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价格多少钱一斤:鄱阳亿元公款被吞案的反思与治理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2:35:01

鄱阳亿元公款被吞案的反思与治理对策(原创)

 

范景致

【上篇】

财政资金管理“马其诺防线”的4大讽刺

 

         二战期间,法国在德法边境上筑起了一条由钢筋水泥构成的坚固防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其诺防线”。当时人民普遍认为这条防线坚固无比,无法突破,但聪明的德军采用迂回包抄的办法绕过这条防线,最后占领了整个法国,马其诺防线不攻自破。

    无独有偶,这场悲剧在鄱阳县财政局重演了——亿元公款被轻易卷至境外!

这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简直比小说还精彩的现实版“讽刺剧”——

    借着元宵佳节的鞭炮声,一条“鄱阳县财政局干部卷走近亿元公款潜逃国外、局长被免职”的报道迅速“炸”响媒体、蹿红网络,引发网民的的极大关注,评论如潮:上年财政收入只有4.1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基金股股长李华波伙同他人转出境外资金高达 9850万元逃到境外,并在境外主动打电话告知局分管领导自己“卷款离去”、留下一封信详述“作案经过”……

  “这实在是令人震惊失语的小说情境。面对李华波的从容,‘除了愤怒,还能说什么?’”此情此景,面对政府资金管理貌似固若金汤、实则不堪一击的“马其诺防线”,相信很多人都与《京华时报》一样,震惊、无语、愤怒!——资金管理的“马其诺防线”甚就这样被李华波们嬉皮笑脸地耍了!

     这是何等的一种讽刺——

    讽刺之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貌似严密的资金管理体制

财政金融的管理制度林林总总,但为何如此多的制度斗不过几个李华波们的“智慧”?为何频频爆发资金违纪违法案件?拍案反思,一言以蔽之:不给力!我们的思考力、执行力、监督力太不给力了!就财政局这头来讲,近几年来,上上下下从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出发,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力求为财政资金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管住管好纳税人的血汗钱,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发事的鄱阳县财政局也有一套资金审批管理程序,但为何“理想长了那么多‘肉’而现实如此‘瘦小’”?笔者粗略地感到,除管理制度缺失、私刻公章、绕开审批程序等资金管理前一阶段的原因外,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更在资金支付形态这一后期的也即关键的、核心的、真正的“出钱”环节。从信用社这个且称银行的金融机构而言,基本都建立有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体系和控制操作系统,发生近亿元资金被吞案的信用社领导呢?太忙、没建立?建立有,“熟人、疏忽了”!信用社的领导已给出了一个“得来全不费工夫业”答案,这既是答案,更是绝妙的自嘲!试想,在一个思维和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当我们的“马其诺防线”在心理上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躲在貌似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安全感的时候,当我们的“神经”被好像繁荣实则“繁而不荣”的假象所麻痹的时候,当我们的眼睛被似乎安全实际上险象从生的境象所迷惑的时候,当我们的思想被一些利益所诱惑或“绑架”甚至铤而走险的时候,我们单线型的而非多维立体型的资金管理思维就显得太单薄、太弱不禁风了!

   讽刺之二:哥卷走的不是钱,是你们的杯具——串通作案的同伙、监管不力的领导们

   杯具,既作杯具,也意“悲剧”,正如广州日报分析的,这起天怒人怨的大案,“显然并非一枚假公章所能完成的极限任务。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银行,肯定都有一整套的资金管理措施。如若刻个假公章就能提款,大量财政资金岂不成了违法分子的提款机?”财政银行高学历的、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不少,难道忘了“经济人假设”的理论,不知道“人人可能都是坏人、只有制度能管人”的道理?忘了岗位操守和业务规范?忘了行政责任和法律惩处?为什么那么多人几年识别不了一枚假公章,是业务水平低,还是其他原因?对这些,财政管理部门纵有千张嘴也说不清,信用社的“熟人、疏忽了”虽说给出了初步答案,但不完整。我们相信,随着专案组的深挖深查,一切真相都会大白于天下。但现在有一点可以断定,不是“盗贼”狡猾,而是“守卫”的疏忽与昏庸,后者的可能性似乎大一点。特别是在各金融机构都争抢财政存款“唐僧肉”的热闹场景中,财政局和信用联社都迷失了方向,一方出于高额利息回扣的诱惑,一方出于 “大客户”、“惹不起”的考虑,都忽视了程序管理和实体监督,,双方从主观上亲手铸就了这个人民资金的悲剧、财政局和信用社等组织的悲剧、自己命运的悲剧,从客观上使李华波把财政局、信用社这一帮弟兄们的悲剧当成自己幸福的“杯具”了。李华波卷走的不仅是杯具,更是一帮人的悲剧。试想,当李华波一家端着一帮弟兄“倾力”打造的“杯具”、盛着人民的血汗在现实和法律的大洋彼岸“举杯庆功”时,何尝不是对斗敢试法的同伙和疏于管理的领导的悲剧的莫大讽刺?!

