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夫妻国语全集:净空法师黄念祖老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9:19:15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2&id=48732&star=3

黄念祖老居士论菩提心之重要性

成佛之本

   很多人都想学密,实际呢?都搞错了!密宗有许多奇怪的相啊!奇怪的法器啊!就认为他一定有什么秘诀,这个密法我就成道很快。这都是邪见!
   密法之所以殊圣,之所以能成佛的,就是密宗特别重视发菩提心。密宗之所以得果殊圣,讲即身成佛,禅宗就是说迷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只是心心心是佛”这是布袋和尚的话。“是心是佛”你悟了心是佛,没有说这个身是佛。密宗说‘即身成佛’,身是身体的身呢?那么这个殊圣之处是什么呢?就是他有这个奇怪的相啊?当然不是,他就是菩提心那!很深入啊!
   看密宗的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这个菩提心如此的殊圣,我们也发了很大的志愿,也有了智慧,也有了慈悲,也有了愿力,算不算发了菩提心呢?打个比方,我们把杏树的核埋下去,这个核要长成东西来。第一步是杏仁里头有一点点绿,然后长出芽,从杏仁里出来。第二步,从软皮里钻出来。第三步,从硬土里钻出来。第四步,从土里长出来。这个苗出来了,问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杏树。就这么高,就叫杏树,这就是发菩提心。‘处发心时,便成正觉’管他叫什么?就叫佛了。那么在这个以前呢?我们有的没发,就不是了。真是有点发,以前的情况,还子核里头,还在软皮里头,还在杏仁里头,这个中心刚有点绿,总之是变化的,所以说这个不是空谈一个理解的问题,而是真实从内心有所发动。这个‘发’菩提心是和杏核的‘发’是一个‘发’。确实有新生的面貌。
   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从这句话来说,很多佛教徒都在做魔的事情。 这个菩提心没有发过,或忘了,你再修桥建塔等,是‘是名魔业’。佛说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华严经》是了义,是最高的。所以重要在此。一般人在小处着眼,搞一些次要的东西,往往抓不到根本。这个发菩提心,不管你修什么,都是根本,禅宗、密宗发菩提心都是根本。


                          菩提心是怎样一个心

   这个“菩提”可以翻译成“道”,“菩提心”就是“道心”。也可以说是“正觉”、“佛”。发心是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就得“菩提”。佛法是心地法门,不是别的,完全是你心地上的事情。你如果发了“菩提心”这个因,必然成就“菩提”的果。通俗地讲,这个“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者圆融为一体的心。三者为一体的,不是大拼盘,而是“三既是一,一既是三”。 
   再深入地讲,如《往生要集》所言:菩提心分为二种: 
  一种叫做“随事发心”。 
  一种叫做“顺理发心”。就是顺着这个实际的理体而发的心。 
  这两种发心正好与密教相合: 
  这个“随事发心”,在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即所发的广度众生的种种大愿,是随着事而发的心。 
  第二种“顺理发心”,在密宗称为“第一义谛菩提心”或“胜义谛菩提心”。名词虽然不一样,但显密圆融起来,这两种叫法是一致的。据我本人发现,在密教里许多不好懂的地方,都能在相应的显教的大乘经典里找到根据。 
  所谓“随事发心”,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身成就之因)、法门无量誓愿修(报身成就之因)、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身成就之因)、佛道无上誓愿成(求证佛果之因)。这样一个发心,搁在一起就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这个因果是不可思议的!正如经上所说: 
  “发心毕竟二无别,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心与最终成佛,两者是无分别的,一切平等嘛!虽然是一切平等,但先发心与后成佛的那个心比起来,前者难呀!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生起一念清净的正信之心,是极不容易的呀!所以说:“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不是为了救自己)“是故我礼初发心”(所以我要顶礼初发心的人)。  
    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就叫他初发心菩萨,称菩萨了。你要学般若,就称学般若菩萨。你应受顶礼,给你顶礼的人都是菩萨,都是菩萨给你顶礼。 
   真是如此,这个心的果报,当然成佛。种菩提得菩提,虽是菩提,但华报生净土,是先生净土,然后成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长远无极的,所以能感得广大无边的依报净土、长远无量的正报寿命。这样的一个果报,除非是发菩提心,否则不可能承当得起。这是“随事发心”的心相。也就是我们的“四弘誓愿”,在密宗称之为“行愿菩提心”。这个发心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种,所谓“顺理发心”,就是真正信解“诸法皆如幻梦”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发心之后,就会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也就不会对此执著而较真了。我常给大家打比方:见到这一切功名富贵、一切一切妻儿老小,都只当成是肥皂泡。因为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灭掉的,所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要知道一切事物没有灭的时候其实就是虚妄的,表面肥皂泡是个球,但根本就没有球的存在,当你认为存在的那一刹那,其实当体便是虚妄的!不要等泡灭了才看出它的虚妄性。一切都如梦幻,一切就是指“诸法”,它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 
  有的人修定得了点境界,出现了一些奇异功能,于是便觉得这是得了真实受用,其实这样认为就耽误了大事了。要知道一切皆如梦幻,但依然还在有为法的范围之中,是非有非无的。大家习惯于执著,不是执有就是执无。要是“有”就不可能是“无”;要是“无”就不能是“有”,这是形式逻辑思维而不是辩证思维。诸法实相是离开有、无的!佛法难懂之处就在于此。经中一讲“无”,于是大家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以为一切色都是空,那么既是如此,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怎么不空呀?经中的真正意思是,有与无都离开,而是“非有非无”的,是离言绝虑的。离开了言语,用言语是表达不出来的! 
  如以电视来说,它是把一个图像分成许多小格,会集到电视屏幕上,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图像传送过来是不可能的。同样,世间的东西还没有办法完整地送过来,殊胜的佛法要想全部用语言表现出来就更不可能了。也等于给你分成了许多小格子,还需要你象电视一样把它们还原,通过你的还原才能显现出佛法的真相。所以,什么开悟?所谓“开悟”,就是你跟佛同步了,你能把零散的小格还原成完整的图像,这就是开悟了! 
  发菩提心不仅是“离言”的,还是“绝虑”的。不是思虑所能达到的。用研究、用思想的方式,那是意识而不是绝虑。既是意识,那就是分别识,凡是分别识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修佛法,就是要成就,就是要转识为智,把这个识转成智慧才是成就!现在,人都是在这意识分别中修行,所以《四十二章经》说: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离言绝虑的,非思虑所能及的。从此去信、去理解,发广大心,不见有烦恼可断,不见有善法可修,善法与烦恼都是平等。然而它不是没有可修、可断的,虽然知道要度无边无量的有情,可是不存能度和被度的心,能随顺于空无相、随顺于无愿。就如《金刚经》所说的: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由此可见,这样地发心是不可思议的!是顺理发心的心相,也就是《金刚经》的境界! 
  这个“随事发心”,是可以退转的,这是因为不定性的人也可以“随事发心”。所谓“不定性”就是指道心不强,还没有定性,愿心忽升忽降的人,这样的人也能发心。而“顺理发心”就没有退转可言,因为凡是顺理而发心的,肯定都是菩萨性的人才能发起,已经决定是大乘心,以菩萨为性,这样的发心功德无边! 
  所以,什么是“菩提心”,我们通过元晓大师(唐朝高丽国的大德)的话,知道这个发心有多大的功德: 
  “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一个人发了菩提心,即使诸佛拿多少劫来给你讲说他的功德,也还是说不完的。所以这个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再有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 
  “发菩提心是诸善中王。” 
   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
   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国土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25&id=6950&star=1#415099

[推荐]念佛要用“第一念”

---黄念祖

夏大士自警录开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要知道师对我们有恩哪!我是带着要感恩、要报恩的心情来谈的,为报师恩啊,这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工作。第二个工作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善知识的恩,超过父母啊!夏老师的《自警录》,是陈大师兄记录的,我们再一次的进行学习,还是为了报师恩啊!这是师的愿望。他为什么讲这些,就是希望我们从开示里头,真正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做孝啊,能继承师的志、师的愿才是孝啊!我跟夏老师说,接力赛跑嘛。夏老师很喜欢这句话,打着法炬,我接着法炬再跑上一段。大家再多的时候,分着点一点,这不就更多了嘛,接着跑。这一段里头,夏老师对于大众的开示,前几次已经说完了,很重要,那天是元旦,来的人很多。

今天所要介绍的这一段呢,是夏师《自警录》里头的,不是对大众说的,是夏老师自己要求自己的。为什么呢?因为跟我们说的,一上来就谈一和二,前几次已经介绍过了。那么,今天所说的是自警录里头的,是自己警惕自己的话,提到了“第一念”“第二念”。

        头一句:“无论念佛处事,皆当用第一念,勿用第二念。”就是说念佛也罢,做一些事也罢,世法出世法都有了,佛法不离世法啊!很多人都把它变成两套了。我说变成两套的人啊,就得看看《白毛女》去。黄世仁的母亲,就是两套嘛。进了佛堂了,她是佛教徒;出了佛堂了,她就变成恶霸地主了,这不行啊!不要说佛法了,就是儒教也说,读了《论语》之后,读了跟没读还是一样,你还是这么一个人,《论语》你没念好。你念了之后就应该有变化啊!所以不光念佛的时候要清净啊,一切遇缘,应人接物,一举一动,都应当是一个字。当然,有的时候可以有点方便。在机关做事,不暴露信佛的身份,这是善巧方便。说得是你的内心,内心里头。如果说你下了座之后,和普通人没有任何两样,或者跟过去没什么两样,那就说明你修持不得力啊!

  夏老师说念佛要用“第一念”,做事也是一样。不仅仅是上了座,点根香,拜个佛,就是修持,一切事都是修持。所以自己到底是什么情况,要在境上去检验。遇见境,遇见事,是什么情况?尤其是自个盼的那个东西,你怎么样?过不去的那个东西,你怎么样?在这里头!大家老讲功夫,功夫在哪?意到须从境上练,你到底有没有功夫,不看你什么,就看问题来了,怎么样!你突然间大变样了,就没有功夫,功夫等于零,哪有什么功夫啊。你能够战斗几何,打了胜仗了,这才算开始。

  所以念了佛之后,千万不能变成黄世仁的母亲啊。什么坏事都做完了,我一进佛堂,什么功德殊胜,样样都参加,明天照样作恶,这就不行啊!那么“第一念”“第二念”,在老师的境界上,很深啊。一般人来说,根本就没有“第一念”了,整个是在“第二念”里头。这地方不能错会。比方说,在电车上他踩了我一脚,还很不礼貌,我就骂他嘛,很自然,我就很有气。这个很自然就很有气,千万不要错会,这不是“第一念”啊!这早不是“第一念”了。那么,现在很有计划一想,我装着没看见,怕流氓拿刀子捅我一下,我没跟他吵。咱们把要吵当做“第一念”,没吵当做“第二念”,其实这都不是“第一念”“第二念”。怎么说呢,《楞严经》讲了,这个世界就是净土啊。《维摩诘经》里说得很详细啊。《楞严经》也说,“吾指按地海印放光,等同诸佛净土。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根据释迦牟尼佛的话,你一动念,尘劳先起,先起来的是尘劳。大家把它当作第一念了,我做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用管我自个,这叫第一念,那就错会了。所以还要克制啊。

  真正说“第一念”全是“现”啊。众生整天都在“现量”里。见色闻声,见一切事,能看见东西的是眼根。眼根等于照相机的镜头,作为一个物质在里头,这是眼根。还有眼识,眼根、眼识很难分啊,咱们众生很难分。眼根是什么?眼识是什么?眼根是纯物质。眼识跟生命有关系,活的。人死了挖出眼球来,可以移植,那是别人的眼根,但不能把眼识移植过来,对不对?眼睛是物质,看东西眼根先看,先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就眼识来讲,眼识是“现量”的,不但眼识是“现量”的,耳识、鼻识、身识都是“现量”的。所以五八识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六七识啊,“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五八就是这么回事,现在是这么回事,将来也是这么回事,没有说它要用什么功的。我们说用功的,是第六识、第七识。第六识第七识,在因中把它转了,那五八本来就是圆满的,自然就在果上圆满了,本来就是“现量”。阿赖耶识也一样,什么事一来,第七识就传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全部收藏。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歪曲,它有歪曲就坏了,对于现量清清楚楚,清清楚楚的阿赖耶识。所以转识成智,只要把第六七一转,五八自然就转了。以前是“成所作智”,后头是“大圆镜智”,无所不到,无所不包。“大圆镜智”在第六七识上。第六是意识分别,第七是执我,我们的毛病就在这四个字上,一个是分别,一个是执我。

  分别是虚妄分别,颠倒分别,无分别中要去分别。还有很多颠倒见,在虚妄颠倒之中。第七识执我,老有个我在那儿运转,就是第七识,问题出在这两识上了。在见色的时候,先是眼根,后是眼识。眼根是低级的,还没有什么问题,低级的还是好的嘛,一按照相机的小窗户就进来了。眼识它是活的,眼识一来意识就跟着来了,意识就分别,一分别就成了“遍计执”,它就执着比较,所以我们现在都在“遍计执”里头。必须经过第六识它才起作用,虚妄分别,颠倒分别。说老实话,我看见一屋人,山河大地这一切,都是在“遍计执”之中。你们看见我也是一样,也都是“遍计执”之中的事情。所以从“现量”的眼识,到“遍计执”的意识之间,没有时间分别。

  没有修行的众生,就这么快,这不等于“现量”是什么境界,你已经是那个境界。就好像是麻,它本来是麻,编了一根麻绳,你以为是一条长虫,当你看见是长虫的时候,实际上麻已经进到眼睛中来了。你看见的那个长虫,本体不过是个麻嘛,这个东西不就是那个麻嘛。这个时候,“遍计执”一分别,意识一分别,就说看到的是一条蛇,吓跑了。所以能够认出是个绳,你就不会逃跑了,一看见是麻就知道是本体了,实际整个暴露的就是它。要知道,你看见是条蛇的时候,看见山河大地,看见一切的时候,你看见我,我看见你的时候,那整个“妙明真心”无疑都显示给你了,麻嘛。为什么会有这条蛇?不就是麻在那儿嘛,你看到的一切,整个都是“妙明真心”啊。可是你的意识来的太快,第二念来的太快啊,就成了长虫了嘛。看见是长虫的时候,你就不会相信是根麻绳,认为就是长虫。告诉你,麻绳就是麻的时候,你认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所以一切都是你的心,当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

  色跟声哪有什么坏啊!迦叶不就是看见拈花,佛拈了一枝花,他看到这枝花就开悟了。后来中国的灵云,看到桃花盛开的时候,一看桃花开悟了。香严扫地,看见一颗石头子,拿起来一扔,很自然嘛。碰到一颗石头子,拿起一扔,碰到竹子上,蹦!一响就开悟了。见色闻声哪里有坏啊?见色闻声不用功啊,只要不起分别嘛!但不起分别,也不是一般人的境界。为什么他听到石头砸竹子响就开悟了?为什么灵云看到桃花盛开就开悟了?还有看见一位参访大德,找大德去,大德在河这边,他在河那边,大德向他招手开悟了。这是看到大德本人的,还有看见大德的寺院开悟了。见色闻声在这个境界上,我们只能说是老师的境界。目前啊,不是每一人都能有的。

我要有“第一念”,我怎么使“第一念”啊?一听讲座,就想我怎么起这“第一念”啊。但是讲了有什么用啊,老师的境界啊。有用的。别的“第二念”是什么?我们念佛中什么叫做“第二念”,我们要把那些东西把它避免了嘛!这个我们每个人都用得上。第一念恐怕你根本不见得有用,咱们说得太深了。天天见色闻声都是“现量”,这个太深了。不要计较分别,单单纯纯起这一念,你就很用得通。我们举几个例子,头一个就是鸠摩罗什。小时候一点点高,到庙里看见一尊佛像,非常庄严,他就赞美。为了表示恭敬、赞美,就把佛像举到头顶上。别人就说,哎呀!这小孩怎么能顶这么重的东西。他一想,我是小孩,这个是很沉啊,我怎么能把它顶到头上,马上就顶不动了。刚才那个不大好体会,这个咱们就好体会一点。就从自身清清净净的这一念,这一念,它就有超乎寻常的作用!等到世间的老一套玩应来了,我还很小,没这个力气啊,它应该很沉,我应该顶不动,这些东西一来,就顶不动了。

  这是古代啊,咱们不说这么远,说近代。我们要知道这些事,实际上都是第二念造成的,因为我们不大肯信,所以讲一点例子,这些道理是挺难懂的。青岛有个湛山寺,你去了可以游一游湛山寺。寺里有个人闭关,他的关房上了锁,不能出去,吃的东西别人送,别人护关,不能出来,也不能跟人聊天。可是,他在关中突然一想,我应该到大殿中拜佛,修行中突然起了这一念,就到了大殿拜佛。拜完佛之后,他想我还在闭关,回我的关房去,走到关房进不去了,锁着门,就在那儿等。看到庙里和尚,“师兄啊,你给我开锁啊”。和尚说:“你叫我给你开锁,你怎么出来的?”,唉!不知道啊,一下哄动了全庙。

  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当然,我听到碰到好多问题,碰到问题不能轻视啊。我就问夏老师,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他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个人是我亲戚,那是外甥辈的。夏老师外甥辈的这么一个人,就是他在那儿闭关,真有其事。这是一个证明。一个证明不够,我还有一个证明。那是倓老去南方以前,从北京路过,快解放了。因为我在电台工作,我请他来电台。过去旧社会那些事情,实在是苦不堪言。但我利用电台,起了一个讲经说法的作用。作官最难,好重的罪啊!我亲自招待他。我说老法师啊,你是湛山寺的方丈,听说当年湛山寺有这么一回事,是不是真的。他说我怎么不知道,我当时就是方丈。这是确证!夏老师的亲戚,庙里方丈就是倓老,当面告诉我的。所以要知道,不要被这个东西骗,哪里有三度空间啊?你的妄想,执着三度空间,墙壁它就挡住你了。在你第一念的时候,什么叫墙壁啊?什么叫肉体?都是无障的。说到大殿,就到大殿,这是“第一念”。回来的时候,看到关房有锁,就进不去了嘛,就是“第二念”,就差这么多!这是大家伙的记录,很说明问题。你说心经,色即是空啊,净喜欢讲道理,讲道理懂的不像这个事这么深刻啊。

  它怎么不空啊!现在说的张某某,钱学森找了这么一个人,奇异功能啊。录音机在唱的时候,让它进了保险柜了,在外面的时候唱,进去了还唱。电线怎么办?保险柜不是有个缝嘛,电线还连在保险柜的缝里。他一拍桌子就进去了,据他说有人帮忙了嘛。大家去用科学来研究好难啊,好难办啊!到底怎么回事啊?它本来空,这都是你的妄想,你认为它有这么一个东西,堵着不能进,没有这么回事!其实,那个阿力水平也并不很高,拿鼻子去闻,水平不高嘛,靠闻东西。动物喜欢闻东西的很多。就有这种法,这种通,妖通啊。不管什么通吧,你认为术也罢,为什么能够如此?总之,它有一个根本,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很多是障眼法,障眼法顺便说一说。从前的东安市场有个茶楼,楼下有个杂耍场,有种种杂技表演。有一个人,在茶楼上靠窗的座位喝茶,他看见杂耍中正在变戏法。很纳闷,为什么观看的人这样全神贯注并感到惊奇?他就觉得很平淡。等一会儿,表演完了,很多人上来喝茶,大家交口啧啧,稀奇赞叹。他们纷纷说:“今天就太奇怪了,把大牛拉到坛子去了!”这个楼上的人说:“哪有这个事?我就看的清清楚楚,坛子里面搁了一只蛤蟆。”他在楼上没被催眠啊,楼上不在催眠范围内,大家是被催眠了,看到一只大牛,拉进了坛子里,看得精彩得不得了。他看的平淡无奇,这些人干吗这么发楞。实际这些都是障眼法。我一度在北京,日本人打占了,本来想出国,后来出国不成,也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自个在京念念英文。有个英国老太太,跟她聊天。她说有一个话剧本讲得很神,他问我信不信,我说不信,这是编得**的,她说我信。印度真有这么一回事,他们打座真出这些事。一个人把绳子扔到天空中,绳子就挂在天上,然后就抓绳子,爬上天了。因为看见的人有意识,他就用催眠术给催眠了,所以看见这个人上天了,实际上他坐着没动。所以有许多所谓的障眼法啊。我们看到的许多东西属于共业啊!没有看到本来的那个实际。

  “第一念”“第二念”,我自个也有这个经历。那时解放了,到山西大学去教书。自个有个小型的佛堂啊,我就想请几个舍利。我的舍利有几十颗,哎呀,我就想哪一尊愿意去山西啊?我拿了根针,拿针来请吧,哪一尊愿意去,就用针把它吸过来。那么几十颗舍利倒出来,我就用针贴起来一个,然后第二个,第三个。贴到第三个我就动念了,我说针跟舍利之间没有吸引力,既不是磁也不是电,它为什么能吸呢?这一念之后,然后再怎么也不吸了!当时有好多人在旁边看呀,认为针就是能贴的。所以这类事说明,在没有任何杂念的时候,只起这一念,这一念不被杂的东西搅在一块,就这么孤灵灵的一念。去大殿拜佛啊,举佛像啊,用针可以贴舍利啊,等等,在这个时候真是很特殊。

  我从干校回来,很高兴啊。以前有问题回不了家,问题太严重了,天天告诉你,你等着进监狱吧。后来什么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恢复了,教授也恢复了,职业也恢复了,回北京了,当然很高兴。派一辆卡车送我们到车站,车后面挡板已经装上去了,放下来上车,当然很容易了。挡板已经立起来了,地上还有别人的东西要带,我一时闲着,帮帮忙吧。两个铁炉挺大的,帮他搬了一个搁到车上。搁上车后,我当时觉得挺痛快的,轻的像个树叶似的。旁边的人一看:“哎呀,你真了不起!回北京我非跟你学气功不可。”我说:“我不会气功,什么气功?”“你真了不起。”我说:“这有什么,你说的是什么?”他说:“你没看见呀”。我往旁边一看,一个开车的,两个跟车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跟车的两个人举这个炉子,车后不有个挡板吗,炉子上沿举到车板上沿边,就上不去了。后来,司机过来了,三人托着才越过挡板装上车的。这时候,我才感觉到炉子还是挺沉的。那么在无心之中,就没有这种思想,觉得它很沉,我的力量不够的概念,它就很轻,我觉得怎么像个树叶似的,一提就上去了。不要说是气功,我是一点气功也不会。它就是什么?就是聚精念。就像闭关的那个人,念佛念着念着出去了一样。这一类事说明什么,我们不是谈奇异功能,而是谈“第一念”“第二念”,这一切都是由于妄想执着啊!为什么我们今天没有什么能力,就是由于自己妄想执着呀,这就是一个证明。

  底下就很有用了。实际上念佛的“第一念”,这几句话大家是可以做的。念佛怎么用“第一念”呀?“念佛时,一切莫管”啊!我老说让大伙放下,“一切莫管”,就是一切你都放下,不放是不行呀!你一切都别管,佛来也别管,魔来也别管,念得好也别管,念得坏也别管。一切莫管,只是“字句分明”,这是夏老师一惯的。一句佛号只贵字句分明,念得清清楚楚。要是什么都不管,那我就糊里糊涂随便念念,不知念的是什么,这不行,这不叫念佛了,那就叫放任啊!放逸不行啊。“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平平常常”有什么难?要叫你打一跟头,一千零八十度,在空中转三个圈,那是难。你“平平常常”是怎么坐着,还是这么坐着,这有什么难。叫你做一千零八十度,虚空中转三个圈,当然就是难了。只让你“平平常常”,现在你这么坐着,你还这么坐、呆着,所以这个没有难啊!就是不肯信,回头咱们再讲,就是不肯信。这句话就是这么简单,你老实念,老老实实念,这就是所谓“第一念”也。

  我们把“第一念”说得那么样的特殊,可念佛的“第一念”没有什么难的,就是不难嘛。所以说是难信易行之法。既然是容易,多少人往生?真正往生的人也不多,就是难信啊!你真要去做不是很难啊。你说这四句话,哪句话难啊,我说一切都扛起来,你就难了吧。你要跟像邓小平一样管国家的事,你要到前线去打仗,你要在科学上拿出成果来,你到佛学院讲课,你去接待外宾,你去表演奇异功能,你什么都得管,那就难了嘛。这个都不管有什么难啊?叫你耍几千斤的刀,我耍不动,刀让你放下,这有什么难啊?这不是难的事,叫你放嘛!扔嘛,你扔得越猛越好嘛,一撒手就扔了,撒手还不会吗?他就是这样的,我跟你说,这个极难啊!为什么?他不信啊!就是字句分明。字句分明,小孩都会念嘛,很多小孩都念得很清楚。可是真正要你念下去,一天念个几万遍,你还能保持自己能念,这也不容易啊!总之,说这是易行法,和别的方法比较起来是易行法。只要把这几个字念清楚,小孩都能念得清楚,大人更没有问题了。就“平平常常”四个字,很多人就不信,都不感兴趣啊。一百个有九十九个半,九十九个半,就不甘心于平常!

  其实平常有什么难啊,就不甘心于平常。他就不理解平常就是最奇特,一切的奇特都没有平常奇特。“平常心是道”啊。佛经上的话,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啊。有人问赵州,“什么是道啊?”“墙外面。”出了墙外面不就有道路嘛,墙外面。“我问的不这个道,我问的是大道。”“大道通长安。”大道通天安门,长安街是大道,大道条条通长安,大道通天安门嘛。还有人问他:“什么是道?”“平常心是道”。所以说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下士听你给他讲道大笑,觉得你可笑,荒唐,荒谬啊!非下士所能理解。平常,你告诉他,学了半天就学了个平常,他就大笑之。所以夏老师说:“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道就在平常里头,可惜你不懂得啊!就是难懂,这都是中国话,这话就是很难懂,平常很难懂。

  高峰是了不起的祖师,就等于是中国的密勒日巴呀。在天目山,自己在半山上,跟鸟巢一样,一半是山洞,一半就挂在外面,没有一个整个的房子。风吹雨打,就一件衣裳,四季就一件衣裳。就一个破盆,拿点柴火用破盆煮点东西就吃。也不听法,也不习法,他已经是开悟的人。二十岁出家,说我三年之内一定要开悟,开悟哪有这么容易啊。后来别人告诉他,塔那里有个老和尚,很关心你啊,你去见见他吧。他拿着香,很如法的见老和尚,把香点完之后就磕头,老和尚拿着棍子就打他,打出来一路就哭啊,接着还去见老和尚,所以说怕打是不行啊。第一次打出来了,什么话没说就打出来了,哭着回来了,第二天还去。

  就跟夏老师见省老一样。省老就拍桌子大骂,梁漱溟在那儿,梁老跟人就讲前半截。我说后头还有啊,省老大骂,侍者看到说:“老法师你也慈悲慈悲。”“我就是慈悲!”第二天夏老师还去,去了之后,省老就跟他谈,要是一点那什么也不能那什么了,就不好办了,不是真心。“今天你来,我来告诉你怎么做功夫,不谈别的。”就指点他,老师的功夫就上路了。

  又过了二十几天,老和尚就提问高峰,一进门就问他:“谁叫你拖着这死尸来的?”刚想回答,棍子就打上了。再去还是这话:“谁叫你拖着这死尸来的?”问完就打,几个月就这样,没别的。老和尚要到别处去了,调到别的庙里去,他就想跟着,跟俗家父母辞别辞别,浙江人啊,出家一看太小啊,就把他的戒别给收了。和尚没有戒别怎么去挂单啊,哪儿也去不了。没地方挂单就走不了,又参别的法,“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有一天,参着参着突然间动了疑情。所以参禅难以起疑啊,开悟就在“无心三昧”中的事。为什么听到竹子一响,见一枝花就开悟了,他已经在“无心三昧”里面了。他疑情一发不只这一念了,他看见别的和尚做佛事,到祖堂,他就糊里糊涂心中没有什么分别,没有什么“第二念”,也跟着上了祖堂。看到祖师像自个站立着祝贺他,一生三万六千日,人一辈子要活一百年不是三万六千天嘛,一生三万六千日,反复原来是这样!反复反复原来就是这样。他参“万法归一”,想起“谁拖着这死尸来的?”“你现在怎么样,白天忙乱之中你能做了主吗?”所以说不是两截啊!在这里作得了主才算,两截那叫什么,那就是黄世仁的妈!夜晚做梦,“梦中你能作得了主吗?”“作得了主。”所以古德就是这样。后来那一段,是在这之后啊。“晚上做梦作得了主,你晚上睡着了没有梦的时候,你主人翁在那儿呢?”要做呆汉,又参这个公案去了。又经过几年啊。别人睡觉的时候,枕头掉地下了,呱哒一响!这才是大彻大悟,这是高峰。

  所以高峰第二次开悟之后,他就说,回到平常心啊。这两段的开悟,白天能作主,晚上睡梦中能作主,还不行,再参。他的两句诗:“回来仍是旧时人,仍是旧时行。”真正的开悟啊!一般都是说:“归来仍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这是初步的悟啊。比方我从天津回来,回来还是我那个人嘛,可是已经不是过去的心了。再说归来不是旧时人,仍是旧时行,穿衣吃饭,我还是穿衣吃饭,可是我人变了,过去我迷,现在不迷了,在平常之中还有点不平常。高峰嘛,归来“仍是旧时人,仍是旧时行。”大家也可以这么说,你们回家后说:“回来仍是旧时人,仍是旧时行”,跟高峰是同是别呀?哈哈哈!

  所以“平常心是道”,不要小看平常心。现在不要生求奇特的心。真正平常还是不大容易做得到,说老实话。你不要去求奇特,坏就坏在求奇特上。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这么一句,夏老师的开示“只念当前这一句”。为什么就念当前这一句?你扯罗嗦,总要扯罗嗦!我又不能相继了,我又这个,我又那个,你哪有这么多罗嗦!你就念这一句!什么叫相继不相继啊?相继就是罗嗦!既然过去就过去了,没来的还没来,“阿弥陀佛”就念这一句,底下也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什么事也没有了,这就是“第一念”!你说谁不会?这有什么难啊?就是不肯信啊!

  那么,底下就是“第二念”了。“若矜躁卜度”,矜就是矜持,再说得不好一点自矜就是自傲。再有矜其功尊其位,矜就是夸耀。自矜,自己比别人强,显摆自个,夸耀自个。这个矜字当然就不好了。矜持就不好,这个地方很细,矜持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好像是,老是得注意一点,我得有一点威仪,我要表现得像个修行人嘛,表现得我应该有修养。矜持不等于善护己念,善护己念是好的。说大家都不要那么矜持,那都放任,放任更错了。菩萨善护己念,善护己念是在心里头。矜持是在仪表上,表现上很端庄,一切一切很如法,所以表现流露在外头,叫矜持。就好像是说端着点架子,有点做作,就是矜持。

  善护己念是在心里头,所以菩萨善护己念,当然他不是随便流于外头。外面看到这个人很多缺劣,比方说辞海里有菩萨蛮嘛,填词悼记菩萨蛮,修菩萨蛮,度母那个像,还有自在观音那个像,南海观音那个像,斜靠着,这个手这么着,那个手往那边一放,不是跏跌座、端座,就是菩萨蛮。他不是那么矜持,不是一定要随时随地保持那个架子,在心里头他善护己念。二祖不就是淫坊酒厮嘛,你是个出家人怎么往这儿跑呢?“我自调心,非关汝事。”那就没有什么叫矜持了,我调我的心不关你的事。这个就是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给大伙看的,你这个人不错。一种是我尊敬你,是在心里头。这个别把他搞混了。一种是说我什么都不管了,矜也不好嘛。

  “躁”就是急躁。咱们过去都见过这两位老居士,都过去了,两位同姓,我也不提是谁了。一位老居士拿着手珠,哧啦哧啦急啊。还有一位老居士,也是过去了,还照着实际修的样子给我看。念着念着,人的身体不行了,佛珠也是哗啦哗啦的,他说一天念三万,实际不够三万。他那佛珠哗啦哗啦。一哗啦好些就过去了,自个不能自控,都属于躁。很躁,就是使这个劲。这个“躁”,跟急躁情绪分不开,因为想很快成功。急躁情绪连世间法都不行。他就不能老实念。“躁”,我们在这个地方都应当注意。咱们听到法后,都去用功,你说我能到“第一念”这个很难啊,平常我平常不起来,这个问题咱们把它避免了。我们总得一步一步来,你总不能一口吃一桌酒席嘛。这里讲的毛病,哪一句我最明显,就去治哪个病去。快,不一定就是躁。“矜躁”,就是要做出一个样子,显得我很恭敬啊,对人很恭敬。“躁”,急躁,很使劲。使横劲容易把车推翻。推车应该是顺劲,你使横劲不就翻了吗。不能使横劲,好多喜欢使横劲的,这个劲就不行啊,不顺。

  “卜度”,老琢磨,我怎么样。看经也是,这个是什么什么位次,我怎么怎么样,老卜度,老琢磨。刚念得好一点,我是不是这样就好了,老琢磨。“第一念”中的一句两句,就比散乱的千句万句都强。它到了那时候是无限大。“第一念”中的一切那是无限大。其它总有琢磨,我用功怎么怎么样,一直在变化。你那速度等于多少亿的亿次方,亿的亿次方有数吧,亿的亿次方跟无限大比较,亿的亿次方等于零,忽略不计,因为有数。亿的亿次方再大,跟无限大比较也是忽略不计。“希冀玄妙”,都惦记着开悟啊。我这念不是还有声吗,这个声不还是尘吗?我这念还有一句佛号,不是还是有念吗?我没有离念啊。这是瞎琢磨,你离干什么!多少人要离啊。

  求开悟是一个“希冀玄妙”。再有,很多希望见佛见光啊。青灯活佛,那时跟日本打仗,青灯活佛接了虚老的法之后,没有弘扬,那很立竿见影。日本炸弹扔了那么多,炸弹的威风我也领教过,炸弹在旁边爆炸的时候,人在旁边蹦起来了,我住的地方看到四面都是火。我们不要“希冀”,不要求通啊!一种是想开悟啊,玄耀啊,先有盼着的思想,再有就想见佛见光啊,见这些殊胜的境界啊。那时炸弹炸得这么厉害,青灯活佛来了。有个人问了一问题:“咱们修密的人,修到我能看见本尊,跟本尊说话,咱们修密这是大成就吧?”“你这只能算个开始。”有很多人就感觉密宗感应很快啊,很兑现啊,就在这个地方啊。这不是很好吗?这个不算什么。真正的密宗是第十三地的佛,第十心是超过华严了,地狱庄严心啊,在妙觉之上还有啊,《楞伽经》就有这话,所以达摩拿楞枷印证。对于经别死心眼,只说就这本经是对的,绝对的,别的跟它不一致,就是不行。另外还有的经啊,它是对这半人说法,它都有一个对机的问题。

        楞伽就讲妙智上面还有“大觉胜智”,还有就是妙觉上的十三地了,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等觉、妙觉,两地,共十二地,再高的“大觉胜智”就是十三地了。”“大觉胜智”是什么?就是密宗无识之自心啊!所以禅宗的开悟不能小看,禅宗的开悟在密宗排在第八个位次上,华严第九个位次上,密宗地狱庄严心上是第十个位次上。这个心深厚到什么程度?可以看到月亮。大云大雾时可以看到月亮,万里无云的时候看到月亮,等觉菩萨见佛性还像雾里看花啊,雾里看花,看这佛性。佛是万里无云,一点云雾也没有啊,真正的到了十三地。到了地上菩萨,就是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本心,也就见一分法身,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透彻程度不一样。但这都不是你希望求得来的,你只要有一点想求得的心就得不了,这个话大家必须得注意!

