化的幅度、量化指标;企业内部改造的目标、现状的问题。

企业诊断运用运筹学、信息技术,数据库、竞争战略优势理论、竞争五作用力图、价值链观点、市场信息、市场分析、联盟调查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得出影响企业界进步的各要素总描述图(或结构化方法描述的说明)。运用CMIS系统对各要素的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价。

首先进行企业的评价,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下边列举生态农业、产业、企业的评价标准,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举例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诊断评价体系:

学者们把整个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物理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也有的把生态农业指标体系按组成生态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分成三组:自然条件组、生态结构功能组及经济结构组。还有一种是常见的指标体系:生态系统指标、经济系统指标、社会系统指标(生态系统的总目标是上述三个)。每一个指标组又包括若干指标。我们用系统工程结构化方法描述系统的功能及结构,进而,决定系统所能够达到的直接目标。

1 、结构评价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状况反映环境利用情况及系统内部生态经济诸关系是否协调,从而决定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收益水平。因此,生态系统评价必须从其结构状况评价入手,通过对系统内部生态(种群)结构、经济(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的分析揭示主要生态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研究其协调性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合理性。所以结构评价包括三部分,即生态结构 、经济结构 、技术结构评价。

(1)             生态结构评价:

1种群结构:反映系统与环境的适应性;

2形态结构:反映生态位利用率的高低;

3食物链结构:反映系统的成熟性及物能循环的完整;

4能量投入产出结构:反映系统的开放性和平衡性;

5产业的地域结构:反映土地利用结构;

6系统能源消耗结构:反映生态系统的生态程度;

(2)             经济结构:

1系统产值(收入、利润)构成;

2劳动力就业结构:反映劳动力的就业比例,技术农民的人数、收入情况等;

3资本投放的结构:包括:土地、资金、技术专利、机构设施投入;

(3)             技术结构评价:

1传统技术结构:长期积累经验的利用内容,利用情况,发展空间,改进的内容;

2新技术的利用结构:采用新技术的种类,内容,发展空间,改进的内容;

3技术利用效益;采用技术之后的效益增加,生态变化,人文变化;

2、功能评价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通过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流动、转化关系把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各成分、各要素紧密地连结成一个生态经济有机整体,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决定生态系统的效率。

(1)             能量流动功能指标组:

1光能利用率;

2能量投入产出比;

3系统能量转换率;

4系统生态循环比;

5生物能利用率;

(2)             物质循环功能指标组:

1系统物耗净产值率;

2可再生资源的资源再生系数;

3有机物质有效利用率;    

4吨产品水土流失率;

5土壤肥力升降状况;

3、     效益评价

按照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作用的表现形式,可将效益分为三类;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主要是对系统运行对系统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各种正负影响进行计量与分析,并揭示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经济效益评价则主要衡量系统功能对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揭示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况和经济再生潜力;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分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社会适应程度,揭示系统满足社会需要和对社会所发挥有效作用的状况。

(1)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组

1绿色覆盖率;

2水土流失量变化率;

3土壤侵蚀度变化率;

4灾害变动率;

5水源供应平衡变化率;

6环境质量综合指标;

(2)            经济效益指标组

1系统年人均总产值(净收入、纯收入)及增长率;

2系统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

3系统价值投入产出率;

4土地净生产率;

5劳动生产率;

6成本利用率;

7系统内部收益率;

8投资总收益率;

(3)  社会效益指标组

1系统商品率及商品化程度;

2平均每个劳动力供养成人数;

3人均营养水平;

4人均绿地面积;

5自然保护区占土地面积与总面积的比率;

6景观或旅游资源的保护程度。

 

举例二:农业产业化的参评指标体系的内容

龙头企业规模:加工能力;加工产品品种;销售量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出口创汇额;

主导产业规模: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主导产业利润占利润总额外负担的比重;

产品基地规模:农产品商品与种养的比重。

 产业化市场指标

商品率;市场占有率;市场半径;创汇能力;农为量批发市场吞吞吐吐能力;农产品加工综合增值率;营销队伍发展状况;农民进入市场比重。

 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一体化服务农户覆盖率;农业生产单位与加工、储运、销售单位的契约程度;农外投资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大型农机等生产资料。

