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人民政府网:皮革奶背后的价格管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6:17
近日,中国再度爆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厂家将动物毛发等水解后掺入奶粉。食品行业问题频发的原因除了监管不力、体制漏洞和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等原因外,中国的部分商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长期被压制,客观上助推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

 
价格管制曾引发严重后果
三聚氰胺爆发前发改委曾限制牛奶涨价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中国的乳品产业遭受重创,因三聚氰胺造成恶劣影响的三鹿则宣告破产。这一事件,除了监管上的体制问题外,发改委在此前的价格管制,也是成为此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催化剂。
2008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涉及粮食、食用植物油、牛奶、方便面等。其中,乳品企业中包括三鹿在内几家企业,需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提价申报才能涨价。而其他企业若要涨价,则主要由各省级发改委批准,如三元乳业欲调价需报批北京市发改委批准。据媒体报道,当时三元曾因成本压力向北京市发改委申请涨价,但北京发改委表示"不太合适",涨价只好作罢。
在人力成本、原奶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乳品企业又不能涨价,只能通过种种手段压缩成本。这客观上成为了原奶中掺水和三聚氰胺造假的催化剂。半年之后,大量结石宝宝的出现,逐渐揭开了行业黑幕:除三元等少数乳企外,几乎整个乳品行业都卷入了三聚氰胺事件。而此次曝光的皮革奶事件,其实早在2009年就曾发现过,而这种造假行为的背后,客观上受到价格管制影响。
管制农产品价格曾致粮食走私猖獗
2008年,受世界主要产粮国粮食减产、生物燃料需求旺盛以及全球粮食库存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大幅攀升,2008年2月份泰国大米为500美元/吨,到4月份时已经暴涨到1000美元/吨,国际市场上一斤大米的价格超过6元。而中国由于对粮食价格实行管制和补贴,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普遍在每斤1.5元左右。国内与国际的大米价差高达3倍,而面粉每吨价格也比国际上低1000元左右。国内与国际粮价的高价差,使得走私粮食猖獗。当时,深圳、昆明、南宁、杭州等多地海关查获粮食走私案件,如深圳文锦渡海关、蛇口海关连续查发了16起涉嫌逃证逃税出口面粉案件。而在短短一个月内,广州黄埔老港海关曾连续查获7起粮食走私案件。
食用油企业因国家限价被迫停产
2008年和2010年,发改委限制食用油涨价,这使得食用油生产企业陷入生产越多赔钱越多的怪圈。 2010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约谈中粮、益海、九三和中纺四家食用油巨头,要求保证供应、稳定价格,2011年两会前不准涨价。这四家企业占据中国约60%的食用油市场份额,显然,发改委认为管住了四大巨头就控制住了涨价,其他400多个食用油品牌在政府部门的这一调控政策下想涨价也涨不起来。然而,食用油的生产企业却有着自身的难处,当时的大豆油生产成本已高达每吨10300元到10400元。而当时国内散装食用油批发价是9700元到9900元一吨,这样企业每卖一吨油就要亏损500元左右。价格倒挂使得不少企业主动停产已减少损失。而同样在状况也曾在2008年发生过。当时全国400多个品牌的食用油厂家大部分停产,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两三个大品牌的食用油。企业为避免损失主动停产,这客观上更加剧了食用油供应紧张。
近日,中国再度爆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厂家将动物毛发等水解后掺入奶粉。
食品限价是用农业补贴工业,将会导致国富民穷
行政手段压制的商品价格会报复性上涨
通过行政手段管制住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表面上看,有利于稳定物价,但实际上,不但不能控制物价,有时反而能助推物价上涨。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当国家的行政手段使得商品的价格低于了价值,但当这些商品有着刚性需求时,市场会通过自己的手段会调剂余缺。如当食用油价格被管制时,一些经销商通过将食用油分装的方式卖散油牟利。而当中国的粮食价格因管制大大低于国际粮价时,走私者就会大量的将中国的粮食走私到国际市场牟利。此外,一些企业为避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主动停产,这客观上加剧了商品供应紧张,也会助推物价。
在农产品领域,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进行管制,随着农业生产升本的上升,农民种地的利润被压低,这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种地。这客观上会加剧供应紧缺,第二年往往会报复性上涨。菜价过低会伤害菜农的种菜积极性,肉价过低会伤害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这是非常简单的市场经济原理,而如果国家对某种商品一味的进行价格管制,同样会造成类似的负面影响。
农产品价格管制是让农业补贴工业 加剧贫富分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价格管制是一种常用手段,其目的是因为社会物资有限,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限量供应。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上游农产品价格长期被压制,没有实现市场定价。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上游农产品长期低价,实际上是用农业补贴工业,是中国中下游工业品能够进行低价贸易的基础。而农产品的低价,客观上已经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进城务工的高收入吸引着农村人口纷纷抛弃土地外出打工,大量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村劳动力短缺日益严重。此外,农产品长期价格管制,然而农业生产资料(柴油、化肥、种子)价格纷纷上涨,农民确乏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价格管制,用农业补贴工业的做法,最终造成农民收入过低,长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农民收入增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价格管制是一种国富民穷政策
实行价格管制的商品主要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须品,表面上看,百姓是直接受益者,实际并不然。价格管制,尤其是农产品的长期低价,让农业补贴工业,让占中国人口多数农民贫困,换取了工业成果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工业成果最主要受益者是国家,而非工业或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家通过层层的增值税获得了大量税收,此外还通过国企直接赚取了大量财富。农业的低利润,让大量农民离开土地,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而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业的繁荣让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带动了其他几十个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家税收。(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通过行政手段管制住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表面上看,有利于稳定物价,但实际上,不但不能控制物价,有时反而能助推物价上涨。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除了监管不利、体制漏洞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家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对主要基础性商品的价格管制,客观上逼迫一些企业去造假。商品价格的扭曲,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低价,让农业和农民的牺牲去换取工业成果,而工业成果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客观上,价格管制穷了百姓,富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