  你老想得,你就得不了。你想“一心不乱”,你就不会“一心不乱”,都是一样的道理。要想开悟就开悟不了,想见佛就更坏了嘛,印光法师讲的。我把印光法师这话在广化寺一说,当时有一个女居士来找我,说我就犯了这个病,这就是兑现啊。我估计有人会有这个问题,我就在那儿说了说,那还只是估计,没想到还真有这个情况。她说:“我念观世音菩萨,这一辈子就想看到观世音菩萨,看到了观音菩萨,从此就不得了,成天这个东西的坏像都来了,没法办了。成天的满屋子都是啊,请一屋子人坐着也不行,满墙都是,晚上也不能睡觉。我没跟人说,只是跟两个出家人说了,跟您这是第三位。”说这话时,围着一圈人,大伙也都知道了。“别人跟我说:‘你念念大悲咒什么’,你看行不行?”我说:“你别念咒了,念咒你是压压,还是和它作对,一个老和尚修行中,遇到野鬼种种变现啊,‘野鬼伎俩千般啊,老僧不闻不睹无穷’,就是不管它”。小女把它抄写下来给她,后来给我道谢说没有了,平安了。希冀心就是这么坏,你没有得一心之前,千万不要求看见这个看见那个。这就是很眼前的人,就是居士林的人,念观音,很自然想看观音,看到观音,从此天下大乱,所以我们就是没有正修行啊。

  我告诉你一个公案,一个和尚住在野地的一个庙里。这个地方本来有妖魔鬼怪的,这些妖魔鬼怪就不甘心人在这儿住,它不安啊。我们住在有鬼的地方,我们也不安啊。鬼住在有人的地方它也不安啊,就想赶人走。有的现佛,有的现菩萨,有的现狮子,有的现豺狼虎豹,有的现妖魔鬼怪。大家全被闹得非常惊恐,纷纷说:“咱们快搬家吧。”老和尚就是住着不走,三年之后什么事也没有,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老和尚就总结了,“野鬼仔俩千般,老僧不闻不睹就无穷”嘛!我们要知道第一义谛啊!大家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希冀玄妙”想开悟啊,想得“一心不乱”啊,想见佛见光想得感应啊;还有人想得奇异功能啊,或者身体通达啊,这都流于“第二念”,不是“第一念”了。

  所以头一个是“矜躁卜度”。第二是“希冀玄妙”。第三个毛病更多:“或计功求速”。老在那计算我的功夫,我的功夫怎么样了,计算着工程,我的工程到了什么程度了,老在计算我怎么样了。一声佛号一声心啊,当体即是!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因此念佛时,即是成佛时,这多么直截了当!你在那儿还盘算什么?就是颠倒,就对这信不及,就非去把这金刚钻换根冰棍吃,就不当这是个钻石,是个宝,就看见冰棍好。但是由于你信不及啊,金刚钻没有坏嘛,还是这个金刚钻。但是佛号它就不行了,你不是这种安安心心的念,就变成“第二念”了。“第二念”还是识啊,“第一念”才是智啊,“第二念”还是识啊。“计功求速”总想快,想快的心是什么?是不安份的心啊,它不是悲心。悲心想快不一样,表现在一切处才是悲心啊。它只是修持上想快,修持想快就突破我自己吧。我先成功吧,我早成功吧。有的不耐烦,不安于这种长期艰苦的修习。想很快才行。不是一翻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只想梅花扑鼻香,不要寒彻骨。净土法门已经快的不可思议了,密法已经快的不可思议了,他还想快,还觉得不够快。前头的矛盾就不说了,这个很普遍,对它是个毛病都好懂,一提到它都认为这是个毛病,认为是个优点的,我看在座的还没有。你说“希冀玄妙”是优点,没讲可能认为不是什么毛病,这个属于“第二念”了。

  底下的“或背境向心”,那么这个就是对嘛,我不去追那个境,我背着那个境,向我自个的心,这不是很好嘛。这个话是夏老师说的,自己要求高啊,见得也尖锐啊。一般人认为这话是好事。我追逐境去了,迷了这个心,当然这个更坏,已经“背境向心”了,这还是“第二念”,你要知道。你“背境向心”,你是要舍掉那个境,向这个心,舍掉那个境,取我这个心,这不是有取有舍嘛。有取有舍就是分别。这个境就是心啊,你何必去背离,一切都是“现量”嘛,都是“妙明真心”,都是“麻”嘛。你所谓的蛇就是“麻”嘛,你还有什么可背的、向心的。就是因为你有向心的念头起,你这心就成了境了。你所谓的这个心啊,是一个不动的,安静的,有这一念便成了境了。明明这个境就是心,你要舍去这个境。由于你一执着分别,这个心就成了境,还是这个境,多了一件事了。再有念佛,佛号跟咒语,这一句当体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土,一切功德,一切经论,一切戒律,都在这一句里头,不缺少什么,你念的就是。这里头不缺少一个“背境向心”,还需要你添一个“背境向心”干什么?!或者有“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者“计功求速”,或者“背境向心”,所以不是老实念。老实念,就是平常平常又平常,道路就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啊!

  这个我还是吃不消,总之,要把它当成矛盾,知道正确的,不要去坚持那个错误的。你就老老实实的念,要不然这一切“即流于第二念矣”,你这样念佛是“第二念”的。 “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啊。所以学佛不外乎这几个字,转识成智。咱们人就是八识,八识变成四个智慧,就成佛了。可是你修持不够,就不会转识成智。“第二念”嘛,还是识,念了半天还是识。“第一念”,前头这个念,就是智,你放下就是智,你就清清楚楚这么念,平平常常这么念,老老实实这么念,就是智慧!就是四个智慧: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第二念”就是意识,就是识,你就没转,你还是识。而且怎么样呢?“随识即染”啊,还是染法啊。所以你这个佛号念得不清净啊。随着识就是染啊,你念咒一样都是染啊,也都花了很多时间啊。大家要知道,不能不闻法,不能不问法,你还没有离开染啊!“依智则净”。汉译的无量寿经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个名号非常好。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翻译成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啊。平等就包括好多事。咱们就是不平等啊。在你们家的问题就有点不平等,这人怎么这么多事,念佛也是境界,我这么就好,那么就不好,你总是在这里有舍有取。要平等起来,平等觉,这样去念佛啊。

  底下是说境界上,说佛法世法,你说我念佛念了多少多少,自己贪嗔痴慢疑一点也不减,那你就是以身谤法!这就叫以身谤法。对佛教就不信。还有些大居士,几年不见还是这么曲溜拐弯。这是我念初中的时候,我说你们信的佛教没起作用,后来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看金刚经我才明白,不是这么回事,我说这些人辜负了佛法!在世上我们怎么去念,“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廓然而大公”,廊然,开廊啊。我们的心太小了。大公无私。其实你要这么做事,就是极殊胜的修法!所以道教也是这么讲的,静处养,动处练,长养圣胎。你也是在静处养啊。你光是在静处养,在动处不能练怎么能行?你是温室的花木啊,一到风雪之中就完了,那养什么呀。光养在屋中,你不能拿到外头来的,不能成为松柏,不能成材。所以静处养,动处练啊!所以不能离开世法啊。你不能大公念佛啊,大公无心者明,无私者明,无我者明。功夫,在无我上做功啊,没有私心它就明啊。所以我们总是有一个贪啊。有的人是小扩大的个人主义。这是我的家庭啊,这是我的学校啊,这是我的单位啊,或者是我们的同学会啊,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大公啊,佛普度一切众生,大公啊,“廊然而大公”。内心对一切事物之来,顺应。相顺就没有矛盾。抵触啊,矛盾啊,计较分别等等,不相顺,应当相顺啊。

  为什么相顺呢?物跟我是一体啊。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不要说佛法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就备有万物,万物就是我的一部分。既然来的一切都是我,还有什么叫做不顺啊?还有什么矛盾啊?我跟我自个矛盾啊。我的左手跟右手闹点矛盾,我就靠着右手,左手不帮忙,没有这个事。没有矛盾、没有抵触是不是?配合的非常好嘛。牙咬饭,舌头就往里送,牙咬舌头就不行了,这就是苦恼嘛,所以顺应。前脚走,后脚就跟上来了,一体嘛,配合得非常好。底下还有两个比方我们回头再说。

  “事未至,勿将迎。”事情没有到,大家不要牵挂,牵肠挂肚啊。“事已过,勿留滞。”事情过了之后,你也不要在那儿啊,思虑重重,留恋啊!当然“事”字包括一切内容啊,而且具体一切事情。你说明天要考试,到卷子来了再具体答问题,这么体会才行。但你也要提前准备啊,要根据这些题目,先要去做温习,虽然考试还没到,但是你这个准备也包括在事里头。事情过了之后,要好好总结总结,这都包括在事里头。当然大家开始,就希望这个事情先有结果,后头的我也不管,只有到了考场,给我卷子我才开始管,这又是歧见。事就包括在计划啊,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完了之后的总结啊,这都属于事嘛。这个事情没有到之前,你用不着在那儿担心。过去了,过去总结完了就完了,多少就是多少。

  “坦坦荡荡”。君子“坦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老是在那儿愁啊,老是揪心吊胆的。所以无量寿经说的很好,“有无同忧”。我现在发愁我没有啊,把房子也给我了,什么什么都给我了,什么东西都来了,我就不忧了,没有这个事,有了更忧!有了怕万一我的好东西一下就没了,像过去生活秩序乱了,来了些人把我这些东西搬走了啊。“适小具有,又忧非常”啊。没有爱人想有爱人,有了爱人,爱人后来又跟别人感情好了,又害怕了。有了孩子,孩子在这中间他万一病了怎么办?他晚回来一点我就担心啊。小人常戚,没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总爱计较。君子“坦坦荡荡”啊,不留一点点痕迹啊。来了事情就办,办完就完了。尽人事,听天命!人事该做的我做了嘛,到底怎么样成功不成功,还得听天命嘛。听天命,就没有常戚戚。不是由事情来决定的,有办劣的,有成功的,你应当尽到你的责任。你该做的你做了,到底怎么样,还得听天命啊。总是听天命就不会这么忧苦啊。坦就是平的意思,荡就是空的意思,坦荡荡。

    所以底下就是“鉴空衡平”。鉴,就是镜子。镜子就是因为它空了嘛,来什么就照什么。镜子里头原来没有影子,因为它空嘛,就显现出来了。荡荡然啊,镜子不是荡荡然嘛。一切都没有,荡然无余啊。衡,就是秤,度量衡。秤杆一平,才知道多重。坦就是平,心中很平,心中很空啊。这个平就很重要,要持平啊,平等啊。如镜子之空,如秤之平啊,这就是“坦坦荡荡”。要平坦啊,荡然无存。有些人没有平啊。放下就放下,这就是物来而顺应。你看,秤一平多少斤就知道了;镜就是空,谁来一照就清楚了。“即第一念也”。

    底下就不是了,就是“第二念”了。“若计较人我”啊,人我是非啊,人与人之间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功夫在哪儿,就在这个地方。你在哪儿看功夫去?老有人我是非。在机关里头,这几位跟我好,那几位跟我作对,家庭里也是这样的,街坊里也是这样的,这几个街坊行,那个街坊不行,处处都是人我是非,这整个就是修行不得力啊!一切都在人我当中,老是在 “计较人我”。“计较人我”,他就会搞分化,你跟我一致就谈得来,你跟我不一致就有成见啊,对也不对。或者是说不对也对,那就是成天散乱。为什么世界上老乱啊?就是因为人我是非,总是不能够真正的相见啊,总还是有一些问题啊。这些是我这个派别啊,用人唯亲。这就是“人我”,人与人闲着不就没事了。所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真正到家,不“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否则,“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徇欲即暗,循理则明”。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84314&pid=975159&page=1&extra=page%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八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
  时,王舍城有长者女,名为妙慧,年始八岁,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诸相具足,见者欢喜,曾于过去无量诸佛亲近供养,种诸善根。时彼女人诣如来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而说偈言:

  “无上等正觉, 为世大明灯,
   菩萨之所行, 唯愿听我问!”

  佛告妙慧:“今恣汝问,当为解说,令断疑网。”
  尔时,妙慧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云何得端正, 大富尊贵身?
   复以何因缘, 眷属难沮坏?
   云何见己身, 而受于化生,
   千叶莲华上, 面奉诸世尊?
   云何能证得, 自在胜神通,
   遍往无量刹, 礼敬于诸佛?
   云何得无怨, 所言人信受,
   净除于法障, 永离诸魔业?
   云何命终时, 得见于诸佛,
   闻说清净法, 不受于苦恼?
   大悲无上尊, 唯愿为我说!”

  尔时,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问此深妙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妙慧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为四?一者、于恶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于大慈,三者、深乐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瞋坏善根勿增长, 慈心乐法造佛形,
   当获具相庄严身, 一切众生常乐见。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富贵身。何等为四?一者、应时行施,二者、无轻慢心,三者、欢喜而与,四者、不希果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应时行施无轻慢, 欢喜授与不希求,
   能于此业常勤修, 所生当获大财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得眷属不坏。何等为四?一者、善能弃舍离间之语,二者、邪见众生令住正见,三者、正法将灭护令久住,四者、教诸有情趣佛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舍离间言及邪见, 正法将灭能护持,
   安住众生大菩提, 当成不坏诸眷属。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当于佛前得受化生,处莲华座。何等为四?一者、捧诸华果及细末香,散于如来及诸塔庙;二者、终不于他妄加损害;三者、造如来像安处莲华;四者、于佛菩提深生净信。”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华香散佛及支提, 不害于他并造像,
   于大菩提深信解, 得处莲华生佛前。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者、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者、燃灯供养如来之塔,四者、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见人修善说正法, 不生谤毁加留难,
   如来塔庙施灯明, 修习诸禅游佛刹。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处世无怨。云何为四?一者、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者、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者、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者、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不以谀谄亲善友, 于人胜法无妒心,
   他获名誉常欢喜, 不谤菩萨得无怨。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为四?一者、发言修行常使相应,二者、于善友所不覆诸恶,三者、于所闻法不求过失,四者、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发言修行常相应, 己罪不藏于善友,
   闻经不求人法过, 所言一切皆信受。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情大慈平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以深意乐摄律仪, 闻甚深经能信解,
   敬初发心如佛想, 慈心普洽障消除。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诸魔。云何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发起精进,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能知诸法平等性, 常起精进念如来,
   回向一切诸善根, 众魔不能得其便。

  “复次,妙慧,菩萨成就四法,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何等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满足,二者、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者、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他有所求令满足, 信解深法舍严具,
   三宝福田勤供养, 临命终时佛现前。”

  尔时,妙慧童女闻佛说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诸行,我当奉行。世尊,若我于是四十行中,阙于一行而不修者,则违佛教,欺诳如来。”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告妙慧言:“菩萨之行甚难可行,汝今发斯殊胜大愿,岂于是愿得自在耶?”
  尔时,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愿真实不虚,能令诸行得圆满者,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说是语时,于虚空中华散如雨,天鼓自鸣,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是时,妙慧重白目连:“以我如是真实言故,于未来世当得成佛,亦如今日释迦如来。于我国中无有魔事,及以恶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斯大众身皆金色。”说是语已,众皆金色。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礼初发心菩萨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发斯诚愿?”
  妙慧答言:“文殊师利,非所问也。何以故?于法界中无所住故。”
  又问:“云何名为菩提?”
  答曰:“无分别法是名菩提。”
  又问:“云何名为菩萨?”
  答曰:“一切诸法等虚空相,是名菩萨。”
  又问:“云何名为菩提之行?”
  答曰:“犹如阳焰谷响之行,是菩提行。”
  又问:“依何密意作如是说?”
  答曰:“我于此中不见少法密非密者。”
  又问:“若如是者,一切凡夫应即菩提。”
  答曰:“汝谓菩提异凡夫耶?莫作是见。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舍,无成坏故。”
  又问:“于此义中能解了者,其数几何?”
  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众生能了斯义。”
  文殊师利言:“幻化本无,何有如是心心所法?”
  答曰:“法界亦尔,非有非无,乃至如来亦复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
  佛言:“如是,如是,诚如所言。然此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三十劫,我乃发趣无上菩提;彼亦令汝住无生忍。”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为其作礼,白妙慧言:“我于往昔无量劫前,已曾供养,不谓今者还得亲近!”
  妙慧告言:“文殊师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别。何以故?以无分别得无生忍故。”
  又问:“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文殊师利,我当为汝除断疑惑,由我如是真实语故,于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于我法中诸比丘辈,闻命善来出家入道;我国土中,所有众生身皆金色,服用资具如第六天,饮食丰饶随念而至;无有魔事及诸恶趣,亦复无有女人之名;有七宝林上罗宝网,七宝莲华覆以宝帐,如文殊师利所成净刹,装校严饰等无有异。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此大众身皆金色,我之女身变成男子,如三十岁知法比丘。”说此语时,此诸大众皆作金色,妙慧菩萨转女成男,如三十岁知法比丘。
  是时,地居天众展转赞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萨摩诃萨,能于来世得菩提时,严净佛刹功德如是。”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此妙慧菩萨,于当来世成等正觉,号殊胜功德宝藏如来,出现于世。”
  佛说此经时,三十俱胝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八十俱胝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众生皆获智证。五千比丘行菩萨乘心欲退转,因见妙慧菩萨意乐善根威德殊胜故,各各脱身所著上服以施如来,如是施已,发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决定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记之曰:“汝等于当来世过千劫,后于无垢光明劫中,阳焰世界难忍佛刹,于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号辩才庄严如来,出现于世。文殊师利,如是法门有大威德,能令菩萨摩诃萨及声闻乘者,获大利益。文殊师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求菩提无方便善巧,行六波罗蜜足满千劫;若复有人经于半月,时一书写读诵此经,所获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是故,文殊师利,如是微妙法门,即诸菩萨契经之本,我今付嘱于汝。汝当来世,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譬如转轮圣王出现于世,所有七宝皆悉在前,王灭之后宝随隐没;如是微妙法门流行于世,即诸如来七菩提分等法眼不灭,若不流行,正法当灭。是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求菩提,应当发起精进,书写此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是我教,勿于后世生悔恨心。”
  佛说此经已,妙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及诸大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020-10.htm


-----------以下翻译的白话文仅供参考!
 妙慧童女十问------------(如何改善自己的命运)


       在《大宝积经》中,有一段经文,是叙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中,父亲是有名的长者,当她年龄才八岁的时候,耆阇崛山的讲经法会,她就常常在座。
  年轻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丽无比,行动举止也端庄温和,佛陀座下的弟子,无论是盛德的长老,或是年轻的比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众僧团,对于妙慧童女,更是心爱万分。
 大家喜欢妙慧童女虽然她年幼聪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说法的法会中,她竟然以菩萨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问长道短,使在会的大众,个个都惊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当佛陀升座说法时,她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就长跪合掌,对佛陀说道: "伟大无比的佛陀!您是世间上的明灯,可以照开众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对于菩萨所作所行,现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恳求佛陀给我请问,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来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来历,想到今天菩萨们和罗汉们有妙法可听了,因此就很欢喜的告诉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发大愿心,来向我问话,现在你就随意的问吧!”

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妙慧童女听了佛陀承认随她发问,心中的欢喜感激,自不用说,她就一口气提出十个大问题来向佛陀请求解释道:

“佛陀!我有十个问题,敬恳解答:

请问佛陀,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

请问佛陀,如何获得大富的尊贵之身?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使眷属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请问佛陀,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受父母所生的这无常不净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够见到自己受用变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样坐在大宝莲华之上?

请问佛陀,怎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可以随意**无量国土,礼敬诸佛?

请问佛陀,如何才能没有怨仇对头?

请问佛陀,我们说的话,如何才能叫人家一听就信仰呢

请问佛陀,我们宣扬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样才能免除障碍呢?

请问佛陀,心里的烦恼魔障,如何降伏呢?

请问佛陀,当我们一期生命终了,怎样才能得见诸佛,听闻清净之法,不受一切苦恼?”


      佛陀听后,很嘉许妙慧童女的问题。佛陀对妙慧童女的每一个问题,都提示了四个方法。比方说: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一、对恶友不起嗔心,二、安住于大慈悲,三、欢喜修学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贵,要做到:一、应时布施,二、不起轻慢的心,三、带著欢喜的心情给人,四、不希求果报。

第三、眷属怎样免除多病和死亡:一、不说离间的语言,二、度脱邪见众人于正信,三、护持正法,四、教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应身:一、如来塔庙供奉华果,二、不妄自损害他人,三、铸造佛像,四、对佛菩萨深生净信。

第五、怎样有神通:一、见他修善不为障恼,二、他说法时未尝留碍;三、燃灯供养如来,四、于诸禅定常勤修习。

第六、如何没有怨家仇敌:一、以无谄心亲近善友,二、于他胜法无嫉妒心,三、他获名誉心常欢喜,四、于菩萨行无轻毁心。

第七、说话如何令人起信:一、言行一致,二、于善友处不覆诸恶,三、闻法不求过失,四、于说法者不生恶心。

第八、宣扬佛法如何离诸障碍:一、持三律仪戒,二、闻甚深经不生毁谤,三、见初发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对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烦恼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进,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临命终时诸佛现前:一、满他所求,二、于诸善法深生信解,三、于诸菩萨施庄严具,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佛陀对妙慧童女的十大问题,提出了四十种修行的方法以后,妙慧童女欢喜踊跃,发愿奉行,并且说: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则违佛教,那就是欺诳如来了。
   妙慧童女的愿心很大,座中的目犍连尊者就以怀疑的口吻问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萨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今发此殊胜大愿,难道真能做到吗?”

  妙慧童女安详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愿真实不虚,能够做到诸行圆满,那么,我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华,天鼓自鸣,请尊者印证吧!” 妙慧童女说后,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空华雨缤纷,鼓乐和鸣。并且在座的大众身体皆变成金色。  

       文殊菩萨见此神异,也感觉难以思议,他对妙慧童女问了很多法性的问题,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佛陀在他们停止问答的时候,就说道:“文殊菩萨!妙慧童女已于过去发菩提心,经过三十劫后,我才发趣无上菩提。文殊菩萨!难道你记不起了吗?她曾做过你的老师,令你住于无生忍!”文殊菩萨经佛陀这么一说,像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欢喜地从座位上起来,对妙慧童女顶礼说道:“大德!我于往昔无量劫前,以曾供养,想不到今日仍然亲近!”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萨向他顶礼,这可见她的来历不凡。从妙慧童女的故事看来,对于小孩子不应轻视,就是对初学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轻,我们那能知道他的过去?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99096&pid=967393&page=1&extra=page% ------------------------------------------------------------------------------------------ 

净空法师讲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是净土五经之一。唐朝日本道隐大师说:《法华》、《华严》不过是本经之导引而已。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华严》跟《法华》我们尊称为经中之王,它是《无量寿经》的引导,真正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以佛经三分来说,《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如此可知这一部经在佛教里所占的地位。

     这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是由净空法师于台北华藏所讲之一百零七会记录成文,内容至为详尽。讲记文字,浅显畅达,通俗易懂,初中学生均能阅读...........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

这样的经典,这样的法门,只有佛才能开示,才能完全理解。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将十方佛赞判入流通分,非常有道理,与此处讲的是一个意思。净土法门,谁有资格承当流通的责任?只有诸佛。除佛之外,菩萨都没有资格承担流通大法。蕅益大师判得很有道理,我们在本经也看到十方佛的赞叹。所以,这部经与其他大乘经不一样。其他经典,佛在经论里常讲,有五种人说经,佛弟子、天人、仙人都可以说,菩萨说经当然没有问题。只要符合佛的宗旨,不违背佛的旨意,佛都承认它是经典。佛的宗旨是什么?‘大乘法以实相为宗旨’。若说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佛就承认此是‘经’,跟佛说的没有两样。小乘经论,只要符合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之宗旨,佛也承认。

唯此经,除佛之外,另外四种人都说不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圆满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只看到局部,没有看到全部。所以,他只能说局部,不能说圆满的。因此,净土法门只有佛才有能力说。

“唯有世尊能开示”。如果不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凭我们自己修学的这点功夫,决定不能理解。所以,一定要求感应,‘至诚感通’。求佛加持,不是加持我一个人,加持大众,使人人都能明了真实事理,人人都能觉悟此成佛之方法,都能信受奉行,求生净土。众生没有觉悟,不知道求,我们发心代他求。先是我代他求,慢慢他自己也会求,这样才能得佛威神加持。如果不是佛加持,纵然是会说法的人,也没办法说。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两句是佛劝勉我们,希望我们珍惜这无比殊胜的机缘,不可空过。机缘非常难得,武则天作的开经偈云‘百千万劫难遭遇’,她是为《华严经》作的。这一部经典是百千劫又百千劫也未必能遇到,比《华严》难多了!所以这种机缘既然遇到,就是遇到一生成佛的机会。这种机会到那儿去找?若遇到其他的机会,不过成阿罗汉、成菩萨而已,成不了佛。现前遇到的是成佛的机会,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不是藏通佛。要晓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既然得人身、闻佛法,而且闻到一切诸佛所说的第一法,焉能不格外珍惜。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

有不少人见到这句经文又生疑惑,认为释迦牟尼佛讲经,是不是讲得太过分?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下的第一人;本经在第二品教我们要‘德遵普贤’,我们遵守普贤十大愿的标准修行,如何能超过普贤?从此经开端即学普贤,现在超过了。是不是真超过?真正超过。你们自己不觉得,因为未能真修。如果真修,依照经文天天进步,天天提升,真的超过普贤。佛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妄语,跟我们所讲的句句真实。

“若诸有情当作佛”。那一个人当作佛?信受奉行的人当作佛。他在这一生中应当作佛,完全依照本经的教诲修行。由此可知,普贤普萨是累劫的修持才到此境界,而他们只在短短几年、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功夫,普贤菩萨见了也甘拜下风。文殊、普贤看到你,佩服到极处。他们修了无量劫才有此成果,而你一生中就成功。什么原因令普贤菩萨自叹不如?普贤菩萨累劫中没有遇到这法门,所以苦头吃多了,时间拖很长。这是他没有你好运。我们的运气太好,一下就遇到这法门,我们应当珍惜!

净空法师讲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277.htm

视频:http://www.fodizi.com/fofa/list/256.htm


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www.amtb.tw

汝阿逸多。

凡是经上佛叫诸菩萨的名字,下面的开示都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也就是令我们注意。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一句经文,在本经里的确非常重要,因为这部经典是诸佛如来所称的‘难信之法’。什么人难信?菩萨难信,二乘难信。反而我们普通的六道凡夫很容易相信。为什么说这些人难相信?这些人是高级知识分子,所知障重。他们知道的太多,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他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乍听之下,他不能接受。十方世界没有这种事,没有这种情形,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些事,这平等法界真是奇怪。等觉菩萨跟六道众生,依信、愿、行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受同等待遇,怎能令人相信!菩萨、二乘不相信,他就不会修这法门,这样就错过一生成佛的机会。由此可知,疑惑于诸菩萨,真正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圆证三不退’是最大利益。一生圆满成佛,是菩萨们念念希求的,把机会当面失掉,损失有多大!所以佛在此劝告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些缘故,我们“应当明信”。‘明信’不是迷信,是对于事实真相完全明白,我们才生起清净坚定的信心。此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在法会里现身为我们作证。我们在前面经文里看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菩萨,赞叹、劝勉我们要信受这个法门。

世尊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一切法会里从没有见过,那有这么殊胜。这才真正显示净土法门殊胜之处,这是“诸佛无上智慧”。这句话的意义非常深广,具体而言,就是指这部经。极乐世界就是诸佛无上智慧;信愿持名就是诸佛无上智慧;往生不退成佛就是诸佛无上智慧。我们对于这些,要是有丝毫怀疑,如果往生,也是生在边地。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想想我们所接触的学佛同修,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有些人虽然相信,还是杂修。有不少道场念《无量寿经》,但是还念《法华经》,又念《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等,一个月有好多法会。他不肯专修,就是杂修。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我想可能是现实环境,法会名堂不多,来拜佛的人就不多,道场就不兴盛,信徒就少。大概是为了这些原因。

道场的兴盛,信徒多、供养多、香火盛,这是形式,对于念佛往生无关,不是好事。真正的好事,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的一段开示,非常的重要。他那段开示,跟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教诫学生,完全相同,纯粹教我们‘专修’,不能杂修。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世间法的夹杂当然更严重,佛法的夹杂也不许可。你们看看这段经文,夹杂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对自己善根,跟对佛的圆满智能,有一点点疑惑都堕落到边地。如果夹杂著其他大乘佛法,就根本不能往生。夹杂著世间法,更没指望。

我们将菩萨这段开示,印在佛像的背面。他这一段开示,就是《楞严经》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详细解释而已。‘净念相继’,有时候我们不好讲,讲了会得罪人;菩萨讲,不怕得罪人。我们要细心看,细心体会,不要人家怎么说,我就跟人家走。不但不能跟人家走,菩萨教我们的,若跟经典上不相应,我们也不能听,也不能跟他走。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有一段开导,将来也可以印在佛像后面,确实帮助我们坚定信、愿。只要有信、愿就能往生;品位低,不怕。西方是平等世界,品位低,受用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些众生也修学大乘,也断恶修善,但是他不相信净土,不能往生。为什么?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佛答得很好,这些人智慧少,他们有分别、有执著,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不如忉利天,不如夜摩天,不如兜率天,不如四禅天。他们不愿求生,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还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太远,欲界天、色界天很近,就在我们这世界,没离开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太遥远,唯恐自己去不了,劝人不要修。这都是愚痴,业障很重。自己要知道,假如我们听别人一劝,心即动摇,证明自己业障跟他们差不多。

弥勒菩萨向世尊提出疑问,这个疑问直到今天,乃至于佛法灭尽之日,恐怕都永远存在。世尊极力赞叹西方世界,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也同声赞叹,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听了,没有动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众生不仅指一般众生,甚至佛门里有修有证,有大成就的人,也没动念头求往生。佛告诉我们,总是“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天是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二十八层天。他们认为西方不如天界。学佛的人也有不少求生天的。佛门寺院中,年节拜天公,没有忘记想求生天。天公是谁?是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

佛在这里告诉我们‘智慧微浅’,确实一点也没错。究竟什么是‘智慧’?难道这些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们都没有智慧?智慧是有,但是不圆、不深、不广,他没有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人在定中能见到,菩萨在定中也能见到天界的殊胜,天道的情况,他们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娑婆世界,他们的能力达不到,也是听佛在经上说的而已。虽然对佛的话非常相信,但是天界之乐是事实,他亲眼看到的。因此,就把佛讲的殊胜庄严的西方世界疏忽了。不但天界,我们世间福报大、享乐的人,把念佛往生也忘了。所以,学佛多半是修福,没有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以此类推,菩萨不求往生是非常可能的。下文是弥勒菩萨特别提醒我们。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弥勒是等觉菩萨,他对此事看得清楚明白,也帮助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发愿求生净土。“此等众生”就是学佛而不愿往生的人。这一类人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轮回很不容易。这是事实,如果不信,自己可以冷静想想,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有没有能力在这一生断得干干净净?你若有能力断妄想执著,不求往生也能出三界。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把见思烦恼断除,纵然生天,生到‘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也是有限时光。命终怎么办?还要退转、堕落,可不是普通一界一界往下堕。

你念《楞严经》就晓得,四禅以上的天人,寿命到了之后多半堕地狱。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为什么堕得这么重?诽谤三宝。他自己修行,把四禅天、四空天误以为是究竟涅槃;寿命到了又要堕落,他心里就怨恨,以为‘佛菩萨骗人,经上讲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诽谤三宝,因此罪业堕阿鼻地狱。因为能生到这么高层次的天界,都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生不了那么高,所以超越轮回非常困难。要想脱离三界六道,唯一的生路,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佛再将事实真相详细告诉我们。这些人不是没有善根,没有善根就不可能听到佛法,不可能相信佛法,依照佛法修行。他确实有善根,为什么又说他善根微浅?因为他著相,“不能离相”,重视世间福报,把真实智慧疏忽了。“深著世乐”,这个世间包括人间天上,天福就更殊胜,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去愈殊胜。所以,他虽然修福,所求的是人天果报。我们冷静的观察,佛门的同修,修天福的还不多见,修人间福报的,倒是非常普遍,尤其现在有人提倡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是修人间的福报,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修而得不到,必是理论与方法上偏差,因此得不到。

其实,人天福报在佛门里确实很容易修。即使不在佛门,如袁了凡居士用的方法,或是《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以修人间福报也很灵验,很容易得到,可见人间福报不难得到。往生天上,比人间就难,它的标准比人间福报高,可是总出不了三界。佛把三界比成牢狱,“三界狱中”,三界统苦。欲界,什么苦都有,都要受。色界天,虽然没有苦苦,但有坏苦、行苦,它受的苦就少。无色界天,连坏苦也没有,但是有行苦。所以,三界统苦。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这就是说家亲眷属为做种种超度的佛事,有没有效?效果不显著,原因在你有执著。‘业王’就是中国人常讲的灵魂。他造业,必要受报。他的知见不正,有分别、执著、妄想,怎么样超度也出不了三界。所以,超度的力量,最大只能帮助他从恶道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我们在经论上没有见过;只帮助他生忉利天,再往上,要靠自己的修持。

对于三界的情执,若不能认真放下,认真舍掉,就没有办法超越,这就有界限。如果超度的时候,他能一念觉悟,把娑婆世界的业缘顿舍,一念求生净土,超度也能帮助他生极乐世界。可是要记住,超度是提醒你,你忽然觉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得感应。如果对世间还有留恋,还舍不得、放不下,就只能帮助他从恶道到善道。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前面是说修福之人。此处讲修福不能出轮回,何况不种善根,不肯修福,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佛非常感叹的说,你们有没有看到“愚痴之人,不种善根”。我们读这段经文,真的要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像佛在此地所说的‘愚痴之人’。什么是善根?‘根’是能生的意思。譬如,植物有根就会发芽,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善根’就是善有了根,能生长一切善法。我们有没有善根?不能说没有,虽有根,却非常脆弱。

世法三善根即‘无贪、无嗔、无痴’。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有没有贪心,有没有嗔恚?如果还有贪心和嗔恚心,表示我们的善根有问题,虽有善根但不纯,不能产生力量。所有一切罪障,皆由贪、嗔、痴三毒出生的。所以,世间一些人起心动念,恶念多,善念少,原因是他心中的三毒很深,障碍三善根。佛将此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希望我们认真培养三善根。‘种善根’即是培养三善根,远离三途,这才是真正学佛。愚痴之人就是贪、嗔、痴三毒炽盛的人。

“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邪心’就是邪知邪见,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看法。他想错、看错,且自以为正确。如果我们今天讲佛与古圣先贤的看法、想法,他们很难接受,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自己的想法、看法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愚痴,是非颠倒。这样的心行,佛说,怎么能离开“生死大难”!‘生死’是指六道轮回。出了六道才真正了生死;在六道里,皆有生死,脱不了轮回。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是另一类的,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是不种善根,还造罪业;学佛的人心里很明白,他们决定堕三途。这一段是讲真正修福种善根的人,虽然不堕三途,但还是脱不了六道,他的果报在人天享福。人天的福不究竟,佛常讲人天福报是‘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因为享福的时候往往不肯再修福;纵然修福,修得很少。所以,福享尽之后,无始劫来的罪业又现前;罪障现前,当然堕恶道。这就告诉我们,人天福报不究竟,学佛的人绝不期望人天福报,当然更不可以求人天福报。佛门里的善知识种善根,“作大福田”。佛在经中教导菩萨‘不受福德’,意义很深。

虽然积功累德,修善修福,但是著相,“取相分别”。我想这一句也不必深讲,因为现前的社会,诸位同修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作功德建一所大庙,出多少钱、名字都要刻在柱子上,刻在梁上,甚至还要做一个碑立在那里作纪念,让别人歌颂他的功德,这就是著相。我们也不要笑话这些著相的,这些著相的人里,有真著相,有假著相。真著相就是佛在此地讲的,不能出轮回。假著相是以此激发别人的善心,那是菩萨,目的是带起别人做好事。留个名,诱导别人也来修善,这是可以的。

佛家讲的不著相,是心不著相,不是外面形式也没有。形式可有可无,心里决定不能执著。菩萨都是利益众生,遇到许多修善著相的众生,他就示现不著相给大众看,让大众觉悟,做功德应该不著相。大众若不知道修福,他就示现处处著相,诱导别人修福,并不是心里真正执著。下文教我们正确的修学方法。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无相’是指离相,心里不执著。不执著世间五欲六尘,一切佛法也不执著,如是心才清净,才平等。对于这难信之法,你能信,就是“无相智慧”。再能一心念佛,执持名号,就是“植种德本”。阿弥陀佛的名号称为‘万德洪名’。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句名号,念念唤醒自己的觉性,唤醒就不迷。果然觉而不迷,你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修积无量功德;只有迷的人才不会修善。觉悟的人念念都是善心,念念都是善行。身心清净不是什么都不做,是样样都做,随缘做,而不是攀缘做。

随缘做,念念功德圆满,事事功德圆满。不分别、不执著,“远离分别”。一生只有一个愿望,一个希求,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只有这个愿望是真的,其他的愿望皆是邪知邪见,都不是真实的。佛在此地为我们作证明,也等于为我们授记,“当生佛刹,永得解脱”。能这样修的人,决定往生,决定见佛,一生中决定成佛。

净空法师讲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277.htm

视频:http://www.fodizi.com/fofa/list/256.htm

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世尊在此教阿难发愿求生净土的方法,也就是教导我们大众。‘欲生’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动一个真正的意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此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应当一心归依瞻仰”,就是一向专念。‘归’是回头。我们从这个世界一切境缘中回头。回头就是放下。从前这个心都往外跑,往外攀缘五欲六尘,攀缘名闻利养。佛教我们回头,回归,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也不贪恋,回转心意。‘依’是专依阿弥陀佛,依靠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瞻仰’即是‘仰慕’。没有别的愿望,希望见佛,只是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一念心之外,什么都没有。

世间做种种好事、种种功德都不如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切善行、善事,我们随缘做,绝不攀缘。攀缘是有意想做,则此心已经掺杂。随缘是愿力做,就是遇到就做,未遇之时,念头都没有。遇时做了也不想,这是随缘。纵然做一切善事,心地清净,心里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改变,决定没有掺杂。善导大师说,‘杂善之心,也成往生障碍’。杂一切善念都成往生的障碍,何况杂一切恶业,更是重障。杂善业念佛,将来三善道受生,出不了轮回,来生得人天福报。杂恶业念佛,还是堕三恶道。只要夹杂就不出六道轮回。

《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对无朽的开示,我们印在佛卡的后面,非常重要。念佛不可以夹杂。善导大师讲得很好,我们今天遇缘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劝你,单念一句佛号不行,单念这本《无量寿经》不行,还要读诵大乘,还要加点禅观,再加持咒,这才行。这些人的话能听吗?不能听,听了就上当。不要说眼前这些德高望重的大德这样教我们,我们不能听;善导大师讲,甚至‘地前’的菩萨来告诉我们,不只一个人,无量无边的菩萨异口同声都这么说,我们也不能听。更进一层,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也异口同声这么说来劝你,还是不能听。最后讲到极处,十方无量无边的化佛也异口同声来说,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法门不是真的,我们还是不听。这样的信心才真的清净坚定,决定往生,决定不动摇。

我从香港带回一本《观无量寿佛经》的好本子,最近把它影印流通。将来这部经讲完,我们把《观经》好好给诸位细细说一遍,所有的疑惑就会断得干干净净,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善缘。大师说得很好,每个人的根性不同,爱好不同。我喜欢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决定成就。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他讲得非常圆满,教你如果求解研经,可以研究很多种,没有关系,帮助你开智慧;但是行门,只能一门深入。解可以多门研习,行则决定一门。如果掺杂其他的行门,决定成障碍。

我们根性不利,智慧没开,何况还一身的罪业。所以,不但‘行’要专,‘解’也要专。因为经论看多了,佛在这部经上这样讲,那部经上那么说,未能圆解,则生怀疑,反令信心动摇。殊不知,这部经是佛对我说的,那部经是佛对那个人说的,那个人根性跟我完全不同。你有能力听,听了不动摇,固然很好;要是听了信心动摇,不如不听,不如不接触。所以,要晓得‘回头’,不但能在世法里回头,在佛法里也回头。从前我喜欢很多法门,喜欢很多经论,现在也都放下了。

净宗第一大善知识,确实是印光老法师,凡是接受他的教导,依照他的教训奉行的,没有一个不往生。台北李济华居士是印老的学生,李炳南也是印老的学生。凡是亲自听他教诲的,差不多都有成就。印老教人,就是要你‘老实念佛’。他不赞成到处跑道场,甚至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他的学生去看他,都被他喝斥。他问来看师父的人:‘你们来干什么?’‘我们来看看师父。’‘师父你已经见过了,还有什么好看的?浪费精神、浪费时间!到寺院来供养,浪费金钱,为什么不在家里老实念佛?’这是真善知识语,是真正教你专修,一心称念。

此处讲的‘一心归依瞻仰’,是世尊真实教导我们。心里尊敬的、仰慕的只有阿弥陀佛。这样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功。你尊敬的人多,尊敬的佛菩萨多,问题就来了。喜欢的经论、法门多,障碍也来。虽然很精进,也断恶修善,来生的果报,则是人天福报。享受人天福报,一百个有九十九个迷惑颠倒。没有福报的人,受苦难的时候,还有一点道心。福报现前,道心就没有了,就被迷惑。贪、嗔、痴、贡高、嫉妒都起来,就无时无刻不造罪业。正如《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此乃一针见血的话。这样的心行,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拜三千拜佛,也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修行不在形式上,要重实质,就是心地真诚清净。除西方依正庄严之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这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是世尊在此教我们‘一心归依瞻仰’;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相通。世尊把修学的方法为我们说出来。
...............