 产业集约化标准

科技贡献率;设施农业比重;良种普及率;配方施肥率;有组织销售率;合作化程度;产品外销率。

 产业化效益指标

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纯收入;农业综合劳动率;农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投资利税率;龙头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分配比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产业化劳动就业指标;大气环保指标;资源利用率;抗灾害能力;绿化覆盖率;农村市场对城市工业的贡献。

产业信息化指标

管理信息化程度;企业决策信息化率;信息网络使用能力;产业商品信息传播信息化的比重;信息化决策的正确率;商品销售对信息化依赖的程式度;市场追踪信息化程度;产业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结构;产业信息化支持硬件的设施先进程度。

 

举例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下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共32项指标构成,各项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核心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四类8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产生企业效绩评价的初步结果。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得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2资产运营状况。包括:

1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值/平均资产总额;

2流动资金周转率(次)=销售(营业)收入净值/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偿债能力状况。包括: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已获利润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4、发展能力状况。包括: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效益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增长额*100%;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权益*100%;

二、修正指标

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财务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效绩评价基本结果。具体有16项计量指标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1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年末所有权益/年初所有权益*100%;

2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

3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 资产营运状况。包括:

1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100%;

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价(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3不良资产比率=的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4资产损失率=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偿债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1流动比率=流动资金/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100%;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5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亏损挂账/年末所有者权益*100%;

4、发展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1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2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

3三年利润增长率= (3√年末利润总额/三年前年末利润总额   — 1)*100%;

4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末所有者权益/三年前所有者权益    —1  )*100%;

三、评议指标

是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基本评价结构。评价指标 由8项非计量性指标构成。具体包括:

1、  领导者班子基本素质;

2、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代(服务满意度);

3、  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4、  在岗员工素质状况;

5、  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6、  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7、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8、  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商贸服务企业经营性质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 时以括号内的内容代替。国有资产的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行制定和颁布。

四、基本指标权数

对企业效绩评价实行百分制,指村权数采用专家印象打分的方法确定。其中,计量指村权重为80%,非计量指标权重为20%。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计算方便,三层次指标权均先分别按100设定,最后还原。

(一)  基本指标权数

指标

100

1、财务效益状况

42

1净资产收益率

(30)

2总资产报酬率

(12)

2、资产运营状况

18

1总资产周转率

(9)

2流动资产周转率

(9)

3、偿债能力状况

22

1资产负债率

(12)

2已获利息倍率

(10)

4、发展能力状况

18

1销售(营业)增长率

(9)

2资本积累率

(9)

(二)修正指标权数                  

指标

100

1、财务效益状况

42

1资本保值增长率

(16)

2销售(营业)利润率

(14)

3成本费用率

(12)

2、资产营运状况

18

1存货周转率

(4)

2应收账款周转率

(4)

3不良资产率

(6)

4资产损失率

(4)

3、偿债能力状况

22

1流动比率

(6)

2速动比率

(4)

3现金流动负债率

(4)

4 长期资产合适率

(5)

5经营亏损挂账比率

(3)

4、发展能力状况

18

1总资产增长率

(7)

2固定资产成新率

(5)

3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3)

4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3)

(三)评议指标权数

指标

100

领导者班子基本素质

(20)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

(18)

基础管理比较水平

(20)

在岗职工素质状况

(12)

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

(10)

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5)

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5)

长期发展能力预测

(10)

 

五、评价标准的分类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分为计量评价标准和评议指标评价参考标准两类。

(一)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分类

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按不同的行业、规模企业分类,由五档标准值和与之相适应的标准系数组成,实行统一测算。

1、评价标准值以评价年度全国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将各行各业及不同规模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划分计算为五个水平值。优秀值表示行业的最高水平,良好值表示企业较高水平,平均值表示行业总体平均水平,较低值表示行业的较低水平,较差值表示行业的最差水平。《效绩评价标准值》另行颁布。

2、标准系数是指标准实际值对应五档标准值所达到的档次系数,具体规定如下:优秀值及以上的标准系数为1;良好值及以上的标准系统为0。8;平均值及以上的标准系数为0.6;较低值及以上的标准系数为0.4;较差值及以上的标准系数为0.2;较差值以下的标准系数为0。

(二)评议指标参考标准设定

 评议指标参考标准按单项指标分别设定,每项指标都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对应的等级参数分别为1、0.8、0.6、0.4、0.2,每个等级的具体含义详见《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注:资料来源: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效绩评价问答。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

 

