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到成都高铁:我和你在哪里——沟通三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9:33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张海翔。

有个学生出去打工,上班的第一天就被老板炒了,哭丧着脸跑来向老师诉苦:

 

“当我同意别人看法时,总是说‘对!对啊!’我已经说了快20年了,对什么人都一样,从来没有人说我错,可是今天跟老板讨论问题,才说了几个‘对’,他就冒火了,讲什么‘对不对’?跟长辈说话,要讲‘是’,不要讲‘对’!”

 

亲爱的朋友,说话的学问可真大了,有些话我们讲了半辈子了,技术上有问题,却不能自知,甚至得罪了人,还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有句话讲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一句话可以把别人讲笑起来,一句话也可以把别人讲跳起来啊!

但是,更多时候是我们无意中讲了一些伤害别人的话,而我们自己反而没有觉察到。

沟通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表达呢?今天给大家分享,沟通中的三要素:角色,对象,场合。

 

1、 角色——你是谁?

清晰明白“自己是谁”,角色定义到位,用相应的角色语言去沟通,才能切合身份,周全恰当。你是老板,可以运用老板的口吻;你是员工,你就要运用员工的口吻;你是客户,你就要运用客户的口吻。人生是一场戏,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这个“人”先演好。学口才,就是学做人!角色,也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

对长辈说话,如果你说“对”,表示你是权威,你在下判断,但是如果你说“是”,表示你认同对方,对方是权威。所以,我们要多讲“是”,少讲“对”,即使是同辈,也会表现得更加谦卑。这也是一个冷热词运用的技巧,在长辈眼中,“对”是冷词语,会感到不舒服,而“是”是热词语,会让对方有温暖舒畅的感觉。

 

2、对象——对方是谁?在座的听众有哪些人?

讲话不光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定义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要看清楚对方是谁,了解自己的“对象”,找到角色,看准对象,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要乱讲,有时多讲了一句话可能不行,少讲了一句可能效果又不好,关注到对象的身份,关注到在场的每一个人,你就是一位沟通高手。

 

有一位官员,对事情请示的部属不大满意,但是他并不直截了当地命令大家分层负责,而是在开会时委婉地说到:

“我不是每样事情都像各位那么专业。所以,今后签公文时,请大家不要问我该怎么做,而改成建议我怎么做。”

 

你应该这样做——领导指使的口气;我建议您这样做——商量征求意见的口气,词语一变,听者就舒服了很多。下属对领导讲话,要清晰明白对象是“领导”,这样讲话自然就不应该用“你要,你应该,你必须,你这样”等等话语,而多用“商量、征求、提醒、建议、请示”这样的语言。

还有一位曾在外交部任职的主管,当他要部属到他办公室时,从来不说:“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而是改成了:“我在办公室等您。”大家细细品味一下,前面一句话指使口气,后面一句话,从“我”的角度讲“等您”,效果完全不一样啊!由主位变成了“宾位”,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的样子,当然也就赢得下属的好感。

 

3、 场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现场?

不同场合讲什么样的话完全不一样,有些场合比较庄重严肃,你就不能讲一些诙谐的笑话;有些场合比较喜庆热闹,你就不能讲一些伤感的话语;有些场合比较隆重严谨,你就不能讲得太随便。

 

有一位外交官,在酒桌上讲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过人之才,就不可能在这个外交战场的纽约担任外交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十年。而我,没有什么过人之才,凭什么一做就是十年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靠了你们这些朋友!”

 

这段话讲得非常漂亮,既为自己造势,又为对方造势,既有自负,又见谦虚,最后把一切功劳归于朋友,怎不令人舒服愉快呢?这就是讲话的高手,既明白自己是谁,又知道听众是谁,更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合——真不愧是外交官啊!

 

 

    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了解现场沟通的对象,把握场合应有气氛——“我和你在哪里?”——你就能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去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