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过去所行,过失错误太多,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从今天起都要改正过来。对于时光要特别珍惜,过去没有掌握,未来我们真正发心是可以掌握的,要好好为未来的幸福,真实的修学。“洒心易行”,‘洒’是洗刷的意思,把心里许多的污染都洗干净。用什么洗?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微密观照。心地的污染就是罪障、业障,把它洗干净,业障就消除,罪障就消灭。从前慈云灌顶大师说得很好,六道众生无始劫以来所累积的罪障,所有一切经法都没有办法忏除的,这一句佛号能除灭。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灌顶大师要不是澈见佛号真实功德利益,怎么可能说得出来。

念佛的时间不长,往生时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是业障忏除了。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随意自在,这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业障没有消除,纵然往生,还有病苦,就是业障没有消除干净。这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明白的,积功累德是一桩事,业障消除多少又是一桩事。祖师大德们说,讲经的法师积功累德多;消除业障则未必能比得上在家的同修。在家同修功德不如法师,但是消业障往往超过他们。玄奘大师对中国的佛教贡献多伟大,辛辛苦苦从印度把佛法传到中国来。他往生的时候生病,而且相当苦,有人就问他,‘你老人家一生有这么大的功德,这样好的修持,为什么临终还有病苦?’他说,‘我无始劫来的业障,这次都报掉了。’他的病苦即是业障现前报掉;没有消掉,在临终这一刹那报掉。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能无疾而终的,就是业障消了。

祖师大德也有消除业障,走得很自在的。禅宗六祖大师走得就很自在,他一年前就知道。一般预知时至多在一个月、半个月前,也有在三个月前就知道。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是一年前知道的,他嘱咐人到国恩寺赶紧替他办后事。在家同修弘法的缘没有成熟,就努力消除业障。如果有缘,有机会弘法利生,也应该舍己为人。自己的业障深,但只要积功累德,临命终时,有积善功德加持,顶多临终受些病苦,就像玄奘大师一样,业障就在此时消除。因功德力,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魔不会来扰乱。凡夫临终时,魔会来扰乱,因为业习烦恼所牵,所以临终时见到许多已过世的人,且多是妖魔鬼怪变现来诱惑,来找麻烦的,来破坏正念的。

真正消业障,就是把心里这些污染都洗刷干净。念佛法门第一殊胜,即是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三业都在阿弥陀佛,业障自然就不现前,罪障也消除。念佛决定不能打妄想,不能掺杂其他法门。觉明妙行菩萨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印在小佛卡的后面,希望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念佛的秘诀。“易行”是把从前不好的行为、错误的行为,都改正过来。‘易’是更换的意思。
......................

净空法师讲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277.htm


视频:http://www.fodizi.com/fofa/list/256.htm

净空法师讲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发十种心能生极乐世界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大段,第十五大段是全经的总结。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弥勒菩萨这几句话,为我们显示出世尊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常常讲的;三经是专说啊!除了三经之外,时时讲经都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耐心,不如日本人。日本人所编的净土全书里面(可能现在台湾也有出版),他们真的去查大藏经,发现经里面有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总共有二百多种,有很明显的文字是讲得很清楚,像这部经上就讲得很清楚。所以古德说:‘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世尊四十九年说许许多多经论,我们可以说到最后都总归净土——殊途同归。“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佛常讲的。那么这十种心,佛一定也曾经说过,否则的话,弥勒菩萨怎么会问?“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下面这十种心,是什么心呢?

给诸位说,就是菩提心。讲‘发菩提心’这一句叫总说。

菩提心怎么个发法?

什么样的心才是菩提心?

这十条就是菩提心具体的事相。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这个心,如果有,那你就真的发菩提心了。若没有这个心,赶紧要发啦!

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

弥勒菩萨慈悲代我们启请。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如是十心。非诸凡愚。不善丈夫。具烦恼者。之所能发。

释迦牟尼佛这一句话,跟《弥陀经》上所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不是一个意思呢?净土虽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往生的啊!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不能往生。此地说“非诸凡愚”,换句话说,

如果你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不是凡夫啊!

真的吗?

你们念《无量寿经》念得很熟,《无量寿经》不是说得很清楚——不是凡夫啊!

你是什么人呢?

如来第一弟子啊!

这话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的;要发这种心,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龙天善神保佑你啊!所以“不善丈夫”、愚痴的人、烦恼重的人,他决定发不出来,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么这十种心就重要了。我们发不出来,就知道我们的烦恼很重、习气很深;要努力把自己的障碍克服,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使我们得佛的加持,这个经教就是加持。我们真的觉悟了、真正肯干、肯学了;肯学就是你肯发这个心了。

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这十条里面慈悲列在前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大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慈悲里面最重要的,于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损害的心,不能有这个念头,如果要是伤害一个众生,对那个众生的真实利益有所损毁的,你的慈悲心没有了。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不能够压迫众生,不能叫众生因我而起烦恼,那你的悲心就没有了。‘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怜悯一切众生,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存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啊!

苦是什么?三界苦!轮回苦啊!真正帮助他断烦恼、开智慧,念佛往生,这一生真的能出离轮回。修学其他的法门,在理论上讲没有错——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学其他的法门,未必能断烦恼。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这就方便太多了,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有工夫了,能把烦恼伏住,这样就能往生。

有一些同修来给我说:‘一面念佛,一面还是打妄想;一面读经,一面还是有妄念。’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学了多久了?’‘二、三年了。这是什么原因?’‘工夫不得力。还有可能,你不会用功,所以工夫不起作用。’会用功的人,那个佛号怎么念法呢?不一定叫你一天念几万声。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烦恼习气,你当然起念,你不起念就不是凡夫,是菩萨了。六道凡夫一定会起念头,所以起念头不怕,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了。

我们这一个法门里面什么是觉呢?‘阿弥陀佛’就是觉。我念头一起,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善念、恶念,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无念也不行。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都不行啊!所以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转过来,这叫会念佛。你能在这上注意、在这上用功,有个二、三年,你的妄念自然少了,这个时候工夫就得力了。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前面讲要破迷、开悟啊!

悟个什么呢?悟人间这种种统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真觉悟明白了,这就放下了——你心里面忧虑、牵挂放下了,对于你工夫得力有大帮助。所以一定要晓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

《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是教你看破,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因妄念、烦恼而造作恶业呢?这是最愚痴的、最不值得的。所以一定要看破、要放下,这个佛号就用得上力。能够有这个工夫,好的,二、三年往生就有把握。真的可以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真有把握啊!所以慈悲心重要啊!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佛念得再好,甚至于工夫用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海会大众,心理上有障碍。你到那里,看不惯他们,他们也看不惯你,不能同住啊!所以你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具足这十心。这十心有一条,下面九条统统具足。如果你说我有九条,还有一条有点问题,你十条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不能把它看做十个,它是整体的,一体的十面,菩提心的十面,一条都不能欠缺啊!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对佛的“正法”,我们现在所修学的净宗法门——五经一论,决定依教奉行。纵然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乃至损失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也决定不会回头、不会更改,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我就守定这个法门。对待别人也用这个法门劝勉,自行化他居于正法。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前面第三是对自己选修的。像我们学校念书,我念这个科系,对这个有信心,决定不改,我四年就毕业了。但是不同科系的那一些同学,在佛法里是不同法门、不同宗派的,我们要尊敬,不能诽谤啊!所以要“发生胜忍”。“胜”是殊胜;“忍”是承认、认可、同意。他那个法门也是无上法门,也可以拿学位、拿博士啊!不能有执著心。执著我这个第一,他那个第二;我殊胜,他不如我,你这就自赞毁他。那个法门是佛说的,你谤佛;法,你谤法;依照那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你谤僧。虽然你这一门修得很好、很不错,因为你诽谤三宝,不能成就。‘诽谤三宝’,诸位看看《戒经》里面结罪——阿鼻地狱啊!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是好榜样。就是此地所说的,五十三位菩萨,每一个人自己都修一个法门,谈到其他的法门,就告诉善财说,我不如某某人,我只懂得这一个法门,不如那些菩萨,我不懂那些法门,你向他们去请教。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啊!有些人听到你这个说法——奇怪!你既然赞叹那个法门,你为什么不修那个法门呢?往年我在香港讲经,大屿山的圣一老法师邀我到他们道场去讲开示,他那个道场——禅宗道场,参禅的。我是个念佛的,我到那里去极力赞叹禅、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法师、赞叹大众同修。赞叹完了,人家问我:‘法师,禅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修呢?’‘我不是那个根器啊!’老老实实回答。参禅要上上根人才能开悟啊!我是下下根人,我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我说真话,我老实念佛,带业往生就很幸运了。记住,自己要谦虚,懂得赞叹别人,要与不同法门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古人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彼此互相赞叹,互相谦虚,佛法就兴旺啊!不要认为自己修得不错,就感到值得骄傲,就傲慢了,瞧不起别人、瞧不起其他法门,不知道最后是自己度化自己。佛在这个经上对于这个道理、这一桩事情讲得很多,所以“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这是佛在这经上也是大篇幅的教诫我们。“利养”不得了啊!一沾上前途就毁掉了。利养的过失无量无边,沾不得。所以修行人的生活愈清苦愈好,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出离的心常常能提得起来,这个好,这是增长道心。如果贪著利养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舍不得去啊!这个地方利养你放不下,大麻烦!恭敬、尊重都不可以贪著,决定不能够要求,纵然别人很恭敬、很尊重。譬如我在许多地方,人家请我去讲经,我首先告诉他们不要宣传,人家要作海报,还要登报纸,这决定不可以。顶多你们自己家里信徒,打个电话、发个简单通知告诉他,就可以了。不要搞广告召集好多人来,不是好事情啊!头一天把那么多人找来了,人家听我们讲一讲并不怎么样,第二天就不来,人就少一半了,你说这个道场多难看啊!没见过面好奇来了,结果一看不怎么样嘛!道场听众一天比一天少,衰相啊!这个要懂得啊!我不宣传,第一天来三个人,第二天来五个人,这个道场兴旺之相啊!——我这儿人一天比一天多啊!要懂这个道理,这是成功之道。所以不能搞广告,不能像唱戏一样,那是要作秀,不可以啊!你能够离开这个利养、恭敬、尊重,始终保持心的清净法喜;这个“意乐”就是我们讲的法喜充满。

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这是我们学佛正确的目标、方向,一时一刻都没有偏差。目标在那里呢?“求佛种智”。“种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学佛为什么?就为这个啊!不为其他。我们得正觉,就等于阿罗汉;得正等正觉,那就是菩萨;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圆满成佛了。这是学佛正确的目标、方向,不能有丝毫偏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这个。因为在这个世界障碍太多,修学环境不好,很不容易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换一个环境,还是为这桩事情。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人,对一切众生?这里面没有分别,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尊重”,对一切众生都尊重、恭敬,都不可以有“下劣心”。“下劣”是轻慢、轻视!修敬,“敬”是什么呢?敬是性德。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壬第一愿——礼敬诸佛,这就是修礼敬诸佛,这个“众生”是广义的意思。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动物,我们这个身体众缘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桌椅、板凳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就说明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尊重、恭敬,这叫学佛啊!这个心是菩提心,觉悟了。觉悟的心,他一定是这样做的;不能这样做,迷惑颠倒,他没觉悟。觉悟的人,一定会尊重、恭敬别人。

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世论”,世间的学术言论。这个地方是叫“不著”。并不是讲这些东西你不可以接触、不可去看、去学习,不是的;是不能贪著。如果贪著,对这个东西产了爱好,麻烦大了。不能有爱好,可以随缘。这个心里一有贪著、爱好叫攀缘。攀缘就坏了,随缘好。随喜功德嘛!“于菩提分”,菩提是觉,不迷啊!“著”是迷,贪著是迷;不迷啊!觉而不迷,这个“生决定心”。

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世法善根有三条:无贪、无嗔、无痴,这叫三善根。世间一切善法从这地方生的,所以叫它做三善根。出世间大法,我们讲菩萨善根。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诸位一定要记住‘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我们学佛,修净土,我对于净宗五经一论,读诵、受持、为人演说——精进。我要掺杂其他宗派里面东西进来了,那叫乱进、杂进,就不是精进了。所以精进是菩萨善根,必定能有成就。这是说明一门深入的重要,一门深入叫精进。我们现在人的根性,大不如古人,这是事实啊!现在人的心,没有古人那么清净。古人的心,可以说大多数是定的。现在人心是浮动、躁动的。古人有耐心,现在人没有耐心。所谓求新、求变、求快,这都是没有耐心的表现。因此真正想学、真正会用功的人,都求单纯、简便、容易修学。所以不希望复杂、困难,总是避免这些。因此净宗虽然讲的是五经一论,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时间;现在生活艰难,工作很忙,压力很重,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读这些经论,受持一部就够了。五经一论这六种里面选择一种,你一生不改变,决定成就。这六样东西最简单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就可以保证你往生,这是最少的啊!

你要是问这么少可靠吗?那你就又起疑惑、又起诤论了,受害的是自己。你没有看到我们这边印的倓虚老法师的《念佛论》,我把他老人家在香港打佛七的开示,从录音带上已经节录成文字,附印在《念佛论》的后面:你们仔细看看,他说谛闲老法师的一个徒弟——箍捋匠,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功了。六个字都能成功,二百四十四个字还不能成功吗?你还有什么好怀疑的。谛老那个徒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老和尚教他的方法妙极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你看看多自在,丝毫约束都没有啊!他是真老实,成功在老实啊!他听话,依教奉行,念了三年,他成功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师父给他办后事。稀有啊!站著往生我们也听说过,但是站著三天,没听说过,他有本事能站三天,六个字就成就了。所以有很多人跑来跟我讲:‘师父,好多人讲,一部经太少了,不能成功啊!’佛在这部经上都说明了,你心生疑惑,起诸诤论,那就真的不能成功。你要真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决定成功;你怀疑不成功,那决定不成功。所以要紧的是“无有杂染”,一定要保持清净心。

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末后这一句讲到究竟圆满。不但一切相要离,连佛的相也要离,这个心才干净啊!你有这一条的时候,就能念到理一心不乱;没有这一条,有前面九条,你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条那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的相也是虚妄,也不能执著。这是入理一心,入一真法界了。正是佛在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也要舍。这个舍你要懂得,不是我们的法都不要了;法不要了,你准堕阿鼻地狱啊!不执著!法要不要呢?要,依教修行,绝不执著。他‘舍’是这个意思——舍执著的念头、舍执著的心。别说我们要依法,等觉菩萨还要依法啊!那有不依法的道理。人家依法而不执著法,他心清净,没有疑惑、没有诤论。我们依法执著法,于是起疑惑、起诤论。看到佛在这部经上说有,那部经上说空,这糟糕了,这一下到底是有还是空啊!疑惑生起来了。我们自己没有能大开圆解,智慧没有开啊!佛讲经是跟大夫一样,因病施药啊!这个人执著有,佛就跟他讲空,讲空的意思是破他执著有。那一个人他执著空,那佛对他就讲有,讲有破他空执啊!你要懂得佛说话的意思,他对什么人讲的,他治什么病啊!你不问那个,单单听佛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还怀疑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不太清楚,怎么说话的时候没有一定的主意,怎么会乱说话;你要懂得佛说话的义趣!所以这经论,你看这些祖师大德,真正的善知识教诫初学——不准随便看经——意思在此地。现在这样的善知识没有了;即使是有,学生也不听。真正好老师教学,不准你看经;为什么呢?就怕看到这些地方,你起疑惑、起诤论,自己惹好多麻烦,到最后信心都没有了,有害没有利益。所以佛的经典要有过来人指导,我们可以用少时间得真实利益。

弥勒。是名菩萨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在此地说完这十种心,给弥勒菩萨说这一句,这是非常肯定的言词,丝毫疑虑都没有——当得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弥勒。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随成一心”,前面我们说过,‘一即一切’。《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什么叫一心?
圆满具足叫一心。任何一心里头都具足其他九种心;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叫一心。有慈心,怎么会没有悲心呢?真正慈悲自然护持正法,自然于一切法得胜忍,一定的道理。你那个心是圆满的,所以“随成一心”就是大经里头常讲的入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这样的人要是有一个愿望——希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啊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355.htm

视频: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新加坡)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73.htm

视频: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华藏图书馆)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16.htm

回向: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十方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的一切功德和我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功德至心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至心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至心回向给父母以及累世怨亲债主,愿我和一切众生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1 14:58:58编辑过] ------------------------------------------------------------------------------- 净空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二集)

恭录自 净空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二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11-02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为什么蕅益大师为我们抉择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叫带业往生。我们听到这句话,我们这个心可以定下来了。为什么?带业我们才有指望,不带业我们没有指望。就是业障我们可以带著去,可以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可以带著去见阿弥陀佛,这个事情就容易、就简单了。如果不带业,就难了。其他的法门没有说带业的,唯独这个法门带业,所以这个法门能叫一切众生生平等得度。

    前些年在美国,有些人说到,净宗带业不能往生,必得要消业才能往生。这个说法确实震撼了全世界的念佛人,使许多念佛人都感到惊慌。我是在一九八四年,沉家楨居士请我到纽约去讲经,我在洛杉磯转机,在洛杉磯住了十天。那个时候周宣德老居士,我想这裡也有同修听说过老居士的名字,周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见了我就告诉我,他说法师,现在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那怎么办?我这几十年佛不是白念了吗?他说这个话说得非常严肃,态度非常的悲观。我听了之后我就告诉他,我说带业不能往生,那就不要去了。他听我说这个话,他也听不懂什么意思,他听了觉得很茫然,两个眼睛看著我。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还是没听懂,还是疑惑的眼光来看我。我就告诉他,我说老居士,那些说带业不能往生的人查经,查了很多经都没有带业这个字样。虽然没有带业这个字样,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都是《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求生西方净土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这个你知不知道?他说这我知道,《华严经》上读过的。我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那是不是业?他听明白了,这才懂了。等觉菩萨去往生,带一品生相无明也是带业去往生。那不带业,不带业就是阿弥陀佛一个人,除阿弥陀佛一个人之外,哪个不带业?只是带的多少不一样。

    所以西方净土经裡面告诉我们,它有四土、三辈、九品,我说这个有没有?他说这个有,《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都有。我说如果不带业,哪来的三辈九品?四土、三辈、九品从哪儿来的?是从带业带的多少而分的。不带业,决定没有四土,决定没有九品,应该完全是平等的。所以我说你放心,老实去念,决定往生,不要听信这些话,动摇了自己的信念,那我们才吃亏上当了!可是说这些话的人在美国也很有地位,我们也不能得罪他,所以我后头又补充了一句话。我说人家说消业也没有说错,为什么?多消一点不就少带一点,到那边品位高一点,他也没错。所以我说这样才能够圆满。所以,祖师大德遵循佛的教诲,教导我们在末法时期,大乘佛法当中修学这个法门,你决定成就。这是说这部经的圆满,经的顿超。

「又於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这个法门怎么好?好到什么程度?确实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如果要不是真正实学、真正契入这个境界,是没有办法说得出来的。古德当中,像善导、永明大师、莲池、蕅益,确实给我们发挥得非常详细、明瞭。但是我们自己业障深重,读了这些书、听了这些开示,依旧不能够生起清净的信心,这是我们自己的不幸。所以必须要善知识的开导、要善知识的提携帮助,还得要自己真正下功夫、真正的修行,然后你才会体会得到,才能把它认识清楚。如果不是认真去修学,读了、听了,充其量也只是八识田裡面种一点善根而已,起不了作用,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同修们如果想真正在这一生当中改造自己,我们俗话讲改造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你能信、真正肯行,确实是不难做到的。人,每一个人确实有命运,命运从哪裡来的?命运从业来的,你只要造业,业就是命运的来源。我们今天依照佛的教训来修学,就是在业上面断一切恶业、修一切善业,我们所得的结果当然就离开恶报而得到善果,所以这个确实是有理论依据的。

    四种念佛法门裡面,最简易的是「专持名号」,专是专心、专一,持是保持,不能把它失去。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离开。念的方法,你念六个字或者念四个字都可以,你大声念也可以,小声念也可以,不出声,心裡默念也可以,要紧的是不能间断,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个效果要多少时间才能看到?我告诉诸位,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见到效果。可是你得要真干,不真干不行!什么叫真干?就是刚才我讲这个三句,不怀疑、不间杂、不间断。你真正做到这三句,那叫真念佛。我一面念佛一面还想别的事情,那叫夹杂,那就不专,那就得不到效果。念个几句把佛号给忘掉、断掉了,那也不行!佛号一断掉,必定是两个现象,一个是打妄想,一个是昏沉,昏沉是堕在无明裡面,什么都不知道。只要依照这个方法去念,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你的业障就消了。当然不是完全消,确实会消掉一部分,你自己会感觉到。感觉到什么?第一个头脑比从前清醒,以前常常糊裡糊涂的,现在不糊涂了,聪明了,显得有智慧,这就不一样,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收效。心清净了,从前妄想很多,现在妄想少了,心清净,烦恼少,忧虑少,牵掛少,心比较定,比较清净,比较有智慧。你真正用这个方法去训练自己,真有效!这个裡面理论懂不懂没有关係,理论懂当然好,不懂也可以做到,只要你真肯干,依照这个方法它确实见效,而且见效得非常之快速。其他宗派法门裡头,能够在半年当中见效的不多,这个法门确实能有效果。

文字版:http://www.amtb.org.tw/01/01-11-02.xml

视频版:mms://media.amtbcollege.org/video/01/01-11-02.wmv
---------------------------------------------------------------------------------  

净空法师讲师承的重要性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七集)  1999/10/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67 >     我从小没有学佛,我喜欢读书,非常爱书。我到台中去,李老师建一个,刚刚好那个时候,建「慈光图书馆」,还在筹备期间,我到台中去见他,他叫我到图书馆去。我收藏还有一些书,我把我所有收藏的书,全部捐赠给图书馆,我能放下,最心爱的东西我能够施舍。所以你要落实,要有行动去表现,真正能放得下。李老师见我面之后,我捐献了那些书籍,在这个图书馆做义工,他就很留意,真正发心想学。持戒,守法,决定依教奉行,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做。所以我一入门,他先给我三个条件,我确实遵守。第一个条件,我都跟诸位报告过,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说法,除他之外,任何出家、在家的大德讲经说法,一概不准听,我奉行。其他的法师、大德讲经都不可以听,那造谣生事还能听吗?更不可以听了,只听他一个人的。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的书,无论看什么书,要经过他同意,老师没有同意的,什么书都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不承认,一律作废,跟到我从头学起。这是持戒,完全遵照他教导的方法去做,老老实实,我们才有成就。他教你,你要不肯听,那就无可奈何,就没法子了。
  此地演培法师是我的老友,已经往生了。他非常可惜,他在作小沙弥的时候,他童年出家,亲近谛闲老法师,这是清朝末年、民初一代高僧,他跟我说谛闲老法师对他也是这三个条件。到以后我们才明白,这三个条件是祖祖相传,看到这个学生可以造就、可以栽培,用这个戒律来限制你;至於不能造就、不能栽培的,没有这个条件。我在台中同学当中一打听,老师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他,只对我一个。为什么不对别人对我?我能守,别人不能守,你要求他,阳奉阴违,他做不到。老师有智慧聪明,你做不到,不限制你,你肯做,限制你!
  谛闲老和尚也要求演培法师,演培法师在谛老那里住了还不到一年,开小差跑了,偷偷的跑了。跑到哪里去?跑到厦门南普陀亲近太虚法师,太虚法师在办佛学院,他动了心,跑到那里亲近太虚法师。太虚法师教学跟谛闲法师完全不一样,太虚是新派的,采取西方这种教学制度,开很多课程,请好多老师,就是现在佛学院;谛闲老和尚教学,是自古以来师承。所以我是从师承里学出来的,不是佛学院学出来的。师承,老师对学生决定负责任,只要学生肯学;不肯学,那是没办法。肯学,老师对学生负完全责任,这个恩德就大了。

http://www.amtfbbs.com/viewthread.php?tid=43593&extra=page%3D11怎样辨别明师?

  净空法师讲述(台湾电视台净空法师专访)

  主持人: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好老师呢?因为这一些人呢,这些我们可以把他当作人世间的这种骗人的妖魔鬼怪,他们演好老师演得很像呀!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出来呀!这要怎么分辨呢?

  净空法师:你仔细观察他的言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嘛,“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的言行相符,大致上就不错了。譬如说最简单的,佛家教人“觉而不迷”,你看看他是不是这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教人的总原则、总纲领,“觉、正、净”。你仔细观察了,他像不像啊?他还会不会被这个社会外面境界所污染,会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你去观察这个。他如果眼见色,耳闻声,对于外面花花世界,他确实不动心。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你问他,他不是不知道,他样样知道,如如不动,没有一丝一毫贪求的意念,这说明他有定功,他在境界里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这是有道心。

  再观察佛家教人修行的基本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佛家基本修行的项目十条,“不杀生”,你观察他是不是做到?特别观察什么呢?蚊虫、蚂蚁。蚊虫咬他,你看他杀不杀它。蚊虫咬他,一巴掌打死,这不是善知识。我们要不要跟他学,要考虑。蚊虫咬他,他欢喜布施供养。蚊虫来,他要来吃饭嘛,我们常常帮助别人嘛,救济别人嘛。它要来的时候,我们布施它,供养它,欢欢喜喜。你把他赶走,多差劲呀!人家来求你帮忙,你不答应,把它赶走啊,错了!看看他对小动物有没有爱心。“不偷盗”,看他有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如果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特别观察他什么呢?看他偷不偷税?如果还想尽办法走法律漏洞,偷税呀,他的盗心没断。所以仔细一观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他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哪个是善知识,哪个不是善知识,不是清楚了吗?

  实在找不到,找古人嘛。从前,李炳南老居士介绍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世了,但《印光大师全集》在台湾许多地方很容易找到,读他的书,依照他的话去做,那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现代人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嘛。这个方法最初是孟子,孟子私塾孔子,他对孔子很佩服,但是那个时候孔子过世,但孔子的著作在,他专门读孔子的著作,专门学孔子,学得很像啊!所以中国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是“亚圣”,他学得太像了。往后这个例子开了,在历史上成就的人很多,司马迁学左丘明,左丘明《左传》嘛,专攻《左传》,专学《左传》,他学成功了。韩愈学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嘛,韩愈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首领,专门学《史记》,专读这个书,专门学这个书,他都是有成就的。那么在佛教里面,明朝末年的澫益大师,他学莲池,莲池也已过世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专读他的书,专学他的为人,把他的教训统统落实在自己,这是真正莲池的弟子啊!所以,很多好的榜样,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嘛,古人不会拒绝你。

http://www.dizang.org/wj/jk/p39.htm净空法师开示:初学佛法一定要注意师承

我们今天修净土。修净土,净门是清净心。你今天亲近很多法师,亲近很多法门,回来想一想:我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果然清净心现前,你修行功夫得力了;如果得不到清净心,那你就错了。特别是对初学,这个话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不少次,诸位要记住才行,初学最重要的是师承。“师承”是什么?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你走一条路,容易成就。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你到底走哪一条?三个老师,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老师愈多,就完了。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老师,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初学人要扎根。

古时候跟定一个老师跟多少年?一般是五年,扎根的教育。五年之后,你定慧有了一点基础,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这种能力,佛家有个名词叫得“法眼净”。你有这个能力了,老师容许你离开,这个时候什么法师都可以亲近,什么法门都可以听、都可以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广学多闻。广学多闻的条件是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你没有这个能力,不够资格参学,你一参学就乱了,你不得其益,反受其害,现在许多道场都受了这个影响。

诸位同修真正要想修学,你一定跟一个法师。古人学五年,行;现在人学五年,不行!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就学十年,加了一倍;然后看看别人东西,听听各家的言论,对我有利益,我不会受其害。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那怎么行?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听,什么法师、仁波切、喇嘛都想亲近,你是跟佛法结结缘,来生还要搞轮回,决定没有能力脱离三界。要放下!学一门,不要执着。学哪一门?门门都好。哪一个法师都好,哪一个喇嘛都好,哪一个仁波切都好,禅也好、净也好,律也好、教也好,都好!关键就是“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力。“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诸位要懂这个道理。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65)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60905&extra=page%3D2净空法师关于师承的答疑   

问:
以前听从印光祖师、广钦老和尚等都劝人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本也想立定志向,不换题目,就学老太婆们专持这一声佛号到底。但最近又听闻其他法师说,六字大明咒、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种种功德利益,遂使弟子心起无明,无从遵循。虽也曾经听其他法师说道,持哪一种都一样,只要有缘就好,弟子咸认为只要利益大,能事半功倍的,埋头一路念下去,终有感应道交时。故请法师慈悲,弟子应如何对治?

答:你的业障很重,重在什么地方?见异思迁。听一个人跟一个人学,听两个人又想跟那个人学,天天在换题目,恐怕到老都一事无成,总想找一个快的方法,有效的方法,你已经找到了,你不相信有什么法子?

诸佛如来都说,念阿弥陀佛功德第一。我们在慈云灌顶法师,这是乾隆年间我们佛门有位大德,他的著作非常多,大概有四十多种,都收在日本《续藏经》里头,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曾经说过,这个话在《观无量寿佛经疏钞》里头,那书是他作的,他在里面讲过这么一句话:你所犯的罪业极重,所有经忏(这个忏悔)都忏不了的业,没有办法,什么都失效了,最后有一样东西可以把它忏掉,什么东西?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力量超过所有一切的经忏佛事。

你看你遇到了印光法师、广钦老和尚不是教给你了吗?你不相信,这是你业障深重!你还要改念其他的,念阿弥陀佛怕得罪观世音菩萨,怕得罪地藏王菩萨。其实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都念阿弥陀佛,你不晓得这个道理。

所以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够随便听别人的话,随便听人家话,你一定走错路子,这也就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那我们过去遇到的老师,你看跟老师头一个条件就是不可以听别人的话。我到台中去见李老师,想做他的学生,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只可以听我讲经说法,任何就是法师大德、在家居士讲经,一律不准听,头一条;第二条:从今之后看的书,不管是佛书、是世间书,都要得他同意,他要不同意不可以看。

你们能遇到这种老师吗?看起来这个老师好像很跋扈,其实有大道理在。你跟这一个人学,又听别人的,人家怎么教你?这个讲师承,能不能成就,你自己要百分之百的服从,老师对你负完全责任。你要不听话,去乱听乱学,老师不负责任。

所以这是师生之道,现代社会上也看不到了,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干涉谁,那就是各人听命所转。
问:前段时间我一直诵《无量寿经》,心里很欢喜,后来遇到九华山师父,说我以前谋财害命,让我诵《地藏经》,可是诵起来很吃力。现在每天拜《地藏经》、诵《无量寿经》,这样修学可以吗?