在上述的评价的基础上找到了企业的效绩的水平,评价出等级,从计量中知道本企业的效绩量化指标,在行业中的管理水平,但并不能确定是什么因素造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下降,于是,企业诊断系统,提供多种方法分析原因,找到主要要素,比如,新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方法,行为战略学派的战略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竞争对手的优势,自己的劣势;运用资源学派提供的资源分析方法,挖掘本企业的内部要素,提高企业竞争战略中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优势中详细说明)。

 

 

 

 

 

 

 

 

 

 

 

 

 

 

 

 

 

 

 

 

 

 

 

 

 

 

 

 

 

 

 

 

 

 

 

 

 

 

 

 

 

 

 

 

 

 

 

 

 

 

 

 

 

 

 

 

 

 

 

 

 

 

 

 

 

 

 

 

 

 

 

 

第四讲     信息化的思维和系统化立体、矩阵、结构的方法

 

 

一、       统结构分析中的系统描述方法

系统是活生生存在的机体,认识系统是信息化经济的基础知识。人们要快速应对信息化经济的各种反馈,依靠大生产时代的认识方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经常会出现错的决断,所以,系统化的思维及方法应运而生。

1、系统的定义

把所研究的对象定义为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起主要决定作用的要素是主要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定义成关系,关联的方式定义为关系方式;各要素都完成特定任务,这种特定的任务定义为目标;系统也有自己的特定任务,也就是系统目标;要素在完成任务时有输入的各种内容,比如,原料、指令、技术、人力、物力等等定义为输入;要素在加工后会输出成果,定义为输出,系统也有输入、输出;任何系统都必须有一定的支撑环境,要素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支撑环境,这种支撑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为系统支撑环是变化的动态各系统通过不同关系方式提供给系统的支撑。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有采用的是结构化的系统工程方法。

首先,划分系统、支撑系统、社会环境;专业上是:  internet   extranet  intranet图示如下:

Internet             extranet               intranet

互联社会网络       系统动态支撑环境          系统网络

       系统分解图示如下:

    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可层分成低一级的子系统,一般用此方法描绘描绘最复杂的系统时,到第七层时,就分解到要素级。

 

 

 

 

 

 

 

 

 

 

 

 

 

 

 


对要素的描述时。从结构的方法角度来分析,系统分解的最基本素也可称为要素,要素也需要支撑环境。诸要素的工作内容、要素的各种目标价值之和就是要素目标体现。系统的结构要素分析中,要素的描写如下:

1、目标一

2、目标二

3、目标三

……

 

箭头是对进入和输出要素的数据流的描述,在描述时加进数据流。方框是对要素加工目标的表述,。这种描述的方法可以称是;系统结构表现图方法。引进系统结构的概念后,结构化的表现方法就具有了可见可描述的特点。又比较生动的、清楚地表现系统的结构。

 

3、系统的优化设计

在经济活动的产业中,系统的优化意味着产业中结构改善、重组、兼并。

首先,产业的系统优化设计要遵循知识经济的一般原则;还要遵循信息经济的特殊要求;加入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机制、引入产业竞争理念,建立企业部争战略管理机制;资本管理理念及资本运营机制。

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设计、(系统模拟、系统评价)的基本目标在于系统在竞争之中处于领先。

所以,上述的各种分析和设计及实施是动态的、实时可控的。

 

二、系统分析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市场经济下的系统结构分析时时要引入市场经济里下的价值链的观点

在市场经济的产业中,价值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制约要素,客户以价格的杠杆来面对商品,以是否优质服务面对商家,以与同类开发商的比较来决定选择所有商家的商品;而商家要把商品推销给客户,这一商务活动的本质表述就是:“价值链”。采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于产业者来说,可以分析出竞争优势要素中最能直接反映所有活动,还可以找出其产业结构中诸要素相互作用中那些不具有优势的活动。它不仅涉及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涉及到企业活动的优化,也是竞争优势分析的基本方法。使用系统分析的辩证法考察企业,为了正确理解企业成本行为和现有的潜在经营岐异性的各种资源,价值链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对比竞争 对手的价值链,通过自己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地管理、“整合”等一系列手段,取得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中产业链是有形的结构链,产业的管理是实在的企业活动是产业链上的一切活动和企业动态有效管理的综合,都有可以用价值链来描述、评价。

