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上的古老男人txt:【远近·荐书】只说再见,不谈离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13:52

【远近·荐书】只说再见,不谈离别

2011-02-23 17:25:56
                                                                记得在读黑泽明的传记时,最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写过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意象,有时是听到的,有时是内心的,有的是在召唤,有的是在暗喻,有的之后不再有动静,有的却会一直延续。更多的意象彼此叠加起来,便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它会推着你,也会拽着你,最直接影响的,是内心。  来不及这个话题可说的事情太多了。如果说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写出一堆矫情的文字来表达那些虚无的现在看起来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如果是现在可能会感叹那些每天压在自己身上的社会现实和压力,如果是将来或许会看得更加明白了解到自己也许就会这么一辈子过下去,而在暮年,或许会一遍遍回望自己的来路,细细想来如何才是真正的来不及。  如果真的要感受这份“来不及”,或许应该需要一种不同于平日的状态,你需要脱离开自己,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或许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细节。如果说关于自己的来不及,那么定是在回忆之中,在这里面看到很多,过往的人事,内心的遗憾,曾经的缺失,留下的不甘等等,那些其实已经不再是自己现在生活的全部,但却曾经息息相关,明晃晃的,分不清楚到底是那份曾经留在了原地,还是我们自己丢弃了它,而那景致,却似一种悲壮,带着将死言也善的心情,前往了。  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关于来不及的话题多种多样,而最多被提及的,是与时间、与生命,与许多广袤的事物来进行对比,这也算是作为我们——80后一代现在最容易被拿出感伤的事情。上一代人受苦,这一代人享福,但这福气却伴随着太多的变数和不平等,我们做过的事情,或许没有对等的回报,我们留下的成绩,或许会被过快的抹去,我们爱过的人,或许转头便会不再相见,我们走过的路,回头去看早就被别人踏得面目全非。  而在更加细致地去讲,在这一代人身上,追赶和奔跑成为了从小就开始听到的话题。就如我而言,小的时候家长就天天唠叨,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然就会赶不上别人。从小就会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一窝蜂,不管自己是否原因,不能够输在起跑线上的我们,就被各种的拖拽着往前跑。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看小学的课本,上学校的时候找老师补充初中的知识,刚刚中考完物理老师又在集结同学开小灶提前预习高中知识,大学天天都在想着考研工作怎么养活自己。好像在这人生开始的短短十几二十年里,一直都是在追赶,都在被各种各样的循序诱导中,踉踉跄跄往前赶,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来不及。  而在这二十几年里,除了自己,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了。我们开始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工程,一批批制造出现,但又发现各种各样的不合格,整个生产车间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一边修理一边生产,最后摆在成品车间里的,不合格的依然有很多。上小学的时候义务教育改成五四制了,于是加班加点补课赶课程忙着毕业,上初中时四年学制突然又改回了三年,于是又加班加点补课忙着毕业。上高中时赶上减负结果越减越重每天累得真想一头睡过去,用了一麻袋的钱换了四年大学一麻袋的课本,结果一麻袋的书毕业之后卖掉买不了一个麻袋。  每天都在赶路,每天都在慌忙,每天都忙着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早就忘记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看看,看看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遗憾的是,这份来不及,早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如果较真起来,究竟什么才是来得及呢。我们能超越生死?能超越时间?能超越彼此?什么都不能,所以才有人说,永远就是一句来不及,需要的是把握此刻。总听到老人说,每个人各有各的活法,穷是一辈子,富是一辈子,走是一辈子,跑是一辈子,你是怎样的人,就会怎样的活着和死去。没有其他的办法,也不用强求。  或许现在年少气盛的我们听起这种话,总是觉得窝囊,不争取怎么能够活呢?我现在也总听着自己的父亲感叹一生就需要平淡、安稳、平安就好,其他都是假。如果我要做什么,他总是会阻扰说不必,我就会说小时候你的名言不就是别人都能考上北大为什么你就不行呢?他也会说,境遇不同了,自己也老了。  现在我想,是不是人到中年,或者我们再年长一些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叹,而这种感叹的源头,是否就是这种来不及。俗话讲人比人,比死人。而在这关乎自己来不及的时刻,是否就无形当中自己与别人产生了一种比较,而如果将这种比较去掉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感觉到来不及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量了很久,我一边看一边都在想,关于爱、时间、生命的种种,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实在太少了——起码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或许在经历了一些大变故的时候,才会明白的更多。正月初二的时候,我的奶奶在重病了五十多天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85岁。奶奶一辈子都在农村老家,我与她不亲近,想来见过不到十次,她也是一个寡情的人,与谁也不远不近,年轻时也是如此,爷爷早逝,她独自拉扯五个孩子,独立要强,至终也不曾太过拖累儿女。  那个时候,我才猛然觉得,生死,才是一份最过于残忍的来不及。它不由你的控制,不分你的高低,在这面前我们都太过渺小,初四我和妈妈回到农村老家爸爸的出生地,披麻戴孝,我和一群晚辈跪在灵前,不停续香,有不认识的远房亲戚来灵前痛哭,我们也会跟着偷偷抹眼泪,彻夜不眠守灵,大家围着炉火聊天看着香火,农村夜晚安静寂寥,远处有几声狗吠,显得沧桑略带恐怖,两天之后的出殡一路三跪九叩,唢呐凄凉的声音划过天空,是一种悲壮。  那个时候这本书就在我的包里,但不曾拿出看过一字一句,手机上网也时而没有信号,北方冬天的农村,一片荒芜。就在那样的地方,依然有祖祖辈辈的人生活在这里,他们不曾走出这大山,不曾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就围绕在这矮房子土炕,围绕着田间地头和柴米油盐,而他们心中的那份来不及,是不是也与我们不同呢。而在一刻,当亲人故去,我的父亲,我的叔叔,我的姑姑,还有我们这些小辈们,心中所想的关于曾经未曾来得及做过的事情,是不是又是不同。  回到城市几天,家里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父亲也从老家回来开始工作,奶奶安静的逝去、体面的下葬、热闹的祭拜成为了家人们最大的安慰,也算了却了人生当中的大事。我却依然还在恍惚,我总是在想,或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境遇,于内心当中的种种感受也会大不相同。我很少回到农村,但每次回去都会有一种略带苍凉的感受,我总是分外能够感受到一份想要回归的心情,这份回归于内心当中最原始的形态有关。  现在我们,高速的网络、快速的生活、提速的社会,让我们应接不暇,每每想到停下时,就会被不由自主推着走,逼着自己要去追赶,否则就会落下别人一大截。而我们也想过,最后的每个人,都会化作一捧黄土,彻底回归。而在这路上,是要怎么活着,才是我们应该想的问题,而在这中途,留下的丢弃的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拾起,还是任由它别离,我们已经来不及考虑。  你是否理解,人在度过时间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会有那种急切想被人渴望知道和明白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对那些所谓的结果抱有太过单纯的幻想,还有对幻想又过分地相信。  只说我们曾经说过不知何时的再见,不谈此刻天各一方永远来不及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