答:假如你到天台山再遇到一个法师,教你诵《法华经》;再到五台山去,一个法师教你诵《华严经》,你遇到一个法师就修一个法门,遇到两个法师就两个法门,遇到三个法师就走到三岔路口,遇到四个法师就在十字街头;再遇到多的,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

所以,古人教导的话有道理,我们跟老师只能跟一个。

我初学佛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那时我没有出家,一入门就是坚持三个条件。第一就是以他为老师,唯一的老师,除他之外,任何出家、在家的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第二,所看的书籍、学习的功课,由老师指定,老师没有指定的一切经论都不可以看,这就是“一门深入”;第三,你以前学的,我一律不承认,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开始。我亲近他老人家之前,曾亲近过章嘉大师三年,跟方东美先生也学了一段时期,全都作废,从头开始。这才能成就。

老师跟我约定五年,决定要遵守。而我遵守他的条件三个月之后就见到效果,什么效果?妄念少了,智慧多了,心清净了,头脑灵光了,听东西能听得懂,体会有相当的深度,六个月之后生欢喜心,这个办法高明!他老人家要我守五年,我自己延长五年,我遵守他这个方法十年,根才扎得深。

不听教诲就没有办法了,这是现在人很困难的地方,现在人喜欢广学多闻,不能深入,不开智慧,所学的是常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里得来的。只跟一个老师学一部经,容易得清净心,搞多了、搞杂了,变成一种佛学常识,想深入就太难了。摘要:净空法师谈师承师道

我自己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幸运,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我遇到的老师那个脑筋很旧,用旧方法教导,才会有这么一点成就。没有学佛之前,我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学,传授的方法是在他家里上课,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上课,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学生就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样上课的。当时我很感激,但是我想不出原因:为什么不要我到学校里去听课?当时想不出来,后来才明白:到学校里面去上课,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会听到许许多多的知见,就乱掉。

我想跟他学哲学,他等于说是面试一样的,通过考试,当面在一起谈话,问我过去有没有听过哲学?没有听过。有没有看过哲学书?没有看过。(笑声)他听了就很欢喜,就叫我到他家里去单独给我上课。为什么呢?一张白纸,没有受一点污染哪。一到学校就会被污染。以后知道他对于这个学生的爱护无以复加。假如我要是跟他讲,我听过很多人讲,看过很多哲学书,他一定点点头,好吧,你哪一天到学校听我上课,就完了。所以真正善知识要教的对象是一张白纸,他负责任来教导你。你已经乱了,那洗都洗不干净,换句话说,你就随着旁听吧,听多少算多少,他不负责任。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不容易找到。

学了佛之后跟章嘉大师学,章嘉大师教我的方法跟方东美老师一样,也是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住表田街八号,政府给他一栋房子,日本式的房子,也是每个星期两小时,佛法是这么学来的。章嘉大师教我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之后,我才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李老师的教学那是听课,大众在一起听课,不是个别指导,前面两个老师个别指导的。我这个根基是这么打下来的。

李老师虽然是跟他这些大众一起上课,但是他对我有限制,约法三章。第一条就是只可以听他一个人讲经说法,除他之外,任何法师、大德讲经统统不准听这是第一条约法。第二条约法,我看书,不管看什么书,都要向他报告,都要他同意。他要不同意,什么书都不能看。第三条就更苛刻,我以前跟方老师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他都不承认,他说统统作废,从今天起,从头学起。

你们学佛没有遇到这个老师?这是真正的老师啊,非常重要。这种教学的方法,就是四弘誓愿里头断烦恼。一切不准听,耳朵堵死了。一切不准看,眼睛也瞎掉哪。听他一个人指导,则他负责任。你不接受,那李老师就不管,就用普通一般听众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他不负责任。你接受他这三个条件,他完全负责任。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师承,师师相传,通是这一个方法。我在这个时代还沾了一点师承的边缘,我以后,恐怕找不到。我今天教学生,我要用这三个条件约束学生,那个学生掉头就去了。你有什么了不起呀,(笑声)善知识多的是。才知道难哪!

从这个基础上奠定下来之后,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自然就安,半年就看到效果,果然这个方法好!心清静、妄念少,智慧增长了,看东西听东西跟从前确实不一样,这就是效果。李老师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他非常谦虚,给我说出三个条件之后,他老人家说:我的能力可以教你五年。我受老师这个教学的利益,他说五年,我又自动延长五年,我跟他十年,十年完全遵守他的教导,不违背他的原则。这个基础是这样打下来的。

佛教是教育,教育一定要保持他的尊严,所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教学一定要尊师重道!如果学的人对于老师没有尊敬心,他决定得不到东西。学生能得到东西呢,与他对于老师对于课程这种敬重完全成正比例!所谓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老师到学生家里去教,学生对老师一定会轻慢,这个老师没什么了不起,我要他他到这里,不想要他就叫他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老师不值钱了。换一句话,老师再好,学生也学不到东西。佛门没有招生的,诸位打开大藏经,你看看哪一尊佛菩萨祖大德,当年在世曾经招过生的,没有招生,也不会劝人来听讲。净空法师对一门深入和师承的精彩开示

问:接著再请教老法师,我们一般世间讲求博学多闻,在佛法中,四弘誓愿里面,也有一条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历代祖师又开示我们,必须要一门深入,专精修学。那么这两者,怎么样来融会贯通呢?

答:这个是教学的方法、过程。换句话说,你求学、修行,目的在那里?要先问问这个。如果你的目的是在了生死、出三界,那你就得一门深入,你才能办得到。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弘法利生,那你就必须要广学多闻。你的知识常识不丰富,你应付不了广大的群众,你解决不了复杂的问题。所以你的目的在那里?

虽然有这么一个目标,可是修学过程还是要讲求的。如果你要是不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你广学多闻还是收不到效果。所以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儒家的教学、道家的教学、佛家的教学,他们都懂得这一些原理、原则。从什么地方开始呢?从立志开始。志不立,等于你的人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船行在大海里头,到那里去呢?不知道。你一生怎么可能有成就?无论学什么东西也没有成就。所以一定要有个方向、有个目标。有了选择之后,确定了,然后从那里下手,你应该学些什么东西?佛法里面,这个目标是度众生。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的目标订在这里,这是大乘菩萨,大菩提心。度这个意思,就是帮助、协助。众生是苦难的众生,我要帮助他,我要协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解决问题,这个志愿大了,这就是菩萨心。

你要想帮助他,你自己必须要有智慧,要有能力。你没有能力,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你怎么能度得了别人呢?那么要成就圆满的智慧,先要把智慧的障碍去掉。智慧的障碍是什么?烦恼。你烦恼没有离开,你决定得不到智慧。所以一定是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的方法,一定要一门深入。所以这个修学阶段,开端一定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能多,决定不能杂。多、杂,妄想断不了。断妄想是成就德行。孔老夫子教学四科,第一个就是德行,第二才是言语,第三才是政事,就是训练你办事的能力、谋生的能力,第四才是文学,才是艺术。所以这个政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职业的训练,你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你有谋生的能力。物质生活能过得去,这才把生活水平往上提高,过精神的生活。文艺是属于精神生活。它有次序的、有程式的,不乱的。

德行就是断烦恼,烦恼轻,智慧长,所以还是从一门深入。在佛法里面,每一个宗派训练人才,都是本著这一个原则。像天台家,他培养初学一定是叫你先念他的基本教材,三大部,三样东西《法华经文句》;《法华经玄义》,就是玄义,五重玄义;《摩诃止观》,是修行的方法。这三样东西都是智者大师做的,一定要能够背过,然后再去研究。他在这一段期间当中,通常是五年,五年专精,扎根。根扎了之后,然后再广学多闻。前面五年一定是一门深入,五年之后才广学多闻,这是一门的。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智慧浅、烦恼重,老师要求他五年,往往自动延长到十年、二十年都有。我们在《高僧传》里面都看到。真正那个基础扎实之后,他才涉猎其他的经论,才做广学多闻的工作,这才教化一切众生。所以人家是先修了以后再说,不像现在。现在是没修就说了,说了也不修。所以佛教的人才跟古大德,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原因在此地。那么我们自己要想修学,要想有成就,必须要依照佛所讲的原理、原则,我们才有成就。按著四弘誓愿的顺序,一定是先发大心,再断烦恼,再学法门,然后念佛往生,就圆成佛道。
问:师父这一段的开示极为重要。把目前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原理原则、程式,都点出来了。也就是修学上,必须依照四弘誓愿的程式来做,不可以颠倒。先发大愿,然后必须一门深入,断烦恼。然后才能够学法门,学无量法门,而圆成佛道。不可以一下手,就搞博学多闻,这样子就错误了。

再接下来请教老法师的这个问题,跟刚刚这个问题有一点连贯。就是说现在传播工具很发达,我们要取得各种经论的资料非常容易。现在学佛在这种时代,需不需要多看多听?或者是说,只要选定一位善知识的讲演来听就可以了?


师父:

初学佛法,师承非常重要。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大家已经疏忽了,也不谈这个问题。而实在在这个时代,师承也见不到了。可是世法、佛法,自古以来,不但在中国,在外国也不例外,可以说凡是有成就的,都是有师承的。那么我们在这个时代,也算相当幸运,还沾到一点边缘。

所谓师承,就是承受一位老师的指导。你要说这种方法是谁创造的?我们在佛典里面,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学生,菩萨也好,罗汉也好,就听他一个人的。一生都听他一个人的,没有听别人讲经说法。听一个人的,走一条路子;听两个人的,是走两条路子;听三个人的,是三叉路口;听四个人的,是十字街头,你就无所适从。所以我过去年轻的时候,也在佛学院教过书,以后觉得不对,我就不敢再教佛学院,我也不敢办佛学院。为什么呢?我要造这个业,这个业造得很重。我对不起这些年轻人,找那么多老师,开那么多课程,各人讲各人的,把这些学生那个头脑搞得团团转。真是搞的像一片稀烂的浆糊。学了三年,学了四年,毕业了,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充其量,只能懂得一点佛学常识、佛学皮毛,与修、与学都帮不上忙,所以我们才舍弃了办佛学院的这个念头。

我自己的修学,过去就跟李老师一个人学,非常有受用,进度非常的快。现在人常讲,充满了成就感。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以居士的身分,跟他老人家学习。我的进度是一个月学会一部经。李老师的标准,这一部要能上台去讲解,才算学会。如果你不能够上台讲演,就不算学会。我一个月学一部,我跟他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总共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虽然我没有上台,但是我很有把握,我决定能够上得了台,我也决定能够讲的像个样子,充满了自信,真的是法喜充满,那是佛学院里学不到。

以后我出家了,白圣法师找我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书。我在三藏学院开课,就拿台中所学的这些材料,我一个学期教一部经。你想想看,我学了十三部经,他们佛学院三年,六个学期,我才用一半,我还有七部经派不上用场。你就晓得这个效果是非常非常的显著。所以跟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这是自古至今,修学的捷径,成功的秘诀。很可惜,现在人不知道,一下手,这要听,那要听,听的那个脑子里头乱七八糟,充满了矛盾、疑惑,这不叫自找麻烦吗?开不了智慧。正是清凉大师所说的增长邪见,他搞的是这一套,他不是增长智慧。跟一个人学,他走一条路子,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怎么会相同呢?

我们今天只能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说出来,不能要求任何人。听众听到之后,你们自己去想想,你们觉得这个对不对?我是这个路上的过来人,我是这么成就的。但是也许你问了,你还不错,遇到好老师,我们到那里去找好老师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要你有正知正见,当代找不到好老师,找古人。这个例子很多,作古人的私淑弟子。在中国第一个例子,就是孟子。孟子那个时候立志求学,他仰慕孔子。孔子已经过世,不在了,孔子的著作在,他就专念孔子的著作,一家之言,跟一个人走。如果有问题,有疑问了,就向孔子的学生,孔子学生在,向他们请教。专学孔子,他学成功了,学得很像。中国历史上称孔老夫子为至圣先师,孟子亚圣。这个叫私淑弟子,没有接触到本人,接触他的遗教。往后在中国这个例子就很多,你看在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大家都熟知的,写《史记》的司马迁,这是汉朝的大文学家。他跟谁学的呢?他跟左丘明学的。诸位想想,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个时代,他是汉朝,相差几百年,那怎么个学法呢?他学《左传》,《左传》是左丘明的著作,专念《左传》,研究《左传》,学习《左传》,他学会了,成为一代文豪。跟一个人学,一家之言,他不杂。

那么唐宋八大家韩愈,这个了不起,唐宋八大家第一名。韩愈跟谁学的?韩愈学司马迁,读《史记》,专攻《史记》,专读《史记》,他们相差也几百年,他也成就了,一代大文豪。所以现代这个世间,我看看没有人值得我佩服,我找不到老师,找古人。古人这些典籍在,你真肯下死功夫,你就是他的学生。他在不在身边没有关系,他的著作在,你在这上下功夫就行。

在我们佛门里面,也有这个例子,藕益大师大家知道,这是我们净土宗了不起的一位祖师,著作等身。他的老师是谁呢?莲池大师。可是你要晓得,藕益大师学佛的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他怎么学呢?《莲池大师》的全集,现在也在,现在在台湾出版,数量也很多,很容易得到。藕益就专学莲池,念他一个人的书,跟一个人学,他是莲池的学生,他成就了。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七代祖师,他是第八代祖师。所以眼前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

我跟李炳老修学的时候,李老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他说我的智慧、德能没有办法帮助你,我还不敢以老师的身分自居。他劝我学印光大师,做印光大师的学生。印光大师不在了,《印光大师文钞》在,只要专依《印光大师文钞》学习,你就是印光大师嫡传的学生。他是印祖的学生,他叫我也做印祖的学生,那这样就变成同学了,这是老人家谦虚。老人家也说的是真心话,不是欺骗人的。用这种方法,那我们求老师就不难了。
我这些年来,在海外各个地方教人家,以什么人为老师呢?以阿弥陀佛为老师,大家还有话说吗?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就是,你每一天念《无量寿经》,研究《无量寿经》,深解义趣,依照《无量寿经》教训去做,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这个善知识是世、出世间第一善知识,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还有什么话说?李老跟我介绍的是一代祖师,我跟你们介绍的是佛中之王,我们大家都是弥陀弟子,决定有成就。一个人学一家之言,一部经,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了。特别是在我们初学,涉猎太多了,决定没有好处。我们的时间、精力都分散掉了,不能集中。必须自己有成就,在古时候的成就,教下是大开圆解,在宗门是明心见性,然后你才可以广学多闻。也就是烦恼真的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断了。烦恼障破了,所知障破了,你才有资格进入底下一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一定要守住一门深入。自行化他,统统一门深入。讲经,我就会讲一部经,这个不丢人。人家请我讲经,法师请你讲,那个经我不会讲,没有讲过,你另请高明,这个不算丢人,这是讲的真实话。孔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真智慧。决定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那就错了,对自己的损失太大了。

我教各位同学讲经的原则,提供你们参考的资料,你们只要取十分之一就好,十分之九要舍得放下,你要是看到句句都好,一样也不肯放下,那你的麻烦就大啦!所以要有胆量放下。佛法尚且要放下,何况非法呢?这个原理要懂!佛法大海,我们没有办法一口把它喝尽,要在佛法里成就,也只是在大海取一滴水而已,无量法门取一个法门,无量的经论取一部经论;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了,世出世法都通了,你要问为什么都通了?因为清净、平等、觉。

你在一部经上不能得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你就没有通,通的标准就在此地。这才晓得如果你涉猎许多法门,要想得到清净、平等,就很难。太难了!而且你所学的东西,都会变成世智辨聪。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有妄想、有执著,而佛法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你要懂这个道理,然后你才晓得老师教诫的慈悲,他是真的想成就我们,而不是误导我们。如果他劝你什么都学,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要你广学多闻,那么这个老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魔,怕你成就,故意害你的,这样搞让你一生不能成就;另外一种是无知,他本身也不懂,所以误导你;如果真正是善知识,他不会这么教;你不能接受,他就不教你,你肯接受,他一定教导你,不会误导你的,那才是真正善知识。

所以说佛法求的是什么?求的是清净、平等、觉。你们想想清净、平等、觉,是修一个法门、一部经容易得到?还是修许多法门,许多经论容易得到?这种经验我们都有,你们在此地短短三个月,这三个月的体验当中,都有这样的认识。你们过去在佛学院念四年,所学的课程样样都有,五花八门,回想四年学习的经验,跟此地三个月一门深入比较,不就知道了。是三个月学一样东西,有一点收获,有一点心得,还是过去四年学那些东西有心得、有受用呢?两相一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清净心生智慧啊!《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正觉。心清净,实相般若就现前哪!

由此可知,放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诸佛菩萨没有别的本事,就是他能放下;世间人放不下的,他都放下了,本事就在此地。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放下六道轮回;放下贪、嗔、痴、慢,就是放下三恶道。跟你讲:放下三恶道。’‘好!我要放下。跟你讲:放下贪、嗔、痴。就愁眉苦脸,觉得很难了。你不晓得三恶道从哪里来的吗?三恶道的业因就是贪、嗔、痴啊!果上我们没有办法放下,要从因上放下,因放下,果就没有了。所以放下见思烦恼,就放下六道,六道就没有了;放下尘沙无明,十法界就放下了。所以诸佛菩萨修的是什么?就是修看破、放下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60905&extra=page%3D2&page=2佛陀教育网络学院欢迎大家: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空法师专辑网站: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空法师专辑网站:
http://www.amtb.t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17 16:57:03编辑过]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特别推荐: http://www.fodizi.com/fofa/1_1.htm

幸福人生从深信因果开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南无阿弥陀佛2007-9-30 23:36:50

最重视师承、最尊敬师道的是佛法

佛法里面只有一个师道,师就代表一切最重视师承的、最尊敬师道的是佛法。那我们要学,没有老师这怎麼能成就!可是今天我们要找老师,到哪里去找?已经找不到了。纵然你找到老师,说老实话,我们自己做学生的资格也没有,这是实在的。那个好老师遇到你,不肯教你。

我在南部遇到文学院几个同学,我就问问他,你们学佛多久了?他说学了二、三年了,曾经看过什麼书?看了一大堆。这就是什麼?思想已经乱了。所以我就很坦白跟他说,你们如果到台中找李老师,那李老师点点头,不错,很好,很难得,好你回去!不教你了。为什麼不教你?你的思想已经乱了,不容易理出一个头绪出来,没法子教你。如果你找到李老师,你想跟他学佛,问学佛多久了?我现在刚刚想开始学佛。你看过什麼经没有?我什麼都没看过。好,你跟我学,为什麼?你是一张白纸,你没有受过染污,你能够接受。这是讲我们今天做学生的资格都很难!

我所以幸运,比你们好一点的地方,就是我碰到老师,我发心学这个东西,没有听过经,自己看了一点,没听过经,没有跟任何人学过,所以老师一看到我很欢喜。我的学佛就跟一个老师,自始至终听他的教诲,一个人给我带路,走的是一条路。你听两个人的两条路,听三个人的三条路,听四个人就四条路,到底哪个路正确?无所适从!所以你们今天看东西,每家的东西都看,这个麻烦大了,这就是什麼?一开头你们就错了。在佛法、在我们中国过去教学不是如此的。一开头一定是师承,师承里面顶重要的根本老师,根本老师是启蒙的老师。今天来讲小学老师,你看从前的念书人中了状元,他回家去拜老师第一个拜老师拜谁?拜他启蒙的老师。而不是拜以後所教学指导的老师,不是拜这个。

学佛的信心在师承中建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1998/5/24     4

学佛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末法时期,特别是在现代,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好,「邪师说法,如恆河沙」,破坏我们的正念,扰乱正法,他以甜言蜜语、花言巧语来诱惑你,你要是没有正知正见,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蒙蔽自性,误入歧途,那就太可惜了。今天有一个同修告诉我,说有一些念佛人听人家讲「本愿念佛」,这个名字很好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特别提倡第十八愿,说不需要持戒,不需要拜佛,只要有发愿就能往生。这个说法很动听,一听说,我也不要持戒了,可以放荡了,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什麼坏事干了都没有关係,只要我心裡愿意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也不必吃素,天天大鱼大肉也不碍事,杀盗淫妄照干,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临命终时恐怕是魔来接引,不是佛来接引!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凡是这些言论、这些诱惑,都是魔来扰乱,邪师说法如恆河沙。

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我们在一生求学、求道,以什麼為準则?跟定一个老师,不是这个老师教的一概不听,我们道业才有成就。今天听这个人的,明天听那个人的,后天又听一个人的,你準堕叁途。世出世法成败的关键,都在师承。现在没有师承,為什麼?老师找不到学生,到那儿去找?找到一个学生,学生百分之百听老师的话,找不到了。我自己常常想:大概我是师承的最后一个,我以后没有了;我是个大傻瓜,听老师的话,老师怎麼说,我就怎麼做。再找我们这样的一个学生,听话的学生,找不到了。我有这麼一点成就,就是老老实实听老

师的教诲,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讲经说法。老师交代我的,只有听他讲经说法,除他一个人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準准听。我接受,我就听老师的话,所以谁讲我都不相信,我都不听,我只听老师一个人的。老师没有同意、没有准许,这个书不可以看;我们要想看一本书,要跟老师报告,老师点头,这书你可以看,才能看;若是不行,不能看,那就不看。我们真听话!你要不肯听话,什麼人的话你都听,什麼书、文字你都看,你这个头脑裡面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你的心怎麼会清净?你怎麼能开智慧?所以老师对学生这个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真正的关怀、爱护、帮助;奈何学生不服,学生不相信,学生不肯听,那就没法子。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各有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福报,他这一生得度的机会没有了,只能在佛法裡做个善缘。轻易听信别人的邪知邪见,这个问题严重。

「我闻」这两个字裡面的深意就是师承阿难尊者一生所说的,祖述老师的言教,没有自己的。古时候老师教学生,这个要求通常是五年,五年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诲,不能够听别人所说,不能够随便阅读文字,期限是五年。五年你得根本智,根本智是心地清净、智慧生,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你有这个能力,老师对你就开放了。开放就是参学,参学就是什麼人讲的东西你都可以听,什麼书籍你统统都可以看,没有限制,完全开放了。这个开放的标準、条件,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老师放心,没事了,什麼你都可以去参学,什麼都可以接触了。如果五年还没有这个能力,那对不起,再加五年。我们在《高僧传》看到,有不少人叁十年不离开老师的,什麼原因?感老师之德,守老师的教诲。能够二十年、叁十年,那个根扎得多稳固,这样的人多半成為底下一代的祖师大德,这是当然之理。我们要晓得,古代这个教学方法正确,正是中国人所讲童蒙养正,功德在此地。

我们初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定,智慧没有现前,邪知邪见似是而非,很容易被诱惑、很容易上当;一旦误入歧途,后悔莫及。如果再要造作罪业,毁谤正法,障碍人行道,那个果报更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的。世间人没有福报,遇到这些妖魔鬼怪,被他诱惑走了,我们也不能够挽救,只有在旁边嘆息而已。可是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能走他那个道路。我们念佛人决定要依净宗的五经一论,这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我们一定要相信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有许多人认為这是居士会集的,不可以流通,说这个话,他根据在哪裡?如果在佛经上找得到根据,是佛说的,那没有话讲;不是佛说的,是他说的,我们不听他的。世尊当年在世,维摩居士是在家人,维摩居士说法,你看看佛派遣他的弟子去听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阿罗汉见到维摩长者,维摩长者升座讲经的时候;升座是代佛说法,居士升座讲经是代表佛说法,出家人见到的时候也要顶礼叁拜,右绕叁匝,跟见佛讲经说法那个礼数没有两样。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要懂这个道理。

《无量寿经》汇集本和师承的相关开示(节选)
《太上感应篇》
217集,2000/3/5

诸位同修,大家好!昨天是韩馆长往生三周年的纪念,很感谢许多同修从海外各个地区来参加追思。法会做得很圆满,意义非常深长,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感恩,也是做给全世界护法的大德们看看,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决定是知恩报恩,感恩戴德。任何人对我们有丝毫的关怀、爱护、帮助,我们终身不忘,将自己修持一切功德都回向给这一些护持我们的人,帮助我们的人,这是遵循佛陀在经论上常常对我们的教诲。

昨天「台南净宗学会」无量寿经研读班,传一封信给我;台北同修见我,也提到一些问题,说现在有不少人反对读夏莲居的会集本,在台湾、在中国大陆也都有,问我要不要再念这个本子?这个问题对我们净宗学会来讲,是很严重的打击。所以我跟他讲,跟大家说,我们是有师承,我们追随一个老师,向一个老师学,我们对这个老师有没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决定依从老师的教诲;没有信心,你对哪一个人有信心,你跟哪一个人学,你会有成就。如果你追随这个老师,对老师没有信心,你一无所成。

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他老人家把这个法本交给我,要我弘扬这个法本,依照这个法本来修学,这个原本今天在此地。这里面的眉注,是李老师亲笔写的,这是原本,你们所看到的是影印本。这里面的眉注是李老师亲笔写的,这一次不少同修看过了,你们看看版权页是民国三十九年,公元一九五0年。这个本子,老师当年讲这部经跟写这个眉注,距离今天整整五十年。我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的第二年,他把这个本子交给我,那个时候我还没出家,我一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就读诵受持。韩馆长五十岁生日的那一年,我们很想发心讲这个本子给她祝寿。李老师当时告诉我,他说缘还不成熟。为什么不成熟?不了解净宗的人很多,误会的人很多,大家对于夏莲老不认识,有成见,所以会批评这个本子,他说你年岁太轻,资历太浅,你招架不住。缘没成熟,所以这个本子我一直就收起来了,但是我自己常常读诵。

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了,我想到这个本子,台中莲友们都没有见过,当年这是一九五0年,李老师讲这个本子是在台中法华寺,那个时候恐怕还没有台中莲社,听众只有三十几个人,其中有周邦道、有洛杉矶的甘老居士,他们都是那个时候的听众。李老师讲这个经我没听到,他把这个注给我了,这眉注给我了,我能够完全看得懂他的意思。所以老师往生之后,我就发心把这个本子影印一万册,回向给他老人家增高品位。这一万本当中两千本,是洛杉矶翟匀英居士兄弟姊妹发心印两千本,我担任八千本,这第一次印出来。印出来这个本子,在台湾流通大家看到了,海外的人看到了,皆大欢喜。于是来找我,「法师,你能不能把这个经讲一遍?」我晓得老师说的因缘,这个时候成熟了,人家来找我,请我讲。最初的三、四遍,我在讲台上用老师的原本,以后对这本子非常珍惜,所以就把它收藏了,我也用影印本,这个原本见到的人愈来愈少。

我这是有师承的,李老师的老师是印光大师、梅光羲居士,李炳老的教是跟梅光羲学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所以印祖我们是嫡传,梅大师跟我们有法脉的渊源,我们有师承的关系。夏莲居居士跟梅光羲是同个时代的,而且是非常好的朋友,非常好的道友,我们现在了解,都是菩萨化身,不是凡人。我认识黄念祖老居士之后,每年总有一两次见面的机会,在一次访问谈到这个问题,我探讨他,夏老究竟是什么人再来的?他笑而不答,他说机缘还没成熟,不能够宣布。什么原因?如果宣布,毁谤的人更多,让这些毁谤的人造阿鼻地狱,这是佛菩萨决定不做的事情。我们心里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这是师承,外面几句谣言我们就动了,那我跟李老十年不就白跟了。不但是白跟了,人家反过来一句话,就把我踩到阿鼻地狱去了,「净空法师,忘恩负义,背师叛道」,我四十年弘法利生,这八个字就全部抹煞掉了。你要晓得,忘恩负义,背师叛道,是什么人?地狱众生,这个哪能做!我们的老师是不是一个邪师?不是,这是社会大众公认不是邪师;既然不是邪师,是真善知识,你背叛,你愚痴!你薄福,不但薄福,你没有福。亲近善知识多么难!世尊在《华严经》,《四十华严》一开端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你看清凉大师批注,一个人在一生能够亲近善知识,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哪有那么容易!

摘自净空法师《往生论》 1987/07

古德的教学,实在讲就是一门深入。几十年前,我读唐大圆的书,他讲的话我记得,但是没有把他当作金玉之言来看待。这一次再想想,他老人家的话,他在民国初年说的,对於中国的教育,他认真的做了一番批评。他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著重在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著重在读诵,求根本智。西洋风气侵入到中国之后,中国人迷失了自己,学习西洋的方法,他说西洋的方法所得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他讲的很正确,是知识,西洋人没有智慧。

中国从小开始读书就是叫你背书,背诵,而且背诵只背诵一种。背诵的目的是训练根本智,并不是叫你理解经的经义,这个跟佛门的教学法观念完全相同。佛门一入门,五年学戒,那是什麼戒?不是戒律,把五年学戒学戒律,那就错了。是五年守老师的教诫,对於老师百分之百的依从,老师叫你念一本书,你这五年乖乖的就念下去,不求解义,没有讲解,就是叫你读。实在讲,他的用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一入佛门,先用五年的时间奠定戒、定、慧三学的基础,然后才开始学习,这样学法的。

所以学,换句话说,就是要专。在这个时代找不到老师,这是真的,李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没有老师,找不到老师,怎麼办?私淑古人,依古人做老师。譬如说我们依印光法师做老师,我们下定五年的决心,一般时间都是五年,李老师那时候要求我也是五年。我五年真正得到他的利益,我报他老人家的恩,我守他的戒条守十年,时间加一倍,我跟他十年才离开他。如果我们跟印光法师,依印光法师做师父,《印光法师文钞》在,我这五年或者是到十年,我就念《文钞》。除他老人家之外,我统统不看,统统不听,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学生,这个了不起!

实在讲,这样子五年下来,人心定了,心清净了,只要你心定下来,心清净下来,你的眼睛就放光了,弥陀光明你就会见到,光明遍照见到了。否则的话,我们这个心乱,乱修、杂修。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去看那个法师,搞得一塌糊涂。你们看看《文钞》,看看《永思集》里头,有不少印光法师的学生,归依的徒弟,偶尔到庙里去看看师父。印光法师来,见到他一定把他大骂一场,问他你来干什麼?他说我来看师父。「师父已经见过了,还有什麼好看的。骂回去。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钱财,不回家好好的念佛,到处乱跑。这是一个好老师!这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样的善知识,今天我们佛门提到印光法师,没有人不尊重的。有没有人赞叹他的?没有。为什麼?印光法师那个作风,信徒都跑光了,一个都没有了。现在大家要信徒。印光法师不要信徒,印光法师要自己身心清净,叫一切众生各个身心清净。清净心里面自然具足了戒定慧,三学增上!由此可知,我们自性清净了,与佛光就相应。佛的光明,自性光明,这里面也没有界限,才真正证实了生佛平等,自他不二,圆满自性遍照法界,才能入这个境界。

摘自《八识规矩颂》 净空法师早期讲演

老师怎麼找法?我常常在外头劝别人,今天要想找老师,哪个是真正好老师,这我们不晓得。你要跟到一个邪师,那好了,这一辈子就错了!他走错,你也走错了;你跟著一个好老师,那走对了。实在是遇不到老师的话就找古人,不找今人找古人,古人这是已经有成就的,你找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种师承的方法,在古时候就有。

譬如说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就是私淑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那个时候想求学,莲池大师已经过去,不在人间了。但是他的著作在,所以他的修学就是依莲池大师所有的著作为中心,接受他一个人的教育,依莲池大师为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世了,蕅益大师的成就以及他的基础,奠定在莲池大师的《全集》上,他有几十种的著作,是一个人写的。你看这几十种的经论是一个老师指导的,不是两条路,是一个老师。必须要这样子下上十年,至少得十年的工夫,有个一家做为基础,你的根底深厚,就跟树一样有根、有本,然後才能够生枝叶。枝叶是什麼?任何家的著作东西我都可以看,都可以听,都可以参考,你就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今天怎麼样?没有根、没有本,一开头就要去参访,到处去乱听、乱看,看得头脑一塌糊涂,满脑袋的浆糊。你怎麼会开智慧?你怎麼会有受用?所以今天我奉劝诸位是学一家之言,譬如在佛法里头,莲池大师的《全集》我们现在到处可以能够找得到;蕅益大师的《全集》,这都是比较近一点的人。他们的文字还不太古,我们能够看得懂、能够受用,这是明朝末年的人,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是五百年的样子。如果更近一点的这真正有成就的,清朝的灌顶法师,他的著作也有三十几种,他是乾隆年间人。再晚近一点的像我们民国初年的,圆瑛法师有成就的,谛闲法师有成就的,他们都有《全集》在台湾流通。

可是诸位要学什麼,就得学一家,我学谛闲法师的,就专门看《谛闲法师全集》,在这个《全集》上用十年工夫,要把别的都放下,跟著一个老师学,学十年,然後才看其他各家的东西,你才会有受用。你才会像《金刚经》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所见、所闻一切明了,不被境界所转,不会被人牵著鼻子走。

可是古来注疏虽然著作很多,你要是统统都学很困难,不容易!要在他所有著作当中选一门,这一门为主修,其馀的做助修,正助双修。香港过去的海仁和尚,我在香港讲经去拜访过他,他那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了,好像是前年圆寂的。我看他已经九十多岁,他是专攻蕅益大师的,而且在蕅益大师三十多种著作里面,他是专门攻《楞严》。蕅益大师《楞严经》的注解,就是《楞严文句》他完全能够背诵,在香港有「首楞严王」之称,可见得人家造诣之深。他是不搞另外东西的,他就是搞一家的,一生受持一家。诸位你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从这个上面奠定自己的基础、根基,你们会有成就,一定有成就。

千万不要这个也不错,那个也很好,好奇心!好奇心害死了自己,不老实。得老实守一家才管用!我比你们幸运,就是一开端我到台湾来就三个老师,我的哲学就是方东美先生一个人指导的,跟他一个人学的。一入到佛门就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死了之後,我就跟李炳南老师,我跟他十年,跟章嘉大师三年,领路的人一个人,不是那麼多,多就麻烦了!你们今天,章嘉大师已经不在了,李老师已经九十三岁,你现在找他已经不行。我那个时候去还算是很好,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现在九十三岁。九十三岁还在教书、还在讲经,可是教学他已经不愿意做了。所以今天顶重要的就是师法古人,师法前贤,你看看哪个人他的思想跟你比较接近,你对他很尊敬,他的著作你念起来很有兴趣,你就选择这一门,下十年工夫,把自己的基础打好。

净空法师关于师承和一门深入的答疑

问:他说很多人认为念佛时应当心中想着佛,如大势至菩萨说的,怀着一种如子忆母的思念心去念佛,方有效果。如果不忆念,只念佛号,或者是心念耳闻,只能做为除妄念、入定的一种方法。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答:现在说法很多,所以学佛、学道,或者是古时候人求学最重要的在师承。师承是什么?跟一个老师学,你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容易成就。现在师承没有了,你学佛会听到许多的音声。音声纵然都是正确的,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正法,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要学?众生有无量的根性,你没有无量的法门你就度不了无量的众生。可是你一定要晓得,你必须先成就自己,才能学无量法门,你自己没有成就,你没有资格学无量法门。一开头就学无量法门肯定不能成就,你的心是乱的,你的思想是乱的,你不能成就。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戒定慧,戒就是规矩,要遵守规矩,目的是要得定。我们念佛也不例外,念佛三昧就是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是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这才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从前人学佛一个老师,不是到处跑庙;到处跑庙你心就跑乱了,你会听到很多声音,你就没法子了。你跟一个老师,跟一个人学,你就会有成就。我学佛实在讲就沾了这点便宜,没有到处乱学,老师不准。我学哲学,方东美先生一个人,他不让我听别人讲课,也不让我接触别的学生。他每个星期天在家里替我上课,学生只有我一个,这就是古时候人讲的师承。入佛门之后,头一个就是章嘉大师,我跟他三年,接受一个人指导。三年之后,他老人家往生,过了一年我才找到第二个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我跟他十年,一个老师,进门就跟我谈条件。你要到我这儿来学习,要来拜师,他说可以,有三个条件,三个条件你能接受,我收你做学生;你不能接受,那你另请高明,你到别的地方去。这三个条件,第一个你从拜师这天开始,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一个人教你;任何在家、出家的大德你都不能够亲近,你都不能够去听,这头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因为我过去跟方先生学的哲学,跟章嘉大师学了三年,他说那些我不承认,统统作废,你到这儿来从头学起,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书,不管看什么书,世间的书、佛书,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你看的东西都要得我同意,连佛经都是一样。你想想看,这三个条件能不能接受?我们初听了之后,从来没有遇到老师这么跋扈,好像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可是我们也知道李老师是个真正的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的,所以想了一想还是答应。这样我正式拜了老师,遵守这三条。