1   价值链

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企业都是在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商品设计、生产、营销、交换货物及对产品进行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用价值链的方法表述这些活动,就可以推导出这些活动的根本经济效益。一般我们抽象出九种活动,研究这九种基本的活动与供应商、流通主体价值链、买方价值链相互作用的结果,再与竞争对手比较。决定出竞争战略。

下面列示出企业的价值链系统和基本价值链的描述(平面方法表述和系统结构法)

 

 

供应商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

 

 

 

流通主体价值链

 

 

买方价值链

 

 

 

 


价值链系统的描述(平面法)

 

     企业 基础 设施          

人力          资源          管理

                          

                      采     

 

内部后勤  生产经营      外部后勤    市场销售     服务

 

绿色表示辅助活动;蓝色表示基本活动;红色箭头表示利润

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并且包括价值活动的利润。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的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可用价值链单独分析的活动。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的各种价值活动之差(这种差的表达方法是多种的)。供应商和流通主体也都有一定的差额,它对于分析企业的利润是重要的,它们的利润和企业的利润都要买方来承担的。也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内在因素,所以也要一起分析。

每一个价值活动都要在使用外购投入人力资源(在基本价值链上是辅助管理)和许多形式的技术的条件下,发挥着功效。每一种价值活动也使用和创造成信息。

 

从结构的方法角度来分析,价值活动也可称为要素,要素所需的支撑环境就是价值活动的投入。诸要素的工作内容、要素的各种目标价值之和就是要素总价值的体现。系统的结要素分析中,在描述要素间的数据流时增加价值的分析。

1、目标一及价值

2、目标二及价值

3、目标三及价值

……

 

箭头是对进入和输出要素的数据流的描述,在描述时加进数据流的价值链描述。(比如:需要的原料的价值;加工原料使用的技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要素加工出的目标一、二、三、等的价值的描述……)。方框是对要素加工目标的表述,加入价值链后的表现方法是加入目标的价值勤描述。这种描述的方法可以称是;系统结构价值链表现图方法。引进价值链的概念后,结构化的表现方法就具有了价值的描述特点。又比较生动的、清楚地表现系统的结构。

1识别价值活动

我们把产业中的企业的价值活动分成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通过系统结构价值链图可比较直观地区分这两种活动。

内部后勤:包括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例如原料搬动、仓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等。

生产作业:包括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各种活动,例如,机械加工、包装、组装、设备维护、检测、印刷和各种设施的管理等。

外部后勤:包括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例如,产品的库存管理、原材料搬运、运货车辆调度、定单处理和生产进度安排等。

市场和销:包括与提供一种买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它们进行购买的有关活动。例如,广告、促销、销售队伍、报价、流通主体的选择、流通主体关系的定价等。

服务:包括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子活动。例如安装、维修、培训、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整等。

根据农业产业的各种情况,每一种类型对于竞争优势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于种养业来说,种养的效益、质量价格比、加工的产品技术、提供的市场服务,都是重要的。其中的每一个活动都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辅助活动

在任何产业内竞争所涉及的各种辅助价值活动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采购:采购是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各种投入的活动,而不是外购本身。比如,包括原材料、储备物资和其它易耗品、也包括:机器、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建筑物。虽然外购投入与基本活动相联系,但是外购投入却在包括辅助活动在内的所有价值活动中存在。比如。实验用品和独立的测试服务一般是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外购投入。像所有的价值活动一样,采购也需要“技术”,采购往往遍布整个企业,渗入企业的各个活动之中。在农业产业之中,原料可能是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但是,外购品也是很多的,它们有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大,有的小,要进行分析。

技术开发:每项价值中都包含着技术成分,无论技术专利、诀窍、程序、还是在工艺设备中所体现的技术。大多数企业中所应用的技术的规模非常大,技术活动有:技术开发、技术实施、技术生产、技术在现代农业之中对竞争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竞争优势特别重要的决定性要素。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竞争是根本的竞争。是信息化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竞争点。

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人员招聘、雇用、培训、开发和报酬等各捉活动。它不仅作为一个活动涵盖在各个活动阶段,而是各活动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它决定雇员们的技能、积极性、培训成本所起的作用,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竞争起关键作用。

企业基础设施:由大量的活动组成。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物、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它与其他活动不同的是,它是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

活动类型

在每一个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活动对竞争优势产生不同的作用。

直接活动:直接涉及为买方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比如,总装、零部件加工、销售业务、广告、产品设计等。

