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仙医女主角:课外古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13:57

200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1)

一、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

常州市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福建三明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

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

(2)既济而未成列员

芜湖市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3)既而弥月不雨      )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各1分)

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

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  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10分)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答案: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C交往   D门

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福建龙岩市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左右皆引试之。

8.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

6、(3分)(1)偏爱      (2)满一年      (3)谁

7、(4分)(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8、(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满分)

答题要点:

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柳州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2 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12 .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   B

14(1)当面指责   (2 )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 分.“谤讥”“闻”译对得1 分)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 分,“前”“顾”译对各1 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黄石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答案:11.B  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1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盐城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答案:11.(D)12.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辽宁十二市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二、(一)8.(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200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2)
  

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答案:24.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答案:10.(1)同“邀”,邀请   (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确实   (4)终于

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12.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                        

答案:7. D  8. A  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

浙江省宁波市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答案:18.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黄冈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云哟内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任务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集锦(3)

江  汉  油  田  仙桃市  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昆明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

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

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11.【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12.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

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13.【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

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8.(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

B.唱:同“倡”,倡导。

C.谓:告诉;对……说。

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9.(2分)D

10.(2分)(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11.(2分)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12.(2分)C

13.(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二、课外文言文

资阳市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0.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2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2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答案:20.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1.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2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23.(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浙江省奉化市

哀溺文序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23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 水暴甚(   )② 乘小船绝湘水(  )③ 今何后为?(   )④ 益怠(  
2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23 . ( 1 )涨(2 )横渡(3 )落后(4 )疲惫  24 . ( l )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2 )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25 . ( l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 2 )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湖北省宜昌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大连市古诗文阅读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太 子 君 嗣 也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黥 其 师 公 孙贾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答案11.C(2分)

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

分。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

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2分。全句连贯、顺畅得1

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

14.取信于民。(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漳州市

比较阅读【甲】【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17 分)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9 、(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正好,恰好

10 、D

11、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1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桑怿①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力 过 数 人 而 有 谋 略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缚(        )           (2)走(       )       (3)善(        

11.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2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2分)

 

13.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答案:9.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分)

10.(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3分,每小题1分)

11.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13.(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 (2分,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即给满分)

14. 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的义勇壮举,要求答到两点,一个要点1分,只要答到大意即可。示例:(1)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答案:20、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22、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陕西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

景公出游

   体恤民情

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与民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忧国忧民

曹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

   

浙江省绍兴市200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4)

(三)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 分)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

(三)( 10 分)

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5 、B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楚人养狙①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山之果,公所树与        树: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    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②既克,公问其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分)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2分)

 

12.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9. (1)树:种植。(2)俟:等待。(2分)

10. B ( A①“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可译为“把(养狙)作为”;②“以”与“为”组合成“以为”,动词,认为。B均为动词,到……去。C(1)“或”是代词,可译为“有的”;②“或”,副词,或许,也许。D①形容词,引申为尽、完。②副词,已经。2分)

11. (1)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2分。然则、何、假、为之役,各0.5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2)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2分。以、使、其、如……乎,各0.5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12.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既可)

 

无锡市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答案:8.(4分) (1)记:记住  (2)给……吃药;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浙江金华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18、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浙江丽水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

17.(1)长,身高  (2)确实(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5分,每字1分)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

浙江温州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秦少游闻之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    的人。

答案: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

成都市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

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③白:使……露出白木。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

B. 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 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用原文回答)。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3.(2分)B(亡:逃亡)  4.(6分)(1)(3分)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3分) 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5. (4分)(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湖北黄冈罗田县第一中学年自主招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性佞邪            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讨捕        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            亡命:丢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        名行:名声和品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A.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B.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钦因起抚笃

C.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D.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

答案:9、D(A素性:一向的品性。B刊章:在诏令上删除告密者的名字。C亡命:逃命)10、B(A①所:助词,当“所……的”讲。②所:名词,处所,地方。B均为人称代词,他。C①因:连词,于是,便。②因,介词,“依照、根据”。D①以,连词,因。②以,连词,假如)11、D(①侯览的行为。③朱并对张俭的陷害。⑥张俭不得已接受卫尉的官职)12、A(“以刺史非其人”的意思是“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13、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
   