三个月之后,我们就晓得产生效果,为什么?眼不能乱看,耳也不能乱听,一切听老师指导,三个月之后烦恼、妄念显着减少,这个减少之后智慧就开了。智慧为什么开?从前听东西听得不很清楚,现在会听得很清楚;从前领悟不到的,现在听了能够悟出一些东西。以后到半年的时候就更显着,才知道老师这个方法高明。他先把你堵塞,像现在这个机会很难得,你尽听这个人的、听那个人的,听得一团糟,到底哪个是对的?你要去问都对,在对你来学习时都不对。为什么?你同时走好多路。所以一个老师教是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两条路你怎么走法?三个老师,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要搞个十几个老师,你怎么办?你怎么会有成就?古人老师教学生,对学生要负责任,他一定帮助你把你带出来,从迷惑颠倒带到觉悟,破迷开悟;可是你要是有怀疑,对老师有怀疑,那就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非常不容易。

我们今天教学到哪里找这个学生?找不到!现在没有了。像我们这样乖的学生,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服从,百分之百的服从,一个都找不到了。我遵守老师这三个约定十年,十年根紮下去了,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所以非常不容易。这就是除妄念,老师教我们放下、看破,看破、放下,李老师教我们的方法,真的是教我们放下。看破是智慧,帮助你放下,放下之后,又帮助你更深一层看破。以后我明白了,原来成佛之道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放下,他就圆满了。所以我们现在懂得了,开头一定要放下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真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再把分别放下,你就证菩萨果;最后再把妄想放下,就成佛,道理要懂。

我们今天看到佛学院,佛学院我也教过,时间不长,教过很短的一个时期。以后怎么样?不敢教,良心责备,受不了。为什么?佛学院里头课程很多,老师太多,把学生都教糊涂了。这是罪过,这个事不敢,从前方老师讲误人子弟。我们向佛学院建议,希望学生都能专学一门,佛学院不答应,他说这样就不像佛学院。佛学院一定要像学校,要排很多课程,每天排很多课程,请很多老师。所以我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我不敢教了,不忍心教下去。

我们自己是受一个老师教的,知道一个老师的好处;多几个老师,讲的真的都不一样,学生学了之后不知道听哪个人好。所以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学了点佛法的皮毛、常识,教义什么都不懂,一般佛学院大致上都是如此。中国古老的教学它有一套道理,比西洋科学的方法,我觉得更科学,更有道理,就是一门深入我们这次从巴黎会议结束之后我就访问,接受剑桥大学跟伦敦大学的邀请,给他们上了两堂课,他们的汉学系,对象是他们的教授、研究生。回来之后我有很深的感触,汉学程度要跟从前比,差距很大,原因在哪里?中国汉学的老师没有了。外国人到哪里去学?中国大师没有了,这很值得忧虑。中国传统的学术,儒、释、道三家,现在儒释道三家都没有大师,它的水平当然下降了,所以我们就非常忧虑。

我们汤池这个事情做成功了,效果我们看出来了,所以我们决定把汤池交给国家,无条件的奉献给国家,我们不做了,让他们接着去做。汤池这个事情世界都知道,联合国一宣布,世界都知道。我们着急要做什么?就是要培养儒、释、道三家的老师,时间最少要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他有方向、有目标,他一条路。十年他心就定了,专攻一部,他有成就,你要学好多门,不能成就。我们希望能有五十个人,在一块学习十年,每个人专攻一部经,这部经就是儒、释、道都可以选。道家可以选《老子》,可以选《庄子》,十年专攻;儒家可以学《论语》,可以学《孟子》,也是十年只学一样,不能学第二样;佛教经典亦复如是,十年专学一部经。有很多人要来报名,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的教学很特殊,你要有能力,你有这个能力还要有德行。

德行的基础,我们要求一定要落实《弟子规》,《弟子规》儒家的;要落实《感应篇》,《感应篇》是道家的;要落实《十善业道》,佛家的。这是儒释道三个根,你没有这三个根,你学什么都学不成。人没有道德怎么行?所以伦理、道德是根、是基础,你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如果出家人,至少还要落实《沙弥律仪》,这是我们学蕅益大师,一生遵守《沙弥律仪》。你要有这个根,有这个根之后,儒释道选一部,专攻一部十年下来。怎么个教法?你自己要有基础,我们采取的,佛门是《大藏经》,儒跟道都在《四库全书》里面,你从《四库》里面去选。选了之后,我过去教学,教学不是我讲给你听,不是我讲经我讲给你听,我讲你听,不是的。教学,我教你学,是你学。

我以前教过,我的学生也很喜欢我,但是学生非常辛苦。一个星期是四个小时课,我在李老师的研经班里面我教《金刚经》,教过一年。教学的方法,那个时候是两个学生发心学《金刚经》。好,学生很多,别的是旁听,这两个是真正学我这门东西。我上课,把经文从哪里起到哪里我指给他,然后提供你要去参考哪些东西,我交代完了之后我的课就没有了。下一堂上课,一堂课五十分钟,两个学生抽签,抽到就上台来讲,你讲我听。五十分钟,你讲四十分钟,最后十分钟我做讲评,我是这个教法。所以学生很苦,他们告诉我,我这四个钟点的课足足要准备两个整天,很苦,但是怎么样?很有受用。他要查很多资料,他要写笔记,他要上台讲给大家听。我是坐在最后一排,为什么?最后一排,你的声音要我听得见才行,听不见,你的音量不够。所以我是这种教学法。

我将来带这五十个学生也是这个教学法,你们五十个人,每个人至少一个星期要做一次报告,两个小时,我天天要听,两个小时你讲给我听。一堂课大概九十分钟样子,你要讲七十分钟,留下二十分钟,十分钟同学们批评,十分钟我做总结论,我是这个教法。你没有这个能力,你没有法子参加这个班,这个班不是像我天天讲经,你听经,不是这样的!如果说是文言文,没有句读的,《四库全书》没有句读,你连句子都圈不下来,你怎么能学习?你就没法子学习。所以这不是普通班,这真正是研究班。这种教学法,告诉诸位,在从前的大学就是这个教学法。从前大学教授没有上台讲给你听,都是指点完了之后,下个钟点你讲给老师听,这叫教学。我教你怎么学,不是我讲你听,哪有这种道理!我讲你听是教小学生的,哪里是教大学生?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十年,你自己专攻一样东西,你至少参考几十种资料,你才会真有成就。你那门东西将来是世界冠军,真有成就,那才叫大师。所以我不敢讲教,我讲供养,我愿意供养五十位大师,儒释道的大师,我愿意供养他们,我来陪他们,这才能成就。所以不是那么儿戏的,我要来报名,他也要来报名,那还行!那五十个人就不必挑,太多了。所以人家问我,要怎么样才能参加这个班?先到汤池去学习,到汤池去学一年。在那边什么?在那边教一年。你能在汤池教一年,教得很有成就,大家赞叹,由汤池那边推荐你。所以我们不是报名,是要你自己真的去教,你的基础的伦理、道德真的做到,你对学生、对朋友、对同事、对宾客,到汤池去访问、学习的人非常之多。

今天他们打个电话来,非常欢喜。有十九位到那边参观,是县的代表,就是十几个县,每个县一个代表,到那边参观。而且每个人还捐了一百块钱,收了一千九百块钱,难得!这是各个县代表支持我们这个中心,非常难得。一般做官的都是要钱,这是送钱来,太难得了,虽然是不多,但是好事情。如果全国每个县都派代表来送,那我们的钱就用不完了。所以有一定的制度,一定的方法,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人才出来。现在学校为什么出不了人才?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学给我的教授,我都不去上课?上课浪费时间,学生心浮气躁,有什么去头!所以我是很欢喜跟大学教授举行座谈会,我们来交流,这个倒很好。

     —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一 2006/10/27

(本站按语:念佛方法分四种: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此问中所提及的是观想念佛,但观想念佛还有一些细节,并不是只简单的想着阿弥陀佛。末法时期是持名念佛为最,念佛要领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必再夹杂观想。念佛的益处非凡夫所臆测,持名念佛并非只有除妄念、入定的功效,也不比观想念佛的效果差。)
来源:http://www.dizang.org/wd/nf2/083.htm

《大方广佛华严经》       档名:12-17-0628

我在年轻的时候,个性跟袁了凡一样,真是刚强难化。我年轻时接触宗教很多,我都没有这么诚意的投入,唯有在佛法里头找到真乐。但是佛法要有运气,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好老师,能帮助你解决问题。《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第一部学的,一开端佛教导我们,第一个条件是要「从明师受戒」,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跟到一个好老师学习。

这个「明师」不是知名度高,是真正有修、有学、有证的善知识,你找到这样一个好老师,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自己具足好学生的条件,好学生对老师百分之百的依从、百分之百随顺老师的教诲、放弃自己的成见,老师指出一条成佛之道!你不听老师那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开头学习不能离开善知识,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善知识少,可以依古大德为师,一样能成就。

《大方广佛华严经》       档名:12-17-685

古德教人亲近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识,我们今天讲的好老师,有德行、有学问、有修持的好老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头一句话,佛说的:「从明师受教。」这是我们这一生修学,道业能不能成就的第一个因素。心正了,语当然就正,身当然就正,正就得自在了。你看看经文上『示现三种自在』,佛菩萨已经得到了,而且非常自然。现在还要示现,示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表演,把正心、正语、正行表演出来,就是意自在、语自在、身自在表演出来给大家看。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738卷     档名:12-17-0738

【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就是给我们讲要依靠善知识,「从明师受戒」,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关键的因素。跟到一个好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跟一个不是真正善知识,那你要受很多辛苦,你这一生很难成就。尤其是第一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以后你接触别人,你都会拿这个老师做标准,做一个辙码子,去量别人,这个麻烦!第一个老师是比什么都重要。

亲近的老师太多、太杂,肯定是不容易成就,为什么?你的思想、思路乱掉了。古人求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讲的师承,他跟一个老师,他跟老师的思想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条路!容易走出来。诸位要晓得,两个老师就是两条路,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老师愈多愈糟糕,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60905&extra=page%3D2&page=3

净空法师关于师承的开示

早年,我因为有工作要上班,所以想利用公余的时间,到学校去听方东美先生的课。方先生每个星期在学校上课,我那时候找他,目的只想在学校里旁听他的课程。我跟他认识是自己写信给他,我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向他老人家请教。一个星期之后他回信了,约我到他家见面,面谈就是考试。

面试的结果,他跟我说:「你不需要到学校去听课。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一无所获。」我听了他这几句话,确实很难过,像凉水浇头,满腔的希望一切都完了。过了几分钟,他老人家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的课。」这是我作梦都不敢想的!到以后学了佛,懂得师承,才知道他为什么要费这么多的时间来教我,不让我到学校去。我到学校去,一定认识很多老师,一定认识很多同学;认识很多老师,我就会听到很多东西,杂了,乱了。我那时候跟他,确实是一张白纸。所以,他很慈悲,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

在台湾,他用这个方式教学,大概在那段时间当中,只有我一人,没有第二个。以后他的学生多,听到老师教这么一个学生,方老师的学生我认识很多,一个个对我都另眼相看。我问:「为什么?」他说:「方先生眼睛长在头顶上,从来瞧不起人的,单独教你,这不是简单的事情。」学佛很久之后才明了,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老师非常珍惜;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特别教导是为防止污染,这是他用的苦心。当时我们体会不到,学佛之后才了解,这是师承。

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也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三年没有间断,我的佛学基础从这个地方奠定的。

早年,我到台中见李老师,跟他学习,正式拜他为老师。老师开出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完全能接受,他就收我这个学生;不能接受,他不收。第一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我都不承认,他否定。其实我那个时候学佛才四年的时间,方东美先生教我哲学,章嘉大师教我佛学。李老师讲从今天起要听我的,他们所教你的,我都不承认;别人教的都否定掉。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读经看书,只要是看文字方面的东西,一定要经过我同意;我不同意的一律不准看。电视、电影、广播就更不必说,连报纸都不可以看。第三个条件,你到这个地方来学,听经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其他的不管是法师、居士大德,任何人讲经都不准听。换句话说,我拜他作老师,只跟他一个人学,听他一个人讲经,其他的统统要放下,统统要舍弃。

我们诚心诚意去求学,我想了一想答应了。但是那时候心里面还是有疑惑,这个老师太跋扈太专制了,好像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但是我仰慕他的道德学问,还是归心老老实实听话,不违背他的教诲。最后他告诉我,他这个条件不是无限期的,跟我约法五年,五年内一定要遵守。我听了心里很舒服,我就跟他了。三个月之后,我就感到有效果,为什么?感觉心清净多了,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一天到晚听他一个人的,接受他一个人的指导,看任何书都要向他报告。看经都不行,他不同意你就不能看,受了很大的拘束。六个月之后,效果就很显着,感觉到自己有一点智慧了,智慧渐渐开了。怎么开的?心定了,不能看的东西不看,不能听的东西不听,不能想的东西不想。这样去学习,慢慢心清净了,心定了,六根不再往外面六境上跑了,晓得老师这个法门高明,佩服了!开头有疑惑,六个月之后,一点疑惑都没有。

三年之后,我自动跟老师说:「老师要求我五年,我会遵守十年。」他笑笑!我遵守他老人家这个约法十年。

李老师把方东美先生与章嘉大师这两个人的教导统统否定了,这是什么原因?说老实话,他对这两位老师非常尊敬,尤其对章嘉大师。为什么否定?好教!免得他教的时候,我又会想起方先生这么说的,章嘉大师那么说的,还要提出来跟他辩论;谁说的李老师都不承认,他给你否定了,那就没话说。这样好教!我虽然跟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两位老师,这是轻微的染污,不是严重的。李老师这个约法三章,没有别的,保护清净心,纯净的心,没有丝毫的染污,好教就有成就。

李老师对我非常的关怀,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来,李老师对我跟对一般学生完全一样,到我离开台中的时候,才表现出来,那完全不一样。我们在此地体会到,做老师的人一生没有别的,就想找到一个传人,能传法的弟子。能传法的条件,尊师重道是基本条件;第二个,清白,没有被污染,肯学、好学;具备这几个条件,老师会特别照顾。他一生的行谊,就是给你做榜样,做模范。

我常常跟同学们讲,在这样的乱世,我还能遇到师承,像古大德修学的这个模式,遇到之后我能接受。实在讲,方东美先生也是如此,章嘉大师也是如此,没有说出来而已。

来源网址:http://www.amtb.cn/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10&web_choice=1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欢迎大家: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空法师专辑网站:
http://www.amtb.tw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别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敢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者。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如来。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而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故名佛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机熟。佛为应时说法令得度。脱故悦也。阿弥陀者。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令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以要言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聊举寿命光明二事以为言端耳。经者训法训常。一切金口所宣通名为经。今对佛说阿弥陀五字即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自应寻之。兹不繁述
  第二辨体者。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何谓实相。即现前一念心之自性是也。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相而缘虑分别。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离一切语言文字相而语言文字。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离一切相故无相。惟其即一切法故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故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恒寂强名为常寂光土。寂而恒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而恒寂强名法身。寂而恒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强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而恒寂名为受用身。修德寂而恒照强名应化身。当知寂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二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第三明宗者。宗是修行之要径会体之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其纲则众目皆张。挈其领则襟袖随至。故次体之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其所愿而证所信。是故经中先演极乐依正以生信。次劝应当发愿以导行。次示七日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今虽复昏迷倒惑。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彼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非生净土因。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上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所以依心所现一切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土。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极乐国土虽在十万亿土之远。而实不出我只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复。深信西方依若正若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之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今设不从事于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非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之后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既不可思议故名号亦功德亦复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称名为佛种。况执持至一心不乱安有不径登不退者乎。然诸经所示净土要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于此经中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古人云。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至于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消释依正文中。当略点示耳
  第四明力用者。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得论九品。今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者。随其或散或定自于同居土中分三辈九品。若执持名号至于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者。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执持名号至于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名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亦是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二行不退。三位不退。四毕竟不退。一念不退者。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者。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者。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者。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或不解。但令弥陀名号一历耳根或六方佛名或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又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虽经法灭。尽之后。仍以悲心弘愿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譬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之奥藏法华之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设欲广为叹述穷劫莫尽。有智者自当知之
  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分者名为初善中善后善。阙一不可序分如人之首五官具存。正宗如人之身脏腑无阙。流通分如人之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大师释法华经。初品作序。中十五品半为正。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讫安乐行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总提一经之纲领。而流通则法施方不壅于来世。其关系殊非浅小。后人不达才见经文稍涉义理。便一概判入正宗。致使序及流通不过如八寸三帽子一顶草鞋一双而已。安所称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标说经处也。如是者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我闻者阿难了知实相之理非我非无我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故名为闻。一时者时无实法。特以师资道合终竟一会。说听周足故名一时。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故名为佛。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祇树给孤独园者。匿王太子名为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长者。此翻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园。供佛及僧。余有少地未布。祇陀感叹不复取价施此少地。故并存二名也

  二列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最居初者。一是出世相故。二是常随从故。三佛法赖僧传故。菩萨众居中者。一以相不定故。二以不常随故。三表中道义故。天人众列后者一是世间相故。二凡圣品杂故。三明外护侍从法应尔故。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与者共义。大比丘者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是梵语。含三义故不翻。一乞士义。谓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义。谓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义。谓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理和则同证无为解脱。事和则有六种。所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波兄弟师资共千人。舍利弗目犍连师资二百人。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未久先得度脱感佛深恩故为常随众也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大阿罗汉是表位。众所知识是叹德。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义即乞士果。二杀贼义即破恶果。三无生义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也。又实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舍利弗此云鹙鹭子亦云身子。母身端正眼如鹙鹭。从母得名也。声闻众中智慧第一摩诃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神通第一。摩诃迦叶此云大饮光。身有金色光明。头陀胜行第一。传佛心印为西土初祖。摩诃迦旃延此云大文饰。南天竺婆罗门种。论议第一。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即舍利弗之母舅。答问第一。离婆多此云星宿。无倒乱第一。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因根钝故调息悟道。仅持一偈入定演说。辩才无尽。义持第一。难陀此云喜。佛之亲弟。仪容第一。阿难陀此云庆喜。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罗睺罗此云覆障。佛之太子。密行第一。憍梵波提此云牛齝。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宾头卢此云不动。尊者之名。颇罗堕此云利根。尊者之姓。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摩诃劫宾那此云房宿。知星宿第一。薄拘罗此云善容。寿命第一。阿[少/兔]楼驮或云阿那律陀。此翻无贫又翻无灭又翻如意。亦佛堂弟。天眼第一。如是等诸大弟子者。结略指余也。此等诸大弟子本是法身大士。亦作声闻为影响众。今于此会同闻净土摄受功德。则能得第一义悉檀之益。任运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者承前声闻众而言之。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佛为法王。菩萨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自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最居初。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之名。当来下生成佛。现在居等觉位。正以究竟严净佛国为其要务。故次列之。乾陀诃提此云不休息。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与如是等诸大菩萨亦结上例余也。此等深位菩萨亦必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者亦上文声闻菩萨言之。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主四天下者也。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乃至色无色界。故云无量诸天。又云大众俱者。谓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二别序发起序也。净土妙门甚深不可思议。无人能问。故佛自唱彼土依正名字而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有错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人问便自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大师亦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甚深难信故特呼大智慧者而与之言。以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故也。从是者从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所示现之处也。过者超越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又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名一佛土。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同一小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则有百万须弥四洲日月及小铁围。千中千界名为大千世界。则有十万须弥等故名三千大千世界。过如此等佛土共十万亿之西方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定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须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娑婆视之则极乐在西。倘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则极乐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者。序依报国土之名也。过去现在未来迁流名世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隅为界。既示依报则必竖约三世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言极乐者梵语须摩提此翻极乐。亦翻安养亦翻安乐亦翻清泰。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具如下文广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所谓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则秽。五浊轻者则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者。序正报教主之名也佛是通名。阿弥陀是别名。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无量光等。亦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名论单复。法身单者指所证理性。报身单者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者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一自性清净法身。二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二应现化身。又一佛界化身。二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则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故令闻名必得不退也。今现在说法者。简非过去已灭。亦非未来未成。正尔说法度生。故应发愿往生亲觐说法速成正觉也。复次有世界有佛现在即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即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即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陀序佛也。说法序法也。说法必有听众。序僧也。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也。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也。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也。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文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二正宗分二。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初文为二。初陈依报国土妙。二陈正报主伴妙。初又二。初总标名义。二别释庄严。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娑婆苦乐相杂。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不苦不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盖凡圣同居净土五浊轻。故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死自在游行天食天衣上善聚会等乐。方便有余净土体观既巧。故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实报庄严净土一心圆证。故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净土究竟平等。故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也

  二别释庄严四。初明地树庄严。二明池楼华色庄严。三明天乐华雨庄严。四明法音庄严。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栏楯以严际畔。罗网以严空界。行树以严露地。各言七重者。表七科道品。皆是四宝者。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彼土佛及菩萨并诸声闻其数无量则有无量住处亦有无量七重栏楯罗网行树遍满彼国。处处庄严不可穷尽。故云周匝围绕也。同居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增上善业所感。亦是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微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实报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此等庄严。则是即中观智所感。亦是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得意为言。四土庄严一一无非因缘生法。一一无不即空假中。下皆仿此。不复繁述。问同居方便实报三土得言栏楯行树池楼华雨等一切庄严。常寂光土既惟理性。何得亦有此等庄严。答一一庄严无非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无量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谓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小乘所证偏真法性

  二明池楼华色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池者。金银等七宝所成之池。不同此方土石所成也。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也。充满其中者。不同此方或时枯竭或时泛滥也。池底纯布金沙者。不同此方惟是污泥也。池边阶道四宝合成者。不同此方惟是砖石也。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亦以七宝严饰。不同此方惟是土木丹青也。莲华大如车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华之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宝积无量寿会。则大小品类实不可量。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色必有光。盖由净业所感。不同此方之华有色无光也。又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经亦略言耳。微妙香洁是略叹莲华四德。结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明上来所说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三明天乐华雨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袖由+戒]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诸天所作微妙乐音恒无间断。故云常作天乐。七宝所严清净地界体是黄金故云黄金为地。初日分后日分名昼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佛及菩萨各有身光众生生者亦有身光。常明不闇。不假日月光明。安分昼夜。或以华开鸟鸣为昼。华合鸟栖为夜。或虽实无昼夜。且顺此方常习假说昼夜耳。曼陀罗者天华之名。此云适意亦云白华。从空而下故名为雨。众生者上自等觉下至凡夫。衣[袖由+戒]者盛华之器。众妙华者即所雨天华。明其非止曼陀罗一种而已。应如法华经所明四华以表住行向地四因位也。供养他方佛者。即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所不遍也。仅言十万亿者。且据极乐。去此娑婆十万亿土。意显得生极乐国已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据弥陀神力所加。则何远不到哉。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者。明其神足自在不假逾时也。饭食经行者既云食时故云饭食。念食则食自至。不俟造作安排。食毕则钵自去。不劳洗拭收举。故但经行宝地任运进修而已。凡圣同居净土其乐已自如此。况即于彼土又可横超方便实报寂光。其乐又当何如

  四明法音庄严又二。初别明二种法音。二结叹功德成就。初中二。初化鸟音。二风树音。初又二。初正明法利。二征释伏疑。今初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言其多且美也。且寄此间所爱赏者。以言其似。舍利即鹙鹭。及白鹤孔雀鹦鹉四种皆此地所有。人所共珍。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谷禾+卵]时已有音声超众鸟故。此地所无。共命鸟一身两头识别报同。亦此地所无。西土雪山等处有此二种。然皆不可比于极乐奇妙众鸟。特言其似而已。言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则知净土亦不以鸟栖为夜。当知实无昼夜假说昼夜。良以莲华化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故也。五根五力等者。三十七道品也。不言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者。文省略耳。三十七品通于四教。四念处者。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四正勤者。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者。一欲如意足。二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是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为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是为慧力。七菩提分者亦名七觉分。一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二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三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欢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四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五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六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七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八圣道分者亦名八正道分。一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二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三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四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五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是为正命(五邪命者。一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敬畏。五为利养故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六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七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八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此等道品若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若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若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若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藏道品名为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教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应说之。别教道品名为独菩萨法。同居方便二种净土亦多说之。圆教道品名为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应皆得闻也。结云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一切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虽诸佛法三十七品收无不尽。而为机缘不等或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以要言之。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能令闻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念三宝亦有别相一体乃至四教义意之不同。如余经论广明

  二征释伏疑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恐有疑曰。既是净土。何有众鸟。故今释曰。非罪报所生。乃弥陀欲令法音宣流故变化作此诸鸟耳。问既云无恶道名。则白鹤孔雀等独非畜生道名耶。答既非罪报所生。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究竟孔雀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更名恶道哉。问佛欲法音宣流。随所化现皆可。何必化作众鸟。答有四悉檀因缘。一者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之。令欢喜故。二者鸟尚说法。令闻之生善故三者鸟能说法。不于众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四者鸟即弥陀化作。不异弥陀法身。令悟法身平等无所不具亦无所不造故

  二风树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众鸟法音是化作有情声。风树法音是化作无情声。情与无情同宣妙法。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种智所现。皆是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质影。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读者亦可深长思矣。奈何舍此净土而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别明二种法音竟

  二结叹功德成就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重重结叹欲令闻者深信而不疑也。初陈依报国土妙竟

  二陈正报主伴妙二。初明教主妙。二明眷属妙。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二别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今初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十方三世诸佛皆悉彻证心性全体。皆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皆可名无量光。而由因中愿力不同。各随因缘以立别名。今佛昔为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愿曾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故今果成如先所愿也。法身光明竖穷横遍故无量。报身光明称真法性故无量。此则佛佛道同。若夫应身光明则有或照一由旬者。或照十旬百旬千旬者。或照一世界者。或照十百千世界者。惟弥陀普照十方无量世界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强作此分别耳

  二约寿命释又二。初正明主伴寿皆无量。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犹云彼佛及其人民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盖西域每用倒文故也。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故无量。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故无量。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则随愿随机延促不等。今以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曾有佛寿无量及人民寿命亦无量之愿故。今果成亦如先愿别名无量寿也。此则实有限量。特以人天莫数名无量耳。然三身既不一异。则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问佛寿无量可也。人民寿命胡得亦无量耶。答佛本愿力不思议故。信愿持名功德不思议故。信愿持名是正因缘。佛本愿力是增上缘

  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前文既明弥陀现在说法。此文又明未来寿命无量。故今更明过去成佛已经十劫也。然法身本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与不成亦复不应论劫。然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西方极乐示成之迹则成佛十劫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问唯识论云。过去未来皆非实有。今胡得云过去十劫未来无量耶。答过去未来非现非常。所以不可执为实有。亦复岂可执为定无。且现在一刹那法唯识论中纵许有实体用。岂不言其无间即灭不容稍停又何尝执为定实定常。须知对今现在故说过去成十劫。而过去已灭。宁别有十劫堆积何地犹未化耶。又复对今现在故说未来寿命无量。而未来未至。宁别有无量劫预贮何地渐次来耶。须知时劫无性。故三世当体全空。而无性原非断灭。故时劫差别宛尔。虽复差别宛尔。并是现前一刹那中所现影子。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也。思之。初明教主妙竟

  二明眷属妙又二。初声闻菩萨妙。二生者不退妙。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问往生论云。二乘种不生。何故彼佛仍有声闻弟子。答定性二乘不回向菩提不发大愿则不得生。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发愿则便得生。虽得生已小习先熟。佛顺其机为说小法彼寻证果。旋即向大不终滞于小也。是故不同此土藏教声闻直俟法华开会方得入圆。应是通教声闻或是别教七住先断见思故名阿罗汉耳。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既得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之所摄矣。声闻菩萨不可算数。并是弥陀因中大愿大行所致。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生者不退妙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而有三义。一位不退。证入圣流不堕凡地故。二行不退。恒欲度生不堕二乘地故。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故。若约此土则藏初果通见地别七信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中则虽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例皆得三不退。以净土无退缘故。又一生净土则皆寿命无量。任运进修直至一生补处。观彼十方世界何处无佛何处机熟。便往示现成佛。故一生补处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三。初劝发愿。二劝立行。三总结劝。今初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既举彼土依正妙果以劝深信。今更劝闻而信者随应发愿以求往生。信愿二种即是往生净土之要领也。何者。若不闻有极乐依正之名。或复为说而不肯信。则不得名为闻。今既得闻。便属别圆二教初机。故教之以发菩提愿。盖彼国虽通四土。然既在此娑婆三界之外。又非二乘所证偏空涅槃境界。故但肯发愿求生。即属别圆二教弘誓所摄。以既不求人天福报又不求声闻缘觉。非是菩提大愿而何。设使或求人天或求趋寂。则非生彼国之愿矣。故此愿生彼国之愿从深信生。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而下文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所以者何下。征释应当发愿往生之故。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指前文所说无数阿罗汉无数诸菩萨乃至无数一生补处人也。苟无大信大愿。何得与此诸上善人会一处哉。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二劝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生净土者即得不退。又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此不可思议横超法门。故非善根福德鲜少者所能生也。菩提正道名为善根。即是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为福德。即是助缘。声闻独觉菩提名少善根。人天有漏福业名少功德。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中皆悉具多善根福德。纵令散心称名善根福德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承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善男子善女人者。不拣在家出家。不论贵贱老少。亦复不拘六趣四生。但得闻佛名者即是多劫善根成熟。即五逆十恶亦皆名善男女也。闻说阿弥陀佛即闻慧。执持名号即思慧。一心不乱即修慧。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可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而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亦得为远因。不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犹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名为事持。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而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名为理持。一日乃至七日者。克期辨事也。利根一日即得不乱。钝根七日方得不乱。中根或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即能七日不乱。钝根仅能一日不乱。中根或六五四三二日不定。持至一心不乱便成修慧也。一心亦有二种。谓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名为事一心。又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名为理一心。事一心则。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则不为二边所乱。不为见思所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即得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所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即得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虽复简易直捷。仍复至顿至圆。以一念相应即一念佛念念相应即念念佛。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缺。上上根人终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人亦可臻其阈。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之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在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问七日不乱约平时耶约临终耶。答约平时也。问若约平时则假如有人。七日不乱之后更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若果得一心不乱之人决无更复起惑造业之事。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约平时耶约临终耶。答十念通于二时。若晨朝十念则属平时。若十念得生则与观经十声称名是同但约临命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既十念一念并皆得生。何故此经要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令观经所明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之人现世不曾修行。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得遇善友闻便信愿。如此等事万中无一。岂可不预辨资粮乃侥幸于万一哉。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并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佛力接引。何难即生。问既判信愿属慧行持名属行行。则执持名号应是助行。何名正行。何得一一声中皆悉具多善根福德。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有先后亦非定三。盖无愿无行不名真信。无行无信不名真愿。无信无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而持名号。故一一声中信愿行三皆悉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所谓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使善根福德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问临终念力猛切故能除多劫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譬如日出群闇自消。称佛洪名万罪自灭。问散心称名亦能除罪并往生否。答亦必除罪不定往生。必除罪者名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故。不定往生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良由吾人无始劫来所造生死重罪。假使重罪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故虽从生至死百年之中一一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中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所灭罪犹如爪土。所未灭罪如大地土。惟能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所能制耳。问既不定生称名何益。答一称佛名便为成佛种子。犹如金刚终不可坏。故佛世有一老人欲求出家。五百圣众以道眼观。皆谓从无善根不肯剃度。后至佛所佛即度之。弟子问佛因缘。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上树避之。虎复绕树跑哮。以怖急故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诸二乘道眼所能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方便品中所明若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若缁若素若智若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声百声乃至无量无数等声。则声声皆悉不可思议故也

  二总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以信愿而执持名号。的确是多善根福德。以此善根福德因缘。的确能感佛及圣众来迎。的确能生四种极乐世界。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故殷勤再劝发愿往生。以愿能导行故也。二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信愿行三。一经之要旨备矣。此无上法门甚深难信。故既无问自说以为发起。复引六方诸佛广长舌相同为证明。以广流通。若非流通之力。何能使妙法筌蹄不壅于来世。圆顿心要永传于未闻也哉。文分为五。初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二重征名解释劝信流通。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四引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五大众欢喜信受流通

  初中六。初东方(至)六上方。唐译十方当知文有详略义无增减也。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承上正宗分中广赞阿弥陀佛依正庄严劝人信愿持名径登不退。此于出世大功德利之中。尤为不可思议。故不惟我释迦如来赞叹。举凡六方诸佛无不异口同音赞叹也。言不可思议者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故。二即于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故。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故。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故。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故。阿閦鞞此云无动。余皆可知。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立名。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虽偏举一隅。仍各具四悉。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亦不可尽。但可意解而已。东方虚空不可尽故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故现住世间诸佛亦不可尽。略举五名以等恒河沙数诸佛。如此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言广长舌相者。寻常之人三世不妄语则舌能至鼻。藏头果佛三大阿僧祇劫久不妄语。故舌薄而广长出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用表言必诚实决非虚谬也。此经正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罗什法师顺此方好略之机故。但译云佛说阿弥陀经。玄奘法师取舍两楹。故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当知亦是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问无量寿佛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否。答即是亦可。不是亦可。即是亦可者。佛无我相。为度众生不妨自赞。如释迦亦自赞故。不是亦可者。十方同名诸佛无量。非止一佛名为无量寿故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下方者。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达磨此云法。余可知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上方者。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复有上界风轮银轮及三界等。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问既六方各有诸佛。亦必各有净土。何故偏赞西方。答令初机易标心故。又弥陀本愿胜故。又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又念弥陀一佛即为念无量佛。生西方一净土即为遍生无量净土故。若浅位人知西方胜于余方。便可决志专求。若深位人知西方即摄十方即具四土。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盖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则小华藏则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初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竟

  二重牒名解释劝信流通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此大乘经独诠简易直捷圆顿心要。又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经受持及闻诸佛名者皆为诸佛所护念皆得不退大菩提也。问闻经受持护念不退可矣。但闻佛名岂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所言局者。如占察经云。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是经已受持此经所示执持名号之法。持至一心不乱方得闻诸佛名。方为一切诸佛所护念也。所言通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谤皆成缘种。譬如入栴檀林若拜若打皆染香气。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般若三论皆云根熟菩萨方为佛所护念。准位须在别地圆住。盖是惟约自力故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即能圆得三种不退。下至一闻佛名。亦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闻名功德如此之大。释迦及六方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

  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已发愿者即已生。今发愿者即今生。当发愿者即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愿无虚发必克果也。非信则不能发愿虽信而不发愿亦不能生。故殷勤再劝发愿。愿者信之券而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矣。问今发愿者但可当生。何得云若今生。答此亦二义。一通约一期名今。则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决定得生净土是今发愿即今生也。二局约刹那名今。则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宝池。只今信愿持名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惟有大智方能谛信

  四引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又二。初引诸佛同赞。二自结叹难信。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于净土成菩提易。于浊世成菩提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说法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此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以是一切九法界世间所难信故。所以名为甚难希有之事。而十方一切诸佛无一不称扬赞叹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所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所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浊。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浊

  二自结叹难信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信愿持名万修万去。永离五浊圆净四土。如此妙法真实难信。故不惟诸佛称赞即自亦叹其甚难。设非大悲弘誓尘劫熏心。何能行此难事也哉。此而不信辜负慈尊甚矣。四敦信流通竟

  五大众欢喜信受流通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故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机已熟。故无问自说令得四益。既得闻已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名为欢喜。毫无疑惑名之为信。领持不忘名之为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为作礼。依教修一往不退名为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跋语

  经云。末法之中亿亿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于初出家时。亦以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法门不过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嗣复研求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称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能挽也。适吾友去病大士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即炳著。命余述此要解。余正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年九月二十有七。脱[葶丁+呆]于十月初五。凡九日而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或信或疑皆植道种。或赞或谤等归解脱。仰惟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刻弥陀要解后序