间接活动:使直接活动持续进行成为可能的各种少支。例如,维护、进度安排、设施管理、销售管理、科研管理、销售记录等。

质量保证:确保其它活动质量的各种活动,例如,监督、视察、检测、复查、核心对、调整和反攻。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也不是一个意义。

12    确定价值链

为了竞争优势的评价,在特定的企业中一定要确定其价值链。只有把其从企业的生产、产品、管理、优质、有效、无效等等这样笼统的说法中抽象出来,分解成可以评价企业竞争中的优势的实际指标时方可认识企业的竞争力。分解的深度,要取决于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竞争的范畴,一般活动分离的原则:1具有不同经济的性质;2对标岐立异产生很大的潜地影响3在成本中比例很大或比例正在上升。

13   价值链的内部联系(在结构分析方法中称为关系和关系方式)

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各种内部价值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能过一定的关系和一定的、动态的方式使价值活动间产生有价的联结。

关系可以通过最优化和协调一致这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

关系反映出为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活动之间的权衡取舍。比如,成本更高昂的产品设计、更严格的材料规格或更严密的工艺检查可能会减少企业成本,企业必须优化这些反映其战略的关系,获得竞争 优势。

关系又反映协调各种活动的需求。例如,发货的价值活动要求生产作业活动、外部后勤活动和服务(安全)等这些活动关系的方式上进行变化协调。这种协调变化各活动间的关系方式的能力的举措常会减少企业成本并增加企业的竞争的岐异性。关系和关系方式是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常会减少企业成本,加大企业商品特色,同时又会产生改变每一个价值活动效果的结果。

关系和关系方式是多种形式的。利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可以归纳成一些基本的关系的方式:亲行关系、从属关系、包容关系、因果关系、传递关系等。也还有一些是属于非基本关系和关系方式。不论是基本的关系还是非基要的关系,对企业的价值链的影响用价值来表示,其重要性可一目了然。

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各种关系进行最优化的协调,从而达到利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 优势均力敌的目的。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别迅速,近几年来的发展对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对于产业中旧的关系和关系方式,可以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改造,虽然会增加一部分投入,但是,总体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提供更多岐异战略空间。

14   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和关系方式

关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与外部之间,在市场经济中的供应商、市场流通主体、买方都有关系和关系方式的问题。这种关系被称为“外部关系”(或纵向联系)。

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和关系方式用价值链表述,可以清楚地说明这种关系和关系方式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有多大。协调这种关系给企业从多少方面带来多大的效益。表现在反馈上是对供应商的侃价能力的方略。供应商价格的变化、供应物资的质量保证、供应的时机好坏、从信息系统加工的供应物技术改进、供应品的替代等,显然决定了企业的根本战略,也有可能提升岐异战略空间。

同样的道理,也用于市场主体的分析方面。 其价值链最终要买方承受,大影响企业的利润。比如,在酒类行业中,占有最终用户接受价值的50%或更多。所以协调这种关系和关系方式尤其重要。

15   买方价值链

买方也有价值链。企业的商品最终表现为买方价值链的外购投入。外地业要建立代表性的需方或买方家庭的买方价值链。还要分析各种典型意义的买方价值链关系及关系方式。在这里强调企业与消费者的要素的关系也十分重要。因为买方每一个价值活动都有可能包含着多得如成本、岐异的战略。换言之,一个企业的经营岐异性来源于它的买方价值的关系。而且是企业能制胜的要素。于是,企业要通过对买方价值链施加影响而为买方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就创造了标岐立异。企业也通过降低买方的成本或增加买方的效益为买方创造价值。固然,这种创造必须使企业也要得到溢价回报,为此,要让买方觉察,要让买方认知,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投入广告和促销来传递商品价值。这里不是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平常说市场分析,要看消费市场,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只说市场分析,比较笼统。用结构方法分解的买方价值链的表现方法,能抽取其价值的本质。只有价值才可用于企业竞争之中,用以表达稳定获得利润的目标。

2           竞争范畴与价值链

竞争的范畴能对竞争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它可形成价值链的结构的经济性。影响价值链有四个方面。

细分市场范畴:生产的产品种和所服务的买方;

企业内部与其相关的外部的范畴:企业内而不是独立的企业开展活动的程度;

地理范畴:企业以协调的战略进行竞争的地区、国家和国家集团的范围;