08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集锦5

吉林

江天一传(节选)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3、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1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15、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13、告诉(1分)

14、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15、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 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 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1分)

懦士为之兴起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谓:            (2)顷:          (3)薄:

11.选出对画线句子“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

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

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12.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3.选文刻画了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豪侠形象,其中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的句子是                               ;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的句子是                   。(2分)

14.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2分)

答案:9.懦士/为之/兴起(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他处画线均不给分) 10.(1) 称(或认为) (2)不久 (3)逼近(或靠近、迫近)(3分,每小题1分) 11.D(2分) 12.(1)勇擒叛徒张安国;(2)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2分,答到大意即可) 13.至通昼夜不粒食   谈笑扫空之(2分,每空1分)

14.(略)

乐山市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                    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化:

10.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答案:9.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10. D  11.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12. C

泰州市

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完成l2—14题。(10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4)微使君之赐(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13.(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1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1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14.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谦虚,不居功。

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小题。(15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1)放下(2)到(3)询问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9.   10.勤奋、严谨、专注

徐州市

(二)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 明史·张溥传》 )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俄顷立就                  ( 2)日沃汤数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 分)

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12.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l 分)

 

 

(二)10. ( l )完成(2 )热水11、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12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2)孤之愿也(    )

(3)燕国殷富(      (4)燕王吊死问孤(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答案: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株洲市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

翻译: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您哪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2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换,更换)             ②先则恐逮于臣(被)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答: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

27.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南宁市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美:认为……美(1分)  (2)挈妻子而毒之走去:离开(1分)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她(丑女)只知道(西)邹眉很美,却不知道(西)邹眉显得美的原因。

12.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3分)

我想对你说: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1分),不可盲目效仿(1分)(如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也可);语言中肯(1分)恶搞或嘲讽酌情扣分

附《东施效颦》译文

  西施因心口疼痛,皱着眉捂着胸口从村头走过。正好被同村的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她的样子很美,回家后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在村里走来走去。村上的富人见了她的样子,都关紧门不愿出来;而贫穷的人见了,竞带着妻子儿女逃开了。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

梅州市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D. 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分)

   我的翻译: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

答案:7.B    8.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9.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我的翻译: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1(1)          丢失;  这(此)。                                  

(2)          让诸侯听到此事,(会)以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儿而轻视士人。

 (3)         示例:1.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2.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3.应知错即改。(能写出一点即可)

遵义市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8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幼
① 军士吏被甲   被:               ② 天子且至   且:              

③ 将军约       约:               ④ 按辔徐行   徐: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0.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4 分)

答:                                                                        

                                                                               

答案:18.被:同“披”   且:将要    约:规定    徐:缓慢 19.①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 。② 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20.答案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  军纪严明(治军严整) 刚正不阿

浙江嘉兴市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恐其以劳生疾(2)闻其才而善之(3)及为郢州(4)宜善师之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22.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分)

(三)(9分)

     20.(1)担心  (2)听说  (3)等到  (4)学习(以……为师)

     21.(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22.笃志好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B.子犯请击之 \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C.秦伯说,与郑人盟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11.下列各句的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你,现在危急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C.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呢?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情。

12.对上面文段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烛之武长期得不到重用,有着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国难当头,他还是慨然受命,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可贵品质。

    B.晋文公没有向背叛自己的秦军发起进攻,原因有三:一是认为攻击以前的盟友不仁道;二是认为失去了盟友不明智;三是觉得以自己整齐的队伍去攻击混乱的秦军,不能显示自己的勇武气概。

    C.烛之武巧妙利用了秦晋之间的矛盾,分析了郑国的存亡对于秦国的利弊,终于说服了秦君退兵,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文章记叙的重点放在了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对秦国君臣的骄横态度、郑国君臣百姓的反应等都只字未提,显示了文章在选材方面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蚌埠

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日:“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选自《新唐书》)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喜振人患难   通“拯”,拯救