  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古人云。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合而观之。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义明矣。后人不达。舍西方极乐而别言唯心净土。舍万德慈尊而别言自性弥陀。不几心外有佛佛外有心耶。吾蕅益师深悟心性无外之体。故若宗若教若性若相一以贯之。既著梵网合注佛顶玄文唯识心要大乘止观释要等书。阐明权实妙理。复为正知拈此弥陀要解。一展读时便觉信愿持名人可自操其券。诚所谓直捷痛快言简意周者也。盖末世弘法大士各有专门。鲜克兼通性相。惟蕅师先从心源荐彻。所以性相宗教无不游刃而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百界千如心具心造举凡净土依正无非自心所变相分。故于四土横竖之致如指诸掌。然此特法海一滴耳。若欲尽蕅师涯底。当遍览合注玄文心要等大部著述。又进求于未举笔前。庶不认指而迷月矣。古吴净业弟子正知识
  弟子沈纯社愿以此刊施功德上荐先考恰所府君讳自郇先妣孺人潘氏先室孺人陈氏亡妾彭氏亡女祺官同生净土永不退转并祈保孙男孚尹念温曾孙式棠肇嘉端赐等归依三宝世修福慧伏惟我佛慈悲护念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别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敢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者。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如来。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而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故名佛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机熟。佛为应时说法令得度。脱故悦也。阿弥陀者。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令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以要言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聊举寿命光明二事以为言端耳。经者训法训常。一切金口所宣通名为经。今对佛说阿弥陀五字即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自应寻之。兹不繁述
  第二辨体者。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何谓实相。即现前一念心之自性是也。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相而缘虑分别。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离一切语言文字相而语言文字。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以要言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离一切相故无相。惟其即一切法故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故不得已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恒寂强名为常寂光土。寂而恒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而恒寂强名法身。寂而恒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强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而恒寂名为受用身。修德寂而恒照强名应化身。当知寂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二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第三明宗者。宗是修行之要径会体之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其纲则众目皆张。挈其领则襟袖随至。故次体之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其所愿而证所信。是故经中先演极乐依正以生信。次劝应当发愿以导行。次示七日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今虽复昏迷倒惑。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彼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非生净土因。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上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所以依心所现一切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土。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极乐国土虽在十万亿土之远。而实不出我只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复。深信西方依若正若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之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今设不从事于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非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之后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既不可思议故名号亦功德亦复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称名为佛种。况执持至一心不乱安有不径登不退者乎。然诸经所示净土要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于此经中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古人云。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至于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消释依正文中。当略点示耳
  第四明力用者。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得论九品。今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者。随其或散或定自于同居土中分三辈九品。若执持名号至于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者。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执持名号至于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名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亦是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二行不退。三位不退。四毕竟不退。一念不退者。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者。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者。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者。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或不解。但令弥陀名号一历耳根或六方佛名或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又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虽经法灭。尽之后。仍以悲心弘愿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譬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之奥藏法华之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设欲广为叹述穷劫莫尽。有智者自当知之
  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分者名为初善中善后善。阙一不可序分如人之首五官具存。正宗如人之身脏腑无阙。流通分如人之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大师释法华经。初品作序。中十五品半为正。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讫安乐行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总提一经之纲领。而流通则法施方不壅于来世。其关系殊非浅小。后人不达才见经文稍涉义理。便一概判入正宗。致使序及流通不过如八寸三帽子一顶草鞋一双而已。安所称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标说经处也。如是者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我闻者阿难了知实相之理非我非无我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故名为闻。一时者时无实法。特以师资道合终竟一会。说听周足故名一时。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故名为佛。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祇树给孤独园者。匿王太子名为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长者。此翻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园。供佛及僧。余有少地未布。祇陀感叹不复取价施此少地。故并存二名也

  二列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声闻最居初者。一是出世相故。二是常随从故。三佛法赖僧传故。菩萨众居中者。一以相不定故。二以不常随故。三表中道义故。天人众列后者一是世间相故。二凡圣品杂故。三明外护侍从法应尔故。初声闻众又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与者共义。大比丘者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是梵语。含三义故不翻。一乞士义。谓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义。谓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义。谓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理和则同证无为解脱。事和则有六种。所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波兄弟师资共千人。舍利弗目犍连师资二百人。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未久先得度脱感佛深恩故为常随众也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大阿罗汉是表位。众所知识是叹德。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义即乞士果。二杀贼义即破恶果。三无生义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也。又实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舍利弗此云鹙鹭子亦云身子。母身端正眼如鹙鹭。从母得名也。声闻众中智慧第一摩诃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神通第一。摩诃迦叶此云大饮光。身有金色光明。头陀胜行第一。传佛心印为西土初祖。摩诃迦旃延此云大文饰。南天竺婆罗门种。论议第一。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即舍利弗之母舅。答问第一。离婆多此云星宿。无倒乱第一。周利槃陀伽此云继道。因根钝故调息悟道。仅持一偈入定演说。辩才无尽。义持第一。难陀此云喜。佛之亲弟。仪容第一。阿难陀此云庆喜。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罗睺罗此云覆障。佛之太子。密行第一。憍梵波提此云牛齝。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宾头卢此云不动。尊者之名。颇罗堕此云利根。尊者之姓。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摩诃劫宾那此云房宿。知星宿第一。薄拘罗此云善容。寿命第一。阿[少/兔]楼驮或云阿那律陀。此翻无贫又翻无灭又翻如意。亦佛堂弟。天眼第一。如是等诸大弟子者。结略指余也。此等诸大弟子本是法身大士。亦作声闻为影响众。今于此会同闻净土摄受功德。则能得第一义悉檀之益。任运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者承前声闻众而言之。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佛为法王。菩萨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自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最居初。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之名。当来下生成佛。现在居等觉位。正以究竟严净佛国为其要务。故次列之。乾陀诃提此云不休息。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与如是等诸大菩萨亦结上例余也。此等深位菩萨亦必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者亦上文声闻菩萨言之。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主四天下者也。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乃至色无色界。故云无量诸天。又云大众俱者。谓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二别序发起序也。净土妙门甚深不可思议。无人能问。故佛自唱彼土依正名字而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有错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人问便自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大师亦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甚深难信故特呼大智慧者而与之言。以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故也。从是者从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所示现之处也。过者超越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又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名一佛土。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同一小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则有百万须弥四洲日月及小铁围。千中千界名为大千世界。则有十万须弥等故名三千大千世界。过如此等佛土共十万亿之西方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定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须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娑婆视之则极乐在西。倘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则极乐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者。序依报国土之名也。过去现在未来迁流名世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隅为界。既示依报则必竖约三世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言极乐者梵语须摩提此翻极乐。亦翻安养亦翻安乐亦翻清泰。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具如下文广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所谓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则秽。五浊轻者则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者。序正报教主之名也佛是通名。阿弥陀是别名。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无量光等。亦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名论单复。法身单者指所证理性。报身单者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者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一自性清净法身。二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二应现化身。又一佛界化身。二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则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故令闻名必得不退也。今现在说法者。简非过去已灭。亦非未来未成。正尔说法度生。故应发愿往生亲觐说法速成正觉也。复次有世界有佛现在即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即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即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陀序佛也。说法序法也。说法必有听众。序僧也。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也。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也。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也。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文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二正宗分二。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初文为二。初陈依报国土妙。二陈正报主伴妙。初又二。初总标名义。二别释庄严。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娑婆苦乐相杂。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不苦不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盖凡圣同居净土五浊轻。故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死自在游行天食天衣上善聚会等乐。方便有余净土体观既巧。故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实报庄严净土一心圆证。故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净土究竟平等。故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也

  二别释庄严四。初明地树庄严。二明池楼华色庄严。三明天乐华雨庄严。四明法音庄严。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栏楯以严际畔。罗网以严空界。行树以严露地。各言七重者。表七科道品。皆是四宝者。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彼土佛及菩萨并诸声闻其数无量则有无量住处亦有无量七重栏楯罗网行树遍满彼国。处处庄严不可穷尽。故云周匝围绕也。同居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增上善业所感。亦是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微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实报净土此等庄严。则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此等庄严。则是即中观智所感。亦是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得意为言。四土庄严一一无非因缘生法。一一无不即空假中。下皆仿此。不复繁述。问同居方便实报三土得言栏楯行树池楼华雨等一切庄严。常寂光土既惟理性。何得亦有此等庄严。答一一庄严无非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无量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谓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小乘所证偏真法性

  二明池楼华色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池者。金银等七宝所成之池。不同此方土石所成也。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也。充满其中者。不同此方或时枯竭或时泛滥也。池底纯布金沙者。不同此方惟是污泥也。池边阶道四宝合成者。不同此方惟是砖石也。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亦以七宝严饰。不同此方惟是土木丹青也。莲华大如车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华之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宝积无量寿会。则大小品类实不可量。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色必有光。盖由净业所感。不同此方之华有色无光也。又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经亦略言耳。微妙香洁是略叹莲华四德。结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明上来所说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三明天乐华雨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袖由+戒]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诸天所作微妙乐音恒无间断。故云常作天乐。七宝所严清净地界体是黄金故云黄金为地。初日分后日分名昼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佛及菩萨各有身光众生生者亦有身光。常明不闇。不假日月光明。安分昼夜。或以华开鸟鸣为昼。华合鸟栖为夜。或虽实无昼夜。且顺此方常习假说昼夜耳。曼陀罗者天华之名。此云适意亦云白华。从空而下故名为雨。众生者上自等觉下至凡夫。衣[袖由+戒]者盛华之器。众妙华者即所雨天华。明其非止曼陀罗一种而已。应如法华经所明四华以表住行向地四因位也。供养他方佛者。即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所不遍也。仅言十万亿者。且据极乐。去此娑婆十万亿土。意显得生极乐国已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据弥陀神力所加。则何远不到哉。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者。明其神足自在不假逾时也。饭食经行者既云食时故云饭食。念食则食自至。不俟造作安排。食毕则钵自去。不劳洗拭收举。故但经行宝地任运进修而已。凡圣同居净土其乐已自如此。况即于彼土又可横超方便实报寂光。其乐又当何如

  四明法音庄严又二。初别明二种法音。二结叹功德成就。初中二。初化鸟音。二风树音。初又二。初正明法利。二征释伏疑。今初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言其多且美也。且寄此间所爱赏者。以言其似。舍利即鹙鹭。及白鹤孔雀鹦鹉四种皆此地所有。人所共珍。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谷禾+卵]时已有音声超众鸟故。此地所无。共命鸟一身两头识别报同。亦此地所无。西土雪山等处有此二种。然皆不可比于极乐奇妙众鸟。特言其似而已。言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则知净土亦不以鸟栖为夜。当知实无昼夜假说昼夜。良以莲华化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故也。五根五力等者。三十七道品也。不言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者。文省略耳。三十七品通于四教。四念处者。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四正勤者。一已生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者。一欲如意足。二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是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为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是为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是为慧力。七菩提分者亦名七觉分。一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二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三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欢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四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五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六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七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八圣道分者亦名八正道分。一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二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三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四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五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是为正命(五邪命者。一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敬畏。五为利养故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六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七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八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此等道品若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若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若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若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藏道品名为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教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应说之。别教道品名为独菩萨法。同居方便二种净土亦多说之。圆教道品名为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净土应皆得闻也。结云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一切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虽诸佛法三十七品收无不尽。而为机缘不等或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以要言之。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能令闻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念三宝亦有别相一体乃至四教义意之不同。如余经论广明

  二征释伏疑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恐有疑曰。既是净土。何有众鸟。故今释曰。非罪报所生。乃弥陀欲令法音宣流故变化作此诸鸟耳。问既云无恶道名。则白鹤孔雀等独非畜生道名耶。答既非罪报所生。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究竟孔雀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更名恶道哉。问佛欲法音宣流。随所化现皆可。何必化作众鸟。答有四悉檀因缘。一者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之。令欢喜故。二者鸟尚说法。令闻之生善故三者鸟能说法。不于众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四者鸟即弥陀化作。不异弥陀法身。令悟法身平等无所不具亦无所不造故

  二风树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众鸟法音是化作有情声。风树法音是化作无情声。情与无情同宣妙法。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种智所现。皆是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质影。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读者亦可深长思矣。奈何舍此净土而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别明二种法音竟

  二结叹功德成就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重重结叹欲令闻者深信而不疑也。初陈依报国土妙竟

  二陈正报主伴妙二。初明教主妙。二明眷属妙。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二别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今初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十方三世诸佛皆悉彻证心性全体。皆悉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皆可名无量光。而由因中愿力不同。各随因缘以立别名。今佛昔为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愿曾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故今果成如先所愿也。法身光明竖穷横遍故无量。报身光明称真法性故无量。此则佛佛道同。若夫应身光明则有或照一由旬者。或照十旬百旬千旬者。或照一世界者。或照十百千世界者。惟弥陀普照十方无量世界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强作此分别耳

  二约寿命释又二。初正明主伴寿皆无量。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犹云彼佛及其人民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盖西域每用倒文故也。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故无量。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故无量。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则随愿随机延促不等。今以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曾有佛寿无量及人民寿命亦无量之愿故。今果成亦如先愿别名无量寿也。此则实有限量。特以人天莫数名无量耳。然三身既不一异。则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问佛寿无量可也。人民寿命胡得亦无量耶。答佛本愿力不思议故。信愿持名功德不思议故。信愿持名是正因缘。佛本愿力是增上缘

  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前文既明弥陀现在说法。此文又明未来寿命无量。故今更明过去成佛已经十劫也。然法身本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与不成亦复不应论劫。然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西方极乐示成之迹则成佛十劫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问唯识论云。过去未来皆非实有。今胡得云过去十劫未来无量耶。答过去未来非现非常。所以不可执为实有。亦复岂可执为定无。且现在一刹那法唯识论中纵许有实体用。岂不言其无间即灭不容稍停又何尝执为定实定常。须知对今现在故说过去成十劫。而过去已灭。宁别有十劫堆积何地犹未化耶。又复对今现在故说未来寿命无量。而未来未至。宁别有无量劫预贮何地渐次来耶。须知时劫无性。故三世当体全空。而无性原非断灭。故时劫差别宛尔。虽复差别宛尔。并是现前一刹那中所现影子。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也。思之。初明教主妙竟

  二明眷属妙又二。初声闻菩萨妙。二生者不退妙。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问往生论云。二乘种不生。何故彼佛仍有声闻弟子。答定性二乘不回向菩提不发大愿则不得生。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发愿则便得生。虽得生已小习先熟。佛顺其机为说小法彼寻证果。旋即向大不终滞于小也。是故不同此土藏教声闻直俟法华开会方得入圆。应是通教声闻或是别教七住先断见思故名阿罗汉耳。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既得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之所摄矣。声闻菩萨不可算数。并是弥陀因中大愿大行所致。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生者不退妙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而有三义。一位不退。证入圣流不堕凡地故。二行不退。恒欲度生不堕二乘地故。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故。若约此土则藏初果通见地别七信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中则虽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例皆得三不退。以净土无退缘故。又一生净土则皆寿命无量。任运进修直至一生补处。观彼十方世界何处无佛何处机熟。便往示现成佛。故一生补处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三。初劝发愿。二劝立行。三总结劝。今初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既举彼土依正妙果以劝深信。今更劝闻而信者随应发愿以求往生。信愿二种即是往生净土之要领也。何者。若不闻有极乐依正之名。或复为说而不肯信。则不得名为闻。今既得闻。便属别圆二教初机。故教之以发菩提愿。盖彼国虽通四土。然既在此娑婆三界之外。又非二乘所证偏空涅槃境界。故但肯发愿求生。即属别圆二教弘誓所摄。以既不求人天福报又不求声闻缘觉。非是菩提大愿而何。设使或求人天或求趋寂。则非生彼国之愿矣。故此愿生彼国之愿从深信生。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而下文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所以者何下。征释应当发愿往生之故。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指前文所说无数阿罗汉无数诸菩萨乃至无数一生补处人也。苟无大信大愿。何得与此诸上善人会一处哉。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二劝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生净土者即得不退。又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此不可思议横超法门。故非善根福德鲜少者所能生也。菩提正道名为善根。即是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为福德。即是助缘。声闻独觉菩提名少善根。人天有漏福业名少功德。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中皆悉具多善根福德。纵令散心称名善根福德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承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善男子善女人者。不拣在家出家。不论贵贱老少。亦复不拘六趣四生。但得闻佛名者即是多劫善根成熟。即五逆十恶亦皆名善男女也。闻说阿弥陀佛即闻慧。执持名号即思慧。一心不乱即修慧。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可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而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亦得为远因。不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犹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名为事持。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而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名为理持。一日乃至七日者。克期辨事也。利根一日即得不乱。钝根七日方得不乱。中根或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即能七日不乱。钝根仅能一日不乱。中根或六五四三二日不定。持至一心不乱便成修慧也。一心亦有二种。谓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名为事一心。又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名为理一心。事一心则。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则不为二边所乱。不为见思所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即得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所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即得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虽复简易直捷。仍复至顿至圆。以一念相应即一念佛念念相应即念念佛。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缺。上上根人终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人亦可臻其阈。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之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在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问七日不乱约平时耶约临终耶。答约平时也。问若约平时则假如有人。七日不乱之后更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若果得一心不乱之人决无更复起惑造业之事。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约平时耶约临终耶。答十念通于二时。若晨朝十念则属平时。若十念得生则与观经十声称名是同但约临命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既十念一念并皆得生。何故此经要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令观经所明下品下生五逆十恶之人现世不曾修行。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得遇善友闻便信愿。如此等事万中无一。岂可不预辨资粮乃侥幸于万一哉。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并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佛力接引。何难即生。问既判信愿属慧行持名属行行。则执持名号应是助行。何名正行。何得一一声中皆悉具多善根福德。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有先后亦非定三。盖无愿无行不名真信。无行无信不名真愿。无信无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而持名号。故一一声中信愿行三皆悉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所谓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使善根福德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问临终念力猛切故能除多劫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譬如日出群闇自消。称佛洪名万罪自灭。问散心称名亦能除罪并往生否。答亦必除罪不定往生。必除罪者名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故。不定往生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良由吾人无始劫来所造生死重罪。假使重罪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故虽从生至死百年之中一一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中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所灭罪犹如爪土。所未灭罪如大地土。惟能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所能制耳。问既不定生称名何益。答一称佛名便为成佛种子。犹如金刚终不可坏。故佛世有一老人欲求出家。五百圣众以道眼观。皆谓从无善根不肯剃度。后至佛所佛即度之。弟子问佛因缘。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上树避之。虎复绕树跑哮。以怖急故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诸二乘道眼所能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方便品中所明若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若缁若素若智若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声百声乃至无量无数等声。则声声皆悉不可思议故也

  二总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以信愿而执持名号。的确是多善根福德。以此善根福德因缘。的确能感佛及圣众来迎。的确能生四种极乐世界。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故殷勤再劝发愿往生。以愿能导行故也。二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信愿行三。一经之要旨备矣。此无上法门甚深难信。故既无问自说以为发起。复引六方诸佛广长舌相同为证明。以广流通。若非流通之力。何能使妙法筌蹄不壅于来世。圆顿心要永传于未闻也哉。文分为五。初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二重征名解释劝信流通。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四引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五大众欢喜信受流通

  初中六。初东方(至)六上方。唐译十方当知文有详略义无增减也。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承上正宗分中广赞阿弥陀佛依正庄严劝人信愿持名径登不退。此于出世大功德利之中。尤为不可思议。故不惟我释迦如来赞叹。举凡六方诸佛无不异口同音赞叹也。言不可思议者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故。二即于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故。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故。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故。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故。阿閦鞞此云无动。余皆可知。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立名。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虽偏举一隅。仍各具四悉。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亦不可尽。但可意解而已。东方虚空不可尽故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故现住世间诸佛亦不可尽。略举五名以等恒河沙数诸佛。如此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言广长舌相者。寻常之人三世不妄语则舌能至鼻。藏头果佛三大阿僧祇劫久不妄语。故舌薄而广长出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用表言必诚实决非虚谬也。此经正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罗什法师顺此方好略之机故。但译云佛说阿弥陀经。玄奘法师取舍两楹。故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当知亦是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问无量寿佛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否。答即是亦可。不是亦可。即是亦可者。佛无我相。为度众生不妨自赞。如释迦亦自赞故。不是亦可者。十方同名诸佛无量。非止一佛名为无量寿故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下方者。此界水轮金轮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达磨此云法。余可知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上方者。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复有上界风轮银轮及三界等。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问既六方各有诸佛。亦必各有净土。何故偏赞西方。答令初机易标心故。又弥陀本愿胜故。又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又念弥陀一佛即为念无量佛。生西方一净土即为遍生无量净土故。若浅位人知西方胜于余方。便可决志专求。若深位人知西方即摄十方即具四土。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盖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则小华藏则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初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竟

  二重牒名解释劝信流通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此大乘经独诠简易直捷圆顿心要。又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经受持及闻诸佛名者皆为诸佛所护念皆得不退大菩提也。问闻经受持护念不退可矣。但闻佛名岂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所言局者。如占察经云。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是经已受持此经所示执持名号之法。持至一心不乱方得闻诸佛名。方为一切诸佛所护念也。所言通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谤皆成缘种。譬如入栴檀林若拜若打皆染香气。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般若三论皆云根熟菩萨方为佛所护念。准位须在别地圆住。盖是惟约自力故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即能圆得三种不退。下至一闻佛名。亦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闻名功德如此之大。释迦及六方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

  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已发愿者即已生。今发愿者即今生。当发愿者即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愿无虚发必克果也。非信则不能发愿虽信而不发愿亦不能生。故殷勤再劝发愿。愿者信之券而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矣。问今发愿者但可当生。何得云若今生。答此亦二义。一通约一期名今。则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决定得生净土是今发愿即今生也。二局约刹那名今。则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宝池。只今信愿持名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惟有大智方能谛信

  四引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又二。初引诸佛同赞。二自结叹难信。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于净土成菩提易。于浊世成菩提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说法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此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以是一切九法界世间所难信故。所以名为甚难希有之事。而十方一切诸佛无一不称扬赞叹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所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所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浊。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浊

  二自结叹难信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信愿持名万修万去。永离五浊圆净四土。如此妙法真实难信。故不惟诸佛称赞即自亦叹其甚难。设非大悲弘誓尘劫熏心。何能行此难事也哉。此而不信辜负慈尊甚矣。四敦信流通竟

  五大众欢喜信受流通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故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机已熟。故无问自说令得四益。既得闻已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名为欢喜。毫无疑惑名之为信。领持不忘名之为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为作礼。依教修一往不退名为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跋语

  经云。末法之中亿亿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于初出家时。亦以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法门不过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嗣复研求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称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能挽也。适吾友去病大士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即炳著。命余述此要解。余正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年九月二十有七。脱[葶丁+呆]于十月初五。凡九日而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或信或疑皆植道种。或赞或谤等归解脱。仰惟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刻弥陀要解后序

  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古人云。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合而观之。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义明矣。后人不达。舍西方极乐而别言唯心净土。舍万德慈尊而别言自性弥陀。不几心外有佛佛外有心耶。吾蕅益师深悟心性无外之体。故若宗若教若性若相一以贯之。既著梵网合注佛顶玄文唯识心要大乘止观释要等书。阐明权实妙理。复为正知拈此弥陀要解。一展读时便觉信愿持名人可自操其券。诚所谓直捷痛快言简意周者也。盖末世弘法大士各有专门。鲜克兼通性相。惟蕅师先从心源荐彻。所以性相宗教无不游刃而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百界千如心具心造举凡净土依正无非自心所变相分。故于四土横竖之致如指诸掌。然此特法海一滴耳。若欲尽蕅师涯底。当遍览合注玄文心要等大部著述。又进求于未举笔前。庶不认指而迷月矣。古吴净业弟子正知识
  弟子沈纯社愿以此刊施功德上荐先考恰所府君讳自郇先妣孺人潘氏先室孺人陈氏亡妾彭氏亡女祺官同生净土永不退转并祈保孙男孚尹念温曾孙式棠肇嘉端赐等归依三宝世修福慧伏惟我佛慈悲护念

----------------------------------------------------------------------------------------- 

离四句、绝百非,成佛道

---上净下空老和尚《华严经》讲座开示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集)


2008/11/15   台湾华藏电视台档名:12-47-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昨天我们学到「妄生智立,病亡则药亡,举空拳以止啼」。今天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句:【心通则法通。引虚空而示遍。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故得药病双泯。静乱俱融。 】我们看这段,开头这句非常重要,『心通则法通』,「法」是万法,也就是说宇宙人生,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通达。这句话在一些场合里面确实引起许多的争议,说释迦牟尼佛善于夸大,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无限,怎么可能通达?不可能的,所以很难叫人相信。实际上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习这么多年,我们对这句话虽然没有证得,可是从事上、从理上我们能接受,决定不会反对。为什么?我们晓得一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我们知道。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离开心想无一法可得,这是诸法实相。一切法既然是从心想生,心通,法哪里不通!哪有这种道理?所以心通,法就完全通,就明白了。
    我们今天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问题,今天心不通,所以法就不通,道理在此地。心为什么不通?心里面产生了障碍。佛是无数次的告诉我们,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是很微细的波动。这种波动,说实在的话,没有一个人能够觉察到,为什么?心太粗。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你没有法子觉察,不但我们觉察不到,佛告诉我们阿罗汉也不行,甚至于菩萨也不行。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够觉察到微细的波动?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距究竟圆满的佛果非常接近,你看八地上面去,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五个位次,法身菩萨总共有四十一个位次,就是四十一个阶级,他已经达到最高峰,最高峰的五个阶级,这样的定功他才能觉察到。
    现在我们从弥勒菩萨那个地方得到信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种微细我们现在在物理学上都没有办法测到,它那个时间之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百千是单位,百千是十万,也就是说三十二亿乘十万。现在这个时间我们通常计算的单位用秒,一秒我们至少可以弹四次,弹四次就再乘四,那你就晓得,这个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样微细的念头在相续不断,前念生、后念灭,生灭不断,这就是这个波它不停止。这个波动起来,宇宙就现前,也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能生万法」。怎么能生?就是波动,只要这样极其微细的心动了一下,宇宙就出现。所以这宇宙不是大爆炸。森罗万象都现前,这讲依报,同时我也出现,我是正报,佛家常讲的「依正庄严」,依是我们生活环境。诸位要知道,正报只讲我个人一个人,我之外所有一切人,是我们生活环境里面的人事环境。所以这个依正,正一定要清楚,正不是很多很多人,不是这个意思,正是我从哪来的。所以我们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可以分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都是万法,能生万法这一句里面包括了。极其微细的动是谁动的?确实是我动。我在自性,佛家也把它比喻作性海,在性海里面它就出现法界,佛家讲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就出现,这是物质现象。法相唯识里面说得非常清楚,现象是什么?阿赖耶的三细相,愈说愈细。刚才我们讲这个波动,这个波动诸位要记住,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要从三细相再乘三,再乘三这就是讲这个波动里头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它动,这一动它立刻就变,三细相里面的「转相」,也叫做见分,它一转变就变成能见相;有能见立刻就有所见,所见就出现。能见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就是见闻觉知、受想行识,这个现象出来之后,立刻就有物质现相出来。所以物质是个幻相,你想它就现相,物质现相就是宇宙。诸位要知道,我们前面念的「窥一尘而顿现」,所以宇宙的现前是顿现,不是进化的,进化是讲不通的。世界是顿现,时间极其短暂,你没有办法想像,因为你一想,我们通常凡夫想这是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就是弥勒菩萨讲的,三十二亿百千个细念,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这样微细!所以「心通则法通」,这个心到什么时候通?一般佛把这个标准放宽,也就是说接近通,还不是真的通达。接近通是什么地位? 《华严经》圆教初住的地位,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心就通。因为你无明烦恼,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你已经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心就通。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就通,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
    我们看到过去这两个人,第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他放下了,他在三十岁的时候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这一放下就成佛。怎么知道他对法通了?他成佛就给大家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法通了,一点障碍都没有了。清凉大师判这部经叫四无碍法界,四种,第一个是事没有障碍,第二个是体,理没有障碍,第三个是理事无碍,第四个是事事无碍,这法通了,通达无碍。世尊为我们示现的,确实是以我们知识分子做例子,知识分子有求学的欲望。所以他十九岁离家到外面去求学,学了十二年。我们能想像得到,这是个非常好学的年轻人,身分特殊,他是王子的身分,聪明绝顶。我们就想到,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有这样的学生?这个学生是传法的人,所以谁都愿意教他。印度在那个时代,他们学术的发展超过中国,怎么知道超过中国?中国古籍里面对于不同维次空间的描述很简单,不详细。像夫子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可是他承认有鬼神,我们对他尊敬,远是少跟他们接触。可是印度不一样,印度真的跟他们接触,怎么接触法?他们都修禅定。所以佛经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要知道那不是佛教的。佛教到我们现在,我们中国史书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大概是三千三十多年。印度自己不重视历史,对记载不重视,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印度的宗教、哲学就很发达,超越其他的地区,这些学者们、宗教徒没有不修禅定的。四禅八定你要是修成,六道里面的状况那叫一清二楚,上面你可以能够到达非想非非想天,下面可以到达地狱,你都看见、都明白了,这个决定不是假的,谁修成了谁都能看见。大家在一块交流,分享自己见闻所知,这就证实了。释迦牟尼佛没有例外,对于这些情况当然跟他们一样通达明了。我们一个好学的人,到这个境界一定还有疑问,我们不说别人,我在初学的时候我就会有疑问,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我们肯定要追求、要追问。这些问题在当时宗教家不能答覆,学术界也没法子答覆,他们到达这个境界,就像到了顶端,往上去什么也看不见,以为到了顶端。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时候不以为然,他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在菩提树下入更深层次的禅定,在这个禅定里面就把四禅八定突破,才将前面讲的这些疑问全部解答了,解答就心通了,我们佛门里面的术语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就是他证得佛果。从这之后他就开始教学,这一年是他三十岁,彻悟之后这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过世的,佛法里面讲圆寂。三十岁开始,七十九岁走的,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悟得之后第一部讲的就是《华严》,《华严经》可惜不是对大众讲的,为什么?这个事情太深,理太深,事不是一般人常识能够理解的。所以佛说出他证入的境界是在定中说的,定中有境界,哪些人听?听的人可真多,十方诸佛菩萨都来了,那个数量是无量无边,说不尽!都集在释迦牟尼佛这个道场,听佛讲《华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没法子想像。说得详细,详细到我们也无法想像。时间,我们人间的时间不长,二七日中,也有的经说三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就算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他讲出这部《华严经》。我们在前面给诸位略略的介绍,佛所讲的经是被大龙菩萨(大龙菩萨是等觉菩萨)收藏在龙宫。佛灭度六百年之后印度出现一位龙树菩萨,这个人也是聪明绝顶,也是修禅定,功夫很不错,也突破四禅八定证得初地,可见得他位次也相当之高。他读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三个月就读完。现在传到中国不是完全的,因为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我们中国法师到印度留学,或者印度法师到中国来弘法,都是精挑细选,选一些重要的,能契合东方人程度的(佛法讲根性)带来,大部分没有传来。我们中国的法师以后翻译之后,把它整理编成现在的《大藏经》。你们想想,哪一位能够在三个月,把《大藏经》全部学完,这还不是完整的,传到中国来的这一部分。龙树菩萨有能力在三个月就通达,我们不能不佩服!这是什么?心通则法通。他学完之后,觉得再没有东西学,在这个世间,在佛法他是第一,没第二,找不到第二,于是就有点傲慢起来,这个傲慢起来就得堕落。大龙菩萨怜悯,看到他这个样子,就把他迎接到龙宫,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这部大《华严经》。他看了之后,一看到这个分量,他傲慢心就没有了,觉得自己一生所学的太有限,佛怎么讲得这么多,这个没有流通到人间。他看到这部经有大本、有中本、有小本,大本是全文,中本是精华,小本是目录提纲、目录提要。他一想大本跟中本,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没有人能够受持,于是他就把小本,小本的分量有四十万句,四十品。他也真有能力,他能够圆圆满满的把它记下来,十万偈,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回到人间来的时候,他就把它从记忆当中写出来,这个世间才有《大方广佛华严经》。