    讽刺之三:弱弱的监督体制——我就喜欢你这种“幽默感”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体监督无异于“自慰”,这是实践得出的结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财政资金“重支出轻监督”的体制仍没有多大程度的改变。财政资金是政府资金、人民资金,理应层层监督、层层把关,但现实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状态呢?党的纪律监督,其职能就是教育、惩戒,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监督;人民监督,那只是一句遥不可及的“神话”,有多少钱、用到哪里了、如何分配的,在“预算不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不公开”的体制下,人民不可能知情,更别说钱存在哪个银行、是否安全了;人大监督,仅凭几天会议让大部分外行人民代表进行“预算科目”也即目录式的、认可式的、程序性的监督,而非实体性的、专业性的监督,收效甚微;政府监督,实际上落脚到审计部门,一年集中一两个月开展一次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基本都是“马后炮”式的监督,别说很难查深查透,就是查出问题,一方面大多无力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又处于维护政府形象和财政经费制衡的考虑,又有何奈何?财政内部监督,规格过低,一个科室又能奈何“肩膀头一样高”的其他兄弟科室?特别是当不赋予专职财政监督机构掌管一枚支票印章、进行过程监督的实权时,又如何能把住关口?这种不成体系、“一地鸡毛”的“黑色幽默”式的监督方式如不改变,还会产生卷款而逃的悲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那个鄱阳县农村合作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串通作案、“把自己卖了还帮别人数钱”,更是可怜之极、可笑之极!

    讽刺之四:什么都是浮云——执行力建设

“   事实上,这起大案有很多荒唐之处,每一处看了都让人脸红。”我很赞成《凤凰网》、《扬子晚报》的这些观点。国家财政部门制定有许多资金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鄱阳财政局、信用社也制定了许多办法,诸如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流程管理、复核、稽核、柜台交易、印鉴管理、突袭休假和岗位轮换、突击检查、网络监控等,但为何近亿元资金能轻易卷走?

    问题就出在执行力。当制度、法律、道德等“什么都是浮云”出现在一些人的身上时,当执行力弱不禁风时,不出问题才怪!

    在此案中,笔者就最容易出现资金“被盗”的资金支付形态(而非审批程序)的核心业务有几点疑惑抑或是质问:

    其一,上级拨付的用于病险水库、农田改造等专项资金为何不进入国库资金管理的相对稳定的“硬盘”,“内存”不够,存不下,很难很难么?

    其二,即便存入基建专户,为何长期保留这么多余额?

    其三,局内分工哪个机构来查对银行资金状况?看过对账单吗?

    其四,国库直接支付制度规定专款必须直接支付到供应商即项目单位,为什么频频支付到李华波等实际控制的、基本不开展业务的哪个公司?

    其五,支票印鉴是资金支付权力的具体化、物理固化,更换印鉴这么大的事欧阳局长等领导真的顾不上管,让一枚假章横行几年?

    其六,会计工作不相容职务分离制规定印鉴必须分人保管使用,这些人都是李华波的部下吗?

    其七,利息回扣这一“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什么在此案中却大行其道?当“潜规则”大行其道、大家都被获取巨额利息的诱饵而欣喜若狂时,就难怪会出现一个股长分了几十万还不过瘾、李华波又制造鲸吞亿元财政资金的的惊天大案了。

   注意风险!——股神巴菲特老翁时时在告诫我们,第一是风险,第二是风险,第三还是风险!

        风险即将来临、风险即在眼前,李华波们用残酷的事实给了我们当头一喝:尽快建立起并严格执行政府资金防控体系乃大局之举、当务之举、长久之举。我们的预警机制、立体监督机制、舞弊防范机制、用人机制等等一天不建立,仍沉醉于“马其诺防线”式的、感觉良好的安全感的时候,我们不仅会被李华波、而且还会被“王华波”、“刘华波”们一次又一次地所绑架、所粉碎、所嘲笑!

                           2011年2月20日

下篇:《用责任和智慧打造政府资金管理的铜墙铁壁》(待发)