B. 年四十,乃游京师   

C. 尝于太学赋诗   尝试

D.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一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 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 朝宗怒,辞行/朝辞白帝彩云间

D. 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 何惧而匿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C.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4、下列句子中翻译错误一项是:

A.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B.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

皇帝问其他的诗,浩然再次拜见,自己诵读所写的诗。

C.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恰逢他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

11

12

13

14

C

C

D

B

长春

(甲)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1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乙)14.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16.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广东汕头市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杭州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08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集锦(6)

聊城

宋 

(宋濂(①))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③),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选自《明史· 宋滚传))

【注释】 ① 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② 馔:饭莱。③ 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④ 茄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⑤ 恶:同“勿”

8.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9.简述短文所记述的宋濂做的几件小情。(2 分)

                                                                         

                                                                          

10.从短文中你看出宋濂具有怎样的品格。(2 分)

答:                                                                     

                                                                         

8.答案: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了。说明:本题2 分。

9 、答案:① 如实回答与客人饮酒。② 向皇帝举荐贤能之人。③ 劝皇帝广开言路。

说明:本题2 分。少答一件事情减l 分,减满2 分为止。

10.答案:忠诚老实,善于进谏尔(诚实、善谏。)说明:本题2 分。

山东威海

景清倜傥,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旦即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②。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③。即诵辄卷④。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注: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又称国子监祭酒,封建时代县里管理教育的官员。③业书:学习、自修的书。④辄卷:全书。

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14.从文中你能看出景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共4分)13. 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意思对即可,2分) 14. 景清是一位洒脱不羁勤学强记肯于帮助朋友的人。(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得2分,共2分)

上海

误认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㈣(12分)⒎(4分)⑴还,归还(2分)⑵往,到……去(2分)

⒏(2分)D⒐(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4分)仁厚(宽厚、宽容)(2分)诚实(2分)

湖北黄冈罗田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性佞邪            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讨捕        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            亡命:丢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        名行:名声和品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A.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B.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钦因起抚笃

C.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D.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                                     

9、D(A素性:一向的品性。B刊章:在诏令上删除告密者的名字。C亡命:逃命)

10、B(A①所:助词,当“所……的”讲。②所:名词,处所,地方。B均为人称代词,他。C①因:连词,于是,便。②因,介词,“依照、根据”。D①以,连词,因。②以,连词,假如)

11、D(①侯览的行为。③朱并对张俭的陷害。⑥张俭不得已接受卫尉的官职)

12、A(“以刺史非其人”的意思是“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

13、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

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

湖北宜昌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分)

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连云港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刀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删改)

注:①荛(ráo):割柴草  ②虚(xū):集市   ③幼愿:幼稚老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贼易之,对饮,酒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虚吏白州/腰白玉之环          D.郎诚见完与恩/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久之,目似瞑   C.先帝称之曰能   D.辍耕之垄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3)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1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分)

8.(3分)选D,果真。  A前往,到/距离;B轻视/变化;C禀告、报告/白色

9.(3分)选C,第三人称代词,他。(A、D动词,到;B音节助词,无实意)

10.(6分,每小题2分)

(1)与其卖掉他(这个小孩)两人平分,哪如我一个人独吞这笔款(独占这个好处)呢?(注意“分” “专”的理解,“分”为平分或分掉,“专”为独吞或独占)

(2)刺史颜证觉得区寄奇特不凡(认为区寄非同一般),想留下他做个小差役,区寄不答应。(关键点:“奇”的活用,省略成分的翻译)

(3)乡里那些搞抢劫绑架的人,斜着眼看他,没有哪个敢经过他的家门。(注意“行”“侧目”的翻译,“行”为做、干或从事,“侧目”为斜着眼睛看)

11.(3分)(1)机智或聪慧。(2)勇敢坚强或不畏强暴。(3)镇定沉着冷静。(4)不慕荣利。(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