所以,南传小乘不承认,他说《华严经》不是佛说的,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但是我们看看《华严经》的全文,龙树菩萨造不出来,他要能造得出来他就成佛。他不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决定说不出来,所以我们对于菩萨这些话可以相信的。这个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又是个残缺的本子,你看全经十万偈,传到中国来的大概才一半,而且还三次传来的。第一次在东晋时代,传来的是三万六千颂;第二次是武则天做皇帝,唐朝时候传到中国来,实叉难陀尊者他带来的,就是增加九千颂,三万六再加上九千,四万五千颂。最后唐朝贞元年间,「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经很难得,有个完整的本子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四十卷。第一次翻的是《六十华严》,第二次翻的《八十华严》,最后翻的叫《四十华严》。这三种本子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现在中文本有九十九卷,梵文的原本已经找不到,现在《华严经》只有中文的译本,流传在这个世间,差不多将近五万首颂。所以我们中国大师称这个为略本,因为只有小本的一半,再就找不到了。可是心通的人,法就通,就没有障碍。这些典籍要用它来帮助我们修学,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能够达到心通,能不能做到?能。在中国历代教下的这些祖师大德,契入这个境界的人不少!他们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从理上讲障碍除掉,心就通了。这个障碍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能够一时全放下,那你就成佛。所以在理上讲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一念放下就成佛了。放不下是凡夫,这个放下真难!释迦牟尼佛放下了,一时放下;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是一时放下。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他没念过书,他不认识字;换句话说,他一天都没有学过,也能成佛。这就说明从理上讲,凡夫成佛是一念。    我们问,为什么我们放不下?其实我们讲「为什么放不下」,这就又起了个妄念,妄念没有才是佛,这么多妄念你怎么能成得了佛? 「我们真想放下」,这又是个妄念。他就是放不下,他又多一个妄念。这就是里面讲的四句百非,真的不好断,起心动念没有一个念头是正念、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什么?与自性相应的,这是正;与自性相违背的,非,错了。所以古大德有两句话讲得很好,「起心即错,动念皆乖」,不要说开口说话,起心动念就错。为什么?依正它就现了。不起心、不动念,给诸位说,这个宇宙之间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不起心、不动念是这么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物质跟精神都没有,这是个什么世界?释迦、六祖证得了,告诉我们,那个境界才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真,为什么?永恒不变。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净土,这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常寂光下来,这就有形相,有物质、有精神叫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为什么?这里面的人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也没有起心、也没有动念,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他统统断了,所以也是一真法界。它为什么会有现相?这我们在大经上搞清楚,他那个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习气不好断,没有方法去断,只有等时间慢慢长了,自自然然的没有了。要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但是在这里面我们称他为法身菩萨,他们在起作用的时候是丝毫妨碍都没有。起什么作用?十法界的众生有感,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自自然然就会有应,感应道交。应的时候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以观世音菩萨做例子,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得度他就用什么方法。什么叫没有妨碍?这些应化在世间的佛菩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这叫妙用;我们干什么事情会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菩萨在这个世间,应化在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这篇文章是贤首国师写的,贤首国师也是这一类的人,像清凉、像宗密都是这个境界。他们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当然更没有分别执着,随缘妙用。起心动念就不妙,分别执着就造业!不通才会有这个现象,通了就没有了,于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这些后来的祖师大德也入了佛境界,他们对于经教给我们的解释,这么多注疏留下来我们才晓得,字字句句跟世尊所说的经,决定没有两样,我们要信得过。像我们这种根性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能够一时顿息,就是一下放下。上中下根的人都办不到,那怎么样?慢慢来。这个慢慢来里面确实有很快的,也有很慢的,所以分上中下。大概上根这一生当中可以入佛境界,也就是你有能力超越十法界,有能力达到初住菩萨的境界,就是成佛,你把起心动念放下,上根人。中根就难了,下根就更办不到,但是中下根的人可以放下一部分,有人放下执着,有人放下分别。放下执着的人,当然这里头最幸运的是你遇到净宗,你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无比殊胜。放下执着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是叫方便有余土。如果能分别也放下,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实报庄严土,不一样!完全没有放下,在你临终的时候你念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你一切妄念伏住,也能往生,这往生是什么?往生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差别,我们搞清楚了。然后我们虽然不能这个经上这种标准,心通则法通,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达到一点边缘,我们现在心里明白,决定求生净土。那个方法必须把这个世间的一切法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你的法就通了。这个通通到哪里?通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虽然不是真的通,但是也不假,生到凡圣同居土,就保证你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你就得到保证,你决定不会再退转。这是人人都能够做得到,就看你肯不肯干?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就这个法门。如果对于世出世间法还有留恋,留恋就是你放不下,那你就去不了。去不了怎么办?等来生后世,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再继续再干。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我们现前这些同学们就是这种人。 《华严》我们过去有没有缘?有缘,没有缘这一生遇不到。你能遇到一次听一、二个小时,都是与《华严》有缘。缘从哪里结的?缘是前生结的,宿世结的。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没能放下,所以在六道里头轮回。轮回到今天很幸运,这一次又得人身又遇到,就这么回事情。这一生如果还放不下,那好!再等下一次的机会,无量劫中总有几次机会,这就慢慢来了。但是这很苦,要知道这个世间很苦!所以真正觉悟到人生苦,你才会真放下,希望这一生当中能成功,决定成功。天天读经能不能开悟?天天念佛能不能开悟?天天持咒能不能开悟?都能。 《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讲的诸法就是方法,断烦恼的方法、学法门的方法、成佛道的方法,就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换句话说,都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的。你总要记住这个总的原则,你修学就不成问题。所以心通则法通,这句我们就学到此地。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够分别,到终极就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落到四句百非里头去。 『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真的觉了,真的悟了,「滞」就是障碍,「通」就是通达,都没有了,只要觉悟全都没有了。所以底下讲的百非四句,『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什么叫四句、百非?在此地跟诸位略略介绍,因为这是佛门里面的术语,名词术语,诸位在经上、在祖师大德的文字上常常看见。举一个例子给你讲四句,第一个讲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百非是什么?四句一展开,有里面有有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就变成四句。无里头也有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所以这四句,每一句里头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这就变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古德有解释,用一个问答来说明,「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这个居是个问号,何居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意思根据什么理由来说的。这四句意思太广,「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有无是一对,「一异」也是一对,「断常」也是一对,你就举不尽的例子。这是什么?这一对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来去是一对、远近是一对、空有是一对,这例子举不完的。 「若云有,是增益谤」,你要说有,这叫增益谤,为什么?它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说无,「若云无,是损减谤」,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 「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这开玩笑的话。 「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四句百非叫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这是什么?诸佛菩萨看宇宙万象,就是像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面对着万法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都错了,一错一切错,所以必须要离。既俱有过,就是一切说法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都是过失,你就想想,分别就是过失里头再加过失,严重了,再要执着麻烦可大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晓得。你不是要心通吗?只要有过失你心就不通,心不通,法就不通。什么时候心通?这个过失统统要远离,离四句、绝百非就通了。这个四句百非里面,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包括在里头。     末后这个文里面说,「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这个用有无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个外道是古时候,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一些学派里面讲的。我们今天讲哲学的这些学派,还有些宗教他们所说的。 「枝末四句等」,那就是讲四句每一句里头都有四句,「三乘亦未全离」,这讲佛门佛弟子,佛弟子常常对于经典上有辩论,这个辩论都没有真正离开,三乘就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没有断干净,四圣法界。 「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这个地方的佛是分证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菩萨,初住菩萨都离了,不再起心动念。记住,起心错了,动念也错了,这个事情难!真修行修什么?修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学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他在修佛道。有起心动念,他修什么?他修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修菩萨道。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没有执着,这个人在修声闻道。这三个都是佛道,声闻是小乘,菩萨是大乘,不起心、不动念是佛乘也叫一乘,《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真修真干。有人告诉我,他说有些法师脾气很大,态度很傲慢,他修的是什么乘?你们想想看,佛经是我们的依据,佛经一对照就晓得他修什么乘。不起心、不动念,佛乘,他学佛;不分别,菩萨乘;不执着,阿罗汉乘,他修阿罗汉。傲慢、嫉妒,佛经上有,他修什么乘?他修阿修罗乘。真的,他也念经,他也念佛,他也很用功,他也参禅,他也持戒,将来到哪里去?到阿修罗、到罗刹,总的来说,魔乘,他不是学佛,他是学魔。如果他有妄想分别执着,心地非常善良、慈悲,修十善业,我们知道他修天乘。五戒十善做得很好,来生一定还得人身,他修的人乘。如果他贪心很重,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贪恋不肯放下,我们知道他来生到鬼乘去,他到鬼道去;瞋恨心重、嫉妒心重,没有五戒十善,地狱道去了。佛给我们讲十法界,哪一道有哪一道的因,你跟因相应,果就相应。所以佛经里面有很圆满、有很高深的因果教育,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种善因得善果,佛法里面没有人情。古大德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天天拜佛没用,巴结不上。为什么巴结不上?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得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佛巴结不上。佛在经典里面,把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大慈大悲,这叫普度众生。我们学了之后,搞清楚、搞明白了,依教奉行,想在这一生当中证什么果位,你就都能够证得,所以这些事情全靠自己。切忌拿着佛法当人情,以不善的用心,希望从佛法里面得到自己的名闻利养,能不能得到?能。果报呢?果报在四恶道,这个四恶道,恶道只有饿鬼、畜生、地狱,加上魔道。魔不简单,魔真有福报,他是真正修了福,但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没有断,就变成魔道。也就是佛经上常讲的阿修罗、罗刹这一类的,到这一道去。这是我们真正希望一生成就,要知道避免的。
     「百非息其攀缘」,攀缘的念头断掉。这是我从学佛之后明白这个道理,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佛法要随缘,在一生的生活当中随缘,不攀缘、不强求,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这样得自在。所以早年我们在台北办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完全遵循印光大师的规范。印祖一生接受四众的供养,他的钱全部用在弘法利生,他办了一个弘化社,我们现在叫基金会。印送佛经善书,他随缘,收入多多做,收入少少做,没有收入不做,自在!绝不是说我一定要做多少,那就攀缘,你就不自在,你就很辛苦。所以我们基金会这么多年来,都是守住随缘,我们是为佛法服务,为一切善男信女修福服务。他送来钱,有的指定「我想印什么书」,现在还有做光碟,这都很方便,我们一定替他做。还有指定供养我们常住经费的,他要不说我们不要求。所以有的时候经费很困难,简丰文居士找过我,印经、印善书的钱很多,可是我们生活非常困难,来找我,我就有些同修给我的供养,我就分给他们。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活要节俭,要能吃苦,不可以有丝毫的浪费,一切得过且过,你说过得多自在,心安理得,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常常想到,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过的生活,比我们苦太多了。我们现在还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世尊当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现在还能吃三餐。常常想到老师给我们做的榜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就非常快乐。 「四句绝其增减」就是增减谤,这前面都说过。 『故得药病双泯,静乱俱融』,病好了,药就没有;药没有,病也没有了,双泯。 「静乱」也是一对,心地清净,心地浮动,我们常说的心浮气躁那是乱,静、乱都没有了。这个在佛法里也常讲,那个乱叫动,动静二边消融,这叫真正的禅定。 【消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归法界。 】这是见道,契入华严境界了。 『能所』是对立的,我们凡夫有能、有所。前面讲四句百非,大乘菩萨、声闻、缘觉,三乘人,没有脱离十法界还有能所的念头,没忘。所以他入不了『玄宗』,玄是玄妙,「宗」是宗旨,华严奥旨,也就是说他没有办法契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一真法界,也就是我们讲的实报庄严土。他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他入不了实报土。所以,能所不能有!不起心、不动念,能所就没有了。执着里头有能所,分别里头有能所,要到不起心、不动念,能所就没有了。能所没有了,你就脱离十法界,你入华严境界,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 『泯性相』,「性相」也是相对的,性是能现,相是所现,有能现、有所现,在十法界里,诸位要记住,最高的层次你出不了十法界。什么时候性相也没有,也不起心动念,那你就入法界,这个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法界跟玄宗都是讲的实报土。断证功夫!我们这一生希望能达到的目标,你的佛就没有白学。否则的话,这一生怎么办?诸位不少人年龄比我小,好像你们还有时间。像我这个年龄时光就有限,不认真努力这一生就空过,那就太可惜!在这个世界认真努力,好好的去忍耐个三、五年,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大幅度的提升,那你就完全对了。到不了阿弥陀佛的实报土,至少也要能达到方便土的上辈往生,我们得有这种认知。怎样提升?放下就是,所以什么都要放得下。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一切随缘,决定不要攀缘。随缘是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不要在这个地方再去计较、再去执着。你要晓得,如果你还没有办法放下分别执着,念佛带业往生,伏烦恼去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从同居土提升到方便土,再提升到实报土,你去看看《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要多长时间?如果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十二劫。这个十二劫不是极乐世界的,是我们这个世间的时间,劫都是讲大劫,十二大劫你才能够成就。为什么不在这里干?尽可能在我们这个世间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省很多的时间。

下面是贤首国师自己的感叹:【窃见玄纲浩瀚。 】这个『窃』,是贤首大师的谦虚自称,他说我见到《华严经》玄妙的纲领,像大海一样的。 【妙旨希微。 】玄妙的宗旨就是讲的华严奥旨,太稀有,太微妙。经这么样的大部。 【览之者讵究其源。 】就是读这部经的,这经太大太深,阅览的人很不容易究竟它的根源。 【寻之者罕穷其际。 】『寻』是寻求,在这个经典里面去找,『罕』是很少,很少人能够穷究它的本际、边际,它的根源。这就是说学这部经的艰难,正因为这样的难,所以大师才发大慈悲心,把它的精华、纲要提出来,我们依照这个纲领去修学,这就有路可循。依照这条路我们去走,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帮助,他老人家找到了,介绍给我们。     【是以真空滞于心首。恒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 】『真空』、『实际』都是讲自性、本性,学佛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你要知道你学佛的目的在哪里?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是真空,可是怎么样?现在我们心不通,『滞于心首』,「滞」就是障碍,所以我们见不到真空。见不到真空,我们自性就变质,被妄想分别执着扭曲,变成什么?变成我们现在无量无边的『缘虑』,我们对于一切诸法的怀疑,对于一切诸法的顾虑,这就是烦恼,变成烦恼。 「实际」,实际也是自性的名称,实是真的不是假的,实际在哪里?实际也在面前。可是我们迷了,不认识,我们见相,不知道相就是性;我们见到事,不晓得事就是理;见到幻有,不知道幻有原来就是真空。所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六根门头都成了严重的障碍,接触到外面境界,清净心不能现前,现的是什么?现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叫做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不生智慧,错在这里。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那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我们到什么时候才真的能转凡成圣?理上讲虽然是一念之间,事上讲没那么容易,那是我们迷得太深、迷得太久,虽然听到佛菩萨的教诫,我们也听懂了,但是回不了头来,这业障太重,自己要承认。怎么办?佛有方便,教给我们慢慢的转,先从哪里转?先从转恶为善,从这里转。也就是我们在这几年,特别提倡的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就是善恶的标准,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经》。我们认真去读诵,认真去学习,在日常当中就用这三样东西,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典籍里面所说的善,相不相应?如果相应是善的,我们就好好的保持下去;如果发现不善,赶快把它改过来。用这三个标准断恶修善,不要小看!真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三部经都能相应,我们念佛就得到保障,决定生凡圣同居土,虽然品位不高,也非常殊胜。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一生圆证三不退,为什么?那边时间长一点不要紧,寿命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修到实报庄严土需要十二大劫,可是你的寿命是无量寿,无量寿,十二大劫算不了什么,可以,所以也是无比的殊胜。如果我们还有时间,还有这个缘分,再提升一层,破迷开悟,那就要什么?要大乘经,《华严经》就是最殊胜的,帮助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之后,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大幅度上升,至少你生到方便有余土。更殊胜的,你生到极乐世界就到实报土,那真叫上上品往生,我们一生要立志、要发愿、要这样的争取,这是弥陀、释迦对我们的期望。这是说明,真空、实际都在眼前,我们不认识,把它变成烦恼、变成忧虑。
    【今者统收玄奥。囊括大宗。 】这就是贤首国师发了大慈悲心,我们面对《华严》找不到门路,确实常常读诵,依旧迷在其中。大师帮助我们,『统收玄奥』,把《华严经》的幽玄奥妙的宗旨、修学的方法提出纲领,来帮助我们修学,这个确实是非常的稀有难逢。 【出经卷于尘中。转法轮于毛处。 】这两句是大师自己的形容。 『尘』是比喻少,『经卷』太多。他后面给我们写的六条,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尘,《华严经》里面的毛端。但是不要小看这个一尘跟毛端,开头他就说「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睹纤毫以齐彰」,跟前面两句相应。对于学人来讲,学人是学生,是学习的人来说:【明者德隆于即日。昧者望绝于多生。 】根性不相同,『明』是什么?明白人,『昧』是糊涂人。明白人、聪明的人,他为什么会明?烦恼轻就明,习气重就昧。我们虽然糊涂,只要我们能把烦恼习气放下,我们就回归到明。为什么?自性本明,这个昧不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昧,自性里头只有明。你看看它第一条里面所讲的,「显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明是本有,清净是本有,圆满是本有,你没有任何欠缺。这是你自体里头本来具足的,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没有欠缺。真正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现前就能证得,所以『德隆于即日』,即日是现前、今天。昧,你要是业障习气很重,就没指望,那怎么办?多生多劫的去修行,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接着再来。所以根性的利钝,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命运有,不是没有,命运可以改变。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他相信命运是注定的,孔先生给他算一生的流年,他在遇到云谷禅师之前的二十年,每年他的际遇丝毫不爽,所以他完全相信。命里有的,到时候自然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来。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云谷禅师把命的原理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懂了,你一生的命运不是别人给你注定的,是你自己前生所修的,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既然命运是自己造的,当然可以修改,往好的地方修改,断恶修善;要是往不善的地方去修改,那你继续造恶,就这么回事情。我们修行人,聪明、智慧跟愚昧、糊涂,一样可以改变。你怎么昏昧的?总不外乎贪瞋痴慢太重,你就昏昧。古人常讲的「见利忘义,口是心非」,与一般人往来都是有目的,什么目的?有利可图,那就是昧者。这个人可以利用,跟他好好的往来,哪一天利用的价值没有了,就远离他,这种事情在今天的社会,处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学佛的人看得很清楚,他眼前占人家一些便宜,来生三途去受报,三途的罪业报完之后,再到人间来还要还人的债务,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你说有什么意思?所以佛菩萨眼目当中见到这些事实真相,很感叹叫「可怜悯者」,真可怜!我们学佛算是这一生非常幸运,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大乘,尤其是遇到《华严》,把这些现象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做个明白人,不能干糊涂事。时时刻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绝不走下坡,这就对了。众生根性不相同,佛的法门很多,这个法门跟我们根性相应,修起来就不难。真修、真干,我们时间不够,还没有到开悟寿命就到了,这时候怎么办?如果你是真修真干,佛菩萨帮助你寿命延长,慈悲到极处,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一生达到你的愿望。延寿不是在这个世间享受的,不是为享受的,是为了我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认真努力的提升自己,这就对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再看看过去,古今中外的这些大修行人,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借镜。我们根据经教的理论、方法,看到前人所修、所证,我们循着这条路子走,不会走错。 【会旨者山岳易移。 】这就『会』,『旨』是宗旨,也就是此地讲的奥旨,华严奥旨。你要是会,『山岳易移』,这比喻不难,什么不难?成佛不难。 【乖宗者锱铢难入。 】『乖』是违背,违背宗旨的,那就真的难了,『锱铢』是细小,再细再小你也入不进去。这是比喻的话,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宗门祖师大德,常常测验学生,问他:「你会么!」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用意很深。会,一生一定可以契入华严境界,不会就难,会不会还是一句老话,你肯不肯放下?放下就会,不肯放下就不会;放下就明白,不肯放下就糊涂愚昧;放下就会,不肯放下那就违背宗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佛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放下起心动念你成佛,放下分别你成菩萨,放下执着你成阿罗汉。佛没有东西教人,智慧是现成的,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是现成的,技艺是现成的,相好、福报没有一样不是现成的,你跟诸佛菩萨去比,一样都不缺。问题就是你自己找了这一大堆的烦恼,在六道里面过这么痛苦的生活,这冤枉。所以希望我们真正觉悟、真正明白,醒过来了,这一生当中契入华严境界,往生弥陀实报庄严土,我们就功德圆满。我们对得起佛陀,对得起菩萨,对得起贤首国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视频连接:http://www.amtb.tw/section1/jiangtang.asp?web_choice=12&web_rel_index=1740

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119477&pid=1183020&page=1&extra=page%-------------------------------------------------------------------------------------------- 

净空法师开示汇集---《关于冤亲债主》

我们这个世间,恶友是没办法避免的,就是怨憎会,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个很麻烦!他总是障碍你,障碍你学佛、障碍你念佛,甚至他障碍你往生,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最怕的就是障碍往生,当你往生那一刹那,你这些冤亲债主统统来了,这个哭一把,那个流眼泪,这个再叫你,好了,把你一扰乱,阿弥陀佛也气跑掉了,你这一次往生的机会就失掉,这不得了!这个事情麻烦大。

  这些恶友是谁?可能就是你自己父母妻子儿女,家亲眷属。我前年在旧金山讲经,旧金山甘太太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的亲戚,也是一个老太太往生。这个老太太学佛,大家都知道,但是也没有看到她有什么好的瑞相,也没有看到她一天到晚认真的念佛。她很随和,老人在家里照顾家事,每天早晨,老年人起得早,所以料理早餐都是她在做,照顾她的孙子。她往生是晚上,大概大家都睡觉了,夜里往生的。究竟是几点钟往生的,没有人知道。

        是到第二天早晨,因为她没有起来,每天都是她早晨起来煮早点的,她这一天早晨没起来。所以家里人起来之后就敲她的房门,在美国这老年人的房门没有锁的。所以门一打开,看到她老人家盘腿坐在床上,叫她也不答应,仔细一看,死了,不晓得什么时候死的?这个好,她家里人没妨碍,她这个方法妙。更妙的,她还有遗嘱,早就写好摆在她面前。不但有遗嘱,而且家里老老小小的孝服,不晓得什么时候做的,一个人一份都摆在床边,大家才晓得她预知时至。为什么?她做那些衣服必定要偷偷做,一定是家人都睡了,晚上半夜做的。想做那么几套衣服也得要相当的时间,至少她三个月之前就晓得,她把后事预备得好好的,她走了,不吭气,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这个方法很妙,为什么?恶友没办法牵缠你。如果你告诉他:「我什么时候要往生」,那个麻烦就大了,他决定不让你走,他跟你吵、跟你闹。她这个方法很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这是个好榜样。她没有生病,没有病苦,走得自在。在国外,助念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找不到人助念;唯独她这个方法,自己功夫真正成就了,这个走得很潇洒,非常自在。西方世界没有恶友牵缠。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三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31

http://ft.hwadzan.tw/dv.php?sn=01-03-131&lang=zh_CN

      我常常有客人来,来麻烦我,所说的都是这些话,听这个人这么说,听那个人那么说,你到底是听人说?是听佛说?你跟佛学还是跟人学?你愿意跟他学,你听他的,就跟他学去;愿意跟佛学,那我就不听他的。末法时期,《楞严经》上说得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个人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要晓得他这一生成佛的缘分成熟了,你这一生要作佛了,你生生世世,过去、今生那些冤家债主,看到你要去成佛,你要走了,他没有办法报复,欠命的也讨不到命,欠钱的也拿不回来,他怎能甘心情愿?用种种方法阻挠你,想把你拉回来。

  因此,我们念佛,我们这个道场虽然不大,专修净宗,专求净土。我们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要做一个三时系念佛事,超度一切众生,目的何在?就是把我们所修学的功德统统回向冤亲债主,希望我们念佛,他不要来打闲岔,不要来扰乱,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先度他们。我们做三时系念跟他谈条件,他们也很乐意接受,也很欢喜。所以我们这个道场没有障难。所有一切障难都是在外面听到的,来的时候讲给我听,我还浪费很多时间听这些无聊的话。所以我常常说来找我的都是不老实的,老实人就没有事情了,都是不老实的,都是不听话的,都是不信佛的,听了几句闲言闲语,心就动了,就感觉不安,一定到这里问问我,他才安心,你说冤不冤枉。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1-03-237&lang=zh_CN

钞【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这是《称扬诸佛功德经》上一段话,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像《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一般人临终的时候决定有魔来扰乱,除非你这一生当中修很大的福德,这个大福德有善神来保护你,魔不会扰乱你,你是一定生天。如果来生得人身,那也是大富大贵,有护法神保佑你。你真的是修大福、积大德,才会得善神保佑你;普通一般人决定不行,一定有魔来扰乱。

        魔是什么?冤亲债主。在你鸿运高照的时候,他对你无可奈何,不敢沾你边;人到快要死的时候,运都衰了,几乎衰到零点,这个时候这些冤家债主要动脑筋来报复你,可以来找麻烦了。所以临命终时见到许多家亲眷属,都是已经死了的人,这个时候你见到了。我们到医院常常听到人在弥留的时候,「某个人在门口,某人进来了」,讲的都是家亲眷属。是不是真的家亲眷属?不是的!
  
     《地藏经》上说,是他的冤家债主变现家亲眷属这个模样来诱引他,叫他跟他去,去了之后那就要算帐。换句话说,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就要报复!我们读《地藏经》,对於这桩事实真相多少会明白一些。知道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存心,自自然然就有所警觉了。要知道我们怎样对人,将来会有人怎样对我,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欺骗人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永久!欺骗他这一生,死了以后当鬼有五通,我们骗不了他。所以冤报是生生世世的,没完没了,你才晓得这个东西多么可怕!

         念佛人一心念佛,得诸佛护念,有护法神保佑你,所以临终魔不得其便,我们自己运虽然衰了,但是佛光加持著。这个经文要紧是在这一句,它的条件是『一心信乐』。「一心信」就是深信,「乐」是爱好,就是愿意见阿弥陀佛,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愿意就是切愿。所以这一句就是深信切愿,会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临终的时候佛与大众来接引。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1-03-247&lang=zh_CN

  修净土的人只要具足经上讲的这三个条件,信、愿、持名,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往生。善导大师跟我们说,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一个都不会漏掉。所以古人赞叹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统统都是一生成佛,数量是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为什么不愿意修?宗门虽然也不错,禅宗,禅宗开悟是有一点像佛,你看他的见解、谈吐是满像佛,可是你仔细观察,多生的习气不容易断。所以常说「理虽顿悟,事须渐除」,事实上,这个习气烦恼还得要慢慢去断。但是我们想想无量劫到今生,我们造了多少业?生生世世跟这些众生结了多少怨?这些冤家债主时时刻刻在那里等机会要来报复你,这就产生修行人的魔障。

  魔障从哪里来?累劫的冤亲债主他们不肯放过。所以我们修行要回向,修行要把功德回向给历劫冤亲债主,要真干才行,要真修才行!你那个假修行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什么都得不到,光是一句空话,什么也得不到,他还会饶你吗?不会饶你的。真实功德回向给他,行,他能真得利益,可以放你一马,不找你麻烦。所以禅宗大德修行魔障多。《楞严经》是禅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后面讲五十种阴魔,难,太难太难。那个魔境界之高,如果魔境现前,我们实在讲没有能力辨别他是佛境界、是魔境界,没有能力辨别。因此,远不如念佛求生净土稳当,假如这一退转,那个麻烦就大。

http://ft.hwadzan.tw/dv.php?sn=01-14-13&lang=zh_CN【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

  这句话我们要留意,为什么?一切众生当被人欺负、被人杀害的时候,他决定不会想到「我前世杀你,现在被你杀了,咱们这个帐就了了,算了」,那就好了,没事了,他不是这么想。「你杀我,你欺负我,你强我弱,等到哪一天我强大的时候,我一样要报复,你杀我一刀,我杀你十刀。」冤冤相报,愈报愈残忍,愈报愈烈,永远没完没了,这个果报生生世世。

         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世间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很多冤家,找麻烦的人,你过去生中没找人家麻烦吗?今天人家找你的麻烦,你就觉得难过;你得志的时候,你找别人麻烦的时候,你怎么没有想到?冤冤相报。所以人一定要觉悟,我们生命不是这一生的,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不知道跟多少众生结了冤仇。我们今天学佛了,学乖了,好好的念佛,老实念佛,还有人找麻烦,过去的冤仇结得太多了。

  因此诸位同修,你在修持的时候,不要单单想著自己,应当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统统回向历劫冤亲债主。我今天所修行的,我有功德,功德分给你们大家共享,希望你们不要找麻烦。我修行,你们都有功德,你们都得好处;你找我的麻烦,我不能修,你也得不到好处,彼此两边都不利。你要让我好好修行的话,你得好处,我也得好处。要常常存这样的心。所以我们拜佛、诵经、念佛,都希望回向给历劫冤亲债主,更应当发愿,将来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首先我来度你们。佛不度无缘之人,缘有善缘、有恶缘,不管是善缘、是恶缘,总而言之有缘,有缘就能得度。善缘的人好度,恶缘的人,比较上难度一点,决定还是会得度的。

  所以要发这个心,第一个度冤亲债主。就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里面发心,你们念《金刚经》,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那是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做忍辱仙人。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暴君,无道的昏君,他把菩萨凌迟处死。菩萨发了个大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金刚经》上的歌利王,歌利王是他的前身。所以佛说的话兑现了,不说妄语,成了佛之后,第一个度这个最大的一个冤家,杀害自己的人,他头一个度他,决定不生怨恨之心。所以,冤冤相报这个事情很麻烦。

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24&lang=zh_CN

 【方便有余土,念佛功深,离杂乱心,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

  功是功夫。这几句话要记住,这是讲我们念佛的功夫。你说佛号要怎么念法?这是最简单、最要紧的开示,《观经直指》上说的。《观无量寿经直指》是清朝干隆年间慈云灌顶大师所造的,他的注解。他注解上有这么一段话,说「念佛求生为解冤释结之要诀」,我想这句话是我们每位同修非常关心的。我们都晓得我们有很多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常常来找麻烦,因果报应。我们害了他的命的要偿命,欠人家钱要还钱,这些冤亲债主生生世世不晓得有多少,只要有机会碰到,总是来找麻烦。这个怨怎么样能把它解开?这个结如何把它化掉?灌顶大师告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真信切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有冤亲债主的结统统化解掉。(性妙注:真信切愿是要点中的要点,念佛人如果还时常受到怨亲债主障碍,请自查自己的信愿,决定有缺。)

  他这个话我们听了以后,仔细去想想,真的一点都不错,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麻烦你,而且希望你赶快成就。为什么?你成就了,他就得度。因为你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你统统看到,你有天眼通、有天耳通、有他心通。这些冤亲债主跟你有缘分,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缘你就没法子度他。这个缘,善缘也好,恶缘也好,只要有缘就会得度。佛不度无缘之人,你有缘分的人这么多,你就可以去度他。所以,冤亲债主希望早一天你成佛,你来度我,他不会障碍你,不会给你找麻烦。

  我们自己的修学要认真,一定要念到心口相应,口里面有阿弥陀佛,心里头也得要有阿弥陀佛,所谓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心里头要有佛。念到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就叫事一心。这是事一心功夫最浅的,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事一心最浅的。

无量寿经玄义  (第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07&lang=zh_CN

        而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跟诸位说,都不是真的。他所见到那个样子是真的,但是确确实实不是家亲眷属来接引他。《地藏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是些什么人?冤亲债主,这个时候来诱惑他。如果是冤亲债主的样子现前,他不会跟他走,他要现他的家亲眷属,他一看是亲人,就跟他去了,去了之后,那就要算帐了,那麻烦就来了,《地藏本愿经》上告诉我们的。

  所以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西方三圣来接引,这就没错了。西方三圣叫本尊,这是邪鬼邪神、冤亲债主虽然他也会变化,他决定不敢变本尊。念佛人临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是妖魔鬼怪变现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临终来接引,不是的,或者是药师佛、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佛菩萨,那就不对了。

  前几年这个D.C.周广大居士往生的时候,在头一天见到地藏菩萨,这个都是不相应。好在他旁边有龚振华居士,那是个善知识,提醒他,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什么佛菩萨来都不要跟他走,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提示。所以到第三天,他看到阿弥陀佛了,这个就对了。

  所以这个所有一切现象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佛门里面,是菩萨的愿力,自己的愿力,现的净土的境界。这不念佛不求往生的人,是自己一生的业力,还有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业力,哪一个业力力量强大,先「现行」就先受报,所以这个善恶报应确确实实是很难讲的。
          但是一般在缘上来论,一生能够断恶修善总比较要好一点,稳当一点,但是还不能够保证,为什么?

      这个六道轮回决定的关键是在最后一念,那一念力量特别强大,那一念的时候决定来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平常念佛修善就跟练兵一样,临终那一念是打仗,胜负是在临终一念,不在平时。可是平时你念得愈熟,换句话说,临终就愈可靠,就愈有把握,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谨慎的。

无量寿经  (第四十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12-49&lang=zh_CN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这是到他命尽的时候。真正到命尽,这个恶报现前,还算他这个前世的福报大,如果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要等命尽,晚年的时候就有病魔缠身了,自己就做不了主宰了,就受这个恶业的牵缠。这个『诸恶』,这是讲命终之后,这是讲的恶道了;以及这一生当中,再加上过去生中,冤家债主,欠命的,他要来讨命;欠债的,他要来讨钱,这个事情就非常非常的麻烦。

  所以念佛人知道这个事实的状况,为什么我们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做大大小小的这个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恩是回向给与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历劫的冤亲债主。我一生一世修的,还债,有恩的,供养他们;有欠债的,这就是还给他们。那个有恩的就不必说了,有怨的,这怨气总得把它减轻,对於自己道业上就少了许多的障碍了,所以这都是事实的真相。

        真正明了了,勇猛精进,这个勇猛精进的力量从哪里生的?就是四重恩、三途苦这个地方来的。他们在后面逼迫,我不用功不行,不用功,生生世世就是讨债、还债、讨命、还命,这个麻烦大了,你尽干这个事情,你在六道里头干什么?就干这些。勇猛精进,这才能超越三界。

  我们今天这个路子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稳当,古德给我们说「万修万人去」,是决定能够成功的,决定能够去得成的。到了西方世界,生生世世与我们有恩的人才能真正报答,我们有能力报答他;生生世世给我们结下冤仇的那些众生,我们也有能力帮助他成就佛道,总比这个生生世世的报复那要好得太多了。所以说与一切众生把这个怨结解开,也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把它解开。所以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能不用功,不敢再懈怠了。

无量寿经  (第四十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12-47&lang=zh_CN

  所以我们晓得这些事实,过去造作的罪业要认真忏悔,我们念佛诵经做一切的善事,都替这些冤家债主回向,把这些功德都给他们。都给他们,自己就没有了吗?没有这个道理,自己更多,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何况《地藏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回向功德,自己修的人得六分,你回向的对象只得一分,七分功德他得一分自己得六分,自利利他。

         人如果能想到这一生当中的冤亲债主,想到过去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就不敢不认真修行了,为什么?知道修行就是还债,修行就是解冤释结,把结解开,就会认真的干了。知道修行不是为我这一生,我这么多冤家债主,我怎么样把事情给它摆平?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统统回向给他们,这个事情才能摆得平。所以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也是真修实行的一个推动的力量,这是很大的力量在推动你。

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第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22-05&lang=zh_CN


 【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这段话很重要,问题是我们信得过信不过?我们能信得过,而我们念佛是真念还是假念?真念才有这个感应,假念没有!什么叫真念?这个事情总得要搞清楚,真念就是真正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好比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人想移民,他移民的念头非常恳切,想尽方法要把这个目的达到。我们今天在娑婆世界也是想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愿望恳不恳切?是不是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除这桩大事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都不足於关怀的,那个念,你就是真念。念这个字,也是会意,「今心」,现在这个心上真有阿弥陀佛,这就是真正念佛、真正求愿往生。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还有牵挂的,那不是真念,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讲的夹杂。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不能成就。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要领,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夹杂就不净,怀疑也不净。所以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但世间一切事不能夹杂,要一切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一切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这个才能成功。

  果然是这样坚决的愿望、认真的态度,念佛求生净土,『彼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萨』保佑你。为什么佛要派菩萨来保佑你?这个事情实在说我们并不难以了解,我们在娑婆世界,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也是无量无边。这些恩恩怨怨,生生世世就是报来报去,没完没了,凡夫过的是这个日子。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无量无边,他来找麻烦,他来障碍你,所以要有菩萨来保护。『拥护行者』,这就是加持你、保护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干扰你,不让这些冤亲债主来报复你。可是,你要有真心、要有诚意,才能得到这个感应。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讲,诚则灵,你要有真诚的心,才能感得阿弥陀佛派遣菩萨来保佑你。

  所以一个真的学佛人,要信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依靠佛,我们一入佛门受三皈依,皈是真的回头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从一切邪恶回头,从一切污染回头,依觉正净。这是真正依靠佛,佛是觉正净。甚至於我们发心学佛了,一生都仰赖佛菩萨给我们安排,自己一生不要操心,随缘度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随缘度日。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是这样教导我的,他说你真正发心,你的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你不要操一点心。我想这个很好,这个太难得了。我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一切处境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逆境也应当逆来顺受;换句话说,在环境里面,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知道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才能与佛法相应。

  《十往生经》里这段话,是佛说的,佛没有妄语,决定是真实的。我们要想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你就应当这样做。如果你的心行不相应,只是希求佛菩萨保佑,那是得不到的。你每天拜佛、诵经,每天供养佛菩萨,贿赂佛菩萨,没有用处,他不会接受的,他晓得你都是虚情假意。你依旧是跟烦恼相应,跟邪恶相应,佛菩萨虽然慈悲,也帮不上忙。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31-04&lang=zh_CN

     这是我们讲到「无量妙刹」。「妙刹」,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太容易遇到的,遇到了决定不能够放弃。但是也有少数的同修在这个道场,念了一段时期之后生烦恼,进到这个道场来,他心散乱,心定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现前,这个现象也是个正常的现象。但是你要有毅力去克服,要发真诚心忏悔,这是修行的一个瓶颈,突破之后,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决不能因为这个烦恼折磨而退了心,而不再来了,那你就错了!

诸位要晓得,谚语常讲「一家饱暖千家怨」,你一个人过得好,别人看起来眼红嫉妒障碍,这是决定不能避免的。你修行得不错,功夫得力,你无始劫的冤亲债主找麻烦了;他修得不错,他要离开六道,要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的怨没报,仇也没报,债也没讨回来,那还行!怎么能让他走?想尽方法把他拉住,你就遭受一些魔难。

  这些魔难从哪里来的?冤亲债主。你这一生是好人,没得罪任何人,前一生?再前生?生生世世,我们的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这些人今天看我们修行有成就,哪个不嫉妒?哪个不找麻烦?所以我们每一天读经也好、闻法也好、念佛也好,真诚回向给这些冤亲债主。我修的好处,你们都有分,大家都有分,你们如果障碍我,你们大家功德都没有分,我们的成就就是大家的成就。自己成佛,将来第一个就是度这些冤亲债主,跟他有缘。为什么回向偈里面,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道理在此地。希望菩提道上,这些冤亲债主少找麻烦、少障碍,一定要诚心诚意,把所修积的功德都回向给他们。

大乘无量寿经  (第四十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34-046&lang=zh_CN  古德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临命终时,没有不受业力牵引的,这个时候你自己做不了主,临终善恶业习都在这个时候现前。这一个事实,我们稍微留意一点就能够觉察,最明显的地方是什么?医院。我过去在台湾,我有三个同学在荣民医院服务,他们都是主治大夫,并不信佛教,他们相信有鬼。

        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常常看到鬼,佛家讲的无常大鬼,只要看到无常鬼在病房里面走来走去,他们心里有数,这个人顶多三天,不会超过三天,就要走了,常见!所以医院里面的磁场不好,我们一般人进到医院,尤其是医院历史久,那个气氛都很阴,阴森森的,气衰的人走到这里面寒毛直竖。我问问里面的这些医护人员,你们相信不相信?统统相信,常常见到。

         所以病人病重,快要走的时候,家里照顾的人,他就告诉他:什么人在门口,我看见他了;他所说的,统统都是过世的那些冤亲债主、家亲眷属。这个时候是一个危急的关头,佛在《地藏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他所说的那些人他是真看见了,是不是真的是他的家亲眷属?《地藏经》上给我们说不是的,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家亲眷属的样子来接引他,接引去了之后就要跟他算帐,麻烦大了!
 