产业范畴:外地业以协调的战略进行竞争的产业范围;

广阔的范畴使企业能够更多的内部活动的开展面而带来好处,也允许企业利用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地理区域或有关产业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一个销售队伍可以销售两个以上业务单位的商品,或一个通用的商标品牌用于全世界。然而,分享和联合也会产生成本,这些成本会抵消其收益。

狭窄的范畴有可能允许调整其价值链以服务于一个特定的目标细分市场、地理区域或使产业有可能建成立低成本地位或以独特的方式为目标服务。整合中的狭窄范畴也许可以通过独立企业更好的或更廉价地开展买活动来改善竞争优势。一个狭窄范畴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产业内部的产品种类、买方和地理范围之间的差异,或产生于企业资源和技能之间的差异。

范畴的广阔或狭窄与竞争对手是明显有关的。在某些产业里,广阔的范畴仅仅涉及提供种类齐全的产品和服务于产业内买方的细分市场。在其它产业里,它也许会要求纵向整合及相关产业内的竞争。若是对于某一产业和相互关系、整合的多种形式进行细分有很多方式,广阔的和狭窄的范畴可以合并起来。企业可以通过其价值链适合于某一产品细分市场和服务于全世界细分市场的地理相互关系来创造竞争优势,也可以利用有关产业间的业务单元的相互关系来创造竞争优势。

3   竞争范畴与价值链

要求服各于不同产品或买方细分的需求或价值链之间的差异都能够带来目标集聚的竞争优势。比如,要求为复杂的微型计算机用户提供内部服务的价值链不同于服务于小型商业用户的价值链。前者需要大量的售后服务、较少的硬件性能需求、界面友好的软件和服务能力。

然而,正如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异能适合狭窄范畴一样,服务于不同细分市场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适合广阔范畴。分析这种矛盾,对产业细分和集聚战略的选择都有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31   纵向范畴

纵向整合规定了在一个企业和其供应商、销售流通主体、买方之间的各种活动的分工。比如,企业可以外购零配件而不是自制,或者将服务承包出去而不是拥有一个服务组织。同样,销售主体可以代替企业实施许多分销、服务和市场功能。企业和买方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对活动进行分工,从关系方面而不是从各种活动方面看待纵向整合的问题。比如,企业可以依赖于供应商的工程应用和服务能力,也可以在内部从事这些活动或它购买何种价值行动方面有很多选择。同样的原则适用于销售渠道和买方整合。

整合(或解散整合)是否降低成本或增强岐异性依赖于企业和它涉及的各种活动。价值链允许企业通过突出纵向联系的作用来更明确地识别整合的潜在收益。利用纵向联系并不要求纵向整合,但是有时整合可以使纵向联系的收益更容易得到。

32   地理范畴

地理范畴使企业可以共用可协调服务于不同地理区域的价值活动。像日本佳能公司,开发和生产复印机主要是在日本,却在各个国家进行销售服务活动,这样可以获得了成本优势。在这每一个国家的地理区服务的部分特征显著不同的价值链中,相互关系也很普遍。

如果共用或协调价值活动能削减成本或增强岐异性,那么地理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能增强竞争优势。这会有协调的成本,根据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差异会降低共用的优势。

33   产业范畴

相关产业竞争所要还应的价值链之间的潜在相互关系无处不在。它们包括任何价什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如共用的服务组织)的辅助活动(如合作的技术开发或共用投入的采购)业务单元间的相互关系在概念上与价值链间的地理相互关系类似。

业务单元间的相互关系或通过降低成本或增强岐异性,从而对竞争优势有重大的影响。比如,一个共享的后勤系统能使企业从规模经济中获利,而提供相关产品的共享销售队伍能提高销售人员与买方打交道貌岸然的效率,从而增强岐异性。然而。并非所有的相互关系都有能带来竞争优势;并非所有的活动家都有从共享中受益,因为共享活动的成本也总是抵消其收益的,而不同的业务单元的需要未必对每一个价值活动都是

3联盟与范畴

企业可以超过自己的内部范畴,采用与其他独立的企业联盟以获得部分或全部的收益。联盟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联盟的例子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联盟是扩展范畴而不扩展企业,一般作法是通过与一家独立的企业签订协议来进行价值活动(如供应协定))或与一家独立的外地业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活动家(如营销方面的合资企业)。于是,有两种形式的联盟: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