附:【参考译文

儿童区寄,是郴州一个打柴放牧娃。一天,他正在边打柴边放牧时,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他,反绑双手,又用布塞住他的嘴,走到四十里开外的集市上去卖他。区寄假装小孩子哭叫,害怕得发抖,做出孩子常有的那种胆小的样子。所以两个强盗不把他放在心上,只顾对着饮酒,喝醉了。一个强盗离开这里去找买主,另一个睡下,把刀插在道边上。区寄偷偷地看到那个强盗睡着了。就把捆在双手上的绳索背对着刀口,用力地上下锯,最终割断了绳索,趁机拿起刀来杀死了他。区寄逃出不远,那个去找买主的强盗回来了,抓回区寄,大吃一惊,准备杀掉他。区寄赶快说:“当两个主人的奴仆,怎么比得上当一个主人的奴仆呢?那个人待我不好,您果真能保全并好好地对我,怎么处置我都行。”找买主的强盗考虑了很长时间,捉摸着:“与其杀掉这个奴仆,哪如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两人平分,哪如我一个人独吞这笔款呢?幸亏杀了那个人,这很好!”这个强盗立刻掩藏了那具尸体,带着区寄到了窝主的处所,把区寄捆绑得更为牢固。半夜时分,区寄自己转过身体,把捆在手上的绳子靠近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痛,又拿起刀来杀了这个找买主的强盗。接着区寄大声叫喊,整个集市都被惊醒了。区寄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应该当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我侥幸地把他们全杀了!希望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官府。”集镇的官吏把情况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了大府。大府叫来区寄一看,原来是个年幼老实的孩子而已。刺史颜证觉得区寄奇特不凡,想留下他做个小差役,区寄不答应。最后只好送给他一些衣裳,并派差役护送他回家乡。乡里那些搞抢劫绑架的人,斜着眼看他,没有哪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个小孩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用计杀死了两个强汉,我们哪敢靠近他呀!”
   

08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集锦(7)

南通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20、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22、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陕西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 :“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答案】“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答案】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评分标准:第(1)句关键考点为倒装句、“再”;第(2)句关键词为“补”“息”。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准确,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2分;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欠准确,句子大意通畅,得1分;各句关键词、句式翻译不准确,句子意思不通畅,不得分。共4分。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

景公出游

   体恤民情

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与民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忧国忧民

曹刿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沈阳

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11. (1) (2分)作战    满一年  各1分

(2) (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一处1分

(3) (4分)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是”“善”1分,句意1分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故”“胜”1分,句意1分

(4) (3分)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顺从”各1分,具体内容亦可

 

广东湛江

(二)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②,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③,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 守:镇守,做……知州。颖州,在今安徽阜阳一带。② 一过:一遍。③ 囊琴:用袋子装着琴。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议其善否者   否:差,不好    B.、工即鼓前曲一过   鼓:弹奏

C、 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  薪:薪金   D.、受工之直而已   直:同“值”,价钱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试概括詹懋举的性格特点或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21、C

22、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

23、(1)有气度,不摆架子,虚心求教;(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浙江衢州

某翁呼树上君子

某翁除夕过中庭,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早:“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③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④尚温,汝其饱飡⑤,

当以三十金畀⑥汝。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曰:“归遗尔母。汝仍出此,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注释】①树杪:miǎo,树梢。②盍:hé,何不。③谂:shěn,知道。④殽:同“肴”,菜肴。⑤飡:同“餐”,吃。⑥畀:bì,送给。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即止不进                     (2)素谂翁家富有

(3)食已,乃予银                 (4)归遗尔母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其人乃下(其他)                B.翁视之,邻人也(指代邻人)

C.当以三十金畀汝                  D.食已,乃予银(就)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勿使我家人知之,余亦终勿告人也。

23.从文中看,某翁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0.(1)停下  (2)平时,一向  (3)吃  (4)给(4分,每小题1分)

21.A (2分)

22.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我也始终不会告诉别人。(2分,意思符合即可)

23.宽容、善良(富有同情心)。(2分,答出1点即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淄博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父母俱存                     (2)俯不怍于人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2.由孟子的“三乐”,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所说的人生之“乐”,请写出一句。(1分)

                                                                             

10.答案:(1)都  (2)惭愧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拥有天下有才华的人并教育他们,(这是君子的)第三乐。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评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