     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念佛往生人在临命终时,就是在这个状况之下,助念的人是他的真善知识。一遇到这种情形,立刻提醒他,「他说:我看到某个人了」,马上告诉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提醒他念阿弥陀佛。他只要一说话,立刻把他打断。临终开示就说这个话,不要说别的,别的他听不进去,就是照顾他正念分明。

       什么正念?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不要被这些阴境现前扰乱了,无量功德。韩馆长往生,这个境界很少,还是有两次。这是我们所经历到的,次数最少的。她有两次,她一说话,我们立刻把她打断,不要理他,她说好,跟我念佛,好!就跟我们念佛。不管他是善人、是恶人,是冤家、还是亲属,一概不要理。如果见到其他的佛菩萨也要打断他,不要理他,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前才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其他佛菩萨现前都不要跟他去,这是提醒他的正念。

       如果没有一个善友在旁边照顾,他要看到这些冤亲债主,或是起眷恋之心,放不下,他痛苦,或者是起了恶念、邪见,或者是发狂,恶相现前,统统叫颠倒,苦不堪言,他怎么不堕三恶道?别说往生,人天两道他都得不到!

  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凡夫往生不是靠自己,完全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一心称念也要求佛加持,佛不加持,我们一心不容易成就,心不颠倒更要求佛加持。不但如是,我们学教,我常常告诉我们同学,我们对於经教要能看得懂、要能看得深入,靠自己不可能,一定要靠佛加持。我们在讲台上,能够把经教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也不是自己能力,得不到弥陀本愿加持,不可能!我们是博地凡夫。

        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讲堂大众在这里听讲,你能够听得清楚,你能够听懂了,听明白了,听得欢喜,一样也是佛力加持。这个法门虽然说是二力法门,仗佛力加持的多,成分多,我们自己只具足深信切愿,依教奉行,我们自己只能够做到这些,其他的完全都是要靠佛力,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清楚。千万不要误会我自己有这个能力,就产生贡高我慢,反而把这样无比殊胜、一生成就的法门错过了。

  念佛人,不但在自己进修要靠佛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心心念念不违背佛陀教诲,也要靠佛力加持,我们才不被这个世间境缘诱惑。我们这样求佛,看看其他的宗教,其他宗教也求神,求上帝保佑,不被魔鬼扰乱,不被外境动摇,他们也求神、求上帝保佑加持他,这个想法作法正确的,决定没有错误。我们凡夫不得佛菩萨诸神威德的加持,靠自己成就,决定不可能。尤其是现在末法时期,我们的业习深重,外面的境缘诱惑力量太强大了,所以我们求佛菩萨,也求护法神,来帮助我们,希望我们心不颠倒,希望我们真正得到一心称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34-069&lang=zh_CN

【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也。】

  这段的开示是真实不可思议。我们带业往生,烦恼没有断,贪瞋痴没有断,是非人我没断,凭什么往生?这一句佛号把我们这些念头压住,虽没有断,它不起作用,只要不起作用就管用,就可以往生;它一起作用就不能往生。这个事情特别是在临终最后一念,所以这个最后一念就太重要!最后一念伏住,烦恼不起作用,阿弥陀佛起作用了,就往生了。第十八愿一念十念都决定往生,有人念了一生的佛,最后这一念乱掉了,那就不能往生。

         所以你要晓得家亲眷属,冤家债主!不会放你过去。你这一到往生的时候,他在旁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完了,就把你的念头搞乱,你就不能往生。这冤家对头把你拉住,不让你走,你想成佛,他还要拉到你在轮回里头受罪。在一般人,他好心、他应该的孝顺,孝顺怎么样?把你拉回来搞轮回,叫孝顺,这不得了!

  所以一般功夫都没有达到一个标准,那么往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果功夫成熟了,那不怕,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他也不动心,如如不动,他还是阿弥陀佛,功夫到家!真的放下。为什么别人痛哭流涕,你不动心?你自己儿孙痛苦你就动心,你有分别有执著。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的儿孙跟我不认识,陌生人一样,也不动心,那样才能成功。所以这个放下,在心里面把这个意念舍掉。所以佛常常教给我们,既然学了佛,尤其是出了家,看家亲眷属跟一般信徒平等平等,无二无别,就没有亲情的牵挂,到将来往生就不会有这个障碍。平常要训练,到那个时候才用得上。当然更好的功夫是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走,不生病,这就很高明。

  像过去,大概是五十七年的时候,台南将军乡那个老太太往生,那行!他们一家是学佛的,学佛还怕生离死别,还是怕这个。所以老太太往生,她是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开饭了,等她吃饭,她说你们不要等,我去洗个澡,你们吃你们的。实际上,她是真的洗了澡,洗澡之后到佛堂里念佛,站著走了,没给家人讲。家里人等了很久没出来,去找她,到最后找到佛堂,看到她穿了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对著佛像,已经走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叫、怎么哭都不妨碍,已经走了,高明,这高明!

  我们在美国,也是前些年,甘老太太跟我讲一个往生的故事。往生的也是个老太太,是她的亲戚,大概是她的一个远亲,在美国。什么时候往生没人知道,她是打坐走的。因为在美国家庭里面,这个老太太早晨起来就是烧烧早饭,这一天家里人都起来了,那老太太没烧饭,没动静,就开她的门,门一打开,老太太在床上打坐,仔细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可是她老早就写好遗嘱,遗嘱就摆在她床面前,而且儿子、媳妇、孙子那个孝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做好的,因为在外国买不到。她都自己平常就做,都做好了一份一份也摆在面前,后事全部准备好了,她那么潇洒的打坐往生。这都是念佛功夫到了家的,这事距离我们都不远。

  诸位想想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实实在在说,他们真放下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没放下。嘴巴里头嘴很硬,我要往生,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一大堆,所以走的时候还得要生病,你说多麻烦?真正舍干净,身心清净,不会生病。凡是走的生病,换句话说,没有放得彻底,心不是真正干净。所以我常讲: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是妄想烦恼生的。你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烦恼,你怎么会生病?所以疾病的根源你要找到,他们为什么不生病走?换句话说,他心清净,这是真正的福报。所以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还是凡夫,但是西方世界不退转,到那个地方去,真的就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我们一生真是往生,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这底下这一句。

  『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我们著重在圆字,圆满!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在事实上有许多同学来问,我们念佛冤亲债主很多,这个当然多,多到没有办法计算,为什么?是你生生世世跟众生结的缘。你跟这一切众生结善缘少,结恶缘多,为什么会结恶缘多?因为念念都是为了自己,都干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利己就跟人结了冤家,就结了怨。所以结怨得多,结恩的少,太少、太少!恩里头都有怨,这要知道。这些冤亲债主时时刻刻来扰乱,这怎么办?所以解冤释结,就是佛门修行里面一个重要的课题。

  怎样把众生这个怨结把它解除?这个要靠两种力量:一个要靠自力,一个要靠佛力。自力里面又有两种:一个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把自己所修的这个成果回向给这些冤亲债主,愿他们离苦得乐,愿他们破迷开悟。第二自己专修清净心,因为身心清净,缘就断掉。

        冤家债主想要报复你、找麻烦,他总要有个机会,这个机会在佛法里讲「缘」,我们不给他机会,缘断掉,这是自力,用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用的得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这就靠佛力了。(性妙注:这段开示大重要了,自力的这两种方法用的得力,才得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有一分自力,得一分佛力加持!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佛力和自力,不可偏失。此段开示正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佛的愿力加持,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有智慧、有道力、有神通,我们一定帮助这些冤亲债主。真正这样发心,真正这样修行,这才能够解冤释结。古大德跟我们说念佛求生净土是解冤释结里面最好的方法,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

无量寿经(三次宣讲)  (第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26-08&lang=zh_CN

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学,我讲放下十六个字,这是最严重的障碍。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只要有这十六个字,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去修学都不能成就。你可以成就佛学,在佛门里面做一个现在人讲的专家学者,确实你在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你可以做个教授,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的贪瞋痴慢还有,不但有,还很严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你要跟一个乡下念佛的老太婆比,你不如她,为什么?她将来能往生,能到极乐世界,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道理在此地。

       原因呢?原因是老太婆的烦恼轻,她虽然没有完全放下,她放下一大半,烦恼轻,她佛号得力。你虽然是博学多闻,你烦恼重,烦恼、习气重,你念佛不能得一心,就是你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这种根性,上中下这三根里面,我们是下根,自己要承认。下根里头也有上中下,也许我们在下根里面是上根,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我们是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里面的人有没有指望?遇到净土就有指望,不遇净土,搞其他的法门,说老实话没指望。

  我平常劝大家放下这十六个字,你真正做到了,当然做得不会很彻底,能够做到一半,你要是念佛,就可以保证你往生,只要放下一半就行了,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这条路走得通,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就是说的这个。

       可是得要记住,业障要消,冤亲债主要化解,这是决定不能疏忽的。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临终时候去不了,就这个地方产生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要跟这些冤亲债主要跟他化解,用什么方法化解?认真修行,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

       我还听到一个同学告诉我,他说他们有个朋友,有个小孩大概才二、三岁会说话了。他给他家里人说,家里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有红色的面孔、有绿色的面孔、有白色的面孔,说好多好多。他问我这是真的是假的?小孩能看到,为什么?小孩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他能看到;等他有了妄想分别执著,他就看不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细细去观察,婴儿刚刚生下来没多久,才几个月,他不会走路,还不会说话,他睡在摇篮里头,常常在那里笑,好像人逗他一样的,真有其事,他真有境界。有的时候,恐怖的少,有恐怖的、有欢喜的,你都能看得出来。我们确实肉眼凡夫,烦恼重、业障重,看不见,你真看到之后,你就晓得冤亲债主后头一大堆一大堆的。从哪里来的?宿世今生,这些人在等机会来报复、来找麻烦。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每天供佛菩萨,旁边要供冤亲债主,跟佛菩萨的像供在一起,天天回向给他,启请他们来做护法,一起共修,同生极乐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绝大多数他都肯接受,肯跟我们一起修行。

       要学诸佛菩萨,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要分做两桩事情,自行就是化他,他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可以这么说法,这个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为什么认真努力修行?是为化解我们宿世的怨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亲债主,我有能力,也化解一切众生的冤亲债主,这个愿就更大了。愿大他们听了欢喜,他们看到欢喜,真的跟你修行。

  我们新加坡的同修都很清楚,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他老人家往生的瑞相我们亲眼看到的,冤亲债主不少。他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居士林有个弘法人才培训班,有二十多个同学,我们分一班四个人,轮流给他助念,日夜不间断。有一天,助念的同学回到居士林,出了状况,居士林有一位女同学,我记得叫杜美璇,年轻的女居士,就被灵鬼附身。附身的灵鬼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老林长的冤亲债主,老林长念佛往生我们亲眼看到,非常欢喜,我们不找麻烦,看到他往生。这是老林长真正往生的证据,冤亲债主来给我们讲他真往生了。
       他们跟著法师到居士林,居士林有门神,放他们进来,他们不找麻烦。来干什么?来求皈依,求授三皈,来求听经,还指定要听《地藏经》。我们同学们告诉他,听经我们这里有讲堂,请他们到讲堂去听经。他说讲堂的光太大,他们不敢进去,最后要求在斋堂,就是吃饭的地方,请他放讲经的录像带。那个时候还放录像带,还不是光碟,放录像带他们在那边听。大概听了两个月,《地藏经》日夜不断,播了两个月,他们全走了。他们去的地方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功夫好的生极乐世界去,其次的生天,还有一些可能又到人间来,肯定。这是一点都不假,我们亲眼看见的。

无量寿经菁华  (第二十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8-21&lang=zh_CN


 我曾经问那些著魔的人,我问他:「是不是喜欢感应?是不是喜欢神通?」几乎听到答案都是一致的。神通感应最容易著魔,魔得其便,你有弱点被人抓住了。什么人抓你?冤亲债主,过去生当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找到你。你不认真学习,没事。念佛法门里头著魔的人少,但是不能说没有。

       我在往年亲近李老师,听说李老师从前曾经打过两次精进佛七,以后没有了;我跟他以后,有打佛七,没有精进佛七。他给我谈过,过去打过两次,有两个学生出了事情,著魔了;他对这两个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帮助他恢复正常,很辛苦,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老师对这个法门学过的,精进佛七在一块打佛七的同学,决定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每一个修行的同修,他的状况,这个主七师都要很清楚,要照顾得很周到。禅七亦复如是。人多了,主七师的精神照顾不到,就很容易出麻烦、出事情。所以他在台中有这么两次经验,以后不再打精进佛七。

     一般的佛七,人数很多,大家在一块儿念佛,一支香下来,也不禁止个人你要是谈谈话都可以,没有那么样的严格,不出乱子。出乱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烦恼习气深重,这是因;你过分的勇猛精进,惹来冤亲债主找麻烦,这是缘。《楞严经》上讲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修学大乘,如何能够让累劫冤亲不找麻烦。著魔都是他们来报复的,过去害了他的命,他要来讨命;过去欠了他的债,他要来讨钱,总是有过节。不要说别的,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每天吃的是肉食,跟多少众生结下冤仇,他们会甘心吗?并不甘心,并不情愿。所谓是弱肉强食,冤仇结下了,凡夫不知道。我们学了佛之后,才晓得这个道理,才了解事实真相,再也不敢杀生,再也不敢吃肉。

  虽然这个缘暂时断掉,那个业因在,他那个怨恨消不掉;所以我们要常常存心,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我所有的修学功德,是为冤亲债主为你们」,这个样子,他看到、听到了,心里就舒服一些、平和一些。我成佛,我成菩萨,我一定回来先度你们,这样他才放你一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佛七修行专门为自己,把冤亲债主的事情忘掉,他看到,你很想用功,你很想生极乐世界,「你欠我命还没还我,你欠我钱没有还我,你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找来了。所以心量要拓开,愿力要宏大,冤亲债主那个结要把它解开;解开这个结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古德常讲「解铃还须系铃人」,佛菩萨再大的慈悲,没有办法化解你的冤结,你的冤结必须自己去化解。

  像去年我们在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往生,他的冤亲债主附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鬼附身,讲了一个多小时,冤亲债主很多;但是看到陈光别居士晚年修行修得不错,念佛真的往生,他们看了很欢喜,赞叹佩服;这些冤亲债主看到陈光别这个样子,他们要发心皈依、发心学佛,附在人身上说话,要求给他皈依。那个时候我正好在香港讲经,居士林念佛堂发生这个事情,悟全法师打电话过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赶紧给他授皈依。皈依之后,要求听经,指定听《地藏菩萨本愿经》。那边同修原先是跟他讲,五楼讲堂天天晚上都有法师讲经,他说法师的光太大了,他们鬼神受不了。於是大家就想到居士林的二楼斋堂,在那个地方,我们用电视二十四小时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录像带,「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同意了、答应了。所以二楼、一楼的餐厅,就用电视日夜不停的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供养他们的。

  鬼神看到冤亲债主真正修行有成就,他感动,他要来学佛。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晓得有多少冤亲债主?「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如何化解?如何帮助这些冤亲债主、成就这些冤亲债主?帮助他们个个破迷开悟,个个回头是岸,个个断恶修善,念佛往生,我们要常常有这个愿。

        每一堂功课下来,那个回向偈从内心里头发出,决不是照文字念一遍。念一遍,有口无心,没有用,鬼神不会感动;如果从内心里面发的这个愿,鬼神感动,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扰乱,不来找麻烦,反而变成你的护法,这个好事情!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了解,对於我们自己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四卷)

http://ft.hwadzan.tw/dv.php?sn=12-17-0504&lang=zh_CN
 
       菩提是古时候的梵语,它的意思是觉悟,真正觉悟,我们过去真的是错了,现在要把它改正过来。改正初期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必须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把它突破,往后这个路子愈来愈顺利,愈来愈容易,开头难。

       你们读《了凡四训》,了凡先生断恶修善,发愿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开头难,往后愈来愈容易。我自己修学的过程当中,也是开头难,老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我懂。初步把看破放下做到,做到老师要求最低的水平,我是六年;没有六年的耐心,没有这个毅力,你就不能成就,你就会被淘汰掉。讲经说法,讲台,我给你们同学说过,我守老师的规矩十年,你要有这个耐心,你才把这个基础真正奠定,根深蒂固;没有这样坚定的基础,发展就难了。根基愈厚,发展的力量愈大。

       在近代老一辈当中,最足以做我们榜样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到七十岁才出来,他积得非常之厚,七十岁之前没没无闻,自己苦修,以后被人发现了。他实际上弘法利生只有十年,八十岁圆寂的,但是他这个十年的弘法,超过其他法师五十年都不止,这个影响多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积得厚,所以愈是有大成就的人,他的根愈深,他的底子愈厚,这是一定道理。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落在名闻利养里面,那就完了。年轻出名不是好事情。中国许多古老的谚语有很深的学问、很深的道理,谚语常讲「人怕出名,猪怕肥」,你以为出名会有好事?树大招风,你的冤亲债主找麻烦的人全都来了,嫉妒障碍集中在你一身,你要没有真正的大德,你招架不住这个障难,往往就被摧毁了,古今中外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

      所以真正要在佛法上成就,弘法利生上成就,头一个名闻利养要断掉,边都不能沾;能够一生都不沾惹,那你的成就是究竟圆满。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不间断,常念是心善;「思惟善法」,思惟是思想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这样才能做到纯善;离妄想分别执著才做到纯净。纯净纯善就是发菩提心,然后「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个名号,什么名号?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名号,不是别人。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二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34-122&lang=zh_CN

     我们这些年来,在许多国家地区接触很多的同学们。同学当中有被无形附身,看不见的东西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读书,受一种无形的控制。这是什么原因?无形的,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

       过去今生跟人家结的这些怨结,这个人堕在饿鬼道,大概是饿鬼道的成分最多,地狱道他出不来,凡是被这个无形缠身,多半都是饿鬼道,很多。为什么会是惹鬼上身?要说冤亲债主,这个业因我们每个人都有,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人,你前生曾经得罪过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冤家债主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你现在这个冤亲债主没找到身?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正在走运的时候;你的运气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另外一个原因,没有缘,就是没有机会;你这个人做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这些人靠不了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冤亲债主在你的周边等待机会,这是肯定的。等待机会。你什么时候有一念不善的话,他就来了。

    佛教的同学们,有不少喜欢拜忏的,你们曾经拜过三昧水忏。三昧水忏的故事是唐朝悟达国师。这个也在过去生中,没有学佛的时候给人结了冤仇。他害死一个人,这个人的报复心很重,时时刻刻在他的周边想著来报仇。到第二世,他总算是不错,积了不少德行,他又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出家,所以他这个冤家没有办法报仇。等!出家修得不错,居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死了以后来生又得人身、又再出家。所以水忏里面讲,他是十世高僧,到第十世还是出家身分,这才做了国师。於是我们能想到,佛门里面这个出家人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不是一世修来的,作帝王师,十世修成的。悟达国师是十世修成的,佛法里面讲积功累德,生生世世都有善行。

  在我们想像,他也是运气不佳。为什么?没有遇到净土法门,他要是专修净土的话,早就往生作佛了。他修禅,修禅就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很明显我们要知道。古时候还有一个三生石的故事,很多人都了解,学禅很难解决问题,来生得人身可能,得十世高僧没有问题,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不容易。三生石里圆彻法师临终的时候,在哪一家投胎他都知道,他再投胎、再作人,他知道,那一种功夫要是换到念佛往生,品位很高。这就是缘不成熟,你说多可惜!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多少菩萨想得到这个法门得不到。得人身、闻佛法,在闻佛法里头遇到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保证你这一生成就。所以冤亲债主等了十世,悟达这一生当中,大概是十世累积的善行不少,累积的这个善业功德,这一生当中做了帝王老师。皇帝对老师很恭敬,供养了一个沉香宝座,我们叫太师椅,皇帝送个太师椅给他,这个太师椅是沉香雕的。你们晓得沉香多么名贵。他接受这个宝座,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了,感觉得很荣耀。好了,这个念头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这个念不善,护法神离开。这个冤家债主看到机会来了,护法神一离开,这个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得了一个人面疮,几乎要送了命。多亏迦诺迦尊者,这是个阿罗汉,来救他、帮助他调解,说明过去的怨结,化解了这个劫难,《慈悲三昧水忏》是这么样留下来的。

  这个给我们非常大的警惕。所以拜忏,拜忏有什么功德?照著仪规形式去拜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从慈悲水忏里面认识业因果报之可畏,决定不能跟一切人结冤仇,这是拜慈悲三昧水忏真正的意义,真实的功德。过去这些冤亲债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不能说不还。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成佛了,为什么还要过那一种简单、朴素、清苦的生活?为什么?为了还债;自己生生世世累劫所修的功行,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过去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看到他这样的苦行,不但不找麻烦,佩服,他是不错,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他,冤亲债主也沾光,这是正确的心态,正常的行为,真正修行。

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34-095&lang=zh_CN

 一接触就欢喜、就认真修学,这个可以证明他宿世善根深厚,过去生中你修这个法门,决定不只一次,多生多劫薰习的善根。过去生中为什么没去得了?肯定有障碍,不是听多了把自己信心动摇了,那就是临命终时有障碍,冤亲债主障碍,扰乱你动了念头,对这个世间没有真放下,所以你就去不了。

       这一生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统统搞清楚了,我们就要坚定信愿,不再为境界所动摇,我们自己受不了,没那么好的定功,我们不接触,这是李老师常常教导同学的,不接触,只有这一门深入,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对其他法门决定不能毁谤,为什么?都是佛说的,你要是毁谤,那叫谤佛。

       我这个法门第一,别人都不如我,你要是有这种心态、有这种言论,你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哪有谤佛、毁谤三宝的人能到极乐世界?没这个道理。所以对於一切法门,这讲佛门的,佛门在中国有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虽然没有了,我们接触到了,要赞叹。古德说得好,「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到哪一天这个社会上,你看到出家人、学佛的同修互相赞叹,佛法就兴旺了。如果看到自赞毁他,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佛法就衰了。所以自赞毁他,菩萨戒里头是重戒,这是念佛不能往生的。

无量寿经菁华  (第二十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8-22&lang=zh_CN

    佛通常给我们讲的就是十善业,性德就是十善业。十善业与《还源观》上这四德完全相应。《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把它落实?有没有在真干?真干,那叫真的学佛,依教奉行。

       有些人想干,不晓得从哪里做起。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也教我们,跟佛法基本上是相吻合的,我们学习从老祖宗这个浅显的教学上下手,就不难做到。《弟子规》教我们孝亲尊师,那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而且是基础必修的教育,人不能不学!《感应篇》是因果教育,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真参透,你才相信,你才知道断恶修善、忏除业障的重要。

       你今天学佛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说为什么进步那么慢?都是你的业障在作祟,业障障碍住你,这是第一个因素。冤亲债主来找麻烦,也来障碍你,那是第二个因素。只要把自己的业障消除,外面冤亲债主很容易化解;业障不除,你的冤亲债主不会原谅你!你还继续在作恶。假名学佛,拿佛法做掩饰,人家更瞧不起你,麻烦在这个地方。有儒跟道的底子,十善业就很容易做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028&lang=zh_CN

    我在这些年当中,常常劝导大家,也在勉励自己,真正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我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这是不是能入门?小乘入门是须陀洹,大乘入门是初信位菩萨,我老实告诉大家,没入门,只在门口。我这十六个字你真正做到,你到门口了,没入门,入门那要佛经上讲的条件。这十六个字比较容易,这十六个字做到是伏烦恼,真的能往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这十六个字做不到,就是你念佛往生的障碍!

       障碍不在外面,外面没有任何力量能障碍你。在佛法里面,修积功德不容易,修福容易。功德怎么不容易?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火烧功德林」。什么是火?发脾气,脾气一发,功德全烧掉了,就没有了。你想想看,你上一次发脾气是什么时候?如果是昨天发的脾气,你的功德只有发脾气之后到现在这个时间,今天再发一次,又完了。修一生的功德,临终发一顿脾气,全完了。功德是什么?功德是定慧,脾气一发,定没有了,定没有,慧就跟著没有了。

       谁能够把你的功德破坏?是自己。你的冤亲债主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他会搧风,他让你发脾气,你很听话,你叫我发我就发,叫你烧你就烧;他烧不了你,他叫你烧,你很听话,就把你的功德烧掉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你要不肯烧,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不听佛的话,你听魔的话,你听冤亲债主,听妖魔鬼怪的话。那你就晓得,功德,在顺逆境界上都不动心,顺境里面一起贪心,功德没有了,逆境里面生一点瞋恚,功德就没有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035&lang=zh_CN

 现前这个时代我遇到很多通灵的人,那不是假的,因为我们会找二、三个通灵人,看他讲的是不是一样。他们彼此不认识,说他们看到某一个人后面有很多冤亲债主跟著,我们问另一个通灵人你有没有看到?他说看到。讲给我们听听,讲得跟那个人讲的一样。再找一个人,讲的一样。这就不是假的,他三个人没有在一起,没有在一块商量过,我们突然问他的时候,他说的都相似,这个证明就不是假的。我们不是听一个人说,我们另外去找证据,看是不是一样的。

      所以人杀生多了,后面一大堆这些灵鬼跟到身上,当你的运在很高的时候,气很旺的时候,这些灵鬼距离你很远,不敢靠近,远远的,甚至於通灵人都看不到,看你身上没有,往远处看有,但不知道他是你的冤亲债主,到你的运慢慢衰了,你的好运走完,他慢慢就靠近,这叫冤家债主,他不会饶过你的。道家的经典常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都是真的,一点不假。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经上这个道理讲得透彻,了解事实真相,道家有很多讲事实真相,我们明了之后,再也不敢起心动念做坏事,晓得什么?后头有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的时候报应就现前,没有人能够逃得过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04&lang=zh_CN

底下还有个意思,「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用比喻,好像树木花草它有根,这是善根,从这个根能生无量无边的善法。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离这个十善业,所以十善业是所有一切善法的根。

       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是十种不善,也就是说三界六道众生所有一切不善、无量无边的不善业都是从十恶所生的。我们就知道,善行、恶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你就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是希望做个善人,还是希望做个恶人、不善?思想言行与十恶相应,就全都坏了,与十恶相应的人,身体肯定不健康,身体有病,他居住的环境肯定有很多灾难。这个灾难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无形的是指什么?冤亲债主,你肉眼看不见,但是他在你的周边,他扰乱你,为什么?不善业力所感的。如果你要是真的修十善,身语意业跟十善业都能够相应,坚持不舍,你的周边也有看不见的,那个看不见是善神,拥护你,善神恭敬你,你是个好人,他来助成你的善行。都离不开业感,所以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

      下面我们看护念,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为什么?因为你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诸佛菩萨全知道。你是个善人,善男子、善女人,你今天一心求无上菩提,这是稀有难得,诸佛菩萨知道你起心动念,知道你的发心,自然相应来护持你,一切善神护念你。为什么?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

       你要是做恶事,有感应,妖魔鬼怪都来护持你,罗刹恶神来护持你,帮助你作恶,这感应。「护念者,保护忆念也。《会疏》曰:『护谓覆护,念谓记念』。覆护就是保护,你所得到的,佛菩萨保护你,佛菩萨常常记念你,无论你在什么环境当中,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如果我们的念头错了,念念都是贪瞋痴,念念都是五欲六尘,刚才说了,也有人护念你,魔王波旬护念你,罗刹护念你,妖魔鬼怪护念你,你的冤亲债主也护念你,助成你造恶。换句话说,他帮助你,他在诱导你,到哪里去?到三途,去的地方不一样,地狱、饿鬼、畜生,到那里去了。

       念佛的人,佛护念你,你生极乐世界;不念佛的善人,心里面想生天,或者想来生得人天福报,佛菩萨、善神都会保佑你,会护念你,你的心愿一定如理的获得,如愿以偿。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到,经教里面说的,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随心应量,随著你自己的愿望,佛菩萨都满足你的愿望。这是说明相应之后,一定就有护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11&lang=zh_CN

堕胎不得了!我听一个同修告诉我,不是他自己,别人,他的一个朋友好像堕胎二十多次。有通灵的人看到,她后面跟著一群小鬼,所以她自己也苦不堪言,身体非常不好,很多病痛。那些病痛是什么?病痛就是那些冤亲债主找她麻烦的。所以,懂得因果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为什么?将来还命!你这一生杀一个,你来生要还他的命;你杀二十个,要还二十多条命,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害命的事情,怎么可以干?好色,堕胎那就是杀人,这个罪可重了。不但坏德,现在人不讲道德,但是懂因果的要还命,你敢不敢造?这是病。这个病我们看见,身体衰败痛苦不堪,她自己不知道原因,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

  「憎欲令死是一病」,憎恨他,不欢喜,希望他赶快死,这属於怨恨、属於诅咒,自然结下冤仇。古圣先贤劝导我们,人在世间冤家宜解不宜结,冤要想办法化解,不能结怨。为什么?冤结下去之后,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一世是冤家,来世可能冤仇更深,你说这个多麻烦,彼此双方都痛苦。所以觉悟之后就把它放下,双方只要有一方觉悟,这个冤仇就化解。觉悟的这一方总会想种种方法化解,或者在物质上,或者是精神上,做补偿、弥补,不再结怨,这个很重要。

       譬如别人对我们毁谤、羞辱,甚至於陷害,我们遇到这些事情,心里要觉悟,他对别人为什么不是这样,为什么对我?我们学佛的人明了,必定是我过去生中对不起他。他今天这样对待我,我甘心情愿就受了,没有报复的心,没有怨恨的心,这个好,消自己的业障。

       我们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对方慢慢他也就淡下去了。我们看到对方,对方有好处,我们赞叹他;对方有缺点,我们不批评,一昧以善意去回应,时间久了这个结就化开。决定不能报复,决定不能有怨恨,那个麻烦很大,那不是解决问题,那叫制造纠纷,种下生生世世的祸根,这就大错特错。

      怎样培养自己这些德行?读圣贤书、读佛书,你念多了你就有智慧,你就知道怎样处理。菩萨有这种智慧、德行,能在一生当中,把无量劫来这些冤亲债主全都摆平,都给他化解了。菩萨生大慈悲心,跟诸佛如来一样舍己为人,成就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做好样子,帮助大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智慧行。

      「不取非分是一药」,非分是什么?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能取。非分之财也叫不义之财,你要是贪得会有灾难,眼前没有看到灾难,祸根种下去了。在因果律里面讲,你现在有福,所以种的这些恶因,现前不会有报,等到你福享尽,灾难就现前。实在说人人都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从哪来的?过去生中结的,我们现在不记得,他没走,他跟在后面。这一生所造作的,佛法里的警告很多、很严重,你吃它八两,你将来要还它半斤。我们吃肉,不能不负因果责任,尤其是自己杀的,被杀的动物它也是一条命,它能够甘心情愿把肉供养给你吗?那就没事,甘心情愿。如果不甘心、不情愿,它能没有报复的心吗?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二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24&lang=zh_CN

    对於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贪恋,住在这个世间一天,第一桩大事提升自己的境界,帮助苦难众生是第二桩大事,这你要搞清楚。

      你要把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摆在第一桩大事,自己修学功夫摆在第二,不错,你在那里修了不少大福德,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你来生享人天福报,干这个去了。

       享人天福报的时候,你造不造业?你看看现在这个世间,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造不造业?不说别的,天天在饮食上吃众生肉,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吃它半斤,还它八两」,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这怎么办?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所修学的一切功德,统统回向给冤亲债主,对他们忏悔,以前无知,现在学佛才明白,求他们原谅,往生的时候不要来干扰,我生到极乐世界成佛之后,回过头来度他们。我们的条件谈妥,真用功,他接受。

       如果你谈这些条件,你自己还有私心,还搞名闻利养、还搞贪瞋痴慢,这些冤亲债主不饶你,为什么?你跟我说的话全是假话,你来骗我。学佛的人天天拜忏、天天忏悔,为什么业障还那么重,还那么多病苦,甚至於还有附身,那就是什么?你讲全是假的,你不是真干。你真干,他佩服你,为什么?他知道你真的能成就,你真能见阿弥陀佛,你一见阿弥陀佛我们都沾光了,他不会找你麻烦,他会保护你。

这个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不能不晓得,一定要真干。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五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157&lang=zh_CN

    当你在佛法上往上提升的时候,提升到相当一个阶段,你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一些了,明白一些了,佛就劝你最好能够吃长素。长素有什么好处?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我觉悟了,从今以后不跟任何一个众生结冤仇。过去世做的、造的,怎么办?那个过去,不要说太远,没学佛以前,这想想就不得了,何况还有过去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跟这些众生关系扯不清,有恩有怨,还有债务,纠缠不清。

      这就讲到佛家的修行,修行为什么到最后教你要回向?回向里面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给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希望把这个结化解掉,我们在菩提道上就少障碍。如果这些冤结不能够解除,这都是你修行的道路上严重的障碍,叫业障!业是自己造的,你就有许多的障碍;唯一的方法,回向就是消除业障。我修行为谁修的?为历劫冤亲债主而修的。

       回向里面,我们还没有讲到,最后一个科目,第十大愿是「普皆回向」。回向里面有「回向众生」,就是刚才所讲的意思,「回向菩提」,「回向实际」,这两种是自己所求的;回向众生是解怨释结,把过去生生世世的冤仇都解开,希望他不要障碍,我们修行成菩萨、成佛对他有决定的好处。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  (第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4-02-06&lang=zh_CN

 《饬终津梁》里面说,《饬终津梁》文字比较深一点,以后有人改写,写得很浅,叫《饬终须知》,教给我们人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让他往生。

       念了一辈子佛,临终要是遇到善知识,能够帮助他,往生不成问题。最怕的遇不到善知识,家亲眷属在旁边,这个也舍不得,那个又舍不得,这个又一把眼泪,那个一把鼻涕,完了,他还能往生吗?他心就不清净,那就坏了。

      自己修学的功夫不到家,外头的缘那就是真的主宰你的命运,外缘一定要殊胜。《饬终须知》里头说,最好家亲眷属隔离,这世间人看不近人情,家里人都不能送终,是不近人情,他能往生。因为家人他有感情,他到那个时候忍不住,一流眼泪一悲哀,那就真的完了。他本来心清净的,一下就乱掉了,这个叫冤家对头。本来他可以往生,又把他抓到六道里面来了,这还叫孝顺,这简直叫颠倒。

       家亲眷属一定要明了,要通达这个道理,那个时候一丝毫悲哀的念头不可以有,一心一意帮助他往生,这才是正确的。实在讲,多数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亲债主害了,本来都是可以去的,临终又哭又闹把他搞得一塌糊涂,心搞乱掉了,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真的是你想修行想走,硬就是把你拉回来,这个太可怕了,非常非常可怕。

       我们明白这些事情,平常要提高警觉,要预先防止。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有功夫,像我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我们看到过去台南将军乡老太太往生,站著走的,她没有告诉家人。我又给你讲的,大概十年前的样子,旧金山有一个老太太坐著走的,还把儿子、孙子的孝服都做好了,还留了遗嘱,没有跟家里人讲。这个都是聪明,怕一讲的时候他又哭又闹,那就不能走了,不能往生了,这是有智慧、聪明,不告诉家人。走了以后他们发现,那不碍事了,怎么哭怎么闹也不相干,她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第二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9-23-025&lang=zh_CN

特别推荐经典佛学网站:

http://boruo.goodweb.cn/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系列站点)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回向: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十方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的一切功德和我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功德至心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至心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至心回向给父母以及累世怨亲债主,愿我和一切众生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