联盟可使各种活动共享而无需进入新的产业细分市场、地理区域或相关产业。联盟也是无需实妹的整合而获取纵向联系的成本或岐异优势的一种方式,它克服了完全独立企业之间协调的困难。因为联盟是长期限的关系,应该有可能比与一家独立企业更紧密地与一个联盟伙伴进行协调,尽管这并非毫无代价。合作伙伴之间达成联盟协议和进行持续协调的困难会抵消收益。

联盟的伙伴依然是独立的企业,但存在一个联盟收益如何分配问题。这样每一个联盟成员伙伴对讨价还价的能力是收益如何的核心,也决定联盟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3竞争范畴与业务要素确定

竞争范畴和价值链的关系为确定有关业务要素的界限奠定了基础。战略上有显著差别的业务要素的分离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权衡联合与分解联合的收益;其次通过比较服务于相关细分市场、地理区域或产业的相互关系的长处与如果单独为它们服务的价值链的差异。如果地理区域或产品和买方细分市场的差异要求存在显著差别的价值链,则是市场细分决定业务要素的界限。而由整合或地域的或产业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巨额的、广泛的收益扩展了业务要素间的有关界限。纵向整合的强大优势也将一个业务要素的界限拓宽,包括上游或下游的活动,而整合的微弱优势则意味着每一阶段都是一个明显的业务要素。同样,价值链在全球范畴的协调所产生的强大的优势意味着有关业务要素是全球的;而若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差异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界限的价值链,这就意味着业务要素更窄的界限。最后,一个业务要素与另一个之间牢固的相互关系意味着它们应该合并成一个。于是,就职可以把在不同场合竞争的最佳价值链和这些价值的相互关联的认识适当的定义为业务要素。

3价值链与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形成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时是竞争对手价值的综合反映。结构决定与买方和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关系,这反映为企业价值链的结构和如何对买方、供应商和联盟伙伴之间净收益的分配。如果有一个产业替代出现,它会直接威胁影响着买方所需要的各种价值活动。入侵壁垒则与各种不同价值链的结构持久性有关。

反之,竞争对手的一系列价值链构成产业结构许多因素的基础。比如,规模经济和专有技术来自价值链中所采用的技术。同样,通过分析对手的竞争的资本要求是一个企业竞争价值链所需的综合资本的结果。而产品的岐异性产生于企业产品在买方价值链中使用的方式。于是,产业结构中的很多要素是通过对一个产业中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进行判定。

价值链与组织结构

价值链是判定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一项基本工具。同时,价值链也可以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发挥有益的作用。组织结构将一些标岐立异的活动归类于组织要素的名下,如营销、生产等。这些分组的逻辑是,有类似性的那些活动应该通过将它们归于一个部门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这些部门因为它们的差异而从其它组织活动中分离出来。这种类似活动的划分正是组织理论学家所谓的“分化”。随着组织要素的分离而产生出来 的协调它们的需要,通常称为“整合”。因此。整合的机制必须在一个企业中建立起来,以确保所要还应的协调能够实现。组织结构平衡了分化与整合的好处。

价值链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将企业划分成一些相互分离的活动,因此价值链可以用来研究企业中这些活动是什么和如何被分组的。

企业的一种与价值 链一致的组织结构可以增强企业的创造和保持竞争的能力。

 

三、立体矩阵的思维是现代企业家在信息经济下的必然需求

钱学森同志纵观信息产业的发展,适时提出了:建成立思维科学技术体系的主张。并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思维方法”。即把有关各方面的专家的知识才能、各类相关信息、数据与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系统构成一个综合立体思维网络系统,构成立体思维研讨厅。这样的特点是:

1、  纵深层次清楚;

2、  横向联结延伸;

3、  立体信息交合;

4、  思维立体矩阵;

现在信息系都可以与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决策系统、专业数据库、网络咨询系统、经济技术信息网络系统、电脑教员、电脑商场、电子银行、脑图书馆、电脑旅游、电脑会议厅、电子战争、电脑办公、网上申报等等,为企业家、事业工作者、各行立体思维;多方位的纵横比较; 快速决策,产生出高效、大智、大谋、全才的企业家、军事家、战略家、销售家和时代之最的帅才、将才。这样,只有这样,才会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之中,拥有领军的人才,全球经济竞争之中取胜,国家才能有希望,社会才得以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民族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